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实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2:39:18 |
  • 李耀Y |
  • 7页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便今后更好地规划方向。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他人的经验和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总结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和完善。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一

曾子有句话,“吾日三省其身”。“三省”而后知道所得所失,如果有得,心中不胜欣慰,如有所失,必当明日加倍努力以弥补所失。每日“三省”而每日都有所裨益,有所进步。在这里,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求明日的进步。

一、认真钻研教材了吗。

我们常对学生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一套套的理论强加于孩子,自己真的懂了,做了吗?对于教材的把握又是如何呢?自认为有点儿知识,有点儿能耐,教这帮小孩没啥问题。常常夹着书本就进课堂,随心所欲地发挥还为自己暗鸣得意,以为自己能力无限。然而从自己偶尔对教材的研读,对教学策略的思考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明显增强,才真正意识到“开卷有益”啊!

二、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了吗。

时代在进步,人的观念在变化。我们的知识体系、思维理念有没有与时俱进呢?过去,我们对乖巧、听话的孩子赞不绝口,现在大家更欣赏个性张扬的孩子;过去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现在教学则强调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一体。过去我们依赖师范学校学的东西将远不能满足现在教育教学的需要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行,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门,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我们教师既要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要进行了有力的摸索。广泛搜集信息,学习大量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新技能,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二

识唱曲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要的,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能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兴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让他们识唱曲谱,课堂气氛就出现“冷场”。识谱单调枯燥,需要理解和记忆,教师为了教学的到位,对一些知识,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索然无味的课堂气氛,使情感美的陶冶无从谈起。在我教小学音乐这几年的时间,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曲谱。对于如何进行音乐识谱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聆听,培养音乐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我在教唱新歌前首先会让学生欣赏,聆听为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将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这种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设的,这时学生却会在无意中学会聆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曲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识谱兴趣1.游戏引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引发学习兴趣。

7、小鸭66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就请他进家门。再如,在认识“音符、休止符名称和形状”时进行“小青蛙找家”的游戏:我事先用厚纸剪成一个长方形底板,上贴一张彩色纸并画上各种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教师指导(或选一学生)带领大家做游戏,让相应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结成对子,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找到,看谁找朋友最快又最准确。又比如:在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方式灵活,学生乐于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故事激趣。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我把“读谱知识”编成故事来导入,使教学过程情节化,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比如:在学习“休止符的名称和形状”时,一开始,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把各休止符的形状、位置讲的一清二楚,学生学得带劲,也记得住。我先用叙述性语言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符大楼里住着很多音符,他们能组成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但是,你知道吗?在音符大楼里还住着一种符号,他们默默无闻,常常被忽略、常常被遗忘,但它在音乐上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帮助小音符换气、休息、停顿,还能使我们歌唱和演奏的音乐更干脆、有力、轻快、活泼、更富有乐感。”接着,我设问激趣,指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是什么符号吗?”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上,教师顺势说出名称:“它呀叫休止符。”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为新授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接着,我利用卡片再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述休止符的形状和位置......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激发兴趣,使他们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3.图画拓趣。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但都是用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二者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我喜欢用图画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之成为理解音乐知识的桥梁。

比如:在学习各音符之间的关系时,我用简笔画画了一块“蛋糕”:一个完整的蛋糕是全音符;把“蛋糕”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二分音符;一分为四......这样,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栩栩如生。

三、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5.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逆唱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

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6.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进行集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歌曲分散教学的。首先,这种过于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歌谱。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种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把理性的识谱教学从感性入手来教,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并注意难点分散,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应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进而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感受、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三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段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上几点反思。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四

按照传统的规律教学,上课的时候一般是先练声,接下来是试唱练耳,然后讲乐理知识,最后是上欣赏课或者学习新歌,学习新歌的时候基本上是让学生先学乐谱,然后再把歌词带进去唱歌,在学唱乐谱的过程当中学生感觉很难,有时甚至是应付式的随便哼一哼,这种教学方式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不仅没有学到应该学的东西,反而对乐谱失去了兴趣。

