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汇总9篇)

  • 上传日期:2023-11-09 23:58:34 |
  • zdfb |
  • 9页

教案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的一份详细而系统的教学计划,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它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石之一。我们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下是一些教案撰写的要点和方法,对于教师提高编写水平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一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二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三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四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x又x”的词语。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一、读课文,练习用“又……又……”说话。

二、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三、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六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词语卡片、课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瓜”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老师来给你们打一个谜语,你们要仔细听哦!(课件出示谜面)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自己读不准的字作上记号,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说说自己读不准的字音,再读。

3、生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课件出示玉米地、桃树下、瓜地)

2、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一()桃树、一()瓜地

3、举例量词的用法,例如一张桌子。

4、用上这几个量词试着说说故事的梗概,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有大致的了解。

5、给图排顺序。(课件出示图片)整体感知小猴子走过的地方。

6、认识“块”,写“块”。

四、认读生字、词语,形象记忆生字

(一)、认读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找出规律并识记

1、(出示课件)摘苹果,认生字

2、指名认读

3、(出示课件)找一找今天所认生字的特点,小结出这些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追、蹦”和脚有关。

4、(课件出示“扛”的图片)学生模仿做一做其他动词的动作

5、(课件出示有关动作的词语)指名读词语

6、学习写“瓜”字

7、用上你喜欢的动词说句子

(二)、积累词语,说话练习

(课件出示)“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说一说又()又()的词语

五、拓展延伸

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练说:这是一只()的小猴子。

六、总结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和这只淘气的小猴子做朋友,看看它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七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5.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开始新授课教学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

提问:它的玉米呢?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

问:结果呢?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篇九

有一群猴子住在一座很美很美的大山上,山上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有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厌倦了山里的生活,它决定下山去看一看。

小猴子下山了,走着走着看见玉米地,它高兴地摘个玉米。它抱着玉米走着走着,看见满园又大又红的桃子,它扔了玉米摘了几个桃子。它抱着桃子往前走,又看见一个瓜园里又大又圆的西瓜,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它抱着西瓜往前走,“嗖”地蹿出一只小兔子,小猴子丢了西瓜去追小兔子,小兔子跑到森林里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像小猴子那样,得了这个扔了那个,最终一无所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