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汇总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21:18:38 |
- zdfb |
- 10页
健康是人们生活的基石,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享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写总结时要尊重事实,不偏不倚地客观陈述,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反思。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精华,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一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你知道具体的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20xx年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环境育人是学校必备条件之一。为了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完备,更好地培养下一代,营造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氛围,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xx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培育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建设富有个性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体现时代精神特征和校园特色,促人上进、陶冶情操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建设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全员参与,从净化、绿化、美化整治校容校貌入手,建设优美的环境文化,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深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高教学效率,开发校本课程,搞好校本教研,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进校园课程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建设。
1、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校训“与礼同行,与仁同在”,校风“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2、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如花坛、绿化带、厕所等)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
3、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在教室走廊悬挂名中华传统文化之。
名言。
以此规范师生的行为。
4、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5、校园围墙全面粉刷,并题激励标语。
教室、办公室建设。
1、教室。
(1)教室门前统一悬挂班牌,表明班级的名称、班风等信息。
(2)教室前方贴国旗、国旗两侧贴校训,黑板左侧是“三表”,黑板右侧是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后墙的黑板每月更新一次。
黑板报。
(3)班级的墙面设计与布局,提倡师生一齐动脑动手,以自己的劳动成果美化教室。
(4)班级内增设读书角,让学生在这里交流各自喜爱的图书。
2、教师办公室:相关办公室制度(如:《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上墙。
(二)精神文化建设。
1、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每周国旗下选一名学生代表发言。
2、规范“两操一课”。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
3、开展学生礼仪教育。
(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文明教室评比、礼仪演讲赛、良好习惯评比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学生。
(2)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一方面各校全体教师要加强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在使用校园宣传标语时要使用一些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标语。
4、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
(三)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规定了校园里的人什么样的行为和思想是该做的和不该做的。它包含各种行为、规章、制度、规定,如《小学生守则》、《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年度考核办法》、《学生奖惩规定》等,制度建设保证了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1、建立健全各种。
规章制度。
(如:
岗位职责。
管理办法评价办法)。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在教育教学、开展体育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师生安全。
3、建立健全满足师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学校激励机制。
4、建立学校公共卫生制度。
校园制度建设应坚持群众参与,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性的要求。
(四)课程文化建设。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四、保障措施。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组长:张克勤。
副组长:张丽王春青。
成员:吴东范叶林薛军马梦寻高俊、舒文博、宋文斌。
2、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师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不但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弘扬者。充分调动我校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学校历任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校容校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校园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突出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三、组织机构。
根据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切实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特成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李程担任,成员:景少琢、尹蕾、丁利卿。
四、遵循原则。
1、思想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
2、实践性原则: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重在实践,要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式喜闻乐见、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
3、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所以要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所以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5、参与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注意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的积极性,通过活动,逐步形成规范、和谐的校风,科学务实的教风,兴趣浓厚的学风,进取向上的班风。
五、主要内容。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组织精神和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学校的组织文化渗透在组织的一切活动之中,是组织的灵魂。它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组织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二是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三是组织的物质环境和物质条件中的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的办学理想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制度、办学理念、学生培养目标、师资选择标准、课程体系、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校园氛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如何建设学校文化,为此学校领导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决定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三方面同时建构我校的文化建设。
1、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师生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修养的内在及外显表现,是一所学校高层次办学的体现。根据学校的发展史,深刻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确立我校的文化建设以校训“敬业奉献,求实创新”为基础,围绕“强化德育,深化教改,优化管理,美化校园”的工作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团结奋进,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精心策划各种富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并以此推进我校精神文化建设。我们的侧重点是:启动班队文化创建活动,活跃师生文化生活,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是我校长期形成的管理思想之一,要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一些制度已不适应发展要求。因此,我们将在今年对学校有关制度进行修订,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付诸实施。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人文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是否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标准,力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有质的飞跃。
1、加大投入,分步实施。
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将规划的目标分解落实到每年的学校。
工作计划。
中。
2、深化管理,制度保障。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新管理制度,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关心爱护每一位教师,使人才创造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绩效有奖励,让他们工作有甜头,有想头、有奔头,形成比奉献、比学习、比教研、比成长、比业绩的积极进取的良好局面。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二
摘要世界上多元文化同时存在、共同发展,随着各国经济交流的不断加强,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加强,这对跨文化人才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处理好知识结构、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是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本质就是如何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选择。大学英语课程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在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既要满足为社会发展提供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也要满足学习者个体人际关系和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多元文化教育;社会价值选择。
一、引言。
