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五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23 22:01:31    小编:李耀Y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3-23 22:01:31 |
  • 李耀Y |
  • 14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篇一

一、海西规划编制的概况

(一)规划编制的区域背景

核心区:四省二十三市:福建省全省九市;

粤东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梅州; 浙南温州、台州、金华、丽水、衢州; 赣东赣州、鹰潭、上饶、抚州。

发展区:两省六市:广东省深圳、珠海和惠州;

浙江省杭州、宁波和舟山。

辐射区:台湾地区:台湾本岛;

金门、马祖、澎湖列岛及台湾本岛。

海西在哪里? 北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背靠中国大陆腹地,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规划编制的战略背景

国家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环境和谐 “两会”协商开启两岸交流新时代,两岸关系回暖 国家旅游局打造海峡西岸旅游区,东风之势鼎盛 经济发展促进旅游需求升级,旅游发展加速 海峡西岸旅游区建设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初具规模,发展机遇良好

(三)规划编制的关注焦点

独特的政治背景:承载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使命 地跨多个行政单位:协调区域间竞合关系尤为重要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筹各市以形成合力有待突破

(四)规划调研的终极目标(重点打造)

海峡西岸旅游区如何根植于东南沿海,融入海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建设目标:基于国际化视野和本土化意象,将海峡西岸旅游区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携手东岸,全力出击国际旅游市场,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大策划、大手笔、大运作: 一批国家级最佳旅游城市 一批国家级旅游产业集群 一批国家级旅游发展示范区 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一批国家级旅游优先发展区 一批白金五星级饭店 一批国家5a级旅游精品景区 一批国家级经典旅游节会 一批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 一批国家级对台旅游口岸 一批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一批国家级旅游强县

(五)规划调研的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广东东部考察阶段 第五阶段:宁德专项考察阶段 第二阶段:福建沿海考察阶段 第六阶段:江西东部考察阶段 第三阶段:福建内陆考察阶段 第七阶段:浙江东部考察阶段 第四阶段:浙江南部考察阶段 第八阶段:台湾地区考察阶段

二、海西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规划的总体理念:

树立大资源观,盘活区域旅游资源存量 树立大形象观,再造鲜明独特旅游形象 树立大品牌观,塑造海西旅游强势品牌 树立大产业观,构建海西旅游产业集群 树立大战略观,实现海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树立大旅游观,加速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的四维意象 :

技术路线:

规划体系:

旅游产业基本认知

一、现状认知及竞争力评价

(一)现状认知

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产业体系初见端倪

旅游开发逐渐深化,旅游功能日臻完善

市场结构初步完善,多元市场初具规模

产业要素趋于完备,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

行业管理力度加强,旅游法规逐步健全

(二)竞争力评价

总体评价——发展水平较高、增长潜力巨大

二、资源赋存及综合评价

(一)资源赋存状况

海西区内旅游资源赋存度高,资源类型覆盖了除冰雪资源之外的八个主类、30个亚类资源。

(二)资源特色评价

生态环境优良,地貌构景奇特 生态环境优良,地貌构景奇特 文化底蕴深厚,民俗宗教奇异

侨乡特区兼具,两岸同根奇缘

(三)海西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有资源、缺主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但是资源的特征表现力与影响力亟待挖掘和弘扬

有产品、缺产业:旅游产品单

一、老化,游客到此消费形式单一,还没有形成多层次、高附加值的旅游产业链 有市场、缺形象:每年有3-4万游客,且增长迅速。但由于区域旅游主题和形象的不完善,仍处于初级山水观光旅游阶段

有环境、缺氛围:区域旅游环境已初步形成,但是整个环境氛围仍然停滞于初级层面,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

三、客源市场分析

三、海西规划提交的成果形式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篇二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把 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高速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金黔在线讯 10月26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会议。

栗战书强调,要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上

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第二,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一、二、三产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第三,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现在我省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因此,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结构、布局、动力等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的生态主导型工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造成遗憾。

