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城市规划地图 建瓯市城市规划局官网(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3-23 22:01:25 |
- 李耀Y |
- 10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建瓯市城市规划地图 建瓯市城市规划局官网篇一
瓯教[2010]7号
建瓯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川石中学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意见
各中学、中心小学,市直属学校:
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对县督导”和“双高普九”工作,推动我市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深化课程改革,推行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要坚持“自我培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学习、实践、研究、总结、提高、推广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我市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二、具体目标
全市初中阶段和小学中高年级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至三年时间,努力实现三项目标。
1、学生成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作互助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自学质疑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公平竞争、集体合作的精神。
2、教师成长。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强化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意识,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导学、导教、导练以及课后反思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成长。
3、学校发展。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该校运用建构主义、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等理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川石中学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保学控辍扎实有效,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互助、快乐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习习惯和做人的品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的愉悦情感,活跃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领导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尽快制定有效的推行方案,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2、组织培训,提高素质。通过教师例会、年段会、教研组会、专题会等形式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建瓯市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规程》,有效地把握“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学生自主互助议学,展示学习成果,当堂训练,反馈小结”等课堂教学六环节。同时,按市局统一部署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市职教中心研训处的专题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不断转变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
3、注重激励,增强实效。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 优势,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励志教育活动,尤其要组织开展针对性强、学生喜爱的“晨会”活动(每天利用晨读5—10分钟的时间,由口语优秀的学生讲一则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使全体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充满自信、阳光的心态,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大胆展示、大胆沟通交流,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突出合作互助、快乐学习、自主自信、健康阳光的理念,优化班级环境布置。精心确立“班级格言”,展示班级团队奋发向上、共同拼搏的精神;设立“我是一颗星”栏目,为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提供平台;同时,为每小组提供小黑板、粉笔等教学辅助用具,充分营造小组互助学习的良好氛围。
5、科学分组,同伴互助。各班级以小组形式排列课桌,每小组6人为宜。小组搭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男女性别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优化学生组合,营造公平、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选拔组织能力强、成绩优良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指导“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组织自主合作学习。认真培养成绩优秀、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小老师”,开展“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同伴互助活动。同时,进一步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建立 “组规组约”,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整体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6、广泛宣传,达成共识。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宣传橱窗、黑板报、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各种形式,对推行“先学 后教,自主互助”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意义、举措、成效等方面进行宣传,并及时在教育信息网上进行报道。通过组织 “家长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班级了解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有利于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工作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要加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实效性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要注重导学练思相结合,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思,总体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灵活实施,讲求实效。
五、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2010 年1月—3月)。全市中小学启动推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方法,掌握操作规程,为推行改革工作作充分的准备。
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2年6月)。原则上中学七、八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实施,有条件的学校其他年级也可实施。各校在推行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导学、导教、导练”三个环节,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进行相应改进。市“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指导组、业务培训组等成员要深入学校开展指导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研讨会,交流推行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校解决困难。
3、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9月)。召开推行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典型。
六、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协调全市中小学推行工作。学校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举全校之力,有条不紊地的把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抓紧、抓好、抓实。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推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加强指导,有序推进。市“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指导组成员和市职教中心教师研训处所有教研员要充分发 挥指导、协调、服务作用,突出解决推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3、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各挂校领导要深入挂点学校了解推行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推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这项工作开展情况将纳入校长绩效考评范畴,与校长的评优评先挂钩。学校领导班子要分别挂点相应的班级,协助和指导班级推行工作,要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同时,学校要把推行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评范畴。市教育局效能办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推行工作进行效能监督,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把推行工作作为随访督导的重要内容。
附件:建瓯市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操作规程
建瓯市教育局 二0一0年一月十九日
抄送:南平市教育局 建瓯市川石中学“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
基本操作规程
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快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课堂教学基本步骤操作规范如下:
一、主要步骤及时间安排
1、出示学习目标及导学案(建议语、数、英科目前一天布置给学生带回家或晚自习预习,每科时间约15—20分钟)。
2、学生自学(指非语、数、英学科当堂自习,每科时间约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3、布置基础练习,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短测,时间约10分钟)。
4、小组互助议学,教师巡视点拨(建议语、数、英学科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它学科在10分钟以内)。
5、当堂作业训练(建议语、数、英学科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它学科在10分钟以内);
