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大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7 05:59:49 |
- admin |
- 14页
了解与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或知识,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把零散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结范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本质和目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一
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正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争论、创造性。使学生处于学习者的环境中,发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下面根据本人所教一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实况,就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谈谈我的体会。
一、组建学习小组,创设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挖掘数学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故意展示错误,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抛出教学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感觉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不高。根据课堂上的观察,发现集体讨论的参与率比小组讨论的参与率低,大部分学生只是处在观众地位,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等待尖子生回答,没有进入到讨论的气氛之中。在四人一小组的讨论中,一般只是50%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讨论热烈的小组中也只有60%的学生能比较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不热烈的小组参与率比较低,往往处在冷场的情况。小组讨论时,有时小组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你说等于1,我说等于2,偏偏不说“等于1”或“等于2”的理由,成“顶牛”之势,失去信息交流和思维碰撞。
作者邮箱:5524552@。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带动起课堂的学习气氛。但是,它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在教学中实现其真实的价值。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联系进行分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互换课堂。
学生在刚步入高中的时候,对于高中学习的认知不完全,导致其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成绩日渐下滑。而高中的化学知识比初中的难度加深了许多,学生学起来更是感到压力倍增。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上升。
一、正确的认知。
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这就导致教师对于这门技术的认识还有些模糊。许多教师都把信息技术当做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没能完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的含义是要把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一体化,而不是还把说教当做教学的主体。化学教育实现信息化,教师在网上互相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以此来学习其他教师的科学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多样化和学生学习自主化有着积极的影响。良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整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化学信息技术课堂。
1.理解抽象概念。
高中化学课本中,含有较多的抽象性概念。比如,“甲烷的结构”“有机化合物反应物质变化”,对于这些抽象性的知识,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都是用口述的形式教学。高中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的介绍容易产生误区,影响学习。而教师运用幻灯片,在大屏幕上向学生展示物质的详细结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认知,而且学生对于网路的兴趣一直比课堂大,对于观看幻灯片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这种直观的观看,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对于学生良好地掌握知识有着积极的帮助。
2.认知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中的实际密切相关。除了课堂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还会通过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进行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看到了物质在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得到详细的解说,对知识的印象不够深刻。教师如果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进行解说,对于学生良好的认知有着积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时,教师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于一氧化碳的危害也会有一个良好的认知。然后,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说出想到的其他有毒物质,对于脑海中知识的整合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激发化学兴趣。
课本上的知识是学生所要掌握的,书本中会对书中知识在人们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还会涉及课外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目前,时代发展迅速,书本上的课外连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教师通过网络,查找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最新应用,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化学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与课本知识无关的最新化学成果,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石墨烯的发展者获得了诺贝尔奖,然后教师说明石墨烯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引导学生自己联想石墨烯对于生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互换课堂。
教师在网络中交流教学经验的时候,很容易达成许多共识,许多教师对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都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起网络电视这一技术。网络电视一项不受距离限制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在网络中认识的教师,让其通过网络电视的方式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很新奇,进而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5.新奇化学实验。
课本中许多知识点采取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如果可以转变为实验教学,就会产生引人注目的现象。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了解知识,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一些化学物品或是仪器因为价值及有毒性等原因,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与此相关的实验,对其中的实验流程及现象进行解说,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化学奥秘。
6.良好化学背诵。
化学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但是其中存在着许多的硬性知识,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背诵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传统教学中对于这些知识,教师都会积极地找寻办法,设计一些顺口溜,方便学生的记忆。但是这种记忆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还是不够深刻。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一面让学生观看物质的本体,一面对其背诵进行积极引导,这样这些硬性知识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整合反思。
信息技术涵盖了很多高科技技术,这些技术会让学生感到新奇,进而带动学习兴趣。教师把握这些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完善,等其发展完备后,这一观念在以后的发展中必将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大多看到了科技消极的一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沉迷于网络虚拟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信息技术虽好,但是不可完全利用这种技术代替教学,要学会把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才可能实现这种整合的优势最大化。
化学作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进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三
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英语阅读和运用的'能力.
