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通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10:18:26 |
  • zdfb |
  • 8页

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是独特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经历和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先回想整个过程,并分析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借助下面这些范文,我们一起来探索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这次学习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时,我深刻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直接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们对未来世代的责任,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个人的生活和行为等多个层面。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展开。政府应出台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个人应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浪费和排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需注重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加大对环境保护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研发力度。通过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同时,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第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应该积极践行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废物排放,选择可持续的消费方式等。这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我们可以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尽量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减少用塑料袋等垃圾。只有通过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球合作。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议、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分享经验、改善环境。同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也应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的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维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通过系统工程的方式,注重科技创新、倡导绿色生活,加强全球合作,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同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需依靠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留意爱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爱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峻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爱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需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爱护和优化。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动身,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定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详细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需注意爱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大自然供应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自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峻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需把合理开发资源和爱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酷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知我们:必需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需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来和谐。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反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相识与否,违反了规律都必定要受到规律的惩处。一些人更一语道破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平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行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需依靠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留意爱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爱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峻的后果。当然,也不能片面地讲生态而不讲发展,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爱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能否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关键在于各级党政干部是否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利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需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爱护和优化,心得体会《生态文明建设体会》。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安泽良好的生态优势,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动身,突出产业化经营,坚持种植养殖沼气种植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定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详细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需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需注意爱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党全社会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激励作用。

“你们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x月xx日,******在考察xx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

塞罕坝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是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20xx年xx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21年x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经是遍地荒丘,一派“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近xx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种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人间奇迹,构筑了重要的华北绿色屏障、xxx生态支撑区。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林海即名。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孕育了影响深远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对于生态脆弱、生态退化地区,只要科学定位,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得到修复重建,让沙地荒山变成绿水青山;只要坚持绿色发展,完全可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接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决策部署上来,坚定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就要坚持艰苦创业,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就要推进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xx是全国经济大省,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绿色发展之道,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和改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赋予xx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到xx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是担当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准确把握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咬紧牙关抓住重要窗口期和历史机遇期,奋力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xx。

“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这是著名作家魏巍当年在塞罕坝留下的诗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要向塞罕坝人学习,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xx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20__年以来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七

尊敬的党支部:

xx大报告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比较注重遵循经济规律,但对自然规律尊重不够,一些地区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肆意开发,对自然造成伤害,削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在生产力布局、城镇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中都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不单单是做好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我们既要做好资源环境等方面相对独立的工作,更要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其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编制各类规划、推动各项工作都必须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就是要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涵。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倡导和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要过上好日子,就不顾及我们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能影响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全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贡献。

汇报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八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过程。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可以增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明确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让生态文明在我国的全面建设中引领未来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绿色、可持续、高效、和谐”,其中,绿色代表环境保护;可持续代表资源利用;高效代表经济发展;和谐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关键在于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和低碳社会,让人类生活在更安全、健康、舒适和绿色的环境中。当人们将生态保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践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时,生态文明才得以真正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在一些地方和行业中,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资源环境错配等问题,对生态的危害较大。此外,也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利益驱动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漠视和忽视,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需要通过持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意识,让大家认识到生态问题的极端严峻性和对未来的危害,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法规支撑外,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参与绿色环保,推广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对于相关企业,应当积极担起社会责任,推陈出新,不断创新绿色技术,采用绿色工艺和绿色材料,开展环保感恩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同时,乡村和城市也需要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农业和城市化建设,保持生态环境的和谐平衡。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应当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更加重要的项目,将之纳入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中。各级政府和政府机关应当加强对生态建设的导向作用和监管力度,完善各项政策法规,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安全;同时,全球化视野下,要加强各国的环境保护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与绿色、可持续、低碳、环保等理念相辅相成,共同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内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九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肯定要深刻领悟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非常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恩格斯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宝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供应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宝。”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须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记,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爱护供应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困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行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爱护须要资金,资金须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爱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削减甚至避开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才智不断地相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爱护环境就是爱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爱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行。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记。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须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爱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情愿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剧烈。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变更。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缘由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支配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爱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困,盲目追求增长,很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奢侈极其严峻。这种任由稀缺资源接着免费运用、廉价运用、粗放运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供应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主动探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动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究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动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夫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阅历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依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主动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连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给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爱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敏捷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改变。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动激励人们找寻替代资源、节约运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运用效率。

