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价值(优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1 22:16:05 |
- ZTFB |
- 14页
人生是一场不断总结和学习的旅程,总结是我们进步的阶梯。科技领域如何进行总结?有没有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步骤?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总结经验和心得。
劳动的价值篇一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当唱起这首歌,亲爱的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呢?对,小喜鹊靠劳动为自己建造新房子,小蜜蜂靠劳动换来甜美的蜜糖,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劳动创造价值演讲稿,欢迎借鉴参考。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
祖国的强盛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愿,因为我们的命运永远与祖国连在一起。同学们,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首先应从爱学习开始,要学会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事先确定目标的意思。我们在总目标的前提下,可以确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比如:要在一个月内养成作业书写认真按时完成的习惯,要在每天抽出半小时阅读课外书籍等,一个目标达到了我们还可以确立下一个目标,这样逐步达到最终目标。让我们尽早确立一个个奋斗的目标,知难而进,去迎接求学路上一个又一个非凡的成功吧。当然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不要骄傲,因为需要我们去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也不要灰心,也许你目前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只要你耐心主动学习,用心学习,我相信你只要迎难而上,最好的胜利一定属于你。只要我们用心来学习,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那也就是爱学习了。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所以,很多小学生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因为家庭的溺爱,在我们中间出现了少数不爱劳动的不良习惯。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还小,做不了什么”。其实不是的,劳动是不分大小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学校里,看见地上有一块果皮或一团纸,你低头一捡顺手扔进垃圾桶;教室脏了扫一扫,黑板脏了擦一擦,在家里可以帮妈妈洗洗碗、洗洗菜、扫扫地、拖拖地板、叠叠衣服,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这就是劳动,劳动给人以智慧,劳动给人以幸福,劳动给人以充实。劳动时的动作最优美,劳动时的表情最喜悦。所以说,劳动是最光荣。我们从小在劳动中陶冶,能培养出人格的好品质;我们从小在劳动中锻炼,能营造出生活的高境界。将来有一天,我们会以一个合格的劳动者的身份,加入到祖国建设大军的行列中来。
爱学习,爱劳动,努力进取是我们小学生必须做到的,是对祖国最好的奉献,是爱祖国的最佳表现。
我们爱祖国,就要从爱学习、爱劳动开始。
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上周已经是20xx年开学后的第九周了,也是我们班盼望以久的劳动实践周。四月六日这天是我们班迎来劳动实践周的第一天。这天早晨,空气比往常更清晰,天空显得更蓝;树显更绿;水显得更清;而我们班的同学也显得更有兴趣去参加劳动活动。早早的来到我们集中处,集了会,领了红条,各自往身上一戴,拿着劳动工具就来到我们劳动周中的岗位上,履行劳动中我们的任务。
几天的劳动下来,让我们知道了人不能把劳动叠起,只有把勤劳延伸,用辛勤的鼓点,去击响希望的回音,怀着一份比较满意的答案,看见这几天我们自己所作的成绩,带着一个个勤奋的信念,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只有在坚持中才能体验出结果;只有在坚持中才能真正的磨练自我,体验自我,战胜自我。
经过了一周的劳动后,我们都感觉到很累,也很不习惯不适应,但在这种感觉中我们也品尝到了许多快乐。因为在劳动的过程中让我们知道了不会劳动的人是多么的懒惰,多么的不珍惜他人所做的劳动果实,也不会磨练自我。经过了这短短的劳动周后,我们体验出了劳动必须要靠大家的团结,努力才能顺利的完成,仅靠一人的力量是绝对完成不了的。
虽然劳动周已离我班而去,但校园在我们班的劳动下变得干干净净,而我们大家在这种干净的环境中学习,你们不觉得舒心吗?在这样美丽的,干净的校园中,你们舍得扔下手中的果皮,纸屑来污染我们这美丽的家园吗?我知道,你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在这种干净的校园中学习是我们大家都所喜欢的。让这干净的校园环境永远保持下去,延长下去。让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这美丽的,干净的校园环境卫生,让我们的求学之地时刻保持着整洁的面貌。让我们校园的明天变得更加干净,舒心,美好。
今天,我读了《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本书,深有体会。特别是雷锋的。
名言。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以前,我一点也不喜欢劳动,自从看了这本书,便心想:劳动是世界最光荣的事,如果每一个人都不劳动,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呀!我都不敢想下去了。好吧,从现在开始,认真劳动。
做值日时,我总是抢着做卫生,我把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都夸奖我:“好样的杨奕,真是劳动模范。”老师也表扬我劳动真积极。
可劳动委员就跟我不一样了,每到做卫生时,他一会儿坐在椅子上,翘起二郎腿唱歌,一会儿把桌子给踢斜了,就当作没有发生似的。更可气的是,我们做完值日后,他就会用手指在桌面上一刮,说:“看看,灰尘这么多!”他在这里指指,那里摸摸,还时不时说这里脏,那里脏。我们都快受不了了,说:“亏你还是劳动委员,与其在这里指手画脚,不如手脚勤快些,做个榜样出来。”他接受了我们的批评,默默地做卫生去了。
后来,老师知道了劳动委员的不称职,便把劳动委员这个名号给了我,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你知道我是多么向往这个名号啊,因为——劳动最光荣!
