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优秀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18:57:19 |
  • zdfb |
  • 7页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自己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和综合能力。喜欢总结的朋友们不要错过这些精彩的总结范例!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一

在西安,有一所只有八个月大的学校在领导的带领下风风火火地展开了新课改的探索之路。新生儿的身份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的消极因素,反而让新课改的施行变得更为容易,因为不用担心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校领导不惜一切代价,冒着风险给教师提供施展的平台,一线教师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大刀阔斧地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领导通过长期在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给予全方位地悉心指导,同时学生的积极配合适应也使得初期的尝试卓有成效。

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只能结合实际去探索自己的路子才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是这个学校的灵魂,如果目光短浅只图眼前利益,课改是不可能取得长足成效的,如果不计长远利益,漫无目的地只重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课改也是搞不下去的。所以课改就像走钢丝,必须找到素质和成绩之间的平衡点。

该校探索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思路――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这并不是一个新词,可能许多学校也在实施这种模式,但真正能够领悟这种模式精髓的恐怕寥寥无几。

首先,小组――说明班上的同学并不是同桌关系也不是二十多人一组的大组关系,而是可以让每个人充分展示的五人小组模式。在这种小组模式下,组内成员都各有优势科目同时又可有劣势,有组织能力较强的个人,他们的合作将是优势互补,统一领导的,不放弃每一个成员,以小组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组内有明确的分工。这样的小组给我们的启示是:小组组员的构成非常重要,不能是一帮多的格局,这样容易把好学生拖垮,而应该形成互帮互助的阵势,各自取长补短,每一位小组成员的进步才是该组真正的荣誉,所以对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比较高,也是培养组员之间的一种默契。

其次,自主――主要体现在课下的预习和复习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良好的预习是课堂成功的一半,预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图书资料,寻求适当的帮助,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对问题要形成自己初步的理解。完成作业也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这点非常关键,这是检验前一阶段学习成效的最佳手段,只有独立完成的作业才能暴露学习中暴露的缺陷,才能不断地调整学习思路,以求改进。

最后,合作探究――这一步是核心,主要体现在课堂参与方面。老师对新知识点只是以引入的方式提出,对新知识的获取首先是通过小组讨论取得的,没有经过讨论的知识点是不可能被直接给出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争议。由于知识结构的不能对某一问题会产生层次不一,视角不同的观点。老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参与讨论,这样在课堂上的角色只是倾听者和引导者,没有强制性地灌输,没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这样的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肯定会有一系列的漏洞。比如西方的活动课堂一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系统得知识,而正是这种模式下潜藏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划分了成功和失败的界限。

可以肯定的是,单靠这样的模式会暴露出很多缺陷,比如参与积极程度不一,学生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等。但该校的不同之处是,在学校的课程编排体制上有很大的创新。小科目如政治,历史,地理这些学科在初中阶段主要作为辅学科目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在中考中是没有或很少有量化的评分标准的。对于这样的科目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这样的小组探究是完全可以对口的。而语数外这三门主课,单凭课堂上的讨论是不够的,老师参与的程度会比较深入,引导着各组在讨论中强化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把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要以系统得方式条理分明的呈现出来。并且下午和晚间的答疑时间给那些课堂上掉队的或是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提供机会来补充或扩充知识点,组员的帮助也给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了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很容易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小组成员间这种互帮互助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当然,现在的青少年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居多,很少去关心他人的需要,但当这种需要是相互的时候,即你在需要别人的帮助的同时也在被别人需要着,同学们尝到了这种互帮互助的甜头。

这样复杂的管理体系只靠班主任一人的努力是很难全方位监控的,所以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班委的任命,班委就是班主任安插在班内的眼睛,是班主任手臂的延伸,是一个班最直接的领导。一个班的班长有三个,分管班级学习,纪律和卫生三个方面。班主任的任务就是培养班长的组织管理能力,将权力下放,只起监督制裁作用。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可以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班干部,对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同时也分担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使管理更加精细。此外,校外家长的配合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因为学生的成长,家庭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不能把教育子女当成是社会的责任,只有当学生、老师、家长同理配合的时候,教育的效果才会出现最大化。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二

