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5篇)
- 上传日期:2023-03-13 12:10:12 |
- zdfb |
- 10页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篇一
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思索、探求知识的空间,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采用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各地学校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与地理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开发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来促进乡土地理教学,这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它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是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个性化、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通过结合乡土地理资源来实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滑坡、地震、泥石流。工业生产及工 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及地位,环境污染的种 类、现状、影响和防治,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的格局及变化,著名学者的重要理论及其意义。这对学习者感知地理、认识地理提供了载体,也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学生来说,离他们最近的、感觉最为亲切的还是乡土文化,因为这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一方面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祖祖辈辈是怎样奋斗过来的,另一方面,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说家乡话,靠一方水土养育成长的学生又有几人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选择和确定学习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构建乡土地理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件事:
1、组织学习小组
根据自由、自愿的原则,由4-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组员推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及善于调节众人关系的人作为小组长,主持小组的工作,并同时确定其他各成员的分工,如负责文献资料或网络信息查询的,负责社会调查访问的,负责文献资料整理与打印的等,总之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建立后,各小组都要先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常识: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课题总结、成果的展示与汇报等等。让他们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科学选择,确定主题
科学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关键就是老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的主题。
在选题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找好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适宜选那些范围小的课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二是课题的选择必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必须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于是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也就成了研究性学习可利用的最佳素材。况且这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不知道却又最想知道的。在这个方面,我最常用方法的就是结合课堂教学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乡土地理知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八年级地理《远古的居民》这一节中的“海陆位置的优势”时,我就结合惠安现状简单说了一下“海陆位置”的特征,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惠安最大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没想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下课后,纷纷问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而是就顺手推舟,让他们去找答案,去考证一番,建议他们去参观找找资料,去斗尾港实地考证一下,由此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
3、制定计划
在主题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课题研究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内容,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最佳的活动方案:选择社会调查的对象,采访的人,计划收集资料,分析社会调查表、研究调查进展,预期成果及完成时间。最后在老师指导下,由小组长执笔,认真、规范地写好课题计划表。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究过程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活动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别材料的真伪及创造性地处理材料。
1、收集材料,帮助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小组成员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计划,分工,自主地开展收集材料。材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由于我们的教学一般都局限在教室里,这难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学习、探究,要求他们都带上笔和笔记本,随时记录活动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感受,每一个想法。在指导《中国的海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就曾牺牲节假日的时间,陪学生一起到斗尾港调查,走访了造船厂和修船厂建设工地,并指导学生做详细记录,并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开发校本课程,就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这些资源,可以使学生掌握很多感性的材料。
(2)组织学生访谈调查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访谈调查,要求学生做好提问的充分准备,并做好详实的记录,这会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做访谈调查,往往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组织学生查阅资料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已经非常普遍,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上网。我就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并把它积累起来。也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甚至指导他们到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党史办公室等去收集材料。一方面让他们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地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他们与社会交往的技能。
2、筛选整理材料,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
对于所收集到的繁多的材料,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筛选、加工处理。我的做法通常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来整理材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最后通过总结,撰写小论文。如在《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性学习中,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就进行讨论,整理材料,并最后写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论文。(附:论文提纲:
①斗尾港简介②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历史③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④对斗尾港的保护⑤对斗尾港发展的思考)
3、成果的交流展示