6、反馈小结(建议各学科时间不少于5分钟)。
二、各步骤操作、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1、出示学习目标及导学案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导学案)让学生看。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意义:一是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二是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是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有效的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注意事项。一是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范围)。二是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看例题,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题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三是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另外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可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解决。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先行尝试学习,充分估计学生自学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哪些方法,在哪些地方设计问题,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解决。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学生自学、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
注意事项:一是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二是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学困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三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3、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短测)
操作:让中等生尤其是学困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意义:若学困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学困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学困生有帮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注意事项:一是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学困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二是要面向全体 学生,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三是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学习中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识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写在黑板一侧,供反馈小结使用。
4、小组互助议学,教师巡视点拨
操作:引导学生互助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尽量让中等生去辅导学困生,辅导不了的由组长帮助,组长解决不了的请教“小老师”,“小老师”不会的再由教师点拨引导。
目的: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义: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学困生解决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训练一题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彻,促进其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一题多解的操作能力。
注意事项:一是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 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二是明确教的方式。广泛推行一种“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方式,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次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三是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5、当堂作业训练
操作: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的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意义: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
注意事项:一是课堂作业时间中学语、数、英学科不少于15分钟,其他不少于10分钟;二是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三是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四是对学困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五是独立按时完成,教师不指导,学生不得抄袭。
6、反馈小结 操作: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谈感受、感悟;引导解决倾向性的错误。
目的:回扣目标,回顾小结;
意义: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注意事项:一是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的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二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纪律、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价,逐渐规范学习程序;三是对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导学案可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布置。
三、几点说明
1、教师在课堂讲授、点拨、答疑时间累计不超过15分钟。
2、若不是新课,操作步骤及时间安排由教师自行掌握,但要遵循学生自主互助、多学少教的原则。
3、评讲练习要以学生多讲为主,教师点拨为辅。
建瓯市城市规划地图 建瓯市城市规划局官网篇二
建瓯市城市规划
摘要: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为海西绿色经济腹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绿色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山水园林城市
关键字:建瓯 发展 规划 建设
一、规划范围 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市域范围:即建瓯市行政辖区,包括下辖的10镇4乡,总面积4233.1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芝山、建安、瓯宁、通济4个街道所辖行政区、徐墩镇的北津村、桂美村、富头村、富墩村、归宗村局部5个行政村,范围面积223.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包括建安街道、通济街道、瓯宁街道、芝山街道和高铁新区在内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市域形成“一个中心城市、两条城市发展轴、四个中心镇、八个一般镇”的城镇空间结构。川石乡调整为川石镇,水源乡调整为水源镇;顺阳乡并入东峰镇,龙村乡并入小松镇。建瓯市中心城区:建瓯市域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交通中心,市域综合服务中心。东游镇:建瓯市东北部商贸次中心,交通发达、环境优美的商贸城镇。东峰镇:建瓯市东部经济中心,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资源加工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为主的新型工贸小城镇,闽北“农副产品集聚地、竹木产业集群地”的绿色生态工业经济强镇。徐墩镇:建瓯市西北部重镇,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以根艺加工和展销以及归宗岩风景名胜区旅游为依托,建设功能分区明确、经济繁荣,生态旅游型小城镇。南雅镇:以发展轻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贸型城镇。
四、城市性质、职能和规模
(一)城市性质 海西绿色经济腹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绿色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城区职能 建瓯市综合中心,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人口规模 2015年人口规模16.0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20.5万人;2030年人口规模28.5万人。
(四)用地规模近期至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715.0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7.2平方米;近期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198.0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7.2平方米; 远期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3035.2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6.5平方米。
五、规划目标和发展策略
(一)规划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初具规模,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得到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到2030年,城市平台搭建完成,产业、人居协调发展,建成经济社会发达、文化事业繁荣、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山水园林城市,发展为海西绿色腹地经济强市。
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从普通城市向绿色生态经济强市转化;体现“山、水、城”的自然生态特征;突出特色性资源开发,注重整体性配套完善;实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笋竹产业为龙头,以休闲旅游为补充,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宜业、宜游、宜居生态型城市。2015年gdp超过200亿元,2020年达到400亿元,2030年达到1000亿元。
3、城市建设发展目标(1)近期(至2015年),发展笋竹城和高铁新区,做好城北片区的土地整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西片区,适度发展水南片区,合理疏解旧城功能,到2015年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初具规模。(2)中期(2016至2020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城北片区、三门——柳坑片区和水南片区开发建设,优化旧城风貌,强化滨水休闲带建设,基本呈现“山、水、城”融合的城市格局。(3)远期(2021至2030年),完善各片区建设与配套,拓展木西林片区,全面实现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
(二)总体发展策略
