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化学用语总结(实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38:48 |
- ZTFB |
- 7页
总结是对个人成长和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必要步骤。注意总结中的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修辞和夸张。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一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渡过这一重要的时期,我对高三化学教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
纵观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只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来陕西高考的化学试题,不难找到其共同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与以往的旧教材和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显然,这些变化已经体现在高考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高考的考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出,而是融入无机、有机、实验三块之中,趋于淡化。
三、切实抓好二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在二轮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做题的灵活性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这类习题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提高复习效率。
四、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时间安排太紧,学生自主消化的时间少,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高。
2.新教材实验部分内容及要求较高,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学生实验让教师的演示实验作了替代,学生动手能力未得到锻炼。
总之,化学总复习要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计划,注重落实,千方百计的提高化学总复习的效益。
化学组。
2011年10月29日。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二
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化学一阶段的复习,首先是夯实基础,然后才是在熟练掌握基础上的能力提高。
强化知识体系结构
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应从组成——结构入手,抓住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这一关键,按类别复习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制备等内容。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连成片,最后形成知识网。对于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可以自己编制相互转化和联系的网络图,并清楚实现转换的化学方程式,便于加强记忆。同时善于利用归纳、对比等方法,找出物质性质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以便记忆准确。
物质的性质是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不同的物质其性质不同。复习中既要掌握结构相似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又要记清不同物质性质的特点。注意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要将一般与特殊进行区别,既要掌握“一般”,又要记清“特殊”。
比如,(1)卤族元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2)硅和二氧化硅一般不溶于酸,但可溶于氢氟酸。(3)一般由强酸制弱酸,但氢硫酸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硫酸。(4)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只有钾、钠、铵盐可溶。(5)金属单质与酸反应一般生成氢气,但硝酸、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对于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复习,一般采用列表、对比和归纳总结规律要点的复习方法。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复习时,可以对各种量进行小结。其他部分的复习,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构建其知识体系和网络,落实知识要点。
化学水平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先拿一些题目自我检测,找出问题,然后进行知识的梳理,这样上课的时候,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等到一个章节结束,进行总结和提高。
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先对知识进行回忆,这样上课的时候,可以跟上步伐,复习结束的时候可以弥补漏洞,使知识得到巩固。这部分要提高水平,切忌急躁,做题要有针对性,可以先找一些基础题目进行练习,等到比较基础的题目能够掌握的时候再逐步提高,上来就做难题,不仅对信心有影响,而且无法得到实际的提高。先对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物质的量、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电离平衡、有机等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关键是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如果对概念的认识不到位,解题就会出错。高考的考查是比较系统的,如果认识有偏差,恐怕解题时会遇到困难。
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注重化学科学素养,特别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有机化学知识比例得到一定提高、化学实验得到加强、选修模块得到很大重视。试题题型合理,有单知识块的综合、有多知识块内容的整合、有物质和元素周期律推断、有有机推断与合成、有化学实验等等。试题突出重点的同时又特别注重细节,如26题的传统无机推断题作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以实验题的“面孔”考查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术语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其中第(4)小题考查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实质还是铁元素的相关性质,与样卷一致,其实际难度较往年反而下降。因此今年化学试题,在延续往年题型的基础上,命题者试图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在试题内容选择、题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具体分析如下:
1、重视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7题对基本概念、学科素养等进行了考查,第9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知识,第10题以钢铁生锈实验为落点考查了电化学知识,第12题考查反应热、电离平衡等原理。第26题和29题要求考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有机物结构简式等。但在组题时非常注重各部分知识的融合,有打破原有固定出题模式的趋势。如实验题以有机化学知识为背景、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化学式、电子式、方程式等化学学科素养等。
2、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呈现化学图像、实验数据表、实验装置图、陌生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转化流程图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各种信息有机融合、层次感强。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处理能力,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不仅表现在主观题(如27题化学反应原理题等),还表现在客观题(如选择题13题等)。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试题中8、10、28都是实验题,26题也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其余题目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实验内容。实验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实验操作步骤判断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既有化学实验本身的考查,也渗透了双基、化学反应原理等的考查,形式多样、考查全面、突出了化学学科中“实验”的核心地位。
《广东高考化学备考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关注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第7题的仪器分析、化学模拟生物酶;第13题的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26题的加碘盐知识;第28题的紫外线固化剂制备;第29题的白藜芦醇制备等。试题切合2012年国际化学年“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尤其是一轮、二轮和考前冲刺各个不同的阶段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因此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是备考的基本保证。
1、加强与各校高三备课组的沟通,服务学校。备考的落脚点是学校,是高三的老师和学生,只有及时了解学校情况,经常交流,才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本届高三坚持每月一次的高三教学常规调研,第二个学期调研“密度”更大,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与相关老师交流探讨,追求复习效果的最大化。
2、依靠高考研究小组的集体智慧,整体提高。本届高三坚持了至少每月一次的高考研究小组活动,商讨一轮、二轮和冲刺阶段的复习计划,及时总结前一阶段复习的得失。通过高考研究小组活动分别在安高、昌高、孝高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通过高考研究小组学习考试说明和样卷,研究高考命题的动向,把握高考的脉搏,为教学实践服务。
通过高考研究小组成员的努力,开展全体高三老师参加的学习研讨活动。第一学期由安高李发顺老师作了《增容量突重点破难点促高效——有效教学背景下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交流发言、昌高汪秀全老师作了《2012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交流发言、孝高郑忠琴老师作了《高考一轮复习“三题”研究》交流发言、教科研中心陈国学作了《促进学习的评价》的发言。活动从宏观把握到课堂、课后、评价等多方面研讨一轮复习,实用性强,得到一致好评。
第二学期编制了六个模块的复习资料并进行集中交流学习:安高叶斌老师负责《化学实验》,安高李发顺老师负责《化学反应原理》,昌高汪秀全、郑毓宇老师负责《有机化学》,昌高李新宇老师负责《化学与生活》(自选模块)、孝高陈海勇老师负责《无机推断》、孝高郑忠琴老师负责《化学与技术》(自选模块)等。资料从近三年xx省样卷和高考原题分析、对应考试说明解读、外省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读及启示、命题趋势与复习重点提示、模拟题编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二轮复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通过命制高考模拟题促进考试说明和样卷的学习。教研员结合近三年样卷和三年高考原题,仔细研读,并以此为依据对命题竞赛的试题作出详细的、科学的统一规范,全体高三教师和部分高一、高二教师参加了该项活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高,收到上交竞赛试卷30份,竞赛活动提高了教师对高考命题趋势的敏感性,平常教学的针对性也得到了加强。
4、“他山之石,亦可攻玉”,充分利用信息资源。2012届高考备考两次高考论坛分别邀请了两位特级教师对高三教师进行了高考复习方面培训。也组织了高三教师多次参加市级以上高考复习研讨等活动。专家的报告和外出学习,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激发了对备考工作的热情。
根据对2012年考题的“解读”和2012届备考的反思,除抓好常规备考工作之外,对2017届备考还要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考试说明的学习,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关系到复习的方向。2012届高考备考告诉我们,虽然命题的方向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新课程的理念不变。因此高三教师要仔细研究几年来的试卷结构和试题特点,充分利用考试说明的导向作用,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教科研中心要为高三教师搭建如“高考论坛”、“高三课堂教学研讨会”等平台,加强相互交流与学习。
2、继续发挥高考研究小组的`作用,发挥集体的力量。高考研究小组要做好合理分工,明确责任。2012届高考研究小组作了很多工作,编制的资料装订可以成“书”。2017届高考研究小组成员要关注自身的学习,加强考试说明的学习、加强考题的研究,教科研中心要创造机会组织组员交流学习,保证在备课组老师中的“同伴”引领作用。2017届高考研究小组要充分利用好上届的资料,除了分工任务外,还需要合作,要保证小组编制的资料质量上再上一个层次。