作者:葛海军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三里初中,江苏,泰兴,225400刊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monthly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复述必要性方式方法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四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着不懈地探索。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从观念、内容到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课堂中以传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中外理论和实践证明具有高效性和优越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一条重要的理念提出来,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并在一些地区的试点学校进行尝试性探索;进入21世纪,合作学习在我国得以较广泛应用,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合作学习作为一整套理论和技术如何与各地各校的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如何使其在各科教学实践中方便、熟练、高效地操作,以及在实践运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一直是广大一线教师疑虑的问题。本人在大量阅读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目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运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与广大一线教师积极研讨、共同学习、不断进步。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全班分成若干小组,4-6名学生为一组,围坐在一起,老师分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通过充分交流、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及时给予点评反馈和总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合作互助,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向来十分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完美地将这几种训练在交际这样一种平台上结合了起来,让师生、生生之间有足够的交流和实践机会,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和生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专注度,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而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再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真正归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解放了语文教师被禁锢的思维,使教师的教变得轻松、灵活,学生的学亦轻松、主动,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展示自我的可能。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我们都充分认识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髙效性和优越性。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形像而神离”、低效甚至无效等诸多问题。
比如,从教师层面上看,不少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衷,只是为了迎合听课教师与评课标准的需要,使之成为课堂氛围活跃的一个工具;也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不放心”把课堂还给学生,仍处于犹豫排斥状态;还有一些教师积极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但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疑惑和偏差,导致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根据实践观察、了解和分析,笔者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组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全局性。小组建设的优劣是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是否高效的前提和关键,但大多数情况下,小组的划分或由学生自由组合,或就近组合,或由班主任按成绩好坏强制分配。成员确定后,小组后续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结果导致小组缺乏凝聚力,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力量不能最优发挥,小组与小组之间力量悬殊,课堂学习沦为少数人的舞台,大多数学生处于依赖、观望的状态,合作学习意义全无。
二是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但离不开教师适时地、正确积极地指导。缺乏对小组长、学科组长以及组员的分类培训,导致小组运行不畅、职责不明、合作不力等问题。另外学生在合作探究某个问题时,教师通常只是在学生间随意走动,等待成果展示,教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而不是过程性教学中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课堂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三是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缺乏认知和掌控。目前课堂中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大都以课堂讨论为主,形式单一,许多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讨论越多越好。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也欠缺思考和筛选,认为只要有小组讨论的环节,即为小组合作学习。不需要讨论的,不适合讨论的,都在讨论,导致小组合作成为了走过场,走形式,让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评价方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践过程中,对于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多以教师评价为主,并且评价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学习结果的直接表态,同意或是疑惑,赞许或反对,评价语言单一、笼统、抽象、趋于片面化,缺乏明确的指向性,也缺少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评价效果堪忧。
针对以上各类问题,笔者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坚定目标。
合作学习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取决于师生之间联动配合机制的优劣。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师生的观念认知要统一、角色定位要明确,目标要坚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深入地、系统地学习和把握;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整个课堂的掌控者,因而要大胆舍弃传统教学中一言堂、一人扛的弊病,还主体于学生,换课堂于学生,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空间的同时,不放任、不随意,适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摆脱传统课堂中懒、等、靠的消极状态,正真作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摆正姿态,不再作高高在上的教书先生,而是深入学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建立在了解与信任上的合作才更坚固,也更高效。
