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8:13:22 |
  • |
  • 7页

报告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可以向相关人员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在撰写报告时,可以使用图表、数据和实例等来支持观点。报告的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给出了独到的见解。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一

县物价局机关行政编制6个,其中科级领导职数2个,我局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上均按照规定管理,同时认真及时执行县委、县政府、县编委研究决定的机构编制事项,没有违反管理权限和程序设立机构,没有擅自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无机构编制违纪违规情况发生,严格执行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配及管理。

机关在编在岗人员全部纳入实名制管理,并在编制册和台帐中进行实名登记管理。机构编制实行动态管理,2016年我局无新进人员,另外,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及专项统计工作,都及时完成。

我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及时在政府网站按时公布,内容完整、准确,清单体系符合规定,严格按照清单行使权力,规范开展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按照《安徽省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及时制定权力运行监管细则。政审批行为范行,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无行政审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组织督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争取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二

为全面掌握__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理清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思路,__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了一次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调研。

一、全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区有713个事业单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507个,差额财政拨款88个,经费自理93个;核定编制28581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19454名,差额财政拨款5893名,经费自理2933名,企业化管理301名。事业单位拥有人才24548人,其中管理人才5377人,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技能人才3375人。

(二)结构分类。

1、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124人、占比例约为0.5%;大学本科学历为8998人、占比例约为36.7%;大学专科学历为5366人、占比例约为21.9%;中专学历为8543人,占比例约为34.8%;高中及以下学历为4948人,占比例约为14.2%。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为277人。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为7841人,占比例约为31.9%;36—40岁为4510人,占比例约为18.4%;41—45岁为4794人,占比例约为19.5%;46—50岁为3109人,占比例约为12.7%;51岁以上为4294人,占比例约为17.5%。平均年龄40.5。

3、区域层级。区属16199人,占比例约为性67%;52个乡镇(街道)8349人,占比例约为33%。

4、行业分布。教育系统12503人,占比例约为50.9%人;卫生系统4772人,占比例约为19.4%人;农业系统2115人,占比例约为8.6%;其它系统5158人,占比例约为21%。

5、性别比例。男性15008人,占比例约为61.1%;女性9540人,占比例约为38.9%。男女比例为1.57:1。

6、职务职称。

(1)管理人才5377人,其中:五级职员27人,六级职员140人,七级职员2614人,八级职员1913人,九级职员及以下683人。

(2)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其中:高级1967人,中级7934人,初级及以下7257人。

(3)工勤技能人才3375人,其中:技师122人,高级工1801人,中级工897人,初级工526人,普工29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__区人事人才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新局面。

但是,由于__区处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竞争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全区现有总人口173万人,而事业单位人才仅24548人,占总人口数比为1.42%,从比例上看,远远不能满足于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一是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事业单位人才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有13491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达55%。本科以上学历有9122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37.27%,研究生以上学历仅有124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0.5%。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够合理。全区传统产业人才相对比较丰富,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4%。而新兴特色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比较匮乏,从事工程、农业、工程技术的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审计、外语、经济管理、规划、盐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领域的人才显得尤为紧缺。三是技能人才文化素质低。全区事业单位技术工人3375人,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有2819人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是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城镇和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多,而乡镇和条件较差的事业单位分布较少。

(三)吸引人才的软环境缺乏优势。一是人才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地区经济气候影响了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投入明显不足,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强。二是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__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造成了人才流失。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全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按职称、级别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制度,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使得“按劳取酬”、“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等新型分配方式在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比如,乡镇事业单位因为规格低,管理岗位和专技职数受限,想上又上不去,待遇较差,挫伤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竞争机制缺乏。注重人才为我所有,不注重人才为我所用;有些单位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忽视发挥内部人才的作用,挫伤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一边引进一边流失的现象;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和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四)人才流失仍然比较严重。近3年,全区共引进研究生及其以上人才仅80名左右,而近两年来,调出区外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人。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等主观因素。

