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林下经济(优秀9篇)

  • 上传日期:2024-04-28 14:26:13 |
  • zdfb |
  • 12页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美的形式,它能够传递情感,激发思考。在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和精炼,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下是一些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总结范文,推荐给大家。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一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推进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xxxx,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xx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xx作为xx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 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xx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xx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 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xx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

1、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

2、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

1、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2、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

3、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xx总体规划实施,结合xx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

4、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二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2015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党的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

1、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林业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当作当前林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深刻认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与林业现状,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林业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搞好林业工作。近年来,我县林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林业工作方法,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应该看到,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群众的愿望相比,我们的林业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生态建设与森林经营等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山林纠纷调处和林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3、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林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容忽视。

经过全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整体水平较低。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林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林木抚育、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缺乏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缺乏内在发展动力,林业生产和林业事业的发展速度缓慢。

4、生态文明观念有待进一步树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建设也应居于重要地位。目前全县人民对林业的作用、功效了解还不够多,生态文明观念树立得还不够牢固。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工作。

1、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加快我县绿化进程。

第一在提高造林质量上求突破。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天保、生态公益林、“三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我县森林覆盖率每年稳定递增的目标。不断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加强造林施工的质量监督,建立健全造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合理选择造林方式、植被搭配方式,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第二在扩大社会造林上求突破。大力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和资金参与林业建设,以政策为引导,以法律作保障,鼓励和扶持社团、企业、个人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充分运用宣传发动、表彰带动、检查促动等手段,采取植纪念树、造生态模范林等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三是在提升林地生产力上求突破。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经营模式,解决营造林工作中的“过密、过疏、过纯”问题。

2、继续抓好重点工程,积极推动生态建设。

按照“巩固成果,提升质量,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要求,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加大我县公民义务植树的督查力度和县城东西两山荒山绿化区的绿化进程及管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县城风景林、河道及绿色通道工程,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绿化质量,提高县城绿化水平,提升我县对外形象。对疏林地进行人工改造,促成天然下种成林;对荒山荒地,坚持封、造、管并举,集中力量开展人工造林。进一步强化措施,大力发展以红提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建设。农田林网、用材林工程,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与治理模式,加大林分抚育管护工作。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步伐,实施示范村镇绿化工程。

3、是进一步加大保护工作力度,切实保护好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健全森林防火机构,加大设施设备建设。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络,加大森林植物检疫网络建设,健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切实保护好鸟类资源。

四、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县人民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积极开展“退人还山”试点试范工作,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促进林业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林、人才强林战略,不断提高林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地产出率。大力推进林业从种苗培育、整地造林、抚育管护到采伐更新、加工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扎实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林农的培训力度,建全科技生产服务网络,对农民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真正把林业建设引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思想、组织、作风、制度、业务建设,努力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着力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和职工成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建设绿色家园、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模范,遵纪守法、团结和谐的模范,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模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加快荒山绿化、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等紧要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学习教育活动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提高廉洁从政水平,严厉查处林业行政许可中的不正当行为。重视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个人进步,在部署任务的同时给予关怀,在赋予责任的同时给予爱护,使他们得到更快更好的成长。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干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挂念他们的冷暖,积极解决他们的困难,让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现代林业建设中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三

**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突出林下经济特色。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二、创立品牌,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化水平。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四

摘要:广西是我国林下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之一,成功探索出了几种不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其他省份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为了能够让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广西各地政府以及有关领导人都在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研究新型发展对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从发展模式与对策两方面对广西林下经济进行了探讨。

林下经济依托的是林地资源与环境,发展林下经济具有很多优势,比如林地分布面积广、门槛低,只要当地具备充分的林地资源都可以发展林下经济;容易操作,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即便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加入其中;潜力大,这是林下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之一,林下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若采取因地适宜发展林下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有上述优势,最关键的是还能优化我国林业产业结构,改善生态建设环境,所以林下经济发展才备受重视。