让学生们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质疑,交流研讨,老师做有针对性的点评。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大家都有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竞争、合作中共同成长。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注重的是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现的目的,但老师在这过程中,并不是就无所为,而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因为,老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有很多,一是要多研习一些理论书籍或参加培训等,从理念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二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提高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多看当地的一些报纸,多了解本地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利用自身乡土地理的储备,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一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上生活,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实现民族的集体认同与开放的世界意识。这其实也是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所在。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地理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资源。利用好这些地理历史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了解、认识本地的人文地理与现状,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要遵循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要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地理与现实相结合,鼓励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搞社会调查,走访相关的部门,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从中汲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始终处于一个重要地位,体现其主体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地理,感悟地理,培养他们的关注人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篇二
利用乡土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方案
[ 作者:屠园中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333
更新时间:2004-5-10
文章录入:zhang ]
-----浙江嘉兴平湖市乍浦镇第一小学 屠园中执笔
一、课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为了加快教育的发展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建立了国家课程开发中心,采用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推广模式,希望以此来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并未取得预期成效,作为对此模式固有缺陷的反思,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兴起了校本课程开发运动。
至80年代,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课程开发的一股强大思潮,达到了发展的全盛时期。在我国,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三级课程、三级管理”的设想。1999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其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呢?这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在学校已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意在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至少有以下几个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充分利用乡土资源。
在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研究。“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课题已经结题。这一课题从丰富写作内容入手,让学生在乡土资源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索、实践和体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但是我们也发现这一课题只把乡土资源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过于狭窄,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乡土化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各科教学相结合,拓展和扩充了国家课程,有利于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凸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自己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能使学校从一般中凸现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4、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设计通常有课程专家来完成,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开发校本课程,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校本课程开发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师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江苏锡山中学、上海七宝中学、杭州临平一小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乡土资源的利用上,我们往往比较重视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如某些地区编制的《乡土教材》就是知识性的教材。如果只重视乡土资源的知识性,而忽视实践性,那就无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知识性校本课程确实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综观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如台湾g中学确立“培养社区人才、传扬社区文化、提供公共空间,建立社区学习机制”的办学宗旨,以深入社区、贴近社区的方式创建社区文化的理念,孕育了学校的校本课程。杭州临平一小开展《让绿色走向未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在活动课中,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收集相关的信息,获得研究成果。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乡土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资源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特长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2、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3、本课题提出的“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就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本课题强调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游戏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1、构建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体系。
2、探索乡土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3、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
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一目标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优势
从本课题的概念界定和研究预期目标不难看出,本课题研究的是以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这一课题要求学校、家庭及其周边地区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学校就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项目 主
要
优
势
社会 自然地理 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发达。人文历史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名人众多。社会发展 经济发展迅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学校 校园环境 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天然的小山丘。师资状况 踏实好学、刻苦钻研,动手能力强。学生特点 为人朴实、学习努力,活动能力强。家庭 家庭环境 小区环境优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情况 服装加工业工人,家庭教育比较重视。
