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大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4:25:19 |
  • ZTFB |
  • 11页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或某一阶段经历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写心得体会时,要展现自己真实的思考和感受,避免用模糊的词句掩饰实质。学习的道路上,我发现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一

袁隆平爷爷年轻时收了几个徒弟,每天,田园里都看得到他们的身影。这天上午,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弟子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大地猛烈摇摆,整个人重心往下倒,房屋也向他们压过来。袁隆平爷爷心里喊了一声:不好!便大声的对旁边的人们说:“乡亲们!快跑啊!地震了!”喊完立刻转过头对他的弟子说:“快,你们先跑,带上锄头和其他工具!”弟子也焦急了:“老师,可您……”“不用管我的,我拿完种子立刻就来。”话音刚落,袁隆平爷爷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房间,翻箱倒柜的找种子。最终,在床头柜上找到了那包种子。

家具可都碎了,玻璃渣片一堆,一不当心就会刮到流血,房屋也在倒塌,很可能就在一瞬间,这条生命就会飞灰烟散。可袁隆平爷爷不顾一切,拿起了那包“宝贵”的种子。他曾说:“假如我不在家,那么就肯定在试验田;假如不在试验田,那也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会奢侈粮食了,因为,在每一粒米饭里都有您的功劳!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二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兴的事。“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三

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这是袁隆平为歌曲《我有一个梦》写下的歌词,也是他幻想的寄予。一个人,一颗种子,一个幻想,一生追求,歌声犹萦绕耳畔,斯人已去。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让我们记住袁隆平,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也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英雄。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他从土地里来,到白云中去,他走了,但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恒久伴随我们,也恒久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缅怀、敬重和学习。他一心为民,永葆初心。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袁隆平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让中国的老百姓远离缺粮的威逼,1949年夏天中学毕业后,父亲准备让他报考南京中山高校,但他毅然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当农业科学家,为中国的粮食增产作贡献,成为他的青春志向,他也真正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土地,交给了祖国和人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条挂在袁隆平试验田的横幅,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真诚酷爱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奋斗在杂交水稻事业上,实现着他的豪言壮语,践行着他的为民初心,无愧于共和国勋章的至高荣誉。他敬重科学,恒久攀登。袁隆平以科学报国,不屈不挠,勇攀高峰,从事杂交水稻探讨半个多世纪,为今日14亿人民饭碗装上中国粮食作出了卓越贡献。一路走来,他的科研也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但如他所说,哪有搞科学探讨不失败的呢。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正是他对科学的`敬重与执着地追求,才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成就着他的科研幻想。

他锲而不舍,永生奋斗。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袁隆平却一辈子专注杂交水稻探讨这一件事,直到耄耋之年,幻想依存,他曾表示,我始终有两个幻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此,他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试验田里劳作、视察、探讨,每天到稻田地打卡成为习惯,也体现出他农夫科学家的本色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两年前,他还曾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只要不老年痴呆,我就始终工作,始终坚守我的禾下乘凉梦。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漫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这虽只是一个梦,却彰显了袁隆平活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因此,才让他幻想不断成真。我们在他的稻穗下乘凉缅怀袁隆平。今日,实现民族复兴宏大中国梦,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就是要像袁隆平那样追梦,像一个90后,永葆青春活力,恒久精力充足,在平凡岗位上,不屈不挠、不懈追求,努力奋斗、创建卓越,为民造福、为国奉献。让袁隆平的精神、力气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如此,也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与学习。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四

袁隆平,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早已不再陌生,他是稻米之父,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事迹是一个充满着拼搏、奉献和革新精神的传奇。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深感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

第二段:拼搏的力量。

袁隆平先生从小生长在湖南农村的贫困环境中,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面对恶劣的环境,凭借着勤奋和拼搏的精神,不断探索实验,终于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们都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段:坚持的毅力。

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退缩。在实施杂交水稻的艰苦过程中,他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暴风雨般的批评,但他以卓越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一一克服了这些困难。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正如袁隆平所说:“只有在不断尝试中失败,才能在失败中不断尝试”。

第四段: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

袁隆平先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在取得了杂交水稻的突破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探索其他粮食的高产性。他带领团队,努力研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中国的农业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不论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我们都不能自满,应该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事迹,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他的事迹告诉我,只要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我都不能轻易放弃,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不断学习和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不断追求新的突破。

总结:

