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草船借箭教案简短(实用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0 18:56:48    小编:ZTFB
最新草船借箭教案简短实用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最新草船借箭教案简短(实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8:56:48 |
  • ZTFB |
  • 14页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这些教案范例中,不仅包含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教学评价和反馈等方面内容。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 操

刘 备 联 合 孙 权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曹 操

刘 备 联 合 孙 权

(诸葛亮) (周 瑜)

才 干 妒 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教时 第一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教 学 过 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师生一起梳理问题)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4、反馈。 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 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三)课后小结

教时 第二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 投影

教 学 过 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2、指名读,同学评议。3、分角色朗读对话。 朗读欣赏评价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 第三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教 学 过 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一)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挺有才干――神机妙算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 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课后小结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二

导入: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歌曲? 《三国演义》那个人物最有才能,智谋最高?

板书:诸葛亮

出示幻灯片:诸葛亮简介。生自读。

出示学习内容:课本《草船借箭》;丛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课外阅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侧面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2.学习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轻声读学习目标。

一、初读课文 感受人物形象。

1.读《草船借箭》,找到描写诸葛亮的句子,说说你眼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人,填写学习单。

方法提示: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的人,从 课文第()段()可以看出来,这是()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侧面等)。

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大家共同补充纠错。

学习《诸葛亮舌战群儒》,方法同上。

学习《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方法同上。

二、畅所欲言,交流收获

小组讨论总结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用那些词语来形容?抽生到黑板上板书这些词语。

3、读写结合,完成练笔。

用今天所学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一个你熟悉的同学,让其他同学说说你描写的同学是怎样的人,用到了什么描写。

四、学习总结:1.我会通过……感受人物性格。2.我会运用学到的方法描写人物。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三

1.布置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草船借箭》有关的故事。

2.课前创设情境。和学生做猜一猜游戏,电脑出示几幅《三国演义》中的插图,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猜出它画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故事。

3.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播放完歌曲后,教师导语:听完这首歌,我们心潮澎湃,这浑厚的声音,这熟悉的旋律,似乎又将我们的思绪牵引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古战场。那里充满了谋略的比拼、智慧的较量。伴随着这音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似长卷般在我们面前闪过,而在这画卷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诸葛亮,(出示诸葛亮人物图)。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走进草船借箭这一历史事件中,走近这集胸襟与谋略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诸葛亮。(齐读课题)

二、切入重点、质疑探究

1.当鲁肃把诸葛亮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有何反映?

2.出示句子: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指导朗读:周瑜是长叹一声说的这句话,读出这种语气。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适时写出批注。教师巡回点拨。

小组内交流补充。

三、交流汇报,深入感悟

过渡:俗话说,阅读使人明理,交流使人明智。下面就交流一下你的阅读收获吧。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对人了如指掌

1.对曹操的了解。

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1)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通过鲁肃的“吃惊”与诸葛亮的“笑”的对比以及“一定”“只管”等词语来体会诸葛亮的自信。

(2)诸葛亮只点出“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其实他这句话里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没有交代出来。补充句子:“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他会。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3)是啊,诸葛亮针对曹操做事谨慎这一特点,料定雾这样大,他不敢贸然出兵,定会用箭来设防,结果果真如此,他似乎就是藏在曹操肚子里的孙悟空啊!诸葛亮神不神?难怪周瑜这样长叹,生接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屏幕同时出现两幅画面:一个是岸上曹军的情况,一个是船上诸葛亮和鲁肃对饮。教师语:一面是战鼓擂擂、刮箭齐发,一面是引酒取乐、谈笑风生,这鲜明的对比中更显出诸葛亮的大智慧。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再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吧。学生分角色读7、8自然段。

2.对鲁肃、周瑜的了解

诸葛亮的“知人”还体现在他对鲁肃和周瑜的了解,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

(1)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出有关语句。

(2)交流总结:他知道周瑜想害自己,也知道鲁肃不会泄密,会协助自己。

总结:看来,真应了古人的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诸葛亮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揣摩的如此透彻,才能把草船借箭设计得出神入化。

(二)能预测天气。

出示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指导学生读出雾的大。

这场大雾来的及时,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早已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

1.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引导学生体会:十天造十万支箭本身就难,可是诸葛亮敢于立下军令状,三天就能造出,为什么?他心中盘算的不是造箭,而是——借箭。分角色读对话部分,读出诸葛亮的从容自信。

2.引读:三天要造十万支箭啊,光准备东西也需要时间啊,可是诸葛亮呢?——生接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比较:(1)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2)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种写法好在哪?(体现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3.那诸葛亮真是“神”,能预知未来?他根据什么知道三天后会有大雾?(点出:古人对自然规律已经掌握许多。诸葛亮博览群书,他能根据节气、风向等自然情况推测未来天气。)

(三)借箭的过程谋划巧妙

1.找出借简明过程中能体现他谋划巧妙的语句。引导学生从船的设计、出发时间、受箭及时撤退安排来体会。(军士和草靶子有什么用意?为什么四更行动?为什么要“逼近”曹营?受箭的过程中船“一字儿摆开”有什么用途?借箭成功怎么撤退?)

