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18:09:21 |
- zdfb |
- 11页
一份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案的编写要注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如果你对编写教案还有疑问或困惑,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例进行学习。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一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势的矛盾;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利用地图、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第一课时。
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二、俄国1861年改革:
一组同学演示:“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
主要表现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二组同学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讲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显示改革内容。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是一次对农奴的‘合法’掠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关资料。组织学生探讨、评价改革的性质、作用及不彻底性。
本目小结提问:为何在封建制度最顽固的俄国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且取得成功?
强调俄国改革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
三、美国内战:
三组同学演示:“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
主要表现美国自独立后,制定的对外扩张领土的政策、扩张的手段、结果。
播放录像:“西进运动”片断,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其历史作用。
四组同学演示:“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突出表现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间的矛盾。
北方的资本家因为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原料、国内统一的市场而无法开工。
南方的种植园主一面在种植园中驱赶成批的奴隶劳动,一面与英国资本家大谈生意,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量运往英国,并从英国大批进口廉价工业品。
本目为难点,学生不易理解透彻,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先讲明两种经济形式的性质、矛盾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南北双方的矛盾及矛盾产生的焦点,再进一步分析这些矛盾对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最后简介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的.发展和南北两大阶级斗争的深入,结合教材两段资料探讨林肯上台与美国内战爆发的关系。
简介林肯生平,一名学生演示林肯演说的片断:“选票比子弹更有力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五组同学利用自制地图讲解内战经过,包括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失利、联邦政府颁布革命措施扭转战局、转折战役、南方投降等过程。
探讨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从战争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分析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并客观地评价林肯其人。
四、小结。
小结提问:为何资本主义的美国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
强调交战双方同是资产阶级,实力相当。
小结全课: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对比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有何异同。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从目的、方式、内容、作用去思考。
第二课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课前发放本节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课上展开充分讨论,探讨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一、导入。
提问: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哪些国家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统一:
六组同学演示:“德意志统一”
利用新闻播报形式列举统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德意志资产阶级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普鲁士完成统一的优势。
学生演示俾斯麦上台,发表演说,阐明“铁血政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两个资料分析“铁血政策”的性质。
利用地图简介普鲁士王朝的三次统一战争。讨论俾斯麦的统一策略对战争的作用,注意普法战争后期性质的变化。
最后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探讨德国的强大日后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小结提问: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三、意大利统一:
七组同学演示:“意大利统一”
展示14、15世纪意大利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文化的繁荣。对比19世纪中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探讨意大利在历史进程中落后原因。
最后由学生归纳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统一的进程、特点和历史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统一的特点、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在统一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四、小结全课: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第三课时日本明治维新。
一、导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二、日本明治维新:
八组同学演示“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地图,展示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封建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发展的落后,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
引导学生分析,内忧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注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帮助学生弄清封建领主经济的概念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几股新生力量。引导学生把握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来源,简介武装倒幕的过程。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先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本目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力量对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首先应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然后再适当地讲述它的消极影响;分析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结。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讨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二
活动1。走近祖先——黄帝和炎帝:
[方式:全班分两组,每组选一个代表分别介绍炎帝和黄帝贡献,完为止]。
[投影]:神农教稼图、黄帝画像。
[学生阅读教材并介绍]:炎帝黄帝的传说: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当时及后世的。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活动2.民族溯源——华夏族的形成:
[探究填空]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部落联盟,为扩张势力争夺地盘他们发生了战争。和联合打败以为首的部落;后来为争夺中原地区,炎帝和黄帝又在展开大战,结果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最终形成后来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我们也自称为子孙。
活动3.激情认同——我们是“龙的传人”:
[设问1回答导入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这一形象喻示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了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他体现了和谐,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所以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
篇小结:最后总结升华感情:同唱《中国人》。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三
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
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培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1)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王朝历时不到三个世纪,而武则天一人参政掌政就近半个世纪(从当皇后开始参决朝政计算)。同时,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新授讲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一、唐王朝的建立
多媒体展示:引用人民对隋炀帝憎恨的诗句来反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通过多媒体演示: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多媒体展示唐高祖李渊像及提示,并根据以下提示玩成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a他是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
b他在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乘机起兵
c他在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并统一全国
d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3、根据阅读和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练习,让我告诉你
(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
(3)唐朝的都城是――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简介
他从隋亡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他意识到“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他认为只有虚心纳谏“兼听则明”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鼓励和倡导臣下提意见,并以谏如流,兼收并用。
教师总结;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为贞观之治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多媒体展示标题。
三、贞观新政
1、赋役制度方面突出了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2、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3、编撰的《唐律疏议》,其原则就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沿袭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5、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教师总结: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请回顾一下本课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唐太宗的评价和认识。
隋唐时期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更是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在各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的隆盛时期。唐前期统治者认真汲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施德于民。历数代而至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盛世局面,为后世所景仰。我们生活在祖国腾飞的新时代,更应从中感觉祖国的辉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定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学习奋斗!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王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1、隋朝的灭亡亡国之君:隋炀帝
原因:暴政
时间:618年
2、唐朝的建立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
三、贞观新政:
改革赋役制度
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1、贞观新政修改法令,编撰《唐律疏议》
完善科举制
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2、贞观之治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四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
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本课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初中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教师要把讲述、体温、讨论等方法结合起来,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关心时政的精神。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然后教师指出:公车上书后,全国的维新变法运动不断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进一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1898年6月,光绪帝下诏变法,这就是历史上的"戊戌变法"。
二、保国会的成立:按书中材料讲清保国会成立的背景和目的即可。
三、百日维新
屏幕显示"百日维新"的内容,教师设问,引导学生分析。
师:哪些内容会损害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生:改革旧制部分(学生可能会回答具体内容)
师:对。这样变法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反对,这也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师:"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反映了哪些人的.愿望?
