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通用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1:01:14 |
  • ZTFB |
  • 12页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进行充分的自我反思和思考。下面是几篇精心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写作思路。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一

中国从古至今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谦让”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幼我们就听着像《孔融让梨》、《负荆请罪》的故事长大,“谦让”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底。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传统美德“谦让”已在社会现象中荡然无存。作为一个幼儿教育者,我不得不思考现在的社会现象和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否有关联?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现状的全球社会影响所导致人们丢失了“谦让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四处可见公交车上赫然贴有“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悠然自得的坐着一位年轻力壮的青年人,丝毫不固执自己的身边是否有这些“特殊人群”,即使看见也装作看不见;我们现在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关注的焦点,而且幼儿期处于“自我中心”思维阶段,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这样的孩子来到幼儿园后,发现自己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受到其他孩子的抢占时,而自己却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他们就有了“战争”。而适当的谦让可以让幼儿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发挥“去中心化”的作用,使孩子养成陵好的品质和性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纲要》指出:《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对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反应的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日常教育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

通过观察发现在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往往会看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事物认识基本上处于一种直观感知阶段,做事情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争抢玩具、独占玩具、动手推人、打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谦让行为应从小培养起来。

(一)通过各个案例了解不同的谦让行为。1.人文化谦让。

年龄较大的幼儿,其心理发展水平相对成熟,他们的观点采择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都相对较强,这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包括谦让行为的发生、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开展主题活动《手拉手做朋友》中,淳淳是个年龄较大、聪明、调皮的男孩,平时在班级里很有“大哥哥”的风范,只要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他会自觉的帮助老师管理小朋友。宁宁是个不太爱说话的女孩,但心里比较好强,一天,宁宁很晚才上学,她看看淳淳桌上的积木比较多就去拿,淳淳看见有一双小手伸向了他的玩具时,条件反射式的两手紧紧的围住所有的积木,生怕被别人拿去。这时,抬头一看是宁宁说:“算了,算了给你一点吧!”宁宁开心的笑了,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2.常态化谦让。

幼儿的谦让可以体现幼儿的友好,相应地可以引起其他幼儿的友好。轩轩与佳佳是一对好朋友区域活动时总要看《奥特曼》书,而且看得有滋有味的。佳佳也想看可是每次去的时候书本总是被轩轩抢先拿走,佳佳也想看就问:“你看好了给我看看好吗”?轩轩说:“那就给你看看”。因为他俩之间是朋友关系,能较快的促进谦让行为的发生,反之,同伴间关系不够明朗的话,谦让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老师要对幼儿的谦让行为持肯定态度的。

3.自然化谦让。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女孩的谦让行为比男孩要多。如:在班级游戏中,因为女孩友善、体谅、温柔的性格会使她们谦让男孩。如彤彤是个比较听话的女孩总爱抱着“美羊羊”玩,杰杰也想玩,总是说:“你给我玩玩好不好?我把汽车给你玩”。彤彤就会把喜欢的“美羊羊”给他玩。还说:“你不要给它弄脏”。

(二)运用策略培养谦让行为。1.运用合作游戏,促进谦让行为。

许多孩子都愿意自己玩,不愿意等待,不愿意互相谦让。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象“趣味接龙”、“你拼完了我来接”等游戏放在语言区或益智区,首先请两名幼儿玩,这样你一个我一个就玩开了。若游戏特别好玩,三、五人都来玩了怎么办?我告诉孩子们:“谦让也是一种本领,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个本领,那么你的好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设计了孩子们在交往中学会谦让,又在相互的谦让中懂得了如何去交往。这就为他们今后更好更进一步地去交往而奠定了基础。

2.运用故事、儿歌,理解谦让行为。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设计一些语言类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欣赏故事、儿歌作品,激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自愿接受并学会谦让他人。

如:《两只小羊》、《孔融让梨》等3.运用个别开导法,增强谦让行为。

有很多幼儿的自我中心都非常的强烈,遇事都为自己考虑的多,不会谦让和合作。尽管他们现在还小,但有很多不良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与人谦让和合作的教育非常有必要。

