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申论真题(汇总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2:22:33 |
  • 李耀Y |
  • 7页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时刻,让人难以忘怀。写一份好的总结要注重组织结构,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国考申论真题篇一

1.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3.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总体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一些沿海地区还面临流动人口比重大、周期性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交替出现的问题。我国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5.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国考申论真题篇二

15岁的小姑娘梁春霞现在被许多网友称为“岷县最美女孩”。因为在甘肃岷县特大雹洪灾害中,她和同学在即将被山洪冲走的危难关头,她选择了让同学踩着她的脚和膝盖逃生,而自己却被山洪冲走!

【标准表述】。

梁春霞勇敢救人、自救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也震撼了网民。网民称小春霞为“岷县最美女孩”,更有网友称赞,“小春霞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是最美中国女孩。”近日来,“最美”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最美女教师”到现在“最美女孩”,这让世人,让社会深深感受到了世间的“温暖”和“希望”。

首先,她们的美在于将舍己为人转化为本能。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当危机来临,需要怎样强大而坚定的爱心和责任感才能让她舍命一推?如果换做我们,多少人会下意识地做出张丽莉和小女孩梁春霞式勇敢救人的选择呢?正是这样的出于本能的反应,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才是社会的希望。

其次,她们的美是冷漠世界、物欲横流的救世之星星之火。无可否认,在许多人抱怨整体社会道德水准下滑的今天,各种公共事件一次次挫伤国人的耻感,刺穿道德的底线。在搀扶一位摔倒的老人前,先拍照取证,再施行救援;在被车辆反复碾压的小悦悦身边,路人步履匆匆,视若不见;“易粪相食”让责任心沦为笑料和空谈。社会分工越发精细,竞争日益激烈,“熟人社会”里的各种道德约束早已消弭不见,无论事大事小,大家法庭上见。他人即地狱,终至人人即地狱。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一度绝望,一度心寒。

所幸,总有些人和事,一如彻夜孤寒里的微光,刺破黑暗,唤醒我们心底冰封的暖和善。躺在病床上的梁春霞、张丽莉召唤着、彰显着、还原着迷失已久的美和善。

弘扬正气,传承美德。在利益关系纷繁复杂、价值观追求多元的时代,这些典型的个人美德对重塑公民道德精神的作用尤为重要。就是因为有更多像“最美女孩”梁春霞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相信在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无数人的行为不断地以“最美”的形式闪现。最美医生、最美妈妈、最美护士……这些美,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伟大的动机和宏大的叙述,而恰恰是在隐忍中的坚持,在绝境中的相守,才得以唤醒我们心底埋藏已久的美和善。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善举和美德都会得到公众的聚焦关注;但我们要相信,因为“最美女孩”梁春霞们日复一日对自己人生信条的坚持,还会有更多的“最美”呈现。因为,在所有的美好中,都有着这个飞速前进的时代对于弱者的呵护和尊重,都有着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

【背景资料】。

“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胡景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

【标准表述】。

在民生、幸福、稳定成为“十二五”热词的语境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审视社会管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的丰富深化,也是对我们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一大创新。

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国民收入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提升的时期,往往是经济最容易失调、社会最容易失序、人们心理最容易失衡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避免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凝聚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它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也是我国现代化顺利推进的必要保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在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价值理念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城乡、地区、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利益矛盾日渐突出;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使得形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何主动适应这种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命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体。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的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和多元思想文化,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就能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握指成拳,众志成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让群众收入更多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就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积聚强大力量。

【背景链接】。

2012年7月23日,教育部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力图解决农村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等突出问题。教育部表示,将严格规范学校撤并行为,多数家长反对的,将不得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

【标准表述】。

“撤点并校”决策产生的背景。

“村村有学校”,这曾经是举全民之力而一度实现的教育目标,也是让许多人对乡村文化传承始终不失期望的人文景观。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由此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从其初衷而言,学校撤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百姓教育需求。

【存在问题】。

专家认为,“撤点并校”实施过程中比较显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有的地方借撤并之机减少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造成家庭教育成本升高,上学路途遥远,乡村地区出现辍学率回潮。

其二,由于政府没有在撤点并校时考虑配备校车,不少孩子只能坐不合格校车、黑校车上下学,导致校车安全事件频发。

其三,低龄寄宿在乡村变得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寄宿硬件条件较差、与寄宿相配套的心理辅导、生活服务没跟上,乡村寄宿生很多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四,朗朗书声在很多农村消失,农村越显缺乏生气。