1、融海西 立足于海西发展平台,提高发展标准,主动参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具体
分工,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2、新产业 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改造提升竹木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培育与扶持生物产业、太阳能产业等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整合、集聚、提升;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农业。
3、强龙头 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强化徐墩、东峰、东游、南雅等中心镇的职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中心镇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格局。山区乡镇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原则,重点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休闲度假等特色产业。
4、促共享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通信、垃圾处理、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努力提高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六、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一)空间拓展方向 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为西、北,次要方向为东、南。
(二)空间发展策略 南拓北进、优西升东、强内联外、塑造特色。
(三)城区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两翼山作景、三岸串珠水为媒”的组团式山水城区空间发展格局。
(四)城区中心等级结构 采用分散式中心结构,概括为“一主四辅”。一主:古城中心;四辅:水西行政服务中心、城北商务金融中心、高铁交通枢纽中心、笋竹城产业服务中心。
(五)分区发展指引
1、古城片区 定位:古城中心,“名城”保护区,商业、文创和居住功能。规模:用地范围5.9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4.45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人。发展策略:保护更新、疏解功能。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同时,进行更新改造和利用,发展休闲商业和旅游功能;搬迁行政办公设施,引导部分居住人口外迁,疏解部分功能,缓解古城片区拥堵状况;见缝插绿,升级古城片区居住环境,有效协调历史建筑周边建筑高度、开发强度和形式;城东区域远期退二进三,建设创意产业区,为笋竹特色产业提供创新发展思维。
2、水西片区 定位: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居住和对外交通综合组团。规模:用地范围5.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4.27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人。发展策略:优化完善、补充功能。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将国道205线线位北甩,避免对城区的穿越,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及西侧居住功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补充公园绿地等居住配套,建设滨水绿化景观带,提升片区人居环境品质;整合行政中心和火车站周边功能,提升行政中心和城市门户形象;片区北侧形成酒店集中区,建设旅游接待中心,为发展旅游提供配套条件;推进城中村的城市化进程,完善滨水区更新建设。
3、水南片区 定位:文化生态示范区,以文化展示、生态居住为主要功能。规模:用地范围1.6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21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发展策略:资源整合、凸显功能。整合片区文化资源(光孝寺、南湖、古城遗址),建设文化综合体(城建展览馆、历史博物馆、遗址公园、文化街等);借用山水景观资源,预留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生态型示范居住区;建设跨江交通通道,强化片区与老城、水西片区的联系。
4、城北片区 定位:北部新城,发展商务金融、休闲、商业、体卫及居住功能。规模:用地范围6.8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5.16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人。发展策略:重点建设、拓展功能。大力发展公共设施(商务办公、金融、商业、体育中心、医院疗养等),塑造新城中心空间形态,完善城市形象;强化山水景观廊道控制,形成城区组团间生态廊道,营造良好居住环境,吸引城市向北发展;结合北部风景区山水景观,发展适量旅游休闲设施和特色居住。西侧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完善滨水景观。
5、高铁新区 定位:综合交通枢纽,西北部重要增长极,归宗岩风景名胜区的综合旅游服务基地,市场集中区。发展对外交通、特色市场和居住功能。规模:用地范围5.3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4.03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人。发展策略:城区拓展、明确功能。塑造建瓯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和西部门户节点形象,整合功能布局,将市场等商业功能集中于站场周边。将居住功能沿外围布置,避免干扰的同时强化中心形象。
6、三门——柳坑片区 定位:汽车物流及居住组团。规模:用地范围3.1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2.34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人。发展策略:稳步实施、强化功能。大力推进汽车物流园建设,做强汽车物流业,协调地块公路交通与铁路交通,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7、笋竹城片区 定位:特色产业基地。以笋竹加工工业为主导,中药制造、废纸再生利用、汽车物流相配套、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发展,兼有部分配套居住的特色产业区。规模:用地范围9.8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7.40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人。发展策略:特色培育、提升功能。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引进生态型、高附加值工业项目,促进已有产业提升,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加强工业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园区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塑造城市东部门户形象;理顺内外交通衔接和物流集散关系,强化产业区内部以及与其他功能区的联系通道建设。
8、木西林片区 定位:特色工业组团。规模:用地范围1.9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49平方公里,人口约0.8万人。发展策略:适度发展、预留功能。发展预留弹性、兼容性用地;协调、尊重自然山水环境,控制景观视廊和生态通道;作为产业补充完善的备用地,近期可利用作为轻度污染工业周转用地。
七、绿地系统布局 “一带一环、数点多廊道”。“一带”指沿建溪、松溪及两江汇流形成的滨江绿带及江心岛,是整个城区绿地骨架。“一环”指围绕城区的背景山体绿地,由风景名胜区、山地公园、农田、果园(经济林)等形成的生态背景山林。“数点”指分布于城区内的多处公园绿地,包括芝城公园、南湖公园、城北公园、气象台公园、莲花山公园和高铁站前公园等片区中心绿地。“多廊道”包括生态绿廊和道路绿廊。
八、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优先发展和发挥公共交通运输的骨干作用,提高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建立与城市布局形态和功能组织协调的运输网络系统,以自由式快速道路系统形成机动车主通道,以快速公交系统形成骨干客运走廊,构建与城市布局和交通需求分布协调的运输网络;提高整体交通运输效率,发挥新城与旧区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区域一体化交通系统组织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以组团型城市道路网络和客运系统一体化组织提高整体交通运输效率;预控重大交通设施空间。
(二)城市交通方式发展目标 至2030年,城市交通出行方式构成目标:在城市全方式客运出行比例中,公共交通达到20%以上,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为40%左右,小汽车(包括出租车、摩托车)控制在25%以下。远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目标达到25%以上。
(三)城市道路等级 城市道路系统按照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三个等级划分。结合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路网总体呈自由式,片区内部一般为方格网式路网,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国(省)道和高速公路之间有机高效的交通衔接。
(四)道路系统规划 以片区为单位,各组团内分别形成系统,注重城市片区之间的衔接。整体呈四纵三横方格式路网:强化东西两翼联系;降低过境交通干扰。预留立交、枢纽用地。主干路连接各片区,为各片区间的交通服务,同时与对外公路对接,部分则服务于各片区。次干路:布局总体采用“方格网状”的布局形式。新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36或40米,道路设置间距约500—1000米。整体规划路网主干路长度共约54.13公里。主干路路网密度约1.38公里/平方公里。其它干路、次干路系统,总体采用“方格网状”的布局形式,设计车速为30—4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主要为24米。整体规划路网次干路长度共约62.22公里。次干路路网密度约1.58公里/平方公里。支路允许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设计车速为20—3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为16米。主干路的道路横断面设中央分隔带以实现机动车对向分流,也可不设中央分隔带,而以划线代替,适当考虑机非分隔。次干路的道路横断面以一块板为主,但必须保证机动车道数不小于双向4车道。支路原则以一块板为主,机动车道数大于或等于两车道。
(五)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发展目标:规划期内要求进行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结构比例,形成以骨干线路公交为主体,中巴、出租车等多方式协调互补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力争公共交通系统占城市全方式客运出行比例达到20%以上,远景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目标达到25%以上。
2、线网规划指标:规划居民平均步行到站距离小于400米;乘客平均换乘系数小于1.2;公交乘客平均候车时间小于5分钟。
3、车辆发展规划:2030年车辆万人拥有率达到6.4-8.4,车辆总规模为全市240标车。
4、场站规划:规划6处公交枢纽。每个公交枢纽面积控制在
5000平米左右。
5、出租车发展规划:规划出租车车辆数2020年控制约630辆,2030年约930辆。规划在主要交通枢纽、商业区、超市及娱乐场所周围布设出租车停候站,每处面积应在50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1公里左右。应在商业建筑、超市、交通枢纽处设置出租车上下客区和专用通道。应在市中心干道上设置定点上下客点,严禁随意上下客。
(六)货运物流交通规划 以规划区内铁路、各高速公路及国道为区域货流通道,依托城市结构性主干路,组织连接铁路、物流园区及重要工业集中区的货流集散通道。
九、景观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
(一)总体目标 立体化、多层次、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
(二)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以人为本;强调城市空间整体形象塑造;保持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