鉴于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我采取反向的教学方式,在学新歌的时候,我们先学歌曲,在歌曲已经很熟悉、情感也处理得很好的情况下,再唱曲谱,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把握节奏,而且也由以前的厌倦曲谱变成现在的对曲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运用这种反向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都是把识谱根据年级分散开来教学,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的.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一般都不可能完成。因为分散的识谱方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也不是每堂课都教识谱的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其效果不佳。所以有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无法独立试唱简谱。

识谱的集中教学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就是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的一个年级、初中的一个年级来完成。这样,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记忆方面的困难,学生也可以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是,他们就基本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五

摘要: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中高年级字词教学较为薄弱这一现象,文章立足于字词教学的学段特点,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解词;教学策略。

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目前我们的教学误区在于,将字词教学视作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中高年级则往往是弱化处理,甚至不作处理;即便有识字环节,往往是走过场式地读读写写,忽视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识记规律,将字词剥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令人索然无味。那么,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如何体现学段特点,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凸显字词教学的魅力呢?笔者就小学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有效策略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归类比较中识字解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识字任务极为繁重,如果一个一个地识记字词,不便于学生记忆,也不利于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相应的联系。归类识字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有利于学生认识构字构词规律,独立成串地识字学词。教师可将字词根据情感色彩、构词特点、运用范围等相应标准归类,在归类中引导学生把握字词特点,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

笔者有幸听过特级教师xx执教《水》(苏教版第十册),其中的生词教学令人叹服。他将词语按以下归类学习。

1、风干、晒干、干燥。

2、储水、吃水、饿水。

3、吸吮、润湿。

正音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第一类都带有“干”字的词义上的异同,明确这类词语含义均与“缺水”相关;第二类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新词的用法,进而认识“储水、吃水、饿水”这类用法独特的词语源于缺水的人对水的情感与态度;第三类通过颠倒词序比较“吸吮”与“吮吸”“润湿”与“湿润”,由此发现词序颠倒在词义上的细微区别,深刻感受用词的独到之处。在归类比较中,激发了学生的字词学习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将作者别具匠心的用词特点深入人心,为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字理诠释中识字解词。

因此,识字的同时也是了解与汉字的相关历史的过程,祖先在历史长河源头的甘泉必定会悄然滋养了今天学生的精神世界,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汉字的热爱。如某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人教版第十册)中生字“媚”的教学片段。

师:“媚”字一般用来形容谁?(课件出示“媚”的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描述象形含义)。

生:女子。

师:所以,在汉字演化的过程中就多了“女字旁”。(课件出示“古代仕女图”)。

师:瞧,屏幕上这女子的眉毛眼睛好看吗?喜欢吗?

生:好看,喜欢。

师:在古代,“媚”就是喜欢的意思。“相媚”就是———(互相喜欢)。

师:你们说,“白发翁媪相媚好”,他们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插图,观察画面展开想象)。

生:他们会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他们还会聊点家常,相互逗趣取乐呢。

生:老翁可能说:“老伴,看看咱们大儿子、二儿子如此勤劳,小儿子有这样憨态可掬,我们也可享福喽!”老婆婆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也可安享天伦之乐了!”

师:像这样相互逗趣取乐就叫———“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生齐读诗句)。

在有滋有味的字理诠释中,引领学生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及构字特点,穿越时空欣赏古文字的象形含义,感受漫长岁月中汉字沉淀的文化魅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字义理解的难点,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想象画面中不断碰撞思维,在思维驰骋中不断激活语言,感受“相媚好”在此中的真意,领略村居生活的生趣盎然。至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诗词描绘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怎不让人“醉”在其中呢!