1.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最具典型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其种类比较多,具体来讲可分为六种:第一,林药模式。此种模式需要在没有郁闭的林间或成林的林下进行种植,所种植的草药还要满足耐阴的特点。林药种植一直以来都是广西当地比较看重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因为林下种植中草药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成本,周期比较短,而且与西药开发相比,难度也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现代人都比较崇尚“回归自然”,所以近几年广西市场上的林下种植的中草药销量一直都比较好,需求量每年都在增加。有很多企业林下种植中草药基地达10余个,其中广泛种植的中草药有铁皮石斛、金线莲、何首乌、山豆根、沙姜、瓜蒌等。第二,林下藤芒模式。广西多地种植藤芒,现已经成为优势产业之一。用藤芒编织的花篮、礼品盒,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十分受欢迎,这是林下种植藤芒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广西的藤芒资源十分丰富,以浦北县为例,藤芒编织企业多达20多家,加工的产品甚至远销国外,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第三,林花模式。广西对于种植花卉有着天然的优势,名贵花卉非常多,如金花茶、兰花等。广西各地龙头企业都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发展林下花卉种植产业,效果十分突出。如在珍贵树下种植金花菜,此种种植模式带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又如在八角林下种植山茶花,大大提升了八角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升了山茶花的价值。第四,林草模式。林下种植牧草现如今已经十分常见,但是广西与其他各地相比,这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更具有潜力。初步计算广西一个林场的林下种植牧草面积至少超过了1000hm2,有些林产已经超过2万hm2,不仅有利地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五,林菌模式。菌类适宜生活在湿度比较大、光照比较低、昼夜温差比较小的地方,已经郁闭的林下完全符合条件。目前广西种植比较多的林菌有平菇、香菇等。由于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天然食品,如野生木耳、灵芝等,使得这些食品越来越少,而林菌种植模式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现如今,广西的林菌种植产业发展得十分红火,其积极意义在于农民守着山林就能够发家致富,而不再依靠砍树,真正做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兼得。第六,林桑模式。广西自治区有很多岩溶石地区,经济水平比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也不是很高。为了改变这一些现状,广西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林桑模式最为合适,既能够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也能够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以凤山县为例,该县有800hm2的核桃林实施了林桑种植,这使得核桃园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初步计算经济产值超过了500万,由此可见,林桑种植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益处。

1.2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同样分为几种,比较常见的有林下养鸡、养蜂以及养猪等,但是在广西地区比较常见的是林下养鸡,现已经形成了多家特色品牌,如“百泉香”土鸡、“三黄鸡”等。因为林下养鸡基本上不会对水土与植被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所以广西各地方政府都非常支持。现阶段,广西林下养鸡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企业化模式,即企业在基地上建立专门的鸡舍,平时散养鸡;第二种是农民合作社形式,即几家或者几十家农户合作共同养殖;第三种是私人养殖,即农户自身在林下养殖,不与其他人家合作。目前在广西规模比较大的林下养鸡企业是巨东种养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比较有竞争力,所产的鸡在国外非常畅销。广西林下养猪的'发展前景良好,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推动国有林场多种林下养殖业的发展,大力推广林下养猪业,培养林下经济新的增长点。

1.3林下旅游。

广西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所以风景独特,有很多自然保护区。广西各地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发展了林下旅游产业。现阶段广西已经开发了比较多的林下旅游资源,比如南宁的大明山、贺州的姑婆山等。林下旅游既利于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又利于当地民众增收,值得进一步发展。

2.1因地制宜。

虽然广西有很多地区都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但是各个地区的情况并不相同,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各地各级政府就需要依照当地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应该科学编制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确定具体的发展规模与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兼顾扶贫开发的任务。总之,各方面都要兼顾到,不能任意为之,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林下经济科学有序地发展起来。

2.2制定优惠政策。

林下经济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单靠企业或者是农民自身发展难度很大,必须要政府参与其中,当然政府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只是引导者。政府可以为那些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或者是农户提供一定的优惠,比如贷款贴息、技术咨询等,以便能够鼓舞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加入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来。政府需要整合各类财政资金,采用集中投入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很好地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大事。

2.3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相比较其他小型企业来说,各方面都具有优势,所以当地政府可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将其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点,遵循“扶优扶强”的原则,政府可以优先扶持一批或者是从其他地区引进一些龙头企业,使其形成种植、养殖、生产与销售一体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可以引导企业扩展企业发展链条,深度加工林下产品,以此增加附加值。