一是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性、紧迫性的认识。一些单位的领导没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物质资源而忽视人才资源,没有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宏观协调、战略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人才工作很多时候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二是事业单位管理现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工作的要求。1、进人用人的机制不活。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自主权太少,引进人才程序繁琐。如城政工程处引进一名急需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未及时办好编制、人事等手续,而离开该单位。另一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人才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条条框框过多,人事管理过于集中。比如,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脱离实际,导致中、高级已聘人员数额大大超岗,基层单位矛盾突出。2、人才评价机制不活。一些地方和部门拘泥于某些政策的条条框框,过于看重身份、学历、职称,而没有将人才评价的重点放到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上来。3、分配激励机制不活。一些单位和地方在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技高技低报酬差不多,利益分配向从事智力密集型劳动的人才,向有发明创造、有科研成果的优秀专技人才倾斜的力度不大。4、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健全。全区人才培养缺乏力度,财力支撑不足,一些单位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方面往往以财力紧张为由,很少作出安排,使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得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机会,知识老化现象相当严重。

三是现实条件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很强。1、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人才资源开发。近几年__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对人才吸引力较低,使人才在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上进展缓慢。2、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目前__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也造成了人才流失。3、人文环境较差。由于地理条件、交通、信息方面缺乏比较优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差异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与__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逐渐使“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开辟“专家访谈”专栏,及时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利用各种途径,特别是通过“三峡人才网”等方式,在区内外广泛宣传__区引进和吸纳优秀人才的有关政策,宣传__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__区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二)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根据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卫生和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按岗论酬、按绩论酬的分配机制,高科技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金、津贴可多于平均数的5-8倍。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区委区府重点管理好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双高”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外,探索制定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在委托培养上取得突破。积极鼓励单位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采取单位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每年从在职职工中选派人员进行委托培养,接受系统的学习教育,使这批人才成为单位发展的核心骨干。对回原单位工作的,负责解决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三是在对口培训和挂职锻炼上取得突破。每年择优选派30名左右的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对口支援省市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四是举办经济发展论坛。每年邀请10名左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__未来的发展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宽广大干部的视野。

(四)完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开辟优秀人才来万的绿色通道。建议结合实际重新修订区2000年制定的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凡引进单位急需的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编办、人社等部门应采取限时办结的方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引进的正高或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安置其配偶或子女入学、就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实际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破格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辞职、离职或因要求流动被辞退后来__区工作的,经人社部门核准后,承认其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工龄连续计算。凡引进人才,其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根据其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二是提高紧缺人才的生活待遇。被聘为正高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实行年薪制,并拨给足额的科研经费。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由用人单位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验,每年安排参加一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在用车、通讯、信息资料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被聘用或安排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大贡献的实用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实行论功行赏。三是对优秀人才进行重奖。建议区委、区政府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基金”和“__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为__区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文档为doc格式。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照市政协20xx年工作安排,由市政协副主席麻占平带队,市政协科技和民宗委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部分委员于x月x日至xx日赴xx四县区,就乡镇机构改革情况进行视察,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基本掌握了这项工作的整体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本轮乡镇机构改革正式开始于20xx年xx月,即市编委会对12县市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改革方案批复之后进行实施,20xx年xx月基本结束。

1.适度调整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

全市本轮乡镇机构改革前共有乡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个;改革后有乡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xx个。为解决历次乡镇机构改革的遗留问题,缓解撤乡并镇后消化干部的压力,特别是方便群众办事,在撤并乡镇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便民服务中心xx个,作为临时性过度机构(不作为机构统计)。临时设置的便民服务中心均隶属于改革后的乡镇建制。

2.合理设置乡镇、街道办事处机构。

乡镇统一按“六办三站”设置机构。六办:即党政办公室(加挂财政所牌子);人大主席团办公室;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加挂民政工作站牌子);维护稳定办公室(加挂司法所牌子);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均为乡镇政府内设机构。三站:即经济综合服务站;社会保障服务站;公用事业服务站,均为乡镇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副科建制,并各核定副科级领导职数1名,经费财政全额预算。