其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当初被撤点的学校,很多本来就是相当不错的校舍,撤并政策出台后,这些校舍就成了香饽饽、唐僧肉,最终被“合法”侵占。

【措施】。

要彻底根治撤点并校过程中的问题,专家认为,首先必须从科学决策机制入手。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在决策过程中,要多听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诉求,以农民心声为准绳。对教育部门乃至各级政府而言,在制度上设计长效的“通道”,让农民的声音能够被清晰地听到并得到重视,是确保这桩好事办好的重点所在。

其次,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有的山区路途崎岖、交通很差,硬性撤点并校,会增加农村儿童的上学距离,也会导致安全隐患。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校舍安全工程,保留一定的教学点,要在便利和质量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再次,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这会引发诸多问题。需不需要调整,怎样调整,什么时间完成,这些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规划、综合考虑,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多听取当地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操之过急。同时,各种配套建设、保障措施要及时跟上,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

最后,学校布局调整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让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上,同时要加强学校管理,尤其是安全管理。此外,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因此要加强生活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长期缺乏亲人陪伴的孩子更需要心理关怀。无论是已撤并学校有必要可恢复,还是治理班额超标等问题,都需要财力保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赋权于家长来监督权力和明确财政投入责任。

【背景链接】。

湖南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马贤兴在一个法治论坛上表示,要建设两型社会,不仅要靠法治保障,还要靠良心保障。马贤兴提议把良知写入法律总则,成为指引、评价、规范人的行为的法则。他表示:“良心都靠不住了,什么靠得住呢?”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专家认为,良知首先是一个人道德自律下有所不为的基本准则。比如,生活中不违反公序良俗,从业不损人利己,诸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开发商不做“豆腐渣”工程等等,都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这些底线通过良知的坚守,变成现实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诚信。所以,通常情况下把没有诚信的人,都称为没有良心的人。

除了道德自律之外,人们的行为规范还有一条“法律底线”,即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一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必须禁止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法律底线”比“良知底线”范围更狭窄、要求更低,通常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同样也越过了良知的边界。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每一起严重事故在追究违法责任的同时,同样伴随着良知批判的解读。

“良知底线”没有“法律底线”的刚性,单纯的道德自律与内省升华,需要的是道德环境的支撑。需要正视的是,如果当下社会良知丢失殆尽,缺少的正是一个讲良心的道德环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讲良知,甚至违法犯罪的人受益,比如,制假、使假、卖假,可获得相对于违法成本畸高的收益,等于是变相鼓励“昧良知”;另一方面,讲良知的人需要付出坚守甚至血泪的代价。比如,“油条哥”的经营要担负着他人所没有的高成本风险,见义勇为承担着被讹诈的风险,这一切又都在倒逼人们放弃良知的坚守。

[措施]。

专家认为,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以道德保障社会建设,关键不是道德宣教性的、引导式的“良知入法”,而是细化“良知入法”内容,实实在在的应当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要向外国取“经”,进行道德立法。

一方面,道德立法不能一刀切,不能对全社会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不能把所有的道德规范变成法律条款,约束公民的行为,应当是对特定人群的道德行为进行立法规范,比如对以最高道德标准约束的公务员群体进行道德立法,或者是针对一些基本的、普遍的道德规范通过制度安排使之制度化、法制化。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社会行为的道德立法,应当本着扬善不惩恶的原则。主要就是保护行善者,而不是惩处违反道德的作恶者,毕竟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而道德是社会的最高准则,不是所有人能够做到,不能因为没有见义勇为就对其进行惩处。

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官员“作秀”正确对待官员“作秀”

【背景链接】。

“秀”是中性的。官员要面对群众,要和群众打交道,形象展示就是不可避免的。近期,有两名官员很受关注,一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与以往不同,对此二人的事迹,刚开始有关议论也有“作秀”的调侃嘲讽,后来趋于认同肯定。

副厅长零距离接触农民工,让这位身居高位的官员收获“一手材料”,为其以后研究决策会有所帮助;对应约前来的8位农民工而言,这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向上反映问题的机会。

