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组的合作方法(优质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6 19:35:38 |
  • 夜紫 |
  • 7页

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总结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信息。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一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教师要通过直观的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把合作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二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是提出合作学习任务,然后就只是“监督”学生学习。而应该作为小组成员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在参与中给学生示范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参与中发现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在参与中引导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参与中促进师生感情的融洽。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三

由于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解读,很大程度是把我国整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直接嫁接到体育教学中,忽视了“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推动体育新课程健康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必须选择适合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体育学习内容。目前,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运动,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把体育学习内容分为陈述性内容、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陈述性内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操作性内容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内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内容单靠听讲、阅读就比较简单地被学生掌握记忆,不需要探索发现,更多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而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单靠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安全、以练习为主的学习内容可以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一些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一起进行学习的,有一定学习深度的内容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而有一定学习深度,特别是容易产生“问题串”的学习内容,则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运动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储备量比较少,关于运动与健康知识容量少等特点,不宜安排探究性学习。所以,小学阶段注意安排适合于发展机体的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反应速度、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的体育活动,教学宜多采用动作简单、韵律感强,不太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动形式,通常应该多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采用游戏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玩中学,既产生愉快的体验,又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在合作学习。

严密组织教学,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从展示学习目标,任务分解、提出问题,到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尝试、共同讨论、问题反馈、得出结论,巩固提高等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从中得到充实提高,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长运动与健康知识,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教师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维流程和运动技能形成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构建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身体活动和伴随着身体活动过程中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术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在各种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去获取的。同时,体育学习必须是在承受一定运动负荷下的身体练习过程。所以,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有不同与其他学科学习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在体育学习中自主学习是基础与前提,合作学习是形式与途径,探究学习是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构建不同学习方式,综合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三者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和谐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时代性。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增加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种迫切需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日渐成为潮流。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法。

一、设计理念。

顺应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把掌握社会对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熔为一体,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时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校的学习职业化、实践化,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下面我将探索设想通过《实践法》这节教学活动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教材选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中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操作法、表达法)中的两个:练习法、游戏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法中的练习法、游戏法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教学指导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始关注如何教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了可能,同时,指导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设计教案和独立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其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实践法”中的两个具体方法“练习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职业道德目标:使学生明白业精于勤的道理,培养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法和游戏法的含义及运用要点。难点:(1)练习法训练梯度的由易到难、练习方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幼师对幼儿个别辅导的重视;(2)游戏法中幼师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把握。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篮子一只、柿子卡片10张。

三、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探索新知,学做结合。(3)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2.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5分钟)引出实践法的概念:实践法:是指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多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各种感官,并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技能、加深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分两步教学)(1)(选用启发式教学法)请学生看一段“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视频材料。(2)教师提问:这段视频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片段里幼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实践自己去发现,从而总结出“实践法”的概念,引出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学做结合。

(讲授新课“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

(1)练习法的学习(18分钟)。

a.练习法概念的学习。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辅导下,通过多次重复地练习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1)请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幼儿通过练习进行学习的教学片段”。2)教师提问:此时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是实践法,然后分析发现幼儿是在重复练习中学习,从而得出练习法的概念。

b.练习法运用要点的学习。(采用由学生先看后讨论老师再讲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方式)。1)请学生看第三段视频“幼师运用练习法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练习梯度的由易到难和方式的多样以及对幼儿的个别辅导。2)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运用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练习法的运用要点:使幼儿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伴随讲解和示范;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由易到难;练习的方式要多样;练习时先求正确后求熟练,加强个别辅导。

(2)游戏法的学习(12分钟)。

做学结合:。

1)请学生自学教材上关于游戏法的`介绍。

a.游戏法的概念: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深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

b.游戏法的运用要点:游戏的内容要健康;游戏的选择目的性要强;要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

2)学生自由组合再一次扮演幼儿教师尝试用游戏法教唱幼儿歌曲“找朋友”。角色扮演:用游戏法教幼儿学习歌曲“找朋友”。

3)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指导中关注学生教态的表现,要求他们舞蹈时动作优美大方、儿童化(这是非常职业化的要求),并督促学生重视幼儿游戏规则的遵守,强化难点的学习。4)请一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当众用游戏法教歌曲“找朋友”。5)评价学生角色扮演情况。