乍浦镇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北岸。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已有1200多年的建镇历史,自古就有“海口重镇”之称。镇境内现存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改革开发以来,经济发展迅猛,港口、电厂等重点企业落户古镇,跨海大桥即将建设,给古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正在形成乍浦港务局、乍浦镇、嘉兴港区三位一体的格局。我校就坐落在乍浦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拥有天然的小山丘,建有劳动实践基地。学校有较先进的办学理念,较民主的领导班子。专任教师85人,绝大多数家住农村,虽专业知识与城镇教师有一定差距,但工作踏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且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41个教学班,学生1600多人,都为农村孩子,虽然在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上与城镇孩子有一定差距,但为人朴实、学习努力,而且活动能力强。由于港区的开发建设,大部分学生家庭搬进了新建的小区,小区环境优美。大部分学生家长也走出了世代耕种的土地,走进了工厂,从事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服装加工业,对孩子受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校内外主要优势见表。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方面我们有一定的基础。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研究已经结题,成果获得嘉兴市第二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这一课题将乡土资源与小学作文教学相结合,构建了乡土化的作文内容,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作文形式。在乡土作文教学研究的带动下,美术教学、常识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也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而且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六、研究的内容及操作措施
1、课程规划的研究(1)课程目标规划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目标的规划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
具体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规划各年段的校本课程目标。
低段(1-2年级):初步接触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初步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
中段(3-4年级):初步了解家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初步了解家乡的地域风情和习俗;培养学生观察、质疑、探究态度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探究体验,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高段(5-6)年级:使学生感受家乡的地域风貌和传统习俗,体验民族风情,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地活动计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格,使学生关心社会历史现状,初步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课程内容规划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必须对内容进行规划。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2、方案设计的研究
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的方案有两类,即校本课程的总方案和教学案例。校本课程的总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设计了校本课程的目标、结构、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项目。要重视总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实际及时进行修正。完整的校本课程总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评价设想,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
教学案例是校本课程的个案,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评价与展示方法等。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案例的设计格式。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辅导教师、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目标、课程安排、评价展示等。要根据教师实际和学生特点设计校本课程的案例,探索案例的设计模式。
3、组织与辅导的研究
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校本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匹配辅导教师和教学媒体,灵活应变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教学的场所,为达成校本课程的目标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如:主题活动模式,就是通过围绕乡土资源中较重大的问题开展活动,达到各科知识的综合,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活动内容;综合活动模式,围绕一个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学生围绕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问题中心模式,围绕某个乡土资源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后进行综合,选择一个内涵比较丰富有一定价值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去研究。
4、评价与展示的研究。
以乡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档案袋式、社会式等。
在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如科技报告、演唱、演讲、舞蹈、模型和地图、画图和制表、摄影、表演剧等集中展示出来,供人品评。也可以运用文本、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
八、研究的对象
全校41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
九、研究的方法
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准备阶段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结题阶段运用问卷法、测试法、调查法、行为观察等方法。
十、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年4月——5月
1、收集、整理乡土资源,汇编成学习包。
2、查阅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
3、调查分析学校内外情景,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
4、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2003年6月——2004年7月
1、开展实质性研究。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各项研究。
2、完善校本课程总方案,设计校本课程案例,并组织实施。
3、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
4、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研究方案。
(三)结题阶段:2004年8月
收集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册;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报告,申请结题。
十一、成果的形式
以报告为载体的乡土化校本课程的设计程序、辅导方式等;以书面资料为载体的课题报告、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及案例集等;以网络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以实物、图片、声像等为载体的学生实践活动成果。
十二、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负责人:屠园中。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方案、报告的起草,课题的实施指导等工作。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总方案的设计、研究内容及措施的确定及乡土资源学习材料的制作。
课题组成员:姚利明、冯月红、、周春建、吴晓东、徐春燕、沈中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组:金卫、周静燕、刘海明、陶建明、任中平、荘璟、周春妹、朱育锋、顾海燕
十三、课题经费:预计人民币20000元。
参考书目:
1、《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平
周广强
主编
2、《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崔允漷
著
3、《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
团结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4、《教育科研过程》
新疆大学出版社
杨章宏
著
5、《校本课程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斌华
著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篇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小结
从2008年2月起,我在学校低年级中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小课题研究。经过初步探索,参与这一课题实验的教师无论是从理念的转变,行为的变化,还是学生的发展方面都有初步进展。