三、在联系语境中识字解词。

我们知道,一个字(词)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被孤立出来去认识,它充其量不过是简单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的内涵及用法。只有将其置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就有了鲜活的画面、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意境,甚至有了真切的情感,字词包含的意蕴令人回味。如《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第六册)一文中“迫在眉睫”生词教学,教师可通过查词典及联系近义词初步把握词语意思之后,将“迫在眉睫”置于文本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句子,自然深刻地感受到。

当时的情况之危急,小女孩伤势之严重,输血之紧迫。如此一来,既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中,悄然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内核,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既为输血的紧迫性而倍增紧张,又为小女孩的生命垂危而深感揪心,更激发了探究学习的热情,为下文阮恒在矛盾挣扎中为朋友输血义无反顾的举动深受感动打下情感铺垫。主人公阮恒的`舍己为人形象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友情的真挚和无私更震撼人心。这样,词语教学在联系语境中就有了真实的生命意义。

四、在联想补白中识字解词。

汉字具有表意性的特点,利于联想。一个词语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2]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储备,唤醒学生独特的言语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将认知世界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感受词语的丰富含义。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版第十册)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有:“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笔者围绕其中生词“姹紫嫣红”作以下教学处理:

师:在这个句子中,写花的颜色的词语是———“姹紫嫣红”(生齐答)。

师:其实,形容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生答)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词,却用了“姹紫嫣红”呢?(观察生字“姹”“嫣”的字形特点)。

生:这两个生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花儿色彩艳丽,像美丽的少女。

生:用上“姹紫嫣红”能给人美好的联想。

师:看来,同样是表示颜色的词,意思相近,但还要用得更贴切、准确、传神。“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动笔写一写。

词语的种子在联想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绽放美丽的花蕊,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在对“姹紫嫣红”具体化的文字描述中,静止枯燥的文字符号被赋予了个性的理解,并有了生命的质感。此时,“姹紫嫣红”就不再是简单的“色彩鲜艳”这一浅层的理解,而是把我们带到花的世界中,扑面而来的是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花儿带来的醉意;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文字与自由的精神之旅的美丽邂逅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而后再读这个词语,这个句子,脑海中自然又再现画面,作家用词的凝练传神由此可见!

五、在言语运用中识字解词。

即便是字词教学,也不应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应指向言语运用。字词只有在语用情境中,才能由消极词汇变为积极词汇,才能由内化升华到外化,将字词纳入自己的语言库,为我所用,进而更深刻地把握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卖木雕的少年》(人教版第六册)文中四字词语较多,在学习词语后,教师可出示木雕或瀑布的图片,要求学生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工艺品。

学生在表达中不仅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感受到大瀑布的自然之美和木雕的工艺之美,更促进了言语能力的发展。当然,语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运用生词概括课文内容,可联系生活运用词语进行练说等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表达中激活词汇,运用词语,将其丰富的画面和鲜活的形态再现在学生的脑中,这样的活用词语环节就成为课堂上极为精彩的一幕,课堂饱满而活泼,枯燥的文字符号在运用中内化成灵动的世界,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构,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因此,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对字词“不离不弃”,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识记规律,根据字词本身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学,将字词学习与文本的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从而感受汉字在表情达意中的独特效果,让字词教学在课堂上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潘水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快乐阅读,(21)。

[3]胡红梅。让识字与阅读同行[j]。现代阅读(教育版),(9)。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六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就象学语文一样要会读一篇文章就必须先学识字。学生要会唱简谱,同样先要学识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从听觉训练入手。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以教六年级学生唱,《星星和灯光》为例。由于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把歌曲中的主音572编成一些旋律小片断让学生练唱,唱熟这些片断旋律后,把这些片断与歌曲旋律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七

《假如》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以下几点来进行:

2、指导学习方法“由于这首小诗前三节结构相似,我采取了由扶(总结学习方法)到半扶到全放的教学方法,这样既突破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

3、采取故事激趣的教学方法,在第一课时开始,我就激起孩子的兴趣,给他们进了《神笔马良》的故事,使学生对马良对神笔有了一定的理解,又对神笔产生幻想,从而自然把他们引入课文。

4、课后让学生又尝到了做小诗人的快乐,我让他们接着小作者的写法,续写文章,这样,不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识谱教学反思与总结篇八

《假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应该关心他人,增强团队互助的意识,《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在读中找出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第一次朗读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使学生对课文层次有了初步了解。再次朗读找出小作者想用这支神笔做什么的句子读一读。第三次朗读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使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也一步步的实现。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