第三环节: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小结新知(练习法、游戏法的概念和运用要点)(3分钟)。

(2)教师展示幼儿园语言游戏《卖柿子》的教学片段,要求学生扮演幼儿参与。展示中教师综合运用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目睹教师的教学表演懂得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6分钟)。

(3)布置作业:学生用练习法和游戏法设计歌曲《小兔子乖乖》的教学片段(1分钟)。

四、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及教法。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高职生,他们热情大方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未来的职业将是幼儿教师。

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演、练、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选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环环相扣的分析设问、学生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教学安排激发了学生探索、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突破重难点,掌握所学内容。实现了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使学生从受“鱼”到能“渔”。

2.学法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今天学生的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将来的社会实践,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将此原则通贯教学全过程。另外,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件和实践材料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都是学生未来职业所将要涉及的范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五

科学构建合作小组。

在日常的课堂中,同桌双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便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小组人员组成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教室的大小等,确定每组四人,共14个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充分体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

3、及时进行组间微调。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我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微调,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明确组内成员分工。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我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小组分为1、2、3、4号,一号为组长,同时负责辅导4号,2号辅导3号,这种角色分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六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无论是远古时期的茹毛饮血,还是现在的信息社会,合作与竞争一直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经济的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仅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只有人与人组成团体,成员之间彼此依赖、相互分享、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各异,教师遵循“兼容差别,优化组合”的原则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助、互爱、互动、互教,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了后进生的自尊,让他们在获得小组荣誉时受到鼓舞。

1.面向全体学生。

合作学习承认学生存在差异性,并不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彼此合作、相互分享、交流争辩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其潜能得到开发,不断超越自我,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2.和谐共生。

教师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打开学生封闭的心扉,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主体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体验成功、快乐自我中知、情、意、行获得了全面提高。

4.合作互助。

学生先自学,再协调,从组内交流到组外探讨,在合作互助的动力机制中都能获得发展,特别是后进生能获得关照。学生既有倾听,也有表达,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5.科学分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别、特长、基础、能力、心理素质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4―6人为一组。教师的分组也可以遵循学生自愿的原则,但组间的总体水平要保持一致,为组间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1.合作朗读。

学生多人一组,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合作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深入文本,与作者感受文章的脉搏。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学生分角色朗读文本,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林黛玉,精明狡黠、工于心计的王熙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2.合作阅读。

小组同学探讨阅读内容,在自主阅读、产生疑惑、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信息的收集者、筛选者、笔录者、汇报者,大家自学指定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删去无价值、过难过易的内容,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在探讨形成共识后由笔录者记下参考解答,再交给汇报人进行阐述。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内容时,学生在自学中提出很多问题,诸如“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小组同学通过问题的探讨,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能从不同角度理解人性这一永恒的主题。

3.合作批改。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练轻改,作文批改全由自己说了算,学生难以评价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要求,对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遇到问题,小组同学可以彼此交流、互换意见,并写下评语。学生可以从说出值得借鉴的内容进行阐述,也可以提出值得探讨的`内容,让大家进一步讨论。

1.“合座”不等于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中,教师常让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开展合作学习。殊不知,学生分组的不科学、问题的不适宜,加之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监控,学生在讨论中各行其是,听不进别人的见解,不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有的学生合作前不独立思考,使问题的探讨难以深入;有的学生合作中不交流,放弃表达自我的权利,交流活动草草收场。其实,合作学不是简单地“合座”,而是分享与接纳、依赖与表现、探讨与交流的过程,学生个体责任明确,大家彼此信任、包容,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合作学习不会使学生两极分化。

常有教师在质疑:合作学习中教师少讲解,放手让学困生去交流,而优等生有更多岂不会让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实,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优等生与学困生花费同样的时间,他们难以达到同样的学习质量。其实,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后进生与优等生存在差距,但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了,表现更积极了,虽然不能与优等生达到同一发展水平,但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大的提高。