通过对袁隆平先生的事迹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勤奋、坚持和不怕困难的重要性。袁隆平先生的拼搏精神、坚持毅力和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鼓舞和启示。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我将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创新,坚持不懈地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五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他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从他的坚持、奉献和智慧中,我收获了很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的坚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自小就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农学这个专业。然而,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农业科学没有前途,而且水稻研究又是一个特别艰苦的工作。但袁隆平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和压力所动摇,他坚信自己的理想,决心要为中国农田的增产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懈,他才能取得了后来的突破,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杂交水稻之父。

其次,袁隆平的奉献精神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不愿意独享科研成果,而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提供给了中国农民。他积极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开展了大规模的示范种植,并亲自指导农民的种植工作。袁隆平的奉献精神令我深受感动,他不仅关注自己的学术成就,更注重为社会做贡献。正是因为他的奉献精神,杂交水稻得以迅速普及,在我国的农田中产量大幅提升,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袁隆平的智慧也给我带来了启发。他从小就对植物学有着极大的兴趣,并根据自己的研究经验,不断改进杂交水稻的技术。他利用杂交技术,选育出了高产、抗病、优质的新品种,解决了我国稻米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他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不仅让我尊敬,更让我明白只有持续地追求知识、勇敢地探索科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袁隆平的事迹也给了我许多信心和勇气。他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有信念,有毅力,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袁隆平虽然面临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正是这种坚定和毅力,让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我深深地明白,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收获成功。

总之,袁隆平的事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坚持、奉献、智慧以及勇气给了我许多启示。通过学习他的经验和故事,我明白了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守初心、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袁隆平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榜样,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学习和研究,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六

6月1日,是王红旭老师家人永难遗忘的一天。就在这天,本该陪3岁孩子开开心心过节的王红旭老师,因救两名落水儿童不幸遇难。

事发地点在重庆大渡口万发码头长江段,一对兄妹(一人六岁,一人五岁)意外落水。在此危急关头,重庆育才小学的王红旭老师飞奔入水,行动十分果断,没有一丝犹豫。

最终两个孩子被救了起来,但体力不支的王老师却被湍急的江水卷走,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间。

意外无情,人间有爱。

当发现两名儿童意外落水后,周围的群众迅速自发开展了救援行动。大家手拉手,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的人墙。

而在“人墙”最外延的正是王红旭老师。大家紧紧拉住彼此的手,在滚滚江水中站稳。接着,从王红旭老师手中传递出一个女孩,人墙立刻接力,大家一个一个地传递着生命,将女孩托举到安全地带。

接着,王红旭老师又救起了那个男孩。

两个孩子脱离了危险,然而人群还没来得及庆祝,王红旭老师就因体力不支被江水卷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续到6月2日下午,在距离落水点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员发现了王红旭老师,但他已经没有生命特征了。

事发现场的人回忆说,如果王红旭老师放弃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来,但他一直没有放弃救人。

王红旭老师母亲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痛哭失声,她说,在最后关头,他自己都快没有体力了的时候,他还不忘把两个孩子往岸上推。

这已经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学时,他就曾经救过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个热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师,工作负责认真,待人友善。当他离去的噩耗传回学校时,全校师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点,王红旭的告别仪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宝山堂殡仪馆举行。数千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人们静默地送别着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

舍身有义古渡英杰救幼童,江水无情育才园丁铸大爱,低垂着的挽联让悼念厅氛围更加肃穆。

在江边,也有群众悼念,献花寄托哀思。

同时,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明办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

据了解,王红旭老师是家中独子,还有个刚满三岁的孩子。

他救起了别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儿要怎样面对这幕惨剧?我们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出悲痛。

我们无意去责怪任何人,这是一场谁都不希望发生的悲剧。

但是在悲痛之余,仍要提醒大家,特别是在暑假即将来临的当下,身为家长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让孩子远离危险,防止意外。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七

在科学研究上,袁隆平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豁达大度非常幽默的人。

人生苦短,活着就应该轻松一些,愉快一些,而幽默,就是轻松愉快的一剂良药。富于幽默感的人大多思维敏捷,才华出众,胸襟开阔,为人随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与袁隆平在安江便认识,之后又写过他不少作品,算是老朋友了。有次我与老伴到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去看望他,临别时留影纪念,他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科学家,我自然让他站在中间。他开玩笑地说:“这不是第三者插足吗?”我和老伴不禁一笑。

袁隆平的幽默,是一以贯之的。

当年,他在安江农校当老师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抹布,就扯着衣袖擦黑板,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学生哈哈大笑。袁隆平正色地说:“笑什么,爱因斯坦还拿美元支票当书签呢?”

