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导游词贯口(优秀20篇)

  • 上传日期:2024-04-03 12:54:56 |
  • zdfb |
  • 14页

作为一种文体,总结具有简明扼要、概括准确的特点。怎样才能将一段复杂的内容简洁明了地总结出来?下面是一些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发现,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一

辽宁省博物馆是我国的历史艺术性博物馆之一。位于沈阳市中心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馆舍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馆藏文物名天下,其中以书画特别是晋唐宋元书画、历代丝绣,东北地区考古发现,特别是辽瓷,古地图与历代货币、甲骨、青铜器、碑志较为。馆藏书法精品有朴实秀砀的传世珍宝晋人书《曹娥诗辞》,刚劲挺秀的唐欧阳询《梦奠帖》及其早年作品《行书千字文》,欧氏真迹堪称廖若晨星,历年为书家之典范。另外,还有已成为传世孤本的唐武则天时弘文馆钩填的《王羲之一门书翰》和唐狂草派创始人张旭《古诗四帖》等,以及两宋时期皇帝赵佶、赵构、赵昚祖孙三代流传下来的真迹。其中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高宗赵构《书曹植洛神赋卷》两幅作品,处帝王之尊,颇具神韵。大诗人陆游八十岁时的《自书诗帖》炉火纯青,草法苍劲豪迈,堪称诗书双壁。

绘画精品有中唐开元年间周昉之《簪花仕女图》,其笔下仕女“曲眉丰肌,艳丽多姿”,使人不仅能从中领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也深刻地体味到了唐贞观年间上层贵族们的生活情趣;五代南唐名家姜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林木阴森山峦起伏,官员待渡,意境幽远”。显现出中国画的境地,被称为划时代之杰作,宋徽宋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通过对虢国夫人等贵妇人游春的描述,显露杨贵妃家族骄奢,图中精巧构思,精美的笔法,为后世留下了稀有的瑰宝。

至于馆藏之元、明、清书画更是风格各异,流派纷呈。这些艺术珍品中的一部分是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末代皇帝从北京携至长春,于伪满州国垮台时散佚,而后辗转得归辽博收藏。

刻丝又名缂丝,是一种通经断纬,正反面纹样相同的艺术织作。辽博收藏的北宋《紫鸾鹊谱》、南宋名家朱克柔运丝如笔的刻丝力作《牡丹图》、《山茶图》等品艺高雅,堪称世界奇技。

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馆藏青铜器亦颇为丰富,既有考古发掘品,又有传世佳品,辽宁出土的青铜器中,礼器多同于中原而兵器,用器则颇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古地图类藏品中有明朝的万历年间李应试本刻本利玛窦绘制的《两仪玄览图》,由八幅组成通屏世界地图,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科学成果,明、清两朝得以据此进一步认识世界。

辽博非常重视陈列展览,《辽宁历史文物专题陈列》以中国通史为经,以地方历史为纬,依辽宁地区重要考古资料为据,采取重点文物专题组合的形式,以突出辽宁地方特色为宗旨。以旧石器时代的营口金牛山人,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以及商周至秦汉以后各时期以汉族为主体,包括匈奴、鲜卑、高丽、契丹、女真等诸民族的文化遗存为内容,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丰富多采的古代文化陈列体系,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的欣赏和好评。

辽宁省博物馆有着较好的基础和广阔地发展前景。为了进一步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辽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中,已将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工程纳入规划,于1998年在市政府广场内破土施工,作为世纪性的形象工程,辽博新馆建成后将对推进辽宁文博事业的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丰富和繁荣全省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馆址原是奉系军伐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辟为伪“国立博物馆”。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1992年增建新馆。新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该博物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大类。其中珍品颇多,有《草书四贴》(唐张旭)、《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等传世之作;还有绘画如唐周※《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李成《藏林远岫图》等稀世珍品;丝绣方面的,有五代梁贞明二年织成的《金刚经》、元代织成的《仪凤图》、宋代缂丝《紫鸾鹊谱》、米克柔缂丝《山茶图》、明代缂丝《仇英水阁鸣禽图》和刺绣《瑶台跨鹤图》(宋绣)、明顾氏七襄楼《发绣人物》等。馆内的中国历史陈列,主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和传世工艺美术品组成。通过这些文物和辅助资料,使人们在了解中国历史概貌的同时,也可看出辽宁地方历史的特点。在展出的辽宁地方出土文物中,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还有汉、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辽宁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邯郸的京娘湖,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吴。

京娘湖位于邯郸武安,占地面积约20xx平方千米。今天由我陪同大家游览京娘湖,相信这样美丽的景色一定会让大家流连忘返。在游览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可以及时跟我们反应。在游览时,请大家注意不要在船上抽烟,乱扔垃圾,更不要在船上来回走动,以免沉船,发生危险。我是方嘉钰,你们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

在我身后的是鹊桥,鹊桥全长1200多米,我们也听说过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他们就是在这里相遇的。我们继续参观,可以看到同心锁,上面写有愿望,听说情人凡是从这里走过都会“天长地久”。

我们走过鹊桥,会看到一个洞,据说这里面以前住着一只老虎,可是因为修筑,老虎不见了,所以这个洞叫老虎洞。我们走过老虎洞,登上山会看到京娘湖的雕像,还有许多用绳子编的很多很多人物。我们登上山顶,向下望就会看到半山的'景色尽收眼底。

这雄伟的山岭,美丽的景色你觉得怎么样呢?

我们来到这里就顺势下山了,眼看车也快来了,就要和大家告别了,祝你们在回家的途中一路顺风,祝你们开开心心,万事如意。如果你们下次与朋友或家人再来时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

我们的游览这就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欢迎下次再来游览!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三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援部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的房间,正中的。

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四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个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北京故宫。我是廷佐旅行社的导游侯易辛,很高兴今天能带大家一起领略这美丽的文化遗址。

当年,下令建筑故宫的,是明成祖永乐。故宫是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宫殿,它由永乐四年始建,直至永乐十八年才建成。在天空中俯视故宫,故宫就像一座长方形城池,它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沿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整个故宫有外朝和内廷组成。

大家朝那儿看,那就是外朝的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是古代君王和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三大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体现了汉式宫殿建筑的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走进去,我们会发现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内廷的中心则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统称后三宫,那里就是皇帝与后妃们住的正宫。大家现在可以休息一下,过一会儿我们去观赏后宫的美景。

云居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县西南山区山峦起伏的一块小盆地里,距北京约75公里,背后以朱山为依托,对面以石经山为屏障,坐落在逐鹿山中。云居寺以佛舍利和石经而闻名于世,是京郊具有金石、书法、美术、民族史、佛教史等重大文化意义的古迹,在北京以至全国诸多古寺名刹和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1992年该寺被评为“北京十大人文旅游累点”之一。房山县西北部山岳地带,自隋唐以来就是佛教胜地,如上方山兜率寺、六聘山天关寺、云蒙山龙泉寺以及九洞十二峰和以兜率寺为中心的七十二庵等很多佛教遗迹文物,而石径山云居寺则是其中最有名的,向有“北京敦煌”之誉。

云居寺创建於隋唐时代,历代屡有重修扩建,成为华北地区著名寺院之一。寺院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毁於日军炮火,现仅存遗址。寺东北1.5公里处石径山上有藏径洞九座,洞内保存了自隋至明代刻制的石经板,连同寺院南端藏经穴中辽、金经板共143l2块,镌字数千万。除去重复刻造者外,计刻经112o馀部,刻工精湛,为中国佛教文化珍品之一。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全、保存最好的'石刻大藏经,在中国佛教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刻制云居石径的规模,远超过北齐的音堂山摩崖石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