3、2017高考复习的各项工作要“未雨绸缪”,活动提早。例如:2012届高三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的范围的不确定,导致了复习计划的临时调整;二轮分块复习资料安排在元月份开始编制;命制高考模拟试题竞赛四月初完成等等。2012届这些工作按照时间安排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临时的一些变化、个别的不及时、少量工作的滞后等因素对原定计划产生了影响。因此要确保一些有益的活动效果,要预留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选择题要加强”的“观点”要落到实处。化学选择题6分一题特别值得关注,某个学生、班级、学校甚或全县,如果能够整体提高一个选择题的得分率,其成绩是不可估量的。选择题的提高不仅仅是多练,更需要练中“悟”出选择题的特别之处。例如今年选择题第13题,如果完全靠将每个选项分析透彻,那就成了一个大型计算题,命题人恰恰将正确选项设置为a,而a选项的结论计算恰恰是最简单的。第7题b选项“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的说法是高中教材上没有的,从内容上来说是超纲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过的“红外光谱仪”“演绎”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作用,从能力考查上是不超纲的。新一届的备考要将选择题作为一个突破口,要作为一个重要专题,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关注选择题的解法,做到多种解法、巧解等等。
5、训练的综合性要继续加强。2012届高考试题与往届试题最大的区别,命题人试图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希望打破固定模式的出题格局。例如通过实验题考查化学术语、实验题融入有机化学知识、选择题中的题目大型化(实际有技巧)等等。因此2017届的备考,要立足教材、考试说明和样卷,但又要高出教材等。备考过程要关注各部分知识的融合,从一轮复习开始就要关注,要从练习、考试、课堂教学、学生思维训练等等去全面关注。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三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四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溶液紫色褪去。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五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今年九月——明年二月底。
目标: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章节过关。
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强调“细、低、全”。“细”是指要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知识和考试说明中所提到的基础知识。“低”是要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不随意“挖深、托宽知识,不做偏、难怪题、不脱离学生实际,不超越教材基本内容。“全”,是要针对全体学生,尽可能的使全体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双基”。
主要方法是采取章节过关和小专题相结合。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推导、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守恒法、差量法、十字交叉法、多步反应计算等)、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的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的确定、有机官能团的推导等,训练的针对性要强,从而提高单项能力。
对于知识的落实主要采取间周练和月考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阶段:
时间:明年三月——五月初。
目标: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使之能熟练的运用实施分析,解决问题加强能力训练。(1)将各部分知识按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能力。
专题设置: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元素及其化合物。
(3)有机化学。
(4)化学实验。
(5)化学计算。
(6)高考得分答题技巧等。
对于常考知识点的强化训练:
1、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3、关于离子的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4、关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
5、关于电极反应的考查及简单计算。
6、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
7、关于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包括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化学键的考查及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晶体结构方面的考查)。
8、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考查。
9、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同素异型体的考查。
10、关于实验的考查(是必考点,包括试剂的保存、试剂的使用、仪器的使用、加入顺序方面等)。
11、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推断及混合物的简单计算等。
第三阶段:
时间:五月中旬——六月初。
目标:回归课本、考前热身。
一方面回归课本、冷静思考,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套提训练,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简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要求:1、再次研读《考试说明》。2、重视实验。3、再次回归教材。4、及时纠错。
套题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每周安排一套套题训练,并安排专项训练:选择题专项训练、推断题专项训练、实验题专项训练等,作为考前的热身运动,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最后,对第二阶段设置的专题(6)高考得分答题技巧,还要再次认真温习,以保证万无一失。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六
一、差量法找出高中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二、守恒法高中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高中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四、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高中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七