袁隆平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衣服扣子掉了不补,皮鞋脏了不擦油,因此,有人给他取了浑名叫“油榨鬼”。油榨是湖南方言,不整洁的意思。这个浑名是一个叫李效牧的老师取的。李效牧是个快活鬼,那时候兴学“苏联老大哥”,便给他取了个浑名叫“扁脑壳夫”。有位姓曾的老师写文章爱带之乎者也,袁隆平就给他取浑名叫“曾员外”,有位姓曹的老师爱哼京戏,便取浑名“曹孟德”。他们之间不称呼姓名或某某老师,而是以浑名取乐。

袁隆平才华横溢,爱好广泛,拉小提琴、游泳、打排球、跳踢踏舞,还爱打麻将。打麻将不带“彩”而是钻桌子,袁隆平输了照样钻。他有时手气不好,连连失手,钻了一次又一次。有人说,这回就免了吧!袁隆平不领情,照样钻,做为一个工程院院士、着名科学家,打麻将钻桌子,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是现在年岁老了,钻桌子有困难,改为别的方式,再不钻桌子了。

吸烟,是目前威胁着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全国烟民达三亿。对此,袁隆平来个反话正说,总结了抽烟七大好处:友谊的桥梁(人与人交往的媒介);灵感的源泉(激活思维和灵感);寂寞的伴侣(抽烟排除寂寞);“非典”的克星(烟中含有焦油);痴呆的良药(烟中含有尼古丁);健康的象征(如果抽烟的人不想抽烟说明身体不行了);纳税的大户(国家一部分税收来自烟民)。袁隆平的一席话,让人觉得他是在宣扬抽烟有益,错了,这是他卖关子,最后的结论是:“弊大于益,我不吸烟。”

说起给孩子取名,袁隆平也与众不同,袁隆平三弟兄,清一色的男子汉,他生了三个儿子,按他的说法是“单一品种”。大儿子小名叫“五一”,二儿子小名叫“五二”,三儿子小名叫“五三”,一、二、三、四,部队行进的口号,只是老四缺席,到了“三”就划了个句号。而到孙辈,名字也都是袁隆平取的,大孙女生下来前几天接连下雨,生下的当天,雨过天晴,故取名“袁有晴”;第二个孙女是农历“雨水”节那天生的,故取名“袁有清”。袁隆平得意地说:“晴是太阳,清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茁壮成长。”在给孩子取名上,他没有忘记农业,也没忘记“幽”一“默”。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八

袁隆平作为中国杂交水稻的奠基人,他的事迹无疑将永远载入史册,对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和启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袁隆平事迹的心得体会。

首先,袁隆平的事迹教会了我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袁隆平在水稻领域投入了几十年的时间和汗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关键在于他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袁隆平都从不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这种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我所非常钦佩和借鉴的。

其次,袁隆平的事迹启示我要注重实践和创新。袁隆平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实验室和农田的实地考察。他深入了解各种品种的特点,并通过实际的试验和研究不断改进,最终成功培育出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品种。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只有脚踏实地地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同时,创新也是袁隆平事迹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他通过对水稻的基因改造和遗传的深入研究,成功培育出抗病虫害、耐盐碱等特殊环境的水稻品种。这种创新精神不仅对农业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可以在其他领域品味所学到的。

第三,袁隆平的事迹告诉我要努力奋斗、勇攀高峰。袁隆平在水稻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在水稻杂交育种的道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挫折和失望。然而,这并没有击垮袁隆平,反而激起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动力。他勇往直前,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最终创造了一个个的奇迹。袁隆平的事迹鼓舞着我去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最后,袁隆平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袁隆平是一个勤奋的科学家,他几乎每天都在试验室和农田之间穿梭,尽最大努力为水稻育种做出贡献。他用自己的勤奋和毅力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收获更大的成功。同时,袁隆平的事迹也告诉我,勤奋并非只有在年轻时才需要,年长之后仍然需要保持对事业的热情和奋斗精神。