首先,教育幼儿玩具要和他人一起玩、分享。有些幼儿喜欢自己拿了很多玩具,不让别人玩;有些幼儿不让别人玩自己带来的玩具,要教育他们玩具要一起玩,或让他们轮流交换着玩,让他们明白只有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

其次,教育幼儿遇事协商。幼儿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要教育和引导幼儿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幼儿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幼儿合作的完成作品。

独生子女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摆正他们在家庭里的位置。在家里,他们是受教育者,不是支配者。不能让他们凌驾父母或其他成员之上,更不能把他们当作“小皇帝”,只会享受不履行义务。幼儿在家里形成的观念是“最大的”“最好的”就是我的,而在幼儿园里过集体生活,提倡互让,互相帮助;分配物品时要求孩子拿“最小的”“最差的”,这种观念的灌输往往难以被他们接受。比如,我们的许多教师给幼儿讲“孔融让梨”“李小多分果果”后,便生硬地要求孩子们在后继的“分果”或分发其它东西中做出谦让的行为。

2011年5月。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二

神奇的“开心辅导员机器人”系列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新近研制成功的一项科技成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有幸参与测试该机器人,并在这个过程中颇有收获。在一段时间内,我积极观察了开心辅导员机器人的表现,并思考了它指导幼儿谦让的方法,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体会和思考。

第二段:开展观察。

通过测试,我发现开心辅导员机器人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幼儿谦让。首先,在对话中,它会强调相互尊重,鼓励幼儿互相倾听和关心,并引导他们学会退让和体谅。其次,机器人会创造一些情境来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和合作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谦让的兴趣。最后,机器人会使用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机制,鼓励幼儿在谦让行为上做出努力和进步。

第三段: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在和机器人的互动中逐渐养成了谦让的好习惯。他们开始主动分享玩具,并愿意和其他伙伴一起合作完成任务。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愿意妥协。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提高,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赞赏。

第四段:体会与反思。

通过这段观察和测试,我深刻认识到指导幼儿谦让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常常缺乏自我控制和体谅他人的能力,我们教师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以引导和示范为主要手段。我们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良知和责任感。另外,我们也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如机器人,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并实践谦让的意义。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开心辅导员机器人的观察和体会,我对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谦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要注重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积极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积极的激励和奖励机制,我们可以鼓励幼儿在谦让行为上有所作为。同时,我们也要从机器人辅助教学中学习,将科技与教育相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改进我们的指导方法和手段,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三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何正确地引导幼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是家长和教师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在我的工作中,我通过了解和研究幼儿行为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自身感受和环境刺激的影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纯地去指责他们的不良行为,而需要借助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了解幼儿行为心理的发展规律及原因。例如,幼儿时期因为缺乏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很容易表现出暴躁、易怒等行为。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该完善约束规范,并通过游戏、手工、故事等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自我管理技能。

第三段: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交能力培养。

幼儿的行为和品德的形成,除了受到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父母要及时发现和指导,严禁用打骂等方式惩罚孩子,而应该通过言语、情感等温暖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面对错误,并帮助孩子树立独立、探究、创新、合作等良好的品德素质。同时,对于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家长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让孩子在游戏和互动中提升自己的情感交流、合作精神和整体素质。

第四段:注重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

在幼儿行为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是非常关键的。在重视幼儿错误行为引导的同时,要在言行中注重情感交流,建立起互信、宽容的关系。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的思想和情感,以此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在孩子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或教师更应该理性分析问题,定位原因,并通过亲情教育、过程引导和行为矫正等方法,让孩子认识错误,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并最终达到行为惯性的改变。

第五段:结语。

在幼儿行为教育的实践中,我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慢慢摸索出了适合我和幼儿的一套良好的教育方式。我通过了解幼儿行为心理、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交能力培养、注重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等多个方面的教育方法,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素养,同时也收获了幼儿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将会继续深入学习、积极实践,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幸福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四

第一段:引入话题和重要性(200字)。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对于幼儿来说,培养谦让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指导幼儿发展谦让心,并且亲身践行,以身作则。在教育实践中,我注意到了一些谦让的有效指导方法,也领悟到了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第二段:了解孩子并与他们建立信任(200字)。