街道办事处统一按“六办一中心”设置机构。六办:即党政办公室;人大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维护稳定办公室;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均为办事处内设机构。一中心:即xx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为街道办事处下属事业单位,副科建制,核定副科级领导1名,经费财政全额预算。

3.严格核定领导职数。

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副书记兼乡镇长),纪检书记1名,人大主席团主席1名,若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团主席,可设专职副主席1名,乡镇长1名,副乡镇长2名,辖区人口超过5万人或中省重点示范镇、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可增配1名副镇长;人武部长1名。

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1名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纪工委书记1名,人大工委(县市区人大派驻街道办事处)主任1名,办事处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人武部长1名。

便民服务中心设过渡性工作岗位,主任1名(正科),副主任2名(副科级),人员在改革后的乡镇调整解决。

4.理顺县市区派驻乡镇机构的职责关系。

全市除法庭、派出所(含林业派出所)、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机构外,将食药所、司法所、国土所、工商所、财政所等具有管理职能的县市区派出机构,其职能、编制、人员、经费、资产等全部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县市区归口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

将原各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承担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职能交由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宣传科教文卫办公室承担,将原各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承担的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工作职能全部划转到各乡镇、街道办卫生院(卫生分院)。

二、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机构改革后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运行情况良好,岗位职责明晰,事业站所整合到位,机构运转协调,但与中省编制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置,本身就说明改革还不到位,当初设置便民服务中心,主要是因为撤乡并镇后,解决原撤并乡镇辖区内群众办事方便而设立的临时过渡性机构。承载了原乡镇党委、政府几乎全部的职能与职责,形成了小马拉大车,不堪负重的局面,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再加之行政区划已经调整,便民服务中心在新组建的乡镇辖区范围内,因此在便民服务中心独立开展工作,势必会和新组建乡镇的整体工作造成推诿扯皮现象,更加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由于便民服务中心是临时机构,它不是一级政府,虽然看起来实际承担了相当于乡镇的职能和职责,但不是执法主体,它的行为没有行政和法律效力,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许多尴尬的现象。比如,服务中心干部没有所在区域的执法证,碰到些棘手事缩手无策;还比如,有的县市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开出的介绍信等函件,到了别的地方得不到认可,致使老百姓来回折腾,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形象。

本轮机改结束,虽然各驻乡镇站、所(食药所、司法所、国土所、财政所)名义上划归乡镇管理,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行业主管部门仍以种种理由干预,好多审批、执法权限仍在行业主管部门,可工作责任却在乡镇,乡镇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依然存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二、三产业的兴起,大批农村人口涌。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向城市,使得县城居住人口急剧增长,县城建成区面积成倍扩大,已具备城市规模。而现行的“县-镇-村”管理体制,已不利于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这一体制使县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处于多重管理之下,县政府不能对城区很好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增加了城市规划、拆迁、征地的工作难度,既影响招商引资,又阻碍城市发展,因此,撤镇建办势在必行。

乡镇改革后,便民服务中心的干部使用、公务员过渡、员工待遇等,必须以新组建乡镇或街道办统一口径上报,由于其机构性质和领导职数的限制,干部员工普遍觉得晋升无望,个人前途渺茫。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基本同其它乡镇一样,其工作量甚至远远超过别的乡镇,但是,每当县上召开******、人代会和政协会,除了不能独立组团外,服务中心主任有时连个代表也当不上,老感到低人一等,工作没有动力。