栗战书强调,要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解决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改进为企业的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要素支撑。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挫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赵克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新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和总体要求,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坚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赵克志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二是要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我省现有机械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把发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精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切实拓宽产业幅。三是要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东西合作,实现工业经济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四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不断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赵克志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王富玉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缩小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措施,把工业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谋划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真抓实干,做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创新经验、求得实效。要强化服务,各级领导机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州、地)、县党委、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部分中央驻黔单位,部分企业、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篇三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由世界旅游组织承担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称总规)编制工作已顺利完成,5月13日,规划获得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通过,5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的代表正式向省政府递交了规划文本。文本长达35万字,提出了把海南岛建设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并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有关专家称,总体规划是海南旅游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帮助广大旅游从业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总规》,海南金旅网将面向vip注册用户,分时分批地公布和解读《总规》及其他相关资料。

规划编制历时一年

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初步显现,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也逐步增强,但与旅游产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旅游发达省份比,海南旅游业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规划滞后。

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省政府领导决定请外国专家帮助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同意帮助聘请外国专家到海南省完成这项任务。2000年7月,世界旅游组织顾问因斯基普先生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立项考察,并形成了编制规划的项目文件,省政府也成立了由国家旅游局领导和海南省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组成的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此后,经招标确定由香港森兰郭斯(亚洲)顾问公司为编制的具体承担单位,2001年4月,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从2001年5月至9月,国外专家11人对我省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航空、公路、文化等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和讨论,先后召开了50次座谈会。9月下旬,国外专家完成了初稿,12月20日召开了初稿评审会,17名国内专家原则通过了这一规划,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会后,由外国专家对规划进行修改,同时规划办公室对规划进行译校,历时一年才形成最后的定稿。规划主要内容

《总规》长达35万字,并附有大量图表,分为三大卷,对海南旅游业进行了详细的评估,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第一卷分为五个部分,评估了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现有的旅游产品,阐明了开发规划的总政策,提出了全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和空间结构规划,并对国内外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对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九大战略作了具体的说明。

第二卷详述了应采取的各项行动,提出了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规划标准以及可持续的旅游指导原则,专门对海口、三亚、五指山等景区作出了规划,对文化旅游、温泉康体旅游、海洋旅游等九个专项旅游产品作出了规划,每一个项目都提出了详细的5年期计划。

第三卷是背景研究,收录了各项目组专家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所作的专题研究报告。突出度假旅游

《总规》根据我省“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充分把握了把海南建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意图,打破了以往国内旅游规划编制中以资源为导向的常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始终从国际旅游市场对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产品的需求出发,对如何开发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如何调整海南旅游产品结构做出了科学规划,设计了“海南岛:热带中国”的对外促销口号。

国家旅游局编制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认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海南是惟一具备条件建成热带海岛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的地区,总规贯彻了这一精神,提出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的比重逐步加大,观光旅游产品逐步减小的要求和目标。总规引入了世界上较超前的旅游发展思维和理念。针对我省目前旅游设施的状况,要求开发一些低密度、高档次的旅游度假区,并且要具有一定规模,如在三亚的小东海、万宁的石梅湾、昌江的棋子湾和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等进行这样的开发。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开发中,第一次提出了“莽原

旅游”的概念,并设计了热带雨林、滨海莽原旅游产品。总规吸取了省内专家的意见,把生态旅游划分为绿色生态旅游和蓝色生态旅游。

外国专家建议深入挖掘海南黎族苗族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其它特色文化遗产,开发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富有新意的文化旅游产品,还从外国客源市场的需求角度提出有创意性的方案,建议利用现有的火车设施,兴建蒸汽火车博物馆,开发蒸汽火车旅游产品。

这个规划的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既有指导原则,又有具体要求。如低密度的矮屋度假村每公顷不超过25个房间,要尽量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装饰物也要充分显示地方的文化特点。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初稿)总目录

第一卷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第一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评估