要想教导幼儿谦让,首先需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我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于谦让的理解和回应是不同的。有些幼儿在待人接物中过于自信,需要引导他们更好地尊重他人的感受。而另一些幼儿可能比较胆小或者自卑,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而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与幼儿建立互信的关系。透过观察记录、细致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意见,我们可以逐渐获得幼儿们的信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谦让指导。

第三段:提供正面的角色模范(200字)。

幼儿时期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他们通过模仿周围的大人学习和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为了培养幼儿的谦让心,我们必须成为他们的榜样,并提供正面的角色模范。在我日常的教学中,我会选择和使用故事、绘本、游戏等教具,来向幼儿展示谦让的意义和方式。同时,我也会亲身示范和表达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通过这些方法,我看到了许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人变得更加尊重和体谅。

第四段:创设合作共享的环境(200字)。

在课堂上,我会创造有利于幼儿合作和分享的环境。合作是培养谦让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合作需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并且愿意在团队中分享资源和经验。通过合作的活动,我能够帮助幼儿理解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是与他人的价值和目标相互联系的。分享也是培养谦让心的重要方式,因为分享意味着愿意将自己的资源和成果与他人共享。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往往会主动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00字)。

通过教育实践和观察,我深刻认识到培养幼儿的谦让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倾听幼儿的声音,并通过与他们建立信任的关系,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指导他们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成为幼儿们的榜样,并提供正面的角色模范。我们要创造合作共享的环境,鼓励幼儿的参与和分享。我相信,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能够培养出更谦让、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幼儿。同时,这些品质也将伴随他们一生,影响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成年人。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五

在我长达十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经历了无数的孩子和家长,也积累了许多对幼儿行为的体会和心得。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感受,希望能够对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幼儿工作的人有所帮助。

首先,我认为幼儿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多变性。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很难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幼儿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智力,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有限,很难做出明智的决策。最后,幼儿的行为含有较多的本能和冲动元素,他们往往会陷入一种瞬间追求满足的状态,无法顾及周围的影响。

针对幼儿行为的特点,我们有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法。首先,我们需要给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和限制,帮助他们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和思维,以此指导他们的行为。最后,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除了我们对待幼儿行为的方法,还有一些心理效应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我们需要注意不给予孩子过度奖励和惩罚,否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其次,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一个孩子,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羞耻、愤怒或失落。最后,我们需要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做到公正和客观,不要因为自己的情感而偏袒或忽略某些孩子。

第五段:总结。

在幼儿行为的处理中,我们需要做到耐心、细心和专注。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以此来做出合理的处理。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的应对孩子的需求和行为,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六

【论文摘要】: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所处的环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了培养,使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最强烈的时期,强调自我为中心,具有非常强烈的独占意识,不愿理解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想法。加上家庭生活的核心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虽然生活环境得以优化,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经验和相应的训练。孩子在家中是一颗星六人捧,孩子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先让孩子吃,好玩的东西也是想要什么大人就给买什么。而且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接触较多的都是比之年长的人,大人都有一种“让让他,他还小!”的心理。于是幼儿这种“唯我独享”“唯我独尊”的心理在得到成人的默认之下“茁壮”成长,从而形成了“我的东西是我的,别人的东西也是我的!”矛盾心理,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与别人。到了幼儿园也表现的和在家一样,把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吃的就自个儿吃,根本不会想到与别人一起分享。有时就为了拥有一个玩具,大家都相互不肯谦让而发生争执,这种现象如不加以纠正,是不利于孩子发展的。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更新的内容,除了要求智商,更要求情商,其中与周围人的关系处理能力,是它的重要指标。而分享是其中的一个品质,分享是指将自己喜爱的物品、美好的情感体验及劳动成果与他人共享的过程。幼儿的分享既是幼儿之间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爱别人的更高层次的品质表现,也是幼儿个体亲近群体,克服自我中心的手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

分享是幼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

三、四岁的幼儿涉世不深,他们的想法单纯、美好,几乎是一张白纸。这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笔者对自己所在的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

