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模板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6 15:46:35 |
- 夜紫 |
- 13页
总结是对过往的一种回顾与反思。总结要贴切、客观和准确,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真实和全面的反映,避免主观色彩和片面性。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和写作结构。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一
国家法定假日2015放假时间安排表:
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日)上班。
春节:2月18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5日(星期日)、2月28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4月5日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
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端午节:6月20日放假,6月22日(星期一)补休。
中秋节:9月27日放假。
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拓展阅读: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在汉族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都是非常传统重要的节日。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火把节。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三元说”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明帝敬佛。
源于佛教说。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关于元宵节的经典故事。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东方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人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正月十五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攻打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元宵节的习俗之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的习俗之“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的习俗之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的习俗之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的习俗之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元宵节的习俗之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的习俗之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二
20元宵节在2月8号,星期六,学校也不会上课,能在家过节了。而且今年春季开学时间也比较晚,很多学校都是元宵节过完了才开学的。
什么是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春节系列活动的第二个高潮。有人认为,元宵节就是中国古代的娱乐节、狂欢节和情人节。此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各地的传播认同过程。
元宵节的来历-汉文帝定名元宵节。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元宵节的习俗。
猜灯谜。
元宵节的习俗,唐朝灯会中还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其中灯谜经过历代发展创造,妙意横生,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语言艺术,春秋时代就有将接近辽回且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末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灯谜活动,明清相沿成习,形式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据《剪胜野闻》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上元夜微服画了一个赤足大脚妇人,脸儿似马长,怀包一个大西瓜,没人猜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一见大怒,因为他的马皇后是淮西人,他幼年又当过和尚,瓜”是隐喻“淮西”,又用西瓜比喻光头,于是第二天就下令大戮百姓,本为民间娱乐,却不料无意之间,招来一场横祸。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也喜欢猜谜语、作谜语。
灯谜亦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制作灯谜者除了必须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须通晓天文地理。
谜语有谜格二十四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当属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三天里参加者达两万多人次。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的习俗。此俗又称“走散桥”、“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其具体内容还有游城墙,摸城门钉、走桥和连袂打滚等等。近世,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东正月“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院中生菜,曰采青。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浙江武义以正月十四为《武义县志》(卷三)云:“正月十四日,东园等庙会各有消灾会,轮年司值,摆列筵席,结彩为亭阁,装扮故事,用旗鼓迎于街市,庙中则僧道斋醮诵经,城乡妇女约伴游观,谓之抖晦气。”
舞龙、舞狮等文娱活动。
关于舞龙、舞狮、跑早船的来历,传说很久以前世上有一种凶恶的九头鸟。它吃猪羊牛马,饭量特大,还不住的啼叫,一叫就顺嘴流血。这血滴到房上,房倒屋塌,落到地上,寸草不生。要落到人身上,就会人身溃烂,瘟病蔓延。