小组组建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能力、习惯等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切忌随意性。要遵循相对均衡、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相对固定化的基本原则,并要对小组成员角色进行合理分工。组与组之间成员数量、男女性别比例、学习能力要相对平衡,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以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及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因出现“优优组合”和“后进组合”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自愿与调整原则和相对固定原则,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调整和解决,因为相互了解、相互团结是合作的前提,但要避免“赶鸭子上架”和频繁调整组员。小组组建后,教师要指导小组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评论员、观察员等角色,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小组顺利高效运行。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核心文化,如组名、组歌、组规、奖惩机制、口号、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具有核心文化的小组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运行也更规范高效。
3.注意对小组成员培训的及时性与长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和高能高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而,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首先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其充分发挥特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教师还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培训,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对少数懒、等、靠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比如,任务下达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并适时介入,在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时、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小组合作出现矛盾冲突时等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指导,反复确认,以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性和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4.科学设计探究问题,精心筛选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成效是由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制定出合理的、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难易适中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思考价值的探究任务。当一个问题多数成员可独立完成时,问题的结论、思考角度具有相对唯一性时,或者探究问题太易或太难时,那么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必要。另外,学习内容要多元化,听、说、读、写、演各项训练要相互穿插渗透,除小组讨论外,还可采取辩论、竞赛、演出、朗诵、展览等多种方式,让合作多样化地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
5.评价要及时、精准,评价方式要丰富多样。
只要有学习,就要有评价,无评价就没有标准和方向,也就没有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评价要做到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多样性,奖惩有度,奖惩分明。对于学生的展示和成果,做得好的,要及时鼓励,好在哪里,要点评到位,以利于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发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问题在哪里,如何改进,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明确,具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启发性,切忌片面笼统和“一竿子打死”。评价方式要摆脱教师“一言堂”的习惯,可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部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法,语言要精准、真诚,注意说话方式。评价的结果最终一定要落实到奖惩机制上,科学合理的奖惩,能在小组内部以及小组间形成一种积极的、热烈的竞争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当今的课改中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运用,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对于很多地区的很多教师而言,合作学习还属于新生事物,因而在实际的认知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笔者旨在通过自身的深入学习和实践调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期望与致力于合作学习教学的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靳玉乐.合作学习[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5]胡寅生.小学教育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0]刘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硕士学位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206月。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五
【论文摘要】为使生物化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变知识储备式为智能开发式的教学,该文运用系统论的整体原理、信息论的有序原理、控制论的反债原理指导生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运用科学方法论进行生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能较大辐度地提高生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论文关键词】科学方法论生化课堂教学。
生物化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前沿学科,是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为适应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教会学生最基本的生化理论知识,突出生化的临床应用,笔者近几年在生化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论即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变知识储备式为智能开发式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其基本做法论述如下。
1.系统方法的运用。
系统方法是把系统各个要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和统筹,以求得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的科学方法论。因此教师必须对生化课堂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较明确的认识,对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内容的生化“双基”的系统设计有整体的概念,通过要素和结构的优化,实现整体功能的优化。
1.1明确生化课堂教学系统及其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
生化课堂教学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组合。从系统论的观点看,生化教师和学生是构成生化课堂教学系统中人的要素,是控制和制约生化课堂教学系统运行的主导因素;生化课堂教学内容是系统中的信息要素;生化课堂教学媒体是系统中的物质要素,是信息的载体;学校这个特定的空间和生化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借助于生化教学媒体)的时间流程是生化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时空要素。生化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统一协调生化课堂教学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进行。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它包含教材处理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教学原则、方法、手段、学法等)、教学评测的设计、教学反馈和教学调控的设计。生化教师必须把系统论的思想作为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软件。