而之前深圳的公务员上街擦皮鞋的“秀”却有点剑走偏锋的尴尬,因为做好本职工作比擦皮鞋更重要。

【标准表述】。

“秀”,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社会现象,没有“秀”就没有现代生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认为,作为国家公务人员,“秀”不能离开一个前提,即,要在自己的分内真心服务,用心履职。“秀”从更深一层说应该是服务的方式更加合理巧妙,以人为本,更让群众满意。

【意义】。

“秀”是介绍决策、亮明态度、表达情感的方式,“秀”得好,有利于改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消除隔阂。官员的作秀是传播政务信息、演绎执政理念的生动形式,是营造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改变政府官员刻板形象的实践载体。“秀”在某种程度上应成为官员的必修课。

真正的修养、教育,不单要看行为,还要看到行为背后的思想。官员基于真诚的“秀”,必将拉近民众与官员之间的感情距离,消弥、缓解相互间的误解和对立,对依法行政有益无害。

当然,不能否认,政府部门和官员沽名钓誉、做表面文章的作秀确实很多。在今天这种信息传播快速、舆论发展活跃的环境中,没有实质内容的花拳绣腿式的作秀,经过网络的高速发酵和放大,必然遭到群众的反对,受损的不仅是当事官员的声誉,更是政府的公信力。

【对策措施】。

专家认为,防止无谓的政治秀的现象,树立良好政府形象,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方面,建设高效、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保障权力公开、透明和规范化,从而为监督官员的行为提供一个优质的环境,有效地抵制不正当、不合理的政治秀行为。

政府应该致力于搭建舞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真诚的对话,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官员自我的主观臆想。在实践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实施政务公开,建立社会公众听证制度、公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与公众超越时空局限的交流、互动等。

另一方面,提升公务员的能力素质,树立政府和官员的良好形象,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官员作秀。

真正优秀的官员是不需要随便乱秀的,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实际上,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也与公务员的素质密切相关。要求公务员必须放弃当官发财的思想,树立为民服务、乐于奉献的意识;除了对上级负责外,还要受到法律、政治规范社会道德、职业伦理和标准等责任的约束。

国考申论真题篇三

2014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聚集的地方总是受到恐怖分子的袭击,从今年开始.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面向全国进行招生.如果将反恐专业作为2015年国考申论热点问题,你又该怎样作答?华图教育国家公务员频道为广大考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和分析.让我们一起来谈谈你对反恐专业的看法!

背景材料:。

近年来,境内外恐怖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为落实中央和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反恐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校开展反恐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公安大学2014年新增公安情报学反恐怖专业方向,计划面向全国招收80人。公安大学也成为全国公安系统院校里第一家开设反恐专业的高校。

公安大学反恐专业的课程将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将包括恐怖组织研究、反恐国际合作、反恐情报、风险评估等;而实践方面则包括网络犯罪侦查、针对具体涉恐案件如何指挥、布置战术等。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你怎么看?

在反恐行动中,各国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抵抗和预防,比如说新加坡:人身上预置自保程序;美国:安全部设立应急预案!

中国公安大学新增反恐专业是与时俱进的体现,更是体现了国家对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培养这种人才有助于发现恐怖主义活动的敌情线索,在恐怖案件的预谋阶段捕捉信息,能更好的打击恐怖分子!

我们都知道恐怖主义对于一个国家以及整个整个民族都是危害极大的,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加严重威胁着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因此进行反恐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定的信念和义务!

于普通人来讲,反恐是一种预警、反恐更是需要我们身体里生根的一种意识,一种让我们免于灾难的潜意识。它需要科学指导、需要训练,当然,也需要我们避免把它盲目扩大。恐怖,它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恐怖,它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害怕。只要我们不断的研发和创建各种反恐组织,团结协作,一定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稳定和世界和平!