所以人们恨死了这种九头鸟,只是没办法除掉它。天上的火神知道了,便变成白胡子老头下来对人们说:九头鸟斗不过龙和狮,看到它们就害怕。你们要化装成龙、狮,还要不住地敲锣打鼓,因为它也害怕铜器响,听到敲锣打鼓更不敢落地。你们还要到河里的船上,它的血滴到水里就不会闹瘟病。夜里,人们把做好的龙、狮身上都安上灯笼。九头鸟往下一看,还以为真龙真狮,就不敢往下落。人们还舞起了龙和狮子,一直舞了很多天。九头鸟就总也不敢落下来,又累又饿地死了。这一天,恰好是正月十五,后来人们便在这一天张灯结彩,耍龙灯、舞狮子,还把水里的船演化为地上走的旱船,形成了人人喜爱的文艺节目,从而演变为元宵节的习俗。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三
据悉,元宵节虽然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由于它不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所以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元宵节不放假哦。
20放假安排时间表。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1月4日(星期一)上班。
二、春节:2月7日至13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6日(星期六)、2月14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4月2日(星期六)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4月30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9日至11日放假,6月12日(星期日)上班。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9月18日(星期日)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四
多数美国家庭要在节日这天举办鱼宴,主人在节前向客人们发出邀请。请帖是一条彩色纸板制成的小鱼,活泼别致。餐桌用绿色和白色桌布装饰,中间摆放鱼缸和精巧的小钓鱼竿。鱼竿上系着绿色飘带,飘带上拴着送给客人的礼物,如鱼形工艺品、装满糖果的小篮。宴会上,主人端上以鱼为原料精心烹制的菜肴,煎炸烤烧,应有尽有。
根据传统风俗,主人往往在宴会上给客人们做假菜,有人对美国黄典型的愚人节菜谱作过描绘:先一道是“色拉”,嫩绿的莴苣叶上撒满胡椒,但拿开莴苣叶,露出来的却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为“烤土豆”,其实为甜面包末和鲜蘼菇,还有用西红柿色拉掩盖的覆盒子冰淇淋;以蟹肉“伪装”的烤鸡。
这种假菜宴更增添了轻松欢快的节日气氛。宴会结束后,主人以糖果招待客人。不过,糖果不是放在果盘中,而是放在药盒里。
愚人节趣闻。
黄水仙是愚人节的象征。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不过愚人节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成莱昂(狮子)先生的电话,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减少麻烦。
愚人节整人方法。
牙膏夹心饼。
把夹心饼拆封,小心地拨开两片饼干,去掉原来的夹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人牙膏,味道不错!)挤出适量至饼中,分量随个人“饮食”习惯,最后加以黏合,尽量做得逼真像样。你一般根本不用特地使用,只需将之放至明显处,最好准备几片原始的夹心饼,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自然而然就有人光顾品尝了。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到处请人品尝,虽然其风险性较大,但肯定有不少人中圈套。
调制怪味可乐。
买一瓶可乐,喝掉一半后,掺入醋、酱油、盐、芥茉等佐料,精心调制一份色泽正常的怪味可乐。遇到熟人就装作正在喝,然后大方地把“可乐”递上去,对方毫无戒备,一边道谢一边大口喝下去,紧接着皱眉头、张口便吐。
你还可以依法炮制,如往矿泉水里倒入二锅头酒等等。
风油精。
抽烟。
你的周围有没有爱占小便宜的人,你可以把一只香烟的烟丝小心的拿出,注意不要把烟纸弄坏,再把辣椒末放入,再放上烟丝整理好,放在一个他经常去的地方让他自己拿不要管他,燃后你就看好戏吧。
发短信。
在愚人节那天早上你发条短信给你的朋友(仅限于男的发给女的,女的发给男的),短信内容写上:“某某,我暗恋你很久了你知道吗?我的脑海里每时每刻都闪现你的影子,真的好想你。”当你的朋友收到你的短信后可能一时半会还没反应过来,还在一脸迷茫的时候,你再发条短信过去写上:“哈哈。。。。。刚才的话不是真的哦!愚人节快乐!”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五
春节过去不久迎来的便是元宵节,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20xx年的元宵节放不放假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xx元宵节放不放假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20xx年(鼠年)元宵节:公历20xx年2月11日星期六。
根据国家规定,元宵节不属于法定假日,所以不放假,但因2月11日为周六,因此连同周末可以享受放假。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
谜语。
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
2、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
3、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六
重阳节不是法定节假日。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假日之一,和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齐名,但是重阳节和中秋节、端午节这些节日又有所不同,重阳节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所以重阳节不放假。
重阳节关于节日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描写重阳节思念家人的诗词。
1、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疏篱下、试觅重阳,醉擘青露菊。——吴文英《一寸金·秋感》。
4、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
5、凤城歌管有新音。——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7、自摘霜葱宜荐俎。——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重阳节的节日美好祝愿。
1、九月九,迎重阳,赏秋菊,享幸福,插茱萸,迎福星,品美酒,快乐久,登高峰,仕途升,逢佳节,送祝福,愿祝你,好运来,快乐伴,幸福随,体健安。重阳快乐!