1.2系统论整体优化原理的运用举例。
系统论的整体优化原理,特别强调对学习对象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系统论认为,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而每个教学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系列,强调单元系统的整体设计,这是系统论整体优化原理在教学领域中的一项具体运用。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各要素和结构的优化,才能实现整体功能优化。系统和整体,等于各要素的功能总和再加上结构优化组合功能,所以部分加部分大于整体。以“糖和脂类代谢、生物氧化”单元整体综合测评系统为例:该系统按技能要求分为三个组块,即定性知识(糖、脂类的分解与合成代谢的有关途径、定义、生理意义以及相互联系;生物氧化的基本理论,atp生成方式。)、定量计算(1mol脂肪酸彻底氧化;糖和糖原无氧氧化、有氧氧化;甘油彻底氧化;r一经基丁酸彻底氧化等生成atp数。)和实验问题(有关血糖测定、尿酮体测定的原理、操作、鉴别、推断)。从而使单元知识完整化、专题化、结构化,有利于复习、小结、反馈和矫正,使学生的能力在测评过程中得到加强。另外要重视这些组块间的相互联系,不能只是单纯孤立地测评各部分知识,例如在最后设计两个横向联系强的题目:(1)归纳绘制糖和脂类的物质代谢联络图;(2)写出1mol甘油分子彻底氧化的途径及生成多少mol分子atp。从中可发现学生是否在横向联系上有困难,教师进一步矫正。在为学生提供再次学习机会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单元的认知态度。
2.信息方法的运用。
从现代信息科学看课堂教学过程,它是一个有序开放的信息系统。生化信息(包括知识信息、教学状态信息和教学环境信息)是生化课堂教学系统运行的基础,生化课堂教学系统运行过程就是生化信息获取、加工和使用的过程。生化教师运用信息论的有序原理指导课堂教学、分析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就把传统教学对信息的自发调控变为现代教学对信息的自觉调控。
2.1教师完成教学信息传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种能力。
信息的转化能力:在生化教学中,教师根据生化信息源设计教学方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艺术手段对学生输人教学信息,其中由知识信息源到传输状态就是教师教学功能的具体体现。
观察反馈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接受教师输出的信息时,他们会按照自己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迅速地把教师传输的信息转化为输入信息,在运用掌握的信息解决问题时,学生会把存储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教师要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剖析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保证维持教学这一动态系统的正常有效的运行,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及思维水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定向控制信息的能力:定向控制是调节生化课堂教学信息的运动过程及其力度的重要杠杆。生化教师应运用启发式和掌握学习等创造条件尽快地让学生掌握定向控制的主动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在生化课堂教学中统一实现,从而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接受信息量、师生双方的信息传输处于动态平衡。
2.2教师为学生创设获取教学知识的信息渠道。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化基础知识,教师必须拓宽信息渠道、创设多种信息通道,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量。
教师精讲:给学生以整体感知。教学中注意浓缩教材,突出重点,注重启发式教学。例如,糖代谢部分可采用列表比较法将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等不同的代谢途径,从起始物、终产物、关键酶、能量产生的数量、生理功能等几方面列表比较,通过教师的重点讲解就使多而容易混淆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绘制糖代谢的联络图,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生化理论的核心内容。
师生问答:“三竣酸循环和atp”一章是生化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学生的积极思考、互相讨论(多向交流信息)、回答问题从而使教学逐步深人。教师在关键点上进行点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问示例:(1三竣酸每循环一周有几次脱氢、脱梭、底物磷酸化,(2)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净得多少分子atp,为什么,(3)三梭酸循环生理意义是什么,(4)atp有何作用,如何循环,(5)为什么代谢物脱下的经琉拍酸电子传递链只能生成2分子atp,而经nadh电子传递链可生成3分子atp,见习参观:安排学生参观医院生化实验室了解目前医院生化检验常规项目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学会看有关生化化验单,使学生感到有新意,能实用,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外显的统一。
电教媒体的运用、期刊资料的摘录,也是广开信息渠道的途径。教学媒体包括投影、幻灯、影视、录相、计算机网络等均可用在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多机会地学习、交流,更多渠道地从多方面受到启发。同时,也要指导和要求学生注意选摘有关生化的科普知识、最新发展等,不断地积累知识。
3.控制方法的运用。
控制论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生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掌握现状与目标的差距,从而去解决教学关键、调整教学速率、改进教学方法。
3.1重视前馈。
“前馈”指的是生化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理解上的错误提出防患的建议,而不是等到作业或考试发生错误才去纠正。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注意说明应用知识上的某些特殊性与技能上的相互联系,防患分析偏颇,告知以往学生在这方面出现过的某些错误与教训,给学生以启迪。在诊断性评价时,教师应运用前馈原理对关键问题多次重复。内容相近,形式迥异之题目的叠出是拓展学生认识问题维度、消除解题“隐患”的有效举措。
3.2强调反馈。
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本人在进行生化课单元整体教学时,特别注意信息网络化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与调节矫正,将此归纳为启发式五步反馈:。
一步对基层目标的反馈形式是:单项教学目标的及时反馈,随时进行矫正调节,及时补救知识的缺陷和理解的偏差。
二步对高层目标的反馈形式是:综合目标的集中反馈,可解决学生达标的深度问题,对重点、难点融会贯通。
三步对情感目标的反馈形式是:情感目标的机动反馈,解决的是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和品德个性的养成。
四步对运用目标的反馈形式是:技能达标的重点反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养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步对发展目标的反馈形式是:对少数优等生的局部反馈,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实现学困生转化和中等生优化的同时也实现优等生的发展。
4.运用“三论”指导生化课堂教学,终结性达标测评结果对照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运用“三论”指导生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可在有限的学时内较大辐度地提高了生化课堂教育质量与效率。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全面完整地学习每一篇课文,使这一学习过程也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课堂讲授应包括对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的介绍、语篇结构的分析及文章中其它细节部分衔接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对课文中难句、语法、词汇的局部讲解.