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理念,不论问题是否合适、难度是否适宜,为提高所谓的“互动”效果,一味地进行“合作学习”,挤占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使用时要因地制宜,学生未进行独立练习就开始分组练习,或学习任务尚未组织好就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无疑是对合作学习的误读误用。总之,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泛化的现象,要在研读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单调,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七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到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等等,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八

(一) 社工按服务对象的需求定计划,定主题,宣传并招募小组成员。

(二)社工在小组开始前做开小组发言,说明小组目的,小组纪律,简要介绍小组成员,并期待大家有好的表现。

(三)小组成员各自我介绍。

(四) 组织小组破冰游戏,让大家踊跃参加(按自愿原则,需尊重每位组员)。

(五)开始小组内容

(六)小组成员分享各自感受

(七)社工作点评(需关注到每位组员,提出本节次的意义所在)

二、 小组工作实务的反思和总结(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例)

(一)青少年(学习小组)

1.需考虑到参加小组的青少年互动的积极性不高,较少敢于主动发言的。小组过程中要注重鼓励与肯定,增强其自信心以及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2. 第一节次后,了解成员未出席之原因(有可能是某些环节给其造成了压力,若是则需稍加改正)。请几位成员将小组学习成功及感到轻松的方法带回给其他小组成员,以减轻其压力。

3.通过刚开始的小组游戏,成员更容易打开心扉,主动讲述自己的经验。

4. 每节须有侧重点,以不断的鼓励表达、鼓励发言,让学生更

勇于去表现自己和发现自己潜在的能量,增加自信心。

5.学习类小组较枯燥,学员耐性不足,互动环节可适度增加。

6.检查作业过程中运用给学员打分的'方式,能调动起学员互相学习的兴趣。

(二)老年人(运动小组)

1.老年人对活动的支持,才能让小组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所以要考虑他们的需求。

2.老年人对于此次活动的支持,让小组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也需要考虑到运动量,不要让老人运动过多。

3.对于小组的目标,有些老人不是很清楚,需要在活动中不断地澄清。

4.以团队游戏的方式淡化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地域差别观念,促进融合。

5.由于年龄原因,小组进程可适度放缓。

6.多点互动过程,也可适当准备些礼品,这个很受欢迎。

注:以上是我在深圳社区做一线小组实务得出的的一部分经验,有不对的地方,请雅正。

一线社工:廖疆军

2017年1月6日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九

评价要全面而又激励。

大大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下一阶段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生生互评,组间互评,力求全面,科学而又具有激励性。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是有积极意义的。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

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搭配因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发现的过程、探索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挥团队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从别人的发言中会得到启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习惯听别人的发言,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3.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在小组合作实践问题上,要尽量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操作才能完成的内容,培养合作探索的习惯。

1.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并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2.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3.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要“得力”。所谓“得力”是指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有思维含量,又要有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桃子”,接受知识要用内因促使外因的转化,小组合作提供了这种机会,教师应抓住这个机会,激发学生数学潜能,给予得力的指导,让学生合作中正常运转,自动内化发展成熟。

4.研究的材料要有新颖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首先要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钻研上来,这就要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具有“新、活、趣”的特点,使学生感到知识的新奇,觉得有探究的价值,才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交往与交流的重要形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如参与讨论、提供参考意见、作补充说明、提供辅助材料或工具等,使学生的合作继续进行。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一

一、不合作,各持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也是合作的基础。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噗,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二、没主见,人云亦云。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很常见地,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欠主动,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不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一下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不够专心,精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从而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如教具、学具的制作好坏,问题的多向性,学生之间的无关话题等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有影响。

1、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合作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为他人、集体着想;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很重要保证,也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之一。

2、精心设计设计问题、认真准备教具,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

3、做到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可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争取小组间的零差距,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组内成员的异质互补,就是将有各种特长的学生放到一个组内,让他们取长补短,尽量做到最佳组合。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二

小组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统一的认识,得出结论;另一方面,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精神等,对小组成员也要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评价,比如谁在合作学习中最积极,谁能用正确的方式向其他同学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等等,让学生感到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在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探索实践的能力。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提高。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三

一、问题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尽管有其片面性,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学生确实缺乏合作能力,集体观念淡薄。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信息瞬变,各行各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精神,但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这与未来的人才观是相矛盾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产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建议”中,也强调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其中包括“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新知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假设。