劳动的价值篇二
尊敬的各位主管同事:
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xx的xx,很荣幸我被评为20xx年至20xx年度泉州市劳动模范。泉州市政府给我这么高的荣誉,与其说是表彰我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的一点成绩,还不如说是对我们几千名兄弟姐妹们兢兢业业工作,为社会和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褒奖。我将视这荣誉为新的起点和鞭策我不断前行的最大动力,继续在本职岗位上为我们的发展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我当选泉州市劳模以后,公司领导都对我特别的关心,希望我能够在工作中弘扬劳模精神,当好表率,这更加让我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但我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仅靠我个人的努力是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的,只有全体人在公司陈总、杨副总的领导下、贯彻执行管理方针、部门间通力协作、大家勤勤恳恳工作,才能做出突出的业绩,完成公司20xx年的目标。
自从20xx年我进入xx以来,从一个针车工到现在成为帮面d线线长。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现自己的平台,没有xx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其次我要感谢公司、车间的领导,是你们的关注才让我有前进的动力。让我觉得付出能得到肯定、能得到回报。最后我要感谢的是一起和我走过风风雨雨的兄弟姐妹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的工作就不可能那么顺利。
xx给了我一个崭新的高度,我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专业过硬、爱岗敬业、视野开阔的合格员工。从我进入xx的第一天起,我就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努力了、付出了,公司一定会给予肯定。而且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xx的带领下,我们xx的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红火。让我们全体人以满腔的热情,以百倍的信心和实足的干劲投身到工作中,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劳动的价值篇三
二次大战后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获得,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有了很大发展,劳动和资本关系有所变化,出现了劳动资本化和资本劳动化的新趋势。这一趋势,改变着劳动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一、现代条件下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服务价值的创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他以物质产品作为研究商品价值的对象,在《资本论》三大卷中,基本上不涉及服务产品的价值问题,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创造为中心,把商业、金融等流通过程看作是价值的实现而不是创造,把价值定义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但价值的本质是社会劳动,是人与人通过商品交换形式的劳动关系。如果我们不单纯地以物质生产及其产品为研究对象,而以社会再生产、以社会的经济过程为对象,就应该说,构成整个社会分工、其产出用于交换的各种私人劳动和各部门的劳动,也都是创造价值的,因为它们也是社会劳动,也反映人与人的劳动分工关系,符合价值的本质。第三产业中,如商业、金融、信息、咨询劳动等,虽然其活动成果不是物质产品,而是一种服务或劳务,但他们的具体劳动实现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或是为物质产品新使用价值的形成和价值的创造准备条件;同时,他们的劳动作为社会劳动,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力支出的抽象劳动,也创造价值。例如,商业店员的劳动中,分类、包装、运输、保管等劳动,属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的延续,自然是创造价值以外的,就算只是与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有关,如向消费者推销商品,也需要向消费者介绍各种商品的价格、品质、性能、规格等知识,而且介绍要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购买力、不同消费对象(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的需求。所以,商业店员的劳动,也是二重的。他们销售商品的劳动,是在介绍、提供样品、任凭挑选等具体形式下支出的一种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中也有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有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或社会劳动。这和直接生产过程价值形成中具体劳动转移价值,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情况是一样的。一个是“准备”、“实现”,另一个是“转移”。由于服务产品和物质产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形态,可以认为,它创造的是一种服务价值。
这样,我们可以说,商品价值包括两大类: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产品价值是第一、第二产业创造的价值;服务价值是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也可以说,价值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价值仅指物质产品价值;广义的价值则包括物品价值和服务价值两者。服务价值也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或间接为第一、第二产业服务的,如科研、教育、商业、金融、信息、咨询等部门;另一部分是直接为个人消费服务的,如饮食、旅游、娱乐、体育等部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第三产业在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方面的意义,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确定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它的意义在于:1.承认第三产业也像第一、二产业那样,是生产商品、创造价值的产业,就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具有了普遍性,各产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具有了平等性。如果像传统的观点那样,认为占就业人口大多数的第三产业劳动者不创造价值,他们得到的收入要从第一、第二产业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中分一杯羹,这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多时似乎还说得通,到现在不是要变成笑话了?况且这种说法,会把广大的第三产业劳动者置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2.第三产业劳动者,如商业、金融劳动自己创造服务价值和流通中实现物质产品的价值,并不矛盾,也不是可替代的关系,恰恰是他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方面不同的功能的表现,正好说明物质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既相统一又有区别的关系。3.能使劳动价值论运用于实际经济运行。具体说,按原来对价值只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理解,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国民经济的核算,采用以社会总产值为基本核算指标,只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是残缺和重复计算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用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本核算指标,既核算物质生产部门也核算服务部门的国民帐户体系,简称sna,就比较全面,也符合国际规范,能与国际接轨。承认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才使实行sna有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二、现代条件下企业内分工和产品价值的创造。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主要是机器工人的操作性劳动,虽然他也说到了管理劳动和科技工作者的劳动,但没有展开详细论述。这大体上反映的是19世纪以纺织业为主导行业时的特征。经过20世纪上半期的“管理革命”和20世纪下半期的“资本革命”,马克思所说的总体劳动或总体工人的内涵,已有了极大发展,从产前、产中、产后联系起来看,变成由创业、投融资、科技工作、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具体操作、购买销售等许多部分共同构成的组合劳动。在一个现代化大企业中,可以有分散的几十万个所有者,形成了一个包括决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运营的人数众多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分开的,资本所有者、资本经营者和企业创业者也是分开的。在这样的企业中,形成了复杂的劳动分工体系。
