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学音乐识谱入门第一课教案(5篇)
- 上传日期:2023-03-23 21:50:25 |
- 李耀Y |
- 9页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第一课教案篇一
音乐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也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以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为主,同时也注意乐感的培养和唱歌技巧的训练。所以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欣赏音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识谱基础,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感悟音乐。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音乐课“识谱”教学被视为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厌烦点”,因为教师把识谱教学教得太死板、太理论化,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点滴教学实践,谈谈在“识谱教学”方面的一点想法和做法。
一、强化音准、音高训练
少年儿童在接触音乐学习识谱的开始,就必须十分重视其正确音准、音高的培养与训练。教学中,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结合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多运用学生身边的动物入手,让学生辨别音准音高的能力,并对音准音高进行识记和加深巩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出示三幅分别画有小鸟、鸭子、老黄牛的图画,请学生分别模拟三种动物的呜叫声,来辨别不同音区的音准音高,通过钢琴弹奏,让学生懂得高音区可以描绘小鸟的形象,中音区可以描绘鸭子的形象,低音区可以描绘老黄牛的形象,这种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区别了音区的音色和表现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音准音高的掌握,以达到让学生懂得音准音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进行唱名和音阶的训练,让学生熟悉会唱音阶。
二、用打节奏过渡到识谱
节奏是构成旋律的一个方面。节奏训练是学生掌握识谱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上,学生对敲敲打打比较感兴趣,许多节奏可以从生活中直接感受,如汽车声、马蹄声、小跑步等。学生很愿意通过动作拍击来表现这些节奏,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加大训练强度,继而再加入若干小节的节奏进行练习,此时,老师并用琴声弹出相应节奏型的旋律。同时,老师要让学生注意听琴,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学生很有兴趣,效果很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视唱的欲望。
三、通过音程练习曲来进行识谱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音唱不准,把握不住音高的现象,导致了学生视唱不敢放松的心理,造成了学生学习视唱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我运用音程听唱的片断练习曲来进行识谱技能训练,如纯五度练习、小三度练习、主和弦大、小三度音程练习、五度以内大、小三度练习、五度内的极进练习以及八度以内大、小、三度混合练习。像这样的音程练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趣味性较强的歌曲片断来进行教学,如《粉刷匠》、《洗手绢》等,让学生分别采用听唱、视唱、默唱和接唱等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这样让学生有意识地加强音高的听辨、记忆,使之掌握音准,熟练地进行识谱。
四、利用民歌和民族音乐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提到唱歌,首先就要识谱。不会识谱,学生的歌唱就无法谈起。歌谱的实用价值能够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唱歌活动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民歌和民族器乐来提高学生的视唱兴趣。因为流行的民歌与当地语言、民俗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如安徽《凤阳花鼓》、江苏《茉莉花》、陕北《信天游》、《拥军秧歌》等民歌和民间音乐,让学生多接触老师进行很好的分解和讲解,通过艺术化了的旋律,严格把握音阶、音程的准确性,结合我国民族五声性调式音阶、旋律的分析过程,对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音准概念,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五、在器乐演奏中锻炼识谱能力
器乐演奏也是进行识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识谱中,还要增加操纵乐器的负担。在演奏中,学生自然会把注意力引向谱表、音符、音高、调子等细节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乐谱,还要兼顾乐器,同时还少不了用耳朵辨别其音准音高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竖笛或口琴来锻炼学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练习节奏,然后识谱,再让学生在竖笛或口琴上吹奏。此时,我严格而认真地提示告诉学生要注意乐句的句法、短句的意义及感情,注意乐器演奏的技巧,熟练之后,让学生一边吹奏一边演唱,这样学生便在“动手一动脑一动口”三动实践中锻炼识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识谱能力。
六、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识谱
欣赏音乐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最容易产生识谱要求,这对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全方位接触和理解音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欣赏之中对学生识谱的培养也很有积极意义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听主题、唱主题、背主题。而主题都具有旋律性强、节奏鲜明、容易记忆、容易演唱等特点。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例,这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识谱技能都具有强烈感染渗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活动中感受记忆节奏与节拍,感受乐曲的旋律性,唱旋律、记旋律谱都能诱发出他们对识谱的欲望,从而强化他们的识谱能力。
七、用音乐创作等其它辅助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识谱水平
创作音乐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识谱并不是创造音乐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利用乐谱记录乐谱,这当然是对学生识谱的更高一层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创作旋律,同时还要将写出的乐谱进行视唱,这就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学生的识谱问题,通过编写节奏、旋律等音乐活动来培养音乐思维,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识谱的。当然,这样的创作,要简单通俗,八及十六小节为宜,学生容易接受。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舞蹈的启迪、多媒体和电教等教学手段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练习确实不是件易事。但只要我们激趣到位,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并能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从害怕识谱,到接受识谱,喜欢识谱,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体验音乐世界里的无限乐趣。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第一课教案篇二