第1章 宏观发展背景评估

1.1 宏观环境 1.2 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2章 旅游产品评估

2.1 引言及评估方法 2.2 海南的旅游资源和产品 2.3 海南旅游产品的分类评估

2.4 空间发展趋势 2.5 海南旅游体验 2.6 机遇与制约 2.7 海南旅游产品定论

第3章 旅游政策评估

3.1 引言 3.2 总体政策背景 3.3 现行的旅游政策 3.4 引起关注的问题

第二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空间结构规划

第4章 旅游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

4.1 宏观指导思想 4.2 总体目标 4.3 “旅游总体规划”设定的发展目标 4.4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第5章 旅游发展空间结构战略规划

5.1 引言 5.2结构规划的目的 5.3 开发概念 5.4 空间发展战略 5.5 住宿设施的布局

第三部分 市场开发与住宿需求

第6章 市场开发

6.1 潜在市场 6.2 游客接待人次目标 6.3 市场营销战略原则

第7章 住宿设施需求

7.1 现有住宿设施情况 7.2 未来住宿设施需求

第四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

第8章 旅游交通战略

8.1 岛外交通 8.2 岛内交通

第9章 滨海旅游战略

9.1 目标 9.2 方略 9.3 要件

第10章 生态旅游战略

10.1 生态旅游的定义 10.2 生态旅游的原则 10.3 海南生态旅游的机遇

10.4 对海南生态产品的潜在需求 10.5 海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

第11章 文化旅游战略

11.1 重建的历史文物古迹 11.2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11.3 五指山市博物馆的改造

11.4 少数民族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建筑的生态敏感性 11.5 海南主要的文化吸引物

第12章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战略

12.1 海南少数民族概述 12.2 少数民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2.3 面向少数民族的规划战略

12.4 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12.5 旅游业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

第13章 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13.1 引言 13.2 市场营销战略的决定性因素 13.3 海南旅游市场形象与定位 13.4 地域市场和细分市场

13.5 市场营销战略的阶段性

第14章 旅游产品改进

14.1 引言 14.2 观光游内容的多样化和质量的改进 14.3 旅游商品零售条件的改善 14.4 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14.5 旅游餐饮 14.6 其他旅游服务 14.7旅游信息系统的改善 14.8 旅游开发的监控

第15章 旅游人力资源战略

15.1 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总体对策 15.2 未来的聘雇需求 15.3 培训政策和培训机构述评 15.4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第16章 旅游投资渠道

16.1 政府渠道 16.2 企业渠道 16.3 投资激励措施 16.4 投资战略

第五部分 海南省旅游发展影响评估

第17章 旅游发展环境影响评估

17.1 环境影响评估方式 17.2 旅游业对海南环境的影响 17.3 海南旅游承载能力 17.4 结语

第18章 旅游发展经济影响评估

18.1 对旅游收入和gdp的影响 18.2 对政府税收的影响 18.3 对就业的影响 18.4 提高旅游经济收益的措施

第19章 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影响评估

19.1 正面影响 19.2 负面影响 19.3 对本岛本社区的社会影响 19.4 对本岛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影响

19.5 旅游开发项目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第二卷 专题旅游规划建议

前言

第一部分 政策行动

第1章 旅游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1.1 引言 1.2 政府部门的作用和功能 1.3 企业界的作用和功能 1.4引入股份制合作形式 1.5 强化旅游意识的必要性

1.6 组织机构保障体系 1.7 现行体制述评 1.8 加强旅游规划的 1.9 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作用

第2章 规划标准及规定

2.1 引言 2.2 规划的层次结构 2.3 旅游住宿设施的通用形式及标准 2.4 土地利用分类及开发规定

第3章 可持续旅游指导方针

3.1 供海南省政府采取的总体指导方针 3.2 最佳环境可持续性做法的指导方针 3.3 生态旅游指导方针

第二部分 区域旅游开发规划

前言

第4章 海口区域旅游规划

4.1 规划范围 4.2 战略背景 4.3 交通条件 4.4 现有特点 4.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4.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4.7 旅游开发概念 4.8 旅游规划要件 4.9 旅游线路 4.10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5章 三亚区域旅游规划