在当前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本身以良好的教学成效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并且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地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了转变,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率,并且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得到了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年龄相对较小,心智不够成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调整,更好地引入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让学生获得成长和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其方法的有效把握,避免应用的盲目性,提高对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控制,有效地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发挥,更好地对其实践意义进行应用。小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合理地对于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在与他人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多方面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本文对于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方法应用思路。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关键。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其本身面向了整个学生群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身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互助,并且在活跃的氛围中,其思维也可以得到更好的调动。在一些群体中表现相对被动和弱势的学生,他们也能获得平等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让所有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当中,课堂学习的参与效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并且学生自身也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素质成长发展。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保障。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并且教学活动的开展真正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地对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强化,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热情的保持。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认知欲望和参与欲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持,并且也避免了其他因素对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产生影响和分散。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自我意识的环境。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对自身的意见进行表达和提出,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和相互帮助,实现了自身情感需求的满足,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对自我以实际进行构建,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帮助学生完善内心世界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将问题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与互助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决,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的规程中形成更加全面的社会意识,并且实现集体意识的成长。在学习和活动中,学生逐渐地掌握了初步的与他人进行协调、沟通和交流的技能,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品质,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第五,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丰富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的小组和学生所负责的任务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思维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他人不同的想法和学习思路,这样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没有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丰富,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体验,这样学生自身的知识面也能得到有效的扩大,知识构建的目标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三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常因其繁琐低效感到疲惫不堪。有没有一种既能给班主任“松绑”又有效的管理模式呢?上学期,我们把“小组合作式”管理引入班级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的全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同时小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不仅给班主任“松了绑”,还挖掘学生的个人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所以,小组合作模式带来了班级管理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与突破。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即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组成员“捆绑”成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形成“自治州”。在班级各项活动中,小组伙伴团结合作,共同管辖“自治州”,努力实现班级活动的各项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相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式”管理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式”管理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功能的前提。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品质、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组内异质”就是每个组需要有学习能力强、中、弱和性格内外向的,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合理差异有助于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人尽其用。“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基本均衡,这是开展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的前提。

我班人数五十五人,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十四个小组。四人小组又以a、b、c、d四种代号分别代表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每种代号都负责班级“四项竞赛”争章活动的其中一项。如“a”同学负责管理小组内的“我爱学习”项目,主要工作是收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跟全组人分享,其次记录每次考试的成绩并跟全组人进行分析;“b”同学负责“遵守纪律”项目,主要工作是管理上课和自习课期间的纪律;c同学负责“我爱干净”项目,主要工作是全天小组地面卫生,不要有纸屑等杂物,并且在本周值日的时候分配好卫生负责区域。“d”同学负责“我讲礼仪”项目,主要工作是配合学校的“八礼”教育,提醒组内成员要注意“仪表之礼”“言谈之礼”等文明礼仪。其中,让集体荣誉感和组织能力强的“a”同学兼小组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管理协调者,也是老师的左膀右臂。所以,要对“a”同学进行定期培训和指导,并提出明确职责和相关要求。

总之,四人小组在“a”同学的带领下“捆绑”成“自治州”形式,“洲内”a、b、c、d同学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各个“自治州”之间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小组合作管理过程中,为了发挥每个组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需要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努力并且小组同伴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种良性制约机制就是合理的评价机制,它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同时,评价后的反馈要及时,这样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在与它组的比较中,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学习生活各环节,我们制定了《班级常规评分细则》。评分项目主要是班级四项竞赛的内容,即“我爱学习”“遵守纪律”“我爱干净”“文明礼仪”。每一项都制定了相应的表格并有值日班长负责每天打分。既然是合作学习,在打分时就落实到第几小组,而非学生个人。这样,就促使大家意识到:一个人好不是真正的好,只有小组大家的好才是真正优秀。为了及时反馈,我在黑板上的左角设计一表格,每天每组的各项得分都直观地呈现在表格中。每天放学前值日班长都会把各个小组的一天得分记录在汇总表中,每周五的值日班长作一周总结,并将分数以累计的形式呈现。得分最高的前三组将成为周冠军,周冠军将获得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每天一根棒棒糖。

(三)适时引导,加强调控。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不是任其发展,忽视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始终是“小组合作式”管理的“导演”,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整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小组,了解小组动态,及时调控。若有哪个小组出现情况,班主任还要要适时引导,保证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的展开,始终把握学风、班风的昂扬向上。

1.增强了责任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在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每个成员要对小组负责,要维护小组的荣誉和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时时感受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

2.增强了竞争意识,让每一颗珍珠闪光。

“小组合作式”管理构建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其内容多样,既有学习成绩、作业质量、课堂表现方面的,也有日常规范、劳动活动方面的,多方面的竞争使学生不断努力改进自我,努力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过程中,每个人、每个组都各尽其能,散发出各自不同的光芒。