下面介绍我校开展课题实验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管理,保障课题实验的有效实施。
1、为确保课题实验工作顺利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成立了品德小课题组,由副校长亲自指导,黄雍萍老师负责主抓,时晶老师组织,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建立了学习研究制度,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和计划,使课题实验工作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轨。
领导小组成员带头深入课堂,关心帮助每一位课题实验教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一切为课题的实验顺利开展服务,全程参与。和教师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的困难与困惑成为教师的参谋,使课题教师增强了搞好课题实验的信心,使我校品德小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
二、狠抓落实,使课题实验初见成效。
校领导把课题实验放到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参与品德小课题组的备课、听课、评课,及时了解情况,提供意见,课后参与评议,与教师共同磋商。
1、搞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方针,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课题组对小课题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把《新课标》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课题实验当中,在参与式的学习中,使教师领会其精髓,感悟其本质,为实验顺利到开展奠定基础。
2、开展校内集研活动。
加强集研,发挥群体力量,我校规定各教研组每周一下午5:20——6:20是集研时间,雷打不动,集研时及时反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做法,从参与献计献策,12月分集研都是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小课题研讨为中心,在讨论中、争论中、思考中、合作中进行,解决了许多实验中的问题。
3、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
本学期课题组安排黄雍萍老师指导时晶老师上研讨课,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从授课内容环节指向性、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效果、教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研讨,哪些地方处理得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另有什么不足,怎样改进。在教学中将如何处理,还有哪些困惑等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授课内容指向性方面和教师的培养方面,做的较好,老师都能认真的听学生回答。老师设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和小组合作的环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但是对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培养还较浅显,仅仅停留在课本等提示上,是今后重点研究的对象。
三、实验的成效分析。
1、主体性品质方面。
课题开展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级学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所改观。虽然,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但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性表现在信息的交流中能有所碰撞和讨论。这也体现出习惯的培养要有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的。
2、教师注重授课内容的指向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凡是小组合作学习等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往往能更吸引学生去有效的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并且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善待他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对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
2、多与教研员沟通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少走弯路,多快好省。总之,在不到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研究教师和学生积极性高涨,学生教师双双受益,老师对怎样更加有效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我校的生源实际和教师发展前景,面对21世纪课程改革,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今后的课题实验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更加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总结、学习,通过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引领,加快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步伐,达到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的目的。
乌鲁木齐市三十一小学 2008年12月24日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篇四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市荔城中学 潘锐芬
2008年6月,我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与广州大学“广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广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黄甫全所长主讲的《关于校本学习研究的三个问题》讲座,学习了校本学习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在这里,我也来谈谈自己在“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的一点浅见。
一、“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我们学校地处增城,这里特有的节日、古朴的民风民俗和未经雕琢的民族民间艺术等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和大封门森林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还有增城被联合国提名为“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可研究以下具体问题:如何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以弥补新教材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二、“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主要思想是针对国家课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程开发的弊端,要求以学校为基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在中国内地,自从20世纪初创办新学校起,中小学就开始进行学校内的课程建设活动,如“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校外课外活动”等。到了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名称才正式从西方传人。从世界范围来看,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校本的课程开发,主要是指地方分权国家的做法:国家或省(州)政府制定、颁布课程门类、标准,学校依照教育法规自主选择、改编教科书,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另一类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指中央集权国家的做法:中央政府提供课程计划框架,并规定好大多数课程的具体内容,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鉴于中国的教育传统和学校现实,我国所倡导的“校本课程”的内涵显然不同于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校本课程”,它不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违背,而是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补充,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内在统一,共同支撑起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大厦。在这种认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目前正在倡导的“校本课程”作如下概括: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教学意义上的课程建设活动是一种自发的、仅限于课或者科目层面上的课程活动,严格地说,这只是一种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模式的探索是在西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影响下,少数学校进行了规范的、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整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政策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对前两种活动的超越,在国家政策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作了规定,它预示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时代的到来。