云居寺名称最早见於唐总章二年(669年)年石刻上,隋唐时代已具相当规模。在唐代分上寺及下寺上寺在石经山上,寺址已无考,下寺即今遗址。辽、金时代云居寺因刻造石经知名,故有“石经寺”之称。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清初又改称“西域云居禅林”,仍然保留着云居之名。云居寺历代屡有修葺,最後的修缮年代是清康熙三十七年(l698年)。被毁前的寺院规模宏大,寺院中路有院落五层,殿宇六进。寺依山而建,每层院落逐步升高,各层正殿之旁又有配殿,中路北侧有僧寮客舍,南北二塔分居左右,山门前引泉水流过,清泉垂柳,山雾缭绕,自然环境颇为幽美,确实是一处修行佳处。“七七事变”后寺院被日军炮火毁为一片废墟,南塔也於此时被毁。在云居寺遗址范圉内,北部及四隅的十座小石塔是劫後仅存遗物。所幸摄有云居寺被毁前照片,中日邦交恢复後,日方将当时照片送归。佛教自公元2年伊存授经东传中国后,译着经卷便是众多僧人信徒“经久不息"的一项事业。但是纸张、绢绸、木板经卷,不仅易受风、火、水、虫的破坏,也易受人为的损毁,历史上两次“法难"期间,大量的手写佛经化为灰烬,战争兵火也给佛教寺院、佛像经籍带来毁灭性灾难。造样就促使僧徒想方设法让佛法传承久远。鉴於山东泰山、河北鼓山等处的摩崖刻经得以保存,幽州僧人静琬认为经刻石上,可以地久天长,於是继承其师慧思遗志,选择了盛产汉白玉、艾叶青石,又远离幽州城的房山,开始了刻经於石、秘藏於室的艰巨工捏。静琬先是创建了石经山藏经洞和云居寺,他发愿造十二部石经。这一行动得到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支待。从隋大叶中到唐初,静琬30年刻经不辍,每刻完一批石经就凿洞封存起来。贞观十三年(639年)静琬入寂他的第子玄导、僧仪、惠暹、玄法四代相续主持刻经,并得到金信公主奏赐经本四千多部作为底本,先後刻经百馀部,分藏於各藏经洞中。自隋至明,共开凿藏经洞九个藏石经版4559块;辽金时又在寺南侧挖穴,埋藏经版1o611块。辽天庆七年(1117年)在穴旁筑塔,即“云居寺南塔”也称“压经塔”。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一部分镶嵌于第五洞的四壁上。第五洞名“雷音洞”是九洞之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洞前有门可以进出,长宽各约十米,中有四根八角形石柱支撑洞顶,石柱各面均雕有小佛像共1o54尊,故称“千佛柱"。其馀各洞都是封闭式,里面叠藏石经板,洞门封锢,人不能出人。

房山石经是我国的石经宝库,也是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对於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历史、艺术以及佛教历史和典籍都有重大价值和意义。辽金年代所刻石经,原以《契丹藏》为底本,但《契丹藏》早已失传。近年来从山西应县木塔中发现了《契用藏》残卷,与房山石经对照,完全相同。房山石经完好地保存了《契丹藏》佛经,这在世界佛经史上是件大事。房山石经是原刻石板,没有写经传抄所易产生的那种讹误、版本校勘价值极高。同时,它保存了50种以上的各版大藏经所没有的经籍。镂刻技术精淇,书法秀丽,不仅是有价值的佛教文物,也是中国书法雕刻艺术的精品。所以问世后,即名闻遐迩。在书法艺术方面,隋代刻经已是高手所书,唐代刻经更具有隋唐书法的优美风格。从石经中也可以看到我国书法风格的变迁和文字演变(如:俗写字,异体字,简化字,武周时期新造字等)情况。石经中有许多经文后面附刻有题记,这些题记是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的宝贵资料。从1956年开始中国佛教协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对房山石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掘和整理工作,目前已将部分石经进行编号,上架展览。

198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学家罗焰在洞内研修之际,於原地面拜石下五厘米处,发现一方石,下有一洞穴,内存石函、银函、玉函等,均以函函相套的方式加以密封。一号白玉石函,函盖上刻有172个字,函内还刻有83字铭文。这些文字记述了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间,在石经山首次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情况。二号青石函,较上函略小;函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十已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原住持永劫”36字铭文。说明佛舍利在这里已珍藏l300年之久。三号汉白玉石函,有楔状抽斗盖,上有“佛舍利”以及上下款共26字。四号镀金银函,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刻线图案,盖上有花卉图案,内有木质彩绘香珠一颗、珍珠11颗。五号白玉函十分精巧,长宽各12厘米,高17厘米,里面放有两粒赤色小米粒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有两颗珍珠。

关於这些佛舍利的来历,据记载:隋文帝曾从一印度僧人处得到佛舍利,并於仁寿元年(601年)、仁寿二年(602年)、仁寿四年(604年)三次向全国各州颁发佛舍利,地处幽州的弘业寺和智泉寺皆有幸得到。而这两寺都距云居寺不很远。同时,云居寺创始人静碗法师原本是智泉寺僧人,是佛教天台宗慧思弟子,所似很可能当时皇帝也赐给了云居寺佛舍利。《憨山大师梦游集》和《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云居寺石经山雷音洞发现了三粒佛舍利。当时万历皇帝的母亲笃信佛教,於是迎入宫中供养三曰後又安放在雷音洞内,但是记载中的三粒佛舍利,现存只有两粒,据专家推断,其中一粒可能在明代万历皇帝母亲迎人宫内供养时不慎遗失或是被私自留下。目前这两粒佛舍利及相关文物被中国佛教协会保管,一俟云居寺修复後,将送回云居寺内安置,供各界人士瞻礼。

云居寺周围现存唐辽石塔及辽代砖塔共六座,互相拱卫,从而形成云居寺特殊的佛教人文景观。其中唐代(618-907年)所建方形石塔,以著名的房山石窟汉白玉为原料,精雕而成。塔分单层和密檐式两种,平面呈方形,正面辟尖拱形门,内两侧刻披甲胄金刚武士,生动逼真。其中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建的石塔内两壁所刻浑目高鼻供养人形象,反映出盛唐时期民族团结的繁荣景象。这批石塔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古塔,成为研究唐代幽州地区文化史和佛教史的珍贵实物资料。1949年後,人民政府对云居寺所藏石经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到现在还完好保存的石经就有14278块,分别藏在对面石经山上的9个洞内和云居寺文物保管所里。1961年3月,国务院将云居寺遗址、两座辽塔、八座唐塔、藏经洞和石经,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先後对辽代北塔进行了加固维修,安装了避雷设施,为保护石经板盖了石经库,以使这些上千年的古代珍贵文物代代相传。北京市人民政府於1935年4月1曰决定修复云居寺。第一期工程,天王殿、毗卢殿已竣工开放。原云居寺千年遗物——汉白玉镌刻的圆形山门雄姿也已复原。为更好地保护石经,避免风化剥蚀,现已决定於1999年9月9曰9目9时9分9秒,将全部石经全部重新秘封於地下。石经藏而天下安,这项举措必成这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

云居寺因珍藏着15000余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被誉为"北京的敦煌"。在云居寺周围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内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一大宝库。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历经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千余年,刻经1122部,3572卷,刻石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九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现又将木雕《龙藏经》7.7万多块,明代经2万多卷运藏于寺。石经、纸经、木板经过这三种经本已称为世界"三绝"。陈列展览有"石经展览"。

云居寺有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东接上方山,西俯拒马河,占地7万多平方米,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历史悠久,饱经沧桑。解放后,云居寺经过两次大规模修复重现庄严。云居寺古时亦有"碑海塔林"之称,现存碑20余块、塔10余座,是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石经山在云居寺东二里处,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这里不仅是房山石经刊刻起源之处,也是佛祖舍利出土之处,4196块隋唐石经为国之重宝,以雷音洞、金仙公主塔为代表的众多历史遗迹,具有极高的价值。

据考,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05年),僧人静琬为维护正法,镌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分藏于石经山9个藏经洞和云居寺地穴之中,规模之大,历时之长,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闻名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五

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京北京大学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马天意,大家可以叫我“马”导游。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出发前,我要先强调一下纪律,请大家听好:

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要出发了,大家要紧跟着我的思路和脚步,否则你将会错过很多知识和景色哟!出发了,首先先让大家回顾一下北大历史。北大创办于1898年,原名京师大学堂,光绪皇帝亲笔题词“京师大学堂”匾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