3.培养了与他人齐心协力、共同进步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式”管理模式下,同组同学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经过一年多尝试,班级“小组合作式”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管理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习合作,学会竞争,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的发展。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然而这种学习模式所倡导的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同时,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合作学习;课堂管理;班级管理;一体化。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转变师生关系、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新模式下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种多向交流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远比单向或双向交流难以控制,只有构建与之配套的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模式,才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和开展,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小组合作模式与传统的班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鲜明区别,这就要求基于“小组合作”的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实践中,需要重点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与合”“动与静”“争与让”“抓与放”的矛盾,在矛盾中建立平衡,确保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有序和高效。

1.平战结合,搞好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关键。可以将全班作为整体,以全班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共同提高为着眼点,在“合”的基础上考虑“分”,建立“平时分组与课程分组相结合、课内分组与活动分组相结合、长期分组与随机分组相结合”的动态分组机制,确保“合而不僵,分而不散”。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确保各组之间势力平衡、机会均等,全班学生同步提高、共同进步,可以采用“平行分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等并保持适中。同时,根据“强、中、弱”互助式分配原则,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习惯、智力水平、行为规范、个人修养、性格特征及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达到最优组合,以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确保小组合作取得实效,这种分组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小组运行情况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的需要进行随机调整。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小组进行微调;学期中间,各个组员还可以在自愿互惠的基础上由组长负责予以调换。小组的调整,以利于学习开展,不影响全班的稳定有序为前提,能少则少,能小则小。

2.动静结合,随机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互动,有互动必然需要调控,及时有效的调控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在实践中,可以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以适时干预为手段,以学生自治为重点,建立“定期调控与随机调控相结合、个别调控与全面调控相结合、自主调控与集中调控相结合”的课堂调控和班级调控机制。课堂管理以任课教师为主,教师上课时可以深入各组,时时调控,和学生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学生讨论时,教师或者旁听,或者与之争辩,并且针对不同情况适时做出反应,准确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困惑,合理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和内容。班级管理以“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为目标,充分信任和调动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全面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只负责宏观调控,具体操作均由班委成员及小组长去完成,组长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由班委兼任。每个小组有响亮的组名,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因组制宜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的量化考核细则。通常小组成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作,必要时由组长进行调控,组长既是小组的领导者、管理者,又是学习的指导者、统筹者,履行制度规定的职责或教师及班主任赋予的职责。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由组长汇报给教师或班主任,班主任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者召集班委会研究确定方案,再由小组或班干部解决。

3.点面结合,评价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一改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提倡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因此需要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同步促进小组集体中学生的个体努力上进及同学间的合作互助。在实践中,教师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集体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突出对过程的评价、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将“小组合作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例如,可以在每周或每月安排总结课,各个小组根据该时期内组员的量化考核与综合表现,评选出本组的“优秀组员”,然后再通过全班评议选出“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组长就是“优秀组长”。根据评选结果及时对优秀个人或团队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从而同步激发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全班形成“你追我赶、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这样,竞争就不仅局限于组内,而且变为小组间的团体竞争,它既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使班级充满竞争和活力,又促进了优等生和优秀团队的出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我约束、组长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内外结合,综合管理。

小组合作模式要求管理工作“松紧有度,宽严相济”。这一要求对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仅仅依靠课堂管理,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割裂,那么小组合作模式将难以取得成效,甚至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不借助家庭的配合也不行。应该建立“学校内外结合、班级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小组内外结合、身心内外结合”的全面综合管理体系。在实践中,可以建立“校迅通”沟通平台、设置“记事本”联系纽带,健全“家长会”长效机制,全方位实现家校互动,多方面引导与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养成规范、加强自控。可以把管理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融入案例,实现对学生的经常性引导教育、随机渗透与多层次帮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心理辅导、树立先进典型,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力与抗挫耐受力。例如每周的主题班会,由小组承包,然后组员在组长的引导与帮助下集思广益,最后由两名组员代表或是全组出动共同完成本次主题活动,这样的主题教育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及时反映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主持人的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就实现了师生家长互动,提高主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高效,有效的课堂管理也会积淀成为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及和谐的班级气氛,从而有助于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要密切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的联系,使二者相互配合、互相渗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形成“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良好氛围,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1.课堂管理要紧密联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各科教师应该增强认识,提高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能力,充分利用班级建立的小组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广泛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积极配合班主任搞好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灵活多样地组织小组内的生生对话、组组对话、师生对话以及全班的情境对话;也可开展“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个性辅导,从而实现生帮生、生练生的互助式教学。

