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大全(优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16:37:29 |
- zdfb |
- 8页
为了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在写总结时,要注重突出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同时也要注意逻辑严密和语言简练。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写作要领和常见错误,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一
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
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信息窗的解读。
1、本信息窗的情境呈现的是民俗节上的一组照片,由建筑物、京剧脸谱、风筝、剪纸、杂技及杂机动作示意图等。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两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第二个红点:你能画出长方形的对称轴吗?学习画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让学生充分的讲。有“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情景图中的内容谈自己的发现,不要过早地揭示结论。
(2)加强操作和交流。由于学生初次感知对称现象,在这里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寻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与交流的机会,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大量的找、拼轴对称图形。才能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还可以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的方法,加深对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3)自主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拼,动手剪一剪、折一折来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练习时不能仅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还要进行大量的补充,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开放的,如第1、2题,可让学生大量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共同辨别,以加深认识。
第3、4、6题是动手操作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等来充分感知轴对称图形。
第7题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了解镜面对称。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讲的过深,只是了解、感知即可。
“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涉及了判断数字、汉字、字母、图标中的轴对称图形的题目。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应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与评价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二
1. 知识目标:在具体情景中,结合大量实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2. 能力目标: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情感目标: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蓝猫淘气三千问”大家喜欢看吗?
生:喜欢(学生很兴奋)
生:愿意!(学生兴趣盎然)
师: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蓝猫”在民俗节中拍摄到的照片吧!(多媒体出示民俗节照片:风筝、剪纸作品、脸谱等)
(评析:利用“蓝猫”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师生欣赏照片,谈感受。
师:你喜欢哪幅照片?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这幅照片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1:我喜欢那幅大花脸的照片,我在电视里看到唱京戏的演员脸上就带着这样的面具。
生2:老师不对,我知道京剧演员不是戴面具,是画在脸上的。
生3:老师,我知道那个叫脸谱。
生4:我喜欢第三幅窗花的照片,很漂亮。过年的时候,我奶奶家的窗户上贴着这样的窗花。
生5:老师,商场里有卖窗花的。
生6:我叔叔结婚的时候,窗上就贴了许多漂亮的窗花。
生7:老师,我喜欢风筝的照片,我爸爸带我去放过好几次风筝。
生8:老师,我爷爷会做风筝。
……
(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互相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2. 探究对称现象
(1)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发现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你们能不能再仔细的,一幅一幅地对比观察一下,你还能不能有更伟大的发现。请同学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观察的最仔细。
小组1:我们组发现第二幅照片左右两边的花纹一样。
小组2:我们组发现有些照片左右两边一样,有些图片左右两边不一样。
小组3:我们组发现第三幅照片虽然左右两边不一样,但是也很漂亮。
小组4:我们组发现第一幅照片沿中间画一条线,再沿着中间的线对折一下两边能重合。
小组2:老师,我补充一下,第一幅,第二幅,还有第四幅照片沿着中间对折,左右两边都能重合,第三幅照片不行。
……
(2)教师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小结出对称现象,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太伟大了,通过合作,观察,探究发现了一个了不起的数学现象。
师:像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这样,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或者沿中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现象就是对称现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对称”。(板书课题)
(学生自读课题对称,兴奋而又得意,不由自主地读课题)
(评析:学生在观察大量图片的基础上,感性的'认识了对称现象,教师接着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总结对称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延伸对称现象。
(1)“蓝猫”赠送礼物。(为学生准备大量的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实物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蓝猫”拜托我给同学们带来的礼物,在这些图片中只有对称的是送给同学们的,你能运用对称的知识找到“蓝猫”送给自己的礼物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学生迫不及待地)
(2)展示自己的礼物,说说理由。
生1:老师,“蓝猫”送给我一朵漂亮的小花,因为这朵小花眼中间的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对称的。我很喜欢这份礼物,谢谢“蓝猫”。
生2:老师,这张桌子左右两边一样,是对称的。所以这是“蓝猫”送给我的礼物。
……
(评析:学生在接受礼物的愉悦中巩固了对对称的理解)
4. 寻找对称现象
(1)寻找自己周围的对称现象。
师:观察一下,在咱们教室中有对称现象吗?说说你的发现。
生1:老师,我发现讲桌是对称的,因为它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黑板是对称的,它的上下、左右都一样。
生3:老师我们教师的两扇门是对称的。
……
(2)寻找自己身体上的对称现象。
师:在自己的身体上你能发现对称现象吗?你能做一个对称的动作吗?
生1:老师,人的两只眼睛是对称的。
生2:人的身体是对称的,左右两边一样。
……
(3)寻找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互相启发一下。
生1:蜻蜓是对称的。
生2:蚂蚁是对称的。
生3:大部分的动物都是对称的,像青蛙、老虎、狮子、麻雀……
生4:有的石头是对称的。
……
(评析:学生通过寻找教室、身体、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由近到远逐步发散,把数学知识根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
(4)体会对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刚才举了那么多对称的例子,为什么这些物体要是对称的呢?不对称行吗?