从自然界发现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远远大于无机化合物种类。
这是由于碳原子跟碳原子之间能通过共价键相结合,形成长的碳链。例如,碳、氢两种原子可形成很多种碳氢化合物甲烷、乙烷、丙烷等等。这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各样的天然有机物中,它们通常是由少数几种元素组成的,除碳外,几乎总含氢,往往含氧、氮,有的还含有硫、磷等。
有机物中的同分异构现象是很普遍的,而无机物却不多见。许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都相同,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往往差异很大。如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式都是c2h6o,分子量都是46.07,但它们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是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又一重要原因。
固态有机物的熔点不高,一般不超过623.2~673.2k。在空气存在下,绝大多数有机物能燃烧,其中碳元素转化成co2,氢元素转化成h2o,氮元素转化为氮气。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具有明显的共价键性质。因此,大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容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往往很慢,常需使用催化剂。
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载体、成分或产物,如酶、激素、维生素等。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八
从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来看,试题难度适中,但知识覆盖面较广。
因此,高三化学复习在注重双基、突出重点、适度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还要研究解题方法,把握命题趋向。把一些典型反应记下来,比如说金属和酸形成氢气,还有一些特殊沉淀,以及有机反应里面的共价键问题,大题基本就差不多了,再把动态平衡那块弄明白,那里肯定有选择题。
1、把握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最近几年来,化学高考更注重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的考察,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论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坚决贯彻基础知识过关的原则。考生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弄清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要求、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及上下章节内容的关联。
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去计算,还要知道化学反应速率是怎样来定义的,定义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等。
2、突出重点,掌握学科主干。
在高考化学复习中,知识点较多、较杂、较广,要提高复习效率,就必须突出重点,注重化学主干知识。重点即高考的热点、难点,像电化学当中的电解池和原电池、盐类水解、电离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等。这些基本规律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复习时应当重点把握。另外,平时复习还必须注意一些重要方程式的书写。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为24条: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
(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
(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
(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
(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
(9)氧族元素。
(10)氮族元素。
(11)碳族元素。
(12)碱金属。
(13)镁铝铁。
(14)同分异构。
(15)烃及其衍生物。
(16)糖类、蛋白质、油酯。
(17)有机合成材料。
(18)物质的量及计算。
(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
(20)方程式计算。
(2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
(22)实验室制法。
(23)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
(24)化学实验设计。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九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的化学实验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化学反应的变化,现在,实验的顺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如果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实验题,不仅要有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知道实验的原理。下面整理了化学的实验现象给大家,让大家能在化学实验这一方面能有质的飞跃。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
10.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2.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3.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4.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5.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6.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9.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0.将cl2通入无色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1.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2.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3.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十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十八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返回目录。
