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汇总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8 15:24:26 |
  • ZTFB |
  • 14页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消化。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和要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心得体会范文,看看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角度。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一

向下扎根:“吾心归处是吾乡”。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种下了他与梁家河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兄弟情谊,种下了他对“三农”问题的牵挂,也种下了他对年轻人在农村天地大有作为的期盼。没有扎根,何来茁壮的希望?也许我们所在或即将前往的农村一线,或全然陌生、或条件艰苦、或前路难行,但是,既已选择,与其常言“我太难了”,不如早点扎根、早点发芽。农村是“练兵场”,需要摔打磨练,但更是“大舞台”,亦能踏歌起舞。只有始终坚持眼睛向下看民情、耳朵向下听民声、心脑向下知民意,脚步向下解民忧,才能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村民间、扎在田垄间,扎在农村广阔天地间。

向上生长:“不待扬鞭自奋蹄”。如果说向下扎根是在积累破土而出的底气,那么努力进取就是在涵养向上而生的力量。“农村基层是青年学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的最好课堂。”破土从学习开始,圆梦靠本领成就。要始终保持“空杯”心态,走访万户村、做客百姓家,学懂弄通悟透“无字之书”和“有字之书”,并将其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指南之书”。要做布局谋势的“善弈者”,紧盯“国之大者”,做到身在兵位,胸为帅谋;也要做农村战场的“领跑者”,敢于创新创业,把职业当事业,事事做到极致;更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以积极向上的生长姿态和永不停歇的生长速度,在农村一线课堂中锤炼出扎实的才干和过硬的本领,以实际行动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硬核”答卷。

向远方迈步:“积跬步以至千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也许当下的烈日狂风、泥泞田垄只是起点、是开始,但心怀梦想,何惧道阻且长。眺望远方,国家之希望在于我青年,民族之希望在于我青年,“三农”之希望更在于我青年。远方很远,不仅需要步履不停,还要步步行稳。行稳方能致远,要踏实走稳眼下的每一步,就需要我们学会正视眼前的“鸡毛蒜皮”,秉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老黄牛”品质和把事当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起而行之、真抓实干,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把想干的事干完、会干的事干好、该干的事干实,在农村广阔天地间用学习“充电”、用实践“蓄能”,把点滴之力汇入时代洪流、拍出朵朵浪花。

有人说,人生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抬头有清晰的远方,低头有坚定的脚步,回头有说不完的故事。选调战友们,有志青年代代有,报国之遇世罕求。最是年少奋斗时,勿负青春好时光!让我们乘着民族复兴的阵阵和风,扬起乡村振兴的理想之帆,在这条洒满阳光的大道上,一路向下、向上、向远方!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二

目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交卷时刻,只剩40多天的时间。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有在“交卷时刻”继续发扬“今天做得好、明天要更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努力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甩掉徘徊彷徨、犹豫不决的思想包袱,坚决打赢这场攻坚克难、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战,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小康”压轴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秉怀“独运匠心”,要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信念。匠心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态度。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个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理想是舵,把控前进的方向,信念是帆,指引拼搏的道路。今年4月21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考察脱贫攻坚。一张照片定格了“五级书记”共抓扶贫的瞬间。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年轻干部要牢记殷殷嘱托,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人民至上,凝聚打赢脱贫攻坚战必胜信心,筑牢精神之基。更要志存高远,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涵养“纯粹匠意”,要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的“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华罗庚的“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这些经典名人名言,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崇尚奉献的民族。奉献,是在今年防汛抗洪中,陈陆同志舍生忘死,付出生命代价的选择;是在今年疫情期中,白衣天使们一个个红手印,一封封请战书的召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年轻干部,不仅要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发扬不怕吃苦、不怕艰险、不怕吃亏的精神。更要俯下身、静下心、沉住气,多下一些苦功夫、笨办法,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了解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诉求和期盼,积极化解群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风险,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无怨无悔,无私无畏,交出组织肯定、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提升“精一匠力”,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韧劲。“精一”被广泛认为是工匠精神在专业技能和职业坚守方面的典型特征,其中,“精一”指的就是具备高超、精湛的业务技艺和高度聚焦、深入钻研的职业态度。年轻干部践行“精一”既要本领高强、能力过硬,更要方向明、态度正、有韧劲、敢拼搏、措施实。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标准,不断增强“八项本领”和“七种能力”,确保能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要向沈浩、黄文秀等同志学习,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不断将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惠民举措落地落实。同时,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围绕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解决问题提供青年方案、拿出青年之策。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三