现代企业中的劳动分工,按劳动的重复性或创新性(非重复性)和劳动成果的`可测性或不可测性两个标准划分,大体可以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分成三类:第一类,操作型劳动。如搬运工、打字工、装配线上工人等的简单劳动,其劳动内容和方式几乎是完全重复的,对普通成人加以简单培训即可胜任;其劳动成果也是确定的、可测量的。第二类,管理型劳动,即各种职业管理者和专业者的劳动。在现代大企业中,经营管理不仅仅指公司履行计划、协调、考核等职能经理人员,更大量的是技术研发、律师、财务专家等专业人员。管理者的劳动,具有一定的非确定性或非重复性,不可能由外部预先规定工作的方法和流程,需由劳动者发挥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他们从事这类较复杂的劳动,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教育和培养,因而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他们的劳动成果,具有较大的不可测性。第三类,创新性劳动,如科技发明家、创业者、企业领导者等。他们的劳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稀缺性,每一次劳动都要涉及对新信息的处理和新情况的应对,其劳动成果常常很难确切衡量,且风险性极大;这类发明家、创业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中极少数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赋才能,非一般学校教育和在业培训所能造就的。如京剧大师梅兰芳、美国篮球明星乔丹、微软董事长盖茨等,他们从事的劳动,别人无法替代,是一种垄断性劳动。
根据马克思关于在同一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倍加的。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原理,拓展到现代企业,从事较复杂、需经教育培养的职能管理者和专业人士的劳动,其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将高于从事操作性的简单劳动者;科技工作者、创业者、企业领导人的创新性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应又高于前两者;最后,极少数拥有自然垄断性劳动的特殊人才,他们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耗费的个别劳动就是社会劳动,只要社会承认,符合社会需要,创造的价值将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甚至更多地超过前述劳动者所创造的。其价值实现,也不像物质商品那样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不断交换中逐渐实现。社会也会在一定期限内用知识产权,如专利法等,保护其合法所得。
三、劳动与资本分享企业利润。
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生产力的获得和劳动分工的发展,使知识劳动者大大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要得到承认和实现,要和财务或货币资本所有者分享剩余。
上述几类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扣除合约规定的工资、利息、地租、税收后的剩余,构成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如何分配呢?按照马克思的分析,这样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他看来,工人只能得到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即工资,企业利润完全归资本所有者获得,不容劳动者分享。当时的情况也基本如此。但如今问题不那么简单了。对第一类简单劳动者来说,由于劳动是重复的、机械的,成果又是容易检验和衡量的,故只要使他们的成果和报酬联系起来,例如采用计件工资制,就可以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但是,对那些复杂劳动和创新性劳动,需要劳动者发挥自主性、灵活性,这些劳动不确定性强而成果又难以测量,用工资奖金等外在刺激手段的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必须使劳动者追求劳动业绩的动力内在化,把其收入一部分与分享企业的剩余挂起钩来。复杂劳动者通常收入水平比较高,承担风险能力强,也愿意用一部分工资收入交换对企业剩余的参与权,例如获得企业的股权、期权等,使自己的劳动资本化,使人力资本的价值得以实现。资本所有者也是愿意劳动资本化的,因为劳动资本化后,拥有股权的员工更加乐于通过创新来提高企业的价值,从而增加个人的资产价值;或者是,企业在剧烈复杂的竞争中,因经营不善濒于破产,可通过职工持股挽救企业。这些变革的意义,在于变激励不相容的劳资关系为激励相容的劳资关系。
在劳动资本化的同时,资本也在劳动化,即数量庞大的劳动者也以其货币收入进行股权和各种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各种机构投资者。如美国的老虎基金、投资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公务员基金等,仅高校教师基金就有7000亿美元。各种劳动者把自己的货币收入存入各种机构,委托他们进行投资。这就使二战后,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迅速。1983年美国股民仅4240万,到底增加到7870万,十几年增加了85.6%;股市上筹资可观,1990年为5000亿美元,达2.7万亿,为前者的5倍多。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股东几十万,股票市值几千亿。例如,盖茨的微软公司,6月底股东人数达11万2千,1912月股票市值高达6040.78亿美元,排名第一位;但20底,由于高科技股的不景气,市值已跌到2312.64亿美元,排名第七了。通用电气公司,年底股东人数高达61.6万,市值4749.29亿美元,排名升至第一位。我国股市建立时间不长,不过十几年,至今已有股民6000多万,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股东人数也很可观,如四川长虹股东人数达71.2万,宝钢股份为24.1万,浦发银行为30.9万。
如此众多的劳动者拥有股票,资本劳动化,这也是二战后的新现象。马克思当年论述股份公司的实质是资本的社会化,是大资本集中中、小资本的形式。现在不仅是中、小资本而且是劳动者的收入变成社会化的资本,因此,劳动者持股,是资本社会化的进一步深化。这是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化生产扩大的需要,也是劳动者的收入有所提高的结果。
公众出资者当然也要参与对企业利润的分配,而且投资企业得到的回报一般应超过利息,因为投资者比储蓄者承担着更大的风险。这样,在一个现代企业中,分享企业利润就有这样几种人:出资者、创业者、科技发明者、高层管理者、各种职能管理和专业人才,各种知识劳动者。
资本和劳动在企业产权结构中是如何分配的呢?这在各行各业中是不同的。一要看资本劳动化程度。各行业创业所必需的资本数量是不同的,有大有小。一般说,传统产业如钢铁、重化工、汽车等企业所需的创业资本量大;新型高科技产业,如软件业等就小。创业者自筹资本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创业以后扩资、融资的需求也不同。这些决定了各行各业资本劳动化或社会化程度的不同,有的企业股权分散在几十万公众股东手中,如前面提到的通用电气公司,有的则集中于少数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二要看劳动资本化程度。劳动资本化程度也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企业的科学技术含量,科学研究企业、技术开发和孵化企业,都是人力资本集中的地方,也是劳动资本化程度高的单位。反之,那些传统的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轻工、机械等企业,劳动资本化程度就会低一些;另一个是企业内部各类劳动者占有剩余的多寡不一样。企业创业者、科技发明者和高层管理者,劳动资本化的程度无疑最高,他们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一身二任。作为所有者可得到一份剩余;作为高智能劳动者,除可得到高工资,还可根据其业绩得到股权和期权。其次是职能经理人员和科技工程人员;再后是一般知识劳动者。至于从事操作性的简单劳动者,一般没有机会把劳动转化为股权,即使有也常限于新创业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或行将破产倒闭企业。
上述两方面情况决定资本与劳动在企业产权结构从而剩余占有中出现不同比例。有些企业资本占很大比重,而且股权比较集中,大股东占据统治地位,劳动者基本不参与剩余分享,这大体上是传统的中小型低技术企业的情况。有些企业,股权虽也比较集中,但知识劳动作用巨大,员工参与剩余分享的程度也比较高。高科技企业像微软,就属这一类。也有的企业,股权是分散的,但员工参与剩余分享的程度也很低,通用电气公司是一例。
资本与劳动分享剩余关系总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呢?随着先进生产力的不断涌现,价值创造中知识劳动比重会不断增加。据一份资料统计,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消耗比例,机械化初级阶段为9:1,即体力劳动9、智力劳动1;到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阶段为倒9:1,即智力劳动9、体力劳动1。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本的大大发展,智力劳动在生产中作用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稀缺程度的缓和,由稀缺导致资本取得报酬必要性的降低,劳动将在剩余分配中日益取得有利地位。
劳动的价值篇四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2、满山的桃花、碧绿的田野、金灿的.油菜花望不到边际,农民,您用那粗壮的双臂换来我们的美食,您用汗水浇灌了我们的身体。
3、劳动,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是啊,无论你是做什么的,无论你是生活在低层的普通百姓,也无论你是工作在政府机关的高级领导,劳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4、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
5、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6、真理是认识事物的工具,是人们前进和上升的道路上的阶梯,真理都是从人类的劳动中产生的。
7、我毕生都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许甚至说,我更热爱体力劳动。当在体力劳动内加入任何优异的悟性,即手脑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更特别感觉满意了。
8、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9、劳动,使一个个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电脑,将手写的文章通过键盘演绎成多彩的蓝图;航天英雄,把劳动的字眼骄傲地写在太空;一声传导,大洋彼岸就会通过手机看到对方的容颜……劳动创造的神奇,使整个人类睁大了眼睛!