众所周知,课程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课程又必须明确反映社会需求和知识本身的结构,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一种课程理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目前又面临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呼声,如何处理好知识本身的结构、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是大学英语课程必须探讨的一个话题,这项内容的本质也就是必须进一步探讨大学英语的价值选择。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日趋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并且日趋紧迫。大学英语课程本身既是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是英语文化知识的习得,同时又包含着中英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对比、分析;即使在中国国内的大学英语学习对象,也是来自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因此,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本身是可以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一门课程之一,因而,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的课程价值选择也必须是多元的。
詹姆斯班克斯()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文化学专家,更是世界知名的多元文化教育专家。他对多元文化进行了阐述:“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社会改革运动,其目的是改变教育的环境,以便让那些来自不同的种族、民族、性别与阶层的学生在学校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多元文化教育根本的出发点是要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接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克斯又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课程目标“包括教学内容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差异、消除偏见与歧视、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多元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育机会均等。其终极目标是形成学生容忍与接纳其他民族及文化的态度,获得多元文化知识与技能。”虽然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在美国教育不均等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对于我国这样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对于大学英语这样的课程——既要学习西方文化,又要对比本土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终极目标可以看出,多元文化的课程价值,首先要使学生能够接纳异质文化、尊重异质文化,能够将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对比分析;其次,也是更高的目标要求,学生要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多元化教育是建立在民主理论基础之上的,追求的是个人的尊严,人类的进步和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来自于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的学生要学会互相尊重、平等相处、理解并尊重异质文化。班克斯根据多元文化这一理论设想,提出了他的多元文化课程模式。贡献法是班克斯多元化课程模式的第一个层次,也是多元文化课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贡献法是将在不改变主流课程的前提下,将用于主流课程相似的标准将各民族的英雄、假日等选入课程中,如马丁路德金的英雄纪事。贡献法只为学生提供一些民族事件以及特殊假日等。附加法,也可叫做民族添加法是教师将民族内容补充到课程之中,但这种方法也并不能帮助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看待社会。转化法是多元文化课程模式的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模式改变了课程的框架,即以主流文化为中心,课程框架的改革的不是单纯的罗列民族群体特性,而是将不同的观点、内容等灌输到课程中去,形成一种系统的、多视角的看待问题,评价文化的方法。社会活动法是要求学生将他们已学过的内容、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教学生思考方法以及做决定的技巧,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打下基础。社会活动法将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过程引入到课程中,这些是多元文化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目标。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观,进而能够客观地评价世界上各民族各种族文化。
三、大学英语课程价值探讨。
作为一门可以实践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它的课程价值也必然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要研究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选择,必须明确课程价值和课程价值取向。目前研究者对课程价值的概念基本能够达到共识。课程的价值是作为课题的课程与其学习主体之间一种特定关系的一种反映。这一概念强调了课程的价值在于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即课程给予学习主体的知识结构以及学习主体能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有一种概念扩大了课程的主体,“课程的价值是作为课题的课程属性同主题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这种理论将课程主体从一个学习主体扩大到一个家庭、一个部门、一个群体。不管课程的.主体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课程的价值都体现了知识本身、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基于这三种关系,一门课程的价值选择是课程框架和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是一个哲学范畴,任何一个客体的存在都有它的价值,而价值取向则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态度以及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客体的价值选择的倾向性。课程价值本身涉及到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角度不同,价值选择倾向不同。尽管如此,每一门课程的价值选择都离不开社会价值和学习主体的个人价值。以下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选择。
(一)大学英语课程的社会价值选择。
课程的社会价值是课程本身对提高国民素质、社会发展、文化交流起到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社会的需求。课程具有普及知识,改善人口质量,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价值。人口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地区的个体的总和,其状况通常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需要。此外,课程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具有文化的基本要素:物质要素、心理要素和行为要素。文化的心理要素包括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价值观念以及科学知识等;文化的行为要素包括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生活制度等;文化的物质要素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其他物质产品等。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学习和异质文化习得课程,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文化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和思想观点。目前,随着各国经济贸易的日益加深加强,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对跨文化交流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能够也应该为学习主体提供跨文化交流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需求,这就是大学英语课程的社会价值的存在。大学英语课程既然有他的社会价值,那么如何进行课程价值选择是课程框架和课程材料选择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也影响课程的发展方向。班克斯的多元文化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形成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尊重本族群文化,容忍异质文化,能够很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大学英语课程首要的价值选择应该是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了解多元文化的机会,一个多元发展的视野。多元文化研究者普遍认同,不同文化具有其各自独特的品质并且各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那么大学英语课程不应仅仅分享操英语国家和地区的主流的文化价值观,还应提供与英语语言文化相关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甚至是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的机会,最终促使学生了解英语相关的主流文化以及非主流文化,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容忍地接受这些文化,使学生能够批判性地评价这些文化,使学生能够与来自异质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此外,应该整合相关的英语知识和文化知识。课程内容应该尽量包含所有族群的贡献,以英语主流文化,即白人文化为基础,涵盖其他族群,如土著居民的文化等。力求在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使学生能够用开放的、多元的视角评价各种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此培养多元文化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世界各地政治,经济相互交流提供应用英语的人才,他们能够将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介绍到国内,在对外贸易和经济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积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大学英语课程的个体价值选择。
课程设置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课程的直接的价值追求。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顿奥尔德弗将人的需求分为三种:(1)生存需求(2)关系需求(3)发展需求。大学英语课程体现了个人的关系需求和发展需求。关系需求表现在学生发展人际关系的需求上。随着多种文化交流的可能,学生会产生与来自异质文化的人们交流的需求,渴望了解这些异质文化,甚至随着留学、移民的情况的出现,学生甚至渴望融入到这些文化中。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满足学生对英语文化跨文化交际需求。发展需求是个体获取知识、学会做事、不断自我提高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和应用技巧,了解英语国家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做事技巧,使个体不断发展提高。多元文化教育倡导内容多元化,体现知识结构差异,消除学生的偏见与歧视,尊重其他文化,其他族群,客观看待和评价其他文化。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个体学习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课程能够为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提供机会和可能性。因此,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学生个体成长的跨文化交际的关系需求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异质文化,促使学生独立人格的成长和民族自豪感的梳理。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提供和探究这些文化差异,还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建构自己多元文化观。如图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挑选以上的教学方法,使各类课程组织方式都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多元文化素质的发展,最终确立与建构自己的文化观并采取相应的社会行动,达到实现自我发展的目的。