2.4打造优势品牌。

品牌战略是广西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策略,因为优势品牌可以在无形中增加消费者数量,能够提高产品信誉度,这要比单纯的产品营销强很多。基于此,政府应该支持与鼓励当地的林下经济发展企业,积极打造优势品牌,重点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林下产品,为企业展销会提供场地等。而企业则应该借助大众媒体以及网络平台展开大量的宣传,打开知名度,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熟悉产品,购买产品,进而认可产品。笔者认为林下经济产品可以打造绿色品牌,相信会得到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2.5注重服务。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多方努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群众解决资金、临时用地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问题。政府部门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等相关部门技术力量,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广适宜广西各地林下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强林下产品营销与信息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规避市场风险,保证林下经济产品卖得出,效益高。对林农开发项目进行适当引导,要防止不问市场地盲目发展,防止因为农民出现“一窝蜂”现象,导致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效益下降,从而影响农民积极性现象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广西发展林下经济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在资源方面,还是在地理方面,但是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则需要各级政府、企业与个人做出相应地努力。虽然林下经济发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从位置、具体发展模式到整体的运营,都需要细致入微,不能出现误差。现如今,广西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其他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地区也可以参照该模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下经济,相信同样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范新奎.新形势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13).

[3]钱红.秀山县乌杨街道发展林下经济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6,(25).

[4]廖娟,王钢,陈广平.沐川县林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6,(19)。

[5]赵文东,张泽尧.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6,(19).

[7]赵萍.固原市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19).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五

发展林下养殖,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林木各个生长期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林下养殖模式,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确定林下养殖的开发,确保林下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还有就是要坚持寻求科技的支撑,积极研究和运用林下养殖的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养殖技术体系。

2发展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是指林下养殖经营中按不同经济条件采取的林下养殖产业管理方式的总和。如前所述,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2.1林禽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禽类动物,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林下养殖模式,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这种模式能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蛋鸡、肉鸡、鸭类,肉鸡、肉鸭每年出栏4茬;另一种是鹅类、斗鸡、柴鸡,实行放养和舍饲相结合,每年能出栏2茬。

2.2林羊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绵羊或山羊,适宜在10m×3m×3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3林兔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种兔或野兔,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4林猪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猪,适宜在8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每年可出栏3茬。

2.5林牛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牛或奶牛,适宜在大小行间隔10m×3m×3m株行间距林地推广,林下可间作牧草。肉牛育肥,每年出栏2茬。

2.6特种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梅花鹿、貂、狐狸、蓝孔雀、鸵鸟、蛇类、鹰嘴龟等特种动物,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3.1切实加强组织与协调配合。

加快发展林下养殖业,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尽快出台适应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监测统计和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3.2科学规划林下养殖规模。

发展林下养殖,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合理布局林下养殖的模式,切忌不能够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制订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养殖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并根据当地农民的养殖习惯,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养殖发展方向和模式。

3.3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推进林下养殖的发展,应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下养殖的快速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可选择几个优秀的林下养殖户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投身于林下养殖的发展。

3.4强化科技支撑,搞好技术服务。

林下养殖的推进与发展,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涉及多个行业,覆盖万户千家,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悉心支持与精心服务,这其中重要的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林下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林下养殖户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每个林下养殖区至少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培育发展一个科技强户。另外,还要搞好资金支持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使林下养殖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5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

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加强以标准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为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林下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竭尽全力实施养殖业品牌战略,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林下养殖发展条件和特色产品与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这样才能很好地保障广大林下养殖户的利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西梁村,已建成围网养殖专业区40个,规模养殖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贵妃鸡、柴鸡、鹅、牛、羊、猪等多种林禽、林畜,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林下经济发展区。该村林下养殖面积超过了6.67hm2,养殖规模达到5.5万只,其中鹅6000只,肉鸡1.1万只,蛋鸡3.8万只,形成了孵化、育雏、检疫、配方、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打造了“洪历山”牌柴鸡蛋品牌,年收益达30多万元。