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的补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实施新课程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得更加重要。在美术学科中,校本课程在新课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内外近些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上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广泛应用的模式。因此,研究具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三、“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主要观点是:美术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育(美术的启蒙教育)是可以从地方艺术开始的,在城镇、农村美术课程中,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可以代替一部分教材内容,占有一定的课时,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之处是以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艺术为基础,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高质量的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
1、研究内容: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增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探索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增城有着优秀的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民间艺术,可开发利用大量内容独特、类型丰富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如何将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艺术发掘、整理成便于学生学习、探索和教师教学、研究的乡土美术课程资源体系,是我们美术教师的第一大任务。
在校本课程内容教学中,在欣赏增城市建筑、服饰和人们生活的图片的同时,还采取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同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可以在美术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实 施具有增城特色的校本课程。
了解我们增城的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开发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
(2)利用本地资源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增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它造就了一批德育教育基地,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资源。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进而欣赏家乡文化,关怀家乡文化,热爱家乡文化,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并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这一民族传统文化。
(3)利用本地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我们可以以本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为材料,指导学生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和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
增城这里有当地特有的节日,像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国际登山旅游节、国际攀岩锦标赛、增城菜心节、客家文化节、国际牛仔服装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节、增城广场摇滚啤酒音乐节等。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9月27日,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2010世界旅游日全球主会场庆典暨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广州增城广场开幕。这些都值得学生去了解;有丰富的习俗文化值得学生去感受;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母亲河增江、正果湖心岛风景区、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牛牯嶂、大封门森林公园和鹤之洲、湿地公园等供学生分享;联合国提名“和谐城市”,这些都值得学生去研究。
2008年3月,我根据增城“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的相关资料,设计了校本课程《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并作为增城市全市公开课进行了展示与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0年6月,本课课件《我们设计的牛仔服装》参加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美术学科、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广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与优秀教学课件评选”获三等奖。
可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城镇、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艺术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在国内同等地区具有推广价值。
四、“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国家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目的之一就是尊重地方差异和学校不同,给学校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在国家课程改革总目标下,在实施好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校教育资源和学校传统优势来确立本校独特的办学目标和策略,通过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来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五、“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城镇、农村中学。
2、“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内容: 美术校本课程。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3、“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思路:
以美术课程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利用丰富的地方和民间的比较成熟的艺术样式来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更适合自己的、更有实效性的艺术教育。
4、“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
采用分散开发,综合提升的研究方法,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实际操作,总结经验,集中交流,改进提高,然后提升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形成地方课程,并进行推广使用。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通过分析自己的条件优势,学生优势和教师优势,确定自己的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六、“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的发展观的态度来指导课题研究。因此,必须以事实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研究,并重实证、重数据、重理性地进行科学论证。
2、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课题研究,运用统计学原理科学地收集数据、合理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实地考证等方法进行研究。
3、研究人员必须加强美术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对传统美术文化的教育价值观的分析判断能力,抓住中学美术教育的本质进行传统美术文化教学实验。
4、及时慎重地、细致地收集科学实验资料,注意收录点滴的实验成果和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获得良好的成果。
5、研究中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并调动学生参与这一调查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形成重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6、要把握好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抓住当地重点和特色,挖掘传统美术文化元素,并能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