本实验在实验班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搭配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强于对照班;数学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班。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1、该课题符合“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的现代教育思想。

2、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4、《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探讨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形式:是按组内异质分(即各小组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都相同)较好,还是按组内同质分(即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是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较好: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较有无优势。

(二)探讨合作学习小组中,几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最好。

(三)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情况下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效果好,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好。

现第一阶段已完成,以下汇报的是第一阶段的有关情况。

三、研究方法与检测。

(一)研究方法。

我们这项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具体是等组实验法,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多项观察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本校八年级(1)班、(2)班、(3)班,其中(1)、(2)班为实验班,且两个实验班的分组方式又不同:(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3)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并非在学生构成上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仅从入学试卷分析,其教学成绩的不合格率曾高达43%,其中最低分只有24分,可知其认知水平并不属于天才学生。且三个班的人数、学生的成绩、学习热情、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即同一个学习小组人员为同一个层次的。

学生,不同的学习小组的学生层次有差异,以小组的提高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优等生担任各组组长,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对两个实验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后,就着手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合作能力包括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按照原来的实验设想实施实验计划,进行过几次成绩检测,开始时。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并不显著(t=1.30,p0.05),而到期末成绩距离逐渐拉大,实验班中,(2)班成绩明显优于(1)班,且两个实验班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班。不仅如此,实验班从素质的各方面都表现出优势:在参加新化县数学“化罗庚”奖杯竞赛中,实验班学生有14人获奖,并代表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学校历年来该项目最好的团体成绩,这是对照班无法比拟的。但获奖14人中,(2)班只有4人,(1)班有10人,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按组内同质分组学习优于按组内异质分组学习。

(二)讨论。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是一项有意义而复杂、艰巨的工作。计划这项实验分三个阶段用二年的时间完成,如今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分析总结这次实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项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认为这项实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实验实施的严密性和连续性以用效果的显著性和可推广性。

我们这套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教学人员、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调查的基础上,以“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这一理论为依据,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且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项活动都经过周密的设计,每个环节的落实相当细致。正因为如此,整个实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项实验研究的经验是典型的,可推广的。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为素质而教学不仅直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使学生技能得以提高、兴趣得以培养,而且也促进了成绩的上升,这也是其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优胜的地方。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每个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了我校的教学改革,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也将以更务实求真的态度,带领学生乘着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列车,奔向素质教育的彼岸。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四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会合作、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怎样进行小组建设?

1、确定小组规模。

科学研究以及实践的表明、最佳的小组合作人数应在3-5人之间。我们班一共有45名学生,由于我们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较少,缺乏可以胜任组长的人选,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将我们班分成7个小组,其中五个6人小组,两个小组有7人。

2、进行小组划分。

小组的建立主要目的就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小组的划分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我们将其称之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组内异质”能够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们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进行小组的划分:小组由一个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2-3个中等水平的学生,还有1-2个比较差的学生组成。每一个小组我都安排了一个比较认真负责、平时较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好领头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于我班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较多,我按照平时的作业、测验的.情况并与各科老师商量过后,把这些学生平均安排在每个小组。我们尽可能的安排一名比较好的学生与一名较差的学生同坐,这样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小组互助。

并且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并安排发言顺序;“记录人”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人”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确认每位成员是否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至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我采取轮流制,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发言,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并发表意见,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避免出现有学生“搭车”现象。

3、小组座位的安排。

为了更有效地协同合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座次的安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学生之间必须坐得足够靠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更方便地交换信息和小声地讨论问题。我们常常发现,有时候,一个小组效率不高的原因仅仅就是因为他们所坐的位置。例如,一个学生离其他组员太远,或是一个组两头的同学无法方便地沟通。所以,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座次的安排同样重要。

我们决定让小组成员围成一桌,四个学生两两面对面坐,还有2-3个面朝黑板坐,我称这种坐法为“方阵式座次”。在过去,我们的小组活动常常是在前后桌四个学生之间进行的,这样做未尝不可,但当小组合作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时,这种座次的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因为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一半的学生始终背对讲台,当小组活动与全班互动相互转化时,他们就必须安静、迅速地转过身子。突然之间转过180度可能会使他们不舒服,有的学生还会对转来转去感到厌烦,这就可能导致他们注意不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在说些什么或展示些什么,课堂效率受到了极大的考验。避免这种问题的座次安排最好就是让学生能够面对教室的侧面,四个组员两两相对地坐着,即我们所提到的““方阵式座次””