二、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措施及策略。

调查发现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因素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和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决定从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这两条途径开展工作。家庭教育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它无时不刻在发挥着教育的功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幼儿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环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地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感受分享的乐趣,鼓励他们大胆地与同伴交往,学习分享。通过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的努力,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学会分享。帮助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促进孩子社会化的发展,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具体做法如下:

(一)家园合作,采取一致教育态度。

首先,做好家长的沟通、合作,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园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一些分享行为教育的方法、措施。我们通过家长会、每月一信、网站沟通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方面的教育引起重视,并能在平日的生活中,有目的的进行教育。

其次,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工作,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儿,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都能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当买了好吃的东西,家中老、少一起品尝,感受一家人在一起分享其乐熔融的感觉。当家中来了客人,家长主动把好吃的拿出来给客人吃,把好玩的玩具给小客人玩。“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榜样示范,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也会跟着帮忙拿东西给客人,学着招待。家长及时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老师有意在班中表扬在家招待客人表现出色的幼儿,树立榜样作用。每当家中有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玩具,家长就鼓励孩子:“把这些糖带去给小朋友吃,小朋友一定很高兴,大家一起分享多好啊!”“把玩具拿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玩玩,小朋友一定会很开心的,他们也会把好东西、好玩具与你一起分享呢。”而每次,幼儿从家中带来东西,教师都不忘给予赞美:“xx小朋友真好,总想着小朋友,把好东西拿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呢。”并请这位幼儿亲自把东西拿出来与同伴去分享,教其他幼儿说:“谢谢xx。”当看到同伴开心的吃着自己带来的东西;一起开心地玩着玩具;听到老师的赞美声,同伴嘴里说的“这是xx给我的。”感激声时,幼儿的心里别说有多开心和自豪了。在榜样与激励的作用下,幼儿分享行为就有了行动的动力。外出旅游回来、喝喜酒回来、买了什么好玩具,都会把带回来的特产、喜糖、玩具高高兴兴地拿来与同伴分享。区域活动要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幼儿也会主动回家告诉家长,有的幼儿还自己亲自动手在家中收集了带来。一次,小胡看到妈妈在换新牙膏,忙说:“妈妈,你那牙膏壳不要丢掉,我要拿到幼儿园里去的。”在一次一次的强化教育中,幼儿的分享行为从被动逐渐变的主动。

(二)营造一个温馨的环境,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师要做有心人,努力在班级中建立起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大家都是彼此关心、彼此互爱的。当幼儿把东西发给同伴吃时,请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从内心体验分享的快乐。当老师请幼儿帮忙做了一件小事,我们会对幼儿说“谢谢”。如果我们帮幼儿穿衣服、系鞋带等,幼儿也会对我们说“谢谢”。让幼儿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请别人帮忙都要说“谢谢”,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都是快乐的,这种快乐是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和彼此的心灵感受来进行分享的。经常利用偶发事件,及时表扬能关心其他小朋友的幼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每一位同伴,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关爱、融洽友好的同伴关系。记得刚开学时,佳仪常想家人,有时还默默的流泪。一次,佳仪又流泪了,妞妞看见了,连忙走到佳仪身边安慰起来:“别哭,妈妈下班就会来接你的。”还拿来餐巾纸帮她擦眼泪。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也跑过去安慰她,还像个小大人似的说些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的道理给她听,佳仪看到这么多人都来安慰她,擦干眼泪不哭了。随即我和幼儿进行了谈话,使幼儿知道,当同伴伤心时我们要给予安慰,这样伤心就在大家的分享中变淡了,人的心情就会好转。记得一首歌中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给幼儿营造一个分享、关爱的愉悦环境,体验人与人之间温暖的爱,才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三)树立榜样,激励幼儿分享行为的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物品让幼儿分享。当看到幼儿一人独自在看书、玩玩具时有意地走过去说:“我和你一起看好吗?”“我和你一起玩吧。”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有意识的在同伴中树立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xx和xx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汽车,轮流着玩的可好了,你们开心吗?”“开心。”两个幼儿相视而笑。“你能把好吃的带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真大方!”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翘起大拇指等赞许的言行,给予幼儿极大的鼓励,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同时也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四)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分享交往技能,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