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抗战胜利以后,1946年10月北大迁回北平沙滩复校,胡适扩建北大,设有六个学院,33个系。

新中国建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任命马寅初为中国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也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的国际高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坐落于北京。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世界地质公园: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石花洞。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子监街、烟袋斜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密云县古北口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

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美丽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中国国民dang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重新更名为北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实现对北京的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北京城不仅汇聚了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而且这五大宗教建筑和文化也各有特色。比如,现在我们行驶的朝阜路上,短短几公里,就聚居了四个宗教(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东四清真寺、隆福寺、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白塔寺)的建筑,而在北京宣南地区,以北京建城纪念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可以说聚集了五大宗教的许多著名活动场所。这些场所有:佛教的天宁寺、法源寺、长椿寺;道教的白云观;基督教珠市口教堂;天主教宣武门教堂(南堂);伊斯兰教牛街礼拜寺;这种“宗教文化区”在世界大城市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东方“和”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北京是座千年古都,历史上,因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故而曾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与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北京风俗习惯。例如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北京庙会等。

北京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特色的节日如龙庆峡冰灯艺术节、香山红叶节、白云观庙会、东岳庙庙会等。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最早以“大学”身份和名称建立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北大是中国近代唯一以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并开创了中国高校中最早的文科、理科、政科、商科、农科、医科等学科的大学教育,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学、国子监)的学统,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最高学府正统,又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先河,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北大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大学、c9联盟,以及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的重要成员。

大家好,欢迎来到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很高兴能够作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马导游。希望大家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一起在北大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

但是,在出发前,我要先强调一下纪律,请大家听好:

1、校园不是公园,这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一起来感受校园里该有的氛围。

2、校园景色非常优美,请大家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校园里的人非常多,大家走的时候排成两列纵队,紧跟队伍,千万不要走丢走散了。

额。它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是康梁百日维新的措施之一。慈禧发动政变,把所有的变法都废除了,只保留了京师大学堂。北大从此延续至今。(原校设在北京石景山东街)。

1912年易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北大首任校长,积极开设外语学科研究西方文化的新课程。1918年红楼竣工,校本部设在故宫后的沙滩。

1917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并且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他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他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长,胡适、钱玄同为文科教授,李四光为理科教授,马寅初为教务长,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也应聘在北大教授《中国小说史》。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经过李大钊的介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在当时认识他的第一夫人杨开慧,北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那时北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云集。

1919年,北大师生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李大钊、胡适等人领导了文化革命的新启蒙运动,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平很不安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纷纷南迁长沙,后又转到云南昆明组建临时“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持续八年,西南联大持续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西南联大汇各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维系中华教育命脉,在此精神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李振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

“大家好!我来自广东省,我叫凌青烨。大家可以叫我凌导。今天就是由我来担任你们的导游。我们现在在开往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立与1898你,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的第一所国立大学,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与清华大学齐名。”

“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北大的校门口了,请大家注意一下卫生,如有垃圾请扔到垃圾桶或垃圾袋里。好了。我们下车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北大最有名的: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塔级有十三级,高三十七公尺,本来是一座水塔,现在已成为了一处风景,供大家欣赏。湖是未名湖。当年取名时,参选的名称很多,但都不令人满意,最后由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就叫“未名湖”了。图,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已经百年历史了。现在藏书1046万册,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

“我们接着往前走。”

“看,这就是塔和湖。现在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青大家慢慢欣赏。”

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多来玩!再见。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导游,欢迎来自济南的朋友来到北京参观故宫,我会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故宫,大家在参观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问我。

故宫建于公元1420年,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63米,面积约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计7078间。故宫的前半部分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的,以象征皇上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分叫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现在我们马上就到乾清宫了。乾清宫是内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处批阅奏折、选派官吏和召见下臣。请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后,不要随便触摸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损。

下面我们要去御花园,请大家排好队。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叫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可以说是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花园了。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有垃圾,请及时扔到垃圾箱里,不要丢在故宫里。

谢谢大家今天的参观,再见!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东方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称呼我张导,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可以让大家满意,祝大家玩得开开心心。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是在长廊景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大家向后看看,是不是一眼望不到头呢?这条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兼游廊,总共有700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彩画上有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及《八仙过海》的人物,一共有1400幅画,不可思议地是这么多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芳香扑鼻。

微风从湖边吹来,使人神清气 爽。

走完了长廊,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抬头一看,佛香阁耸立在半山腰上,佛香阁的外形按武昌黄鹤楼设计,慈禧在此烧香礼佛。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它专供慈禧过生日时接受贺拜之用。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站在佛香阁前面,向远方眺望,就可以看见颐和园的景色。

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个景点,我告诉大家,颐和园始建于金代,位于北京西北郊,占地面积290公顷,颐和园将全国的美景及著名建筑融为一体,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是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园林。

正前方,昆明湖清澈见底,静得像一面镜子,闪闪发光,绿得像一块碧玉。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湖中心有一座小岛,岛上有葱郁的树丛,还有许多建筑和植物,美不胜收。

其中一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做十七孔桥,桥栏杆上的石栓上雕刻着数百只小狮子,有的狮子正在玩着绣球,有的依偎在狮妈妈的身边,狮妈妈的眼里流露出欢乐的喜悦,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最后,我希望大家玩得开心,游得尽兴。

大家好,欢迎你们今天来到北京颐和园玩。

我是导游蔡姿婷,大家有事来找我。

请大家注意卫生,不要乱掉垃圾,谢谢合作!

首先让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这座辉煌的园林: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原封于建帝王的行宫花园。

原来的名字叫“好山园”。

清乾隆时改为“清渏园”。

1860年被英法联军所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军费重建,改名为“颐和园”。

颐和园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有山有水,山是万寿山,水是昆明湖。

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我提醒一下不要跟丢了,因为这里很大,有3000余间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动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么多的画,一幅比一幅美丽。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这种花还没调谢那种花又开了。

游客们你们要仔细观赏吧!

穿过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万寿山地处在颐和园中心部位,南临昆明湖。

山高58.59米,山上建有金碧辉煌的排云殿。

还有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美丽的佛香阁.......山上树木葱浓,鲜花盛开。

大家不妨亲自登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沿途欣赏美景。

佛香阁建筑在高六十多米的山坡上,阁高38米。

阁中有四根高达30米的擎天柱,是用坚硬的铁梨木做的,佛香阁的外形是按照黄鹤楼设计的。

站在佛前,纵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大家可以慢慢观赏!你们看,美吧!

好了,大家可以自己观察,或休息一下,三个小时后请到大门集合,祝大家玩得愉快!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此次的导游,我姓钱,大家可以叫我钱导。

今天我们游览的闻名古今中外的长城。

长城位于北京的背部,监狱春秋战国时期,那是,长城是各个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而建的,后来,为了方位北方性奴入侵就连接在了一起。

号称“万里长城”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国父孙中山参观长城后评价道:“中国最有名之工程,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之独一器官。

我们现在游览的地段是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调试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可以相互呼应。

周幽王就在这烽火台上上演过一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请保管好随身所带物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写乱画,不乱扔垃圾,我们两小时后在这集合。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玩,我叫黄乐韵,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叫我黄导或小黄都可以。

北京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景点,如:天安门,长城,紫禁城,天坛,北海公园,颐和园……今天我们要去的是紫禁城,紫禁城也叫故宫。

于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是明和清两代的皇宫,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代建群。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紫禁城宫殿,至明乐十八年落成。

故宫占地7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被誉为五大宫之首。

故宫都是木砖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显得异常的华贵。

我今天就说到这,待会你们可以尽情的拍照和买纪念品留念。

注意,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要照顾好自己的小孩,5点准时回来集合去吃饭,祝你们玩得开心!