生:人民、当官的。
师:这里的"民"具体指什么人?
学生可能不会立即答出,教师要分析"民"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所以,政治方面的改革就是让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
师:经济方面的改革会起到什么作用?
生:(概括)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师:文化方面的改革呢?
生:(概括)有利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
师:军事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学习西方先进的训练方法,增强国防力量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思考题。答案略。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四、戊戌政变
以学生自学为主。(电脑屏幕显示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戊戌政变的经过)认识慈禧太后的专权凶残、袁世凯的阴险狡诈、谭嗣同的英勇无畏。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教师最后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从光绪帝下诏变法到变法最终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这场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继续奋斗。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五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5)总结段意,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读透课文,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六
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3、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1课时。
一、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由一生讲述教材导言部分“立木为信”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生答)师设疑:商鞅为什么能在那个时期掀起变法运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变革的时代,去了解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吧。(板书课题: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和历史地位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10分钟)。
教师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导学案第一部分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10分钟,好,开始!
1、说出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情况。
2、说出都江堰兴修的时间、人物及它的功能和作用。
3、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时间、指导思想、内容、性质、作用。
4、各国变法的影响。
(二)自学检测(2分钟)。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都江堰属于()。
a.防洪工程b.灌溉工程c.水利航运工程d.防洪灌溉工程。
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
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
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
(三)我的疑惑(1分钟)。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教师点拨,拓展延伸。(14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课件)。
点拨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点拨2、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8分钟疯狂记忆“自学教材”问题;对桌之间互查一个重点问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7分钟)。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七
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讨论:如果你是皇帝,你将如何选拔人才为你所用?
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对比学习: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和科举制。
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设计:科举制发展线索图。
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方案一:讨论:在此之前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现今的选官制度对比。
方案二:课堂小论文:科举制度之我见。
方案三: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以后,请你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的形式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能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八
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科举制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讨论:如果你是皇帝,你将如何选拔人才为你所用?
科举制的诞生:
学生对比学习:隋唐以前的选官制度和科举制。
科举制的完善:
学生设计:科举制发展线索图。
科举制的影响:
小组讨论:科举制的影响。
方案一:讨论:在此之前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现今的选官制度对比。
方案二:课堂小论文:科举制度之我见。
方案三: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以后,请你想一想: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的形式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吗?能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有关的建议书或计划书。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九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组学习:“陈胜、吴广起义“。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十
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小结提问:为何资本主义的美国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
强调交战双方同是资产阶级,实力相当。
小结全课: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对比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有何异同。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从目的、方式、内容、作用去思考。
第二课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课前发放本节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课上展开充分讨论,探讨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初中历史九一八事变教案精选篇十一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是北京人;。
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部编版八上藤野先生教案(通用19篇)
- 2023年中华传统节日作文500字初一优质(优秀14篇)
- 爱的感动作文优秀(精选10篇)
- 作文:那些年,我们一起度过的小学时光实用(汇总11篇)
- 2023年二十年后的我小学作文500字(优秀8篇)
- 2023年有关第一次坐飞机的作文600字精选(汇总16篇)
- 高三作文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优秀(优质20篇)
- 2023年演讲时缓解紧张的方法(大全15篇)
- 以路过为题的作文(优质9篇)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1000000字优秀(汇总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