(三)建设开发强度引导
1、开发强度 城北片区、高铁新区、水西片区、笋竹城片区的中心节点处,采取高开发强度开发方式。城市及组团中心周边地区,采取中低强度开发方式。古城片区、笋竹城片区、木西林片区、三门——柳坑片区总体开发以中低强度为主。
2、高层建筑 以60米以下的高层和小高层建筑为主,局部地标性建筑可适当增加高度。主要高层建筑分布原则上由中心区到边缘区高度递减。
(四)城市天际线 三江口两岸应形成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高铁新区、城北片区及水西片区的滨江区应结合沿线主要公建形成高低起伏,疏密有致的天际轮廓线。对处于城市重要区域中心或城市门户区域的,对城市天际线有重大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应指定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对建设方案要充分论证。
(五)景观风貌结构 一城、四区、两带、六轴、数节点。
1、一城 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严格控制历史文化名城整体风貌,任何新建、改建行为必须以整体风貌协调为原则,进行充分论证后才可实施。
2、四区 1)旧城传统风貌区:古城片区及水南光孝寺——南湖周边片区。重点体现闽北、建瓯传统城镇特色。做好古城片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品质。2)新城现代风貌区:城北片区、高铁新区、水西片区、水南片区。强调城市标志性的塑造,加强街道界面、重要单体建筑物的控制,建立完善、便捷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重视城市环境生态,体现现代化生态城市特色。3)特色产业风貌区:笋竹城片区、三门——柳坑片区、木西林片区。强调城市风貌的时代感、科技感和现代意识。4)生态休闲风貌区:城区内黄华山、天马山、白鹤山、莲花山等自然山体公园及周边临近区域。以自然景观为主导,保护山体轮廓线,加强绿化环境建设。
3、两带 沿江景观风貌带:加强沿岸景观的建设整治力度,丰富绿化树种,控制建筑高度、体量及色彩饱和度,并在建筑之间适当留出纵向绿化通道延伸至江边,保证城区至江面的景观通透。环护城河景观风貌带:通过市政工程及生态技术治理污染,改善水质。整治拆除沿线危旧房屋,增加护城河两岸活动场地。以护城河为纽带串接主要景观节点、景观小品、设施等,并结合古城墙,形成反映旧城历史文化的主题公园。
4、六轴 十字形主轴:纵轴指连接城北片区、古城片区和水南片区的人民路——江瓯大道景观轴,横轴指贯穿水西区、老城区、东安区的中山路景观轴。重点塑造连续的、带有韵律感的界面景观。次轴:高铁新区北坪大桥景观轴;城北片区横向景观轴;水西片区站前大道景观轴;水西片区兴泰街景观轴。重点塑造轴线空间的方向感、界面景观的连续性和丰富变化,体现所在区域的功能特色。
5、数(景观)节点 人民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处节点、东岳大桥北桥头节点;江瓯大道北端度假区节点、城北片区商业中心节点、滨江体育用地周边节点;火车站站前广场节点、行政中心节点、北侧滨江酒店区节点;站前广场节点、北坪大桥东端商业节点。根据各自区块特征塑造景点景观。
(六)标志性界面景观控制
1、第五立面 工业区内建筑均应采用平屋顶形式,不宜采用坡屋顶(小品建筑除外);居住建筑宜采用坡屋顶形式;公共建筑可采用平屋顶或坡屋顶,若采用平屋顶应对屋顶设备进行构架遮掩;古城片区建筑均应采取坡屋顶形式。现状建筑根据城市建设节奏逐步、分批改造屋顶形式。
2、岸线景观控制 保证岸线的公众化特征,推进岸线类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设,形成多样化岸线景观。
(七)视线通廊系统控制 规划主要控制视线通廊有:黄花阁——屏风山、黄花阁——水南塔、水南塔——屏风山、水南塔——天马
山与黄华山视廊;三江口——屏风山、三江口——芝城大桥——天湖山、芝城大桥——水南塔、芝城大桥——天马山与黄华山视廊;站前大道视廊;北坪大桥视廊;城北商业轴线视廊。应控制好视线通廊地带的建筑高度及景观效果。
(八)城市夜景结构引导 七带、十片、数节点。七带:滨江夜景带、环护城河夜景带、五条重要街道夜景带。十片:高铁新区东、西两片区,城北城市中心区,老城文创产业片区,笋竹城会展配套区,水西组团北侧酒店区、火车站周边片区、行政中心周边片区,水南组团南湖周边片区,三门——柳坑组团配套中心区。数节点:高铁新区东、西广场节点,城北商业中心及体育广场节点,水西火车站前广场及行政中心节点,笋竹城会展节点,三江口节点,水南塔、鼓楼等标志建筑及市府大楼等公共建筑群。夜景建设应突出以上结构特征,以节能、环保和不影响白天景观为原则进行建设。
(九)建筑色彩引导
1、传统风貌区 墙体主导色确定为高明度低彩度的暖白色调,建筑屋顶主导色确定为灰黑色基调。
2、生活区 建议大面积主色调仍采用中性色调,以类似协调原则为主,可在屋顶、墙裙、裙楼等建筑局部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砖红色色调。
3、公建区 建筑主色以暖灰色调为主,不得采用大面高彩度和低明度色彩。
4、办公区 建筑色彩以中性色调偏冷为主,切忌采用大面积高彩度和低明度的色彩。
5、工业区 工业及仓储建筑主色彩以冷灰色调为主,不得采用大面高彩度和低明度色彩。
(十)城市开敞空间
1、城市自然生态区:城市建溪、松溪两条重要河流及下厂水库等水源保护区;组团间的山体、水体及重点农业产业空间;屏风山、天马山、白鹤山等森林公园;归宗岩北津风景名胜区;云际山公园、校场山公园、黄华山公园、莲花山公园等城市中的山地公园。
2、城市活动场所:商业文化中心、商业街区等日常购物、饮食活动场所;群众性体育活动场所;市政广场、会展广场等庆典活动场所及休闲广场;滨水休闲活动场所。
(十一)绿道系统规划 规划结构:一环两纵五放射。一环:为芝城大桥—芝城大道—省道204线—东岳大桥—南环线—建溪大桥—国道205线形成的环形绿道。两纵:“茶香农韵”主要路径为大水坑水库—通仙门步行桥—仓长路—下马路—豪栋街—校场巷—校场巷北规划路—归宗岩北津风景名胜区;“青山秀水”主要路径为云际山公园—放生池大桥—水西路—五里街—城西大桥—天湖山。五放射:“产业新风”主题线路,串联白鹤山森林公园、太平岭公园及笋竹城工业园区;“仿古探幽”主题线路,串联黄华山公园、校场山公园及步坑山;“登高望远”主题线路,串联莲花山公园及屏风山生态森林公园;“康体健身”主题线路,通过滨江大道连接三江口与七里街水库;“碧野桑田”主题线路,连接木西林生态绿地及南侧自然山体。
十、旅游发展规划
(一)目标定位 建瓯市旅游中心,重点发展古建州文化游,提供交通、住宿、购物和休闲服务等旅游休闲配套功能。
(二)总体发展策略 形成以城市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旅游服务中心,与古城保护、新城建设、产业发展、民俗体验和生态休闲相结合,形成辐射服务整个建瓯市的综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品开发 以古城为主题,充分挖掘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古建州”旅游品牌,重点打造闽之源古建州历史体验和闽越民俗体验旅游,同时发展地方特色明显的旅游观光和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
1、闽之源古建州历史体验旅游 以建瓯古城和水南等周边区域为载体,景观资源包括历史街区、古城遗迹(门、楼)、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公园、中共闽北临委旧址、善见塔、朱熹和杨荣等名人遗迹,重点发展寻幽访古、历史文化体验。
2、闽越民俗体验旅游 包括异彩纷呈的儒、释、道三教文化;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酒文化以及丰富的民俗活动。
3、新城风貌特色旅游 围绕三江交汇的独特景观,塑造全新的城市新风貌,通过酒店群、大型购物空间的建设开发,为旅游产品增光添彩。
4、特色产业观光旅游 依托笋竹城的建设和福矛酒文化基地的建设,发展地方特色的产业观光体验。
(四)旅游业发展的布局结构 一环两线、一城四区。“一环”:环城体验带; “两线”:建溪和松溪两条体验线; “一城”:建瓯古城; “四区”:休闲购物主题区(城北片区)、笋竹产业体验主题区(笋竹城片区)、商贸体验主题区(高铁
新区)和汽车物流及酒文化体验主题区(三门——柳坑片区)
建瓯市城市规划地图 建瓯市城市规划局官网篇三
建瓯市旅游规划
产品定位,主题形象,发展思路
摘要:福建省建瓯市古时称建州,简称芝,位于闽江上游,闽北中枢,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文字记载和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以水为主的年代,作为闽北地区最重要的水运枢纽,建瓯一直是闽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篇论文 主要 了古城建瓯,让我们来了解分析建瓯的旅游。
关键字:建瓯 旅游 分析 策略
建瓯市旅游业现状分析
一、建瓯市旅游自然环境条件
建瓯地处闽北内陆山区,界于鹫峰山脉与武夷山脉之间相对凹陷地带的东部鹫峰山脉西侧,属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南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建瓯市境内的整个地形地势格局和水文环境,在视觉上呈现出一幅“建水双流碧、芝山四耸青”的靓丽画卷和隽秀风貌,是开发旅游产业的理想宝地和胜境。这种四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我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个特别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
建瓯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全市现有森林面积30088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9.2%,林木蓄积量2344万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我市毛竹资源丰富,竹林占林地面积的19.75%,居全省第一,青竹蓄积量约8400多万根,被誉为“中国毛竹第一乡”。
建瓯市野生动物有28目、87科、330种,属国家保护的有17种,其中属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黑鹿、金猫、黄腹角雉等。属二级保护的有毛冠鹿、大灵猫、麝、小灵猫、穿山甲、水獭、猕猴、白鹇、鸳鸯、褐林鹗、蟒蛇、黑熊等。
二、建瓯市旅游社会经济环境
(一)经济状况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建瓯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达442297万元,比增15.2%,为建瓯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二)社会状况
建瓯市自东汉建安初年(196年)设立建安县,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福建”最早设置的四县之一,是全国第一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县。历为郡、州、府、路之治所,1992年撤县设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瓯市政设施日臻完善,历史名城古风犹存,充分显示出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质量显著提高的可喜景象,到这里来旅游,可使人感到它是一个有安全感的社会,一个人与人之间有信任感的社会。
在社会环境综合治理方面,表现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完善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不断取得实效;全市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科技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城乡推行社会治安责任制,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使建瓯市具有较高的社会质量和环境质量。
(三)建瓯旅游业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瓯旅游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的。1986年正式成立市旅游局,纳入政府序列,强化其独立的经济开发职能。2002年“南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向国内外市场推出南平
市三大旅游精品之一的《建瓯——建阳文化旅游区》,这是福建省组织专家在“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构建以武夷山为中心,《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的优先发展项目。特别是最近五年贯彻落实“十一五”旅游规划以来,我市在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基础科学研究和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在:
1、在全省众多旅游资源中,建瓯森林生态保护最早,1957年我市万木林被林业部首批划定为“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站”,1994年建成万木林博物馆以及1998年在实验区内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同时,建瓯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1996)和“中国锥粟之乡”(2000),为建瓯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