尊敬的各位游客,我们即将要游览的.是颐和园。

颐和园是秦代皇家园林的行宫,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护它的清洁。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颐和园有名的长廊。

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美啊!这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共有273间。

每一件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你们相信吗?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山顶,这里是欣赏颐和园全景的最佳位置。

正前面就是昆明湖,游人常说像镜子,像碧玉。

不知你们是否有同感?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

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

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

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

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

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

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

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八

大家好!我是一位小小导游。今天,我就给出大家介绍一下著名的世界遗产——长城。

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你们要登长城做好汉了!祝贺你们!你们知道吗?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时间是1987年12月。长城是中国的像征,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又怎么能不骄傲呢?大家记得古时候有一个传说吗?那是勤劳的孟姜女为了找被官兵捉去建筑长城的丈夫,经过许多艰难困苦,来到长城边。当她四处打听,才知道丈夫被活活地累死了,于是,她在长城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只听”轰隆“一声,长城被哭倒了800里。游客们,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可见,万里长城凝结了千万人民的血汗,是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游客们,我先介绍到这里了,请大家漫步欣赏。大家注意了,在游览时,不要乱丢垃圾,乱涂乱画,爱护长城这一人们用血汗换来的世界遗产。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九

各位来宾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的故宫,我是你们的导游莹莹,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北京故宫。

我先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

故宫建于北京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

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真是城城包围!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或者其它原因,曾多次的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

广场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在殿的最后一座,规格等级仅次于太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翼角置走兽9个,内外檐均施金龙和玺彩画,菱花梧扇,生落在高大的汉白玉“三台”之上。

我的讲解到此为止了,祝大家游玩愉快!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

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

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

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

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5000平方米。

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

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

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

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

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

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

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

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

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

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

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

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

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

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

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

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

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

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

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

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

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

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是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我们现在即将前往的就是颐和园,利用这一段时间,我向大家简短的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以及现在的状况。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

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

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

而明代初期则改称西湖并修建了园静寺,命名为好山园。

到了万历是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这里已经具有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的称誉。

然而让这里真正成为一处皇家园林的是清代。

在康熙年间就曾在此修建行宫,到了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湖,推山,将湖称为昆明湖,山叫做万寿山。

而且这里还成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

和我国古代的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这里也没能躲过入侵者的践踏,在1860年这里被英法联军抢掠并且烧毁了。

过了一些年,慈禧太后挪用了海军经费对这里进行了重建,而且光绪皇帝下昭将这里改名为颐和园。

可是在1900年的时候,颐和园又再次遭到了八国联军(俄英法德意日美奥)的严重破坏。

从此之后对这里所进行的重修,因为财力不足,所以后山部分长期都没有修复。

到了1912年,依照清史的优待条件,颐和园仍然掌握在逊帝溥仪手中。

过了两年,这里曾作为他的私人财产一度开放,但是因为交通不便票价昂贵等原因,没什么人来。

在1924年溥仪被逐出颐和园后,北洋政府将这里正式改为对外开放的公园。

1948年12月,人民政府接受这里后,经过综合治理,仍然保持着其皇家园林的风貌。

而且这里还成为了世界上造景丰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我们即将所看到的颐和园共占地290公顷,其中陆地四分之一,水面达到了四分之三。

根据皇家园林建园的用途和特点,可将颐和园景区分为政治活动区,帝后生活区和风景游览区三个部分。

来到了东宫门,我们本次的游览也就正式开始了。

在东宫门外,有一座“涵虚”、“罨yan秀”的牌楼。

其中涵虚的.意思是天地开阔,山清水秀,包罗万象。

罨秀是有捕捉美丽景色之意。

而东宫门也是颐和园的正门。

门上高悬的颐和园的匾额就是光绪皇帝的手书。

颐和二字则取颐养精神、心情平和的意思。

进入东宫门,我们首先来到的便是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

南侧对称排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

在往前行,便来到了仁寿门,迎面看到的这五块太湖石叫作峰虚五老,寓意长寿。

而在汉白玉须弥座上的这只铜制怪兽,人称麒麟,俗称四不象,是龙九子之一,象征吉祥富贵。

在殿前还陈设有两对龙凤造型的铜香炉,在朝里活动中是用来点香,渲染气氛的。

按古代礼制,龙居中,象征皇帝,凤在两侧,象征皇后。

而在这里,却是龙在两侧,这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不无关系,突出了凤的地位。

我们面前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仁寿殿。

其实在乾隆年间的时候,规定凡是当朝的大殿就要叫做“勤政殿”,意思是游园不要忘了勤理政务。

到了颐和园的时候,便将这里改为仁寿殿,取自孔子论语中的“仁者寿”,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

现在,仁寿殿的陈设和原状是基本一致的。

殿内的地平床上有九龙宝座。

它后面还设有紫檀木九龙屏风,屏风以紫檀木为框架,雕有九条闹龙,中心是玻璃镜,镜面上写有226个不同写法的寿字。

在宝座四周,还设有掌扇,角端等。

其中角端是传说中异兽,实际用处其实就是香炉。

而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还有王宫大臣休息的地方,当中有一幅百蝠图的缂丝工艺品,中间还有一个慈禧亲笔写的寿字,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这幅工艺品也被称为百福捧寿。

这个玻璃风景台屏是用翠鸟的羽毛粘制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乾隆年间的作品虽然历经二百多年可是还是色彩依旧。

穿过仁寿殿我们就来到了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德和园,取自左转“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意思是听了美好的曲子,就会心地平和,达到道德高尚的境界。

德和园的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中最大的,结构严谨,十分的壮观,高21米,低台宽17米,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福台,禄台和寿台。

在寿台地板上还有一口深井,四眼干土井。

各层地板都可以开合。

在开启时,天井和地井沟通,顶部有绞车牵引,可以是剧中的神仙鬼怪在舞台上天入地,寿台下面的井还可以起到声音共鸣的作用,使演员声音更加洪亮,水井还可以用于表演龙口喷水等景观。

除此之外,还设有扮戏楼,共演员化妆用的。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展示戏装,陈设慈禧的奔驰车的地方就是当时的扮戏楼。

在戏台的对面,是颐乐殿以及东西侧的廊子,这里就是当时帝后和王宫大臣们看戏的地方。

殿内正中设有金漆珐琅百鸟朝凤宝座,是慈禧受贺时用的,凤为百鸟之王,把这个屏风放在颐乐殿,暗喻了慈禧太后的权威。

当年王宫大臣看戏的廊房现在已经被开辟为颐和园文物展览室,东侧是慈禧太后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品,西侧则是制作精美的工艺品。

在我国古代,有首诗曾经写到“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现在来到的仁寿殿后的假山中,便能体会其中的含义。

这里运用了我国造园艺术中的抑景法。

开始,这里好像已经没有路可以走了,可是随着不断的前进,豁然开朗,在我们前面有出现了一碧千倾的昆明湖。

昆明湖原来是一个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叫西海,面积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

到了乾隆年间修建园林的时候,将这里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今天的湖泊,而这里为什么叫做昆明湖呢?这是因为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云南滇池有个小国叫做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那里,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一个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

乾隆皇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效仿汉武帝在这里演习水师,这就是昆明湖名称的由来。

而当时改建昆明湖所挖出的淤泥全都堆在了翁山,是原来的小土丘增高和扩展了不少,乾隆皇帝在为母亲祝寿的时候,在山上园静寺的遗址上兴建了大报恩延寿寺,并将翁山赐名万寿山,取意长寿。

在不远处有一个小岛上种的全都是桃柳,上边有一个亭子叫做知春亭,古人云:“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天来到的时候,这里就是颐和园中最早报春的地方。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做玉澜堂,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这里就是光绪皇帝来颐和园是居住的地方。

既然说到了这里,就有必要提及一下戊戌变法。

爱新觉罗·载湉(tian)就是清朝的第九个皇帝,也就是慈禧的侄子,光绪皇帝。

同治皇帝死了以后,慈禧太后为了能够继续掌权,所以就让、四岁的载湉当皇帝,而她则再度垂帘听政。

到了光绪19岁亲政以后,宫廷内保守派和维新派在政治上起了冲突。

1898年,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通过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由于这次变法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被以慈禧太后位代表的保守派所扼杀,所以也叫“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以后,光绪被软禁在了南海的瀛台岛上,每年慈禧来到颐和园,他也必须一同前来,住在玉澜堂。

