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调研报告汇总(实用15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2 14:56:55    小编:ZTFB
最新统计调研汇总实用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统计调研报告汇总(实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4:56:55 |
  • ZTFB |
  • 14页

报告的撰写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审校,确保准确性和流畅度。在写作报告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同行的人进行反馈和审阅,以获取更好的改进意见。%20通过阅读这篇报告,读者能够了解到该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一

××旅游产业虽然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优势,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面对现实,冷静思考,××旅游产业发展和二次创业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尽管今年在旅游旺季和黄金周的接待情况不减去年,但由于黄连河景区的维修改造、封闭建设、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的影响,全年接待的旅游人次和实现的旅游总收入有所下降。

二是黄连河旅游开发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量大,涉及搬迁农户11户,坟墓500余冢,农户思想工作难做。同时,进入秋冬季节后,黄连河多雨冰冻气候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原有的××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指导性、操作性不强,更没有景区建设可控制性详规,由于旅游规划滞后,导致景区建设盲目无序。

四是全县的旅游宣传促销投入不足,缺乏包装策划,没有一个独特的形象标识和响亮的宣传口号,整体形象打造不够,宣传促销效果不佳。

五是旅游商品开发不力,××的旅游商品大多是一些包装老、品位低、特色不足的粗加工品和土特产品,没有真正建立起旅游商品的开发体系和系统的销售网络,导致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六是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十分困难,难以开展重点建设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直接影响申报旅游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2、交通运输、批零住餐业。

由于调研时间短,调研人员少,第三产业包括行业多,各行业中的个体经营户较多,经营规模相差较大,而且经营地点较为分散,调查的样本数量少,其代表性受影响,所推算总体数据有可能有一定偏差。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二

xx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在地统计工作得以全面实施,并取得了既定的成果。市局各专业的统计调查单位被所属县(区)统计局接管,部分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区域化分解,县(区)统计局也及时补充了工作人员,确保了在地统计的有效实施。但是,在实现的统计工作实践中,在地统计为县(区)统计部门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地统计后,基层统计局所开展的基层调查单位数量急剧增加,上级部门下达和本区同级委托的专项调查也与之增多,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大。面对大量的统计工作,对现有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显得人员的缺少,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招录工作人员,充实到统计工作队伍中来。当工作人员得到充实以后,又面临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的紧张,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物质条件,得到适时的解决。

2、在地统计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在地统计后,各县(区)统计局所开展调查的统计对象将覆盖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原区属统计单位和市在地下放单位只覆盖了部分行业的部分单位,行业统计还存在着扩面的必要性;对部分没有开展统计调查的行业,因没有既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需要创新性地开展调查工作,以取得相关的统计数据。面对当前统计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如何扩大并作好现有调查行业的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工作方法创新,以达到在开展统计催报、报表审核和录入方面节约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如何做好诸如社会服务业、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调查,需要开展统计方法制度创新,通过制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指标体系、编制调查表、开发数据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统计创新工作。因此,在地统计也给县(区)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在地统计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面对在地统计给县(区)统计局带来的压力和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县(区)统计局能立足统计工作,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方法。在统计业务上,形成以增加值核算统计为核心,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和区域特色经济调查制度(如楼宇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调查等)为支撑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以实现对全区各行业经济的调查和监测。在工作方法上,要根据所开展的统计调查工作,在数据处理手段、评估体系上不断探索新方法,以达节约人力、物力,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工作制度上,要进行管理方法创新,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办事程序,实现对工作人员和工作事项的双重管理,做到用制度实现“人”与“事”高效衔接。在统计执法上,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与统计制度相配套的统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规范各类统计调查活动,形成调查审批、调查执行、数据发布及违规处罚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促进统计调查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并以此加快统计法制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在有限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4、在地统计改革以后,县(区)统计局的职能定位。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和对统计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对县(区)统计局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综合分析来看,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度和开发数据处理程序,完成对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分析与上报工作,仍将是基层统计局的基本职能。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上级领导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并结合统计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的分析资料,将是基层统计局有待加强的基本职能。依据各类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面对社会公众和各级部门开展深层次的统计服务工作,从而增加统计服务的广度;同时,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工作管理与统计执法,推进统计工作法制法的进程。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三