2、建瓯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从1982年起先后分三批(1982、1985、1995)将全市27个重点文物确定为市级保护单位,1991-1996年报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归宗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建宁府孔庙、东岳庙、北苑凿字岩石刻、中共闽北临时特委旧址),2007年我市东岳庙和北苑御焙遗址这两个省级文保单位升格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极大地提高了建瓯市旅游形象和品牌地位,逐步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最富于吸引力的行业加以培育。
3、旅游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横南铁路的建成、205国道的改善、连接省道福汾线、岭文线、八洋线共同形成“十”字型干线公路,浦南高速2008年已建成通车,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松建、建古等高速公路及京台高铁将共同构成建瓯市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移动通讯业务已通达主要景区景点等这些都将对旅游产业产生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4、建瓯市区的改造与建设,按其三江穿流、四面环山、古迹众多的特点,进行城市旅游中心的规划布局,成为功能各异的“一市五区、一主一副、二环、三水、四面山”结构,并充分重视人与自然地域的融合协调和对城市特色的追求,尊重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遗产,将芝城镇建设成为保持鲜明地方特色、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山水园林旅游中心。
5、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迅速增长。2009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14000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达10186多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和19.6%。客源总量居南平市10县(市)的第四位,旅游收入占建瓯市2002年gdp的0.75%,贡献比率逐年有所提高。
建瓯市旅游开发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滞后,旅游功能分区模糊,优势旅游资源的技术含量偏低,没有形成美的“集粹效应”。
(2)旅游产业地位不够明确,旅游产品终端定位含糊,品牌形象创新意识淡薄,管理体制尚待理顺,认识到位、投入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3)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方式单一,旅游消费单一。不能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特的需要。建瓯市除了森林生态旅游以外,文物古迹游刚刚起步,旅游建设项目不清,参与性、文化性、趣味性活动项目很少,旅游招商项目更少。
(4)建瓯市除主景区(万木林、归宗岩)开发较好外,外围景区(辰山、石塔山、擎天岩、郭岩山以及顺阳九仙山、迪口蟹龙岗、小桥上屯温泉等)几乎没有开发利用,主景区引度高,而幅射性弱,外地游客停留时间短,回头客、二次游客稀少。
建瓯市“十二五”旅游发展的目标任务
规划指导思想
主打“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品牌,结合我市“中国笋竹城”建设,推出闽源文化游、生态休闲游、乡村游三大产品体系,主动对接大武夷,拉开大格局,推动建瓯市旅游业全面发展。
规划依据遵循特色就是优势的原则,历史悠久的古建州,曾在近千年的历史跨跃中扮演着统管闽北、闽中,乃至全闽的重要角色,曾数度成为闽北、全闽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宗教、文化中心,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原文化与古闽越文化的融合在此形成,且遗存的文物古迹、佛道寺庙居福建之冠,寺庙多达413处,有“佛国僧乡”之称。建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宁静优美的山水景观、生态奇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古建州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等都是建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优势,特别有着超然于八闽各地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是闽北乃至全省旅游的一大特色,抓住这一特色,精心策划、确定建瓯旅游品牌定位与“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
三、“十二五”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任务
(一)发展战略
依托大武夷旅游产业布局(北接武夷山,南接延平、邵武以及闽东南地区),以古建州文化、宗教文化和森林生态旅游三大品牌为切入点,认真贯彻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部署,贯彻福建省、南平市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有主有次地开发多样性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旅游产品,将建瓯市建设成大武夷“黄金通道”中独具魅力的融古建州文化与观光、民俗观赏、美食品尝、宗教朝觐和生态休闲为一体的“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闽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
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是建瓯旅游的灵魂,是闽北,乃至福建一大特色。因此,要充分发挥我市古文化底蕴深厚和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相对集中连片的旅游资源优势,主打古建州文化和宗教朝觐游(八大千年景观:五凤楼、通仙门古城楼、神木妈祖庙、东岳庙、光孝禅寺、建宁府孔庙、建安郡遗址、北苑御茶园)品牌,按国家3-4a级景区标准,重点打造归宗岩、万木林旅游景区,大力开发乡村游,努力实现从单一性生态观光型旅游到多样化、参与型旅游的转变。依靠现代科技,实现旅游物质支撑向地方化产品供应转变。在“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做大旅游企业规模,重点开发古建州文化、佛道文化、儒家文化、妈祖文化、北苑茶文化、根艺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森林生态文化九大旅游产品。力争旅游经济总收入在建瓯市内生产总值占的比重逐年上升0.6到1个百分点。
四、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根据已确定的“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游”这一旅游品牌定位,按“1-2-3-4”空间结构框架布局,形成一个旅游中心,二条旅游主线,三个旅游特色产品,四个旅游辐射片区的旅游发展建设体系。
一个旅游中心-----古建州文化游
▲古建洲文化游:以建瓯古城区为中心,包括五凤楼(今古楼)、古城墙(门、楼)、通仙门太保楼、通仙门码头、古街居、艮泉井、练氏夫人铜像、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中共闽北临委旧址、善见塔、朱熹和杨荣遗迹等。
二条旅游主线-----宗教朝觐游、森林生态游
▲ 宗教朝觐游:包括光孝寺、东岳行宫、孔庙、神木妈祖、崇仁禅寺、通仙古迹太保庙、城南南真观(三清宫)、黄华山白云寺、小黄华贞元阁、玉皇阁、木西林龙岗山大龙王庙等。▲ 森林生态游:包括房道万木林、绿硒生态园、东游翠竹山庄、忆源山庄、吉阳巧溪古民居、归宗岩、九仙山、蟹龙岗、六大森林公园、上屯温泉、乡村休闲等。
三个旅游特色产品-----以东峰北苑茶都建设为重点,主打北苑茶文化游;以房道吴大元村和东游胡墩两个少数民族村为重点,主打民俗风情游;以黄华山、天马山为重点区域,建
设建瓯古城民俗文化美食园,主打美食文化游。
四个辐射片区:
▲ 辰山:在建瓯东部,为建瓯诸山之冠,“四大天柱”之首,有“辰山拱北斗”之称。景有逍遥峰、饮甘峰、蟠桃峰,鼎立对峙,各显特色。除了怪石、奇松、飞雾、云海“四奇”外,尚有奇妙的“辰山日出”。
▲ 石塔山:在建瓯的西南方向,为建瓯四大天柱中的南天柱。山上多奇石,犹如塔群林立。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是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
▲ 擎天岩:在建瓯的东北部,为建瓯北部最高峰。气势宏伟,风光奇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建州“北路屏障”之称,其构成的“西乡”风景区,以“擎天一柱之可观”而闻名遐迩。
▲ 郭岩山:在建瓯西北方向,巍峨高峻,峭壁千仞,形似覆钟。地跨建瓯、建阳、顺昌三县边界,广袤四十里,出产许多名贵植物和珍禽异兽。有“仙人挂画”、“仙人倚腰”、“仙人叠糍”、“仙人探井”和“十八蟠桃”等名胜古迹。
第三章重点景区旅游发展项目开发建设
一、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旅游区保护与开发建设
“闽之源古建州文化旅游”的地理范围主要以城区为主,她是建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5国道、204、303省道,浦南、松南、建古高速,京台高铁、横南铁路等交通干线交汇于此,全市其它各乡镇均有不同等级的公路与市区相联接,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在“十二五”期间,要将建瓯市建设成为融古建州观光和民俗观赏、美食品尝、宗教朝觐、生态休闲为一体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主要建设项目
1、五凤楼及五凤楼广场
2、古城墙遗址
3、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博物馆
4、朱熹遗迹
5、明太师杨荣遗迹
6、六大城市公园工程
努力建设好六大城市主题公园即“黄华山公园、芝城公园、玉龙潭峡谷公园、白鹤山森林公园、云际山公园、天湖山梅岩公园。
三、建瓯民俗文化美食园开发建设
建瓯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产生了印文陶文明。建瓯是古代中原入闽的要塞,中原文化在古建州与闽越文化经过长期的相互冲击,逐渐融合为独特而内涵丰富的古建州文化。异彩纷呈的儒、释、道三教文化;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独具风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酒文化等。建瓯的民俗活动非常丰富,在生活、生产中,不断积聚、博采、创新逐步形成的习俗具有古越风采,尤其是舞龙、挑幡、奏“十幡”为主要内容的岁时喜庆民间艺术文化;以扁肉、纳底、粿包、薄饼、光饼、药膳为主要内容的饮食文
化,独具地方特色,逐步将民俗村建设成具有人文体验、生态旅游、体闲度假等综合旅游功能的人文旅游景区。
第四章实现规划的政策措施
为实现建瓯市旅游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思想,确立旅游业在建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旅游业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用足用活国家和省上有关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参照省政府及兄弟地区的做法,出台扶持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旅游建设项目在用地、建设配套费和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方便与优惠。
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对全社会进行旅游发展宣传,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旅游意识,发放个人旅游贷款,引导旅游消费,培育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发展。
二、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协调