如何才能牢记嘱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许多人和事,有些人会给我们嘱托,有些事情也需要我们牢记,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宝贵记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牢记嘱托”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嘱托的意义。

嘱托,是一种关于人生、事业的交代。是长辈对后辈的爱心规劝,也是对事物的关注和期望,嘱托在我们的生命中意义重大。一份嘱托可能是一个人表达对你的爱、对你的祝福,给你的生命带来重大的启示和指引。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嘱托,将其铭刻在心中。

牢记嘱托需要整理和梳理嘱托的内容和内涵,将其深入理解,还需要契合自己的人生信仰,将其具体化为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嘱托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不要因为环境变化或者其他人的劝说而丧失原则性和方向感。只有不断地复述自己的嘱托,不断地提醒自己责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地牢记嘱托。

第四段:嘱托的实践。

嘱托的实践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能够牢记嘱托的重要环节。作为嘱托者,我们需要不断监督和督促我们受到嘱托的人,帮助他们贯彻落实嘱托,同时也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提醒他们注意状况的变化。而作为受嘱托者,我们需要注重自己的整体人格素质提高,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变化,将嘱托逐渐化为自己人生的核心信仰。

第五段:结语。

牢记嘱托,不仅是我们人生中充实而有益的经历,更是我们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好的途径,它在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领悟。但是,我们需要时刻谨记,嘱托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可以被解释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地领悟、转化和实践嘱托。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自己的嘱托,实现自己人生的理想与愿望。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时提到,希望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新的起点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深刻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高校发展和莘莘学子们的殷殷期盼、谆谆嘱托。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广大青年学子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和嘱托,既要在学习中立志,又要在学成后矢志不渝地去奋斗。把个人志向融入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成就。只有这样的“志”,才能风正帆满,才能一往无前。

志在“恒”,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毕生追求。正如《哈工大之歌》所表达的那样:“忠诚和报效是我们的选择。”一代代哈工人把“忠诚”和“报效”深深地镌刻在心里、牢固在志向中,默默无私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着。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广大青年学子既要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立好志、立大志,更要让这“志”在内心生根发芽,不断成长。要把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永远的追求和无尽的求索。心要跟党走,行要有人民的温度,专心而致志。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既要淡泊名利,又要能坐“冷板凳”,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功力必不唐捐的执着,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为人民留下学以为民、学以致用的“为学”印记。

志在“励”,要到科技人文等领域最前沿去搏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广大青年学子要到各自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里去奋进、搏击,正如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要以严的作风去做好工作,更加深入研究,在严中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早出成果;要以“到家”的知识和本领,积极涌入到世界竞争的大潮中,敢同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较量,敢向世界最高端的标准“亮剑”。就像我们登顶“珠峰”一样,去进行伟大而鼓舞人心的探究。“山高人为峰”,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不断向前人学习,不断超越前人,跑出更好的成绩。也要甘为人梯,传好“接力棒”,为后来人铺好路、搭好桥。

志在“为”,要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这样的崇高理想最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深深学习。“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大青年学子要知行合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既要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知识领域里去攻坚,去填白、完善、提升,进一步助燃科技强国的引擎。又要能扎根基层,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在一点一滴中做好为民的事业,实现“边兴民富”。只要祖国有召唤,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广大青年学子要乘好新时代的春风,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各项知识本领,在磨砺中实现与党和人民同频共振的伟大志向。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考察,从“江海门户”南通市五山地区滨江片区,到扬州市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再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水利枢纽,习近平总书记的江苏之行充满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在“十四五”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这份殷殷嘱托用意深远。