5.1 规划范围 5.2 战略背景 5.3 交通条件 5.4 现有特点 5.5 现行城市规划背景

5.6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5.7 旅游开发概念 5.8 旅游开发要件 5.9 旅游线路 5.10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6章 五指山区域旅游规划

6.1 规划范围 6.2 战略背景 6.3 交通条件 6.4 现有特点 6.5 面临的机遇与制约 6.6 旅游开发概念

6.7 旅游规划要件 6.8 旅游线路 6.9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7章 其他旅游圈开发建议

7.1 引言 7.2文昌旅游圈 7.3 石梅湾/兴隆旅游圈 7.4 棋子湾旅游圈 7.5 其他旅游地区改进意见

7.6 主要旅游开发建议总结

第三部分 专项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第8章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8.1 引言 8.2 海南的节庆 8.3 歌舞和影视 8.4 黎苗文化旅游产品 8.5 历史名人

第9章 温泉及康体疗养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9.1 海南温泉资源概述 9.2 海南温泉旅游开发概述 9.3 未来温泉度假区开发建议

9.4 具体改进措施 9.5 温泉康体疗养旅游业的主要目标

第10章 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0.1 海南热带森林资源概况 10.2 森林旅游开发措施 10.3 森林公园生态保护 10.4 森林旅游发展目标

第11章 海洋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1.1 背景情况 11.2海洋环境综述 11.3现有水上运动项目评估 11.4 可持续利用海域的原则 11.5 水上运动规划的总体方略 11.6水上运动培训的改进

11.7 水上运动的健康与安全要求 11.8 水上运动项目的改进

第12章 会展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2.1 海南作为会展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12.2 海南国际会展旅游概况 12.3 海南国内会展旅游概况 12.4 会展旅游开发措施 12.5 会展旅游发展目标

第13章 热带农业观光及其它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3.1 热带农业观光游 13.2 工业观光游

第14章 体育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4.1 引言 14.2 训练设施 14.3 体育赛事 14.4 参与性体育活动 14.5 体育旅游开发措施 14.6 体育旅游发展保障体系

第15章 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15.1 引言 15.2 本地产品的利用 15.3 手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

第四部分 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第16章 吊罗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6.1 场地描述及总体概念 16.2 保护价值 16.3 开发建议 16.4 时间安排

第17章 尖峰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7.1 总体概念 17.2 保护价值 17.3 开发建议 17.4 度假村承载极限 17.5 辅助性生态旅游吸引物 17.6 进入通道 17.7 时间安排

第18章 五指山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8.1 总体概念 18.2 保护价值 18.3 开发建议 18.4 时间安排

第19章 七仙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19.1 总体概念 19.2 保护价值 19.3 开发建议 19.4 时间安排

第20章 霸王岭生态旅游项目规划

20.1 总体概念 20.2 开发建议 20.3 时间安排

第五部分 旅游开发项目规划蓝本

第21章 小东海旅游度假区项目概念性规划

21.1 选择小东海的缘由 21.2 区位和场地描述 21.3 规划及设计概念 21.4 交通条件 31.5 基础设施

21.6 开发要略 21.7 市场分析 21.8 可行性分析 21.9 环境影响分析

第六部分 五年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第22章 优先行动计划

22.1 引言 22.2 优先开发项目 22.3 组织机构 22.4 人力资源 22.5 生态环境保护

22.6 社会-文化旅游 22.7 投资渠道 22.8 交通与基础设施 22.9 其他行动

第23章 市场营销与促销计划

23.1 目前市场营销概述 23.2 市场调研 23.3 省外及海外代理营销代理 23.4 营销与促销手段 第三卷 背景研究

前言

第1章 客源市场调研分析

1.1 内地市场和海南市场 1.2 亚洲区域内市场 1.3 跨区域远程市场

第2章 旅游需求评估方式

2.1 有关定义 2.2 国家及海南省的旅游统计 2.3 旅游需求的评估方式

第3章 自然与环境特征

3.1 地理 3.2 气候 3.3 环境

第4章 历史与社会回顾

4.1 历史回顾 4.2 海南少数民族的结构与分布状况 4.3 黎苗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与经济收入状况