旅游业是关联度大、牵涉面广的综合性经济产业,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要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挂帅,成员包括旅游及规划、建设、财政、公安、土地、交通、铁路、林业、环保、税务、文化、商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切实解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统一协调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建瓯市旅游局作为当地政府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管理职能,对全市各旅游区(点)、旅游开发区、旅游接待单位实行旅游全行业管理。
依法治旅,以国务院重新修订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投诉暂行规定》《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进一步加强全国导游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入闽旅游和对台旅游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为依据,整顿旅游市场,规范旅游企业行为,加强旅游区(点)的建设和管理。
三、多方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把旅游业真正纳入建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盘子,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内联外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调动全社会办旅游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性各方资金更多地投向旅游业,形成全社会办旅游的合力。
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政府以及计划、交通、城建、文化、宗教等部门的支持,加大旅游景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完善主要交通站点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市政府可先开发资金较少、见效较快的旅游配套项目,形成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采取独资、合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多方集资。对一些开发意义大、资金有缺口的旅游项目,要以集资、募股等多种方式有效地吸纳本市及外地的集体、部门、个体参股开发。
精选富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对外公布,以优惠政策吸引多渠道投资。千方百计引进外资,开发吸引力大的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建设市场潜力大、综合效益好、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旅游项目。
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实行计划管理、有偿投放、定期回收、滚动发展的使用办法,扶持旅游业发展。
四、加强对外合作与协调
贯彻省委、省政府在新世纪建设三条战略通道的思想,找准建瓯在南平乃至全省旅游业发展中的位置。
发挥建瓯市处于闽北“绿三角”中心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强与武夷山、南平等旅游区的合作,联合推出旅游线路,共同对外宣传促销。同时加强与闽北其它县(市)的合作,共同发展旅游业。
加强与省内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州、厦门、泉州等地的联系与合作,不仅在开拓市场、招徕客源上要主动接受这些地区幅射,还要积极引进沿海旅游发展较快地区的人才和资金参与建瓯旅游开发和管理。
加强与江西龙虎山、三青山、屏南白水洋、鸳鸯溪等邻近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互相宣传,互组客源。
五、加强旅游宣传与促销
要应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加强建瓯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提高建瓯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招徕更多的游客到建瓯旅游。
要瞄准目标市场,突出资源特色,加强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所能提供的旅游服务。联合新闻、宣传、文化、等部门,以新闻报道、文艺作品、艺术摄影等方式对外宣传,如在报刊、电视开设旅游专栏,印制图文并茂的旅游指南,举办旅游展览等,使游客对建瓯的旅游景点及各种配套设施有更加具体形象的了解。举办富有特色的大型旅游活动,与商贸、会议等结合开展旅游宣传。在信息时代,特别要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开展旅游宣传,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拓促销渠道,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主动“走出去”,到主要客源地上门宣传,与当地旅游部门特别是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促销。还要积极“请进来”,定期邀请一些有影响的旅行社,以及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大中型企业工会等客源媒体到建瓯实地考察。
六、重视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还在于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为配合建瓯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可着力培养建瓯本地的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职业中专增设旅游班,专为本地区输送观光导游人员、饭店饮食等专业服务人员;送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旅游业务骨干到省一级的旅游大专院校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在送出去的同时,也可以请省内外旅游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旅游相关专题讲座,提高建瓯市各级领导干部的旅游意识并了解当今社会旅游的最新动态。
七、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建瓯市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都要十分重视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保护,坚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建设中要强化规划意识,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反对一哄而起,不搞重复建设。建立严格的旅游项目立项审批制度,没有编制规划的旅游景区,原则上不宜开发,以免出现建设性破坏。各旅游区内的旅游开发建设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强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科学安排开发建设项目。
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要使当地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只有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资源才能使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以此调动广大群众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积极性。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和管理监督,使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成为广大游客的自觉行动。
建瓯市城市规划地图 建瓯市城市规划局官网篇四
建瓯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建瓯市委文明办
近期,我办就当前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深入实地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多年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主要围绕抓好公民道德教育,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善村容环境整洁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活动等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抓好农民道德教育。每年我市都结合元旦、国庆等法定喜庆节假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3.5”雷锋特殊纪念日等,在农村组织开展大型的文艺汇演等文化下乡活动和为民服务的道德实践活动,对农民进行教育;同时针对性的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深化公民道德教育。先后开展了“争当文明建瓯人”,“三讲一树”,“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和“六提倡、六反对”移风易俗活动,“新建瓯人教育”活动等;此外还通过一些创新活动载体,如开展信用村、信用户的评选活动,开展农民道德评议等活动,推进农村公民道德建设。
2、坚持共建带创与联动推进相结合,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每年我市都组织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开展共建带创”、“四联五挂”等文明共建、以城带乡工作,先后发动100多个文明单位和200个“四联五挂”单位与96个村开展结对活动,在科技、人才、资金、信息上帮助农村加强文明建设,如完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农民俱乐部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等。仅去年各级文明单位向农村捐助 资金就达30几万。目前,我市共有省级文明乡镇6个,地级文明村镇9个,建瓯市级文明村镇15个,同时小桥洽沥村、徐墩下碓村被确定为省级文明新村示范点,徐墩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
3、坚持典型示范与以点带面相结合,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按照以省道、国道沿线乡镇、街道、村为重点,逐步推进的办法,我市开展“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主题活动和六提倡、六反对”移风易俗活动,同时以徐墩镇创全国文明村镇经验、小松镇创卫生村镇经验、东游镇“夕阳红”文明督导队的做法和经验、芝山街道城乡结合部整治工作作为“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主题活动示范典型向全市进行推广,同时我市还确定了13个行政村,做为文明新村示范点、7个行政村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认真开展创建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倡导文明新风。
4、着力破解农村文化“四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针对农村目前的现状,我市变“应急”为“对接”,充分发挥科技农坊、超市、个体书店、乡村医疗所等群众流动量大的窗口,开辟“百姓读书角”,为群众读书看书提供方便,破解农民群众看书难问题;立足基层,扶持、培育、发展、规范民间文艺团体,深入开展“20217”工程,即整合20支民间文艺演出队伍,变“送戏”为“种戏”, 破解农民群众看戏难,让全市217个行政村每年可以看到一场以上的演出;借助外力,变“单打”为“合唱”,破解农村看电影难,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筹集资金,破解农村看电影难。目前,全市已投入8万余元添置放映设备,改善放映条件,并在每个乡镇成立一支“新农村电影小分队”; 筹措资金,强化服务,变“一时通”为“长期通”,破解农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出许多在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农村还普遍缺乏文化娱乐活动。农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农民业余时间相对较多,他们需要学习、交流,需要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来充实自己,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农村没有文化设施及活动场所,文化构建环节薄弱,文化娱乐活动单调,大多数农民只能以看电视、打牌来消磨时光。而且近几年由于部分群众参与“六合彩”赌博,并屡禁不止,既伤了民财,也毒害了农村的风气。