相对于统计业务特别是各项考核工作来讲,统计宣传工作似乎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可轻可重,可急可缓。但是,相对于社会对统计的认识、了解及社会上对统计的种种质疑,统计宣传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同时,从近年来资兴市统计工作在郴州乃至全省能够处于领军地位,资兴出色的统计宣传工作也发挥了其独特的推进作用。

目前,资兴统计宣传工作总体状况是好的,一是领导带头好,二是奖励制度好,三是统计队伍整体素质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高质量的对领导决策参考价值较高的统计分析少。

二是高水平的能够上省级以上的分析、信息不多。

三是各专业、各股室发展不平衡。四是基层统计宣传力量溥弱。

究其原因:

一是“三分之一”工作法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部分同志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沉下心来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不够。

二是对信息、分析写作的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往往是快到月底了,才手忙脚乱的凑个数,甚至有的同志连基本任务都不完成。

三是基层单位重数字、轻写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今年,资兴市统计局成功制作了一个高质量的统计宣传专题片,这是我局全体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资兴电视台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评价说:这是我市部门宣传专题片最棒的片子。省局领导称赞为“达到甚至超过了省级专题片的制作水平”。在电视台及网站播出以后,社会反响良好,很多熟人和朋友看到片子后对身为主创人员的我说:看了你们的专题片后,才知道原来统计局要做这么多的事,做这么重要的工作。社会各界对统计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理解。可见,统计宣传是何等的重要。从统计专业本身的需要来讲,做同样的工作,你比别人宣传得好,你就是胜出的那一个人。

二要把统计宣传作为统计创新的重要抓手。

单从统计业务工作来讲,各地大同小异,都是按统一的统计制度来做,相对来讲,统计宣传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就有更多的空间和广阔的舞台。比如,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我市在局长彭卫东的创意和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经济普查、拉动内需、20万元大酬宾活动”,“政企联手,应对危机,共度难关”的气魄和声势,完全出乎统计系统甚至社会各界的意料,其影响和效果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有名的。这既是统计宣传的一个创举,也是统计创新、服务企业、回报社会的一大突破。

三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宣传相关制度。

四要充分发挥人才带动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宣传队伍。

要以研究生加盟资兴统计为契机,带动一批复合型宣传骨干,多出精品,多上优稿,多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统计分析,多出统计成果。其次,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宣传队伍的培养,加大统计宣传考核力度,加强统计宣传、信息员的培训力度,让乡镇、部门、企业的统计员都成为优秀的统计宣传员。

五要切实推行好“三分之一”工作法,加强统计调研。

根据不同阶段统计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调研课题,特别是实事求是的、供领导决策参考的调研课题,包括内参课题和信息。广开信息渠道,广集信息素材,广纳业内精英,我们的统计宣传工作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四

(一)加快产业转型步伐。目前,我市产业结构仍以煤炭、钢铁、焦化为主导,这三大行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高达80%,而这也正是当前产能过剩、受市场冲击最大的产业,下一步还要受到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政策的影响,已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引进新的、有成长性的产业,并逐步形成优势。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近几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第三产业的体制和政策障碍逐步得到克服,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全市劳动就业中已经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其创造的增加值增长还不够快。20xx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3%,比全国平均水平46.1%低13.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40%低7个百分点。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不足和滞后,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尤为明显,因此要加快项目建设尤其是要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投资任务的完成,带动全市经济平稳发展。同时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资金。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五

1、建立、健全房地产业统计制度。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加快,而与此对应的房地产业的相关统计信息已经不适应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物业管理、房地产业中介服务的统计制度还没有建立,房地产业交易的多级市场已经形成。所以建立健全房地产业统计制度已是摆在统计部门的议事日程了。笔者对建立健全房地产业统计制度有两条粗浅建议,一是增加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业的统计。二是改房地产开发统计月报为季报,增加房地产业人员劳动报酬、利润、税收等经营统计指标,以满足gdp核算的需要。

2、简化统计报表,增强实用性。一是统计指标设计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加上差异巨大的区域经济,往往使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是互异的。如果国家统计指标设得太细,会使得有些城市、地区难以完整填报。所以,国家级的指标设计得简要些,既能满足管理部门的需要,又能减轻填报单位的负担,提高统计质量。二是统计指标的设计尽量做到实用、便于搜集。在如今的市场体制下,企业经营活动和个人投资行为日前活跃,他们也需要一定的统计信息来指导自己的活动。故此,统计体系应能针对他们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指标,提供相应的信息。另外在设计统计指标中,应充分考虑数据的来源与出处,便于企业操作。如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资金和土地情况报表中本年完成投资按工程用途划分的商品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的分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很难掌握这方面的数据,不如删去。