把稳人民至上“风向标”,构筑人民生活品质“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关系少儿一代的健康成长。”“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美丽的风景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美丽风景的构建则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四五”宏伟蓝图已经描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但是不管经济如何发展,都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正所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新阶段新发展新成果也将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牵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牛鼻子”,下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一盘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经济发展不能只看到眼前效益,不顾长远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都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体现出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吹响环境保护“集结号”,筑起污染防治“隔离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能只依靠少数人、个别企业、道德约束,必须吹响环境保护“集结号”,团结最强力量。要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人人都是“环保卫士”,美丽风景你我共建共治;要以环保督查开启环境保护“探照灯”,下足力、铆足劲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弥补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短板;要带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紧箍咒”,“无规矩不成方圆”,以最严格的制度、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上好“保险杠”。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读懂总书记“生态寄语”背后的深意,就是读懂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责任与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往开来,共同描绘绿意盎然的中国发展新篇章。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六

蝉,俗称知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昆虫,古人常将它喻作高尚人格的化身,虽已入秋,但蝉鸣阵阵依旧,晋人陆云著有《寒蝉赋》:“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有节,则其信也。”评价不可谓不高。青年干部当以蝉为榜样,以昂扬姿态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追蝉不食黍稷、只饮清露之高洁,做信仰坚定的“排头兵”。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信仰问题决定人生奋斗方向和奋斗价值,它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也绝不是流于形式的口头承诺,如果信仰不坚定,“主心骨”立不起来,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青年干部要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提高政治站位,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慎思笃行中锤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守住“压舱石”,拧紧思想“总开关”。

追蝉下伏黄土、蛰伏蜕变之坚韧,做沉下身子的“苦行僧”。诚然青年干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有遇事不服输的干劲,但也存在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时候万不可“眼高手低”“头重脚轻”,基层离群众最近,环境最复杂,最能磨练人,年轻干部需得放下架子、耐住性子、沉下身子,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多向实践“问路”,向群众“取经”,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在生活上不惧清苦、在环境上不畏艰苦、在工作上不辞劳苦,在解决小事中磨练毅力,在着眼难事中学会思考破题招式,方能在基层“大熔炉”中练就“金刚身”。

追蝉应时而鸣、声声不息之热忱,做舍我其谁的“弄潮儿”。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新时代青年,“广大青年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干部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怀揣远大理想、肩负时代使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强化责任担当,厚植为民情怀,当好“主攻手”。披荆斩棘勇求索,乘风破浪万里阔,青年干部当以无私无畏的正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手挥旗帜、勇立潮头。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七

殷殷嘱托,是一种崇高的情感表达,是对亲情、师恩或友情的深深牵挂和嘱咐。这种深情的嘱托,常常使人深感到责任和使命感。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也时常受到殷殷嘱托的影响,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牢记殷殷嘱托,我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牢记殷殷嘱托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每当我回想起亲人、长辈或朋友们所留下的嘱托,我就会不禁问自己:“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明白,人的价值并不只是建立在物质外在上,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亲人和朋友们的嘱托,都强调了做人的品质需要始终如一地坚守,如诚实守信、善良友善、勤劳奋进等。我从嘱托中明白到,这些品质构成了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并要用优秀的行为去践行。

其次,牢记殷殷嘱托使我学会了感恩和回报。生活中,我们是伴随着亲人和朋友们的呵护成长起来的。他们无私地给予了我们很多,而我们的回报是否足够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每当我回想起他们的嘱托,我就会明白,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不断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而要实现这个愿望,我明白,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用所学来服务社会、为人民谋幸福。

第三,牢记殷殷嘱托让我懂得了坚持和勇敢。殷殷的关怀与嘱托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一句叮嘱,更意味着一种对我们未来生活的期望和厚望。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回想起他们的嘱托,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有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才能实现嘱托中的美好愿景。