2、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乏资金投入。税改、林改之后村级财力普遍困难,从事公益事业的经费难于筹集,难以安排出资金用于精神文明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由于“公众事业公众办”的集资机制和方法还不完善,造成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普遍不足,致使农村卫生状况较差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如部分村镇没有垃圾池,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改水、改厕还没有完全达标等。
3、农村社会风气缺乏正确有力的引导。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特别是部分青年农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勤劳致富思想、守法经营的美德有所弱化。二是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少数地方因为目前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好工作,而且花费很大,等 问题致使“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增多。三是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时有出现。少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和科学民主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婚丧喜欢庆大操大办,搞封建迷信、赌博吃喝等不良风气。
三、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分析,我们认为,除了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发展不够和社会转型期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影响外,从工作上看也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下一阶段我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强化以下几点。
1、创新载体,丰富农民精神生活。
一要结合农村实际,加强活动载体创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要摆脱精神文明建设的被动局面,克服虚而不实、空对空的毛病,必须精心设计和选好建设的活动载体,要运用多种形式,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农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载体的选择必须是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吸引力的。活动载体的设计,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要能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惠,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素质,这样才能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近几年我市坚持开展的“文明村镇”、“文明生态村”、“文明信用村镇户”、“星级农户”创建活动,评选“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道德评议会”、“三坛”改“书坛”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载体。二要加强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村入户的桥梁,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硬件设施的投入,着力加强农民俱乐部农民夜校、村镇文化站、阅报栏、老年活动 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阵地建设,同时加大城市文化设施城乡共享的力度。三要认真开展“三下乡”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满足了农民的一些文化需求,但要使“三下乡”活动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又要跳出娱乐型的“小文化”框框。必须加大科技含量,引入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人文学科、构筑“大文化”框架,更多层面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在“三下乡”活动中,要注重培养植根农村的文化、医疗科技骨干人才,帮助农村建立自己的文艺团体和组织。如建立柑桔、葡萄等果蔬协会、流通组织等。
2、强化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移风易俗,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整治村镇脏、乱、差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在农村中推广“道德评议会”的做法,不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二是结对帮扶,为村民办实事好事。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试点村结对帮扶。重点帮助农村建设文化俱乐部、改善文化条件,建设公共设施、硬化村级道路,治理环境卫生、美化村容村貌,加强新农村书屋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文化俱乐部建设、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科技信息进村工程、文明单位对口帮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实事。如协调农办、建设局、环保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实施农村垃圾整治工程,在沿江沿溪的每个乡镇所在地建设一个符合卫生要求的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并形成垃圾收集处进的运行机制,各行政村要建立规范的垃圾池,制订村民卫生公约,使村容村 貌有明显改观。并采取有力措施把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建旧房等工作抓好,提高实效。三是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全市。通过在我市南雅村、徐墩村、际下村等7个社会主义新村示范点,推广徐墩镇创文明村镇经验、小松镇创卫生村镇经验、东游镇“夕阳红”文明督导队的做法和经验,继续开展公民道德标兵、信用村镇、信用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用先进典型来带动全市。
3、强化素质,倡导农村文明新风。
一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重点内容,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二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建议采取开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要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要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农村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任的干部,要大力表彰,在农村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正气的浓厚氛围。此外,还要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进行一次集中宣传。大力宣传表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类先进典型,努力形成比学赶帮、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农村科学、民主、文明的乡风。
建瓯市城市规划地图 建瓯市城市规划局官网篇五
建瓯市迎高铁抓旅游促三产工作总结
(2016年1月20日)
今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南平市下达的第三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南平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关于印发南平市2015年加快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等文件精神,不断加大三产工作力度,迎高铁抓旅游促三产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一、迎高铁抓旅游促三产工作情况
1.三产指标增长情况。1-12月,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46亿元,增长13.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6.4%,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123.9亿元,比增7.8%,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下降3.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4.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9.1%,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2.4%。其它主要指标中,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5%(南平平均);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3.8%(南平平均);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5.5%(11月);金融存贷款余额增长7.6%;保费收入增长18.7%((南平11月平均);商品房销售面积31.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报酬增长5.7%;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下降8.4%;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3.96%;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增长24.8%。2.第三产业主要工作。
(1)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成立建瓯市第三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为贯彻落实《南平市“迎高铁抓旅游促三产”实施方案》,我市及时调整了三产工作班子,成立三产综合协调办公室,组织协调全市迎高铁抓旅游促三产工作。并确保四项到位:人员到位,选派了4位专职干部负责三产协调工作;经费到位,财政拨付10万元专款作为三产工作经费;设施到位,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各类工作设备配置齐全;机制到位,制定了系列制度措施、考核机制、督查办法并切实执行。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年初制定了《建瓯市2015年加快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意见》和《第三产业主要指标考评办法》,将三产工作纳入全市创业竞赛和绩效考评同步考核,并做好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密切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做好企业沟通和服务。三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三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三产指标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重点推进。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市三产办、效能办、两办督查室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推动三产工作落实和项目建设。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我市把项目工作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项目带动促进第三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做好策划储备。每年下半年开始谋划第二年三产重点项目和旅游项目,近年来更是加强了土地、环保、节能减排等要素的考察论证,做深项目可研和相关前置审批工作,做到可对外招商、可申报项目、一旦条件成熟即可实施。二是抓好招 商选资。充分利用“5.13”、“6.18”、“9.8”、茶博会、旅游博览会等招商平台,积极推介建瓯优势。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1-12月8项列入南平考核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64.12%;12项迎高铁时代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亿元,占年计划的125.57%。