3、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增强对报送报表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加强统计法的培训,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基层单位向统计部门报送报表是其应尽的义务,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就是违法行为,但在一些基层统计人员甚至极少部分领导的脑海里并没有这种法律意识,他们缺乏应有的统计法律法规知识,觉得迟报或不报报表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强房地产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从笔者多年从事房地产开发统计工作的经验看,经常开展房地产开发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房地产开发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部门利用年报或统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的机会,系统地讲授房地产统计基本知识和房地产业报表,对企业报送报表和提高报表质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协调,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统计方式变上报汇总为政府行政记录、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统计法规定,凡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能取得统计数据的,不得制发全面定期统计报表。在实际工作中,统计部门可以整合其他部门的房地产信息,充分利用其他部门的行政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另外对市场特征较强的指标,适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目的性明确但数据化不强的信息则采用专题问卷调研、综合分析的形式。三者相结合,既可避免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又可取得较好的统计效果。对于信息的发布,政府应制定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各部门的信息发布范围,另外,在信息发布前,各有关部门还应加强沟通交流,定期召开房地产运行情况分析会,做到发布出去的信息真实可信可用而且一致。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六

20xx年以来,镇按照县委政府统计工作统一部署,对照《关于成立县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通知》,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级各部门为成员的统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规范化建设及日常统计工作,并对统计站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

(二)健全统计制度。

1、村级报表制度。为使统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严格化,镇建立了一系列统计工作制度。首先,明确大小春农作物面积产量村级的报表时间和方法,由村统计员向镇统计站报送手工报表,镇统计站经过汇总、审核向上级单位报表;其次,实行统计培训制度,在上报大小春表及综合年报表前,组织全镇统计员培训,严格统计报表质量与报表时间。随着制度的完善调动了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了统计工作的运行程序,使统计数据准确及时的完成报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2、日常统计工作指导制度。为确保统计制度的执行力度,镇开展了自查活动,一是统计站人员定期进村入社进行业务检查指导,及时总结推广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协调解决;二是对不重视统计工作,不能按时上报报表,延误全镇统计数据汇总的基层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上报报表,否则依规追究责任;三是要求镇村统计人员对近期统计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指导其互相学习工作经验,互相查找工作中的不足,通过认真对照总结,提高各自的业务水平,不断增强统计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加强统计工作保障。

1、人员和经费的保障。在统计工作日趋完善和深入过程中,统计工作量大面宽,容易造成人员的经费不足的现象,会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镇在干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明确了一名专职统计干部和一名协作统计干部,专门负责全镇统计工作。建立了农业统计、专项调查统计等队伍,涉及人员共计35人。对于镇统计站的经费实报实销;预算经费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调节支付,专项统计工作专项列支。特别针对每季度的统计业务培训、专项统计等工作,涉及的经费支出,镇财政在有限的财力下,做到足额保障。如20xx年统计工作超预算支出约2万元。

2、统计阵地建设的保障。镇统计工作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而较为滞后,解决统计阵地问题,是做好统计基层基础的关键。虽然政府办公楼功能老化且场地不足,但经过镇党委政府充分优化组合,专门为统计站规划出一间办公室,安装互联网及统计内网,并进行了简单装饰,购置了的文件柜。为防止统计数据“失秘”,对门窗加固并安装了监控设备,让统计工作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和保密化的工作要求。

3、部门之间通力协作。镇政府以统计工作的要求为基准,深入研究探讨了部门之间因合作不力对统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总结出解决办法,把各相关机构的职责与统计工作职责对接,找出了部门不配合或协作性不强的根本原因,从内部解除了部门的质疑和顾虑。并通过《统计法》的宣传,使之主动接受统计调查、配合统计工作,维护统计数据质量。最终从制度和职责上明确了部门间的责任。