有很多幼儿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在建构区,小山看到丁丁手中搭好的飞机,他就伸手去拿,急的丁丁大叫“是我的,我的。”把手中的飞机举的老高,小山却也不肯放手,眼看两人就要动起手来了,我忙说:“小山你应该跟丁丁商量,‘你的飞机给我玩玩好吗?’”看到我介入,两人都停下了手。小山学着我的话:“给我玩玩好吗?”丁丁说:“这是我搭起来的。”还不乐意呢,怎么办呢?小山拿眼神看着我求救,我说:“丁丁今天你当老师,教小山搭飞机好吗?”听到当老师,丁丁乐意了,肯教小山搭飞机。一会,小山看到飞机搭出来了高兴极了,我在一旁提醒:“小山快谢谢丁丁。”丁丁也高兴的说:“不用谢。”两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于是,我就提议全班幼儿,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教给同伴,让大家彼此分享,体验快乐。皮亚杰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尽量多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相互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在主题活动“轱辘轱辘”时,为让幼儿了解轮子的滚动,我发动幼儿把家中的玩具汽车带来,放在区域中玩。郭羽桐刚想伸手拿一部黄色的小汽车,泓宇忙一把拿起,护在胸前说:“这是我的。”一副不给的样子。“昨天你不是玩小朋友的车了吗?如果这样小气,下次,小朋友也不愿意给你玩了。再说,如果你想玩玩具小朋友不给你玩,你心里难过吗?”听了我的话,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还是把手中的汽车给了郭羽桐。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该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平时,我们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开展一起讨论,如:玩具少人多怎么玩?小朋友带来的玩具怎么玩才更有意思?你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做?等等问题来引导幼儿怎么去学会与别人分享:玩具少大家可以轮流着玩,小朋友的玩具可以交换着玩。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征求别人的同意,他(她)答应了才能玩„„。有时幼儿表现的很固执,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独占带来的直接后果。一次,可儿从家带了巧克力在吃,别的小朋友见了都上来向她要,可是,她一颗也不给,小朋友都没趣的走了。过了一会,嘉仪从书包里拿出了糖来,分给小朋友。可儿见了也去要,结果嘉仪说:“不给你,你糖都不给小朋友吃。”说的可儿底下了头,最后想想还是用自己的巧克力去换了嘉仪的糖。有了这样的经历,幼儿遇到同样的事时就会考虑,自己“小气”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学会关注同伴出现的良好行为,从观察比较中学会自我调整与辨别,教会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表扬。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分享行为与分享技能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提高。

(五)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获得快乐。

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我好吃的东西没有了,我好玩的玩具给别人玩了,我暂时没有的玩了。所以必须要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告诉幼儿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快乐,让幼儿明白“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小胡从井岗山旅游回来,带来了井岗山的特产——酸枣,分给小朋友吃,还把自己在井岗山穿着红军衣服拍的照片拿出来给小朋友看,激动的不得了。我问:“小朋友,小胡到很远的地方去旅游还想着我们呢,还带东西给大家分享,你们高兴吗?”“你们怎么说啊?”“谢谢小胡!”小胡高兴的笑了。我又说:“小胡,你把东西分给大家吃,我们都很高兴,你高兴吗?”小胡笑着说“高兴!下次,我带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井岗山玩。”哈哈,大家都高兴的拍起手来了。这样的分享行为不是很快乐吗?相信孩子下次一定还会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的。

文学作品中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利用情景表演《做客》、歌曲《分果果》教育幼儿分享是一种美德。同时,开展亲子活动“我和爸爸妈妈共分享”,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共同制作水果拼盘,大家一起品尝。让幼儿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初步了解只有与大家共同游戏,共同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三、研究结果。

幼儿的分享行为水平还很底,呈现出不同的层次。他们的分享行为经历了被动分享——诱发分享——自发分享这样一个过程。开始幼儿在分享行为表现过程中都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认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幼儿开始注意别人的需要和情感,注重行为的结果和意义。