三、意见与建议。

乡镇机构改革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后,由于辖区范围扩大,人口规模增加,这就要着手规划好小城镇的发展布局。对于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要进行合理整合,统一管理,特别是要充分考虑新组建乡镇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打造一些特色小镇、商业小街、工业小区、旅游名镇等。同时引导一些环保绿色的民营企业向乡镇所在地集聚,促进镇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首先,建议上级编制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全市69个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撤掉,其现有的职能职责和人员全部合并到新组建的乡镇或街道办事处。其次,尽量将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一律撤销,改为街道办事处,便于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城市化需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第三,便民服务中心撤销后,要妥善解决全体干部员工的安置问题,是领导干部的应安排同样职级,是公务员的要确保过渡,是事业人员的要进入编制序列,是工勤人员的要比照其他乡镇工勤人员的待遇进行安排。

具体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要派任务、下指标,要在充分考虑乡镇面积,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常驻人口数量,交通和通讯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特别要考虑到历史文化古镇的存在价值。要超前谋划好机构改革后新组建乡镇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前景。

乡镇合并后,新组建的乡镇,其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大了,然而被撤销乡镇辖区内老百姓,到新组建乡镇政府办事就更远了,因此,原有的学校、医院、信合、邮政等公共事业性机构,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下来,新组建乡镇要优先管理和服务好被撤销乡镇辖区内的百姓。比如,加派驻村干部,利用农村集市,开通流动便民服务车,送技术、医药等到农村,方便老百姓办事。

乡镇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后,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债务负担。建议县市区以上各级政府应专门设立应急资金,确保这一问题得以解决。与此同时,要在被撤销乡镇且又距离新组建乡镇较远的行政村,尽快设立警务室,避免因乡镇合并出现治安真空,特别是要避免宗族势力和黑恶势力,乘机控制和危害农村的现象发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四

近日,我镇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机构编制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对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核查,现将核查情况汇报如下:

1、机构设置。

(1)行政综合办公室**个,即: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村镇建设环境保护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定编**人。

(2)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个,即:农业综合服务站、财政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社区建设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定编**人。

2、人员编制及实有人数。

我镇共有编制***人(不含教育、卫生、国土、交通等系统驻乡镇机构),其中行政编制**人,全额事业编制**人。

**名,现有**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核定编制**名,现有**人;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核定编制**名,现有**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核定编制**名,现有**人;便民服务中心,核定编制4**名,现有**人。

20**年机构改革时,我镇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订出台了《***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选配竞争上岗的意见》等文件,特别注重操作过程的公开公正。按照文件要求,我们做到了九公开,即:编制数额公开、上岗人数公开、分流人数公开、资格条件公开、竞争人数公开、操作程序公开、笔试成绩和硬件考核得分公开、竞聘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我镇在编制上认真落实实名制,做到了编制人数严格控制在上级下达的计划内,实际人数与上报人数保持一致,镇党委把编制情况作为组织部门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做好单位申报工作,按照单位编制员额,对纳入行政编制管理的在职工作人员进行了逐一审核,填报了《***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实名花名册》,并在使用行政编制人员名单上标明公务员登记情况,报县编办进行了审核。二是做好公示复核工作。凡按照人事编制管理规定配备的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岗位、职务及所在机构性质、编制员额、经费形式等情况经县编办审核后,一律在镇政府院内进行两次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整个公示过程未出现任何问题。三是做好备案工作。公示完毕后均到县编办将登记情况做了备案。

(二)镇机构领导职数配备。

领导职数按**人设置,党委设书记**名、副书记**名、纪委书记**名(党委委员兼)、委员**名;政府设镇长**名(副书记兼)、副镇长**名(党委委员兼职**名);人大主席**名,人民武装部**名(党委委员兼)。党政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由党政班子成员副职兼任,另设**名副科级副主任。

在行政人员的录用上,我镇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严把入口关。20**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我镇新进公务员**名,其中经过全县公务员考试录用**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名,全县公开招考副镇级领导干部**名。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把品德好、业务强、年轻有为的干部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20**年以来提拔副科级干部**人。

在事业单位人员选配上,我们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逐步建立适合各类岗位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20**年,我镇教育和卫生系统通过统一招考新进工作人员**人,其中教育系统**人,使我镇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除教育、卫生、国土、交通等驻镇机构外,镇直各部门未招聘过事业人员。