(四)务实有效的开展统计工作。

1、注重开展统计工作的方式。统计工作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调查对象的“机密”。对于一般群众而言,不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而担心“上当受骗”或“商业失秘”,造成诸多瞒报现象。为更好地联沟通调查对象,我们首先搞好了统计宣传工作,让调查对象了解统计工作重要性和流程;二是从内部着手,强化统计工作人员素质,明确统计纪律,确保受调查对象的合法信息得到保障;三是公开公示统计调查人员,实行亮证调查,依法依规统计。四是通过与个体户及企业的交流,以情感人、以行助人,镇统计人员与他们和谐相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消除各方面的顾虑,大胆真实的上报统计数据,从而保证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分析引导、服务群众。通过分析统计数据以及座谈走访等方式,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各种农作物的面积、产量等变化,结合市场走向,积极把握当前的市场发展动态,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他们分析行情,看清市场形势,方便他们合理种植,避免因为市场信息的闭塞而影响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

每年结合12月4日的法制宣传日,在场镇开展《统计法》、《省统计管理条例》的'宣传。以发放香皂、毛巾等小礼品的形式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对群众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并通过广泛发放传单,把统计知识带到了千家万户。

4、加强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全镇统计人员除参加县统计局的各类培训之外,镇综合统计站还定期不定期组织全镇统计人员基层基础统计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养和能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全镇的统计工作中去。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七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人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因素。做好收支统计工作,最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国库业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因此,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要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岗位培训、业余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国库人员素质。培训内容应重点放在财政、税务、信贷、计划、企业财务管理等与国库相关的知识上来,使国库人员的知识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服务。二是要加强写作技能的培训和辅导,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造就一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队伍。三是要加强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人事业心和责任心,真正发挥国库收支统计的作用。

2、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实现部门间资料、信息的共享。建立和积累完整的国库统计分析资料库是搞好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国库部门应牵头建立财、税、库、行横向信息资料库,要使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积累外,还要收集积累财、税、行、企等部门的资料,经常与本地经济综合部门建立协作关系,掌握本地区国民经济总产值、国民收入、纳税大户的缴税情况,将国库分析与当地的经济、金融形势结合起来,扩大国库分析的涵盖面,为上级提供真实、实用的统计分析资料。

3、统一国库、财政部门的统计口径。财政、国库要加强沟通,彻底解决支出款项归属不统一的问题。发生的支出款项归属哪个科目,就进入哪个科目核算,该纳入预算内的款项,财政、国库一律纳入预算内核算,使国库、财政均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财政预算支出计划的实施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为地方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提供有决策价值的参考资料,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4、按时核对财政库款。在日常工作中,要按日、按月与财政部门的库款支拨发生额、余额进行核对,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纠正,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确保国库资金支拨笔数和金额与财政支出笔数和金额相符,确保国库同财政、征收机关之间的预算收入数字一致,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也反映各级预算收入执行情况,确保国库资金安全。

5、进一步修改系统中操作不便的部分。为了便于操作,应将上报通讯文件和数据备份,在系统中修改为可以自行选择存放的盘符中。

6、进一步细化支出款项。应加强对财政“其它支出”的管理,细化支出统计中款项,实行总额控制,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提供真实统计数据。

7、应科学设置收支统计科目。建议地方预算科目增加与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相对应的款项,一目了然地列出福利企业的收入,还福利企业退付的本来面目;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变人为入库为客观的依法纳税。

8、加强电子化横向网络建设。国库、财政、税务、银行应共同积极努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财政、税务、国库和商业银行之间的横向联网,逐步形成以中心支库或分库为中心的网络系统,使分析工作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收集、采编、传输、存储、分析与反馈,从而提高数据提用、转换速度和资源共享程度,强化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同时财政、税务、银行、国库应加强协作,建立收入拨款信息反馈制度,联合调查制度,对账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各自的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协同管理,确保国库收支的完整。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八

(一)加强执法宣传力度。把统计执法宣传同日常统计工作和普查工作结合起来。以统计违法案例的分析扩大统计宣传的影响,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共识,营造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执法环境。在统计违法案件处理上,采取内部通报、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扩大影响,特别是对个别特殊案件实行公开曝光,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统计法不是一个摆设,从而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的统计法律意识。

(二)明确统计执法内容。执法要围绕统计基础工作开展,加大对统计法学习、统计登记证建立、统计台账的设置、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基本内容的检查力度,起到以执法带普法、以执法促工作的作用。