7、注意资源拓展途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学校(校园文化及活动)、教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它学科渗透、课外活动、校本教研)、家庭、社区(如节假日祭祀、庆典活动),提高研究效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刘志军 《课堂评价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4、徐建融 钱初熹 胡知凡 《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年增城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作品集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报告篇五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cjj051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向圣明: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永顺县民族中学校长
主要研究人员:向圣明、彭明南、王承赋、张清忠、田桂芳、田金华、田正湖、米承志、王承新、谢生玉、石 群、罗肖宇、朱大成、李泽民、罗大林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课 题 研 究 报 告
摘要:2006年~2009年,我校开展了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编写土家族校本教材——《神秘的土家——我的民族》并进入课堂,是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出路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产生强烈的兴趣;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课程自信心,探讨了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利用土家 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还分析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校本课程
一、引言
唐五代后梁开平年间,江西酋豪彭城归楚,为溪州刺史。后来,彭氏当了土家族首领吴著冲(土家语称“禾撮冲”)的助理,待彭氏逐步摸清吴氏的军情和地形的时候,就联合外人“喧宾夺主”打死吴著冲。彭城死后,彭士愁于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继任溪州刺史。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彭士愁为反抗楚王马希范的苛捐杂税而发动战争,最终以彭氏战败告终。楚王为了防治彭氏卷土重来,马氏与彭氏在著名的溪州会溪坪(今古丈县境内)结盟,立铜柱为界:只要彭氏同意归顺马氏,为楚从属,就给予彭氏一定的自治权,从此彭氏不向楚王交纳赋税,不提供兵源。从后晋天福四年到清朝的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这段时间,湘西土家族属于彭氏土司世袭统治时期,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土家族民族文化。雍正五年至雍正十三年清王朝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统治湘西土家族800多年的的彭氏土司制度,由中央统一管理。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得到加强,封建地主经济应运而生,使土家族逐渐被汉化,土家族地区的经济也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而发展起来[1],但土司统治时期丰富的土家族文化也随着民族的融合而逐渐弱化。到目前为止,土家族民族文化已经断层[2]或趋于堙没。
为此,国家和湖南省有关部门对一些著名的土家族文化譬如打镏子、摆手舞、茅古斯舞、梯玛神歌、挖土锣鼓歌、过赶年、哭嫁歌、咚咚喹、八宝铜铃舞等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保护名录,还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永顺县芙蓉镇举办了“中国湘西芙蓉镇茅古斯文化节”;永顺县先后举办了两届社巴节。采取了政府搭台,民间艺人唱戏的保护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成功路子,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发现了一些土家族老艺人,收集了一些难得的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料。我们欣慰的看到,土家族茅古斯舞作为湖南省唯一的节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文艺演出中表演,使全球观众了解博大精深的土家族文化。但是,政府所作的这些突击性发掘和保护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工作仅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想将这项工作以点带面的推开,实践证明,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进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堂,将民族文化保护的种子播入土家族后代的心中,将土家族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的,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针对当地和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而开发的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的课程[3]。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机体系[4]。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上较大的责任和自主权。就全国而言,利用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方面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张广才报道了将达斡尔民族文化进入校本课程的实践[5];万德权将四川民族地区体育引入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2];吴鹃和吴小鸥探讨了湖南郴州市北湖区月峰瑶族乡民族贫困地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等等。从这些文献资料来看,主要报道了如何将民族文化引入校本课程的过程,但对在学生身上取得的学习效果和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却没有提及。将“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跨库检索得知,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关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学者进行这方面的报道。
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校申报了“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的课题,并在省、州有关部门的帮助和关怀下顺利开题,旨在探索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出路。
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第一、我校地处以土家族为主要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地区,该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底蕴厚重。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开发,并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对开足、开齐、开好基础教育课程,体现国家课程设计的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当前农村学生厌学、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理要求。而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造利用本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开发课程实地实施课改,形成自己民族特色、适应本地学生的教学课程,我们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恰恰顺应了这个要求。第三、本课程研究立足于民族历史的特殊性,其内容和形式被具体化,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并延伸为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热爱。对同文化圈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直接地借鉴意义。对其它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其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也有借鉴作用,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的“民族文化资源”是指湖南省永顺县的土家族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土家族文学、民俗、历史人物、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有形文化因素,还包括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民族精神、英雄情结等无形精神因素。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研究内容:涵盖了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实施管理及当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着重研究以下两个内容:第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以土家文化资源为主,如文学、民俗、绘画、雕刻、编扎、织锦、神话传说故事、舞蹈、音乐等兼顾奇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内容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起到传承作用。第二,研究校本课程如何实施,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才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学校如何有效地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探索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特性与基本规律。