为了控制光绪的一举一动,慈禧太后命仁在玉澜堂周围修筑了不少砖墙,门口还有太监把守,此时的玉澜堂好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过到了现在,原来的砖墙已经基本拆除了,基本上恢复了以前的面貌,只有玉澜堂东西配殿内的砖墙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作为有关变法的遗迹供游人参观。

在玉澜堂殿内有乾隆时候制作的地平床,宝座,屏风,香几等等,东暖阁是光绪的早餐室,西暖阁就是寝室,殿外东侧是书房,西侧是洗手间,浴室以及更衣的地方。

殿内的御案是紫檀木框架,以沉香木为中心,做工十分精美。

围屏是用两层玻璃合成的,上边既有中国山水画,也有西洋的风景画,颜料是用天然宝石研磨而成的,至今色彩依然艳丽。

前层玻璃的背面画有前景和中景,后层玻璃的正面有中景和远景,两层之间相隔一段距离,立体感极强。

而殿中“复殿留景”的匾额意思就是深宫中住着圣明之君的意思。

在玉澜堂的后边就是宜芸馆,宜芸是适于藏书的地方。

正殿就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西配殿曾经是光绪宠爱的妃子珍妃的住所。

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慈禧命令隆裕皇后住到石丈亭北西四所的第一所,让珍妃住到第二所,这以后,光绪皇帝想见到自己的内人都很困难了。

出了宜芸馆,我们就来到了乐寿堂。

乐寿是出自《论语》中“智者乐,仁者寿”,意思是说,这里就是仁者智者居住的地方。

乐寿堂是生活区里的主要建筑,在乾隆年间,这里是乾隆母亲纽钴禄氏居住在这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

通过了水木自亲,也就是乐寿堂的正门,我们也就进入了庭院。

可以看到在庭院中陈设乐很多的东西。

铜鹿、铜鹤、铜花瓶,分别借鹿、鹤、瓶的谐音,取意“六合太平”,意思是天下太平。

园内还种植有玉兰、海棠、牡丹,取意“玉堂富贵”。

中间的这块太湖石,因为形状像灵芝,所以叫做“青芝岫”。

其实它还有个名字叫做败家石,这是因为在明朝有个人非常喜欢石头的人叫米万钟,在房山看中了这块石头,要将它放入海淀的勺园当中,可是在因为种种不利因素,推托说耗尽财力,将它丢在了路边,后来,乾隆皇帝在从清西陵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了这块石头,所以将它运到乐寿堂。

在乐寿堂殿内有以玻璃镜子为中心的紫檀木屏风,上边还镶嵌有贝雕饰物。

镏金九桃大熏炉是用来焚烧檀香的,起到调节室内空气的作用。

桌子上的两个青花大瓷盘是清代青花瓷的代表作,用来盛放水果供慈禧观赏和闻香气。

在殿内东西两侧还有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两副坐屏,都是粤绣精品。

殿顶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它是我国早期的电灯之一,发电机安装在文昌阁附近。

在慈禧太后吃点心和品茶的时候,还可以观赏鱼桌,它是以金星紫檀木坐框架,镶有玻璃台面,桌子里边还镶嵌着用珍贵材料镂空雕琢的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密封性良好,可以养金鱼。

殿内“慈晖懿祉”的匾额意思是:受母后之深恩,托母后之洪福。

乐寿堂的西跨院叫扬仁风,庭院内的建筑极具江南园林特色。

在园内北面的正中山坡上,有扇面形状的“扇面殿”,殿前地面使用汉白玉砌成的扇骨、山轴,整座殿堂好像一把打开的折扇。

从这里出来,我们就走上了连接万寿山与昆明湖的长廊。

它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

由于长廊的地基是随着万寿山地势高低而起伏的,所以廊身的走向是以昆明湖北岸的弯曲而变化的,在地势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上,还建有四个亭子代表春夏秋冬,分别是留佳寄澜秋水和清遥,设计十分的巧妙。

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有画廊之称。

这是因为在廊中共有苏式彩绘1.4万多幅,而且很少重复。

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546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回来画上的。

人物画多采用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非常大,从三皇五帝到清朝,上下五千年,可以说的上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在1900年的时候,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走出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以排云点为中心的祝寿庆典区,这里是万寿山前山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从临湖码头到山顶的智慧海,分布有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等主要建筑。

排云殿建在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中大雄宝殿的遗址上,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

排云出自晋代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的诗句。

在殿内,除了宝座,屏风等常规陈设以外,还有一些渲染气氛的特殊陈设,比如用台湾乌木雕刻的屏风,沉香木雕刻的寿字,圆镜插屏,金漆梅花树船和桦木根雕群仙祝寿。

在祝寿的时候,二品以上的官员跪拜在排云门内,而三品以下者则在门外,光绪皇帝在二宫门正中跪拜,慈禧则坐在正殿内的九龙宝座上接受拜贺,可见慈禧太后当时地位之高。

(“蕃厘经纬”的匾额意思是幸福无边)

佛香阁、众香界和智慧海是乾隆年间大报恩延寿寺的一部分

佛香阁建于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1758年,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重建,耗费了银两78万多两,是颐和园当中花费最多的工程。

它是全园建筑的中心,以8根铁梨木为支柱,支撑着41米高的三层,八面,四重檐的阁楼,艺术水准非常高,原来在这里供奉有5米多高的金身佛香。

智慧海在外寿山的最高处,建于乾隆年间,名称来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身府无崖底。

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这里是一座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两层无梁殿,原来供奉有无量寿佛,外壁上还嵌着1008尊小佛,虽然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的时候殿堂没有被烧毁,但是这些佛像却遭到了破坏。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20xx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开始他们选在了口外的屠家营,可是皇帝姓朱,与猪同音,犯了地讳。然后又选在了昌平西南的羊山脚下,可是后面有个村子叫“狼口峪”,这样岂不是更危险!后来选过京西的“燕家台”,有与“宴驾”同音,太不吉利了。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现在大家沿途看到的这一个石牌坊,就是陵区的标志,是嘉靖年间制造的。这个牌坊是5间6柱11楼,高有14米,宽达到了28.86米,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大、最精美的石牌坊,上边的图案装饰也都是云龙图案,反映了皇家建筑的特点。

大宫门就是陵墓区的正门儿,也叫大红门。门是南向的,分三洞,在这个门里边就是陵墓区。在门两侧都有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下马碑,因为当时规定这些人进入陵区都是要步行,否则可是要治罪的。而且这里也是禁区,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入的地方,严重的是要被斩首的。而进了这个门儿,也就走进了贯穿陵园南北,能够直接通到长陵陵门的神道,明朝的神道,也是我国历代修建的帝王陵中神道最长的,其实他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皇帝灵魂通过的地方,全长有7公里。

我们一边走着,就可以看到前边有一个碑亭。这个碑亭是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里边有赑屃驮着巨碑,这个就是长陵的神功颂德碑,正式建立于1435年,正面就是永乐皇帝的长子朱高炽写的颂德碑文,有3000多字,而背面则是在乾隆五十年撰写的《哀明陵三十韵》,里边详细记录了陵墓的破损情况。碑身的东面是清政府修缮陵墓的花费,西侧则是在嘉庆九年论述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过了碑亭,我们继续沿着神道行走,会发现在神路两侧,都有很多石雕。其实这里一共有36座石雕,叫做石像生。紧挨着碑亭后边的是两根石望柱,接下来就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各有四匹,按照先卧后立的顺序排列。然后是武臣、文臣和勋臣各有四人。修建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帝王生前的仪仗和死后的尊严。所以体积都非常大,雕刻的都非常精细。而且这些也都象征着皇帝在生前可以得到尊崇,到了死后也是同样得到尊崇。,各方神圣和文武百官还是要为我独尊。

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棂星门,也叫龙凤门,取天门之意。在这个三门六柱的门中央位置上,有三个火焰宝珠,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火焰牌坊。

我们其实一直都是沿着神道来前进的,来回顾一下,先是石牌坊,然后到了大宫门,现在我们就要已经进入了长陵了。碑亭,石象生,过了龙凤门,还有一段路程就可以到达长陵的陵门了。而我们所说的整个陵墓群的中轴线其实也就是这条贯穿陵园南北,全长共7公里的神道。