(三)创新统计执法形式。可以采取定期执法和突击执法相结合,常抓不懈。执法形式上可采取由县统计局执法人员牵头,局、队各专业人员及各乡镇统计员联合执法的形式。对典型单位可协同县局执法专业人员一起进行现场执法、现场教育、现场整改。必要时可以每年组织一次大型执法检查活动,与人大、政协、监察局、司法局、法制办人员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起到多管齐下的震慑作用。

(四)强化执法队伍建设。

目前,部分基层统计机构,还没有将统计执法工作当作一个专业来对待,人、财、物的配置投入不足,加之一些统计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提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能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强化统计执法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统计执法队伍建设。选调得力干部充实法制队伍,加大对统计执法工作的投入,关心和支持统计执法人员依法开展工作,在统计执法人员工作上遇到阻力时,能为他们撑腰;二是要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法的可操作性首先取决于执法者,法源于实践,法依赖于实践的改进和完善。无论是操作性强或差的法律,归根结底都取决于执法者如何理解和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统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执法水平和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统计法能否得到正确执行。为此,统计执法人员不仅要认真学习掌握统计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增强对统计法律的信仰和忠诚,增强运用法律思维、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统计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的意识,而且要在精通法律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好统计业务,具备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只有既精通法律又精通业务的统计执法人员,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统计执法工作者。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九

一是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领导。统计部门要通过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各部门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统计部门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帮助各部门克服对统计工作的片面理解和模糊认识,切实加强基层统计的领导,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基层的统计工作,进一步树立新时期统计工作的新理念,创造良好的统计工作氛围。各级各部门要设立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机构,按要求配备统计人员,并保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专职性。要选用有较强事业心、责任心的人员担任专、兼职统计员,以保证按时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二是提高部门统计报表质量。部门统计报表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部门数据进行汲取,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统计指标,以免造成重复统计,加重部门负担。对一些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进行清理,要求其按统计局的口径进行上报,遏制“数出多门、重复交叉”现象。

三是保证部门统计人员素质。对部门统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依法进行清查,要求部门统计人员全部进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定期对部门统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上级统计局也要适时抽出人员帮助各部门有计划地进行统计知识、信息技术和统计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提高部门统计人员的素质。

四是进一步落实部门统计法律意识。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做到依法统计,避免发生行政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坚决反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和虚报浮夸,部门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部门领导承担行政领导责任。部门要配合统计局搞好统计工作,对于拒报、迟报统计报表或漏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要以统计基础建设工作为契机,狠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通过依法强化统计监管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五是落实部门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部门数据协调、衔接和共享机制的信息网络平台,定期对上报下达的数据随时进行互通衔接,各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收集的资料,建立部门统计有关指标的报表制度,及时反映全市财政收入、金融信贷、交通运输、商品房销售、进出口等变化情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反应灵敏的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对全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加强对部门统计的协调和管理,建立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协商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部门执行国家统计标准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对部门统计的评比标准。

六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各部门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同时,要针对各部门数据反映出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把服务作为部门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领导决策和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依据,使部门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十

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

(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十一

其中在省外务工的约95万。据调查截至11月底全市返乡回流约9万人约占全市外出务工农民工总人数的8%。

2、返乡回流时间提前2个月。农民工返乡时间过去一般在春节前后10天以内,今年返乡的启动时间至少提前了2个月。

3、返乡回流农民工中年龄偏大者居多。据调查,返乡回流农民工中,16-25岁占11%,,26岁-40岁占32%,40岁以上占57%。由此可以看出,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的以40-50岁的大龄农民工为主,这部分农民工大部分因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的是高体力、低技能工作,失业后很难在当地再找到新的工作,如桃源县在福建打工的煤矿工人、加工厂工人等。

4、返乡回流农民工主要来自沿海地区和劳动密集性行业。返乡回流农民工集中在沿海及珠三角、长三角和我国北方,其中以沿海一带为主,约占70%以上;返乡回流农民工中,85%以上来自出口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从行业来看,以从事制衣业、玩具业、机电业所占比例最高,总数达到66%,其次为建筑房地产业,占19%。