我镇20**年末镇财政供养人员**人,占农业人口的**%。行政、全额事业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全部纳入镇财政统发。

我们严格财经纪律,对干部公务消费实行严格控制。一是制订制度。按照税费改革要求,认真核实收费项目,全部纳入镇财政管理,坚决杜绝坐收坐支,围绕车、油、会、接待及采购等,制订了具体制度,对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二是严格落实。对公务支出根据项目不同由相应的部门负责办理,对不符合程序要求的坚决予以否决。三是强化监督。镇财政所对收支情况进行全面公开,纪委、组织、财政、经管等部门强化监督职能,加强对干部及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杜绝非正常性开支。四是纳入考核。分半年和年终两次召开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述职述廉大会,对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民主评议,将评议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干部评先树优、晋职晋级挂钩,对违反纪律、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依据情况坚决进行处理。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特别是农业税完全取消后,镇财政收入减少,运行困难,仅能保证部分工资发放。二是全镇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到**%。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技术人员匮乏现象更严重。三是由于专业技术岗位的限制,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工作很难开展。

(二)意见及建议。

一是严格把好进人关,严格编制管理,加强机构编制监督。二是适应农业税取消后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手段,创新镇管理体制,保证镇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三是严肃用人制度,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对现行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适合各类岗位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五

县编办:

根据会泽县机关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检查评估的通知》(会编办〔〕2号)精神和具体工作要求,现将我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有关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井镇属会泽县东大门,地处云贵两省二县一市(贵州省威宁县、云南省会泽县、宣威市)交界处,辖区总面积254.1平方公里,耕地种植面积47200亩。全镇辖17个村(居)委会251个村(居)民小组13055户42980人,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3806.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28元,人均有粮449.5公斤。

大井镇机关编制数28人,现实有25人,其中领导干部9人。机关内设办公室四个,分别为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各办公室均设主任1名,共4名,设副主任1至2名,共5名。

大井镇事业编制数67人,现实有66人。事业单位设5中心、1所,分别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编制数35人,实有36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32人,技术工人4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编制数9人,实有人数6人。其中:参共管理人员3人,专业技术干部3人;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编制数8人,实有8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8人;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编制数6人,实有9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8人,技术工人1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编制数4人,实有2人,其中专业技术干部1人,技术工人1人;财政所编制数5人,实有人数5人。其中:参共管理人员2人,专业技术干部3人。

总的说来,我镇在机关事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均能严格遵照上级的有关规定,无超编制限额进人、无超职数设置内设机构、无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规行为。

二、抓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规定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责任心。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既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要抓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不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不全面掌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是不行的。正是基于此认识,主要领导和分管人事管理工作的领导十分重视抓好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工作,全面掌握和深刻领会了相关政策规定,从而有效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抓好此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定岗定员,严格实行实名制登记。依照上级有关规定和县编办的工作安排,指定专人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出了我镇机关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去年乡镇机构改革,由机改办底对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逐一进行了核定登记,做到了定编到人,定员定岗到人。核编登记名单报县编办审批。

(三)夯实责任,严把机关事业人员进口关。一是严肃人事编制管理纪律,把好“进人关口”。镇党委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以及组织、纪检、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逐级落实了机构编制与管理工作责任追究制,对不按规定违规进人、造成恶劣影响的,层层进行责任追究。由于纪律严,制度硬,责任明,主要领导和分管人事领导深感责任重大,从不在政策之外乱开口子,也从不徇私情违规进人。二是严格财政供养经费管理,把好“人事编制管理关”。顺应财政体制改革,从源头入手,严格落实了“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财政经费与人事编制相挂钩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镇镇财政供养人员经费,以编制核拨经费,以经费加强人事管理,从而有效杜绝和杜塞了违规进人、超编制及职数配备干部等现象。

(四)、行使编制稽查审核职能,加强编制台帐审核管理。每年按照县编办的要求,除如实搞好在岗在编人员登记外,对所属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实名制台帐定期进行年度审验核对,并将核编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干部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调整、财政统发工资经费核拨等相挂钩。