10、可是当胜利之歌奏响,有人忘了艰苦的岁月,他们开始狂妄,开始无病呻吟,开始故作清高,开始鄙弃劳动,开始对劳动者表示不屑。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背叛,这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鄙视劳动者的人,没有权利享受生活,因为所有的生活都来源于劳动,所有的幸福都植根于劳动,当你开始对劳动产生质疑,说明价值观的游移,进而导致人生道路价值取向的失误。
11、当你走进饭店、走进商店、走进繁华的商业区,你可知道服务的辛苦,站了一天的腿还是那样站立。
12、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13、只是个普通的劳动者,无论身居何职何地,都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的使命。岁月会使人老去,知识却永远年轻。白霜染发,壮志犹在,呕心沥血,春蚕到死。
14、所有的劳动者都是一首歌,劳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美丽跳动的音符,和谐社会长河中一朵斑斓的浪花。
15、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16、劳动是光荣的崇高的神圣的,是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写照。
17、想一想,洗衣服依然是我的强项,这也不奇怪,做家务嘛,总是女生积极主动一些。有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不是件难事。妈妈见我很有劳动热情,就耐心地教我使用洗衣机。我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最后诚恳地说:我办事,您放心。
18、每一种劳动都是一种力量,都是鱼和水的关系,无论是精神文明的迈进还是物质文明的飞跃,无论运用的是决胜千里之外的高科技还是城市美容师的挥汗如雨,不同的劳动和相同的汗水构成和谐的社会。
19、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20、我们看到自己青春的梦想,像种子一样,在每一次耕耘中绽放,走过一个个繁忙的春日,在我们健硕的骨骼中发芽。然后,蓬勃成一片灿烂的希望,幸福地站立在金秋,去咀嚼那沉甸甸谷穗中流淌得喜悦。
劳动的价值篇五
马克思的最大贡献,不在于他那些扯淡的乌托邦的理论,而是他证明了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虽然很难接受,但这个说法是对的。人类社会财富,完全就是由劳动创造的。
西方经济学并不否认劳动创造价值,但同时也认为资本能创造价值。他们的一个例子,就是利息,房租等资本收益,咋看之下很有道理,借钱还利息,借房子付房租,天经地义。马克思将利息和房租等资本收益,解释为剥削。这个说法很难令人接受,颠覆了人们对于常理的认识。不过,对整个社会来说,这是事实。社会财富没有增加,房租和利息,只是财富发生了转移。
将资本收益说成剥削,确实难听了一些。但的确是剥削。在脱离金本位的情况下,更为复杂。实际上统治阶级以一次次的超发货币,掠夺老百姓的财富,这是赤裸裸的剥削。但在负债表上表现为资本收益。非金本位的情况就不讨论了,那是马克思都没看到的情况。
但是对个体来说,财富转移到了自己口袋里,这是真真实实的增加了自己的财富。
其实,马克思经济学,还是世界上最合理的`基础经济学。只是我们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太多,当今世界金融环境,以及信用货币的情况,又过于复杂。而且国内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连到底是个体,社会,和世界,这样的主题都没搞清楚,就瞎定义这个对,那个错。
而中国人又是那种以成败论英雄的民族。当一种理论失败了之后,中国人会否定这种理论所有正确的地方,而接受另一种理论。就好比倒掉一盆脏水和婴儿,换了另一盆脏水和婴儿。
我只是一个草民,并不宣传极端恐怖主义,这里只是作为一个引子。
对社会来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
对个体来说,劳动和资本,都能“创造财富”。只是劳动是你创造了价值。资本收益,是你合法或非法掠夺了别人创造的价值。
在这个模型中,对社会来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那么对个体来说,劳动创造价值,必须作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存在,而不是“掠夺价值”作为主体。不然这个模型就会被颠覆。如果人人都靠资本掠夺为生,或者资本掠夺占到了主体,那么这个社会的崩溃将成为必然。因为对社会来说,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途径。
于是你看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狂热,以获利为荣,却不问钱财出处。黑猫白猫灰猫,变成了黑色收入,白色收入,灰色收入,只要是收入,就是“人上人”。
颠覆自然规律的代价,就是人伦的丧失,必然导致礼崩乐坏的时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社会现象,人类历史上的耻辱。马加x和药家x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对马加x来说,他一生无论如何努力,都可能无法抵上未来药家x一年的收入。而对药家x来说,马加x的价值恐怕还不如一匹名贵的马。这就是颠覆经典的代价。
我们在创造货币的同时,却创造了万妓女,禽兽般的教师,魔鬼般的医生。我们的一代,正在失去应有的理想,创造力,爱情和底线。这是被历史所抛弃的一代。
人类最邪恶的发明有两个,一个是纸币,一个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时代,仍是金本位制)。这两种邪恶的思想,与中国文化中“人上人”的糟粕思想,巧妙的结合,发酵。毒害整整一代中国人。
我不希望中国金融战败,因为对于13亿劳动人民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如果躲过这一劫,那么政府注定将会继续肆无忌惮的吹泡泡,得寸进尺的掠夺民众。
所以,我希望中国金融战败,有这样一场大的洪水,洗净中国国民内心的肮脏。
劳动的价值篇六
“撸起袖子,开始干活!”厨师长一声令下。今天我们七个人去饭店体验服务员的工作,在厨师长的带领下,我们一个个撸起袖子,士气高昂地干起活来。
看!柳懿轩用她那纤细的手指剥玉米,剥得是那样认真,兔起鹘落,三下两下就剥好了一个玉米,一位厨师看着我羡慕的样子,就接过我手中的玉米示范给我看,只见他一手拿着玉米,一手从上往下轻轻地一撕,玉米皮就离开了玉米棒,他又把手中的玉米轻巧地倒了个面,又是轻轻一撕,三下五除二就剥好了一个玉米,我照葫芦画瓢,还是比不上老练的'厨师,看来我的技术有待提高。哈哈!刘智塬和扈坷铭正在干苦力活呢——洗生蚝。大伙忙得不可开交,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开班前会的时候,我认认真真地记下自己的任务,生怕做错什么。班前会散后,我跟着我的师傅来到厨房,端着香喷喷的虾片送到每一张桌子上,鼻子里闻到虾片的味道,好叫人嘴馋呀!可是,小服务员是不能在客人面前吃东西的,我忍不住偷偷地掰了一小块塞到嘴里,好险呀!幸好没被人发现。接下来,有两个人跟着服务员站在门口迎接客人。我小心翼翼地从杯架上取下三个水杯,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慢慢地拿起水壶,缓缓地把水倒进杯里,蹑手蹑脚地走进包间,“打扰一下,这是您的水。”我轻声细语地说。客人看到小孩来送水,有些不知所措,等他明白过来,才笑容满面地说:“谢谢你。”
我们的劳动得到了回报,工作结束后,店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五元钞票作为劳动报酬。经过几个小时的亲身体验,让我懂得了劳动的辛苦,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父母辛勤工作,金钱来之不易,我今后要更加勤俭节约,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
劳动的价值篇七
我第一次劳动星期天,我大清早就起床了。当我走进爸爸妈妈的房间,他们都没有醒。我想:今天真是个好机会,我煮粥吃,让爸爸妈妈尝尝我的手艺。说实话,煮粥我还是第一次,心里难免有些紧张,我先从碗橱里拿出三个碗和三双筷子。然后我就开始煮开水了,然后把有水的锅端到电子液化气灶上。打开也电子开关,顿时小孔里蹿出蓝蓝的火焰,在锅底的四周不停地跳跃。大约过了十分钟,锅里发出呼呼的响声,锅盖边上直冒热气,啊,原来水开了。我怯生生地掀开了锅盖,要煮粥了。我一边放入饭,一边小声嘀咕着:“放多少饭呢?”第一次煮粥没有把握,这时我忽然想起妈妈平时放很多饭的。
于是,我把大半饭放到锅里,拿了一双筷子颤颤抖抖地翻动着,又生怕滚烫的水滴到手背上,我盖上锅盖,又减小火力,用小火煮。不一会儿,锅里冒出了许多白泡泡,差点把锅盖掀翻。噢,面条熟了!我赶紧关掉开关,把面条一一夹进每个碗里。这时,爸爸妈妈起床了,洗漱完毕后,爸爸妈妈笑盈盈地端起我煮的粥吃得津津有味,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我听着爸爸妈妈夸奖我的话语,看着他们的笑脸,我都脸红了。看着他们吃着我自己下的面条,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我第一次煮粥不一定煮的很好吃,只要爸爸妈妈能体会到我爱劳动的心就行了。
还记得我5岁时,我在姥姥家做过一次家务活儿——扫地。因为那时我还很小,所以不会扫。扫地只是妈妈的逗笑,却没想到我当真了。我自己把扫帚当成了玩具,还学着“孙悟空”的模样把扫帚在空中挥舞着,我看那个像面条一样的东西就没完没了的拔起来。妈妈见了就哈哈大笑起来,我还是自己在那儿玩儿。过了不一会儿可能是我拔得有点累,我就停下来歇一歇。这时,妈妈来地下收拾“战潮,妈妈一边扫着地,我一边看着妈妈。妈妈的地也扫完了,我也休息完了。我站起来,手里拿着扫帚一边学着妈妈的模样,一边享受着劳动带给我的快乐。