2、九九重阳来,短信送关怀;携一缕秋风,拂去秋日的忧愁;斟一杯菊酒,品味节日的浓厚;佩一支茱萸,除去生活的晦气;发一条信息,带去重阳的惊喜!
3、重阳将来到,快乐步步高。人间重晚晴,殷殷寸草心。霜叶红胜花,岁岁好年华。莫道桑榆晚,幸福金不换。愿你重阳享安康,吉祥伴身旁。
4、秋风吹起的时候,远方的你让人分外牵挂,当枫叶飘落的时候,天各一方的我们彼此关怀,在重阳节的日子里送出我的祝福,希望你身体健康。
5、笑容,重重叠叠,快乐天天见;祝福,重重叠叠,情谊永不灭。重阳节到,愿你重复幸福每一天,吉祥如意把手牵!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七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但不是我国假定假期,但2022年重阳节时间:10月4日,正好在国庆节假期里面,2022年国庆节假期:10月1日-10月7日,放假7天,10月8日、10月9日调休2天。所以2022年的重阳节也放假。
重阳节历史演变。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
重阳习俗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汉代作品《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在文字资料上关于重阳节求寿之俗的最早记录,据说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据记载,正式将农历九月九日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是在唐德宗李适年间(780年—785年),将重阳节列为“三令节”之一。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重阳节的来历。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八
法定节假日常见的有春节国庆节这些,那么有没有元宵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元宵节是法定节假日吗_元宵节放不放假,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国家法定假日指的是国家规定放假的日子。法定假日,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需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者小时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5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11日(星期日)、2月24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8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4月29日至5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8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24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每到元宵节期间,人们都会走出家门,涌上街头,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敲舟山锣鼓……其中,有很多风俗和活动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让广大群众参与,共同享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给我们留下的审美记忆。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节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冬季最冷是三九,目前虽然已过,但天气乍暖还寒,寒冷天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除了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
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里面带馅或实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3、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九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元宵节,也是传统农历新春定义的最后一天,是春节假期过后人们迎来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节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20xx年元宵节是20xx年3月2日,农历20xx年正月十五,星期五。元宵节不属于法定节假日,所以不放假。
元宵节不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曾有意见建议将元宵节也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对此有关部门经过认真研究后指出,考虑到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不宜再增加,而元宵节距离春节较近,中秋节虽然也与国庆节相邻,但相比之下中秋节影响更大,因此暂不将元宵节增设为法定假日。
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说法很多,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代。秦末就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道教太乙神”之说。本称“上元”,是农民祈求丰收的日子,也是道教的天官诞。人们在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另据史籍记载,相传西汉时期汉惠帝刘盈驾崩后,吕后一族控制了政权。吕后卒后,周勃、陈平等元老奋起剿平“诸吕之乱”,拥戴刘恒登基,是为汉文帝。文帝博采众臣建议,精心治国,使汉帝国再次强盛起来。因扫除诸吕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还有说法认为,汉武帝时听从谬忌之说,在甘泉宫修建太一祠坛,在正月十五日祭太一神最隆重,从黄昏开始,通宵达旦用盛大的灯火祭祀,加上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从此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汉明帝笃信佛法,听从蔡愔的建言,敕命正月十五夜,在宫内“燃灯表佛”,从此民众效仿,皆点灯供奉佛祖。东汉末年,元宵节作为节日才正式初步形成。