国考申论真题篇四

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

因饥饿而死亡。所以浪费粮食可耻,餐桌上的浪费更是不应该。作为这座城市的市民,我们应倡导节约粮食的良好风气。为了我们的美好家园和生活,特此发出“光盘行动”倡议:

一、珍惜粮食,适量订餐,避免剩餐,减少奢侈浪费。

二、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三、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四、提醒身边的同事和朋友,积极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五、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节约粮食。

六、积极参加文明餐桌行动,营造节俭用餐的良好风气。

“光盘行动”体现的是市民素质和责任。作为社会的主人,每个市民都要从现在做

起,从生活习惯开始,从细微处做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争做节约粮食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的行动中来,让节约引领风尚,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社区

××年××月××日

国考申论真题篇五

国考申论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资料,包括国考申论答题技巧、申论热点话题、精选申论范文、申论写作模板、申论高分经验等免费申论复习资料。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广大参加国考考生整理2018国考申论技巧:材料阅读方法。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每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其实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的申论,归根结底都是对材料的解读,只有会读材料,掌握好材料的分类、阅读方法、才能有针对性的把踩分点找到,就拿马上要临近的国考来讲,申论材料的字数一般在八九千字作用,大多数考生读完材料的感觉是读完前面忘记后面,读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没有一个整体性。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国考常考察的材料基本就三种类型。案例型材料,通篇讲故事的形式。数据型材料,基本都是数据的罗列,文字比较少,数字较多。观点型材料。一把是以领导人或专家学者的讲话为主。材料的逻辑基本就是两种,常规型逻辑以及争议型逻辑,在国考材料中,常规型逻辑考察较多一些。常规型逻辑是指围绕一个问题,谈跟这个问题相关的原因、影响、对策。需要考生在材料中进行一一划分。争议型逻辑是指。围绕一个问题,正反双方展开不同的讨论,考生只需要找出正反双方观点即可。大家平时在积累素材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些消极性、有代表性的材料。往往考试考察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申论材料应该如何来读?我们可以运用关键词、核心句、三种阅读方法以及五种逻辑技巧、和篇章阅读法相结合。读明白材料,找到跟问题相关的采分点。常见的关键词有表示问题的关键词:比如尴尬、弊端、瓶颈、缺失、挑战。还有表原因的关键词,比如之所以……是因为……由于;表对策的关键词:建议、应该、务必、需要、提议、当务之急;以及表影响的词,好的影响也叫做意义:促进了、推动了、提高了;不好的影响也叫危害;比如导致、致使、阻碍等。所以当考生们在读材料时,对这些词要有敏感度,知道这些词后面接的是哪些点就可以。除了关键词,还要掌握一些核心句,这里所说的核心句其实主要是集中的首句、尾句、以及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可以帮助大家找出一段文字的重点是什么。

广大考生要不断增强阅读的能力,熟悉材料的框架、结构、和一些解读技巧,才能更好的助力申论打高分。

国考申论真题篇六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加入wto之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当不少旅游企业看准这一市场,加入到旅游市场的竞争时,一个负面的“新名词”出现了,那就是“零团费”。

由于“零团费”的“优惠”背后潜藏的是旅游产品的“低质化”,越来越多的游客一提到“零团费”就直摇头。在很多人眼里,旅行社的“零团费”旅游都异化为了“上当游”、“吃苦游”,这给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为保护我们旅游行业的美誉度,避免一些违规企业败坏旅游行业的信誉,请大家一起来共同抵制“零团费”这类违规操作。为此,我们倡议:

(一)以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为最高准则,各旅行社和游客必须签署有关的书面旅游合同。

同时,各旅行社的广告用语及经营项目名称不能含虚假成分,不使用不实之词诱导消费者;在旅游期间,应实行一次性收费,使旅游价格“透明化”,保证做到计划外自费项目内容公开、价格合理、选择自由,杜绝强迫交易。

(二)各旅行社应科学确定组团的价格,不打“价格战”,给予各旅行社尤其是中小旅行社一定的生存空间,引导行业内部以“旅游服务质量”来吸引客人,从而对建立建全旅游市场秩序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成立旅游行业协会,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开展自律活动,进一步完善旅游佣金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旅游分配和结算体系,从源头上杜绝零负团费这样的违规行为。

(四)考虑由各旅行社派出代表参与行业监督。同时,聘请社会各界代表,尤其是人大政协代表作为行业协会内的“列席代表”,共同负责监督或抽查各个旅行社的出游情况,并且定期向社会公布监督信息,增加旅游行业运作的“透明度”

(五)规范旅游从业人员的收入来源,严格禁止以“购物回扣”作为从业人员的收入来源。中宜教育戴老师认为还应该按国家规定为员工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并且将旅游从业人员纳入合同制管理;保证所有从业人员都有相应资质,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六)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整治“零团费”的重大意义,深刻揭露其危害性,还要对“零团费”典型案例进行积极的举报与曝光,清楚行业中的违规企业,共同维护旅游行业的声誉。