第5章 以往旅游规划和研究述评

5.1 引言

5.2 《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5.3 《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

第6章 环境和生态旅游方面述评

6.1 引言

6.2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6.3 海南环境状况(议程21)报告 6.4 海南自然保护区

6.5 海南生态可持续性质量 6.6 海南生态旅游产品质量 6.7 海南岛部分海滩评估

第7章 文化吸引物述评

7.1 海南文化遗产的特点 7.2 海南文物古迹分类 7.3 精选文物古迹简述 7.4 海南现有中国特色景观公园

第8章 经济述评

8.1 经济发展趋势 8.2 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 8.3 产业结构 8.4作为经济领域一部分的旅游业

8.5 旅游产业目前的经济状况

第9章 旅游业相关就业与服务

9.1 在校生的旅游就业引导 9.2 能力标准

第10章 水上运动设施及水上运动培训标准

10.1 水上运动设施标准 10.2 先决条件及培训课程

第11章 海南旅游资源目录及评估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篇四

《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2009年2月开始策划,2010年7月18日由市旅游局组织进行了终期评审,《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及《汉江洞河水上风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紫阳城及真人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富硒茶观光园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三个重要节点开发规划通过审定,2010年8月19日正式批复,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9月13日正式行文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定。调研组经过调研以及对《规划》编制过程和内容进行座谈了解后,认为:

(一)项目概况。积石峡片区工程是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子项目之一,位于民和县境内,工程涉及官亭镇和中川乡(官亭镇11村、中川乡12村)。项目区土地面积10.66万亩,其中不动工面积4.18万亩,项目建设规模6.48万亩,新增水浇地1.01万亩,新增耕地8912亩,整理后的耕地皆为高标准农田。工程总投资21163.89万元。新建支渠12条(自流支渠9条,提灌支渠3条),总长30.3km,提灌站3座。斗渠595条,长419.6km,斗门445座。建设田间道路125.9km,生产道路186.4km。省水利厅承担积石峡北干渠工程,干渠长16.8km,设计引水流量为4.19m/s。

(二)项目进展情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产业近年来保持了一定的发展势头,但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效益还不好,尚未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意识较为淡薄,对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发展旅游业与全县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对旅游业促进投资环境改善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富硒资源与开发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意义认识不是很到位。旅游业发展在机构设置、政策投入、规划实施上存在差距和不足。

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旅游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县上虽已成立了强大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在操作层面还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推进机制,缺乏一个较为完备的组织工作机构,由于观念不

一、认识不

一、重视程度不一等因素,没有形成推进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服务体系不完善。由于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未能及时出台,严重影响了旅游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通往景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旅游交通制约严重,由于旅游资源分散,旅游景区、景点互不连接,没有形成完整的、适合游客要求的旅游线路;

县城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四是主题形象不明显。旅游主题形象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名片。我县旅游主题形象究竟打什么牌,至今仍没有明确的定位,景区(点)没有形象定位,缺乏深度打造,内容单一,缺乏内涵,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建议: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万亩桃园风景区、七里寺药泉风景区和炳灵寺水上风景区开发步伐,全面提升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我县土族民俗文化、喇家遗址古文化资源,做足“纳顿”、“东方庞贝”文章,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一批具有民情风俗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旅游市场。

当前,地委、行署对今年的各项重点目标和重要部署已定,近期将专题听取主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要实现巩固回升、加快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和落实工作部署水平。一是理清工作思路。深入研究经济走势,准确把握加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各项事业发展的突出症结和难点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缜密思考、反复研究,集中全县智慧,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明确项目推动的主要着力方向、产业发展主要工作布局、改革开放的工作重点、民生工程的主要方面,形成完整、系统的工作部署体系。二是研究细化举措。要密切关注省、地政策变化,及时跟踪对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抢抓各类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政策效应。特别要将实施的重点项目列出单子,责任细化到单位,及时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和衔接联系有关重点项目,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三是抓好当前工作。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和业主单位筹备资金、土地、物资等生产要素,抓好统筹调度,加大生产经营组织和项目开工建设力度,确保一季度工业生产和投资拉动实现“开门红”。切实抓好“十二五”规划的前期政策研究,调查分析、机构组建、人员落实等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加强与省、地有关部门和外地客商联系,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资金早到位,项目早签约。抓好群众和信访工作,确保 “十一”和元旦、春节期间的安全稳定。努力做好春节期间的物资准备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工作,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确保全市群众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最新篇五

