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教案小学(优秀14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0:37:07 |
- ZTFB |
- 10页
教案能够引导教师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应用拓展。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数学教案小学篇一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数学教案小学篇二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第二单元比一比。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数学教案小学篇三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1、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数学教案小学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课前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同桌准备一根米尺与课件。
1、目标确定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推想、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2、教学策略选择
(1)让学生成为建构新知的主人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通过引导、组织及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建构新知时,要以学生为主,让他们去亲自体验。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环节突破重点:第一,回忆活动,建立表象。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扣一扣时间”、“数一数步数”等活动,建立学生对100米的表象,从而让学生推出:10个100米是1千米,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第二,学生描述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我放手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习。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就录制一段录像放给学生观看,就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刚才走了1千米。运用媒体教学一方面学生亲身体会到1千米到底有多远,把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另一方面,学生观看时,每看到一处自己熟悉的事物,就指着说:这就是“什么”。学生情绪高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些信息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产实际,拉近了学生与千米的距离,从而也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原来千米就在我们身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平阳瑞安
50千米38千米
乐清灵昆
45千米20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怎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一般学生会从来回次数、所需的时间和总的步数来回答)
100米长度的表象基础上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备芽若学生提出同学间所需时间和总的步数相差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相差,然后得出全班的大约值。
(二)介绍1千米=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单位,可以写作1千米。
板书:1千米=1000米
(三)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20xx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四)强化感知1千米的长度
水闸-现代概念大约1千米
师:其中第2条路是老师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老师骑摩托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现代概念大约用了1分30秒,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镜头来感受一下(课件播放录象)。
(一)教学换算
师: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边说课件边出示图片)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板书:4千米=()米(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5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同桌互说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二)练习:
1、9000米=()千米800米+200米=()千米
4千米=()米3千米-1000米=(米
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交通工具连一连。(略)
(三)解释与拓展
课件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片段一:初步感知1000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图片,引起回忆后交流)
汇报交流:
师:小朋友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大约走了200步)
师:从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是100米,1000米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00米呢?(板书:10个100米)
师:根据这100米的路程,你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米的长度?
生:从美容院回到校门口一个来回是200米,1000米里面有5个来回.
生:走100米大约用了1分30秒,按这样计算,走1000米大约需要15分钟。
生:走100米大约用200步,走1000米大约需要走20xx步
......
片段二: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
师:我们用10个100米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的时间,走1千米大约用了600步等分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1)观察、测量后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生1: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这样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生2:一根米尺长1米,1000根米尺连接起来就是1千米。
生3:教室门高约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快冲天了!
生4:一张课桌的长约1米,1000张课桌连起来约1千米
生5:一个同学把两臂张开伸直大约是1米,1000个同学手拉手大约是1千米。
生6:教室的黑板长约4米,250个黑板连起来大约是1千米。
生7:学校操场跑一圈是200米,跑5圈是1千米。
生8:体育中心泳池的泳道长是50米,游10个来回就是1千米。
数学教案小学篇五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数学教案小学篇六
练习二 px。
巩固6、7、8、9的加减法。
算式卡、小圆片。
一课时。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数学教案小学篇七
1、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计算加减法。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小黑板、投影。
一、复习。
举例子复习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思考过程)。
一、基本练习。
指导完成第5题。
(1)、独立完成。
(2)、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三、变式练习。
1、指导完成第1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学生完成后交流结果。
2、指导第2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完成后校对结果。
3、指导第3题。
(1)、读题,明确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
4、指导第6题。
(1)、填写第1竖的结果,观察4个算式与上面3个数的关系,得出规律。
(2)、完成后2题。
四、提高练习。
1、指导第3题。
(1)、引导学生仔细看图,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2、指导第7题。
(1)、看懂图画意思,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五、开放性练习。(指导第8题)。
1、先独立解题。
2、在小组中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写出来?
3、交流。
六、总结。
数学教案小学篇八
1、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平面图形平均分成若 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历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1、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你知道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
3、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4、你知道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吗?
请大家每人拿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颜色。
2、请一位涂1/4的学生到前面展示。
问: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这一份为什么可以用1/4表示?(强调: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占其中的1份)
3、拿出一份涂3/4的正方形纸,
问: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4?用哪个分数表示?(学生尝试回答)
为什么可以用3/4表示?
讲述:把一张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是3个1/4,可以用3/4表示。(板书:3/4 3个1/4)
请多位同学说,同桌互说。
那3/4怎么写呢?自己写在草稿本上,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
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3表示什么?
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涂了4份中的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5、全班交流,把不同分法、涂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用分数表示。
6、教师选择部分学生作品展示、比较。
展示不同的3/4,说说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
问:这几位同学的分法及涂色的方法都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3/4表示呢?
1、学习“试一试”
出示题目:先说说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在( )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先由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再和同桌说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几,然后填在书上。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你涂了几份?你是怎样想的?(5/6是5个1/6,所以要涂5份!)
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好。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同方法的学生展示比较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可以借助直观来比较他们的大小,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折一折,比一比。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两张纸吗?(比的标准要相同)
那3/5可以怎样表示?2/5呢?
1、想想做做4
学生独立做题,在书上填写,全班共同订正。
数学教案小学篇九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一情景引入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数据收集整理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一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二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直角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三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课件,练习纸。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1分。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1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生生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示表格。
(1)完成表格。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四
学生在幼儿园接触过1-5各数,他们能够熟练地数数,有的甚至能够疏导100多,从表面上看,他们已经很熟悉这些数了,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数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数,对它们的用处有了一些了解,但是没有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对生活中离不开数的价值缺乏体验,还没有对这些数产生较强的喜爱之情。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1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双手,跟着老师一起做。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师生一起做变变变的游戏)。
师:刚刚我们变手指是从几根指头变到几根指头的?(随机引出一根指头到五根指头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1-5的认识》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实践探索,合作交流。
(南瓜/花朵/老奶奶……)。
2、生自主观察,图中有多少个南瓜、多少朵花?并随机指导三、指导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1、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
(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2、师: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3、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4、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5、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6、: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
(南瓜、玉米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
四、指导认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相机做练习)。
五、指导书写。
教师: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2像一只小鸭子;3像小耳朵;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
六、练习。
生在方格本上写1~5。
七、布置作业。
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水政股个人岗位职责(汇总10篇)
- 高速公路项目部验收汇报材料 公路工程交工验收汇报材料(5篇)
- 2023年幼儿园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实用10篇)
- 最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优秀10篇)
- 2023年数学教案小学(优质9篇)
- 2023年改善名城旅游线路规划方案 旅游城市规划最新(四篇)
- 湖南省委工作报告 2023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五篇)
- 最新巡察工作动员会讲话稿结尾(优质9篇)
- 不礼貌检讨书(精选9篇)
- 最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状(通用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