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
- 上传日期:2022-10-21 15:03:21 |
- CZJ |
- 10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一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二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三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3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然而,回眸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四
世上有些事真怪:不是你根本不会,而是你从未留意。于是事到临头,茫然若失,措手不及。这便需要积累。
积累,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美妙。积累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成功,积累经验,甚至于积累错误。在积累中,真知会慢慢向你靠近。
知识,会在积聚发酵中突变为一种能力。“厚积”方可“薄发”。若能如此,又何必生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
生活,似乎毫无秩序而秩序又无处不在;貌似杂乱无章却始终奔涌前行,就是那种独有的魅力无时不再撩拨你的情怀,告诫着我们:成长离不开对生活独有的发现和感悟。
成功,我们的脚步为它从不停止,它在不停的用它的或恬静或热情的微笑,鼓舞着人们的自信,让那追求的心不断膨胀升华。它不是天方夜谭,不是海市蜃楼;它不是黄粱美梦,不是昙花一现。那里你的汗珠将熠熠生辉,你的痛苦将化为纯美的笑意。
经验,在大量重复成功和失败的过程中敲打着人的心灵,使人们无数次冷静下来,清醒的说“路,还在脚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验何尝不是一笔难计的精神财富?路走多了,便能知道何时该万分小心。跌倒,正是你再次启航的开始。
错误,则是用人们最不喜欢的方式,从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角度,揭开世间所有秘密。没有哪种色彩能与错误相媲美。错误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深沉,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让人迷茫,让人奋进的魅力。
这就是积累。它不惊天动地,却能潜移默化;它不是色彩斑斓的,而是一种雄浑含蓄的;它不是风靡一时,而是一种海枯石烂……
记住,好的事物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五
在生活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在这些事情中,有些事和你没关系,可有些事却是对你不好的。而你就必须懂得去分别这些事情。
或许,你只是一名小学生。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要去理解和分解。因为,人是会成长的。社会,并不是你一直的幻想世界,不是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只有去适应这个社会。
在生活中的小事,也许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有时,它也会指导你去明白某些事的真相。
去留意你身边的小事,理解对错,可能会让你以后一片光明。
篇二:记一件生活中的小事
小时候,我们渴望着长大,长大后,我们怀念童年。每个人都会长大,当我们长大时,我们的父母却渐渐老去,你会发现,他们的两鬓已有了白发。
有一天,爸爸在客厅里看着电视,突然问我:“孩子,在你的心里,是不是很看不起我们这对父母?”我被他这一问吓到了,心想:爸爸怎么会这么问呢?看向电视,原来有一则新闻报导说,因为儿子嫌弃父亲的工作是收破烂的而不认父亲。我忽然明白,心里一颤,老实说,我是也有嫌弃过父亲的工作,我父亲是种田卖菜的,我也被同学嘲笑过,但是现在,我长大了,也明白父亲的工作是很伟大的,要是没有他们这些农民,要是没有他们辛勤的劳动,市场上就不会有那么新鲜的菜,我们也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不是吗?我微微一笑,对父亲说:“要是我去做您的那份工作,一定不会做的比您好,又怎么会看不起?爸爸,你想太多了。”是啊,要是换了我们去做那么辛苦的工作,又能否做得好呢,若不能,又怎能瞧不起别人甚至嫌弃呢?