5、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对打工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为满意。调查表明,65%的农民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25%的工资不按时但可以足额发放,由此可见,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在调查中,部分农民工对现有的按年度或项目结算工资的方式颇有怨言,希望按月发放工资。农民工收入状况有所改观。据调查,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45.7%,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的占44%,两者合计,近九成农民工月均收入超过1000元。65%的农民工对收入状况表示基本满意。究其原因,关键是其对进城务工的期望值较低,虽在城市务工,但他们仍以在农村务农收入为参照,所以比较容易满足。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十二

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部门统计是各级统计部门的重要课题,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统计法》赋予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职责。为了掌握真实的部门统计现状,进一步理顺部门统计与政府统计之间的关系,规划部门统计工作,加强部门统计管理,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为此,20xx年xx月xx日,统计局局领导带领我县统计局业务统计人员对我县部门统计开展调研,进行严格检查、认真指导,调研发现部门统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门统计基础薄弱、认识不到位,因此,加强部门统计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必需加强部门统计管理工作,保障部门统计工作稳定、健康发展才能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提供统计服务水平。

1、有的部门统计未明确专职分管领导。

2、有的部门统计专兼职人员未明确,有的部门统计机构未设置。

3、统计台帐不健全。

4、在统计服务方面未到位,提供统计资料不及时。

1、部门统计作为政府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对完善整个统计管理体制意义重大。

2、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需要

加强部门统计管理,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部门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一致性。

3、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推进统计依法行政的需要

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统计法赋予统计部门的职责之一,统计部门既不能乱作为,更不能不作为。

4、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提高统计工作效能的需要,加强统计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重复调查,保障统计工作任务不重复开展,推进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休息优势和协作精神,为基层单位减轻负担。

5、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解决现实统计问题的需要

部门统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口径不一、数出多门、数据共享程度不高,妨碍了部门统计职能的正常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是重要途径之一。

按照“政府统计一盘棋”思想,加强部门统计管理,要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建立一种“整体、协力、互补、共享”的合作关系,形成分工合理、管理规范、休息共享的政府统计体系为目标,所谓整体,就是说不管是政府综合统计还是部门统计,工作目的都是为政府管理服务,应该把它们达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出的系统功能就会远远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所谓协力,就是说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都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所谓互补,就是要明确职责、科学分工、互通有无、相互补充,避免或减少重复与交叉;所谓共享,就是指各部门要建立正常的资料互通渠道,提高资料交换效率,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共享。

1、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坚决按照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行动,正确履行部门统计职责。

2、部门统计的制度要规范。部门统计应该明确责任、建立制度、明确任务,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性、时效性、准确性,各部门要如实、准确、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

3、基础工作要扎实开展,确保完善。各部门必须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机构,确定分管领导,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的统计专业知识,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各部门必须建立完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档案。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十三

近年来,统计局从服务科学发展的战略出发,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宽领域、多层次地提供统计分析调研服务。全局统计分析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报告不再局限于对统计数据的一般性描述,而是能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赢得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自20xx年以来,我们每年都与研究室等部门合作,多次承担了区长、书记的专题报告分课题,总结近几年参与区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工作,结合统计局的工作特点,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综观近年来我们完成的重点协作课题:西长安街延长线发展状况、首钢职工家庭对首钢搬迁后社会建设需求的调查报告、关于商务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研究、建设世界城市进程中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调研等等,无不密切契合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按照局内做精调研课题的要求,在各个课题撰写过程中,都要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搜集大量素材、召开课题座谈和研讨会,对每个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大量、翔实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各个选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阐述,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在报告形成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很多难题,遭遇过瓶颈期,举个例子:关于商务金融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工业滤布我们就遇到了概念定义难度大、数据搜集整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在首钢职工家庭对首钢搬迁后社会建设需求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关于问卷的题目设计就几易其稿,入户调查时有的职工配合度很低,有的把调查当作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都会遇到。但是,统计部门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谋部门,党政领导决策需求到哪里,我们的统计就要跟进到哪里。因此,通过各种办法,加强沟通、注重技巧、强化技术、提高能力和水平,不断地克服困难,最终写出了比较满意的报告,也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直以来,统计局注重在统计服务中树立精品意识,在统计产品开发上推陈出新。参与区内的重点协作调研课题,基本上都是命题报告,与区内的决策需求紧密相关。虽然是命题,但是我们的工作要求是:要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中出奇效。统计局的最大优势是充足的数据资源,但采用常规数据进行常规分析,显然不能满足调研报告的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决策,我们在每个选题撰写过程中,首先要对现有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其次要通过各种分组数据结果,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有的放矢地到基层单位调研。结合实际情况,充实报告内容,使其成为调研报告中各论点的有力论据。最终达到报告中有科学理论、有实际说服力、有客观结论、有实在的解决措施。近年来,我们撰写的报告得到了各方肯定,除了在区里获奖外,还在北京市统计系统、国家统计系统的进度类、专题类报告评比中屡屡获奖,与我们的报告比较有特色有很大关系。