第四,牢记殷殷嘱托使我明白了生活的重要性。当我回想起亲人和朋友们所留下的嘱托,我就会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他们希望我们珍惜每一天,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意义。从他们的嘱托中,我认识到,生活是一种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并努力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

最后,牢记殷殷嘱托让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嘱托是对我们深深牵挂和嘱咐的一种方式,它是亲情、友情或师恩的真挚流露。每当我想起亲人和朋友们的嘱托,我会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这让人倍感温暖和安慰。而这种情感的传递,使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和厚意是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学会珍惜和回报这种深情厚意,才能让它传递下去,让这份无私的爱在世界上不断扩散,绽放出更美丽的光辉。

在牢记殷殷嘱托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了感恩和回报,懂得了坚持和勇敢,明白了生活的重要性,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这些体会让我更加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也使我更有动力不断努力奋进。我相信,在牢记殷殷嘱托的道路上,我会变得更加坚强、自信,用实际行动去实现他们的期望与愿望。

牢记殷殷嘱托心得体会篇八

“老师变保洁员?这真的是我住了4年的‘金窝’吗?”6月15日,湖北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们的朋友圈里被一张张整洁的寝室照刷屏。据悉,武昌工学院即将迎来毕业生返校的日子,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归家”,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发起了号召全体党员教职工为毕业生清扫寝室,“欢迎毕业生回家”的活动,共计27名党员老师自愿报名组成党员先锋队,给102间毕业年级学生寝室进行大扫除,并耗时6小时全部整理完毕。

大学毕业季,青春绽放时。在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后的六月,又迎来了毕业生返校的日子。这些即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莘莘学子们,“1月离校6月归”,自然感慨良多。与母校阔别了半年之久,这次回校也自然是来去匆匆。他们半年未曾居住的寝室,也自然多了尘埃,少了生机。为了给这些即将起航的青春少年们创造一个温情的毕业环境,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踏上工作岗位,院校的党员教师们用辛勤的劳动让学生宿舍焕然一新。这是老师们对学生归来的期待,更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诠释。其中“传道”被列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我们现在要求的“教书育人”,并且以“育人”为本,确实就是秉承了古人倡导的“传道”为先。这里的“传道”,并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们讲解“道理”,更重要的是“言传”还要“身教”,特别是面对即将融入时代洪流的学子们,从灵魂深处感染他们更为重要。而作为党员教师,肩上的“育人”责任更重。大学四年,老师们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善始”还要做到“善终”,才能给这些时代的弄潮儿们做出榜样。

“1月离校,6月归,想它更想她。”这样的点赞是发自内心的。大学生活,正是青春勃发、人生得意之时,四年的时光虽也短暂,但在生命的旅程中却占有极高的地位。在这其间,他们立足于本专业,追求全面发展。在辛勤园丁们的带领下,怀揣梦想并追逐梦想,谱写着一曲曲情感之歌,奋斗之歌,青春之歌!在这里,他们除了练好自己的知识本领外,还接受精神的洗礼。他们正如一颗颗充满生机的幼苗,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这里,是他们的又一个故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并不是看起来高大上的理论,而是渗透到生活、工作每一个角落的信仰、追求。党员教师们成立“党员先锋队”,凝聚起为学生服务的正能量,用最实际的行动表达对学生们的关心与希望,也践行着自己“为民服务”的铿锵誓言。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将温暖传递到了每一个角落,传递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老师们不仅关爱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作为我们成长路上的领路人,他们此举带领我们走好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程。”这由衷的表白正是老师们的殷殷期望。

“望少年们怀揣梦想走出校门,这里始终是你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始终是你们成就梦想的坚强后盾。”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凯对毕业学生们的希望与嘱托,体现出新时代高校的责任与担当。党员教师主动当起“保洁员”,助力毕业生温暖“回家”,正是“坚强后盾”的一个细节。我们相信,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行动,必将在少年们的心中播下“青春”的种子,让他们踏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征程,并尽情地开花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