妈妈、姥姥和姥爷就坐在炕上看着我扫地。我边扫边往后退,一不留神摔了一个大跟头。只见妈妈、姥姥和姥爷都在炕上哈哈大笑,看见他们笑,我原本疼痛的屁股在不经意间不痛了,我也和他们一起笑。现在我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顽皮、淘气,我可以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劳动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劳动的价值篇八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石的劳动价值论同样具有这种品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作者:王书文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刊名:经济论坛英文刊名:economictribune年,卷(期):2002“”(17)分类号:关键词:
劳动的价值篇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劳动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劳动价值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评估个人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劳动价值,我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的理解,也更加意识到个人努力与社会价值的紧密联系。以下是我的一些关于劳动价值的心得体会。
首先,劳动价值意识帮助我更加理解社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劳动和财富往往与他人的劳动和财富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社会分工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才能,提高社会整体的效益。通过分工合作,个体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发展。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我开始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合作,懂得在工作中相互依存、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以提升整个团队的效率与效益。
其次,劳动价值观使我更加珍惜工作与付出的价值。经济学告诉我们,劳动价值是通过市场对劳动成果进行评估形成的。而市场的评估是通过供需关系和交易达成的,从而引导着个体的努力。在工作中,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往往与我们得到的回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的付出越多,创造的价值也就越大,相应地,回报也会更加丰厚。因此,努力工作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能够以实际行动为自己争取更好的待遇。
另外,劳动价值心得让我更加坚定了健康劳动与平等交换的观念。在社会经济关系中,人们的交换应当是建立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劳动价值的理念强调了双方的交换应当公平,即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当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应受到不公平交换的剥削。这也意味着,只有通过合法的劳动,我们才能够赢得社会对我们努力的认可和回报,而不是通过其他手段或者不义的剥削来获得利益。
最后,劳动价值心得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劳动价值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个体的利益,更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福祉。一个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依赖于全体劳动者的努力和奉献,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社会才能够实现长期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我们作为劳动者,不仅要追求个体的利益,更应当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通过对劳动价值的学习和思考,我不仅加深了对经济学的理解,也更加意识到个人努力与社会价值的紧密联系。劳动价值心得使我更加理解社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珍惜工作与付出的价值,坚定健康劳动与平等交换的观念,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为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劳动的价值篇十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劳动一直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分析劳动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揭示了商品价值实质的来源和生成过程。在我对劳动价值的学习和思考中,我深刻体会到劳动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劳动价值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是相对于商品价值而言的,是劳动者通过付出劳动力而产生的价值。劳动价值的核心观点是,商品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多少。换言之,劳动者付出的努力和时间越多,创造的价值就越大。这一理论贯穿于商品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全过程,形成了价值规律。通过劳动价值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劳动者的付出对于经济的贡献,为合理分配资源、调整社会经济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段:发掘劳动价值的实践表现。
劳动价值不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可以表现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创造性劳动中。例如,知识产业中的创意工作者、科学研究中的科学家、教育领域中的教师等,他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思想、文化、知识创新上。这些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知识、技术和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知识劳动的重要性,这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裂变的进步,也印证了劳动价值的多元化。
第三段: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根本需要,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弘扬劳动精神可以激发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富强。劳动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通过劳动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还能够塑造性格、提升素质。劳动价值的传播可以激发更多人关注劳动者的权益和尊严,推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作为个体,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劳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第四段:深化劳动价值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深化劳动价值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劳动价值教育,让每个人都认识到劳动价值的重要性,形成珍惜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其次,我们需要完善劳动价值的评价体系,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劳动者的贡献和付出进行公正评价。最后,我们还应该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在学习和思考劳动价值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劳动是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尽职尽责,珍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在每个人都认可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经济才能健康稳定发展。未来,我将继续加强对劳动价值的学习和思考,并积极参与劳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劳动价值是一种基本的经济理论,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生成过程,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通过发掘劳动价值的内涵与实践表现,我们能够更加具体地理解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劳动者通过付出努力和时间创造价值,劳动价值的发展需要弘扬劳动精神、完善评价体系和保护劳动者权益。作为个体,我们应该通过积极工作和投身劳动,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作出贡献。