目前,从统计局统计分析、调研产品的类型看,既有短期的经济形势监测进度报告和信息,也有专注于中长期研究的统计应用研究报告;既有综合性季度、年度统计报告,又有专题性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既有按常规渠道报送的各类统计分析报告,也有以短、平、快为特点的统计专报和专送稿。统计分析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层次比较多样。在政策效应的体现上,制定了快速反映机制:比如各类商品价格变化有统计专报、各种专项调查后形成调查报告、汽车限购办法出台后对我区的影响及进报送信息等等,保证了统计分析和调研的实效性,分析产品、水平也逐步提高。

近年来,统计局关于调研报告和统计分析工作,一直保持六个“有”:领导带头有榜样、统计产品有层次、分析调研有制度、分析队伍有保证、数据源头有扩展、调研报告有高度,保证了统计分析和调研工作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不断开阔宏观视野、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变化趋势、准确把握形势,不断提高分析判断的准确性、预见性,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十四

(一)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据团县委统计资料显示,20xx年,我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0.62亿元,比20xx年增长近一倍;20xx年,我县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总额达1.33亿元,比20xx年又增长了一倍多。电商大军异军突起,20xx年已有网店数215个,从业人员1451人,电子商务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农民掌柜”。

(二)电子商务县域特色鲜明。县已被列入“中国电商百佳县”之一。现在网上卖简易衣柜的商家,百分之八十来自的大东坝镇,其中最为集聚的西山村进入全国首批授牌的14个典型“淘宝村”之列;我县支柱产业--茶叶进军电子商务,同时带动了旅游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打造‘网络绿茶第一市’,再造一个线上的‘浙南茶叶市场’的目标”;丰富的名特优农副产品也已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打产品。

(三)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一是出台《实施意见》,在财政资金、税收、用地、金融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如加强通信及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网络支付和金融体系,构建信用和认证体系等;三是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在“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引导下,推进“物流配送进农村”子工程。四是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开展职业化培训、技能化培训。

统计调研报告汇总篇十五

乡镇基础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系统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及各种数据搜集的源头,是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基础,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保证源头数据准确可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新时期,乡镇统计工作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过程中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然而,**市乡镇统计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发展要求?源头数据质量又怎样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乡镇统计机构建设与当前肩负的工作任务不尽适应,人员素质与质量要求有差距,统计体制改革亟待加强。

乡镇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高农村统计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乡镇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关系到统计调查资料的准确、全面,从而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切实加强新时期乡镇基层基础统计工作,将是我国统计事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既可以促进农村统计事业健康发展,又能牢牢把好统计源头数据质量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对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对整个统计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乡镇统计人员已配备到位。20xx年,xx市17个乡镇区中均成了统计信息中心,以取代过去的统计办公室,共配备统计人员68人,每个乡镇3-4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及以上59人,高中及中专9人;按配备资格分,有统计从业资格证的65人,无统计从业资格证的3人。