总之,通过学习和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我深感他的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袁隆平的事迹为我树立了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的信念,启示我注重实践和创新,鼓舞我要努力奋斗、勇攀高峰,同时也教会了我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正是袁隆平这样的杰出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九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月初,他目睹了农夫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究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最终创造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袁隆平的精神是令我们鄙视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士气的。由于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究。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权威,根据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试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头,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肯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夫们的温饱问题。袁隆平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创造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袁隆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十

袁隆平超过1000亿元的身价,足以让富豪榜上的“大款”们黯然失色。虽然这样的比较不那么崇高,但它对当代青年仍有启迪意义。袁隆平的千亿身价并不直接体现在他个人的财富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他为社会创造的财富中。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2.4亿亩左右,全中国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7000万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能掂出其中分量。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管声誉、贡献还是身价都达到了别人难以望及的高度。而就是在这种纷至沓来的鲜花和掌声、赞叹和仰慕中,袁隆平用他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坚守着自己的本色,不为浮躁所动,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完美地解读了自己的人生真谤——袁隆平就是袁隆平。

本色农民。审视袁隆平的衣着打扮,可能无人能将那黝黑单瘦但精神矍铄的老人与世界顶级科学家联系起来。但正是这种朴实、憨厚的品性,铸就了袁隆平大功至伟的业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袁隆平是农民的儿子,他的根在农村,他血液里沸腾的是农民的执着、坚韧与忍耐,崇尚的是农民的朴实、朴素与节俭。既使在他成为名人后,依然一副农民模样,一点也不讲究,上商场专挑便宜货买。一次他看到衬衫打折10块钱一件,一口气买了10多件,“下田时穿起来方便”,典型的“中国最著名的农民”形象。

本色院士。有人说“学者和平民之间,隔着一片苍翠的原野,如果学者穿越这片原野,他就会成为一位圣贤”。作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圣贤之人,他对名利看得很轻很淡,常说“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科学家那种“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道德情怀和志向操守在此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只要能用就行。因而,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及教育和慈善事业。

本色种子。袁隆平对人生的感悟就是人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作为世界农学泰斗,为使人类少一份饥饿、少一份困苦,他就像种子一样处处生根发芽,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其带给他们的惠泽。从1981年至今,袁隆平先后举办了20多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科技人员,也应邀前往菲律宾、美国等几十个国家无私传授技术,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丰收的喜悦。

尽管袁隆平已是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了,但那颗奋进的心,永无休止的拼搏精神却一如既往,这就是本色袁隆平,全世界人民都为之景仰。

文档为doc格式。

袁隆平事迹心得体会200字篇十一

20__年5月24日,注定是值得铭记的日子。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我盼行至您的梦里,良田万里,禾下乘凉”“知道他走了,一定要来送送他。我们种田的,对他有感情”……各地群众手持鲜花赶来吊唁,其中不乏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他们脸上有泪,眼中有光。

人世间,“吃饭的事情”,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件的事情。对中国人来说,“袁隆平”三个字,是嵌入百姓粥饭、天下粮仓的重要符号;对全球而言,他的“东方魔稻”“营造了一个粮食更为富足、粮食安全具有保障的更加稳定的世界”。

虽然今后无法再看到这位一生为民谋稻粱的耕耘者,但他播在每个人心头的种子,化作千千万万个“他”,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种力量,有着爱国为民的情怀。“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在他心中,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

这种力量,有着信念坚定的分量。毕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在千百次的失败中他依然坚信,世界上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战胜饥饿。

这种力量,有着矢志不渝的勇毅。“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他更因此立下收徒“门规”---“你不下田我就不带”。

这种力量,有着勇于创新的担当。充分尊重科学规律,敢于提出设想、勇于探索。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依据事实、发现真理、验证真理,伴随他的一生。

这种力量,有着朴实无华的品质。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总与水稻有关,是一位直到入院前还心心念念要下田看看、绝不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中国“老农”。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斯人已逝,风范永存。他留下的“种子”,将在无数后来者和奋斗者的代代传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科技前沿的成果凝聚着全球关注的目光,同时,在尖端科技领域也有不少“卡脖子”问题,还有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阻隔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面对成绩与不足,以自立自强的精神在科技领域不断攻坚克难、闯关夺隘,广大科技工作者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用“脚踏实地”的作风成就“顶天立地”的成果。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袁隆平星”光芒闪耀。未竟的事业,科学的价值,我们定会坚守,定去拼搏,定将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