谈音乐识谱教学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识谱教学又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据调查,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识谱枯燥乏味。一位学生这样说道:‚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头晕。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多来米’,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就是谋杀!‛看来,传统的、填鸭式的识谱教学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等都在改变。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旧的观念,指导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新课标低年部目标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以人的主观意愿为驱动力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做到自主学习。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五线谱像小手,五根线四个间,我们从下往上数,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五线四间五线谱。再如,学习唱名及其位臵时,我又编了首儿歌: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门口招手来来来re、re、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mi、mi,第一房间坐沙发fa、fa、fa,第二线上说说话sol、sol、sol,第二房间手儿拉la、la、la,第三线上笑嘻嘻si、si、si,第三房间歌儿多do、do、do。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二、识谱教学应循序渐进 1、先节奏后音准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其中,音准是是儿童最难入门的一个要素,而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另外,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可从节奏教学入手。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能因为训练音准难就避开它。一年级的学生可先学习五声音阶,即学习‚do re mi sol la‛的唱名及音准,然后再扩展到七声音阶的学习。2、先唱词后唱谱
教学中往往学生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着唱词,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肯定很不乐意。教师何不因势利导,让学生先唱词,后唱谱,这样学生既容易感受歌曲形象美,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在学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快乐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欢快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甚至有的学生己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唱了起来。这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先教谱后教词的做法,而是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只一遍就唱会了歌曲。我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等学会歌词后,再进行学唱曲谱。通过这样试唱,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3、先攻难点,后整体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年级教材《花喜鹊和小乌鸦》这首歌中的第二、第三乐句里有一个大跳音程(‚sol1—————低音la‛)节奏也较复杂,还在低音上有颤,音学生不太好把握。我先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下坡‛的环节,提示学生前面有一个很陡的坡,下去要特别小心。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更容易,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通过游戏促进识谱教学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五线谱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面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乏味深不可测,对单调呆板的教学缺乏兴趣,学习困难信心不足。但如果我们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常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教师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并请学生帮教师同步‚配音‛。学生在教师表演的控制下有节奏地念读‚走 走 跑跑 跑跑‛。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跑‛用的时间短后,再进行教师‚走‛一步学生‚跑‛两步,让学生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半,最后教师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学生在走走、读读的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了两种音符的读法。又如,在复习二拍子、三拍子节拍时我和学生玩‚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有一棵果树,上面有两个一串的果子,也有三个一串的果子。教师即兴弹奏二拍子的乐曲或三拍子的乐曲,学生分小组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跺脚。每首乐曲结束后,各组学生要经讨论尽快确定这首乐曲是几拍子,并派代表到树上摘果子,先摘对了的小组可以将果子保存起来。待全部乐曲弹完后根据各组所摘果子串数的多少评出优胜组。就这样,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识谱教学
根据科学家实验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二年级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第三至五乐句中出现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等都是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设计成郊游中‚爬山‛的环节:多媒体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爬山‛。那些复杂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学生轻松掌握。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低年级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第一课教案篇三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
维则青联希望小学 毕刚
【摘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鉴赏音乐、表现音乐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文章剖析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谱教学中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只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关键词】音乐审美;小学低年级;识谱; 心理特点;音程感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没有乐谱就无法纪录稍纵即逝的音乐,就会给音乐的保存、传播、学习带来困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乐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之一,鉴赏音乐、歌唱等等都需要乐谱加以记录和表达的。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有必要进行识谱教学。识谱教学的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如何让识谱教学走进学生心中,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呢?下面谈谈我对低年级识谱教学的看法:
新课标对低年级(1-2年级)的识读乐谱要求是: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
第二、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上述三个方面当中,视觉反应(第一个过程)基本上属于智力的范畴,与其它过程相比较,它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课堂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游戏①《什么动物出来玩》: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小猫