1、以生活为案例熟练应用知识。
近几年化学占成绩的比例不大,往往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化学不重要。但恰恰相反,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我们的家家户户的燃气灶,燃烧的是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发生了煤气泄漏,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学生遇到毒气的泄漏事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也是中考的主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防爆的知识,懂得怎样防火、灭火,遇到紧急情况后怎样救助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2、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多做题,从解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从解题中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从一类题中学会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自信心。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限时,提高速度;二要准确,提高质量;三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四要坚持做题后小结,归纳出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返回目录。
高三化学如何短时间内快速地提分。
备考这件事其实都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训练过程,不过专家有一些备考的建议可以给学生们:
第一,做到知己知彼。搞清楚自己在哪一个知识板块上学得比较好,哪一个知识板块上有问题,依据问题梳理核心知识。
第二,及时复习反馈。针对问题所在,先整理知识然后做训练题,找到自己知识有问题的那块做专项训练。京翰教育提示,我们的目的不是在于多做题,而是把题做会。
第三,训练做题规范。要想得分高做题必须规范化。北京这几年二卷给分点大约有平均28个,其中大约有一半题目是让同学们书写化学用语,包括电子式、结构式、方程式等。即便是考生懂了,如果书写不规范,考试中仍然要被扣分。
返回目录。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一
一、亮点:
在11月份督导调研之后做了大量工作,高三级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
1、增加了高三级晚延。
2、学校领导对高三级课堂、自习查的严,跟的紧。3、教师上课更用心,准备更充分。4、高三级学生纪律卫生情况明显好转。5、教师留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6、举办了学生拔河比赛活动。7、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考学目标。
二、问题:
1、课堂上教师讲的太多,气氛沉闷,只有前排部分学生参与课堂,个别班级后排学生有上课睡觉现象。
2、英语数学成绩长期得不到提高,极大地打击了学生们考学的自信心。
3、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两张皮,不能有效融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
4、在课堂中对高考考点的渗透太少。
5、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6、教师照着资料讲题,知识点零散,没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三、建议:
1、住宿学生早上开灯时间提前至6:00,晚上关灯时间延长至11点。早上提供开水。
2、早上不要焚烧垃圾,以免影响环境。3、改善食堂伙食和卫生。
4、英语早自习教师不该占用,应该交给学生背单词。5、让学习优秀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
6、教师应该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学情,更扎实有效地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教师应该整合复习资料,更系统化地传授知识。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二
2012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注重化学科学素养,特别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有机化学知识比例得到一定提高、化学实验得到加强、选修模块得到很大重视。试题题型合理,有单知识块的综合、有多知识块内容的整合、有物质和元素周期律推断、有有机推断与合成、有化学实验等等。试题突出重点的同时又特别注重细节,如26题的传统无机推断题作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以实验题的“面孔”考查化学方程式、电子式、离子方程式等化学术语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其中第(4)小题考查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实质还是铁元素的相关性质,与样卷一致,其实际难度较往年反而下降。因此今年化学试题,在延续往年题型的基础上,命题者试图将各部分知识进行有机组合,在试题内容选择、题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具体分析如下:
1、重视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如第7题对基本概念、学科素养等进行了考查,第9题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知识,第10题以钢铁生锈实验为落点考查了电化学知识,第12题考查反应热、电离平衡等原理。第26题和29题要求考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子式、有机物结构简式等。但在组题时非常注重各部分知识的融合,有打破原有固定出题模式的趋势。如实验题以有机化学知识为背景、以实验为背景考查化学式、电子式、方程式等化学学科素养等。
2、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呈现化学图像、实验数据表、实验装置图、陌生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转化流程图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各种信息有机融合、层次感强。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处理能力,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不仅表现在主观题(如27题化学反应原理题等),还表现在客观题(如选择题13题等)。
3、突出化学实验的考查。试题中8、10、28都是实验题,26题也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其余题目中还涉及到了一些实验内容。实验题考查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实验操作步骤判断以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既有化学实验本身的考查,也渗透了双基、化学反应原理等的考查,形式多样、考查全面、突出了化学学科中“实验”的核心地位。