四、结语。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选择也是多元化的,其包括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价值,也包括满足学习个体的个人发展的需要和个人的人际关系的需求。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的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课程和教材是核心,因此课程的变革也应该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选择,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用多元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为我国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输送英语应用能力人才。美国著名学者沃尔特曾说过,“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学生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学生将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由此可见,不管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还是本民族的文化,还是其他一切异质文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正确的大学英语课程选择对于学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三
08国贸一班王玮08575112。
时间过得真快,当时布置作业的时候还纳闷道这样一篇小论文老师怎么还给与我们这么多时间去写,对我们来说这种作业就是从忙碌的无聊中挤出点时间用于简单的复制粘贴,网络是个好东西,还是老样子,在交作业的前两天大家才开始真正的意识到这份作业的存在性,看着大家通过各种手段应付着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作业,我毫无紧迫感的压力毫不犹豫的将作业拖到最后一天去写,明天是最后的期限,我也是刚看了作业要求里面后才想起来这是上个学期布置的作为学科成绩的作业。
就像是每次期末考试将近的时候,大家依旧醉生梦死的忙碌着自己的各种无聊,大家早就都知道考试之前老师肯定会给出范围,范围就是不挂科的通行证,所以只要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花几个小时背熟范围就可以不挂科;就像是这样飞逝的大学时光一样,到了将要离开大学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些逝去的日子,或许有些人才开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才计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才开始学会清楚的认识自己,才开始明白如何去看待事情,才有了真正进入大学的状态,才找回了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可是大学生活已过大半。
突然想起了高三毕业之后的那段时间,解脱了中学阶段苦闷的传统义务教育,奔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是进入大学一个月就发现,原来父母长辈眼中的那个大学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样的大学文化已经销声匿迹,我们向往长久所追求来的不是雨过天晴后的更高处,而是一下子跌入了深渊。
刚开始,每周的课程都很少,还没带电脑,空虚无聊占据了同学们的大好青春,大学开始成为游戏爱好者的天堂,成了好吃懒做者的摇篮,一些积极人士踊跃的参加学校里面的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大家开始慢慢的接触和融入这个新环境,学长们告诉你在这个大学里面可以放肆去做的一些事情,怎样聪明圆滑的在这个社交圈里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后来自己发现这样的环境跟他们描述的大相径庭,我们就这样或多或少的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游戏式的恋爱观似乎让恋爱的人自导自演了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偶像剧,当然大部分都是悲剧,不得不承认很多人都很投入,很多人还躲在某个角落不可自拔的舔舐着伤口。应付式的学习观使一张毕业证书成为了大学四年的最终奋斗目标,当课堂时老师再次提问到那个很简单的问题的时候,班上依旧是鸦雀无声,只有在考试那段时间才会第一次将课本翻起,报考时花费心思精心挑选的专业不敢再用爱好来形容。官僚式的作风在学生会兴起,那些人总是形式化的为不切实际又毫无意义的事情忙碌着,再也没有力气在学习上竞争与切磋,而是爱慕虚荣的盲目攀比与炫耀,一切在大家眼中那么的虚假那么现实,当最不敢提及的理想再次成为我们的话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成了公认的现实总结,我们就是跟着这样的大学文化随波逐流着,青春年华被加工着又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理想渐行渐远。大家可怜的望着这个自己一手捏造的骨感世界,这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都变了,所谓的坚持已经不起作用了,所谓的理想已经湮灭了,也只剩下可怜了,真的很可怜!
大学文化的建设中,校方领导者与教师工作人员站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责任也是重大的。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高尚的思想情操应该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向校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校领导层要摆脱官僚化的管理,大学的管理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大学是教育之地,应该让懂教育的人来管理大学!不能被现代社会的不良文化侵入!第二,将思想道德课程放在首位,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创业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并以之去抗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第三,在心理方面给予引导与帮助,虽然进入大学的几乎都受过成年礼,但大部分学生心理理解和抵抗能力较弱,需要正确的辅导!倘若在大学期间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在一生中是不易改变的,其影响社会也是长久的,所以在心理方面的正确塑造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第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生的爱好与接受知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个人特长得以发展,扩大视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大学生在这海洋中就是水手,教师们就摆着舵向,绕过暗礁,迎对风浪,领学子们走进人类文化的圣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们是责无旁贷的,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都朝着各自的方向走着各自的路,越过前方障碍后,要记得自己所坚持的方向!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四
一个成功的学校应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把它像基因一样注入学校之中,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警钟街小学是一所拥有近6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地处绵阳市中心,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元素。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近年来,我们正着力打造 “生命教育”的学校文化,理解孩子的苦衷,同情孩子的处境,宽容孩子的过失,保护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的进步,撞击孩子的成功,关注孩子的幸福。努力把学校建成人人感到温馨的精神家园,让师生能够生活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天地里。警小人,就是应该具备一种精神,一种敢于斗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永往直前,百折不挠的信心!
生命就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
一、管理文化:以人为本共发展
“生命教育” 就是要我们教育管理者从“心”出发,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每个一位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以“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是追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自然发展和完美结合的教育,是努力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如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人和自然、社会共同进步,和谐发展,达到“天人合一” 的教育境界。
当下,学校教育师生关系不良的根源,主要是忽视学生成长阶段的客观规律,忽视师生心理要求,创建评比活动泛滥等问题所致,是对学校教育本质认识不足和兑现乏力所致。为此我们在生命教育中提出了“关注人的发展,为人的学习服务”的柔性管理思路,使师生生命活力得以绽放。
树立,“师生是人而非工具”的观念,是我们实施生命教育中“柔性管理”的根本前提,学校的一切政策制度都应该立足于解放师生的内在活力的基础上,而不能束缚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事情效度的不是重视度而是接受度,所以我们主要是在增大管理的接受度上做文章。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师生的人格、感受;尊重师生个性差异和事物的运行规律。我们深切知道,生命就是活出一种境界,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一种奋斗努力的境界,一种成功的超脱。校长常说:我们行政一班人,要学会欣赏人、爱护人,要为每个师生的成功喝彩,为每个师生搭建闪光的平台这样,师生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1
正是这种柔性管理,感化了全体师生,使得学校师生在最大效度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近五年里,师生取得了各级奖励上千项,也正是这种柔性管理,培养出了多位世界级、国家级冠军,还涌现出了数十名优秀教师。
面对过分追求考试和竞赛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社会评价背景,我们尽可能防止教师陷进“应试陷阱”,大胆提出了“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全面质量观。对老教师,要求松散型上班,在确定教师工作量时,有两节课时作为柔性要求,以便对长者或体弱者给予适度关照。这样做所传达的信息同样是对师生的人文关怀。
我们倡导每一位为师者作生命化的教师,生命化的教师是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生命化的教师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生命化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生命化的教师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教师;生命化的教师是追求专业持续发展的教师。教师是学生精神生命的缔造者,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没有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生命的解放,教师的教育创造,也就没有学生精神生命的解放。
“学校管理要真正做到为人的发展着想,要让这里工作的全体成员有对工作产生价值认同,有温馨感和幸福感,乐意在这里创造。既关心做事,更关心做人的发展和幸福,才能实现学校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只有注重人的心灵发展,才能奠定做人的基础 。”这是我们教育者的心声。
二、“生命教育”的愿景文化:凝心聚力促发展
愿景文化是“生命教育”的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办学宗旨和使命、师生发展的目标、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符合生命诉求,唤醒生命的教育才是优质的教育,作为一所有着近6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我们高扬“生命教育”的旗帜,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向善、求真、尚美”的校训,提出了“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学校打造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 的发展愿景。这一来自全体教师的智慧,体现着全体教师价值共识的愿景无疑发挥着引领、激励和凝聚教师的作用。
在学校发展愿景框架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愿景紧密联系,形成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的愿景规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愿景的推行和实施是学校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有效的领导和管理策略,它通过激发教师个人成长的内趋力,不断引发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专业判断。
《生命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建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下午好!