凡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伟大的,不论是做什么工作,也不论长相如何,至少为社会尽了一份力,我觉得都是伟大的。
篇三:生活中的小事
在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小事,我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比如妈妈提醒我写字姿势要端正,我却不以为然,还时不时回一两句……我的观点认为小事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只要注意重大的事情就行了,我自己虽然也想要做到十全十美,但是总做不好,而父母亲对我的做法只是稍稍提醒一下,我便“眼中无小事”、浑水摸鱼。然而在今天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对小事的看法。
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虽说风和日丽,但彩虹的后面是乌云。我刚吃完饭,准备去做作业。突然,我被妈妈喝住了,“看看你的碗,你怎么连饭都吃不干净?”我一见,轻松的说:“哦!我下次再吃干净!”妈妈见我这副模样把我训斥了一通。“你到别人家这样吃饭怎么能行?”我掉以轻心回了一句:“反正我到别人家又不吃饭!”妈妈这回真的火了,我没想到妈妈为了这件事而发这么大的脾气!“从你这个吃饭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你这个人的品德与生活习惯!何况粮食是宝贵的,你这样浪费粮食!雷公会出来骂你的!快把饭吃干净!”妈妈认真严肃的表情使我不得不吃光碗里的饭。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惭愧,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人对待小事的习惯能深刻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必需从小养好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篇四:生活中的`一个小事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眼前……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便组成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它使我得到教育,得到启迪。
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车上的人真多啊!我好不容易挤到窗口,啊,真好,还好有一个人要下车,我眼疾手快立刻坐了上去,还是坐着舒服啊,我看着窗外流过的景物,不禁哼起了歌。
“有人来让一下座吗?”售票员姐姐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向车门口望了一眼,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颤巍巍的走了上来,“有谁来让座?”售票员又问了一遍,没有人站起来。我来让座吧,我心想着,刚要站起身,一个声音突然在我耳边响起:“不要让座,你好不容易找到座位,站着多累呀?”另一个声音又响起了:“你应该让座,身为一位学生要时刻记住尊老爱幼。你这么健康,站一会儿又不会累坏。”“不,别让座,还有那么多人呢,让别人去让座吧。”“不行,不行!身为一位少先队员难道连为老人让做都做不到吗?这要别同学发现,会瞧不起你的。让座吧!”我犹犹豫豫的听着两个声音的争吵:“听我的”“听我的”“让座”“不让”两个声音吵得不可开交。我也觉得这个座位仿佛不再那么舒服了,下面坐的好像不再是椅子,而是针毯。
“吱——”的一声,公交车猛地一个刹车,差点让不少人摔倒,包括那位老人。老人拄着拐杖站的一点也不稳当,好像随时要摔倒,这时我我就像犯了一天大的错误,心里无比难受与自责,我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向那位老人走去……
在你眼中,这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小事,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小插曲罢了,但它却也让我受到了教育与启迪。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六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于湖南长沙逝世。举国痛悼。
天安门前的红旗以不可思议的姿态降至了半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在重大人物逝世时,可降半旗。红旗用无力地飘扬证实了这个噩耗。
据说,当有大事发生时,人们都记得他们当时在干些什么。我清楚记得今天下午的时候我正在做什么——我有些不尽兴的去补习班。
经过两个小时后,我回家查化学实验的资料,却看到了一则头条新闻,12个黑色加粗的简宋字体却显得苍白: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去世了?!”我抬头看向尧尧。尧尧也查了一下资料:“下午1点多……”不舍?还是空虚?一时间,我心中有些许五味杂陈,像一株尚小的向日葵,看到太阳落下去了,有一种被黑暗包裹的恐慌。它如潮水般而来,又久久不肯退去。
夜晚,老妈娴熟的为我铺床,那盖着床的平整床单,又让那潮水袭来。我低声说道:“妈,"袁大爷"(我妈对袁隆平的昵称)走了。”
老妈正用力抖着被子,突然手一抖,被子皱了一个角。“人总有生老病死?对吧?”老妈盯着那个皱角,又用手把皱角抚平了,“你留不住一个人,但总要活好当下,对吧?”是啊,活好当下,但,总是舍不得。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稻花香依旧,可他们那位敦厚的老父亲——不在了。他解决了半个中国的温饱,让吃饱再也不是大家的奢望。当他的遗体被推上车时,周围的人不同而约的肃穆起来,不想打扰这位伟人的长眠。目送着,他去的远了……
路过厨房,看见锅中还剩下些许饭,我突然想起它们明早应在的归宿……
两个鸡蛋一勺盐,碎金犹在锅中留。我第一次为自己做了所谓的夜宵,一碗有些咸的蛋炒饭。我夹起最后一粒米饭送入口中,小小一粒,却在口中越嚼越多,有些难以下咽。
回到房,我拆下的闹钟的电池,把指针调到了1点07分,我们挽留不了一个人,我们也总不能依赖一个人,我们要活出当下。
如果21世纪会流泪,那泪光中一定有三个字——袁隆平。最后的最后,借用鲁迅的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你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七
禾下乘凉梦
——纪念袁隆平爷爷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大的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今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报导,袁隆平的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的好成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以前饿得不行,只能啃树皮挖草根吃,喝水喝到皮肤都肿起来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那一段时间里,不但被人怀疑他是骗子,稻苗也全部被人毁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袁隆平爷爷还是坚持实验,渡过了难关。
我有时看到一些流量明星在抖音上跳支舞、唱支歌,居然有粉丝买车买房买吃的送给他们,我想问问这些粉丝:“你们每天刷这些小视频浪费宝贵的时间,他们除了让人们笑笑之外,又能给到什么呢?”