这种“方阵式座次”方便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节省了时间,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但同时也出现了弊端。比如:上课讲话的学生多了,因为座位间距离靠近了,讲起话来变容易了,开小差的时间也多了;做作业时,因为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偷看的机会也较多了等情况。所以在平时上课时,我都会要求学生全部面朝黑板、面朝老师坐端正,在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才面对你的组员“围围坐”,这样在上课时学生可以像原来一样跟随老师认真听课,也能减少讲话开小差的机会。在做到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时,如测验等,我就会让学生把桌椅拉开,一个个分开来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

4、小组长的选择与培养。

小组长关系着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因此这一职务的选择与培养至关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凡是小组长组织能力强、责任心重的小组,小组活动时不仅积极主动,效果好,而且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成员的作业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反,如果小组长不负责任,小组活动组织得不好,小组长就得不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小组内部松松散散,整个小组完成作业时也是拖拖拉拉。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然而,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中,十全十美的小组长往往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培养。

一名优秀的组长,更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一些简单的抄写、默写作业就能由组长去帮助批改,这样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去进行更多有效的教学。

较有借鉴意义的是“组长沙龙”制度。我决定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对于一些不好不积极的现象也给与及时的批评。希望让每个组长甚至组员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地为小组乃至班级管理出谋划策,密切了组长的交流学习,也真正实现了班级的自主管理。这个计划才刚开始在班级中实施,希望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同时,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为配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也有必要建立以合作小组为基础的班级管理模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现在我们正处于探索阶段。而这个小组合作学习某一节课,某一周所能完成的目标。它需要我们再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我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更不是浮于研究学习的表面合作学习也应该因课而定,因人而异,不能为了迎合课改,不分析实际随便套用,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是要靠老师的不断引导,让学生不断体验,终究领悟,努力接受新知识的过程。

迷茫于新课程的我,慢慢已经找到了航灯。我深深体会到:虽然已是春风拂面,但脚下却是荆棘万千。有泪可落,但并不伤心;脚踩荆棘,但并不难过。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五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是相当重要的。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还要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如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需要小组的集体智慧才能解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从而自主自愿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六

在我们小课题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现将我们前期的问题与收获简要总结如下:

1、学生合作不积极。

2、合作学习不够深入。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二、针对以上问题,不断进行反思,探索与实践以下是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体会。

1、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

2、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交换角色。

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保持相对均衡,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每组最好都安排有效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

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

4、运用多维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合理地计划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与此同时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七

一、教学目标。

1.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关系,鼓励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

2.掌握批注这一种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并进行尝试。

3.学会从五个角度进行批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激发兴趣,鼓励阅读。2.掌握批注这种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难点: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学会从五个角度进行批注。

三、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式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想请你们看一组图片,这一组图片都是一些名人读过的书的照片。

(展示图片)。

大家看了之后发现了什么?

(学生:书上写了很多字,很乱。)。

这些都是他们读过书之后留下的。他们边读书边写字,把自己想说的一些话记录下来。大家知道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吗?这种读书方法叫什么呢?--批注。

我们知道的闻一多先生就非常喜欢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还出版过一本书叫《楚词校补》。

不光这些有学识的名人喜欢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普通的读书人都喜欢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我的书本展示。)。

批注是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其实平时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在运用这一种方法。(随机拿起学生的语文课本,读学生书本上所做的批注。)。

(二)批注的定义。

那么看了这么多,理论上批注究竟是什么呢?

批注定义展示。

齐读批注的定义,加深印象。

(三)设问,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问:看了这么多,别人的、自己的,那么谁能归纳一下我们如何来做批注呢?