说到长陵,它是明十三陵中的第一座陵,始建于1420xx年,在1420xx年全部建成,是明成祖永乐皇帝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当朱元璋死后,朱棣就以靖难为名,从北平发兵攻下南京,并且从当时的皇帝朱允文手中夺得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这件事历史上称之为靖难之役。朱棣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仍然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而连年征战,并且在1420xx年做出了迁都北京的重大决定。在他所统治的明朝年间,国库充实,政局稳定,而且还命人写作了《永乐大典》这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派郑和七下西洋,发展了各国之间友好关系。而他的贤内助徐皇后,也就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也是一位有中国古典美的女性,她曾经编写了《内训》和《劝善》用以化育人心,在用了五年的时候病逝了。值得一提的是葬入长陵的第一个人并不是朱棣,而是徐皇后。长陵共占地10公顷,中轴线由陵恩门,陵恩殿,明楼,宝城和宝顶共同组成。陵墓共有三进院,第一进院是从陵门道陵恩门,可以看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碑亭,但当时上面都没有文字,现在的文字是清顺治皇帝写上的。陵恩殿坐落在陵墓的第二进院落中,在1412,明永乐十四年建成,是供奉牌位和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重檐庑殿顶的建筑,殿内有60根楠木柱,中间的四根直径都达到了一米以上,是国内最好的楠木殿。原来陵恩殿中陈列有大佛龛,现在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人制作的永乐皇帝坐像,大家可以绕道坐像的后边来看一下,可以看到椅背上刻有一条龙,而龙头则正对着万历皇帝的头部,这象征着皇帝是真龙天子。而四周则是出土文物的展览。

在中殿后面的就是后殿,它是地宫中最大的一个殿,高大9.5米,长31米,宽9.1米,地面上铺设的是磨光的花斑石。在后殿中设有白石镶边的棺床一座,中央有一个长型方孔,中间填的是黄土,也就是选择墓穴时的第一铲黄土,叫做金井,它是整座陵寝建筑格局的基本点。在棺椁四周和棺椁内放有玉石,或者在死者口中含有玉石,称为玉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古人认为金井可以沟通阴阳,交流生气,而玉葬能够保持尸体不腐烂。金井玉葬在明清两代是最高等级的葬礼。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的理想而已,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在棺床的上安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还有装随葬品的26个木箱。

按照皇帝陵寝的规置,后殿只是安放皇帝棺椁用的,那为什么两个皇后的棺椁也出现在这里呢?这个现象在史料中是没有明确记载的,可是根据专家推测:在万历四十八年的时候,先是孝端皇后病逝,接着七月就是万历皇帝去世,而他的儿子朱常洛也在即位29天死于红丸案,在这短短百日之内,死了两位皇帝,一位皇后,还有孝靖皇后还要迁葬,这么巨大的任务都压在了刚刚即位的皇帝朱由校身上,所以准备工作十分的仓促。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安放皇后的配殿不方便打开,于是皇帝皇后的棺椁就都从正门进去了。可是到了地宫发现配殿的甬道太窄了,皇后的棺椁进不去,所以只好将它们一并放入了后殿当中。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地宫中棺椁的摆设呈这样是怎样一回事儿了吧。那好,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走出地宫。

随着参观定陵的活动结束,我们今天的明十三陵之行也将近尾声了,相信大家一定都为这座巨大的帝王陵墓群而感叹,随着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缮明十三陵,这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寝也将被永久的保存下去。同时,我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对这里留下美好的印象,欢迎各位下次再来参观。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一

游客朋友们: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座皇家园林,具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早在上个世纪就被列为了全国第1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故宫一样,这里的人文景观非常浓厚,同时又不缺乏自然美景。在每个节假日,颐和园往往都会人满为患,到处都是拍照的游客。

细心的游客可能发现了,在颐和园中有一个地方是不能合影的,这个地方就是位于颐和园乐寿堂院子里的“北太湖石”旁。这块石头体积庞大,重量达到了30多吨,造型奇特,并且上面还刻着乾隆皇帝的手书“青芝岫”。

颐和园这所园林当中并不缺乏石头,但是这一块石头十分的特殊,在游客们的眼中,这块石头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败家石”。顾名思义,名字就告诉了我们答案,如果游客们想与这块石头合影的话,导游往往都会站出来进行阻止,说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建议大家不要拍照。

关于这块石头,背后也有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与“败家石”的名字有关。

故事要追溯到明朝年间,有一个叫米万种的富豪,爱好收集天下的奇石,石头的形状越是不一样,就越受他的青睐。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米万种和管家一起在北京远郊的深山当中发现了这块石头,这块石头实在是太特别了,深受富豪的喜爱。

可是这块石头的体积如此庞大,如何运输却成为了一个难题,毕竟深山与自己的园林路程比较远。富豪一开始想着找几个强壮的劳动力一起将石头搬回去,可是当真正实施起来,却发现取得的效果非常显微,怪石只挪动了一点点距离。

这可让富豪感到发愁不已,这个时候管家献上了一计,管家建议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等到冬天的时候,将道路上面泼满水,待道路结冰,这样这块石头运输起来便很容易了。

听闻此计后,富豪大喜,隔日便开始了修建道路,修建道路修到了一半,富豪却发现自己的家产已经挥霍完了,甚至这个月连修路工人的工资都难以发放。原本富甲一方的富豪,如今已经开始变得身无分文,这块石头也被扔到了路边,无人问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败家石”的名字。

石头本无错,但是寓意不好,久而久之便流传成了如今的习俗,对此大家都是怎么看的呢。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陈导,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解颐和园的风景名胜。

请大家随着我走。

现在,我手指的这个是著名的长廊。

这个长廊可不一般。

它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

大家可以看到,每间的横槛上都有许多五彩图画,画得各式各样,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难怪被称为“世界第一廊”。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这片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游船经常从这里经过,大家可以听到船上游人们的欢歌笑语。

在昆明湖的上面,就是闻名遐迩的万寿山。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站在这里看,整个颐和园真可谓是无比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古香古色的佛香阁。

大家快随我看看这美丽的石桥吧!这座石桥有17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姿态不一的活灵活现的小狮子。

这座在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百万人。

1986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大家听了我的介绍,也心动了吧!那就亲自到颐和园看看吧!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

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

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

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

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

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它的特产有:白煮肉、鸭掌、刷羊肉、烤鸭、灌肠、豆汁

各位朋友,先自我介绍一下……。

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

故宫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朋友,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

这里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

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就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

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

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年,当时叫奉天殿。

后来,该叫皇极殿。

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

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

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各位,故宫整个院落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

“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

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

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

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的讲解到此结束。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叫赵缘,大家可以叫我小赵。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掠和破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颐和”是颐养天年、身体健康的意思。

当年,慈禧太后选用“颐和”这个园名,是盼望能够养好自己的身体。

各位游客,颐和园最有名的就是长廊。

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美丽的图。

但在上千幅图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旁的风景优美,栽满了花木,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就开了。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好,现在抬头,大家看到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了吗?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在万寿山上。

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

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

正前面,是昆明湖。

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

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几座古城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许许多多的垂柳,风光美丽极了!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

我们可以从石桥上走过,去小岛游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石桥上了。

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狮子,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三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农历正月)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东南侧建天地坛。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所以称为天地坛。其中主建筑大祀殿为长方形大殿,十一开间,宏伟壮丽。百余年间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直至明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在天地坛的南郊增建了圜丘坛,用于冬至祭天;把大祀殿的规制改为圆形,并更名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郊建方泽坛,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到了清乾隆年间,清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改造天坛内外坛墙、扩建圜丘坛、改建祈谷坛大享殿并改称为祈年殿、增辟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

现在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两坛各成体系,它们之间由丹陛桥连接。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来概括。

一:一条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南砖门—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五: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九:指天坛的9座坛门。天坛西侧外坛墙上有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祈谷坛有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圜丘坛有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四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南锣鼓巷图1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明代属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南锣鼓巷也称为“蜈蚣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她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单位。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了“坊”的称呼。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全城共建108坊。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

