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字经教学篇(通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8:30:37 |
  • zdfb |
  • 9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课题,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应对这种关系呢?总结是对过去所取得成果和失败的一种自省和总结,它有助于我们提高和成长。下面是心理学家总结的情绪管理策略,帮你更好地调节情绪。

三字经教学篇篇一

教学目标: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4、讲解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四、复习:

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五、总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编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好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2、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3、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讲解三字经第一段5-8句内容。

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一、回顾三字经前四句内容,提问的方式。

1)上节课大家印象最深的人物?

学生回答:曹操、孟子等。

2)上节课大家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回到: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二、讲解课文内容。

1、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2)小结: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

2、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小结;深讲黄香和孔融两个故事,道出“孝悌”的原因。我们如何去感恩?黄香和孔融都是后来成为大官的人,可是人们记住的不是他们成为大官,而是他们儿时的这些故事。这是因为“感恩”自古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使我们最先要做到的。

三、总结。

教学目标:

2、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

3、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三字经。

教学难点: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前面所学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你知道,这些句子里都讲了写谁的故事吗?告诉你吧,古时候的圣人孔子不但勤奋好学,还能不耻下问,向神童项橐请教。我们现在的学生,要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勉励自己勤学。汉代学者路温舒,曾经用蒲草编织成席,代替纸来抄写《尚书》;丞相公孙弘曾经用刀削去竹青,抄录《春秋》。他俩贫穷而无书,但好学不倦,终于功成名就。今天的读书人,书本易求易得,如果不好学,简直是贻误自己的前途。

2、彼既仕学且勤。

3、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晋代人车胤幼年好学,因家中贫困,夜读无油点灯,便捉许多萤火虫用纱囊包好,悬在桌前取光读书。孙康寒夜读书无油,便到庭前映雪光而读书。二人不因贫困而废学,终成大名。现在的学生多有父母资助读书,更应该刻苦勤奋。

汉代人朱买臣家庭贫困,但他不忘读书,上山砍柴时,边走边背诵书本。隋代人李密少年好学,把未读完的《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阅读。两人勤劳而苦学,最后终成为有用之材。

三、总结。

4、师生。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课文。

2、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3、了解课文中的名人故事。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学生要尊敬老师。

教具准备:幼学琼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冰是由水生成,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学生称赞老师的教诲,可以比喻为如同坐在春风里沐浴一样;学生感谢老师的培育,可以比喻为如同仰面承受时雨的滋润一般。

三、学生讨论:你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吗?

四、总结。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背诵古诗文。

2、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种花的花语。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植物在供给人类氧气、食物的同时,还是我们精神世界里的朋友。让我们去了解生活中的花草吧!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学生读短文,齐读、分组读。

4、解释短文的意思。

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海棠被看作化中神仙,牡丹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梅花冰肌玉骨,傲然清奇。兰花清香无比,菊花高雅不俗。竹子被誉为有气节的君子,松树被比作傲然不媚的大臣。萱草能使人忘记忧愁,屈轶草能分辨奸佞小人。

三、总结。

让我们去认识花草,做他们的朋友吧!

四、拓展。

你还知道那些花的名称?到课外书或网上查一查,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三字经教学篇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含义,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三字经》,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难点:

学生会判断《三字经》中的精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二、初读感知。

1、师出示《三字经》范读。

师:大家自己读一读这几句《三字经》,把字音读准,注意正确停顿。(生自己读)。

三、学文晓理。

1、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读得琅琅上口了!这两句三字经虽寥寥二十个字,但背后却藏着动人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下面老师给大家讲讲《孟母教子》、和《五子登科》的故事。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作者仅仅用了几个字就把这连个故事写出来了,让我们读一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说说你自己的感受。

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2、三字经中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配乐诵读。

1、师配乐范读、朗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请学生结合《三字经》的内容,谈谈学习后的收获。

五、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办一份手抄报。

三字经教学篇篇三

设计理念:

将厚重的中华文化融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学情分析:

《三字经》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

你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吗?这段故事就来源于三字经里的“昔孟母,择邻处”意思是从前的孟母为了儿子有个能有出息,选择合适环境的事。其实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能够成才,给你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我们作为儿女,应该感谢父母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更加发奋读书。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爱亲人、孝敬父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段关于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有帮助的《三字经》。

二、新授感悟。

1、出示《三字经》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两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两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学生自主识字,“允、籍”

3、老师配乐朗读《三字经》。

4、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接读、全班齐读。

5、师生共同解释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像苏洵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6、教师读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7、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1)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8、请学生思考问题:

(1)苏老泉27岁才用功读书,你觉得他做得对还是不对?