我是二八班的韩芮,下面由我代表我们班来发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特点,根据学校的方针,我们班提出了几项建议:
1、校园围墙:改造校园围墙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进来,成为学校文化、专业文化展示的对外窗口。通过这种形式起到,宣传、发扬各专业特色作用,此外还可将,学校发展历史,在校园文化墙上表现出来。让同学们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
2、主题墙: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为了营造处处是课堂的人文环境,学校在环境布置上,应该注重从小处入手,从各个方位入手,让同学们接受无声的熏陶。其实可以设置一个主题墙,在主题墙上可以写一些成语典故,科普知识,或是写一下各班的班训,班徽等,可以让同学们一起收集,通过这让样的收集方式,不但培养同学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既能让同学们了解每个班的情况,也可以增长知识。
3、走廊:走廊也可以按照文化走廊和德育走廊来划分,文化走廊可以展示一些班级文化,学校文化等,德育文化可以安排一些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其优点是培育和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4、食堂:食堂是我们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可以在食堂里面设立节约用水,节约粮食,有序排队等,温馨提示牌。让同学能够养成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文明排队的好习惯。
5、长廊:建立长廊可以起到装饰校园,展示学校特色的作用。同学课余的时候,在长廊里,聊天,休息。之后能够更好的投入学习和工作中。
6、图书馆:图书馆是我们学习,读书,查阅资料,增长知识的地方,我认为学校的图书馆在设计方面应更加人性化,比如图书馆座位的布局,以及环境的布局,当然,硬件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7、领导班子和全校教师展示牌:为了能让同学们尽快的了解校领导和老师,我们应当架设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作用就是介绍老师,让同学们尽快的能和老师融洽的相处,做到老师、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老师对工作的热情。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六
一、指导思想。
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为特色,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学校领导班子、全体班主任。
三、整体要求。
1、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3、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四、具体措施。
(一环境建设。
1、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校园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钵花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养护。
2、劳动实践基地划分成四块,铺设方砖小路,平整土地;安装栅栏,做植物介绍牌和班牌;种植适合本季节的植物,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3、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进行挂钩,为教工各项文娱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
4、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的宣传作用。在学校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
5、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展示学校活动、通知等。
6、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法制宣传栏。
7、文化长廊展现特色。东侧楼道墙面设有安全法制教育宣传画,西侧楼道设有植物与生活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走廊两侧设有“园丁谱、值周栏、公示栏、特色作业、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班队活动”等板块;教学楼走廊上梁有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
馨的提示。
(二文化氛围:。
1、充分发挥校园网站、黑板报、广播站、校报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2、本着“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课外活动。
3、举办校园艺术节、科技创新活动月、青年教师才艺大赛、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4、开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体育比赛和文娱活动。
5、开办象棋、舞蹈兴趣班。(三道德规范:。
1、加强礼仪教育。
2、加强形势教育,增强正义感。
3、开展敬业教育,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4、开展与社区服务共建实践活动。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提升办学品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陶冶和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会产生积极影响。根据上级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考虑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有关文件为依据,以创建优良的人文环境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旨在形成文明有序、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和管理,要求有特长的老师定期开展好腰鼓兴趣小组的活动训练,并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学期结束有活动小结。
2.加强班主任班队工作建设的同时,要求全校老师在所有的课堂中都适时渗透“一分钟的德育”的教学模式,把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摆在一定的高度上面。切实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养成教育。
3.结合山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尤其是留守儿童,后进生的家访工作要落到实处。
四、管理措施。
2.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负总责,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规划、建设与管理。各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学校实施各级文化建设。要注重师生共同参与,做到文化氛围浓厚,对师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3.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需要。
4.学校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加强工作落实和监督,力争取得实效!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八
根据市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年的总体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邢台市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标准》为指导,以《临城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细则》为准绳,坚持彰显学区特色,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口号,以“六年奠基一生”为教育理念,结合本学实际,积极构建与时俱进具有浓厚育人氛围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目标与要求。
岗西学区地处县城西南部,传说古县城“房子县”县城就在这里,这里有很多传说和文物遗迹,如:哥姐庙、媳妇桥、青龙泉、驾迴村的来历等,有着历史沉积的厚重底蕴,同时它也是一所刚搬迁不到4年的学校,很多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岗西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就是:
1、历史的厚重与新的发展观念的和谐;(推陈出新)。
2、彰显个性发展和追求统一制度管理的和谐;(求同存异)。
3、以校园文化熏陶岗西人和岗西人创建岗西文化的和谐。(人校合一)。
4、办学理念:六年奠基一生。
校训:明德、尚学、励志、勤勉。
校风:文明、守纪、团结、勤奋。
教风:敬业、爱生、勤研、自律。
学风:善思、好学、诚实、乐群。
口号: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校歌:《牵着梦想的手》。
1、环境文化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是指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校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形成的文化环境。校园的环境文化必须处处洋溢浓厚的育人氛围。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环境文化建设本着“追求高品位,主题鲜明化,上下齐心协力,和谐大发展”的理念,搞好校园的绿化,楼道的布置,展板橱窗的设计,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为了搞好环境文化建设,我们投资近5万元,增加了钢琴、电子琴等音体美器材400多件。对教师办公室等二十多间用房的墙面进行了水泥磨面,用乳胶漆进行了粉刷,对教学楼的墙面全部用乳胶漆进行了粉刷,达500平米。投资3万多元,新增不锈钢专栏6块,设计并制作校徽以及各种大型的喷绘40多块,高档科室牌30多个,硬化地面1000多平米。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建设,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
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宁静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内电线、电话线等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确保安全美观;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使师生员工沉浸在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之中,呼吸清馨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2、制度文化建设: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同样需要规章制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出台了适合我校的《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办公制度》、《教师综合评估细则》、《卫生体育检查评比制度》、《目标量化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师生的日常行为,为公平合理评价每一位老师、每一个班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校各项工作考评检查提供了依据,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遵、有据可依、有度可评,为逐步实现学校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其潜在的功能无疑是巨大的。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运作程序,汇编成册,理顺层次、撤汰冗员、规范程序、行而有据,形成依法办事、民主管理、以德立校的运行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绿化制度和校园养护责任制等等。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是强有力的制度怎么得来?我们的制度如何体现对师生的约束和服务的协调?我们的制度如何予以落实?由此可见,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在制度建设中采取“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的原则,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为大家。”此外还建立了教代会、少先队、教研组、年级组、办公室、学科组等团体形式来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就是说,我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合力。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要努力营造的就是“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局面。