2、研究目标:第一,形成有民族地域特色、易于操作、师生喜欢、层次清楚、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探讨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出路问题。第二,培养一批教研型,有开拓能力的教师;培养出一批热爱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学生,使土家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后继有人。第三,探讨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3、课题实施时间:2006年~2009年。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为了使本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应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并用,有效完成预定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下。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有关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论文、著作、报道等,摸清实施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有效经验。从而达到开阔思路和启迪思想,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2、考察、观察法。2006年,我校拨出专门经费组织课题组成员到中国土家第一村——永顺县双凤村、土司故都——永顺县老司城、土家第一镇——永顺县芙蓉镇、土家建筑保存完好的古丈县老司岩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搞好民间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在考察的过程中,注意发现各地老艺人,并聘请他们担任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校外指导教师。观摩各级部门组织的土家族文艺展演活动,学习有关土家族民族文化各项技能。编写具有民族地域特色、易于操作、师生喜欢、层次清楚、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体系,初步编写校本教材,探讨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出路问题
3、问卷调查法。通过在2007年春季学期,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考察学生对课题组于2006年编写的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教材在教学中的兴趣反应,探讨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问题。学期初问卷涉及七年级、八年级男女学生人数相差不大的班级各一个,这两个班都是在他们所在年级的平行班(全校所有年级的班级均为平行班),共问卷100人,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共发放问卷100张,发放问卷时与一名校级领导共同参与(避开班主任老师),收回问卷100张。学期末,同样来到上述两个班级,问卷学生与学期初基本一致。共发放问卷97张,收回97张(有3位学生请病假,男2人,女1人)。
4、教育实验研究法。通过在我校七年级和八年级11个班开设教师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的实验,每周开课1节,总课时60课时。研究过程中发放问卷50张,涉及七、八两个年级,主要涉及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及他们的家长。通过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的实验,考察这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提升有无直接联系,考察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5、个案研究法。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研究过程中所出现的典型的一个或几个对象进行研究,涉及的方法有追踪法、追因法等。
6、总结归纳法。课题组教师在认真研究本课题的同时,并运用研究本课题的的研究方法,积极到其他教研教改的过程中去。总结教师的相关材料,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1、初步编写土家族校本教材——《神秘的土家——我的民族》并进入课堂,传承土家族文化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查阅了国内有关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的论文资料;到永顺县图书馆和永顺县民族中学图书室查阅有关土家族音乐、民俗、族源、历史人物等方面的著作;查阅《团结报》等有关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各种报道,摸清实施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有效经验;通过实地考察各个土家族村寨,掌握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摄制照片150余张,收集土家族音乐曲谱20余首,录制各种音影资料80余小时(其中包括土家族民俗及民间故事、土家族绘画及工艺美术、土家族民间体育活动及棋类、土家族摆手舞和茅古斯等民族舞蹈、土家族山歌和打镏子等),以这些丰富的资料为蓝本,初步编写土家族地区第一本校本教材——《神秘的土家——我的民族》(如表1)
表1:土家族校本教材《神秘的土家——我的民族》的章节、课时安排和授课人一览表 校本课程章节和内容 课时安排 授课人 授课人专业 授课形式 土家族民族概论 4课时 向圣明、张清忠、彭明南 中文 单元讲座 土家族渊源 4课时 田金科、彭明南
田桂芳、罗大林 中文 利用网络进行探究
对话土家族英雄人物 5课时 米承志、曹满红、田金华 历史 主题活动和就近调查与走访 土家族民俗文化 5课时 石 群、彭明南、符春红 中文 故事会
土家族音乐探秘 10课时 王承赋、田 勇 音乐 课堂传授与活动竞赛 土家族舞蹈跳起来 10课时 谢生玉、刘亚琼 音乐 活动竞赛
土家族民间体育 10课时 刘光辉、田廷源、罗肖宇 体育 活动小组与竞赛 土家族工艺美术鉴赏 6课时 王承新、李学峰、彭 慧 美术 兴趣小组 土家族语言的基本知识 6课时 田红玉、向乃清、龙清英 中文 故事会
在编写校本教材之前,充分考虑到各位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和职称,每个章节的编写人分头行动,去查资料和下到各村寨收集素材。在这些课题组成员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8人、中学二级教师2人;年龄结构为30~40岁7人、40~50岁6人;性别为男11人、女2人;学历结构为本科11人、专科2人。课题组成员各种结构较合理,确保校本教材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并进入课程,将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传授土家族人民的下一代。
2、学生对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图1可以看出,在学校没有给学生开设民土家族族文化校本课程时,学生对土家族民族文化没有兴趣和反感的占到70%,说明土家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能吸引学生。不过,政府部门到我镇开办了系列保护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文娱活动以及少部分家长口传心授,对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占30%),他们对土家族民族文化有兴趣,说明在学生中开展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支持度。图2的数据告诉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一个学期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土家族民族文化教学活动,加上学期初少部分对土家族文化有兴趣的学生的带动,到学期末的时候,收到了初步效果,学生对土家族民族文化产生兴趣的学生占到了64%,与学期初的30%相比,翻了一番还多,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实践表明,土家族文化虽然在有的人看来很土,但只要精心组织,采取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每一节内容上好,说明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对现代的青年学生还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土家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希望和出路。
从表1可以看出,在实施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讲座、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就近走访、故事会、竞赛、兴趣小组和活动小组等形式的教学活动,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的兴趣的有力保障之一。我们从土家族聚集区聘请老艺人给学生亲自指导,共搞了两个由学生组成的打镏子队,在全校范围内分班举行摆手舞比赛,还举行了踩高脚和下打三棋等竞赛活动,给整个八年级进行土家族茅古斯舞蹈的实践教学,这些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1 学期初学生对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兴趣反应
图2 学期末学生初步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后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兴趣反应
3、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与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课程自信心的关系