2.小组合作要全面渗入班级管理小组合作虽然是一种学习模式,但其作用优势并不仅限于学习。可以将小组合作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常态模式,使班级的各种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等全部纳入班级小组体系,并以这些活动来锻炼小组成员、培养合作意识、协调各组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同时,检验和优化小组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为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可以开展每日“英语晨练”“数学经典”“物理天地”“名言引路”等班级常规活动,小组内先进行,然后推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既灵活多变地巩固学习内容,又最大限度地为各个小组及成员提供了个性风采的展示空间。

3.班级管理要重点保障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而班级管理则是课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学风优良、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班集体无疑会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乐于参与并彼此支持和欣赏。在实践中,班级管理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目标,在班级分组、骨干选配、规章制订、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同各科课堂管理紧密结合,以课堂管理的需要为前提,以是否适应课堂管理的需要为评价标准。

4.教师团队要深入开展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尤其在小组合作模式下,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之间、科任老师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将一个班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组成一个班级教学小组,由班主任担任小组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研究班级教学及管理现状,沟通学生信息,共享成功经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无疑是增强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针对性的好办法。在小组合作模式实践中,班主任应主动向各位老师定期报告班级小组划分、调整、管理等问题,听取各科教师对小组合作教学的要求,适时进行调控,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

[1][美]弗农·琼斯,路易丝·琼斯.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黄少君.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网络科技时代,2007(14):11.

[4]钱佩玲,王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2002.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五

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可以说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直接影响到后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充分照顾到各小组成员总体学习水平的均衡性,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展开竞赛和比较,起初可以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一条龙式排列。比如,如果班级要划分为十个学习小组,每组五个学生,那么就按照成绩的排列,第一名分在第一组,第二名分在第二组,第三名分在第四组,以此类推,第十名分在第十组,那么,第十一名的学生应该分在第十组,第十二名的学生应该分在第九组,就像考试布置考场时按照考号进行一条龙式排列一样。其次,要考虑到男女生合作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男女生之间的合作更容易激发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智慧的成果。所以在进行一条龙排列时还要考虑男女生之间的搭配问题,尽量能够使得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男女生比例。再次,再考虑学习小组的划分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使得内向的和外向的'分到一起。试想如果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内向的性格,那么在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时,大家都不积极主动的发言,学习效果可定会受到大大的影响。按照以上原则进行的分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达到多项互补,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另外,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小组学习时不好组织;人数太少,又起不到合作学习的作用。最后,每一学期根据情况要调整一下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一个更广泛的交往对象和空间,实现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发扬团队合作意识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必须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出色完成组内安排给自己的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习小组一般都要安排一个小组长,主持学习小组的全面工作。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是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在充分领会到教师的学习任务安排后,迅速地召集本小组成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包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在每个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最终形成统一的学习报告,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学校效果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发扬团队合作意识,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为小组合作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长则起到凝聚小组各成员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评比,比如,小组互评,目的是帮助小组学会怎样进行更好的合作;学生互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学会给别人提意见,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小组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明白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成就任何一番事业都需要与别人的合作。同时,又能正确对待竞争,知道竞争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增强自己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同时还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六

班级管理不仅要达到维持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目的,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运用与班级管理中,会激发孩子们自我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决心。在实施中,我们在分组,分工,竞争互助,评价等环节加以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互助竞争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学校教育,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平台,也是我们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因此值得所有教师用心思考。将小组合作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就是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能够自我管理,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为此目的,我们不妨引进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使班级实现自主管理,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1.分组。

分组一定要采用自愿原则,在此基础上加诸教师的具体要求才能保证分组的成功初中的少年人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点小小的逆反,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不太愿意全盘接受,对强制的管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这种情况更应该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可能语言是稚嫩的,方式也不为成年人所赞同,教育也未必彻底,但关键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上愿意接受,他们在不断磨合探索中,慢慢接近正确的行为规范,虽然过程稍慢,但效果相当明显。

所以,小组的分组一定要自愿,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志同道合,平日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激发,更真挚的接受同伴的建议意见,实现组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真正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承。但就班级整体看,班主任要想实现班级发展抓住两头,关注全体,促进学生间互相带动的目标,还需在分组时有相应的规定。

首先,根据学生平日表现、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由学生选举选出6名组长,为本组一层。并根据以上三点由学生自己将全班化为1——4层,学生自愿组合,规定每组6——7人,要求必须男女搭配,必须有二三四层学生。

2.分工。

组内各有职责,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在管理中提高小组管理并非组长一人的事,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才会有责任感,荣誉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在小组中除组长外设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行为规范监督员、安全委员等职位,让每个同学自愿选择,组长协调。使每位学生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在被管理的同时也要管理别人,无形中增加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