米易县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工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分析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工业空间布局

(一)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二)资源禀赋条件评价(三)环境条件评价和环保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夯实基础

(二)营造环境

(三)加强领导

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走工业强县之路,实现米易发展新跨越,结合白马工矿区开发建设契机,按“一区多园,一园多点”的总体规划设想,特编制本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工业发展现状和基础条件分析

米易县幅员面积2104.32平方千米,有人口2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建县53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县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地质矿产、建筑建材、电冶化工、能源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到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5213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2091万元,第二产业45065万元,第三产业48057万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8%、33.3%和34.9%。200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4783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5.7%,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易县矿产资源富集。以钒钛磁铁矿、花岗石矿为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贵重金属和各种非金属矿产达40余种,具有储量大,埋藏浅,产地集中,易开发的优势。现已开发以饰面石材和黑色金属为主的31种矿产品,全县已建成年产4万立方米花岗石荒料的矿山和100万平方米的板材加工厂,以及年产铁精矿150万吨、钛精矿25万吨的铁选加工企业;水泥生产能力达30万吨;石灰生产能力达30万吨;黄磷生产能力6万吨;五氧化二钒及钒铁生产能力0.15万吨。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制约逐步缓解,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工业化进程全面推进。但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县还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约束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发展难题。为此,加快工业发展必须要有大视野、新思路、大手笔。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主题,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特色工业强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依托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制度创新,搞好基地和园区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结构调整,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大力促进特色资源向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2.坚持突出产业重点,发挥比较优势

从国内外产业分工大格局和区域经济角度,通过发挥资源、产业和市场三大优势,做强做大能源产业、地质矿产业、化工业、建筑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新兴产业。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坚持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产业整合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企业的关联度、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度,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各具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5.坚持民营化战略,拓展国内外市场

坚持一手抓盘活存量,一手抓扩充增量,激发活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好县内外资源,拓展国内外市场,迅速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

6.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促进协调发展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协调好城市发展布局和工业发展布局,推进工业发展向园区集中、居民向住宅区集中、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7.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发展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

坚持工业强县,建设工业园区,是实现我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是顺应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8.以人为本,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搞好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切实做到资源集约开发、土地集约利用,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控和治理,搞活资源利用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做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上台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发展活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把米易建设成攀西地区特色明显的经济强县。

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现价)50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1%以上,占全县gdp 38%,在2005年的基础上工业经济总量再翻一番。培育扶持10户以上销售上亿元、税收上千万元的骨干企业,积极培植知名企业。力争建成年产200万吨的钢铁冶炼综合企业。能源工业:到2010年,实现电力装机容量12万千瓦。地质矿产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600万吨铁精矿、50万吨钛精矿、400万吨球团。突出特色产品优势,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制造业。力争年产钢200万吨。

建筑建材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花岗石荒料5万立方米、板材150万平方米、水泥30万吨。

电冶化工业:到2010年,实现年产黄磷6万吨、三聚磷酸钠8万吨、五氧化二钒0.3万吨、高钛渣1万吨、钛白粉3万吨、钒铁0.3万吨、特种复合合金2万吨,力争年产氧化铝10万吨。

农副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稳定食糖生产能力,积极开发综合利用,兴办循环环保型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招商引资,到2010年力争建成烟叶复烤、果蔬加工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四、工业空间布局

三个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总规划面积约4890公顷,其中采矿区面积3595公顷、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面积1295公顷。