制度好比催化剂,可以规范人们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制度不仅仅是约束人们的一项措施,更是让师生在参与制定和执行制度中得到教育,得到激励。力求让师生在用制度来规范自己时,没有压抑的感觉,只是为了在更好的机制环境下学习和工作。
对学生规范的制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而不能使学生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同时对学生的要求还须体现对学生自主性的调动发挥。
我校将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在教职工管理中,在职务晋升、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评优奖励中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让教职工在竞争和合作中体会教育的乐趣。
3、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们实施了教师“青蓝结对”工程,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学校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教风,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们拟定从学校的清洁卫生工作、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率先创造出岗西中心小学“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并以此为起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话信箱、工会活动、专家讲座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之初,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
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以国球精神的开发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胜了从零开始”、“输球不输人”、“我是代表集体领奖的”“打出风格、打出水平”、“创新才有生命力”的国球精神,内化为学区的核心精神:即:学校利益高于一切,拼搏创新是进步的源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一生的追求等。
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读书会、广播站、美术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象棋、合唱团、舞蹈队等。
以教师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有:青年教师读书会、教研沙龙、教师论坛、教学反思会、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为主体的特色文化活动项目: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
校园特色文化活动成果展示:校园文化特色活动的成果展示通过六个平台来实现:校园展示平台,学校将定期开展各类竞赛等文化展示活动,通过特色活动,形成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使师生个体素质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与友好学校和有关组织的交流活动;氛围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在校园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网络展示平台,通过校园网展示我校特色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
5、课程文化建设:开发了临城民风民民俗的校本课程:欲放眼天下,应心怀乡土。乡土历史教材提供的是与学生相关联的、居住地区中的生活环境和历史上著名的人、事、物,它不仅集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而且可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与爱乡情操,使爱国主义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和谐的东西,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社会风俗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一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还有其相对独立的外观、自身发展的规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概而言之,我们认为社会风俗以它独特的方式来反映社会存在,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因此,让青少年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家乡的风俗和文化,使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岗西中心小学还以教研为龙头,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吸取外地先进的课改经验,今年先后三次组织教师到威县育才学校、邢台市二十九中参观学习,与课改先进学校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并结合学校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精品课堂,高效课堂,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岗西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特色之路,总结出了“学—疑—讲—练”四步教学模式,受到了市教研室及专家的好评,课题《课堂有效教学研究》顺利结题。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在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坚持“二变、三为主、四于、五尽量”的教学原则。“二变”就是积极发挥学生整体素质的优势,变“讲堂”为“学堂”,变“学会”为“会学”。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栽体,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明确“教”的目的在于“学”;“教”的手段要落实到“学”上;“教”的效果要体现在“学”上;把注意力和着眼点从单纯的“教”转移到“学”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为主”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实践、拓展延伸创新为主线。”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基础,构建教育教学的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练习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索,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练中有训,及时反馈和矫正,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变封闭为开放,以训练实践和拓展延伸创新为主线。课堂教学不必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模式,热情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创新并超越目标。“四于”即敢于求异、勇于求新、善于质疑、乐于思考。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敢于坚持提出和坚持自己不同观点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恰当的引导和教育,给学生留下个性张扬的空间。敢于求异思维,勇于挑战权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教师、不死记硬背、大胆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他又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就是这种专注地追究问题,寻根刨底的精神,使他不断地开拓着发现真理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的可白尼和牛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大胆改革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勇于创新的环境,给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氛围。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的基础。变教师讲学生听为“问题-------探索------结论”式。增加“做”的训练。以目标教学为改革实验。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准确把握点拨的时机,即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理解受阻时,在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时,引导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摩擦、碰撞的机会。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五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亲手做一做;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归纳总结。
岗西中心小学以校本教研为契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胆探索教学改革。通过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有利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
7、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级纪律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各班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统一的要求设计栏目主题,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班内还布置了“评比台”、“英语角”、“成长的足迹”、“卫生角”、“图书角”等,并将班内的墙壁、管道进行美化。彰现班级的特色,达到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让这一过程形成凝聚人心的过程,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学校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细则》,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班级”,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8、抓好师德素养建设。
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发达,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
(1)、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为当今教育改革练就本领,争创成效。
(2)、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彼此尊重,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光辉形象,宏扬园丁精神,发挥灵魂工程师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楷模。
9、抓好学生素养建设。
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优良品质。
(3)、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大”“三爱”。
“三大”:
大气做人:有尊严,有气节,心胸宽广;
大方待人:礼貌大方,自然朴实,真诚宽容;
大胆做事:大胆质疑,大胆创造,大胆竞争;
爱自己:
爱自己的生命:乐观向上,远离危险,自护自救;
爱自己的身体: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爱护眼睛;
爱自己的形象: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注意细节;
爱他人:
爱父母: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知道孝顺;
爱师长:知道行礼、听从教诲、不懂就问;
爱弱小:同情弱者、尽己所能、帮助弱小;
爱环境:
爱校园环境:认真值日、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
爱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爱护动物、倡导绿色行为。
(4)、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校内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求学生自觉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校园安全。