3.竞争与互助。

小组管理应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没有互助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因此,小组内可根据能力和成绩,结合各自优势科目,指导学生配成师徒关系,使他们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后练习环节,甚至回家后都能互相督促,使学困生有疑问时有人讲解,使学优生在讲解中强化基础,获得提升。小组间则要形成竞争,各组一层与一层比,二层与二层比,以此类推,不仅比学习,也比纪律卫生,活动工作。使每名学生有赶超对象,有进步目标。

4.讲评。

适时讲评,及时激励,使组间竞争获得长久动力小组间的竞争一定会有先后顺序,这时就应及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更有凝聚力。初期阶段我们不妨一天一总结,一段时间后可以一周一总结,对优胜组可以采用每周明星组,照片上墙,每学期明星组,家长会奖励展示等激励,还应在日常多见小环节给予优先选择权,比如优先答题权等,时时处处表扬先进,激励后边小组迎头赶上。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方式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除了在分组环节,讲评环节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比如,当组间竞争分数悬殊时,或个别组组内因管理、相处方式等产生矛盾时,教师就要充分要发挥指导作用,多关注,多思考,个别谈话,背后支招,要帮助组长解决难题,扶持学生迅速成长。

我们进行班级管理,不仅是为了维持正常的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学生在学校的生涯毕竟有限,如果近看眼前效果,班主任强压下进行管理也可以使班级井然有序,使班级氛围良好,但就孩子的终身看,小组管理中孩子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受到激发,与人相处,和谐中求改进求发展的能力得到加强,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劲头得以激发,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这些都是教师一言堂的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一般的班级管理中,那些优秀学生的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但其余同学参与班级管理机会少之又少,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被动冷漠,容易引发抵触情绪,或丧失信心。

小组合作式的班级管理即有利于发挥优秀生的引领作用,并形成优秀生间的良性竞争,又有利于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锻炼,增强每位学生的责任感,迅速形成组内凝聚力,进而形成班级凝聚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实现生生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另外,也有利于将班主任从纷繁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从更高的角度观察每个学生,思考班级管理方法,以更冷静的视角审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从而准确诊脉,高效施治,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尝试小组合作式管理,益处多多,但在具体实施时也有许多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七

(一)《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1世纪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合作恰是基本的要求之一,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21世纪讲求团队的协作和共赢,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当然教师也包括在内。与此同时《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是决策者,对于班级的管理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合作模式”最能体现民主精神,所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身份的转换,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将最能体现民主意识的结果或建议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对“小组合作”讨论的结果做出评判,这就是《新课程标准》对班级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提高班级管理和课堂效率的需要。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即使是有经验的班主任也难得偷闲,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发动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就可以从繁杂的.班级事物中挣脱出来以思考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总结学生的其他发展兴趣。班级的自我管理有利于相关规定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习惯,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广泛实施后,学校生源质量难免参差不齐,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学习惯不够理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教育的难度较以往更大。从学校及班级的现状迫使教学者要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借鉴他人的做法,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学班级管理的模式。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探究。

以某中学为例,高二文理分科后,学校给文理科班级按分数由高到低分了三个层次:培优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其中培优班和重点班文理各一个,平行班四个,四个平行班的男、女生的比例及平均分都几乎一样。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新分到班上的学生情况:在原班担任过什么职位,有什么特长,性格怎么样等。之后按了解的情况进行编排座位。刚开始编排座位时,先根据学生各自的异同点将全班分成八组,分组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女生则侧重形象思维,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可以共同进步;二是学生性格搭配要能够相互补充。尽量将性格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在各个小组中,可以促使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三是偏科问题要注意协调好。在分组时教学者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在同一个小组内,让各科都有带头人,避免小组成员都偏向某一学科,要将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分配。有效精准的分组可以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在班集体中的归属感、权利及义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并且可以与学生之间友好融洽地相处,可以真正体会到做班主任的快乐,学生更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堂里面也是一片生机和活力,不再是死气沉沉。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好处,比如,在学习中有了安全、自由的感觉,对于学习的压力和畏惧感消除,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等。因为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他们有了集体荣辱观,有了协作的精神,他们也会去尊重他人,学会交流,学会倾听,这样就为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伴随着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学管理方面也是一种考验,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将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就是对以生为本教育的有益的尝试,对于学生来说,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班级自我管理解决小组内所产生的各项问题,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及班级管理方面都提供了指导和可借鉴的经验。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八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己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组学生(2-6人)共同研究和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和即时反馈的信息,及时给予指导的以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结合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每组学生通过相互研究和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完善认知结构,优化思维品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势必造成“优生”严重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不能体现个性的“一刀切”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都各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有目的地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说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和创新是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需要。合作学习法教学正是能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新世纪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我国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合作意识。《语文的行动纲领》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应体现主动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根据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理论,合作是指学生们为了共同目的在一起学习和工作或者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的小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中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作出自己的最大努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作也是实现课堂。