2、乡镇统计办公全部达标。据统计调查,**市所有乡镇区都有专门办公室一到两间,办公设施齐全,共拥有微机21台,数据整理基本实现自动化。

3、乡镇统计办公经费没有保障。目前,**市所属的17个乡镇区统计机构全年办公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统计部门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长远的、隐性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多数领导的心目中,统计部门作用是有限的,地位是不高的。再加之地方财政状况困难,县级统计部门都只能解决有限的工作经费,乡镇统计机构的工作经费根本就无从谈起,进不了乡镇财政预算;少数乡镇统计人员报送报表的差旅费和必要的电话费都无法保证,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4、文化程度虽较高,但业务素质较差。目前,学校、xx市17个乡镇统计人员中,虽然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具有统计职称者寥寥无几,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从统计事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上级统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目前统计工作现状与八、九十年代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再上一个台阶仍有很大难度。当前乡镇统计工作难以更好开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少,任务重,统计队伍不稳定,工作难尽力。乡镇统计员执行乡镇综合统计功能,履行各种统计调查职责,其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然而,该市乡镇统计机构仅配备3-4名人员,与其担负的工作相比,差距很大,极不对等。一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统计对象数量急速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量愈来愈大;二是由于乡镇特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统计员一人兼数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心做本职工作的精力与时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乡镇统计工作责任大、要求高、待遇低,其他工作岗位要么省心省力,要么有利可图,而统计一无所有,没有摊上的绕道走,摊上的设法逃,大部分乡镇统计员一年一换,有的甚至一年几换,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而县级统计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不管人员编制,不管经费,所以乡镇在调换统计人员时根本不与统计局协商,几乎每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或业务生疏的新手,这就势必影响到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连贯性,影响到统计工作的统一性和一致性,迟报、漏报现象难以避免,进而影响到县级统计部门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

2、业务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由于统计人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系统学习统计业务和微机知识,专业素质相对于任务则捉襟见肘,统计台帐、报表汇总仍是手工操作。统计手段落后,致使工作效率低,报表差错率随之增加。加之少数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根本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有时官出数字,有时闭门造车,基层统计源头数据的质量是否真实可信,就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3、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数据难收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加之受利益方面因素的影响,集体企业按需上报,对付税务部门和统计部门用两本帐,个体和私营企业瞒报、迟报、不报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乡镇统计资料的收集非常困难。

4、统计力量、统计经费与统计工作任务之间不协调,工作难开展。乡镇统计人员少、地位低、待遇差。由于统计部门自身没有收入,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完全要靠财政拨款,普查、抽样调查、临时调查以及各种正常的业务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乡镇统计人员业务经费不能及时保障,而统计工作时效性又强,他们只好疲于应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求业绩,领导干预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数据实报难。统计数据是考核评比的主要量化指标,直接影响到地区和个人的利益。统计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指导,在人员经费上归地方领导,造成其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领导,导致统计数据抗干扰的能力差。因此,有些领导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取得优良的“政绩”,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使下级虚报统计数据,有的甚至对“不听招呼”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由于统计执法工作因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执行到位,“官出数字”也就不难理解了。因而《统计法》对于那些想着政治前途、捞点政治资本的基层领导来说,已没有什么威慑力,长官意识始终贯穿着乡镇统计工作。基于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统计数据人为因素干扰较大。

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农村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做好农村统计工作,为各级领导决策农村社会经济问题作好参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农村统计数据质量。

1、提高认识,加强乡镇统计工作领导。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要提高对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镇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是提高农村统计工作水平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统计改革顺利进行的客观要求,是确保农村统计工作能够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客观要求。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领导,摸清情况,抓住重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在工作中,县级政府统计部门要真正负起领导和指导责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方面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既要履行统计执法职责,又要完成统计普法任务,要求具备全面的素质。要把统计知识培训列入统计工作的重要体系,首先,县(市)统计局要通过办班、讲座、函授等多种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执法普法能力;学习统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其次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水平,以此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全面、圆满完成。

3、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普法是基础。一是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二是行政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发布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三是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乡镇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制意识,充分利用“12、4”全国普法宣传日、“五五”普法、各种会议及活动进行广泛宣传《统计法》。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实现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加大统计体制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度,切实规范基层统计调查行为,减轻基层统计工作负担。改革现行的基层统计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立稳固的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大力提高乡镇统计整体工作水平,统计方法制度能否更贴切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有实质的意义和灵活性,只有这样才能稳定队伍,完善机构,巩固职能地位。

5、要把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作为统计执法和统计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以确保乡镇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实情,真正使统计工作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温度计。要督促乡镇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同时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从法律上对乡镇统计工作予以保证。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河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在统计机构的设置中,对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是应当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统计员。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市乡镇一级均设立了统计信息统计中心,并明确了人员,但均附属于经济发展办公室,人、财、物不独立,工作中掣肘现象严重,专人不专、处境尴尬,难以理直气壮的对辖区内的统计调查对象开展管理,建议相关机构进行调研,从立法角度切实加强和提高乡镇统计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