10、学校品牌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结合学校70多年的发展建设史和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校园文化优良传统及校园文化特色,进行了总结、概括、推敲、提炼、归纳,形成了校园文化的雏形,又在全校教职员工中进行了学校精神、校徽、校歌、校训等方面内容的广泛征集。将教职工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务实争先”的团队精神;“步调一致,令行禁止,忠于职守,遵纪守法”的严明纪律;雷后风行、勤奋执教”的工作作风;“爱生如子,热爱事业”的良好信誉;“六年奠基一生”的先进办学理念;与“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胜了从零开始”“输球不输人”“创新才有生命力”“我是代表集体领奖”“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国球精神及家乡“诚信、友爱、和睦、进取”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融会、整合、提炼、提高,形成了“学校利益高于一切,拼搏创新是进步的源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一生的追求”的校园精神特色文化。还通过悬挂宣传匾牌,创建文化走廊等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落实。让教职工对办学宗旨、校园精神、核心理念、管理理念、人才理念,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习和掌握。制作精美的牌匾校徽悬挂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建起的文化走廊置立于校园甬路两旁,让大家天天能看到;每天早起、中午、下午放学后播放校歌《牵着梦想的手》,让大家天天能听到;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使人人都知道,事事都想到,处处都做到,落实在行为中,以此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高质量的小学教育”是我们的宗旨;“爱心,质量”是我们的核心理念;“六年奠基一生,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办学理念;“校长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后勤工作围着一线转,一切工作围着教学质量中心工作转”“领导集体化,决策民主化,制度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是我们的管理理念;“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以质量求生存,以素质求发展”“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学,质量强校”是我们的发展理念。
“爱心”要求校长以人为本,视教师为亲人,教师视学生如子女,倾注一片爱心。像温暖的春风抚慰幼小的心灵;像绵绵的春雨浇灌学生美好的憧憬;像点点的晨星燃起学生希望的黎明;像滚滚的潮汐荡起学生求知的帆蓬;像蜡烛给学生奉献光明;像园丁给学生奉献美景;像春蚕给学生奉献锦绣;像铺路石给学生奉献坦途。用“六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即要求每个教师自觉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每一位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真心评价每一位学生,悉心研究一个课题。“质量”就是要求我们每位教职工视质量为生命,对工作精益求精,锐意进取,刻苦钻研,大胆开拓,与时俱进。做到“育人甘奉心为土,登峰愿献骨做梯”的无私奉献精神,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视为学校发展和生存的生命线。“科研兴校”是我们多年所推行的战略方针,学校领导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大兴科研兴校之风,结合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还赋予它新的内容。在广大教师努力学习业务,钻研业务,力争提高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大家向科研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拓领域,创新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质量强校”是我们的发展理念,更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以德立校”: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榜样;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点滴小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形象品质,我们教师不能认为可以不拘小节,小事无所谓,甚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时每刻都对学生产生着教育作用,点滴小事都对学生产生着无形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终生,所以每位教师都要以“八荣八耻”为镜子,“一日三省吾身”经常检查、反思自己的言行,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不断提高道徳修养,时刻注意以徳养身、以徳立威、以徳服人,努力做到自尊、自省、自爱、自重、自律、自警,始终保持一种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生动、活泼、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承载着良好的道德规范,高尚的精神境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学生长期在这种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必然对学生良好的品质及文化素质的形成起到教育作用。对受教育者的觉悟和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它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式的枯燥无味,克服了纪律制度对学生的强制作用的反感,培养了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容易让人在内化的基础上把自己放在教育主体地位,而不是客体的地位,学生乐于接受。因此,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才可能成为成功的隐性教育课程,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科研兴校”是我们多年所推行的战略方针,学校领导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大兴科研兴校之风,结合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还赋予它新的内容。在广大教师努力学习业务,钻研业务,力争提高岗位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大家向科研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拓领域,创新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特色办校“: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我们特色办校的指导思想,“取长补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是我们特色办校的必要手段,化特色为办学之用、是特色办校的重要手段。
“质量强校”是我们建设一流学校的根本,学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质量,因此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采取业务培训、学术交流、观摩听课、名师讲座、教学练兵、理论考试、业务考核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发展、进步、提高搭建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培养学习型人才,创建学习型学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调动了广大教师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教学技能,争做优秀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同学科、同专业理论的提高培训,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接受、吸纳,培训了教师的兴趣和爱好,拓宽了教师们的知识面和发展领域,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在校园文化结构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校园精神是灵魂。所以,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物质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校园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下大力气进行活动文化建设,保证活动文化建设能突出主流文化,主导文化的弘扬,并使主流文化,主导文化真正成为活动文化的主旋律。又要注重校园精神的形成,校园精神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能反映广大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并被广大师生认同的意识和精神力量,它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鼓舞斗志。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激励师生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探索、顽强拼搏、勤奋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了人文和谐的环境文化,高尚鲜明的精神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创新开放的课程文化,张扬个性的特色文化。
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分三步走: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制度特色、环境、活动特色;最终形成“团结务实,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九
内容摘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青年人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作用问题对策。
一、校园文化目的、作用。
1.提升素质。
3.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4.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不能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导致教师在更多的场合考虑的不是怎样有利于教学、怎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眼前利益和效果。因此,高校应找到一个契合点,既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适合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高校内部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对高校整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各个高校的发展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面面俱到或者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没有鲜明地体现出要提倡什么,展示出学校特色文化,如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因此高校内部要从整体考虑,达成统一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到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保持自身发展特色。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组织、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针对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我建议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我们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四)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十
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竹园小学的名字让人想到了“竹”,而竹确实受到了竹园小学师生的喜爱。竹子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征,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卓尔;竹虽卓尔,却不似松,是善群;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担当;竹:彰显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竹的坚韧挺拔,不惧严寒酷暑,四季长青的特质,非常契合学校的精神追求。我们提倡师生人人“做一棵翠竹”的学校精神,就是要进一步体现“科学引导积极参与共同经历促发感悟激励成长”理念所蕴含的人才观、价值观。我们对竹子精神的内涵解读:“品行高洁,静美似莲,合作共进,力求更好”。品行高洁:高尚、纯洁的品行是竹园小学的道德追求;静美似莲:建立追求心灵的“纯”、“静”与“美好”的修心文化,让竹园小学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真意;合作共进:发展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力求更好:只有每个人努力“做得更好”,才能绘成竹园小学的四季美图。