(2)试着想一想: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3)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后天教育及时,方法得当,也可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才)。

9、配乐集体齐读。

10、指导学生背诵。

三、扩展活动:

《三字经》里还有好多关于指导教育学习的内容,老师让你们自己搜集,你们找了没有?谁能把你喜欢的《三字经》内容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或者讲其中故事也可以。

三字经教学篇篇四

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要学习各种常识,并且要了解基本的算术及认识文字,才能够研读古人的文章。

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次师傅交代他的事,总是一拖再拖,然后草率的完成。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

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三字经教学篇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课文内容的层次。

能力目标。

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思品目标。

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和事例,从中吸取对自己成长有益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字、词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给课文正确地划分层次。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谁会背诵三字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

2.你对三字经还有哪些了解?给大家说说。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后经明、清学者补充。它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

(一)检查预习。

1.谁来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订正字音窦燕山读一声教五子读一声方少时读四声择邻处读三声。

2.俩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把“琢惰杼”等字音读正确。

3.指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

4.生字我们已经都认识了,字形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吗?

乃得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杼不要多写一撇。琢不要忘记写点。窦是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匀称。

提起笔来把字组成词语写一遍。

三、看注释,查字典理解短文内容。

1.自己看注释,查字典,说说短文的内容。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集体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性:人性,天性。相近:相同;相似。相远;差别大。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对儿童进行教育,他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因为外界的不良影响而改变,对儿童进行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规律就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环境,曾经几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居住、安家。有一次,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家,孟母十分生气地折断了织布机上的梭子,以此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掌握了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因此,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成了国家的有用之材。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对儿女只是养活而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对学生光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你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做人的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把课文连起来读一遍。

第2课时。

一、理清课文层次,练习把课文背下来。

1.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谈做人做事的道理的?

2.集体交流,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一行)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由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每个人的性格才有了很大的差异。

第二层:(2——5)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教育,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方法。

第三层(6——10)人要学习,要知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3.指导学生按照层次背诵。

第一层比较简单,学生问题不大,直接比赛就可以。

第二层以提问形式进行背诵练习,如“人生下来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窦燕山教育成果怎么样?……”在此基础上男女生对背,最后进行背诵比赛。

第三层方法同上。

二、思考。

谈谈你学习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背诵。

推荐三字经全文,让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背诵。

四、作业。

继续练习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字经教学篇篇六

《三字经》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和做人的道理,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我校二年级的校本教材就是学习《三字经》的内容。这节课我所教学的内容便是从“人之初”到“老何为”这一段,为创设出国学课堂的韵味,还要有机渗透我校生本课堂的理念,。

首先,我播放了新编三字经儿歌,动听的歌声顿时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好地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歌中吟唱的三字经内容正是我所要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帮助同学们朗读和记忆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了解文段含义的基础上来记忆学习内容,我找到了一些跟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借助这些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及做人的道理。这些内容中讲了两个历史故事,分别是《孟母三迁》和《窦燕山教五子》。如在教学“昔孟母,择邻处……”时,我播放了《孟母三迁》的视频,里面讲了孟母为了给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通过小主持人请同学们说说看完故事后的感受,可以看出同学们从故事中理解了故事的大意,也学会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低年级孩子对熟读成诵的要求比较容易达成,但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就有一定困难了。针对这一点,我先让小组交流讨论,借助工具书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小主持人指名汇报,同学们互相点评;由于低年级同学对古文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同学说得并不到位,这也是我课前预见到的,所以我播放课件,让同学们通过视频图像和解说进一步加强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为了使低年级同学了解我国古典文化的一些现状,促使其产生该有的历史责任感,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制作成ppt,把这些渗透到同学们的心里,明白我们不能放弃传统文化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还不够,国学知识应强化朗读训练,使学生从读中感受到诗句美、韵律美,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字经教学篇篇七

一、班级概况分析:

学生们经过了一个学年的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好,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作业按时完成,字迹端正,发言大胆积极,能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想,多记,多练,多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小动作多,爱听就听,不爱听就做小动作,学习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但儿童可塑性很大,相信他们能学好。另外三字经在学生上幼儿园时已经背过一部分,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期目标。

背诵三字经,了解有关故事,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

从“人之初”到“失统绪”

第一周:“人之初”到“贵以专”

第二周:“昔孟母”到“断机杼”

第三周:“养不教”到“师之惰”

第四周:“玉不琢”到“习礼仪”

第五周:“香九龄”到“宜先知”

第六周:“一而十”到“夫妇顺”

第七周:“曰春夏”到“本乎数”

第八周:“曰仁义”到“人所食”

第九周:“马牛羊”到“乃八音”

第十周:“高曾祖”到“人之伦”