4、关注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第7题的仪器分析、化学模拟生物酶;第13题的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26题的加碘盐知识;第28题的紫外线固化剂制备;第29题的白藜芦醇制备等。试题切合2012年国际化学年“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尤其是一轮、二轮和考前冲刺各个不同的阶段的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因此做好各项常规工作是备考的基本保证。
1、加强与各校高三备课组的沟通,服务学校。备考的落脚点是学校,是高三的老师和学生,只有及时了解学校情况,经常交流,才能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本届高三坚持每月一次的高三教学常规调研,第二个学期调研“密度”更大,针对调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与相关老师交流探讨,追求复习效果的最大化。
2、依靠高考研究小组的集体智慧,整体提高。本届高三坚持了至少每月一次的高考研究小组活动,商讨一轮、二轮和冲刺阶段的复习计划,及时总结前一阶段复习的得失。通过高考研究小组活动分别在安高、昌高、孝高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复习课的效率。通过高考研究小组学习考试说明和样卷,研究高考命题的动向,把握高考的脉搏,为教学实践服务。
通过高考研究小组成员的努力,开展全体高三老师参加的学习研讨活动。第一学期由安高李发顺老师作了《增容量突重点破难点促高效——有效教学背景下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交流发言、昌高汪秀全老师作了《2012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交流发言、孝高郑忠琴老师作了《高考一轮复习“三题”研究》交流发言、教科研中心陈国学作了《促进学习的评价》的发言。活动从宏观把握到课堂、课后、评价等多方面研讨一轮复习,实用性强,得到一致好评。
第二学期编制了六个模块的复习资料并进行集中交流学习:安高叶斌老师负责《化学实验》,安高李发顺老师负责《化学反应原理》,昌高汪秀全、郑毓宇老师负责《有机化学》,昌高李新宇老师负责《化学与生活》(自选模块)、孝高陈海勇老师负责《无机推断》、孝高郑忠琴老师负责《化学与技术》(自选模块)等。资料从近三年xx省样卷和高考原题分析、对应考试说明解读、外省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解读及启示、命题趋势与复习重点提示、模拟题编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对二轮复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化学高考备考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三
1、高度重视资料的精选与精编,树立资料质量决定备考质量的意识。
xx年备考初,我们就明确提出备考资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备考的质量.对备考资料的筛选和整合直接体现出一个高三教师的备考素质,要求老师通过资料的辨识和筛选来提高自己的备考素养,磨练自己对高考试题的觉悟和敏感,而对两所重点中学,我们更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特点,人人动手自组材料,自主命题。
我们备考所使用的资料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教材,它决定了我们备考的内容与方向,资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就直接决定了备考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精选精编,不可随意给学生任何资料,要求学生练习的题目,教师必须得先做,似是而非的不科学的题目只有在实际练习过程中才能被发现,这是以教师的时间去赢得学生的时间。市面上的资料鱼龙混杂泥沙俱有,有不少题目徒具形式却无科学性逻辑性而言,尤其是一些阅读命题,切忌看了答案才去找理由给学生评讲,这往往会干扰学生已形成的正确的阅读逻辑和思维。实际上是开了复习的倒车。教师要有大胆筛选敢于否定的意识,如果自身功底不足、再加资料迷信,复习时教师往往会陷入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尴尬境地。倡导用好用足历年各地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高考题本身就是最高质量的复习题。
2、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效率、要分数,杜绝无效复习,力争从有效上升到高效。
课堂讲授是为了重难点的突破吗?练习是自己设计和筛选的吗?改评能否做到在课内进行?如果能做到,那么复习就是有效的,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复习就是高效的。总之,我们力争不浪费每一个四十分钟,要使学生觉得,语文复习课确实能使他们有很大提高。
3、研究语文学科特点,制定科学的备考策略,提高备考的科学含量。
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把考试内容分为识记类和理解运用两大类,针对各板块复习内容的目标和特点,采用有效而灵活的复习手段。单一的练讲练讲再练讲,对语文科的复习并不见得有多大成效,因为语文的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都是重在能力和素养的考查,单靠做题,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用并不大,我们倡导科学做题,做科学的题。针对不同复习目标采用不同的复习策略,目的决定手段,内容决定方法,提高备考的科学含量。
文言文复习内容基本是识记类,复习的根本目的是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积累,我们就把复习用的材料当做积累词汇的依托材料来使用,每做一篇文段练习都要整理出应该识记的词汇,而非只是做会那几道题目,评讲的重点亦应放在帮助学生回忆、整理、扩充积累上,加强诵读是有效的手段,默默地做题未必就有出声阅读有效。再如现代文阅读,宜重在发挥它的阅读功能上,首先它是阅读材料其次才是做题的材料。
高考的阅读命题,无非两大指向,一是指向文本内部的言语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二是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文章是如何写的以及这样表现的好处。前一内容,需学生潜进文本获取,这需要学生以读者身份进入文本进行真实的阅读,老师的讲解绝不可以代替;后一内容,就需要教师的有效讲解与点拨,因为它主要属于知识性内容。诸如此类。我们必须明确,哪些内容是需要反复讲解哪些是需要学生自己进入哪些是需要帮助记忆规纳整理,总之,目的决定手段,内容决定方法,语文备考一定要讲求科学性,备考要从体力化向脑力化转化,我们的成绩才可能持续走高。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四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五
1、制氢气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锌反应。
2、制氯气时用浓hcl和二氧化锰共热。
3、制氯化氢气体时,用浓h2so4与食盐共热。
4、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稀hcl与大理石反应。
5、制硫化氢气体时,用稀hcl或稀h2so4与硫化亚铁反应。