以学校的地理位置为平台,整体构建学校“竹文化”特色文化,继承与发扬“竹子七德”,打造“七德课堂”。以特色文化育人,创新性地开展“竹子七德”教育。把“七德德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七德德育”教育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通过“七德德育”教育打造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生态校园环境,使学生拥有环保的意识、健康的心态、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特色文化改进课堂教学,建立高效的“德育课堂”。形成师生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学科之间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在课堂里,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得到确立。让师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知识、社会多元、多向、多层次的互动,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取得教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1、学校可利用资源。
(1)学校独特的地理优势,学校周边及学校校园内有大片的竹林可供学生参观。
(2)高素质的教学团队用自身行动践行着“七德”。
2、确定抓手。
以“竹文化”为基本抓手,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具体可以分解为:竹文化了解;竹子作品欣赏;竹子作品制作;竹文化的浸润,竹文化的践行等。
(一)领导小组。
组
长:张桂强。
副组长:张瑜。
成员:杨清坡、赵国立、李亚丽、李翠翠、邹梦梦。
职
责:
2、组织、指导班级、小组校本课程主题实践活动。
(二)实施过程。
1、“竹文化·七德教育”的开发与准备(2014.2-2014.09)。
(3)利用暑假放假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人员分工:
张瑜、李亚丽关于竹子的寓言、神话、传说等故事。
李翠翠、宋闪闪关于竹子的诗词歌赋。
王培娟、宋欣欣。
关于竹子的图画、艺术品(图片资料)。
李金龙、康亚伟关于竹子的视频、课件。
冯明星、卢成功关于竹子的音乐。
付芳丽、逯林丽关于竹子的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包含英语)。
(1)对收集的资料进行选择,按照(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进行归类整理。
根据新教学的逐步改扩建的完成与投入使用,逐步完成以下的工作:
1)“竹文化·七德教育”环境文化。
2)“竹文化·七德教育”课程文化。
3)“竹文化·七德教育”安全文化。
4)“竹文化·七德教育”制度文化。
5)“竹文化·七德教育”教师文化。
6)“竹文化·七德教育”学生文化。
7)“竹文化·七德教育”班级文化。
3、“竹文化·七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初步验收和交流(2015.12)主要形式是:
实践主题活动展示(介绍活动的流程和重要活动环节);
实践资料成果介绍(计划、案例、收获感受、总结报告)——汇报课;
演讲、情景剧等展现“竹文化·七德”内涵。
提示:汇报可以现场组织,也可以播放录音、影像来完成。
4、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主要是汇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积累的过程性资料(纸质资料、图像资料),并形成文字性材料,反思在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思考下一步的做法,完善方案。
为师生创设参与实践、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广大师生对此认同并积极参与,这样才会持久;只有兴趣浓了并辅之以激励,才会有效果。
1、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七德活动。
2、开展七德演讲比赛:“我身边的七德故事”,内化学生感情。
3、利用展室、教师墙壁、走廊灯把优秀的竹文化作品展出去,让欣赏的学生感到惊奇,制作的学生体验自豪,创造浓郁的德育文化氛围。
1、彰显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快乐成长。”
2、整合学校的多项重要工作。如“德育工作”、“高效课堂的建设”、“绿色环保活动”等。
3、凸现育人的作用。
4、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竹园小学。
2014年2月。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十一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创建特色学校,丰富办学内涵,提升人文素质,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将我校近期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以“三化一上墙”(绿化、净化、美化、学生作品上墙)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立足“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突出学校文化功能,促进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
一、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为确保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特别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张胜国(校长)。
副组长:孙孝能、贺勤俭、黄超。
组员:唐晚华、罗建华、苏庆、罗雅倩、姚作荣、阳富华、郑怀雄、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校园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整体性原则。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保持可持续发展。
3、“三贴近”原则。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品德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措施。
1、明确建设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也包括隐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全校教职工都要提高思想认识,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塑造师生良好形象为目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文化品位。
2、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整体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主要议事日程中,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统一组织实施。同时,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校园规划和建设措施,要与规范化学校创建、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分阶段、有层次地全面实施。
3、做好宣传发动,形成创建合力。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充分发挥师生、社会和家庭的积极性,形成创建合力。要利用学生大会和家长会,做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使师生明确优美校园环境的标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要求,营造创建氛围,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
4、突出学校管理,提高师生素质。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长远,着眼现实,突出管理,注重效益,正确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重点抓好校园文化传统的积淀、制度文化建设、师生人际环境建设,引导、规范师生行为,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切实增强校园育人功能。
四、20xx年主要工作安排。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仙槎桥镇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2、清明节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3、五月份参加县举办的小学生广播操和大课间跳绳比赛,首先在学校内举行比赛。
4、6月1日庆祝国际儿童节活动。
5、7月份重点抓好门楼文化和标语文化建设。
6、八月份重点抓好幼儿园建设,冻好地,装好电视机。
7、九月份重点抓好一年级的养成教育。
8、组队参加县里的田径赛,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解释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以及校徽、校旗、校歌的活动。
9、11月份开展读书活动及科技活动,并举行比赛。申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并整理资料以备县验收。
10、12月份校园艺术活动,组成文艺队,参加镇举办的文艺汇演。
11、20xx年元月份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和阶段性成果,不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健康稳步发展。
扬州大学校园文化特色篇十二
虽然近些年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加大了资金支持和制度建设力度,但总体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相对滞后。一方面是由于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基础建设、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资培训和迎评促建等方面,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研究和规划部署,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也相对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是沿袭原有中职教育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有的学校简单地将校园文化生活等同于学生课外文艺表演、球类比赛等文体活动,没有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推陈出新,校园文化活动缺乏一定的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和文化底蕴,职业特色不鲜明,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结合办学理念和专业特色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和水平必将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差,学生的自制力和社会责任感也相对较弱,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有时模糊不清。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课堂教学或班主任、辅导员课后苦口婆心地劝导,效果往往不明显,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品味、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先进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是非观念。