第十一周:“父子恩”到“勿违背”

第十二周:“凡训蒙”到“至四书”

第十三周:“论语者”到“说仁义”

第十四周:“作中庸”到“至平治”

第十五周:“四书熟”到“当讲求”

第十六周:“有连山”到“书之奥”

第十七周:“我周公”到“礼乐备”

第十八周:“曰国风”到“别善恶”

第十九周:“经既明”到“及老庄”

第二十周:“经子通”到“称盛世”

三字经教学篇篇八

这堂课本身是课外阅读课,主要是为了增强孩子的阅读面以及知识的拓展,《三字经》中的容量很大,学生能背下来就很不错了,对它的全面理解,我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我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点。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又能在《三字经》理畅游了,你们开心吗?

1、安排学生串背三字经:顺背。

2、老师提高一点难度,你们怕不怕?谁能接着老师的这句话往下背。指名背。

现代教育原理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性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对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平等考虑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进行课堂时空资源的有效、平等、适切的配置,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发挥其特有潜力。所以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先来背背三字经,调动起所有孩子的积极展示的兴趣来,再稍加难度,达到推动孩子再进一步的目的。

出示:你猜,我猜,大家猜。

这个环节有必答和抢答两部分,答对有加分,答错要扣分哦。必答题请三个组分别推选出一名选手来。

必答题:

1、谁在四岁的时候就懂得了谦让的道理,把大梨子让给自己的兄长?请说出有关句子。

2、《论语》有多少篇,是什么人记录下了孔子的言论?请说出有关句。

3、(书名)是古时候小孩子最先要学习的一本书?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4、(谁)在九岁就孝顺自己的父亲,为他温暖被褥?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5、三字经中头悬梁是说的谁的故事?请说出有关句子。

抢答题:

6、南京是六朝古都,三字经中的那几句提到了我们古都金陵?

7、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说的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吗?请说出有关句子。

8、苏老泉说的是谁?他从多大才开始发愤读书的?你能背诵有关内容吗?

9、你能说出两本三字经中提到的书籍来嘛?

10、“如负薪,如挂角”这一句中暗藏着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为了在课堂上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了活泼的教学方法——猜猜猜的环节。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所有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题题答对,但在竞争中又一次加深了对三字经的了解。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并积极地在学。我依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

出示:你说,我说,大家说。

生:我在三字经里知道了很多的知识,人有七种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古代有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和竹子。

生:对,我也从三字经里知道了自古我们人类就能种出六种粮食,稻子,谷子,豆类,小麦,黍子和高梁。

生:我喜欢历史,三字经背到现在我比我爸爸知道的历史都全了呢。我们南京在历史上曾经是六个朝代的都城,我是南京人感到很骄傲。

师:同学们们在背诵《三字经》中知道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

生:我从三字经里懂得了好多道理,孝顺父母、热爱老师,所以我喜欢三字经。

生:我也知道了我们做人的五条准则,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师:原来《三字经》中还藏着这么多做人的道理啊,你们说的好。

生:我们现在已经背到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我很敬佩古时候的那些孩子,他们学习条件那么不好可还是刻苦学习,比我强多了。

生:孔子还拜七岁的项橐为师呢,所以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了。

生:三字经里有许多故事,我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所以我喜欢。不仅是老师教我们的时候说的小故事,我自己也从自己的三字经书上读到好多故事呢。

指名说三个小故事。

利用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差异,发挥优势同学的作用,有部分语言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好的孩子,我就让他们在背的基础上说说故事,讲讲道理,在课堂上我设计的讲故事环节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锻炼,又是一种展示。对能力稍差的孩子只要求他们背原文,听故事,能适当的增强他们的语言感觉也就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

1、小刚是家里的“小霸王”,经常跟爸爸妈妈回嘴,这可急坏了他的妈妈,小刚的同学常说他太不尊敬父母,你能用哪句话来教育他呢?(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2、亮亮读书总是有口无心,常常是刚刚读完就忘,他自己也知道这样读书效果不好,于是他想写幅字挂在桌前,提醒自己,你们说说他该写哪句呢?(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3、大雨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他太贪玩,不肯勤奋学习,你们想想办法,用哪句话劝劝他,最合适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4、铃铃九岁了,可她总说自己还小,不用急着学习,时间还长着呢,爸爸十分担心,该怎么教育玲玲呢?(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老师想请你们能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做个小书签来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吗?