劳动的价值篇十一
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决定产品和收入的分配。
在有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我们必须避开的第二大理论误区是: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看作是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为了给“按要素分配”的主张找理论根据,为个人获得非劳动收入辩护,而极力宣扬“资本、土地也参加生产、也创造价值”。这里说的“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产品和收入的一种分配制度,它使每个人都依据归其所有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和土地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得到个人收入。
其实,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他主张在社会主义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把劳动价值论当成实行“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这是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误解,是把马克思当成了一个浅薄的“李嘉图派社会主义者”。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强调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决定产品和收入的分配,连主张非劳动收入合理性的萨伊等人实际上也不能否认这一观点。
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体系本身就说明,他的劳动价值论根本就没有否认资本主义所有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的现实。相反地,整部《资本论》恰恰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个人如何能获得利润和地租这样的非劳动收入。在《资本论》最后部分里,马克思明确地指出,劳动力、资本、土地的所有者分别得到工资、利润和地租这3种收入(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00-1001页,第296页。)。这是极鲜明的一幅“按要素分配”的图景。也只有在资本所有者必须得到利润这种非劳动的个人收入的条件下,而且是在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本身就体现了“按要素分配收入,资本家得到利润”的原则。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主张“按要素分配”的人的最大不同只在于,它把个人的非劳动收入都定性为“剥削”。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中之所以会有“按要素分配”,个人之所以会得到资本的利润、土地的地租等非劳动收入,是因为有这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资料“首先表现为资本家的私有财产。这些资本家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受托人,但是他们会把从这种委托中得到的全部果实装进私囊”。这样就产生了利润收入。而地租收入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土地所有权”“把已经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资本的口袋里转移到它自己的口袋里”(注:《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00-1001页,第928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地说明了他主张的“共产主义”最初阶段的分配方式。他在那里清楚地说明,他主张的“按劳分配”只是这个时期在个人之间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原则。社会总产品在个人之间分配之前,必须先扣除“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这当然是因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除了个人的消费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而这个时期之所以没有非劳动的个人收入,也只能是因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非劳动的生产要素都归公共所有,个人没有什么可以据以获取收入的非劳动生产要素。
从上述两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是实行“按劳分配”还是“个人由非劳动要素得到收入”,取决于是否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这里的关键在于所有制。《资本论》的全部分析都是为了说明,即使全部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由于资本和土地由少数人私人所有,就使资本家和地主得到了利润和地租这样的非劳动收入。所谓的“按要素分配,个人由非劳动要素得到收入”,不过是证明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由于劳动受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制约,“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它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注:《哥达纳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尽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私有制下“按要素分配”的现实完全可以并存,近来,中国经济理论界的那些主张“按要素分配”的人,却一直致力于以“3种不同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价值”之说取代(或“发展”)劳动价值论,好象这样就可以为他们“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主张提供什么坚固不拔的理论基础。他们采取这样一种奇怪的论证方式,只是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一切非劳动的收入都判定为“剥削”,这使享受非劳动收入的人感到极不舒服。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理论上的努力,想通过否定劳动价值论来说明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
这种论证其实是西方主流经济学1个半世纪中已经用惯了的理论说法。自萨伊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就在宣传:“劳动、土地、资本都是生产上必不可缺的3要素”,“3种要素都是生产的、都创造价值,因而都应当得到报酬”。现代西方的主流经济学还进一步论证了,每一种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到的报酬,取决于该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我们可以把这一套理论观点概括为“要素创造价值论”或“要素报酬论”。
可是实际上,一切以非劳动要素的生产性来论证个人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的学说,在逻辑推论上都存在着根本的缺陷。把它们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比一下就可以认清这一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但承认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都参与使用价值的创造,而且实际上也承认非劳动的生产要素可以增加单个生产者(包括单个资本家的企业)所生产的价值:尽管它强调在不同的商品之间,决定它们的价值的只是其生产上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但是它也承认,不同的生产者所生产的每一单位同种商品都有相同的价值(在《资本论》中还把这种价值具体化为“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但是如果我们假设不同的商品生产者有同样的生产函数,则在以同样的劳动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中间,使用更多的资本和土地等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生产者会生产更多的该种商品,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每单位同种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