生1:老师,如果小鸟不对称,左右两边的翅膀不一样就飞不起来了。
生2:如果人左右两边不对称就不漂亮了,就成残疾人了。
……
师:对称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5. 猜一猜(师准备对称的、一半的实物图片)
师:“蓝猫”准备了几分礼物想送给表现更优秀的同学,你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猜出这是什么吗?(师出示一半的物体图片,学生想象,猜出物体名称)
三、实践活动
1. 拼图,制作粘贴画,回赠礼物。
师:老师这儿有许多不完整的物体图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粘一粘,制作一幅漂亮的粘贴画送给“蓝猫”好吗?在小组合作之前,先根据自己的爱好小组分工。
师:哪个小组想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分工情况?
小组1:我们组刘丽和冯小明负责把不完整的图片拼好,王洪岩和柳斌负责把拼好的图片设计好位置摆在大板纸上,我和王帅负责用胶水粘图片。
……
师:谁想介绍自己小组作品?
小组1:我们小组是分类设计的,把家具摆在一起,把日常用品摆在一起……
……
2. 欣赏、感受对称美。(多媒体出示大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欣赏)
(评析:通过拼图这一教学环节,在轻松的气氛中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想象、创新能力。)
四、课后实践
师: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树叶,观察一下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然后,再用这些树叶拼成一幅漂亮的树叶画,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展示。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内容:对称.青岛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在大量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欣赏,审美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
务的意识.
4,让学生感受民风,民俗等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对对称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用具:青蛙,蝴蝶,蜻蜓的对称图形,课件,习题卡片.
学具:彩纸若干张,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你想不想听(讲故事)。
老师将对称的青蛙,蜻蜓,蝴蝶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从形状观察,比较图形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和共同点.
组织学生讨论,对折,得出这些图形两边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将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现象叫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2,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对称”,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你能分辨出它是不是对称的吗。
出示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辨别,加深对对称的理解.完成后集体交流.
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1,学生讨论剪对称图形方案.
师:刚才这些图形都是老师剪的,你们想不想剪怎样才能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可能会有:。
生1:我画出一个对称图形,然后把它剪下来.
生2:你怎么知道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对称图形呢我认为应该先对折,然后再画.
生3:我认为把纸对折后,画的时候不能把图形全部画出来,而是只画图形的一半.
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急于肯定,让学生继续讨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2,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边剪边展示成果.
学生剪出各种各样的对称图形,让他们自由地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3,归纳剪的方法.
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发现作品中的“对称美”.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剪的.
交流后,师归纳:先把纸对折,再剪;如果想把图形剪得更完美,精确一些,可以预先在纸的一侧画好图形的一半,再剪.
三,应用生活,发现欣赏。
1,“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发现对称现象你能举例说说看吗(有了前面展示作品的交流和启发,学生的思路将会更加开阔.如:服装,建筑,工艺品,机械,动物,植物,人体,玩具……等物体上面的对称现象.)。
师:老师还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对称现象,你想不想看看让学生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根据提示的内容,想想还有哪些类似的对称现象,小组合作填写.完成后集体交流.
2,欣赏对称图形.
四,深化认识,辨析拓展。
活动一:找朋友.
师:同学们原来用自己的小巧手剪出了许多好看的对称图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在剪的时候却不小心被剪破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吗(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师提出要求:看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完成得又快又好.(对作品完成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活动二: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在前面发现了人体上的对称,真了不起,其实我们还可以做出一些对称的动作呢!(让生欣赏课本上的对称动作照片,分辨其是否对称的)师:你想自己也来做一做吗(学生互动,再由各小组中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到前面进行展示)。
五,回顾整理,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
师:“对称”是数学里很重要的现象,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匀称,平衡和美的感受,课后你们要多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多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对称美.课后请你搜集一些树叶,看看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用这些树叶做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学生准备:
直尺、彩笔。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生:折纸船、折纸飞机、画图画、??)。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要怎么玩吗?那就瞪大眼睛注意看。
(演示撕纸:先将纸对折,从折痕处开始撕。)。
你想不想也来试试?照着老师的样子,也来撕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动手撕纸)。
二、合作探究。
师:在小组内相互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将你的作品对折,看看你们的作品都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汇报(两部分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完全一样、完全重合)。
像这样,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我们通常用“点—划线”来表示。(表示出对称轴)。
现在在你自己的作品上也表示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在自己的图形上画出对称轴)。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借助学具深入理解“完全重合”的含义,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对称轴的存在。
师:没有想到吧?我们刚才通过折一折、撕一撕就创造出了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其实数学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
(生:对折,看是否完全重合)。
课件出示练习一: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说说原因)。
逆向思维训练,根据特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我们以前就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你能说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么?拿不准的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
(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汇报)。
对于这些图形,我们可以用学具来折一折试一试。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看来,有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过于相信我们的眼睛,必要的时候要多动手做一做,实践出真知嘛!