6、制二氧化硫气体时,用浓h2so4与亚硫酸钠反应。
7、制二氧化氮气体时,用浓hno3与铜反应;而制一氧化氮时则用稀hno3与铜反应。
8、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酯化反应、蔗糖脱水,都要用浓h2so4;而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则要用稀h2so4。
二、先后关系。
1、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后点燃。
2、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有有毒气体,后除其它气体,最后除水蒸气。
3、制备气体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加药品时应先放固体,后加液体。
4、拆除装置时,先把导气管撤出液面,后熄灭火源。
5、用h2、co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应先通气后点燃酒精灯。停止实验时应先熄灯,后停止通气。
6、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给整个试管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装有药品的部位。
7、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先迅速用布或纸拭去,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质量分数约为3%的小苏打溶液。
8、配制银氨溶液时,应先取稀agno3溶液,然后慢慢滴加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刚好消失为止。
9、制备fe(oh)3胶体时,先将蒸镏水加热至沸,然后滴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溶液显红褐色后即可。
10、制备硅酸溶胶时,先注入5~10ml1mol/lhcl,后加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
11、制备溴苯时,应先加入苯,再加溴,最后加入少量催化剂铁屑(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12、制备硝基苯时,先加入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摇匀,冷却到50~60℃,然后慢慢滴入1ml苯,最后放在60℃的水浴中即可。
三、左右关系。
1、使用托盘天平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游码刻度从左到右,读数时读其左边刻度。
2、调整天平时,左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左旋,右边轻时,平衡螺母向右旋。
3、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体流动的方向从左到右。
4、组装仪器时先低后高,从左到右将各部分联成一个整体,拆卸仪器时顺序则相反。
5、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控制旋塞,右手摇动锥形瓶,即左塞右瓶。
6、用移液管取液时,右手持移液管,左手拿洗耳球。
四、上下关系。
1、玻璃仪器中的“零刻度”:滴定管在上方,量筒、烧杯、刻度试管等的起始刻度在下方,但并无零刻度。
2、容量瓶、移液管等的刻度线在上方(只有一刻度线)。
3、冷凝管中,水流方向为下进上出。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若气体的式量大于29,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气体的式量小于29,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应打开旋塞从下边流出,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面倒出。
6、使用长颈漏斗时,漏斗的底部应插入液面以下,而使用分液漏斗不必插入液面以下。
7、进行石油等物质的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上且位于支管口附近;而制乙烯等需要测量、控制反应物温度的实验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液面之下。
五、大小关系。
1、称量时,先估计称量物大概质量,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大后小,再调游码。
2、使用温度计、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都要注意量程的大小。如制乙烯温度为170℃,就不能使用100℃的温度计;量取8.5ml液体时,就应该使用10ml量筒。
3、干燥气体或除杂质气体时,气流的方向应大端进小端出,即大进小出。
4、固体药品应保存在广口瓶中,而液体试剂则应该保存于细口瓶中。
5、取用药品时,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的规定用量,如未注明用量,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只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但除杂质时,所加试剂都应过量,因此,由此引入的新的杂质应设法除去。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六
一、亮点:
1、学生们学习刻苦,学习风气浓厚。
2、教师们爱岗敬业,踏实认真,工作积极主动。3、个别辅导工作扎实有效。
4、教师备课充分,尽心尽力,能较好地关注全体学生。
二、问题:
1、学生预习不到位。
2、师生交流太少,也不深入。
3、学生学习不得法、被动,效率低下。
4、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的思想方法贯穿较少。5、弱补抓的紧,管的不紧,学生缺席时,教师过问少。6、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少。
三、建议:
1、给文科班学生多留出时间背诵记忆知识点。2、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多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多介绍一些高考信息和学校近期活动。
3、改善食堂卫生及饭菜质量。
4、多给学生介绍一些高等院校及专业信息。5、建议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自习。
6、搞一些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压力,调节学生身心健康。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七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实中,北大、清华学子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归功于注意培养、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这就更促使我们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种乐事、一种必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这里有三种建议。
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学习方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到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1、课前预习。