[1][2][3]。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九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哪些好处呢?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模式教学进行研究。

以往的教学莫过于填鸭式教学,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课堂不一样,我们重视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从而在增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融入合作。

对于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首先需要从教师方面调整,作为老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要让学生多发言,老师少发言,作为老师,需要担任3个角色,需要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作为教师,不仅需要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与学生站在同一立场同一个平台去想问题,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作为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顾虑学生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风格,还有自己的学生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去深入探究的情景问题。例如:在教学速度概念时,各位会怎样设计呢?不妨,先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一番,老师给他们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想到两点:在同一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或者是同一段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长短。大家可以举一个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说明问题,大家可能会想到学校运动会跑步的运动员,我们不妨从两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观众、裁判,二者是如何判断哪位运动员的快慢的呢?我们不难发现,在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中,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去学习两种简单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对于学习来说,好的铺垫很重要,这样做不正好做好铺垫了吗?同时不正好激发了学生学习速度知识的兴趣了吗?我们不妨鼓励两个学生勇敢说出自己从家里出发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和路程(选择路程、时间不一样的去举例子)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时间、路程都不一样的情况下,你们如何去比较刚刚举例子的两个同学谁快谁慢呢?让学生小组之间去思考交流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面对如此贴近生活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全身心投入,小组的讨论氛围一定会是热烈的。对于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同学们会比较容易地找到,这时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点拨,这样子,学生便会理解了速度的定义。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去背诵的效果强很多呢?在轻松愉快的兴致中学生便能对速度的定义进行理解,这样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致会低吗?学习效率难道不会提高吗?面对这样概念类的教学,各位老师不妨试一试这样的办法。

二、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构建一个合理结构的小组,这是一个前提,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认知水平、习惯个性、兴趣爱好等是不同的,作为老师,为了达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效果,这些方面是必须要充分思考的。一个组必须要有一个领头人———组长。组长的选择,不一定要学习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最负责、有威信、组织能力强的人去胜任小干部。小组长的任务,主要负责安排成员的分工,组织统一协调组内成员,监督检查情况。教师在分配中,尽可能做到公平,组与组之间的实力相当,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大程度地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的才干,集体的凝聚力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评比和争论中得到增长提高。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评价不好,小组学生的积极性会严重受到影响,反之,效果倍增。如果小组合作只是单纯的.流于形式,想起到正面的积极的作用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还容易让学生滋生懒惰厌学的心理。在对学生做出评价的过程中,不能简简单单地甄别出优劣好坏,注重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效果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明确指出的。例如:老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合理的提问,给予他们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语言,这是最为老师必要的。或许一个简单的微笑,又或许一句“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是个爱动脑的好孩子”“你很优秀”都会为学生树立起爱学习的自信心,这将化为一个学生对学习更大的内驱力。这样做,学生不但会更加热爱对物理的学习,而且还会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还会提高。对于评价的方式,这是多样性的,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教师需要多元性地去评价一个学生。这样,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会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四、课外小组学习。

对于物理这一学科,并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可以说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物理的,课外老师不容易掌握,这样小组学习就很重要了,学生喜欢的东西一定会喜欢去探究。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拆一下家用小电器,去探究小电器的组成,等等。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说明,如果想改变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是初中物理教学采取的必要方法,我们在本文中不难发现,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学生的学习效率明信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石。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十

2009年,我进行的“合作学习中成员管理研究”课题成功结题,在此基础上,我把该成果迁移到了班级管理中,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和尝试,探索出了一条比较有效的管理模式——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小组的组建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将思想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小组间各方面量化总分基本相等,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同学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同学排在一组,将干部与普通同学排在一起;将性格内向、讷言、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同学分在一起,这样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

首先,把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编为1—4号,其中1号和4号是同位,2和3号是同位,一个小组为前后位。1号可以更好地帮助4号,2号和3号实力相当,可以互相学习,同时四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学习。1号暂定为组长。