4结束语。

林下养殖是以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模式。林下养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林下养殖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只要选定适宜的林下养殖推广模式,积极采取相应的推进措施,不断加强管理与服务,促进林下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就能够为实现绿色增长,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六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02年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06年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07年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05年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七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总体状态不佳,资源紧缺、生产方式落后,再加上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应该更加先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农业经济整体发展较迟缓,农业产业经济基础薄弱,还要从外部获得支持与保护,以弥补农业自身的脆弱性,提高农业收入的稳定性。我国农业支持和保护主要表现为:在农业生产领域,虽然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加强,但农业自然风险因素依然较大;农业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大量的经济效益仍然依靠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来折射。由于农业投资回报低,企业不愿意涉足,使农业经济很难得到发展;农业产品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初级产品,市场容量有限且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我国农业技术落后,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普遍家庭式经营方式,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无法发挥规模效益。科技兴农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当前我国农业正在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而这一阶段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八

建设××××,大力发展林业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建设世界级城市目标,把××作为××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而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此自起,我县大力推进林业建设,02-我县共造林18万亩,其中公益林11万亩,经济林7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近36万亩,森林覆盖率预计为17%。在经历了林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后,从起,全市林业建设从“重建向重管”方向转变,不再进行大面积租地造林,因此我县林业建设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如何解决当前林业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准林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将生态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林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1、林业资金短缺。

02-06年,我县公益林建设面积在11万亩左右,需建设资金约8.4亿元,土地流转及养护费约0.3亿元(不包括社会化造林),目前市到位资金约4.7亿元,缺额约4亿元。再加上03-我县经济林建设面积近7万亩,超计划3万多亩,缺额资金约0.3亿元。其他如森林测报、防火等经费还远远达不到要求。由于林业资金短缺数额巨大,给我县林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农民工工资、苗商资金现象严重。二是土地流转费不能及时发放,农民反映强烈。特别是一些社会化造林企业,运作困难,由其承担的土地流转费不能支付,社会稳定难以保证。三是养护、森防及防火经费得不到保证,缺少必需的植保机械、防火设备、农药等,森林病虫害、火警隐患多,影响林地正常生长。

2、宏观政策制约。

这几年实施××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发展,使我县林业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大大改善,曾吸引了岛外很多企业来崇投资。很多投资者是冲着当初市有关林业开发政策(如以房养林、以林养林、以项目养林等)和××林业规划目标来投资造林的。目前国家对土地实行严格保护政策,在林地内开发房产基本无望;07年起不再进行大规模造林,使原本以林养林的打算也落空;受管理用房的限制,在林地内搞的休闲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旅游者吃、住、娱乐的需求,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难以维持。由于政府政策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目前许多投资者投资无回报,难以继续经营,均有退出的想法。

3、间挖苗木无出路。

我县三岛总体规划已批准实施,规划中林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按我县17%的森林覆盖率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但目前按照市林业发展思路,××将不再进行大规模生态林建设,使已建生态林面临着严峻的间挖压力,今后如何解决间挖苗木出路、如何科学利用间挖苗木,如何保持生态林健康持续发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4、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由于我县大量租用农民土地进行造林,失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土地流转后,他们必然要求政府给予就业等相关政策来保障生活。而我县就业机会少,仅仅依靠“万人就业项目”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可谓杯水车薪,大部分失地农民还是难以安排,不能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虽然我县出台了土地流转补偿标准,但随着物价上涨,以目前564元/亩的土地流转费很难维持农民的基本生活,因此土地流转费上调也成必然趋势。政府要马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二、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今后我县林业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寻找“四条出路”:

三个转变:一是实现大面积租地造林向经济林、四旁植树和庭院经济的转变;二是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运作的转变。三是实现林业公益型向经济型的转变。

四条出路:一是寻找经济林建设的发展之路。今后经济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发展盲目、种植面广、分布零星的情况,要有一定规划,集中财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果林基地,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寻找已建生态林的发展之路。目前我县生态林建设投资大,养护管理任务重,财政负担困难。为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林业资源,有效减轻政府负担,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突破现有政策瓶颈,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经营权限,制定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公益林开发建设。三是寻找今后生态林的发展之路。今后生态林建设应改变过去土地流转到那里,建设到那里的做法,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实施,结合××生态项目建设,配套实施绿化建设,这样就不会与开发项目及其他基础实施建设相冲突,真正做到种一块绿一块。同时抓住市林业补贴政策的'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四旁植树和庭院绿化建设,美化绿化家园。四是寻找林下经济发展之路。今后要进一步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为我县林业增效、农民致富探索一条新途经。