预习是基础。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有所准备。有无准备,准备的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要上好课就要做好课前准备。预习主要是对知识的准备。具体地讲,就是学生要在老师讲解新课之前,有计划地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对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新课的内容的初步了解。有备才能无患。
为什么课前预习呢?因为预习有几个重大作用:
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预习,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时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了障碍。
对于化学的学习,课前预习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这样做就会不局限于老师的讲课速度,超前自学。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而且会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超前学习时肯定会存在不少疑问,或者是对一些问题存在比较肤浅的理解,当老师在课堂上讲到这部分的内容时,你就可以带着疑问去听课,并比较老师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与自己的理解有何不同。这样一疑一思,一对比一求证,会将知识在课堂上真正地掌握。
b、提高听课水平。同学们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同是一个班的同学,听同一个老师讲同一内容,但是每个人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却有很大差别。那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不同的同学的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就是因为有的同学课前预习而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所造成的。课前预习过的同学,是有备而来的,课前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这节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自己哪里要聚精会神地听,哪里不太明白,等等,心中有数。而课前没有预习的同学,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一节课下来,也许只听懂了一点点,而如果遇到了知识障碍就可能一点点都听不懂了。长此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课前不预习,越听不懂。越听不懂,课后要补习的内容越多,就越没有时间预习。
c、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
由于有了课前的预习,心中对这一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就知道老师的板书哪些书上有,不需要记,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内容,书上没有,应该记笔记,就不会产生不知道该如何记笔记的情况。有的同学因为课前没有预习,上课时对老师的板书不知道哪儿应该记,哪儿不应该记,结果就不得不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努力地去记录教师的板书。这样就不可能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既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又不可避免地做了一些无用功。
课前的预习的重要作用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下面介绍几种课前预习的方法。
a、章略节详法。
这种方法是指在学习新的一章的内容时,先泛泛浏览一下整个一章的大概内容。在学习到具体的一节的内容时,再比较详细地预习每节的内容。笼统地掌握了一章的内容框架,预习和学习每节的内容就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和知识的联系。具体的步骤是:首先粗读这一章的内容,把握整体,然后找出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理出头绪,想一想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疑点、难点应该如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行不行,哪些知识是记忆性的,哪些知识看不明白,等等。这样就为上课时搞清、搞懂、掌握、记忆所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预习“氯气”一节时,我们已经对该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详细阅读这一节,从而确定在听这一节课时的重点、难点。
b、前后相联法。
知识是相通的,在我们有教材中,每章中的各节知识都是有联系的,我们在预习某一部分的内容时,看一看或想一想前面所学的内容,然后大略地翻一翻后面要讲的内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前后相联预习的好处是:一、温故而知新;二、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教材读活。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八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
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
(2)仪器创新连接,防止尾气倒吸。
a.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烧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b.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小,使吸收液倒吸进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立漏斗式的功能类似。
c.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中。
d.脱离式:因导管没有与液体接触,从而无法产生倒吸。
e.液防式:通过改变试剂的方法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无法倒吸,hcl从四氯化碳中逸出进入水中而溶解。
高考化学用语总结篇十九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社区三会一课记录内容 2023年社区三会一课会议记录(五篇)
- 看守所感悟 从看守所出来后的感受(四篇)
- 最新美术培训创业计划书(大全8篇)
- 2023年细节描写段落摘抄300(大全18篇)
- 2023年依法治国论文最新文献(模板11篇)
- 智能家居论文摘要(大全11篇)
- 2023年优美语段摘抄50字(优质11篇)
- 文献论文引用格式怎么标注(模板8篇)
- 2023年纪律教育月通讯稿(优秀18篇)
- 赴贵县考察的函 关于到贵县考察的函(四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