在马克思自己的论述中,上述情况被说成是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企业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其“社会价值”或“市场价值”(注:《资本论》第1卷,第352-353页,第199-202页。)。尽管讨论的角度不同,实际情况却很清楚: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中,有更多人均资本和人均土地的企业每人平均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价值)。近年国内有一些学者力图据此来论证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但是他们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不过是因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承认每单位同种商品必定有同样的价值,承认非劳动的生产要素参与决定商品产量;而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每单位商品的价值仍然仅仅取决于该部门平均的劳动耗费。
我们这里所关心的是事情的另一方面:即使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非劳动生产要素也会影响价值量的大小。情况越是如此,我们越有理由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马克思还那样固执地否认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仔细的思考会告诉我们,如果不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的合理性,光靠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生产性,哪怕是承认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也无法论证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
“要素报酬论”坚持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应当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其理由是这些要素也生产财富。
在这样推论的过程中,它最喜爱使用的论点就是“谁生产的就应当归谁所有”。用这样一个论点来论证自己的主张,这是“要素报酬论”得到很多人支持的主要原因。
可是实际上,“要素报酬论”在这里玩弄了一个逻辑上的花招。即使非劳动的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创造财富或价值的也是非人的、物的生产要素本身。按照“谁生产的就应当归谁所有”的原则,与此相应的产品和收入应当归物的要素本身――土地创造的财富归土地,资本品创造的财富归资本品。当然,这样一种分配方式不仅不可行,也绝不是拥护“要素报酬论”的人所主张的。他们所主张的,是由要素的私人所有者获取物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财富(或价值)。可是这样一来,他们就将“谁生产的就应当归谁所有”的原则,偷偷地换成了“谁的财产生产的就应当归谁所有”的原则。这是地地道道的偷换概念。恰恰是对于非劳动的生产要素来说,这两个原则是绝对无法混为一谈的。
对于非劳动的生产要素来说,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是物,而不是人。它的所有者作为人,并没有创造财富,更没有创造价值。一块肥沃的土地可能对农业的生产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而它的主人――地主却可能不作任何事情,从而对财富的创造没有任何贡献。如果这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也去创造财富,他们也只是作为劳动者而对生产过程投入了劳动这种生产要素。当他们把非劳动的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化作非劳动收入收归己有时,他们本人对生产自己所获得的东西并没有作出贡献。他们之所以能获得这些非劳动收入,原因并不在于他们自己生产了与此相应的财富,而是在于他们所有的财产对财富的生产作出了相应的贡献,而他们自己是这些财产(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由此看来,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将这一类要素创造的财富收归己有,靠的是自己的所有者权利,靠的是社会的法律和财产制度,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产要素能够创造财富。亚当・斯密就是这样看待地主从其私有的土地上得到的地租:“一国土地,一旦完全成为私有财产,有土地的地主,象一切其他人一样,都想不劳而获,甚至对土地的自然生产物,也要求地租”(注: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第六章,第44页。)。青年时代的马克思赞赏地引用了斯密的这一类有关地租的论述,说它“证明了国民经济学把土地肥力变成土地所有者的属性的这种概念的颠倒”(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6页。)。
有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理论的争论,曾经长期纠缠在劳动和非劳动的生产要素究竟谁剥削了谁上。有人甚至论证说,由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的问题是工人在“剥削”机器人。明白了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非劳动要素的生产性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争论是多么可笑。在收入分配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上,问题根本就不在于劳动和非劳动的生产要素谁剥削了谁,而在于由谁、由哪些人来“剥削”非劳动的生产要素。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所有制,非劳动生产要素所创造的财富反正是要被人类拿去享用的。用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采用机器人,其实从有人类那天起,人类就在“剥削”一切非人的生产要素:人类总是把一切物的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作为社会的产品和收入收归己有。没有这种“剥削”,人类社会就一天也存在不下去。真正的分歧在于,人类所“剥削”的这些非劳动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财富,是应当由这些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独享,还是应当作为整个社会的公共财产而由全体人民共同享受。
实际上,如果非劳动的生产要素真有什么与人的行为无关的“生产力”的话,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必定是最公平合理的制度,因为那样就可以使全体人民公平地分享这些要素创造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并不是由任何人创造的,却无论如何都要归某一部分人享用。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马克思才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制度下,任何个人都不可能靠对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有权获得收入,也不可能有与按劳分配不一致的“按要素分配”。
其实,那些高水平的“要素报酬论”者早已认识到,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由这一类要素获得收入,首先靠的是这一类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要论证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就必须先证明非劳动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的`合理性。最早系统论述“要素报酬论”的萨伊就指出:“处理收入的专有权利乃是生产手段专有权利或生产手段所有权的结果”;之所以要有这种生产要素私有权,是因为“安稳地享有自己的土地、资本和劳动的果实,乃是诱使人们把这些生产要素投于生产用途的最有力动机”,因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是极其有益的制度”(注: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篇,第二章,第一篇第十四章,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萨伊的论述清楚地表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才是“个人由非劳动要素得到收入(要素分配论)”的制度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要说明“按要素分配”是合理的,先必须说明非劳动要素的私人所有制是合理的。
对不劳而获者的历史判决。
尽管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经典文献中高度评价了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作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说清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有制对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功能。但是,即斯实事求是地充分考虑了私有制的积极作用,我们仍然可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当代的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意义,它的意义恰恰在于它对不劳而获者作出了历史的判决。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非劳动收入是剥削,因为获得这种收入的人分享了社会的总产品,自己本人却没有对社会作出与这种收入相对应的贡献。与此相对应的是,要说明非劳动收入的合理性,就必须说明对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的合理性,说明它对社会有什么积极功能。