(一)重点工业园区及功能集聚点 1.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工业园区

白马铁矿位于白马镇境内,南距县城35千米,距攀枝花市113千米;北距西昌152千米。矿区东南紧邻成昆铁路湾丘站,并有公路与火车站和214省道相通,交通方便。园区总面积3920公顷。其中:攀钢白马矿区2782公顷;夏家坪采矿区80公顷;青杠坪采矿区200公顷;马槟榔采矿区500公顷;湾丘功能集聚点,总规划面积205公顷,位于湾丘乡麻窝村,紧临成昆铁路湾丘火车站货场和214省道,作为钒钛磁铁矿加工预留地;乌龟塘功能集聚点,总规划面积153公顷,位于白马镇田坝村,距马槟榔矿点3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火车站4千米,作为钒钛磁铁矿采选加工预留地。2.长坡工业生态园区

位于米易县攀莲镇长坡原106地质队生活基地和攀矿二井巷、三井巷长坡家属基地,规划区占地面积203公顷,紧临214省道,距成昆铁路米易火车站公路里程5千米。园区以提升产业档次、做强做大花岗石产业为目的,定位为攀西地区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综合性大型建材和一、二类工业集聚地的生态工业园区。

3.丙谷(罗家湾、一枝山功能集聚点)垭口钒钛钢铁加工和化工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00公顷,北距县城12千米,南距攀枝花60千米,214省道横贯园区,有成昆铁路丙谷、垭口火车站货场,西攀高速公路垭口有出口。——罗家湾功能集聚点

位于丙谷镇罗家湾,紧临成昆铁路丙谷火车站和省道214线,工业园区预留面积110公顷,作为电冶化工项目预留地。——一枝山功能集聚点

位于丙谷镇沙沟村,紧临214省道,距成昆铁路丙谷火车站4千米,工业园区预留面积530公顷,作为建设钢铁冶炼项目预留地。

——垭口钒钛钢铁功能集聚点

位于垭口镇安宁村,占地面积27公顷,紧临214省道和成昆铁路垭口火车站,并有铁路专用货场。已形成年产铁精矿160万吨、钛精矿25万吨、五氧化二钒0.3万吨生产规模。并将逐步形成100万吨球团、3万吨钛白粉、0.3万吨钒铁、2万吨特种复合合金生产规模。——得石棉花地功能集聚点

位于得石镇棉花地村,占地67公顷,目前由攀枝花市元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黑谷田矿山,已建成年产22万吨的铁精矿选厂。——干田堡功能集聚点

位于垭口镇回箐沟村,紧临成昆铁路枣子林火车站和214省道,规划面积33地公顷,作为磷化工项目预留地。

(二)资源禀赋条件评价 1.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工业园区

白马铁矿及及坪和田家村两矿段已由攀钢开发建设,共提交矿石储量(表内、表外):b+c级69093.73万吨,d级42423.11万吨,合计111516.84万吨。其中:及及坪矿区b+c级45415.67万吨,d级22324.41万吨;田家村矿区b+c级 23678.06万吨,d级20098.7万吨。矿石品位:tfe24.22-27.4%,tio26.42%。根据矿床赋存情况,矿石储量、质量和开采条件,白马铁矿一期开采及及坪矿区。该矿区露天境界内有矿石量b+c级表内矿33793.99万吨。夏家坪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白马镇夏家坪,到县城直距22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站公路里程28千米,通公路。表内储量a+b+c级1132.6万吨,d级2926万吨。矿石品位:tfe29.25%,tio26.76%,v2o50.25%。

青杠坪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白马镇青杠坪,到县城直距17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站公路里程15千米。表内储量a+b+c级10655万吨、d级11787万吨,表外储量a+b+c级7645万吨、d级11376万吨。矿石品位:tfe23.49%,tio27.31%,v2o50.193%。

马槟榔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白马镇马槟榔,到县城直距16千米,距成昆铁路青杠站公路里程16千米。经普查求得表内d级储量5814万吨,表外d级储量11002万吨。矿石品位:tfe24.32%,tio211.22%,v2o50.2%。该矿有待作进一步的地质查勘,以求得可靠的地质储量。2.长坡工业生态园区