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游戏②《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让学生掌握音符的唱名(123唱do re mi),这些都属于知识方面的快速反应,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来说并不困难,稍作说明和练习就能够掌握。
动作反应(第三个过程)的前提是听觉印象(第二个过程)是否已经熟练地建立起来。课堂中我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有效提高音符教学效果。我在一年级第二学期音乐课中有意识的让学生开始认识音符,有计划的让学生分阶段认识、学唱音符。一节或几节课中只要他们掌握一个音符即可,循序渐进学会7个基本音。在认识的过程中让他们用柯达伊手势表示每个音的位置(do握拳朝下,拳放腹部下方位置。re手指伸出斜向左上方,手放腹部上方。mi手掌朝下,放在胸下方。fa拇指向下手上移至胸上方。sol手背朝外放锁骨处。la手腕自然下垂放耳朵下方。si食指向上指太阳穴位置。)通过手势及位置的变化,更形象的让学生感受音的高低,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如果已经建立了“听觉的快速反应”,那么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动作反应也是并不很困难的,那是属于对发声等器官的控制问题。三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对中小学生来说最难以掌握的是熟练的“听觉反应”,因为,首先它要求音高的高度准确性,否则就“走调”了;再则,音准观念的获得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获得。这个获得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观念,在国外的教育理论中,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
“唱名音程感”是识谱能力的基础。“唱名音程感”的训练是识谱教学的十分重要环节。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听觉的辨别力和记忆力方面都是发展得最快的阶段,牢固地掌握音高感,对这个阶段的儿童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跳房子》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听唱法进行唱歌等教学,在听唱的过程中大力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为今后的识谱做好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小学低年级从感性欣赏积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高感,通过听唱法学习唱歌,用模唱唱名的方法学习唱谱,有了大量的感性积累,就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唱名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教学打下基础。这种积累的根基在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了兴趣不利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实现。这是二十一世纪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新理念,在实践这一新的理念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例如:在教授一年级《过新年》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初听歌曲,热闹的锣鼓声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随后引导学生说出过新年热闹的场面,在学生随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歌曲的情绪,同时对歌曲旋律更加深了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带着过年时的欢快心情随琴轻声模唱,再次刺激了学生对旋律的欣赏和记忆。他们在多次欣赏、自觉记忆歌曲旋律后自己就能够将歌曲旋律模唱出来。这种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乐趣。学生在主动的参与着课堂教学,发挥着自己的主体作用。这节课上没有看到同学们眉头紧皱、疲惫不堪的样子,反而一个个精神饱满,兴趣十足。下课后一边走一边还哼唱着歌曲,好像真的过年了一样。曲谱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轻松、愉快、自然地学会了。化解了的识谱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享受、以及快乐和自信。随着这种感性积累的逐渐增多,为今后学生的识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几点: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x xx xx |x.x x x | x x x o |,是本课的难点,我先给学生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歌曲中的附点八分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及八分节奏等几个典型的节奏型在歌曲学习前先请学生练习拍击并加上旋律进行演唱,然后再学习歌曲。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歌曲中觉得非常的轻松,而且错误率也很低。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还总结出:
1.有的识谱教学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这样不但减轻了学习的重复性,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好朋友》(第三册音乐教材)这首歌曲有四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节奏都完全相同,一、二乐句的旋律就最后一个音不同。我在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学习第一乐句,通过听辩、看谱,请学生找出后面三个乐句与第一乐句的共同点,然后再学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使学生除学唱歌曲本身以外进一步地认识了歌曲的音乐结构。
2.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将音阶里的各音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3.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对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是一味的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知、体会主动的学习和表现,以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第一课教案篇四
识谱教学,打开音乐之门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们也不知道怎么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音乐教学和汉语拼音一样重要。识谱教学必须从小学开始,打开学生的音乐之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心理活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乐谱的认识和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游戏活动
“摘苹果”游戏:将已经准备好的乐谱全部用“苹果”表现在卡片上,然后将这些“苹果”放在一个已经制作好的“苹果树”上。游戏开始以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苹果”,学习卡片背面的音符。
“给小动物找家”:做这个游戏的依据是每个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发声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动物的发声特点设定节奏,如小狗是“3”,小猫是“ii”,小猪是“77 7”,小象是“66 66”等。在游戏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把这些已经画好的乐谱水果按照每个动物的喜好,送到它们的家门口,送到之后,翻开卡片的背面学习音符,唱对了才能进它们的家。
游戏的互动性和学生天生爱动的性格,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出来。音乐教师必须将积极的心态带进教室,感染学生,使学生更有动力。