三、抓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加强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工作,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精简了内设机构,优化了干部队伍,实现了精干效能的目的。通过严格加强编制管理,不但有效实现了我镇干部队伍的稳定,同时通过竞争上岗、定员定岗等举措,强化了干部管理,提升了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消除了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等弊端。

(二)严控了财政供养人员,减轻了镇级财政压力。近年来,我镇未超编进人,同时通过自然减员等措施,减少了在编在岗人员,大大减轻了我镇财政支出供养压力和农民负担。

(三)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由于实行了“一人多岗”、“定员定岗”的人事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强化了对干部的量化管理考核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增强了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并在县住建委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全县城乡规划编制管理情况汇报,与池州市政府派驻*县规划督察员,县住建委、城乡规划局主要负责人深入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稳步推进。近年来,我县坚持规划先行,将科学编制总体规划作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年,委托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年)》开展中期评估,评估报告经市规划局评审,需再次修编,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规划方案过程中。

(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县相继编制了人防工程、给排水、绿地系统、绿道、景观亮化、户外广告、棚户区改造、防洪排涝、天然气、景观特色风貌、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移动基站布点、电力、道路交通等多项规划,这些规划的出台有力推动了专项领域的有序发展。

(三)县城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基本全覆盖。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将县城分为……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规划区基本做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同时,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县城规划区做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镇编制了……等专项规划,基本完成专项规划全面覆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顺,人员严重不足。一是管理体制有矛盾。我县城乡规划局批准设立于*年,现属县住建委内设机构,内设机构独立性不够。二是机构不健全,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截止到本次调研,县规划局和乡镇规划事务所均未挂牌。此外,专业人才少、管理力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也制约了我县规划工作。按照规划人员按照人口总量的万分之二的进行配备,我县的规划人员应为*人左右,但目前我县规划局机关只有局长*人在编,其他*名工作人员均为借调人员,乡镇的规划管理人员在编人数为*人,工作强度和人员力量严重失调。

(三)规划体系仍需完善,乡镇工作较为滞后。一是规划总体编制水平有待提升。尽管近年来我县规划体系逐步完善,规划覆盖率得到提高,但由于规划经费有限、规划编制迁就现实、规划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等种种原因,规划的地域特色不明显、规划精品较少。二是乡镇规划工作滞后。我县各乡镇虽都有总体规划,但基本上所有总体规划都需做中期评估或者修编,有的乡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时间已经超过*年,早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此外,乡镇的控制性规划基本空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土地挂牌出让必须要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依据,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乡镇建设的直接依据。但我县乡镇只有*镇编制了经济开发区*个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空白。三是村庄规划除美丽乡村建设点外尚未起步。

(三)规划管控力不强,规划执行有一定随意性。一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城乡违法建设屡禁不止,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规划的依法实施。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我县规划的管控和执法力量非常薄弱,对于违法用地、违法建房的管控存在多头管理、责任难界定、执法难、执行难等种种问题。二是对规划设计条件(规划主管部门对于土地开发强度控制所出具的设计条件,包含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多项指标的硬性控制)管理力度薄弱。部分规划设计条件未经县规划委员会通过直接修改。三是规划执行在一定程度有“短命化”的趋势。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乡镇为了解决问题,对规划修改变更随意性大,“规划即法”的意识较为淡薄。

三、意见和建议。

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启动,规划部门将从住建部门剥离,划归自然资源部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其他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专业人才少、管理力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建议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在实际招录人员工作中秉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降低招录门槛,吸引本地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率,充实规划人员力量。另外可面向基层定向招录规划专业人员,通过委托大专院校培训和老技干“传帮带”相结合的方式,加速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履职能力建设。