三、需要落实的四项举措。

(一)、完善和制定林业发展政策。

1、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

结合国家林权制度改革,逐步放开公益林转让经营政策,建议在比较成熟的公益林地块(如港东生态林、明珠湖及相关社会化造林等区域)进行试点,允许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在其承包的公益林内进行生产经营,但经营者必须按规定支付土地流转费、无偿养护好林地。如结合新农村建设,利用林地四周农村闲置房屋,由企业与农户联手,采取松散型组织形式,开展“农家游”项目。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可以让企业有生存发展空间,同时农村环境可以得到改善和整治,国家又可以增加税收。

2、生产管理用房政策。

由县相关部门在充分研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林业生产管理用房的地方规定。经营者在进行“休闲、旅游”等经营活动时,允许建造一定的管理用房(建议每100亩林地可以建造100-12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主要用于生产、生活需要,只限于在承包经营期内使用,没有产权。经营期一到,可以无条件拆除。

3、社会专业养护政策。

以目前政府实施的公益林养护方式,每亩养护成本在700元左右,而实际养护成本在300元/亩左右。建议由政府制定政策,在沿海防护林区域进行试点,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养护公司进行养护。这样可大大降低养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并为今后大面积的管护积累经验。

4、经济林扶持政策。

除给予经济林建设补贴外,建议政府对有一定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果林基地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渠道等,解决运输、排灌、作业等问题;二是加大果品深加工建设,建立果品加工厂,增加打蜡、选果、包装、冷库等设备的投入等,解决果品保鲜、加工问题,逐步走果品商品化道路;三是逐步建立和健全果品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二)、解决和筹措林业资金。

一是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将我县林业建设所需的土地流转费、养护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减轻我县财政负担。二是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吸引和利用民间资金投资林业建设。

(三)探索林下经济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主要围绕种养业开展。在种植业方面,由于林地2-3年后基本郁闭,对林下作物生长有影响。而在用药、施肥等方面,林业与其他作物也有冲突,作物的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在养殖业方面,由于受禽流感等影响,搞林地养殖风险较大,发展缓慢。因此林下经济发展的选择面较窄。目前可以在以下4方面进行尝试,建议政府拿出一定的课题经费搞试验,通过试验解决技术问题后,逐步向面上推广。一是食用菌,主要是黑木耳和草菇;二是中药材,主要是杭白菊;三是蔬菜,主要是苜宿和中晚熟花菜;四是养殖业,主要是鹅。

(四)、部门协调,共同推进。

林业产业发展涉及政策法规、规划、旅游、房地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配合协调。建议县政府成立××林业产业发展推进协调小组,解决林业发展中碰到的政策、规划、资金、用地等问题,切实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篇九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通过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展农业、畜牧、种植、观光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林下经济不仅能够提升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自己参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府的有效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农民参与林下经济的权益和利益。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贷款来支持农民在林下经济中的投资和创业。政府还应加强对林下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林下经济的认识和参与意愿。只有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和保障,林下经济才能够顺利地发展起来。

其次,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创新意识。农民作为林下经济的主要实施者,他们的积极参与是林下经济能够顺利发展的关键。农民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往单一的农业经营模式转向多元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他们可以发展林下果树种植、养殖业、观光旅游等业态,提高自身收入。同时,农民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断探索和尝试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自身在林下经济中的竞争力。

第三,发展林下经济需要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林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科技的支持。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林下经济相关的科技创新与研发。在林下经济的实践中,农民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同时,政府和专业人员也应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有效应用,林下经济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另外,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的核心是在保护森林的前提下利用其资源,因此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应加大对林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避免过度开发和滥用资源。农民应采用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减少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例如,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的时序,进行循环农业,避免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下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林下经济才能够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政府的有效支持、农民的积极参与、科技的支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林下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发挥林下经济的潜力,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