作者:杨柳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68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分类号:h3关键词:语篇连贯英语课堂衔接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七
新型师生关系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求教师在和谐、平等、公平互助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调动学生自身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循规蹈矩,就成了课标和教材的传声筒。如果对学生过于严厉,平时缺乏沟通,课堂上给学生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的机会过少等,就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现象,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引发学习效率低下、缺乏自信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把考入重点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同时以身作则,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并在课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同学们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2多激励学生,让其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激励机制是教学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鼓励机制。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特长,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由此激发其学习动机。即使学生在课堂上犯了错误,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要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此肯定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这样学生的潜能就在不断的激励中被挖掘出来,他们的学习热情也随之不断提高,从而主动探索新知,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加强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条件和正确引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变换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课题。例如,抓住教学内容中的创新点,开展体验式活动,唱英文歌、讲英语小故事、演英语小短剧、办英语墙报、举办英语演讲会、创设英语角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进而提升学习自信心。在学习英语单词时,让基础薄弱的学生领读,当他们能流畅地领读单词时,要适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一些原来英语学科薄弱的学生,在做单词方面的brainstorm(头脑风暴)时,都能快速想起前几课学过的词汇,并且熟练使用。另外,还可以设计listento661yourvoice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同学们用类似话语传声的游戏传达句子,直到最后一个人能完整重复。用guessinggames或makeaninterview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在游戏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要顺势给予及时多元的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以perfect!excellent!great!等鼓舞人心的话语给予他们鼓励。当学生得到掌声鼓励时,成就感油然而生,学习热情也随之高涨,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树立学习信心。
4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个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是由于其学习上的反复失败造成的,由此导致学习自信心下降,以致最终掉队,放弃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5创造积极环境,加强合作交流。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考虑学生情况,并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断反馈的信息随时加以调整。平时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扩大接触、增加了解、发现长处、表扬优点,以鼓励其进取,多采用正面语言与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只有尊重所有学生,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6获得成功体验,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和愿望,都能取得成功。成功教育旨在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主动开发内在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为了经常使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要引导他们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有的学生性格较内向,上课时不敢发言,针对这种情况一般采取一句话英语的策略,只要说出一句与问题相关的话就算完成任务。比如,我们班有位女生,平时特别胆小,通过让其进行领读,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还养成了其热爱朗读英语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引导他们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情景教学是个很好的选择。初中英语课本多接近现实生活,在设计情境对话时,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多分配固定句,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7渗透教育调节和承担。
要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出发点,多给学生关爱,精心呵护他们的心灵,这样有利于消除因不良心理健康因素产生的不良学习品质。曾有人说过:“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促成一个奇迹的出现;教师的眼神和态度,或许会抹灭一个人才的出现。”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上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应及时、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潜能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动态,走进学生心灵,想他们所想,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激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消除学习中的种种障碍。同时,定期加强潜能生的指导训练和巩固练习,稳定其心理健康,避免他们走上“厌学”之路,让学生慢慢爱上英语。此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加强心理修养的能力,如调控情绪、磨炼意志、自塑性格的能力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其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栋梁。
作者:李艳萍单位:育才学校。
参考文献:。
[1]刘自强.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01):237.
[2]韦朗怀.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新探[j].读与写(下旬),2016,9(9):58-59.
[3]刘团辉.谈谈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6,(06):125.
[4]王元普.提高英语学困生成绩的途径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6,(36):129-130.
[5]龚秀丽.山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05):72.
[6]曾文雄.关注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01):4-6.
[7]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夏静.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对中小学情感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学习,2016,(07):180.
[9]杨朝辉.浅谈学科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2):21.
[10]邵碧雪.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2,(34):163.
[11]季春梅.社会学视野下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01):43-45.