结合学生已熟悉的图形进行探究。
(生:观察、交流、汇报)。
师:老师听出来了,许多同学都把重点放到了他们的对折方式上,有的只有一种对折方式,而有的有多种,有一种不同的对折方式,就会有一条折痕,有一条折痕就有一条对称轴,也就是说,它们对称轴的条数是不同的。
利用手中的学具,研究一下这些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探究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
三、练习延伸。
师:除了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还有很多地方能见到。(课件出示练习二:判断国旗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说说原因)。
(课件出示练习三:一半字母)。
其实在汉字中也有这样的现象呢,如品、晶??,在我们的数学数字中也有不少,如0、3、8。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呢?
(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轴对称图形是美的,而且还是很科学的,例如飞机,如果不对称,一边一边小的话,那就很危险了。
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轴对称图形加深理解和印象。
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又列举了这么多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课本p23的课外实践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同学们也可以用树叶、布片等材料,自己创作一幅轴对称图形作品。
(课件展示对称图片)。
通过播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图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和品质。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五
教师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实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本信息窗中只出现了左右对称的事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引出对称的概念。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靠近有的知识是无法把这些照片内在的练习分析出来的。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是操作性内容,利用手中的`照片折一折,真实的感知左右两边一样,引出对称;第二层是判断分类,在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信息让学生分类,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两边除了左右,还有上下、对角等现象。这样设计使教学内容正好处于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上,掌握的知识有层次、有条理。
二、加强动手操作,以降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离不开感知,感知是数学学习的初始环节,是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的认识,其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抽象知识的认知支柱。对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没有数学材料、数学事实作支柱,学生是无法理解什么是对称。要理解什么是对称,必须先发现两边完全一样,学生通过对折,对称的特点就在眼前的图片中体现出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而又形象。有了这一感知、体验的过程,就能理解得深刻、接受的自然。
三、充满人文性的教育。
情景图中的四个板块包含了建筑、脸谱、舞蹈与杂技、民间艺术手工艺品,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中,教师适时进行人文化的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真是了不起!要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掌声》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引导学生读出英子的忧郁,我是这样引导,轻轻地说:“小朋友已经走进英子的内心去了。英子的内心是那么郁闷,她总是坐在教室一角;英子是那么自卑,她不愿意让同学看到她走路的姿势。请小朋友把这一节读一读。”在学生朗读前这样一引导,学生们一改洪亮地大声朗读,纷纷投入到课文中去,争着读出英子的“忧郁”。教师寥寥数语,艺术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取得较好训练效果。
二、拓展想象,入境美读。
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的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的过程。朗读是一个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想象,充满着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发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来实现。
再如:在教学《掌声》一文中的“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朗读训练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默默地、早早地”等作重音强调的现象。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英子怎样坐在教室的一角?这样重读“默默地、早早地”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是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了英子的自卑后,我不失时机地说:“小朋友,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读边想。”结果,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读“默默地、早早地”前作了一个稍长停顿,再轻读“默默地、早早地”,其效果不言而喻。
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去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达到了“情动而辞发”,能够“设身初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更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再如:在教学《掌声》一文中的“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朗读训练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默默地、早早地”等作重音强调的现象。我这样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英子怎样坐在教室的一角?这样重读“默默地、早早地”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是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了英子的自卑后,我不失时机地说:“小朋友,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读边想。”结果,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读“默默地、早早地”前作了一个稍长停顿,再轻读“默默地、早早地”,其效果不言而喻。
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去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达到了“情动而辞发”,能够“设身初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更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9――p2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解读。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民俗节见闻。
教学内容:课本28---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在大量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三、折纸船。
1、师:小朋友们在民俗节中已经认识、了解的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咱们打开课本第29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动手做一个纸船。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2、师:谁愿意把你折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的作品用投影进行展示)。
活动四,做一做对称动作。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大家想不想看?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在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内交流。)。
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学生任意做对称动作造型,请同学到讲台表演)。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第2课时。
课题:精彩的杂技。
教学内容:课本第31---3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会画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线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这条折线就叫对称轴。
活动三、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这样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四、
1、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解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找一找对称的图形吧。咱们打开课本第32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做第一流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
2、大家能不能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看一看谁的手儿巧?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完成)。
(请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师:看课本第6题的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4、你能根据第7题的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小组内的人听?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研究第8、9题。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反思篇八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光课本和导与练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一二年级不布置书写作业,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酒店行业创意广告语简短(优质9篇)
- 社团活动策划书模版(优质9篇)
- 幼儿园大班手工教学方案案例分析(大全9篇)
- 最新青海的美景作文实用(大全10篇)
- 最新大学生作文大赛(优质18篇)
- 2023年暑假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模板18篇)
- 最新送给兄弟新婚祝福语通用(优质19篇)
- 最新清洁乡村作文400字(优质11篇)
- 2023年写人写事作文450字(优秀15篇)
- 2023年常用情人节祝福句子50条简短通用(汇总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