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格言,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兴趣盎然,新意叠出。小组名称诸如“老鹰小组、机器猫小组、孙悟空小组、梦幻组合”等。老鹰小组就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苍鹰一样翱翔在学习的天空,能够越飞越高;机器猫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机器猫那样机智、聪明;孙悟空小组希望本组成员能够像齐天大圣那样具有超群的学习本领,小组格言诸如“我奋斗,我快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志者事竟成”……这些座右铭都是学生自己写出来或者借鉴的,都对学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倡导他们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同学、面对集体、面对学习,将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活。

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负责作业的收交和检查,有的负责卫生,有的负责纪律,有的负责课外学习。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竞争就没有突破,为此我把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

1、组内竞争。

在小组内1——4号的次序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汇总纪律、卫生、学习、养成习惯等各项评价指标,小组成员的序号随时调整,小组长也会随时变化。3号有可能变成1号,4号有可能变成3号,这就大大加强了小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意识,一号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会好好表现,四号为了改变自己的位置,也会努力学习。

2、班内竞争。

在全班内,各小组展开竞争,班长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每天进行记录,如作业完成情况、卫生打扫情况、养成习惯(如佩戴红领巾)等,每周一汇总,在周一的班队上进行公布,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前三分之一为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每个小组都想成为优秀小组,小组成员为了小组的名誉,会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这样在整个班级内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3、个人竞争。

在全班内开展优秀个人评选,首先各小组推报一名优秀组员,班长把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汇总,根据得分,每月评出三位优秀个人,班内给三位同学照像并把照片贴到光荣榜上。

一年半的实践与尝试,收获如下:

有了小组为单位的竞争和自我管理,班主任所面对的就不再是几十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十来个团体,化零为整,只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管理就可以达到管理班级的效果。

2、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班级管理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在小组内的竞争中发展自我,在组与组的竞争中不断进步。

3、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协调发展能力。

每个成员在组内都不想给本组扣分,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给小组加分,提高小组的团体总分,这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监督的作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肯定还是会出现扣分的情况,比如迟到、缺交作业、作业评分不理想、破坏纪律等行为。那么这些学生首先会因为给小组扣分产生自责而自我纠正错误,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另外,组内其他成员必然会想办法帮助该学生改正错误,比如犯错误时的提醒、学习上的帮助等。这就达到了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班级管理的小组合作模式,这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方面,要探讨的东西还很多。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十一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华小学)。

摘要:目前,人们对于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视,那么提高软实力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育水平。所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增加了重视的程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和以往不同,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对于未来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很大帮助。所以,根据实际经验和教训,希望研究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进步做出一点贡献。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十二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硬地将数学课本中的公式列在黑板上,按照书上的例子举出几个例子,演示出证明利用公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原有例子的基础上设计出几个新的需要思考的题目,要求学生解答。接着进行讲解和考核。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持续了很久,并无太大改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生硬无趣,逐渐对数学学习减少兴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里面,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做出适当的改变,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努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而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好方法。那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实际教训,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将班级的学生等额地分为若干组,然后在教学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员一起参加讨论和发表见解,评分的时候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评分。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

在遇到这样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大约就是这样的,教师在进行简单的讲解以后,在黑板上列出如下公式和解题方法:

一条公路长360米,可以得到甲乙的铺路速度之和是:

360÷4=90米/天。

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可知,

设乙的速度是x,甲的速度就是1.25x。

有x+1.25x=90。

x=40。

那么甲的速度是50米/天。

这样做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但如果答案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小组的形式得出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小组讨论进行得可能会不顺利,因为学生习惯了教师灌输的教学方法,但是一旦有一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以后,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慢慢的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那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就成功地实行开来了。

二、将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贯彻到整个数学教学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纳入复习的进程中。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有意地去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到复习之中,在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点的时候,让小组一起讨论,不仅可以唤醒以往的学习记忆,也能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

新课程的教授往往比较难得,因为一课中的重点有若干,而这些重点与以往学过的知识又是有联系的,以往如果没有学习好,那么新知识的掌握也必然不会很好。如果采用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中有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十分了解的学生,也有对以往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的学生,这样,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对方。

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课后练习是上课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但很多学生在面对练习题的时候都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如果老师引进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那么在做练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伙伴们互相给对方以启发,这样,不仅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同时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想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不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感觉到轻松自在,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积极向上,兴趣也会大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乌海十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05)。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十三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2]刘上扶.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2).[3]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4]陈玉玲,“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5]陈琴、庞丽娟,2001,论学生的发展与合作因素,《教育理论与实践》第3期。[6]张斌,1999,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第9期。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十四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生硬地将数学课本中的公式列在黑板上,按照书上的例子举出几个例子,演示出证明利用公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原有例子的基础上设计出几个新的需要思考的题目,要求学生解答。接着进行讲解和考核。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持续了很久,并无太大改变。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生硬无趣,逐渐对数学学习减少兴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这个标准里面,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做出适当的改变,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努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而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好方法。那么,如何实现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实际教训,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将班级的学生等额地分为若干组,然后在教学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人员一起参加讨论和发表见解,评分的时候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评分。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