那我们就一起进入——。

出示:学以致用――大家都来帮帮他。

这项任务要靠大家合作用智慧完成,小组合作完成四张小书签,比比哪组合作效率最高,合作得最愉快。

小结,出示正确答案,再读读这些话语,让它也成为我们的努力的方向。

你们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老师希望真正地让我们古代的蒙学教材《三字经》走进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智慧,培养我们的品德,在传统文化的沐浴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科书应该是教学活动展开的文本和载体”。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涵的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体现差异性。我创设出四个情景让学生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做个小书签来帮助他们。这样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真正做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不忘关注学生的差异。

三字经教学篇篇九

本班共有学生64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会小组合作学习。本学期着重激发孩子对《三字经》的喜爱,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4、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方法。

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时儿问答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请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

三字经教学篇篇十

一、吵闹。自始至终都在吵闹。吵闹的原因:

1、学生喜欢《三字经》,压不住的喜欢。所以要说出来,甚至叫出来。

2、不熟悉教案。

虽然整堂课就四个部分:背《三字经》导入;《三字经》中的故事;《三字经》中的知识;《三字经》劝学,但是老师没有衔接好。准备也比较仓促,传统文化功底也不深。

二、关于男女生比赛。

这是整堂课最吵的地方,现在我觉得应该这样:12个知识点,老师一个接一个问,男女生一个间一个答。由老师主导可能会好一点。

三、关于刮鼻子。

上课之前,我没想到需要奖惩措施,刮鼻子是临时想出来的。事实证明,刮鼻子可以用来惩罚一个人、两个人,却不能让一群人去惩罚另一群人,特别是男生刮女生。

《三字经》是小学生必须要读的,我对《三字经》的喜欢是溢于言表的,而我这堂诵读课是可有可无的。我觉得我以后上课不能太随便,要按教案走,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不是我一个人的舞台。上课前要有充足的准备,要背教案。

三字经教学篇篇十一

本课是韵文识字,所选的韵文是一首三字经诗歌,分别介绍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的特点。全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情趣,非常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

在教授本课之前,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很多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

1、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抓住学生心理,用多彩的课文吸引学生,把课文内容与识字、学文相结合,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

2、充分准备了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有了视觉上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植物动物等,更增强了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3、将生字宝宝藏在插图中小动物的后面,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4、注意倾听学生的话,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注意到班级的每个学生,及时调动他们的情绪,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6、指导书写认真,详细,并注意提醒学生们做好“三个一”。有助于使每个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1、识字不应该脱离课文,如果选择随文识字会更好。这样既有助于学生们结合特定的情景理解并记住生字,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孰能成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为以后的写作做铺垫。

3、新课标要求每节课中,学生写字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本节课的指导书写部分如果再加指导“豕”字和“咸”字会更合理一些,这样,课时分配上也更合理,更平衡。

4、教学中如果加入开火车读生字,考察学生识字情况这一环节会更好,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并能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完全消化本堂课所学知识,不欠账。

虽然只是短短40分钟的课,但我会受益终生的。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我也收获颇多。我相信在他人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一定会很快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三字经教学篇篇十二

1、熟练诵读《三字经》的新句子:“曰水火,木金土”至“十二支子至亥。”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五行。

3、知道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十干和十二支。

一、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对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导入:《三字经》讲完“三”和“四”,自然要接着讲“五”。

三、学习新句子。

1、诵读新句子。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先扫除生字: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解释字义,此课生字比较多,要多读几遍,便于记忆,然后朗读: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如果因生字读得不流畅,可以变换方式多读两遍。

2、【故事】。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3、【解读】。

水火木金土是古人所说的`五行,古人认为天下的种种东西实在太复杂、太深奥了,使用五行来函盖一切事物的得失。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就跟一、二、三、四、五的数字一样,十分复杂,但似乎也十分有条理。“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古时候计时标记有两种,一是十干,又叫“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是十二支,又叫“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本:根源、依据。

4、再次集体诵读一遍。

5、小结: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的五种重要的东西。

三字经教学篇篇十三

《三字经》中的“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诗文内容明白只要努力用功读书,就会取得好成绩的道理。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3、明白学习别人的优点可以使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对“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内容及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文、理解大意。

三、明理品读。

四、拓展升华。

五、总结。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两篇小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两个故事讲的都是什么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祖莹吟诗、李泌赋棋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讲的是什么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这两个故事有关的“三字经”。

(1)教师范读(教师语速适中,使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多种形式:拍手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接龙读……)。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讲解:赋棋、彼、尔、效等字词的意思。

(2)指名讲解诗文的意思(学生尝试讲解,教师适时补充)。

(3)教师对诗文意思进行小结: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你现在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地读书。

1、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绩?

2、我们应该向他们俩学习什么?

3、让我们再来把这两句三字经有感情的读一读(自由读后齐读)。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北齐的祖莹、唐朝的李泌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效法他们,从小就努力用功地读书,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