二、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对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只能依靠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乐谱、节奏和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和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他们提供创编的机会。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小学音乐课中的一首教学歌曲,因为旋律和节奏都非常简单,并且音律非常柔和优美,深受学生喜爱。所以,在教学生学习新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音乐旋律打乱,以小节为单位排列在一起,让学生熟悉每个小节的旋律高低,根据自己的判断排列成自己认为正确的音乐旋律,然后演奏。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听为主导,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音乐,最后大家一起分享和演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其实在音乐教学中,这样的音乐创编形式分为很多种,也正是因为多种多样的创编形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挖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苏教版的器乐教学
苏教版的音乐教材中,竖笛教育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我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就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把竖笛教育纳入音乐教学中。将器乐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演奏中提高识谱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竖笛有特定的音高,只要很好地把控气息,掌握指法和节奏,就可以随时随地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用竖笛的演奏问好。教师唱:“1234-5-||。”学生吹:“555-555-5432-1-||。”教师还可以玩“旋律接龙”的游戏,如学生a唱“1112-3-||”,学生b接着唱“2223-4-||”,学生c则接下来唱“3334-5-||”。
在新歌的学习中,对一些非常简单的旋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演奏和创编。对学生的创编,教师不要苛求,只要学生自己认为这样的旋律是合适自己的就可以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创编儿歌
识谱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准确地把握乐谱的知识,是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掌握演奏歌曲的方法的基础。乐谱的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五线谱转变成一首非常简单的儿歌,让学生在弹奏的时候阅读。在教学的时候,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爱玩爱动的天性必须在课堂上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没有约束力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注意学生的情感倾向和思维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
案例:下加一线来敲门do do do,门前招手请过来re re re。一线上面有猫咪mi mi mi,第一房间有沙发fa fa fa。二线旁边悄悄话sol sol sol,第二房间把手拉la la la。三线前面笑嘻嘻si si si,第三房间欢乐多do do do。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周围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编造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儿歌。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练习自己编造的儿歌,鼓励学生创编音乐,也是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将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
(责编 莫彩凤)
初学音乐识谱入门第一课教案篇五
谈中小学音乐识谱的重要性
不少中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数年前笔者在一次听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时,看到教师先唱do-re-mi,让学生自己接着唱: mi-re-do,全班学生竟然都唱不准这三个音。这使我感到惊讶。后来,对一所中学两个初三毕业班学生逐个进行视唱能力的测验中,发现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的学生的比例甚低。同样,对多所中学的数百名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测验中,也得到“大部分中学生不能唱准c大调音阶”的测量结果(当然,这不能说明所有的学校和班级都是这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显然,这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要求。
一、识谱教学中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二、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
现代学生的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从幼儿开始,在家庭、在校内外各种场合,他们听过 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唱名”。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名”的练习,那么,学生们不掌握“唱名音程感”就是很自然的。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这一点,对学习线谱或简谱来说是完全一样的。
三、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好方法
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的方法,即使用听音(听辨)、视唱(视唱练习曲)的方法。对于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主要是采用结 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进行“唱名”练习。在丰富多彩的音乐 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这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 专门训练的方法,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 时间的专门练习,也必须带有游戏性,以保持兴趣为前提。
四、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期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不必使用乐谱。因为,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 名”,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最佳期),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留 待以后(中年级开始)逐步进行。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五、各年级唱歌教学中都要注意“多唱歌谱”
在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在中、高年级,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 歌教学等,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补课 ”。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在许多中学音乐教学中,忽视青少年的特点,采用成人化的、专业化的方法我 们应注意避免。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
- 最新识谱教学心得体会(优秀20篇)
- 最新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实用8篇)
- 最新识谱教学教案(优质13篇)
- 2023年优抚对象慰问简报(模板14篇)
- 2023年高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 教师招聘高中数学试讲常考面试题目(五篇)
- 最新高中数学老师面试说课(模板12篇)
- 正方一辩发言稿(五篇)
- 争先创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实用8篇)
- 2023年争先创优争做岗位先锋 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演讲稿(5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