[12]陆仕雄.物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河池师专学报,,(01):84-85.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八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提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讨论法能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与提高读写听说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很好地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促进学生发展。
一、选择恰当的讨论时机。
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时机的捕捉和确定。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在对学生深入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捕捉一些能产生新思维和新方法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遇到了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开展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如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当学生读到“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时,对文题产生了疑惑:明明不高的贝多芬怎么被称为巨人呢?显然,这个问题是有交流价值的,讨论交流效果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
2.遇到了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必要争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这时没有必要急于讲解,而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在小组中阐述自己的理由,然后由其他同学共同评判,最后统一答案。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探究中,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认识更清楚、更全面。
3.遇到难度大、较复杂、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内容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当前,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许多探究与实践内容,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限制,单个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面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多具有开放性和跨学科性,它在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分工合作,充分讨论,才能完成。
二、精心设置讨论问题。
在把握好讨论时机的前提下,讨论问题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讨论题应该能扣住整堂课的教学重点,纲举目张地贯穿起整节课甚至某个阶段的教学,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程序性知识和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
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善于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进行讨论,扩大互动的空间。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同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决不是不假思索一蹴而就的。而且它又应该紧扣文本细节,()便于学生展开思考。问题解决的起点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终点应该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整个讨论过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如茨威格《伟大的悲剧》一课,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斯科特一行人遭遇的悲剧性体现在哪里?什么地方可以体现他们的伟大?一般来讲,学生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基本弄清了文章内容和主旨。
三、讨论的组织与调控。
讨论是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程序,真正的合作学习,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和探究的空间,给予学生必要的合作学习的指导,让学生把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1.优化合作对象,合理选择小组长。合作学习中,组建合作小组,选择合适的小组长,直接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在课堂上,我有时让同桌合作,但大多采用前后位四人一组的合作形式。每一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这个小组长一定要由班里的优等生和极负责任的同学担任,他在合作小组中起到安排合作任务、监督合作进程、总结合作成果的作用。其他同学采用“优、中、差”的方式搭配,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与其他小组比高低,优等生之间也可以交流合作,互相促进。在分工时,一定要让每个学生有具体的任务,以便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注重合作成果的反馈。传统教育往往片面强调竞争,经常采用的是常模评价,优等生总是得高分,学困生一直抬不起头来。为此合作教学一定要特别注意在形成性测验中、在竞争中把原来的小组打乱,重新组成“测验组”“竞赛组”,根据以往学业表现和测验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学困生与学困生一起分组测验,优等生组与学困生组的测验难度也有所不同。各测验组的每个成员,都与原属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等生组的第一名与学困生的第一名均可为自己的合作小组赢得相同的分数,这种个人在原有起点上进行合理的竞争、公平的评价,最终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取得更大进步。
3.明确讨论程序,合理使用讨论方法。根据讨论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讨论法在操作程序上也应有所不同。语文课堂上适用的方法有切块拼接法和思考讨论交流法。
(1)切块拼接法。对于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分工合作效用,应对学习内容进行切块分割,将不同学习内容分配给不同的同学,各自讨论探究清楚之后,再展开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2)思考讨论交流法。这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讨论程序,是促使学生就某一话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而与他人分享的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其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加深学生理解问题、形成过滤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客观全面看待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该模式主要是针对阅读及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流程简单明了,极易操作,主要分四个部分。
提出问题: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及综合式的思索。
个人思考: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如一分钟)独立地、静静地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两人组讨论:学生以两人组的形式彼此分享思考的结果,在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反思、修改后,两人应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
全班交流:在两人组讨论完成后,教师可以随机叫全班各两人组中的任意一名同学来回答问题,从而实现观点的全班共享;另一种变化是以四人组为单位,让其中的一个两人组与另一个两人组进一步分享思考的结果,并尽量形成统一的观点,然后再通过对其中任何一人的提问来实现全班的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进一步缩短全班交流所用的时间。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考查学生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及分享观点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培养学生注意倾听的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所用的时间不宜过短,可酌情设定;同时每次活动整体所用时间则不宜过长,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应当为每个学生确定活动中所担当的角色,以保证每个人都全心参与;两人组以及四人组的人员构成不可随意进行,亦应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教师应在学生分享观点的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引导各种观点的正确走向。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九
自从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进入课堂以来,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改善,此模式已渐渐深入民心,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模式。针对高中的政治复习课的特点,基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一部分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我也采取了小组合作模式。
一、“一个”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调查研究,我发现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存在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时间上利用少、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鉴于每个班级此类学生的数量不多,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利用学习积极性的传递性、渗透性等特点,以此起到以多带少、以优带劣的效果。