依据现代的经济理论,我们可以确定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可以起到两方面的积极功能:一方面是这些要素的私人所有者本身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人们在争取成为这种所有者时可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本文的第一部分已经指出,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者本身有最强的动力去发挥两方面的有益功能:“监督防偷懒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这就是他们可以发挥的积极作用。但是光有强烈的动力而没有足够的能力,也不足以保证他们很好地发挥这两种功能。不仅如此,这些要素的私人所有者要想履行这两种有益的功能,还必须付出相应的“劳动”(或努力),而这些“劳动”又都总是与他们凭借对要素的所有权而进行的剥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这种剥削而进行的。这样,非劳动生产要素私人所有者本身之所以能发挥积极作用,完全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努力或“劳动”,只不过这种劳动是为他们的剥削目的服务的。这些要素私人所有者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并没有超出我们理解的劳动价值论的判断。
我们所处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一项伟大的任务:设计有效的机制来把本来由要素的私人所有者们履行的两项积极功能与他们的剥削功能分离开来。现代公司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我们达到这一目标指出了道路。要达到我们的目标,就需要有某种范围、某种程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是它又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有着适当的激励机制。
不归私人所有的条件下解决好监督防偷懒问题和资源有效配置问题,对这种要素的私有制就并不是必不可缺的。这一点特别适用于土地和自然资源,因为它们相对易于管理。正因为如此,当代西方的发达国家也普遍征收高额的地产税,或者将拍卖土地的收入收归国有。这等于将地租收入公有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消了土地的私有权。我们应当在这方面走在前头,原则上不允许土地私有,防止地租收入为个别人所垄断。不过,应当在土地制度上采取措施,尽可能在全体农民之间平均分配农村土地的收益,以作为对贫困的农民的生活补贴。
人们在争取成为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时所可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通过他们将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而发生。其它成为私有者的途径,如盗窃、掠夺、欺诈,对社会多半起着破坏的作用。本文的第一部分指出,私人储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由此增加财富的生产,从而成为个人在其劳动之外对社会提供的另一种“贡献”。为了鼓励人们作出这种贡献,就需要储蓄者得到储蓄形成的资本的边际产品,由社会的产品中得到相当于资本利息的收入。但是这样一来就证明了利息收入的正当性,从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冲突。
为了实事求是地承认个人储蓄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某些利息收入的合理性,我们似乎应当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作出重大的修改。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把个人储蓄看作是为社会生产所“必要”的,把利息性的收入看作是“非生产的必要费用”。
但是我们要严防由承认私人储蓄合理性而滑向放弃劳动价值论。我们很难将私人的储蓄称作一种经济上的“活动”或“行为”,因为储蓄只是对个人收入的不消费,宁可说它是一种“不活动”或“不行为”。正是由于私人储蓄的这种难于描绘的性质,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西尼耳才将储蓄所形成的资本称作“节欲”,用以表示资本所有者为储蓄所作出的“牺牲”。而这种“节欲论”遭到了马克思的辛辣批判。如果我们说,通过储蓄而形成资本需要资本所有者作出牺牲,为鼓励他们作出牺牲而应当给他们利润或利息式的报酬,那我们应当清楚,这样论证利息收入合理性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节欲论”,而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点,使我们不应当夸大私人储蓄利息收入的合理性而贬低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这些特点包括:
――当代的实际经济生活和宏观经济理论都证明,市场经济中有可能出现储蓄过度,由此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过高的储蓄倾向还会造成宏观总需求不足,从而减少社会生产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是降低利息,刺激消费和投资,私人储蓄的利息收入则成了对社会利益的危害。
国内的经济学界目前有一种倾向,把靠非劳动收入致富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说成是现代的时髦。其实,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社会思潮恰恰表明,现代社会的人并不认同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更不赞赏不劳而获的非劳动收入。崇尚勤奋劳动、崇尚靠个人自己的奋斗来生存和发展,才是现代人的时髦。正是基于这种意识,发达国家才大都实行高额的地产税,由国家拍卖土地并获取其收入,从而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私人的地租收入和土地私有权。也正是基于这种意识,美国才实行高额的遗产税。这不仅会大大减少私人的非劳动收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堵死了非劳动收入的来源,是对“神圣”的私有财产的侵犯。而当美国总统布什提出要取消遗产税时,出来反对的正是比尔・盖茨等“美国首富”,他们反对的理由恰恰就是那个现代的时髦观念:自己不劳动而靠祖上的遗产过活不是什么好事情。
凯恩斯曾以赞赏的口吻谈到,实行他的扩张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降低利息率,会使坐收利息这个阶级(rentiers)“慢慢自然死亡”。“我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中之有坐收利息阶级,乃是一种过渡时期现象,其任务完毕时即将消灭。”(注: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凯恩斯表述的才是现代西方人的主流思潮:要让不劳而获靠财产收入过活的社会集团消亡。
18世纪和19世纪的中国之所以在经济发展上大大落后于西方,原因之一就是不劳而获的地主和高利贷食利者消费了过多的社会产品,妨碍了资本的积累。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密和马克思系统表述的劳动价值论揭示的恰恰是现代西方社会兴起的秘密。尽管当代的西方人不接受劳动价值论,他们的社会思潮却清楚地表明,他们实际上认同劳动价值论对不劳而获者的历史判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看起来像是一句宣传口号: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它以社会性的劳动来衡量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强调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公开主张站在最下层的劳动者一边,将劳动捧上决定人类命运的宝座。但是在这个简单思想的后边隐藏着深刻的历史判决: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人类和人类社会,都是因为有了社会性的劳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中译本,分别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1972年版)、24卷(1972年版)、25卷(1974年版)。
3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2卷(1979年版)。
4马健行、郭继严:《〈资本论〉创作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9年。
6朱绍文:《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班级团结凝聚力的演讲稿怎么写(实用12篇)
- 万物有灵且美读后感(优质16篇)
- 带着快乐出发(通用9篇)
- 2023年危机公关策划书(实用18篇)
- 最新夜路经典散文通用(精选16篇)
- 山神庙美文欣赏(实用8篇)
- 最新大队委员竞选稿简短(实用16篇)
- 2023年家居建材市场调研报告(通用14篇)
- 最新学校一校一案具体实施方案通用(5篇)
- 2023年社区议事会记录汇总(精选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