米易县花岗石资源丰富、品种多、易开采,经过地勘单位和市、县地矿部门多年努力,已基本查清我县花岗石资源情况,包括“中华绿”、“翡翠绿”、“豹皮花”、“紫罗兰”、“冰花兰”等品种。花岗石矿主要分布在白马镇和草场乡,目前已求得“中华绿”花岗石d级资源量3300万立方米,“翡翠绿”花岗石d级资源量1841万立方米,“豹皮花”花岗石d级资源量448万立方米,“冰花兰”花岗石d级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除此之外,还有“二滩兰”、“星星黑”、“紫罗兰”等花岗石品种正在逐步开发。

米易县现有种蔗面积3万亩,年产量20万吨;有 7万亩早春蔬菜,年产量约12万吨,其中外销约8万吨;在中高山区,目前约有1万亩秋淡菜;在河谷和中山地区,约有4万亩水果,主要品种有早春枇杷、雪梨、晚熟芒果、红提。

3.丙谷(罗家湾、一枝山功能集聚点)垭口钒钛钢铁加工和化工工业园区

潘家田东矿段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垭口镇安宁村,距成昆铁路垭口站直距7千米,距214省道公路里程14千米,通公路。表内储量7283.72万吨,表外储量2412.37万吨。矿石品位:tfe24.32%,tio211.22%,v2o50.2%。现由米易县安宁铁钛有限公司取得采矿权,并已建成年产100万吨铁精矿、20万吨钛精矿的选矿厂。

潘家田西矿段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垭口镇安宁村,表内储量713.96万吨。

黑谷田钒钛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得石镇黑谷田,距成昆铁路桐子林火车站公路里程41千米。经四川省106地质队普查,求得d级资源量657.85万吨。矿石品位:tfe44.64%,tio214.93%。目前已由攀枝花市元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成年产22万吨的铁精矿选厂,并积极筹建下延产品开发项目。

杨家湾磁铁矿:该矿位于米易县得石镇杨家湾,距成昆铁路桐子林站公路里程45千米。经攀枝花地质队普查,求得d级资源量200万吨。

(三)环境条件评价和环保目标 1.白马钒钛磁铁矿采选工业园区

现矿区在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和注意矿区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防止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发生。矿区开发规划的编制应对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制定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措施。

环境目标:大气环境应达到二级标准,水环境达地面iii类标准,工业废渣利用率和声环境按不同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长坡工业生态园区

因园区位于县城上游,只能迁入一、二类工业,并要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环境监管。工业废渣利用率、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等指标达到生态工业产业园区各项标准。3.丙谷(罗家湾、一枝山功能集聚点)垭口镇钒钛钢铁加工和化工工业园区

在开发中,要十分重视和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防止山地灾害和水土流失。在开发规划的编制中应对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制定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措施。环境目标:大气环境应达到三级标准,水环境达地面iv类标准,工业废渣利用率和声环境按不同功能区要求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五、保障措施

(一)夯实基础

1.2004年底以前,完成三大园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加快以110kv线路为骨干的地方电网建设;督促业主,按期完成湾滩电站和小三峡电站的施工进度,确保在2006年全部竣工投入营运,缓解制约我县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矛盾。

3.加快县内主干道公路改造和“村村通”公路建设,逐步改善我县的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努力做好与铁路运输部门的协调工作,加快湾丘、青杠、米易、丙谷、垭口火车站货场的改造步伐,逐步提高我县工业产品外运能力。

4.创新园区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完成各园区内的路网、电网、水网、通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营造环境

1.简化程序。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项目和我县工业五大支柱产业项目的,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一律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建立企业办事“首问负责承诺制”,实施“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建立办事绿色通道。2.落实政策。投资者不受所有制和行业的限制,除享受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外,同时享受《米易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3.规范秩序。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鼓励和保护企业依法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加强领导

1.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园区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首要议事日程,各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把园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2.建立和完善园区工业企业运行监控、预测、考核和奖励体系,对达到和超额完成任务的乡(镇)、重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由县政府给予嘉奖。

3.按照思想解放、工作扎实、懂业务、善管理的原则,配备园区工作人员,并为园区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电子政务工程服务网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