预设:借助文字、各种符号。

(四)师生合作,明确角度。

明确了批注以后,我们一起来试着做一做。

(学生看文章,试着动笔做批注。)。

师生交流批注结果,问问学生是从哪个角度进行批注的。

师:老师也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批注,我们一起来看看我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展示教师做好的批注(少量,代表各个类型的。)。

一句一句展示。问学生这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批注的。

师生共同归纳四个角度:

第一赏析语言特色。(好词好句、修辞方法、描写方法…)。

第二文章的情感、主旨,表现手法、行文构思等。

第三对文段的内容产生的感受或者生发的联想。

第四对文段的内容、思想和语言等感到困惑或者表示责难。

教师补充一种:在很多文章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一些人物,往往我们都会对文章中的这个人物做一个评价。尤其是小说中,所以从对文章中的人物做评价这个角度也可以进行批注。

(五)自主批注、讨论交流。

分小组,讲明自助批注和讨论交流的要求:小组交流自己的批注成果。组员把别人的有意义的批注用不同颜色的笔抄写到自己的材料上。

学生阅读材料--《汤姆・索亚历险记》第二章,自己进行批注。

批注结束后,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教师评价。

请3-4个学生做全班交流。问清楚哪些是自己批注的,哪些是从别的组员那借鉴来的'。教师对他们的批注成果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再次明确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

提出批注时的注意要点。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从5个方面来学习进行批注,那么今后随着我们读的书越来越多,批注做的越来越精道,我们也会发现还有很多做批注的角度,比如说表达方式、抒情方法等。

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课堂上的所学运用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学以致用。

(八)作业布置。

课后对泰戈尔的《金色花》进行批注。批注成果在下一节阅读课进行交流、分享。

批注例文:

金翅雀米・托尔加(葡萄牙)。

母亲把儿子的话句句吸入心田,还用整个灵魂吻着可爱的宝贝。父亲则又开始吃饭了。【母亲的细腻温婉,母亲的浓浓爱子之情都在其中,父亲粗犷深沉,以为找到就是这样的发现,便又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孩子没有在意,接着讲下去。他说,把羊拴在一旁,开始往松树上爬。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八

目前,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年级层次,小学语文教学已有多种新的方式方法。宁夏长庆小学是在原长庆油田子弟小学基础上划转地方的学校,在校学生多为油田子弟,父母长期在油田一线工作,往往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学生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督促效果较差,因此,班上形成尖子生少,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多的现象。但同时,油田学生居住较集中,居住学习环境好,给课间、课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班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适合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的很好方式,可以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中学生获得的不应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和学习的方法。通过三年的学习,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已有基本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判断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初步自学能力和快乐学习的方法,注意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敢于放手。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独立读书,独立思考,不仅在课堂上,还要发展课后。只有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需要才会有兴趣。在学校,好多学生父母不在身边,课堂课后小组合作学习更能得到学生理解,也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需要教师长期训练。学生从小就喜欢问“为什么”,因此要想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首先要考虑的是时机的问题。在学生心中真正有“疑”时组织讨论,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笔者带的一个教学班,学生都是石油子弟,一半以上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班中在一定时期也会自然形成不同类型的学生。于是笔者就将班中21名学生按学习程度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学生而言,要注意培养集体荣誉感;对教师而言,问的问题要稍有难度,须几个学生共同讨论方能解答,否则讨论将流于形式。另外,可按顺序给小组排座位号,同时注意按家庭住址进行分组,便于课堂和课后学习讨论。引导每个学生都主动学习和独立学习,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向优秀学生学习。

如何使最大多数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而不是极少数的学生参与,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教师要敢于放手,但难点却恰恰在此,放了如何收,自主到哪一层,合作机制和合作的热情该如何引导,探究的方向该如何选定,都需要费一番探索。这需要教师长期的训练,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提供学习讨论空间,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能力不能靠训练而应该靠小组的配合与合作。教师应该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环境里学会合作。这个过程必须有学生的完全投入,情感、态度都应该是端正的。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学习。

1.要注意加强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交往是活动的支撑。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活动需要相互支持,人际交往确保了学生自主性活动的展现。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课堂氛围。教师要促使学生在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言论,增加参与意识。

2.要注意加强科学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这中间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教师的“导”应科学、及时。

3.要注意加强反馈性。要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同样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通过汇报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要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组织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5.要注意加强鼓励,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合作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人与人的沟通,使每位学生成绩都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的进步,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组的合作方法篇十九