2.电脑出示长江方位图,让学生演示船受箭方式,体会这样的安排的巧妙。

3.我们身临其境去感受一番。课件播放借箭过程。请学生谈体会。

总结:可见,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前对方方面面都考虑的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的滴水不漏,最终令周瑜自叹不如。

四、回归总结,拓展延伸

1.教师:蜀吴联军本当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气量狭小,生了妒忌之心。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借口两军交战需要用箭,用三天造箭十万的诡计来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神机妙算,他巧借天时地利,利用对人的了解,从强敌手中智取十多万枝箭,迫使周瑜仰天长叹,低头认输。

2.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刘翔的的颁奖词,指名读。诸葛亮凭着他草船借箭中的过人表现,当选为名垂青史十大人物之一,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四

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万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宜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人物性格,同时,课文的思考练习主要设计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练习。

1、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互相解决。(这是能力的培养)

2、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总结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这是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1、感悟人物形象,从文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人物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个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阅读能力。再加上课后思考题中有训练学生的提问能力,我将本文的教学方法设计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问题能力。)

以品读感悟为主,采用猜一猜,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及听说读写等基本的语文素养。

说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切入中心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知天文

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创设语境,感悟朗读

(2)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2、晓地理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3、识人心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四、拓展延伸,扩展文本

1、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认为诸葛亮挺有才干?请你选用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诸葛亮。

2、设想一下当诸葛亮归来时与周瑜相见,周瑜会怎么说?诸葛亮又会怎么说呢?

五、总结拓展

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识人心,足智多谋,他的本事从何而来,想知道吗?请大家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

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五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曹”等11个字。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通过研读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并通过读表现人物的个性。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1.2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哪些故事哪些人物?(生自由交流)

1.3师: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啊!长江边上,曾经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演绎了无数神奇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其中一个经典故事《草船借箭》。(板题)

1.4《三国演义》简介:成书于元末明初,以《三国志》所记载的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小说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写起,止于东吴灭亡,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间的斗争。书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孙权、周瑜等。《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读课文,疏通生字词,理清课文叙事的思路。

2.1字词过关

周瑜妒忌委托都督幔子布置调度水寨擂鼓弓弩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2成语理解:

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与“神机妙算”意思相近的词有:锦囊妙计、料事如神、足智多谋)

2.3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

3.自主学习,感知“借箭原因”

3.1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妒忌诸葛亮,要陷害他,那么周瑜是怎样把造箭的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样接下这个任务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2自然段,用“----”划出他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2生读课文,划句子

3.3汇报

(1)周瑜与诸葛亮在对话中,心中各自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周瑜的暗藏杀机,心怀鬼胎;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不动声色。)

(2)分角色朗读对话。

(3)草船借箭后,周瑜对诸葛亮又有何评价呢?

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生齐读。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研读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地方。

3.4神机妙算“借天时”——知天时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早料到第三天四更时会“大雾漫天”,果然神机妙算。]

3.5神机妙算“借地利”——懂地理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4.关注情节变化中的人物表现,感知人物形象

4.1结合课外知识和初读体验,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神机妙算)

4.2联系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1)关注文段,自学探究。

探究问题:

自学建议:

a.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b.自主思考,提取关键词概括“算到了”。

(思考举例:我从文中画了这样两句话:诸葛亮说:“只要三天。”“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说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之前就算到了三天后会有大雾。通过诸葛亮“算到了”三天后的天气,我们可以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所以我填的是“只要三天,算到了三天后大雾漫天”。)

(2)互学(组内完善和补充)。

(3)展学(合理分工,说清观点)。

(4)组际交流(对照组内学习成果,商讨补充、质疑或反驳)。

4.3梳理观点,小结归纳。

联系情节变化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背后,对天气的预判、环境的了解、人心的洞察。他的神机妙算已经到了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5.拓展延伸,升华人物形象

5.1出示赞扬诸葛亮的古诗:

一天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5.2指名读古诗,品析古诗意境。

5.3 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诸葛亮,他知天文,借了长江的雾;他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他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可见他既会神机妙算,又会巧妙安排,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师:“草船借箭”既为借,则有“还”,那么诸葛亮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周瑜真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三国演义》。

5.5作业:

(1)复述课文,写成一篇日记。

(2)课后读名著《三国演义》第46回。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六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能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有肚量。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直奔重点:(学习第10段)。

生:绝对不会。

师:借箭的难度可想而知,可诸葛亮却出人意料地借到了。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55页,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一想,哪个词语点明了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生齐读第10段)。

生:神机妙算〔师板书:神机妙算〕。

师:周瑜自叹不如,谁能通过朗读把他的心情表现出来?

生:(读得声情并茂)周瑜长叹一声:“嗨(生加了个叹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生评价:我认为他读得很好,不仅把周瑜叹息无奈的口气读出来了,还加上了“嗨”,更充分地表达了人物的心情。

生:不光是叹息无奈,还有愤愤不平,妒贤忌能,所以语气应稍有变化。

师:你们两位能读给大家听听吗?(两位同学分别进行朗读,博得了满堂掌声。)。

师:真好!他俩是在用心去读,真正读进去了。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手指板书〕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他究竟是怎样借到箭的呢?〔师板书:借〕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二、以读为本,自主探究(学习3——9段)。

1、出示“自读、自悟”

(1)从哪些句子能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深刻的要简单做批注。

(2)你认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要发表评论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师:会用心读书并善于积极动脑的同学,一定会收获到累累硕果!老师把这句话送给我们六四班的每一位同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时间:10分钟。)。

2、班级交流(10分钟)。

师:请同学们用简洁、明白、清楚的语言来汇报学习收获。(学生围绕“自读、自悟”习题进行,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适时引导学生读书、品析,突出语文的工具性。)。

三、以创为本,质疑问难: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的头脑中还有哪些小问号呢?(让生质疑)。

生:“这个鲁肃难道不是我们很厌恶的‘墙头草’吗?”

(教师给学生提供争议,辩论的机会,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对人物的认识更全面)。

四、以人为本,悟理入情。

生1:“诸葛亮超过你,你应该真诚地向他学习,而不应该忌妒他,更不该陷害他,你是个聪明人,怎么能做出这种糊涂事呢?”

生2:“都督啊,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胸怀坦荡,而不该小肚鸡肠啊!”

生1:假如我是周瑜,我将拜诸葛亮为师,做一个才智过人的人。

生2:假如我是周瑜,我将和诸葛亮合作,发挥两人的聪明才智,共同对付曹操……。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语文课上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

五、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课外继续阅读《三国演义》这部旷世名著,让我们步入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去领会那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用心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附板书: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七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

理解课文大意。

给课文分段。

录音、投影。

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

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

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组织讨论,着重解决:

(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

(3)对话朗读训练,

(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

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

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

因为周瑜()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来()诸葛亮;诸葛亮()答应()天交箭,并立下军令状。经过“草船借箭”,又一次证明了诸葛亮是一位()的人。

抄写生字新词。

作业本1、2题。

板书: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

(1—2)(3—5)(6~9)(10)。

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

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

简要复述课文。

挂图、小黑板。

1.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情况,“探听”可以换成什么词?

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

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

1.理解“神机妙算”

2.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

联系“大雾满天”一句,说说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朗读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读懂“神机妙算”的?(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

1、根据学法,再读课文,讨论诸葛亮还“妙算”到了什么?怎样安排计策?划下有关句子。

2、组织讨论,在读读议议中把握重点。

(1)读“诸葛亮笑着说”一句,体会他充分“妙算”到的情况。

(2)读议“一字儿排开”一句,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果怎样?(出示挂图)。

“一字儿排开”与“一列纵横”有什么区别?

再读“飞箭如雨”句,“船头掉向”又说明了什么?

(3)结合第9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齐读。

3.小结:学习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也表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相互交流)。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知己知彼,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巧妙运用计策)。

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复述。自由复述—指名复述—同桌复述。

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鲁肃(),曹操();还利用()()天气和()条件,巧妙的安排,运用()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又()的人。

作业:作业本3、5、6题。

板书:知天时:大雾。

诸葛亮懂地理:顺风顺水。

资料提供者:张欢琴。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刘备 联合 孙权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

(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

(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

(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板书设计】

曹操

刘备 联合 孙权

(诸葛亮) (周瑜)

才 干 妒 忌

因:十天造箭十万

果:三天借箭十万

草船借箭教案简短篇九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汇报: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