(三)完善体系,提升规划编制管理水平。一要加大规划的经费投入。建议规划部门要列出规划编制计划,政府将规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的持续投入,提升规划的质量,保证规划编制的长效性、连续性。二要大力推进乡镇规划编制工作。要进一步发挥乡镇政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结合好规划编制单位和各有关部门,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并逐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议将乡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纳入乡镇政府考核的内容。三要鼓励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可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政策有机结合,在规划中将涉农项目更多放在村庄,从而促进村庄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障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编制规划要更科学,变更规划要更合规,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要严厉查处随意变更规划行为,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内容。要建立依法定期向人大报告规划管理工作的机制。二是按照《城乡规划法》及《*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健全编制、审批、监督“三分离”的规划管理体制。完善规划执行约束机制,实行重大规划专家评审、同级人大审批、面向社会公示、实施中期评估、规划调整报告、违规追责制度,增强规划执行力。另外对规划设计条件的设定必须经过县规划委员会会议通过。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干群“规划即法”意识,落实规划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规划透明度和群众知晓率。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七

二是结合上级部门的机构编制管理要求和好的管理经验,加大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促进编制管理程序化、规范化.

三是按照即将制定的三定方案,进一步优化完善编制岗位等设置,确保机构编制核查取得实效。

四是对于混岗问题。将制定相应整改方案,限期或在以后自然减员中逐步消化。今后将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审批管理,从严审批,把好身份审核关,避免出现新的混岗现象。

五是我局将严格按照市编办要求,认真审查把关单位内下设的机构编制数、人员的定编数和实际在岗人数的核定问题,密切结合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在不增设机构,不扩编人员的前提下,科学组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关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报告篇八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浏阳北区,面积117.4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行政村(居),12539户,人口4.6万。境内土壤肥沃,水系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目前,该镇行政在编人员38人,其中党政班子成员10人,占26%,事业单位在编人员63人。

二、职能配置和运作情况。

1、职能由“领导”向“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要求,应该实现从“领导农民”向“服务农民”的观念转变,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型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体制建立以后,尽管机构和人员数量一直严格控制,但事实却存在着“编制数量控制了,干事人员减少了”的怪现象。

目前,乡镇政权的结构和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比照上级政权机关设置的。人们习惯将乡镇党委、乡镇人大、乡镇政府称为乡镇的“三大班子”。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至今没有法律规范,有很大的随意性。基层政府的机构与人员编制逐年变动。

如在**镇就存在着国土资源所、农电站、畜牧兽医站等单位陆续收归市直管,人权、财权在市局,但服务的对象却仍然是基层,使一些工作人员对乡镇的管理、指导处于应付差事;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退居二线人员占用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在**镇行政编制38人,退居二线的就有7人,占18%。严重存在着“拿钱不干事,仍然占编制”。

2、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够。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由于体制问题,一些站所人员由于人事管理权在上,业务安排一律由上面指挥,不服从乡镇统一指挥、调度。

3、服务职能配置混淆不清。目前机构设置中,部分单位职责不清导致履职不到位。在我镇行政单位编制中的经济发展办,许多工作仅靠三个人是难以完成的,许多业务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结果使其成为“虚设机构”。如此等等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及建议。

乡镇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一个级次或组成部分,作为联系“三农”最为密切的基层政府,其职能转变,不仅仅是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的要求。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全面推进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基层政府工作的重点。

1、为了推动基层政府转变职能,必须推进以撤改为主要内容的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政府机构改革要分类实施,分步骤推进,同时完善配套改革。目前,根据工作需要、农民需要和服务需要,要将一些农机、农技、畜牧、市场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手续、程序层层选拔到乡镇来,充实一批、淘汰一批;如要加强对文化、卫生、环保、为民服务中心、公益性管理与服务等机构在乡镇的设置。

2、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按照基层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而进行,服务型与公共型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基层政府的本质要求,基层政府直接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后为“三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必须依法支持与推动农村及农民建立农合组织,把农合组织打造为激发农民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平台,为此,要求政策允许并保证生产以外的其它农业生产环节对农合组织开放,尤其是要支持农合组织在农村公用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