当今社会是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多元化社会,各种思想意识相互激荡,不同观点相互争鸣。正确的思想可以增强青年学生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激发活力;错误的思想可以导致青年学生迷失方向,是非不清,甚至误入歧途,危害社会。因而正确引导学生对各种思想在比较中学会鉴别,在鉴别中端正思想,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高职院校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和激励功能,通过开办党史知识讲座、文化论坛,红歌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党情、世情、国情、省情的学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公民道德、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的教育。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和基本价值取向,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摒弃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与高中阶段课内外时间主要用于应对升学考试相比,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更多了。为此,高职学生已经无法满足于每天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训练,为了不断提升自我,他们对专业学习之外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高的渴望和追求。校园文化节、文艺汇演、大学生礼仪、音乐赏析、书法摄影展、舞蹈培训、主持人大赛等活动都使学生不断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既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又增强艺术鉴赏力,提升人文素质。此外,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能让学生深入乡村、深入企业、深入社区、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不断拓宽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自觉摒弃消极文化的侵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在经历高考失利后,有的高职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生活彷徨,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网络,人际关系紧张,意志力薄弱,心理上存在一定偏差和障碍。现在高职院校不仅加强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而且加强了课外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或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邀请心理专家讲座、观看心理影片、组织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漫画设计大赛和心理拓展训练等一系列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断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加强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好人际关系,能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更好认识社会,做到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既不怨天尤人,更不悲观厌世,不断健全学生心智,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4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增强职业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和遵章守纪的观念;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展意识,使学生不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而且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职业能力,在“以能力求生存”的社会中更好的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常新的系统工程,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定位,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既要抓好校园人文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也要从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培养、校企文化对接、职业特点凸显等方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水平。
1以领导重视为保障,推动校园文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既包括校园环境、文化活动场地、文化活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展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的高职特色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师资力量培养、文化组织的推进等软实力建设,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重视程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教育引导和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对扩大学校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把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一起齐抓共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该打破过去把校园文化活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模式,紧紧围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个根本,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高层次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积极打造校园品牌文化活动,统一冠名,突出主题,展现特色。在活动的开展上既要传承学校传统的特色文化活动,如每年的十八岁成人宣誓、经典国学诵读、迎新晚会等,也要有从形式到内容上的创新,如紧跟形势政策开展的主题教育、展现诸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区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努力构建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体系。此外,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数是由学生会、团委和各系组织的,活动具体实施大多数由学生进行,因而要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管理,特别是形势政策报告等涉及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宣讲的报告会更要严格把关,坚决杜绝错误思潮对学生思想的侵蚀,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2以引进和培养为手段,推动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推动者和建设者。教师的思想道德、专业水平、人文修养、治学态度和行为习惯等不仅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近些年,为了满足专业教学和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加大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但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而言,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思想文化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一方面可以引进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专门人才,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包含人文社科教育在内的各类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在多领域中学习培训,拓宽知识面,做到“一专多能”。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中,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在教学研究中要打破专业的局限性,拓宽思维,开展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学术研究,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力度。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中,开设各种知识讲座,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技能竞赛,弘扬校园文化精神,把校园文化建设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加强和企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共建的冠名班日益增多。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着学生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要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特别是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制度等,对企业员工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现代企业高度重视打造企业文化,通过培训使职工理解企业文化,在工作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展现企业文化。学校要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引进来”即通过邀请优秀合作企业家、成功人士和优秀毕业生走进校园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或交流恳谈会;“走出去”即通过组织学生到订单培养的企业或合作企业参观学习或实习实训,与企业进行“零接触”,使学生了解企业创业发展史和经营管理理念,了解企业规章制度,明确企业文化品味和精神实质,感受企业员工具备的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创新精神和敬业服务精神等精神风貌,使在校学生逐渐形成企业意识、职业意识,为学生将来迅速转换角色、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准备。
4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目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凸显职业特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跟行业、企业、社会区域发展需要开展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办学理念,将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文化融合进来,展现职业特点。一方面,学校要将学生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中,并贯穿于专业课和实习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可以举办专家讲座、成长成才报告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技能竞赛月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实践技能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可以仿照企业工作场所布置实习实训场所,使学习场景与工作场景相似。校园文化宣传橱窗或文化长廊应该设置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学科前沿知识等与职业相关的专栏,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动态、行业动态、市场动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校园环境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近些年,高职院校加快了校区建设,美化了校园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同时校园文化环境也需要配套跟进,加快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校园建筑的合理布局与特色建筑的命名,文化名人或企业名家的雕塑,校风、校训的石碑,校园主干道的名人警句牌,教室、图书馆张贴的富有哲理的励志名言等都会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启迪学生,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激发青年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行为,更好地营造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总结(实用17篇)
- 最新商业公司开业策划方案(优质20篇)
- 2023年《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500字(优秀18篇)
- 最新餐厅开业方案策划(精选19篇)
- 2023年创建文明窗口工作计划(大全8篇)
- 创建文明窗口工作计划(大全15篇)
- 最新创建文明窗口工作总结(优质9篇)
- 创建文明窗口简报(优质16篇)
- 最新站在演讲台的那一刻(5篇)
- 最新文明窗口创建工作汇报材料(优秀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