明朝时,将北京划为28坊,两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乾隆20xx年(1750年)绘制的《全城全图》改称为南锣鼓巷。

现在的南锣鼓巷街区北边是鼓楼东大街,南边是地安门东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由这4条街围合的这块长方形地块,正是元大都的两个坊。以南锣鼓巷为界,东面是“昭回坊”。西边是“靖恭坊”,南锣鼓巷是两坊间的分界巷。

唐朝长安的里坊早已无存,元大都里坊构造在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也已面目全非,但是,南锣鼓巷地区却还极为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的历史遗存。胡同格局那么完整,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保存完整的“碧玉”。

在北京炎热夏季中一个少有的细雨霏霏的凉爽午后,我又一次来到南锣鼓巷。南锣鼓巷在近几年被时尚人士和国外旅游者关注,是因为从新世纪开始,不经意间,许多酒吧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出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继三里屯、什刹海之后,北京又一条酒吧街。

有人说三里屯酒吧街是彩色的,什刹海酒吧街是暗红色的,而南锣鼓巷酒吧街是翠绿色的。这样的评说可能不仅是指自然的色彩,或许还指向其不同的文化内涵吧。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每一个宅院里都诉说着老故事。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五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

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吞[集》中的“吞[”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内涵,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

一目了然。其实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北京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的生活或社会现象有关。之所以人们觉得它们如此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社会现象复杂造成的。总的来说,北京的这些胡同名称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统一规划,而且是源于生活。(新城出现时,胡同无名称)。

公元13世纪的1267~1285年,用18年的时间,在当时的辽、金旧城(今宣武区)东北方城外,建了一座新城,即现在北京市区的前身元大都城。《马可波罗游记》的作者是亲临元大都城的意大利人。他的游记中说,大都城内街巷笔直,城门可以通过街道互相望见。大街的两旁是房屋、商店。全城街巷规划整齐,犹如一块大棋盘??马可波罗的记述应是较为客观的。元大都的出现,不是改造的旧城,而是从零开始新建的,这样便于实现人们的理想设计和建筑规划。新城市出现之后,街巷、建筑完备了,为后来的北京城奠定了基础,但是除大街主干道的名称之外,其他一些小支干或胡同的名称并未随之而来,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的。

新城出现了,胡同建好了,但是人们最初住在里面并不一定感到多惬意,由于没有胡同名称,起码串亲访友找起人来不方便,想告诉亲友自己的住处,只能描述一番,或是用知名的人、醒目的建筑为代表,代替自己的住址。如,“我家住在住着黄兽医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喇叭口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象马杓的那条胡同里”、“我家住在有菜厂的那条胡同里”??久之,便出现了黄兽医胡同、喇叭口胡同、马杓胡同、菜厂胡同??胡同、街巷名称不仅是源于生活自然形成,而且是社会现象的反映,透过胡同名称还可了解到当时的社会。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

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法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往下面看是有两个门洞和u字形的城墙缎怕谳瓮城。

在瓮城墙上内外两面都有垛口墙,四面拒敌。

倘若敌人攻破关门涌入城内,将受到四面守城将围歼,敌人如落瓮中。

瓮城是长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

八达岭的瓮城也不例外。

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势,东低西高,东窄西宽,仅有 5000平方米。

瓮城内无井,水源缺乏,平常驻兵不多,守城部队驻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

瓮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馆”,是供皇帝路过驻跸或官员停留住宿的。

瓮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楣题额“北门锁钥”,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经讲过。

城门洞上,古进安装有巨大的双扇木门,门内安装有木顶柱和锁闩。

平时,大门敞开,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战时城门紧闭,严实坚固;一旦发出反击号令,城门洞又是千军万马发起冲锋的出口。

瓮城的东门楣题额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

在“居庸外镇”关城的城台上,原来嵌有一块石碑,为明朝万历年间刻制。

从碑文可以看一带长城,先后经80多年时间才完成。

这碑中还记录着修筑长城的时间、长度、主持官和管工头、烧头、窑匠头、泥瓦匠头和名字,以明确责任。

站在城上向下看,我们中以看到来往不断的车辆和从门洞穿过的游人。

这里不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关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

从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庆,西北往宣化、张家口,“路从此分,四通八达”。

八达岭也因此得名。

我们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这时威大将军”。

这门炮炮身长2.85米,口径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铸有“敕赐神威大将”而得名。

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见当时的军工业是比较发达的。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

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 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

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

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

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

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

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

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

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

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

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

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瓦片改成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来这里的除了旅游者,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

圜丘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

每道墙都有四组门,大家可以注意到,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层坛面都有多少台阶。

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所有的台阶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

在这个典礼上,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

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现在咱们继续沿着中轴线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库,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

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这组建筑不仅十分精美,而且还有回音壁和三音石,这和刚才我们说的“天心石”合称天坛三大声学现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墙,围墙十分平滑,可以传声,在传递途中对声音损失极小,只要对着墙说话,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见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对方说话。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即将走进祈谷坛了,祈谷坛的主体建筑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建筑。

圆形尖屋顶是用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以此来象征天。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

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焚烧,送上天宫。

现在我们从祈谷坛的东门出来,可以看到一条长廊,是祭祀时运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

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何导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 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

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

古树名木 1600 余株。

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叫黄嘉仪,你们叫我黄总导。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

你们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八百米长,分成二百三十七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花,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你感觉到了吗?

大家看,我们现在走到了长廊的尽头。

我们面前就是万寿山。

大家抬头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你们看,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你们看那,还有湖心岛和十七孔桥,请你们自己细细观赏吧!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你们下次来,我还是你们的导游。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到碛口参观游览,我是景点导游×××。

在山西吕梁山中的黄河边上,坐落着一座古镇,这座古镇的名字叫碛口。

历史上的碛口,依傍着黄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声名推向下游,游向四方。在黄河浪涛中,久久漂流着碛口的名字———这一坐落于山西临县边缘的古渡口。

说它是古渡口,因它与古镇同样出名。这古镇与黄河对岸的陕西吴堡县相对望,千年长相守,成为一双互补的伴侣,成为一对互相依托的搭档,成为两个互相呼应的知音。黄河的浪涛把两地捆缚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而它们互相沟通的桥梁便是渡船。两岸人来人往,都靠着渡船的摆渡。船,这种古老的运载工具,如今又加上了发动机。所以,船在黄河中行驶,便响起了雄壮的充满节奏感的马达声。随着马达声的由远而近,便会有一群一伙的人从陕西过来,来赶碛口的集市。

这碛口确是有些古韵的。古老的民居,成为当地第一景观。这里的明代、清代民居,构筑成一条条街道,这些街道又矗立在黄河边。民居,依地形斜坡状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黄河卵石铺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砖瓦构筑成了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房屋已斑驳失修,虽不致残破,但却风骨奇峻。有些当年曾是店铺的高墙大院,展示着这历史上商埠的痕迹。一条条青石,一排排大瓮,一个个油篓子,一座座饮马槽,充分让人们感受着这里历史的辉煌与商业氛围的浓郁。

古街上,自然有不同凡响的陈列。烧饼铺子散发出浓郁的饼香。现打、现烤、现卖,热腾腾、香喷喷,确实诱人。更引人的是这街面上的条编,这些,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里人都是很难看到的。而那些鲜亮的铜器,发着黄灿灿的光韵,则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种铜制品,与碛口的古韵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五龙庙,是古镇祈雨的宙宇。它气势不凡地踞于黄河边的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发出一种威严来。历史上,当地人的祈雨都在这里进行。原来,面对黄河水却依然未能摆脱干旱,于是,五龙庙便常常处于香火鼎盛的状态。

沿湫水河,上行不到两华里,转到碛口背后,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

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上看,西湾村过去的人绝不是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它的规模,它曾经有过的繁荣,绝非黄河沿岸的普通小村庄。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八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

古塔公园是20__年市委、市政府推拟办的.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39件实事中的一项重大美化工程。1999年初春动工,20__年仲夏告竣。总面积为12公顷,投资1.4亿元。