二、“两讲”原则。
从讲课的主体来看,有两个:学生和老师。但是,学生是讲课的主角,教师负责课堂管理和知识指导。以往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齐全、到位,但是,学生真正掌握的很少。特别是政治课,学生的积极性本不高,教师讲授的效果可谓小之又小。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之,学生学过一遍课本,对于知识体系,知识观点大体上能了解掌握,我在复习课上放手发动学生,由学生自己解放自己,由学生自己起来学习。但是,教师要及时有效的加以引导。
从讲课的内容来看,学生讲的有两方面:本节复习课的知识体系(一个单元有哪几课,一课有哪几框,一框有哪几目,一目有哪几个问题)和本课的练习题。教师讲的有两方面:补充或纠正学生遗漏或不准确的知识点(学生讲解知识体系往往不是那么完善、准确)和习题的方法点拨。
三、“三步”走策略―――课前准备、课堂展示、课后巩固。
对于政治复习课,我采取的小组合作模式,是从这三个阶段性任务进行计划和安排的。
第一步:课前准备。教师提前把下节课的复习内容安排给学生,让各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准备。但是,为避免任务太明确太具体,各组只准备一小部分知识而忽略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所以课前准备时,教师暂不明确各组所讲课的具体内容。这样就会使得各组能全面的进行复习,全面的把握。
第二步:课堂展示。
在上课之前,教师把所讲内容分成几份,由各组长抽签决定本组任务。各小组轮流上讲台讲课时,其余各小组要认真听,找出讲课小组存在问题的,视问题的大小,适度给予加分。教师要随时进行课堂的调控,方法的点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评出最佳表现小组,以示鼓励。第三步:课后巩固。在课堂上,学生随时记录的知识点及其方法,习题的`重新整理,作为课下作业让要及时巩固、掌握。
四、“四项”措施―――“以讲促学”、“以讲促教”、“教学相长”、“小组评价”
“以讲促学”,这里的讲是指学生的讲,因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所以,我把上课所讲的任务提前安排给学生,用“讲”的手段促使学生进行查资料、阅读、思考、咨询等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这样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转变了学生的态度;由散漫变成了积极,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以讲促教”,虽说是复习课,但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却不能否认,那就是学生讲知识体系特别是讲习题,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正因为这一点,教师才能将学生展现的思维,暴露的问题,及时而有效的加以完善纠正,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师讲课讲题的针对性。
“教学相长”是指学生和教师共同讲课、共同听课、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小组评价”,这项措施需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除把学生化分为几个小组以外,教师也单独列为一组参与评价,这样做,学生感觉更具有挑战性,更加更能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教师放下身段,融入到学生中,而不是以一个“外人”的身份管理课堂,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其次,教师要注重小组的过程性评价。也就是在每个课堂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表扬先进组,鼓励暂且落后组,这样使得小组间不断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再次,要实行赋分制。比如说,讲得好的小组加10分(讲得好是指讲述知识体系完整或是习题讲解清楚、到位让学生明白;10分为满分),其他视情况适当减分。此外,实行每次计分制。比如,第一小组讲解或回答问题共5次,他们组的成绩分别是:10、9、8、9、8。这样的赋分计分制,一方面,可以直观的看出次数多少,以此评选出最积极的小组。另一方面,可以直观的看出每次得分较高的,以此评选出最佳有效率小组。所以,这项制度,更具有直观性和客观性。
自从政治课进入复习阶段以来,我一直采取这样的复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然,这种模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索、研究。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十
在当今信息社会,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而且,在语文学科建设中,长期存在着没有阅读学的尴尬局面,这与时代的发展与要求明显不相符。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须。我们必须讲求读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必须十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性阅读是指与课程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包括课前的预习阅读,上课时边听讲边进行的课堂阅读和课后的复习阅读。教学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但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因此,在教学性阅读中,应强调课前的预习阅读。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可以让学生熟悉新课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也有利于听课时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这将大大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教学性阅读固然重要,但相对而言,它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更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所限,所学到的知识有限,学生的自我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23条规定“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在不少省市的学校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如何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对象是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阅读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环节是:
1、提出专题。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或由教师提出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这是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关键。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即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研究这个专题有什么意义,都必须事先明确。对中学生而言,专题的确立不宜过大,应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专题,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独立或合作完成。确立专题后,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好一份具体的专题研究计划,以确保专题研究性阅读有序、有效地进行。
2、收集资料。由学生自主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专题研究性阅读必须在资料信息方面有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才能进行。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资料信息的收集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它们的来源可以是教材的内容,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也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有关信息。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开放性的阅读,它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的`封闭性阅读模式,给学生以更多的获取资料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将为学生以后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然后由学生主体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做出评价。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反馈学生阅读质量,对于学生在研究中未能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研究中有失偏颇或偏激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纠正。为了让学生对专题研究性阅读保持盎然的兴致,在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发现的快乐,要让学生始终尝到研究的甜头。
专题研究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使教与学的重点从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靠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十一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之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指导组内成员开展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种种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单位是小组,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每一位学生的任务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性条件,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更加可以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分组则需要严格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品质、性格、能力等因素,每一个小组都需要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中等生能够得到锻炼、优等生的才华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施展。
二、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只有创设出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能够畅所欲言,保持对历史的趣味感与好奇心。