推动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途图”。欠发达地区往往隐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肯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爱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爱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有、社会和谐,必需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爱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究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爱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爱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浇灌、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平安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惊慌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中学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欠发达地区推动绿色发展供应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究“在爱护中发展,在发展中爱护”的路径,形成面对将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平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主动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相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识的深化,对于实行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大自然供应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近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自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峻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中国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需把合理开发资源和爱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酷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知我们:必需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休戚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需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来和谐。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反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相识与否,违反了规律都必定要受到规律的惩处。一些人更一语道破地指出:环境完全是国家平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于,经济危机往往是相对短暂的,影响一时的,而生态危机则是长期的。一旦形成大范围不行逆转的生态破坏,最终将会导致人类与自然难以为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xxxx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对我们的殷殷嘱托,是光荣的使命、神圣的责任,是巨大的鼓舞、有力的鞭策。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在塞罕坝从茫茫荒漠到“绿色屏障”的生态修复奇迹中孕育形成的,是三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铸就的,是中国***精神谱系的组成。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部分,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省委书记xx在全省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彰显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生态兴,则文明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赋予xx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xx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省生态质量和环境发生历史性新变化。目前,我省正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努力走在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前列,努力开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要求和省委部署,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就要始终牢记使命,忠诚于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践行“两山”理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检验,以担当实干坚决筑牢京津生态安全屏障。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就要坚持艰苦创业,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生态文明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我们只有像塞罕坝人那样不为艰难所惧、不为困苦所累,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坚克难,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汇涓流而成大海,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沙”“冰雪”“高寒”,不断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效。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就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要深入开展污染治理行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大力推进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xx;要大力推进塞罕坝二次创业,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基地;要大力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解决华北“大漏斗”问题;要大力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塞罕坝人造就的是绿意盎然的“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尽享生态之福、绿色之美,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写下绿意盎然的xx新篇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今年,_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__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__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政府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森林作为地球上可再生自然资源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的作用已被科学家充分证明,森林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消除噪音、为人类提供木材等多种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护好森林,合理利用好森林,让森林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打造“生态__”品牌,目前__森林覆盖率为73.9%,有4000多种生物种类,有多种国家级、省级保护动植物,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还有大面积的天然林,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河流、湿地。整体上__生态保持得较好,空气比较干净,但随着全县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态__”正面临着诸多不利的挑战,特别是在森林的保护方面面临着较大挑战。主要是部分国有天然林、集体天然林通过人为造林形式变成人工林或变成果林地、农作地,至使天然林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国有林和集体林被滥砍滥伐,致使森林遭受破坏,森林质量下降;偷伐盗伐现象比较严重,致使一些森林被砍成“空心山”,使森林的各种功能严重受损。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特建议:

一、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保护森林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全县人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二、进一步加大森林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已划入天然林保护的林区、国有林等林区林地巡查保护力度,加大对集体林的管控力度,严格按指标采伐。

三、严励打击各种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对滥砍滥伐,偷伐盗伐等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要严惩,要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在全社会形成滥砍滥伐、偷伐盗伐都将受到法律制裁的高压打击态势,从而有效遏制破坏森林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森森资源。

生态文明是一种千古传承的优秀文化。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经济区就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为基本理念,以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为核心价值,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为载体,就是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层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是互为依存、互为促进的。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只讲发展而忽视合理的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不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不重视生态建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样的发展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要做到既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二、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前提和基础,而发展农业必须符合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使农业在良好的生态中发展,生态环境在发展农业中得到保护和优化。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从人、自然、经济的高层循环出发,突出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使全县农业发展逐步走上生态化、有机化、规模化的良性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发展工业经济上,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