该园以千年辽塔为中心制高点,以大广济寺古建筑群为借景,建设中坚持体现锦州古城历史文脉和现代园林风光理念相结合的特点,使之成为富有辽西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体闲场所。

该完以植物造园为主,建筑造园为辅,地势高下间,环境曲径通幽,全园共分六个主要功能区。其中:

(1)文物游览区。该区以辽代清宁九年即公元620__年修建的全国最古最大的广济寺和清代雍正三年即公元1720__年始建的辽宁最大的天后宫等宗教古典建筑群为借景,为游人开辟展示锦州历的民族宗教文化场所。

(2)老年活动区。该区以符合老年人活动游憩物景观要素候后座面积为740平方米的茶室,内置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欣赏与游艺项目,为老年人制造红红火火的夕阳生活。

(3)观赏植物区。该区除栽置百种以上大量珍贵树木格式化卉与地方植被外,还修建一座面积为750平方米的观赏温室和一组面积为165平方米的暖廊。

(4)安静休息区。该区以雅俗赏的建园特色为游人开辟一处散步休息的好地方。除蜿蜒的甬路与美丽的花坛外,特建面积为125平方米的休息廊一组,为广大游人准备了一处休息纳凉的美丽憩息地。

(5)儿童活动区。该区以浪漫的建园手法设计建筑一组橡塑地板砖,儿童卡通墙和一座金木水火土五行广场,同时设置五组儿童游乐器械,足可称为一处少年儿童嬉戏与开发儿童智力的好地方。

(6)石林观赏区。该区以辽西地域的特产木化石为主要原料,用多种造型手法,堆栽成一处“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石林风景点,可让游人在古朴典雅中得到扑朔迷离的享受。

总之,该园存千年文化积淀,挟辽沈决战雄风;塞北风光,江南秀色融为一体,隋寺辽塔,碧瓦云墙相汇相映;实为辽西地区的一座饱含文化品位和游览功能的人文景观。

古塔历史文化公园的园林设计风格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华,运用了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手法,借鉴了欧美园林的成功经验,充分表达了时代特点和辽西地方特色。

千年古塔与现代园林合为一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以其特有的园林风格而成为锦州以至辽宁省的又一个旅游名胜,特别是其中的木化石林,非常独特。

木化石林坐落在该公园北部,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200多株木化石耸立形成木化石林景观。它是继深圳木化石林后世界上第二座迁地保存的木化石林。这些木化石产于义县及辽西地区,形成于1.5亿年前。当时由于地壳运动或火山爆发,古代森林瞬间被泥沙或火山熔岩所掩埋,在漫长的岁月中,树木中的有机质逐渐为二氧化硅所取代,所以木化石又称硅化木,是石化了的树干化石。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壳运动,所以木化石林景观在世界上极为珍贵和罕见。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十九

各位朋友:

大家好!

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锦州中旅的导游员,我叫__,非常高兴认识大家。那么这次为期一天的旅游就有我陪您度过,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更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在一天的旅行中当您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及时与我联系,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我们途中大概需要二个小时的时间,途经凌海市、石山镇、北宁市闾阳镇最终到达我们的目的地青岩寺。青岩寺所地,北宁市长兴店镇,文化进步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这里是东北葡萄生产第一镇。农民的水果储藏业也十分发达。青岩寺已敞开胸怀,真诚地欢迎天下朋友来这里沐浴吉祥和幸福。

据记载:青岩寺始于北魏。历代多有开发重建,尤其在明万历年间重修为盛。现经当地政府近十年的修复、建设,使古寺更兴,青岩更丽。如今,青岩寺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风景区。同时,又是省批准的宗教活动点。

整个青岩寺分为下院、中院、上院、文殊院四个院。整个寺院以上院石洞中供奉的佛像为主,因其型呈_之态,故俗称“_老母”。据说观世音佛像造型居多,唯_之态,举世罕见,为游人称道、敬仰。又因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善良的人们赋予其许多优美的传说,而且,这些传说都与周围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溶为一体。

首选映入眼帘的是青岩寺的山门,山门是由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形象是糅合中国古代牌坊与塔的造型,正面是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国_副主席赵朴初题写“青岩寺”三个字,经过一段路我们可以看见山门的旧址,也是由赵朴初老先生题词的。

在石路两侧,有一对苍松结伴而立,两树的苍枝绿叶在空中错错相交。远远望去,好像一对情意绵绵的恋人,搂腰搭肩共述衷肠。因此,人们称之为“松人恋”。相传,在很早年间,山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小松,女的叫小青,他们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情投意合,彼此都产生了爱慕之情。一对恋人面对青山、绿水、订下了百年之好。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好事多磨早就对小青垂涎三尺的王财主趁虚而入。他又是用势力威胁,又是用财富引入引诱,非要娶小青做妾不可。在他的威逼、引诱下,小青的父亲竟答应把小青嫁给老财主。小青姑娘哭得死去活来。趁着月色,逃出家门,悄悄地找到小松,两人抱头痛哭,觉得无路走。他们面对脚下的万丈深渊,双双对天长叹,然后把一横,手挽手向万丈深渊跳去。跳下后,他们觉得身边呼呼的风响,而身子却腾空而起,不但没有坠落,反面随风飘向上院的石洞中。睁眼一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手端着一碗水站在他们的面前,笑吟吟地说:“年轻人,风浪已过,回家成亲去吧!切记,万事不可轻生,只要心中有佛就可逢凶化吉。”这对年轻人大吃一惊,知道遇见了活菩萨,连忙回家,各自把这一奇遇对家人讲了。而家人告诉他们昨夜里那个欲强娶小青为妾的老财主已坠崖而死。为纪念这个奇遇,小青和小松结婚的当天,就在通往下院的路上种了一对青松。人们都把这对青松看作平等、友好、善良恋情的象征,尽力地保护它们的生存。

北京导游词贯口篇二十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当一次导游,向你们介绍北京故宫。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的参观者,也祝大家参观愉快!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全国匠师,征用二、三十万民工、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东方最大的宫殿群。故宫规模巨大,总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9999间,先后有27位皇帝住在这里。

游客们,故宫南边的第一道门就是闻名遐迩的天安门。朱红的墙面,同样鲜红的琉璃瓦双层屋顶,还有墙下的五扇拱形门以及墙上毛主席那英姿勃发的头像,构成了天安门的大概外貌。这里不仅是故宫的南大门,还是新中国成立过了天安门,我们便可以远远望见一条大河。幽清的河,弯弯曲,一眼望不到头,好似一条极长的青丝带。这条河叫金水河,是人工开凿的,据说是为了防御进攻的敌人,类似于一座城的护城河。金水河上有五座用大理石砌成的桥,叫五龙桥。踏着桥面的条砖,扶着桥边的栏杆,似乎能感觉到那时的时代气息。

过了金水河、五龙桥,再通过太和门,然后走上一小会路,我们就来到了皇帝讨论国家大事,召见群臣的太和殿。太和殿有两层顶,都用黄色的琉璃瓦铺好,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屋檐下,有十几根红柱支撑,再往下就上一个高大洁白的汉白玉台基。太和殿进深37.2米,宽63.9米,高26.9米,汉白玉台基高8.1米。在殿前开阔的台基上,依次整齐地陈列着日晷、嘉量、铜龟、铜鹤等。大殿正上方,有一块金边蓝匾,上书“太和殿”三个金光闪闪、苍劲有力的大字。殿内排有18根金柱,每一根金柱上都雕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金龙,那架势,似乎要一跃而起,飞向苍穹。还有那闪着光彩夺目的龙椅,真是富丽堂皇。太和殿后面,还有皇帝上朝前休息的中和殿与举行最高级别科举考试的保和殿。再往后过了乾清门,我们就来到了内廷,就是宫人们的生活区。主要有皇帝住的乾清宫,皇后住的坤宁宫,太上皇住的宁寿宫、皇太后住的慈宁宫以及妃嫔们住的东六宫与西六宫等等。

我们再往后走,就到了故宫最北的地方,叫御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内最亲切自然之处。

出了最北的地安门,也就结束了这故宫的参观。我祝大家参观愉快!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