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现代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逐渐的掌握沟通、交流与协作技巧,将个人竞争转为小组竞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三、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需要紧贴教材、教学过程、学生能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等,要想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出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并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通过小组的讨论,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班级聚集力。
此外,为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提出一个趣味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与讨论过程之中。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很多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却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也有着一些叛逆心理,为了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合作兴趣,就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讲述小故事、填充唐诗拉力赛、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等,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参与竞争的意识,也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的融入其中,在讲述教学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为学生营造出视听的双重感受,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调控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激发者、知道者、监控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定期为组长举行培训与指导,让他们明确任务的分配方式,小组管理方式等等。对于一些不积极的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他们不配合教学的原因,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单纯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需要放下身段,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仔细的倾听,在第一时间发现讨论中的问题与困难,予以学生相应的帮助,让学生的思想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升华。此外,还要加强对小学合作学习过程的考核,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用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评价学生的种种表现,给与学生适时的表扬,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总而言之,将小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学生自主思考、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十二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课堂。
一、以自学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语文课堂上尽可能地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我的课上,许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都是让学生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得十分积极。课堂成为了交流的空间,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整个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悟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我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我首先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以后,接下来的课文让学生自读并且提出问题自己来解决。这样一来一部分学生在深思以后提出来的问题,另外的学生纷纷来抢答,回答非常积极,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以评价为契机,快速培养合作意识。
1.评价等级的多元性。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合作学习的'真谛。我根据任务难易程度的不同在评价时采用“小星星、中星星、大星星”的混合等级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以达成的目标,只要努力就有所收获,收效很好。
2.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除采用普通的分组计分评价外,应拓宽评价的视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每组学生除有一个基础分以外,还可以根据组内个人测试成绩的提高而获得相应的提高分;学生对合作技巧的运用程度也应纳入评价之中;另外,学生对其他组汇报的内容提出合理的质疑,也可以考虑加分;热心帮助其他成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进步,也应从评价角度加以鼓励。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1)自评:“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其中,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与合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及合作过程加以评价与反思。
(2)互评:包括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积极展开互评。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能对他人的成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从别人的意见中汲取营养来完善自我,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及思路,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积极互动的目的。
(3)展示性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一定以评比方式出现。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合作成果的机会,使每个组或每个成员都有可能将自己的成果向全班展示。“角色扮演”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独特方式,而它又为实施展示性评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积极作用。
我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小组要科学分组,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将全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学习小组的学生要好中差兼顾。每组要有组长,有喜欢发言的,有较好的和一般的学生。例如在学习生字时,我先让组长带领小组同学读一次,然后让别的同学指出发音不太标准的,这样其它学生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学习一般的学生也要争着读一回,整个生字学习就是一个小组互学的过程。
组织小组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吃透教材,对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正确的判断。需要分组讨论的,一定要分组讨论;不需要分组讨论的,不能为了表演作秀而讨论。要对合作内容、自学情况、交流反馈、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地讨论。
小组内合作讨论时针对学习内容的不同及学习难度的高低,指定按不同的顺序进行交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在课堂上互帮互学提供了客观条件,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开放式去交流,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四、结语。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并且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课堂收放自如,有一定地课堂教学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人人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交流合作中学习,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感悟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篇十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文章以剑桥国际商务英语实际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以达到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作者:朱黎明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分类号:h319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商务英语教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创新创业心得体会(模板19篇)
- 最新大学篮球比赛策划书(精选14篇)
- 最新网络研修个人总结(精选14篇)
- 2023年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大全17篇)
- 大学毕业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优质15篇)
- 最新乡镇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活动倡议书优秀(优秀15篇)
- 最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心得体会和感悟优秀15篇(模板15篇)
- 最新生态环境保护半年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汇总11篇)
- 端午节公司领导致词范文优秀(汇总16篇)
- 2023年会议记录表格式及(实用1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