[摘要]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增加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初中级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一种迫切需求。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道路,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日渐成为潮流。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法。

一、设计理念。

顺应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把掌握社会对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理论教学和实践运用熔为一体,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有利时机使学生主动学习、研究探索性学习,使学生在校的学习职业化、实践化,在“教”中体现任务驱动,在“学”中体现项目导向,在“做”中体现工学结合。

下面我将探索设想通过《实践法》这节教学活动向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汇报一下。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教材选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中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三部分“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操作法、表达法)中的两个:练习法、游戏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法中的练习法、游戏法是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教学指导方法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始关注如何教的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角度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实现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了可能,同时,指导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设计教案和独立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都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目标及其确立。(1)知识目标:掌握“实践法”中的两个具体方法“练习法”和“游戏法”的运用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尝试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职业道德目标:使学生明白业精于勤的道理,培养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练习法和游戏法的含义及运用要点。难点:(1)练习法训练梯度的由易到难、练习方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幼师对幼儿个别辅导的重视;(2)游戏法中幼师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把握。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篮子一只、柿子卡片10张。

三、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探索新知,学做结合。(3)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2.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5分钟)引出实践法的概念:实践法:是指幼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多种以幼儿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幼儿的各种感官,并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技能、加深记忆的一种教学方法。(分两步教学)(1)(选用启发式教学法)请学生看一段“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视频材料。(2)教师提问:这段视频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片段里幼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幼儿通过实践自己去发现,从而总结出“实践法”的概念,引出新课。

第二环节:探索新知,学做结合。

(讲授新课“实践法”—练习法、游戏法。

(1)练习法的学习(18分钟)。

a.练习法概念的学习。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辅导下,通过多次重复地练习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1)请学生观看第二段视频“幼儿通过练习进行学习的教学片段”。2)教师提问:此时幼师采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确定是实践法,然后分析发现幼儿是在重复练习中学习,从而得出练习法的概念。

b.练习法运用要点的学习。(采用由学生先看后讨论老师再讲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方式)。1)请学生看第三段视频“幼师运用练习法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观看过程中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关注练习梯度的由易到难和方式的多样以及对幼儿的个别辅导。2)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运用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练习法的运用要点:使幼儿明确练习的目的、任务和具体要求;运用正确的练习方法,伴随讲解和示范;适当分配练习的分量、次数和时间,由易到难;练习的方式要多样;练习时先求正确后求熟练,加强个别辅导。

(2)游戏法的学习(12分钟)。

做学结合:。

1)请学生自学教材上关于游戏法的`介绍。

a.游戏法的概念:游戏法——是指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规则的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深受幼儿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

b.游戏法的运用要点:游戏的内容要健康;游戏的选择目的性要强;要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

2)学生自由组合再一次扮演幼儿教师尝试用游戏法教唱幼儿歌曲“找朋友”。角色扮演:用游戏法教幼儿学习歌曲“找朋友”。

3)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指导中关注学生教态的表现,要求他们舞蹈时动作优美大方、儿童化(这是非常职业化的要求),并督促学生重视幼儿游戏规则的遵守,强化难点的学习。4)请一位学生扮演幼儿教师当众用游戏法教歌曲“找朋友”。5)评价学生角色扮演情况。

第三环节: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小结新知(练习法、游戏法的概念和运用要点)(3分钟)。

(2)教师展示幼儿园语言游戏《卖柿子》的教学片段,要求学生扮演幼儿参与。展示中教师综合运用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目睹教师的教学表演懂得一节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6分钟)。

(3)布置作业:学生用练习法和游戏法设计歌曲《小兔子乖乖》的教学片段(1分钟)。

四、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及教法。我们的学生是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高职生,他们热情大方且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未来的职业将是幼儿教师。

为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演、练、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点选用了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环环相扣的分析设问、学生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教学安排激发了学生探索、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突破重难点,掌握所学内容。实现了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使学生从受“鱼”到能“渔”。

2.学法指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今天学生的在校学习就是为了将来的社会实践,因此,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将此原则通贯教学全过程。另外,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件和实践材料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都是学生未来职业所将要涉及的范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