在遇到这样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大约就是这样的,教师在进行简单的讲解以后,在黑板上列出如下公式和解题方法:

一条公路长360米,可以得到甲乙的铺路速度之和是:

360÷4=90米/天。

甲队的施工速度是乙队的1.25倍,可知,

设乙的速度是x,甲的速度就是1.25x。

有x+1.25x=90。

x=40。

那么甲的速度是50米/天。

这样做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但如果答案是由学生自己通过小组的形式得出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小组讨论进行得可能会不顺利,因为学生习惯了教师灌输的教学方法,但是一旦有一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以后,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慢慢的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那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就成功地实行开来了。

二、将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贯彻到整个数学教学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将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纳入复习的进程中。教师在复习的时候,有意地去营造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到复习之中,在复习以往学过的知识点的时候,让小组一起讨论,不仅可以唤醒以往的学习记忆,也能在这种积极的环境中,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

新课程的教授往往比较难得,因为一课中的重点有若干,而这些重点与以往学过的知识又是有联系的,以往如果没有学习好,那么新知识的掌握也必然不会很好。如果采用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成员中有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十分了解的学生,也有对以往知识并不十分了解的学生,这样,他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互相补充,帮助对方。

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课后练习是上课环节的一个重要补充。但很多学生在面对练习题的时候都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如果老师引进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那么在做练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伙伴们互相给对方以启发,这样,不仅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同时也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想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不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感觉到轻松自在,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积极向上,兴趣也会大大地提高。

参考文献:

王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乌海十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

小组合作创新模式6篇篇十五

摘要: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老师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展开探讨。

数学教育能够训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启迪学生们的智慧。但是在传统数学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非常僵化,随机应变能力下降。因此老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一次很好的创新。让学生们通过自由结组的形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既能够锻炼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这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并且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性。因此老师们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正真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进行逐一说明。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其学生们的学习欲望,能够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为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其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非常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这类人才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最终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们的这种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综合发展。再次,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因为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通力合作,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圆满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因此使用此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最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们的社会性,因为每个学生总有一天要走入社会中。而社会就是由一个个的小团体组合而成的。每个团体都有不同的社会职责,大家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平稳运行。由此可见,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你对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因此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数学知识的种类对数学知识进行划分。因为不是每一部分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因为无论怎样进行学生们的划分,在一个小组中总会有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不好的学生。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封闭性很强内容的讨论,就很难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因为问题的封闭性强,解题思路非常固定,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就能很快获得答案。但是学习不好的同学很可能就会发懒,直接窃取现成的答案。这样对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多加注意,应该选择一些开放性强,具有多种情况或者多种解题思路的题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例如,在探讨矩形中的动点问题时,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中,给出的点是在进行不断的移动。所以在不同时间点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也就回造成答案的多样性。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非常复杂,一个人很难将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周全,因此这一类型的题目非常适合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将每个学生的智慧利用起来,从而攻克难题。

2、合理对小组成员进行搭配。

每一个数学小组都是一个小集体,学生们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知不觉的进行集体活动。因此老师们应该合理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搭配。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强行将两个性格正好相反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进行学习,那么必然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有目的性的进行小组成员的分组。这样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下细心观察哪些学生们会经常一起进行玩耍。这些经常一起玩的学生们必然是互相比较熟悉的,性格也是相近的。这样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自觉的互相信任和尊重,出现具有争议的问题时,也更能够包容彼此。因此老师就可以基于这种情况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分组。

3、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我们对待同样一种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老师们应该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开动自己的脑筋,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在鼓励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积极对学生们的思路进行引导,因为培养发散思维是一件好事,但是没有方向的瞎想就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因此老师们应当在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前给予一定的方向性上的指引。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们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际解题能力。例如,学生们在几何学的证明题中。因为给的已知条件有很多,学生们仅仅使用其中的几个条件就能完成证明。学生们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应该充分将思维发散开来,因为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通过对不同的已知条件进行运用,然后通过不同的定理和方法就能够完成此类问题的证明。因此老师们应该在学生们探讨此类型的题目时鼓励学生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积极开动脑筋,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老师们应该积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2]魏哲侠.基于小组形式下对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9):4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