隋朝初年,元宵节完全形成。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清之际,元宵节通常被百姓当作春节的结束,活动也日益多元化:吃汤圆、观灯和娱乐游行是元宵节三大主轴。游行活动中分为高跷、旱船、舞龙、舞狮、秧歌、抬阁等传统艺术表演。放烟花是元宵节的高潮。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十
2020。
元宵节。
中学生放假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2020年法定节假日只有7个,
元旦。
节、
春节。
清明。
节、劳动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和
国庆节。
2020年元宵节在2月8号,星期六,学校也不会上课,能在家过节了。而且今年春季开学时间也比较晚,很多学校都是元宵节过完了才开学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节、灯节,是春节系列活动的第二个高潮。有人认为,元宵节就是中国古代的娱乐节、狂欢节和情人节。此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各地的传播认同过程。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猜灯谜。
元宵节的习俗,唐朝灯会中还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其中灯谜经过历代发展创造,妙意横生,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所谓灯谜就是将。
谜语。
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语言艺术,春秋时代就有将接近辽回且掩饰的。
句子。
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末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
方法。
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灯谜活动,明清相沿成习,形式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据《剪胜野闻》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次在上元夜微服画了一个赤足大脚妇人,脸儿似马长,怀包一个大西瓜,没人猜出是什么意思。朱元璋一见大怒,因为他的马皇后是淮西人,他幼年又当过和尚,瓜”是隐喻“淮西”,又用西瓜比喻光头,于是第二天就下令大戮百姓,本为民间娱乐,却不料无意之间,招来一场横祸。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也喜欢猜谜语、作谜语。
灯谜亦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制作灯谜者除了必须有巧心慧思外,亦必须通晓天文地理。
谜语有谜格二十四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
民俗。
文化。
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当属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三天里参加者达两万多人次。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的习俗。此俗又称“走散桥”、“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或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其具体内容还有游城墙,摸城门钉、走桥和连袂打滚等等。近世,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广东正月“十六夜,妇女走百病,撷取院中生菜,曰采青。十九日挂蒜于门,以辟恶。”浙江武义以正月十四为《武义县志》(卷三)云:“正月十四日,东园等庙会各有消灾会,轮年司值,摆列筵席,结彩为亭阁,装扮。
故事。
用旗鼓迎于街市庙中则僧道斋醮诵经城乡妇女约伴游观谓之抖晦气。”
舞龙、舞狮等文娱活动。
关于舞龙、舞狮、跑早船的来历,
传说。
很久以前世上有一种凶恶的九头鸟。它吃猪羊牛马,饭量特大,还不住的啼叫,一叫就顺嘴流血。这血滴到房上,房倒屋塌,落到地上,寸草不生。要落到人身上,就会人身溃烂,瘟病蔓延。
所以人们恨死了这种九头鸟,只是没办法除掉它。天上的火神知道了,便变成白胡子老头下来对人们说:九头鸟斗不过龙和狮,看到它们就害怕。你们要化装成龙、狮,还要不住地敲锣打鼓,因为它也害怕铜器响,听到敲锣打鼓更不敢落地。你们还要到河里的船上,它的血滴到水里就不会闹瘟病。夜里,人们把做好的龙、狮身上都安上灯笼。九头鸟往下一看,还以为真龙真狮,就不敢往下落。人们还舞起了龙和狮子,一直舞了很多天。九头鸟就总也不敢落下来,又累又饿地死了。这一天,恰好是正月十五,后来人们便在这一天张灯结彩,耍龙灯、舞狮子,还把水里的船演化为地上走的旱船,形成了人人喜爱的文艺节目,从而演变为元宵节的习俗。
相关。
文章。
1.
2.
3.
4.
2020年春节几号开始放假。
5.
高中元宵节放不放假3篇篇十一
1、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2、春节:2月7日至13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6日(星期六)、2月14日(星期日)上班。
3、清明节:4月4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4、劳动节:5月1日放假,5月2日(星期一)补休。
5、端午节:6月9日至11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12日(星期日)上班。
6、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日)上班。
7、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按照国家规定,元宵节并不在法定假日之内。因此,元宵节不是法定节假日,也不会放假。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妹妹,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众人大惊,纷纷求教解脱的方法。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烧长安的火神君。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宫女、太监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妹妹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护理专业自荐信字(优质19篇)
- 从头再来歌词(汇总18篇)
- 2023年爱国演讲比赛主持稿(通用10篇)
- 最新读大秦帝国有感字(汇总12篇)
- 2023年兵马俑的资料(通用9篇)
- 感恩母爱字(优质14篇)
- 2023年幼儿园感谢信中班(通用16篇)
- 2023年村级读书活动计划(大全8篇)
- 最新逃课检讨书(汇总11篇)
- 成长经历的感悟(模板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