给平时不爱学习普通课程的七年级、八年级的50位学生发放问卷50张,收回问卷46张,数据经初步整理后如表2(表中数据均为百分率)。这50位学生是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一学期学习土家族打镏子和茅古斯、摆手舞的学生(学习茅古斯的实际学生为整个八年级学生;学习摆手舞的学生为全校学生)。同时,给这些学生家长发放问卷50张,收回42张,以便了解这50位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数据经初步整理后如表3(表中数据均为百分率)。表2: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与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课程自信心的关系 学期初 学期末
你觉得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自信心)
学习土家族文化之后,在普通课程学习方面(自信心)
a 不比别人差; 59.2 a 比前学期的自信心增强了; 78.5 b 比别人还强; 26.0 b 比前学期的自信心弱了,有些灰心。21.5 c 比别人稍差。14.7
表3: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以后,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态度变化的观察结果 学期初 学期末
贵子女在家里的学习情况,贵子女学习土家族音乐舞蹈后,在家的学习情况,a 从不看书; 82.5 a 在家背打镏子曲谱; 94.8 b 很少看书; 17.5 b 在家不背打镏子曲谱; 5.2 c 在家长的监督下看书。55.3 b 既背曲谱又看普通课本; 35.7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期末时,在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与学生在普通课程学习上的自信心方面存在因果关系,通过spss——社会学统计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和卡方检验,二者呈现高度相关(卡方值为:19.4,df=2,p<0.0001),这表明通过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课程的自信心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因为土家族民族文化是学生从小就略知一二的文化,与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产生共鸣,学生有信心学好它。通过一个学期的民族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学得了很多让家长和教师都赞不绝口的绝活,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尝试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进而增强了这些学生学习普通课程的自信心。
从表3家长反馈的信息来看,学期初这些学生在家里从不看书的占了82.5%,而在家长的督促之下勉强能看书的也只有55.3%,那也就是说还有27.2%(82.5%-55.3%)的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都不看书,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对家长来说已经失控,他们是学习上的后进生,也是纪律上的后进生。让家长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土家族音乐、舞蹈的学习,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能在家静下心来学习土家族民族文化校本教材——背曲谱;让课题组的教师欣慰的是有35.7%的学生在家里除了背曲谱而外,还自主学习普通课本。
通过对王凯同学的个案研究发现,该同学在学习上、纪律上都表现不太好,他的班主任老师采取各种教育手段,效果均不明显。在课题组的老师们的耐心引导下,他加入了学校的土家族镏子队,学习一个学期以后,他的各方面学习态度均有好转,判若两人。王凯同学的家长亲临学校查看学校是采用什么方法将他的子弟转化为热爱学习的学生,课题组的教师亲自接待了王凯同学的家长,让王凯给他的父亲表演土家族打镏子,一连打了10个曲牌,要记住这么多东西,不用功是不行的,终于让他明白了王凯同学学习态度向好的方面转变的原因。
4、通过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研究,教师的科研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中国知网”用“永顺县民族中学”作为检索词,共有34条记录,其中2006年以前的记录只有4条,2006年以后的记录有30条。在2006年~2009年,课题组成员在《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教师》、《教育前沿》、《成才之路》、《蜜蜂杂志》、《果农之友》、《中国蜂业》、《大众科技》、《农村实用技术》、《特种经济动植物》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30篇。由此可见,利用土家族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与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关联。
五、研究成果和成果的社会反响
1、课题组编写的土家族文化校本教材《神秘的土家——我的民族》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科院列为湘西教育科研“五百工程”①,拟在2010年出版。
2、课题组成员向圣明的文章„土家族摆手舞“迁徙定居‟的教学” 发表于《民族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0期。
3、课题组成员彭明南、田桂芳的文章“土家族民族文化魅力与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发表于《民族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0期。
4、课题组成员王承赋的文章“土家族山歌《十月怀胎》的教学实录”发表于《民族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0期。
5、课题组成员谢生玉、王承赋的文章“土家族摆手舞„兄妹成亲‟教学与反思”发表于《民族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0期。
6、课题组成员田金科、田心娥的文章“以地方特色为依托,促进校本课程的研发”发表于《民族教育与文化》2009年第10期。7、2007年我校将土家族摆手舞进入 “两操”(早操和课间操)被《团结报》以“永顺民中全校师生共跳摆手舞”为题进行报道[6],并建议将此项成果向全州推介。8、2008年国庆期间我校部分八年级学生在“首届湘西芙蓉镇茅古斯文化节”舞台上进行土家族茅古斯表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此节目后又在湖南经济电视台播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9、2009年国庆期间我校七年级、八年级两个镏子队,在“永顺县芙蓉镇建国六十周年红歌比赛”中表演土家族打镏子,全场掌声雷动,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10、我校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组的教师,将在课题研究中形成的好的教研教改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其中5名教师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课题组成员由于在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被学校提拔为主抓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
六、几点思考
以往学校校本课程改革在传统的升学教育体制下被严重忽视,新课改将它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校本课程改革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对校本课程改革的认识存在误区。在现实基础教育实践中,不论是教育理论专家还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由于专业的限制,或由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角度与深度不同,也由于国家课程硬性的要求在时间与精力上制约与冲击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就出现了对校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作为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大好事,理应得到民委、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学校软硬件条件是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缺乏,制约校本课程的开发。
总体教育投入相对不足。2006年课题开题时,曾得到有关部门的许诺,答应拨款15000元作为本课题的专项经费,但这项拨款至今没有到位。为了本课题能够正常开展,学校先后从公用经费中抽出16000多元,才将这项工作得以完成。如果这项研究得到政府的经费方面的支持,将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和旅游开发中发挥积极的效果。
家长传统理念的制约。受传统的升学走出农村的教育理念影响,家长急功近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在意,认为考大学、多挣钱才是唯一出路。有一名学生的家长因为害怕影响其子女的学习,当着教师和全体学生的面把她的子女从土家族打镏子的训练场上叫了回去。这个实例也透露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将土家族民族文化知识引入校本课程之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举办一些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在举办这些活动时,如果教师没有把组织教学工作搞好,就会成为无心读书的学生闲逛的场所,势必受到学生家长的反对。
从本课题实施的3年以来,始终发现女生在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学习热情始终不及男生,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阅读课(优秀17篇)
- 2023年阅读讲评课(5篇)
- 甲方分包工程管理协议(模板13篇)
- 最新卖服装业绩不好检讨书(四篇)
- 最新服装销售差自我检讨(通用11篇)
- 服装销售业绩不好检讨书(汇总13篇)
- 大自然的启示资料(模板19篇)
- 公司法讲解课件(汇总8篇)
- 2023年禁毒主题班会课后反思(汇总12篇)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字(精选1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