在研究前期,幼儿所陈述的分享原因,主要是自利、自我情绪的认识。例如:分给别人玩具是因为“我可以玩别人的玩具”、“他的玩具好玩”;分给别人糖吃是因为“我觉得这糖不好吃”、“这糖吃多了会烂牙齿的”“给他东西吃,老师会表扬我”等。而在研究的后期,有部分幼儿在分享时就有了有利他人的动机和认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和别人在情境中的感受。例如:把物品给别人是“要跟别人一起快乐”、“他没有会很难受”、“大家要一起分享快乐”等等。

经过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大多幼儿能够大方的把自己的食物和玩具与同伴分享,出现了自发分享的行为。但是,幼儿的分享行为还是不稳定的,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幼儿的分享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引导和教育。将分享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幼儿对人对事产生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在主观上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使幼儿的分享行为逐步由被动分享、诱发分享上升到自发分享,最终自觉产生分享行为,为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行为教育一直是我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过去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分享给其他教师和家长,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孩子的行为发展。

行为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行为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相反,糟糕的行为教育则可能导致幼儿行为不当,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第二段: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并对其进行记录和分析。只有了解幼儿行为的原因和表现,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行为教育措施。例如,一些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或叛逆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教师需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帮助这些幼儿克服问题。

积极的行为教育是有效引导幼儿行为的关键。这包括表扬和鼓励积极行为,鼓励幼儿通过合作和沟通解决问题,以及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另外,教师也需要通过践行自己的言行一致、尊重和有耐心的态度来树立良好的示范。

第四段:适应幼儿的行为发展阶段。

随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他们的行为表现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行为教育需要针对幼儿具体的行为发展阶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3-4岁的幼儿,教师需要关注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而对于5-6岁的幼儿,则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责任心等方面。

第五段:家校合作很重要。

最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是行为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和教师需要保持沟通和联系,并分享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进展。此外,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幼儿的行为教育,例如通过与幼儿进行家庭规则的制定和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等。

总之,幼儿行为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重视行为教育,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希望能够通过实践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行为教育水平,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谦让行为心得体会范本篇八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承担着越来越多的教育责任。而幼儿行为记录作为评估幼儿发展和帮助幼儿成长的重要工具,对于教师们来说非常关键。通过记录幼儿的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在我实践中对幼儿行为记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将就此展开我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发现幼儿行为记录需要细致入微。在记录幼儿的行为时,我尽量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不漏掉任何一次与幼儿的互动。比如,我会准确记录幼儿在完成活动过程中的动作、表情、言语等,而不只是简单地写下幼儿的活动情况。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幼儿的行为数据更准确地了解其特点和需求,为进一步的教育提供依据。

其次,我认识到幼儿行为记录需要客观中立。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在记录中带有个人情感或偏见。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记录中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给后续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意识到在记录幼儿行为时,应尽量客观客观地描述幼儿的情况,避免加入个人感受和评判。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一个公正的评估和教育环境。

第三,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行为记录需要及时反馈给家长。我了解到家长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关心,因此及时将幼儿的行为记录反馈给家长非常重要。在我实践中,我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的行为记录,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并协商制定下一步的教育目标。同时,我也会将孩子的行为记录通过家园沟通工具进行实时反馈,让家长在家庭中更好地理解、关心和指导孩子的成长。

第四,我发现幼儿行为记录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通过记录幼儿的行为,我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修正。在实践中,我会定期回顾幼儿的行为记录,总结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并根据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只有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提高幼儿行为记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好地帮助幼儿成长。

最后,我认识到幼儿行为记录要结合其他教育评估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幼儿行为记录作为了解幼儿的重要工具之一,但不能孤立使用。在实践中,我会将幼儿的行为记录与其他评估工具相结合,比如幼儿的观察、测评等,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更符合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的教育服务。

总之,幼儿行为记录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细致入微、客观中立的记录,及时反馈给家长,不断总结和改进,并结合其他评估工具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幼儿行为记录,提高自己的记录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