(3)加快发展旅游业。为了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快速、高质发展,我市成立了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主抓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制定了《关于近期加快建瓯旅游和美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游在武夷、吃在建瓯”这一大武夷旅游理念,提出“立足建瓯、美食破题”的工作思路。去年以来成效显著,“春天美食广场”正式运营,成为展示建瓯美食文化的一个窗口;湖头村通过了福建省和南平市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特色村验收,以及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双龙戏珠和福矛酒业工业旅游示范点通过省旅游局验收。
同时,在配套要素建设方面也同步跟进。一是高铁新区闽运旅游集散中心和高速口长途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等相关工程已相继建成,一些景区配套设施,如餐饮、停车场、旅游休闲项目也在逐步完善;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品质讲解队伍,提高旅游服务品位;三是创新宣传营销模式。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及高铁、高速、车站等相关单位,开辟显目专栏,刊播建瓯旅游的主题口号、品牌宣传片和整体形象公益广告,开通建瓯旅游入境短信,加大对内、对外宣传我市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力度;四是抓好旅游龙头企业的培育,包括景点建设主体、旅店、旅行社等。如葛老庄生 态园、东融美食城大酒店、山水旅行社等都具备一定规模。
截止12月底,全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238.25万人次,同比增长17.42%;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1.03亿元,同比增长20.13%。
(4)做强做大商贸服务业。推进商贸业集中集聚,抓好存量挖潜和增量培育,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一是健全商业网点。合理规划商业布局,全市城乡共有各类市场64个,大型生鲜超市6家,大型家电商场5家、药品超市6家、家具超市8家。建瓯沃尔玛财富广场项目完成建设用地摘牌,大润发国际购物广场项目进入用地征迁阶段。二是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对根雕、建材、农副产品交易等传统商贸业,通过打造专业市场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先后建成闽北建材市场、中山西路建材一条街等建材专业市场。中国根艺城一期项目根艺一条街建设已有近百家根艺企业入驻营业。海绿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春天笋竹批发市场目前入驻笋干、锥栗、果蔬等农副产品经营户240多家,日均交易量300多吨。三是抓好限上贸易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培育。做好企业跟踪服务和统计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为限上贸易企业和规上服务企业。今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
(5)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制定下发了《关于扶持房地产市场发展若干意见》,从放宽首套房首改房认定标准、加大使用住房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加强住房金融服务、打通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转换通道等方面扶持房地产市场发展,着力化解房地产业纠纷,激发房地产业活力。(6)推进物流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市现有物流企业94家,载货车辆10704辆,货车拥有量约占南平市的三分之一;加强行业监管,制定《关于开展促进运输物流企业“退城入园”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积极引导市内物流企业“退城入园”。发挥龙头带动,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园品牌,重点扶持闽北中心物流园区、海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福农集团闽北(建瓯)物流中心等龙头企业或项目,以此带动全市物流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新兴商贸业,2015年我市被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与京东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此为契机,建立以蔬菜产业、笋竹产业、锥栗产业为重点,建设覆盖全市乡镇、村(社区)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和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启动了“海绿农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福建省春天建农等九家实体企业作为应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平台,昇晖贸易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工作。截止目前,我市已在13个乡镇设立服务网点,2015年12月份向行政村展开布点,并对上报的第一批192名推广员进行职业培训。2015年入正统网的电商15家,电商从业人员总数943人,初步统计,我市实体店与电子商务同时经营的企业达180多家。电子商务农村化,可以让农村享受与城镇一样、无差异化的电子商务服务。
(7)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服务环境。对限上贸易业企业主在子女入学、税收奖励、政府采购、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南平市《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八条措施》等优惠政策的解读、宣传,切实把政策用足、用好、用活。通过用好企业贷款应急基金、设立国有融资担保公司,以 及入股小额贷款公司等方法,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清理公布了市级行政权力清单,落实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市直各职能部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打算
虽然我市迎高铁抓旅游促三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商品房销售面积、批发业商品销售额等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不够理想,企业申报限上贸易业、规上服务业意愿不强,旅游景区(点)商业化开发程度不高,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辖区缺乏大型品牌旅游企业和项目等。今后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下一,我市将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加大三产各项指标任务的推进力度。制定2016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加大三产推进力度,确保目标任务完成。特别是在三产中权重较大的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财政八项服务支出等指标,要确实采取措施加以推进。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三产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重大三产项目推进上,要加大要素保障和协调管理。二要多措并举,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围绕“立足建瓯,美食引领,观光破题”的发展思路,实现“游在武夷,吃在建瓯”的目标,加快打造建瓯美食示范店工作,以春天美食广场为点辐射城区东西南北方向,逐渐形成“建瓯美食之都”的雏形;启动竹海美食综合体和北津湖-归宗岩-根艺城旅游文化综合体两个项目建设;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吉阳四宝”综合开发、湖头农业公园、迪口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航国际水上飞机项目前期工作。三要做活商贸物流业。要以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融入“互联网+”、“绿色+”浪潮,着重在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点、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四个领域深入探索、进一步强化。加快海绿农商城、春天建农、北苑茶都网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带动性大、竞争力强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限上商贸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支持永辉、新华都、苏宁等商贸企业发展连锁超市,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交通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配套,构建覆盖面广、流通性强的物流网;继续引导市内物流企业“退城入园”,推动物流业集中积聚;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园品牌,带动全市物流产业加快发展。四要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审批流程,为房地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继续化解问题楼盘,对新叶外滩、武夷根艺城(二期)、中环广场和龙成华庭等剩余的问题楼盘,一楼一策,专案解决,加大化解力度,尽快解决问题。激活住房刚需,编制房地产项目清单,摸清商品房库存情况,推进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补偿款购买存量商品房工作,着力打通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的转换通道,通过ppp方式和市场化租金分级补贴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公共租赁住房,逐步消化存量商品房。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建瓯市城市规划区范围 建瓯市城市规划设计图(五篇)
- 节约纸张手抄报(优秀19篇)
-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实用20篇)
- 城市规划简答题例题(实用9篇)
- 最新城市规划简答题 城市规划简答题怎么答(3篇)
- 最新活动工作汇报(精选15篇)
- 开展活动工作报告(精选14篇)
- 最新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5篇)
- 我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通用14篇)
- 最新行业优势总结(优质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