(七)共同向上级旅游管理部门提供行业信息,共同建设旅游行业“诚信信息库”。定期公示旅行社、星级饭店、导游人员违规受处罚情况。

(八)完善旅行社和导游职业的准入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强化导游年审、考核工作,完善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推动导游人员社会化管理。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旅游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中宜教育的戴斌老师认为在过去,旅游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

但是,目前国内旅游行业所呈现的“恶性竞争态势”,使之以“零团费”的“怪异表现形式”引发了旅游市场上的价格混乱。

而我社所提出的.上述“八大倡议”,正是针对这些弊病而采取的“对症下药”的改革模式。希望我市的各旅行社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旅游市场。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国考申论真题篇七

所谓议论文,简单来说就是申明主张、说服他人的文体,其核心诉求在于让他人认同作者的主张。在文章写作中,尽快的表明主张一定是使文章有节有次、有方向路径的重要手段。因此,文章开头表明观点主张一定是最重要的功能,即在文章开头需要去阐述主张观点,使文章呈现出先叙后议的节次。例如国考20xx年副省要在开头表明“城乡文明、人造与自然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这个核心观点;18年副省要表明“科学、艺术和古文化是想象力的源泉”这一核心主张。

在明确这样的核心原则之后,文章开头就变得简单了,最简单的方法就直接阐述出文章中心论点作为开头,例如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大力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建设”的开头就是:“在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找准问题、破解难题,以一流意识和担当精神,大力推进高校的治理能力建设。”短短的68字阐述中心思想,即可作为开头。

但如果直接阐述观点,其实就会陷入另两种困境,一是开头简短,论证段难以充实的困境;二是观点得出唯有铺垫,阅卷人难以接受,有突兀的感觉的困境。此两种困境,为文章后续不能发挥出色,将成为致命缺陷。因此,在表明思想观点之前我们常常要有所铺垫,先叙前言、再叙观点。而这个铺垫的目的其实就只是告知读者观点得出的依据是什么,把自己得出观点的过程说明出来而已,而叶圣陶又在《文章例话》中有言:任何想法都出于客观现实,于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文章开头思路:阐述客观事实(此是后续观点得出的依据),进而对事实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观点。此三步就是文章写作的基本逻辑思路,这并非我们瞎捉摸的,此三步符号“八股文”的开头写法,即破题+承题+起讲;此三步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技巧出来,小编申论开头的归纳概括式、转折递进式、案例分析式的方法都是出于这个思路逻辑。

于是,我们在作答申论的议论文时,对于开头,只需要立足材料,把握材料引出中心思想的根据,再把材料的根据作为开头的铺垫就可以呈现为一个思路清晰、内容准确的文章开头了。

申论作文分论点论证之举例论证。

谈到写作文,不少学生觉得好难,特别是作文分论点的.论证。要么觉得无话可说,要么觉得论证无力,不能很好支持分论点。那小编就来跟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在论证分论点的时候可以采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还可以采用道理与举例相结合的论证方式。这里,我们主要来说说举例论证。

首先,举例论证的例子从哪里来选取呢?如果给定资料里有可以使用的案例,我们可以适量使用。但不要大量案例都依赖于材料。当然还需要大家平时勤加积累,在作文举例论证中最好使用积累到的热点,典故等。其次,明确了案例来源,又该如何塑造和提取案例呢?我们可以使用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四大要素将案例从众多文字或者脑海中提取出来。最后,在论证中,对于精华案例,比如:新鲜又贴切的热点,我们可采用一个案例精讲详细论证,既不让阅卷者感到乏味,也能保证分论点的字数。当担心单一案例字数不够时,可以使用正反两个案例对比论证,形成一种对比冲突,增强文学性。当对于所用案例记忆不全面时,还可以多个同类型案例排比论证。在下面给大家附上一个例子:

两个案例对比:

转变思路,完善居家养老,让老人乐享亲情。与儿女的情感交流是老人乐享天伦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少子女的关怀与问候,独守“老窝”的晚年自然不会幸福。某社区王女士数十年如一日照顾自己卧病的婆婆,繁忙中不忘关心老人的心理状况,分享老人的悲愁,传为当地的一段佳话。然而也有记者采访一位被诈骗的老人,老人说只有保健品推销员关心她,陪她聊天,帮做家务,甚至给她洗脚做护理,比儿子还亲,就算知道这是糖衣炮弹她也愿意吃。由此可见,老人对于情感关怀的需求之迫切。这就需要子女转变思路,尽量抽出时间多与老人相处,同时也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加强与父母沟通,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关怀,乐享天伦。

申论真题申论答案申论热点申论范文申论答题技巧。

国考申论真题篇八

反垄断法。

首先,要充分认识公平竞争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许多领域的繁荣。回首走过的道路,总结成功的经验,不少人概括提出了“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理论观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理论都特别强调一个国家要按照自身的国情和特点进行发展,在发展中改革探索,逐步形成国家的新制度安排。但是,在强调自身特性的同时,必须遵循一般的规律性,我们认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只有公平竞争才能带来真正繁荣。繁荣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繁荣,另一种则是虚假繁荣。虚假繁荣是表面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危机四伏。真正繁荣是一种可持续繁荣,有着合理的、稳固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支撑,是个体与整体的共同繁荣。真正繁荣是一种公平的繁荣,全体国民和企业都有公平的发展环境,虽有优胜劣汰,但非弱肉强食,成固可喜,败亦无怨。公平竞争是激发社会活力的最有效规则,胜利者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失败者也不会因公平竞争的不利结果而挫伤积极性,社会财富总量得到进一步增加,国民和企业的创造活力不仅不会受损,还会得到更正面的刺激。

因,但并非所有的垄断都不合理不合法。只有那些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且滥用此种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其他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或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垄断,才是应当反对的垄断。

其次,要清楚认识企业规模并非越大越好。

当前,各级政府主导各行业布局发展和差别对待不同性质不同大小企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由此也就形成了许多“大而不强”的企业,这类企业常常“大”于企业规模、国内市场占有率和高额利润,而“弱”于生产效率、国际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实际上“大而不强”是一个逻辑悖论,因为通常只有强才能做大。企业不强而大,要么是手段不够公平,要么时间不能维持长久。不少人为某些垄断性大企业被贴上“大而不强”的标签而鸣不平,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不强是因为其承担了许多国家政策性任务,而并非单纯的承担企业责任。对此应当予以承认,但这并不能作为这些企业垄断行为合理性的根据。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垄断经济的登峰造极形态,是经济专制的典型表现。市场经济必定是民主经济,经济民主是政治民主在经济领域的反映。有人认为,垄断经济可以减少企业数量,降低管理的难度;可以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可以壮大企业实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但是,事实却是相反,垄断经济下一些大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大而不能倒,调控更加复杂,管理更为困难;有些高利润率领域的重复建设很严重,低利润率领域的投资明显偏少,尤其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企业的规模很大,但是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不是靠大而是靠强,只要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就能够生存下来并逐渐壮大。大而不强的企业必须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做强,否则随着民主政治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只能被淘汰。

企业规模的合理性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企业的合理规模可能都会不同。企业是合并还是分离,应当看市场竞争的需要,不是企业越大越好。企业越大,企业的组织管理成本也越高,面临的各种风险也越多,并非大就是好。当然,企业也绝非越小越好。事实上,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特定时空环境的企业肯定有其边际效益的临界点。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通常越大越安全,其安全不仅在于其经济力量和创新能力,更多的在于其社会影响力。企业大到市场无法选择,政府不敢淘汰,则是其最安全的状态。但是如此一来,就会形成公司的统治和资本的压迫,民众要承担所有的不利后果。这显然是任何民主国家和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政府必须合理限制企业的规模,不能允许某些企业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更不能允许某些企业挟持政府破坏整个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产业经济的结构平衡。

再次,要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的执法工作。通常来说,垄断利润最终需要通过垄断高价来实现,不论是经济垄断还是行政垄断,只要把住价格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产生危害。二是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根据现行的《中央定价目录》,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项目包括重要的储备物资、国家专营的产品、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药品、教材、天然气、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电力、军品、重要交通运输、邮政基本业务、电信基本业务、专业服务等13类,除此之外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对于“重要的储备物资”具体包括哪些则并无明确规定,国有煤矿的煤炭、石油等价格仍然受到政府价格指令的控制。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与民生有巨大关联,其定价不引入市场机制,其合理性就难免备受质疑,反价格垄断监管也难以对其发挥作用。三是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者。在许多情况下,垄断的产生不是经营者集中造成的,而是一开始市场上的经营者就不足。对此,单纯的反垄断执法工作无法解决问题,必须靠其他配套制度来解决。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有些企业面临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确实需要某些措施如允许一定程度的垄断,以保护自己的民族企业,但这只能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不应变成一种长期的制度设计。因此,经济领域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不应改变,逐步消除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制度、体制、机制仍将任重而道远。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不仅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还要采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开放市场准入、加强税费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允许地方发展民间小额贷款机构、选择地方试点某些行业由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型等,都是积极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

希望此次的反垄断执法,能够成为各领域全面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偶然闪现的一个亮点。

国考申论真题篇九

共同富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引导我国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该政策强调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也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然而因为城市加速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风气影响,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尤其是城乡之间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不仅违背了初衷,长此以往下去还会导致社会各个阶层矛盾激化,不利于我国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要坚持城乡互补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乡村作为我国建国初期发展形态,对于老百姓而言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是促进我国共同富裕的根本立足点。共同富裕指的不是一部分人富,而是要让大部分人买得起、结得起、生得起。在建国初期,我国整体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在提出的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后富的发展战略下,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和全面腾飞的时代。在此期间一些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的地方以城市为主率先富裕,各项物资优先供给城市,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与之而来的则是乡村的衰败,乡村发展着面临人才流失、宅院废弃、人口转移等诸多问题,导致群众一窝蜂似的往城市聚集,加剧了资源倾斜的状况以及贫富差距。因此,我们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要立足于农村,通过已有资源整合促进城镇化发展,促使各类要素下沉到基层,改变资源集中在城市的情况。

乡村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城市这个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在最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城市聚集各类优质资源,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这些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在不同城市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富差距。现在各省均表现出“一省一市”的发展格局,优质资源均向省会城市聚集,由此会带来一家独大的情形。而从古至今,不管是经济领域、文化领域还是政治领域的发展都告诉我们一家独大是不可取的,譬如古代外戚干政,譬如垄断行业。所以,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关注不同城市间的资源差异,缩小贫富差距。

要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城乡互补发展。城市和乡村是不可分割的两大经济板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正确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就成为了关键因素。我们不能走“城市兴、乡村衰”的老路,要大力推动城市和乡村互帮互助、同频共振,形成城乡携手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换个角度来说,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所走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强调全面解放而不是只解放农村不解放城市的单一路线。再者,教育同样讲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不用说经济发展这个层面了。所以要发展经济,要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忽略城市和乡村中的任何一方面。

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是根本立足点,城市是重要着力点,城乡共同发展则是战略着眼点。在经济发展中,不仅要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也要缩小发展情况不同的城市间的差距,更要城乡携手前进,以城市回馈乡村资源,乡村缓解城市压力,以此来确保共同富裕这个宏伟蓝图的实现。

文档为doc格式。

国考申论真题篇十

首先,思想层面。如果材料里面谈到了我们的工作没做好是因为思想出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谈思想层面的对策和建议,比如说宣传、引导、教育、批评、还、培训、学习,举行报告会、专题讲座,拉横幅、刷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用好宣传栏,还有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网络和移动互联终端。

其次,管理层面。管理方面第一个是行政手段,常见的有行政处罚,行政监督和行政禁令。第二个是经济手段,比如政府的税收政策、利率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比如说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我们可以向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提供些财政的支持,或者提供一些金融方面的小额贷款。比如说为了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我们可以开征房产税,这都是我们常见的经济方面的管理手段。第三个是技术手段,比如说为了保障交通安全,解决乱闯红等问题,我们可以完善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指示牌或者监控摄像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技术方面的一些手段。

再次,法律制度层面。法律方面,第一个是立法,要有法可依,要弥补法律的漏洞。第二个是注重普法,光有立法还不够,还应该把这些法律广而告之,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第三个是执法必严,有人违反了法律就必须要依法执法,第四个,对于严重犯罪、严重违法的行为,还必须要由司法机关来处理。制度方面,有奖惩机制、问责机制、长效机制反馈机制等制度。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如果自己在“提出对策题”方面不太擅长的话,可以从上面几个方面入手太提高自己的“自创对策”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