虽然有些人和袁隆平爷爷相反,也有和他一样爱国的人。钟南山爷爷在新冠病毒最猖獗的时候,冲到中国抗疫最前线去救助患者。还有钱学森爷爷,他是导弹专家,年轻时在美国工作。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立刻决定放弃一切回国工作。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故意把他关进监狱,每天晚上一等钱学森睡觉的时候打开照灯,故意让他无法休息,但他坚持每天说:“我要回国!我要回国!”终于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被从监狱中放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袁隆平爷爷和无数位热爱祖国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平爷爷,永垂不朽!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八
天下最感动的是国之脊梁献出重大贡献,而最悲痛的是悼念国家之脊梁!
世界可以没有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因此,为了他百年梦想,袁爷爷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在稻田里,经过半个世纪的水稻研究,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可是,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不仅是成功籼型水稻培育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为了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仰之弥高,称为交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上午刚刚看了课本93页,又看见了那张春风十里微笑的脸,感受着他发出来的脊柱精神,为他骄傲。但下午才2点,却得知了袁爷爷已经走了。当时我已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国家的栋梁,袁爷爷,健康美好的,怎么……晚上再次看到袁爷爷的慈祥的脸是,他的脸上,眼睛里,面容,心里,都有一种感情。
一穷二白时,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名满天下时,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带着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国家的希望。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英雄人物总屹立在眼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更好看!
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爷爷,一路走好。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九
——记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医务人员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x;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x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x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x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
吴芬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医院”)做了3年行政工作,她没想到,有一天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她捐出的血浆有可能被用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月5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助”正在进行,8份血浆袋共2600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300毫升血浆的吴芬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战士,编号“x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
作为一名晕血者,30岁的吴芬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成功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芬的味觉与嗅觉还未完全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9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与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6600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浆达3000毫升。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20名康复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于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
“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芬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连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重的时候写好了遗书”。
1月17日,吴芬一看到ct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27岁的护士袁x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ct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逐渐都有了症状。”袁x说。
该院医生秦伟(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重,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查前的13日,我出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
回忆感染源,袁x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芬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3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5岁的儿子,其他7个人全都感染了”。
“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伟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休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
“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x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x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芬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
在近20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芬始终惦念着两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重到一被碰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
2月3日出院时,吴芬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时候。
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月4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x“迅速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袁x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加捐献的是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实际上,在2月5日首批新冠肺炎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必须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于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于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
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19名新冠肺炎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6600毫升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2月14日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400毫升左右,平均1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2~3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7天。
食欲还未完全恢复的吴芬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2月19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间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人”。秦伟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一直没休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一
谭xx:疫情不退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xx正忙得团团转。
谭xx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xx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xx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xx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xx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xx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xx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xx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xx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二
谭青苗:疫情不退战斗不休
“护士长,拿套防护装备过来。”“护士长,这个表格怎么填?”2月29日10点30分,黄冈市中医医院综合科里,护士长谭青苗正忙得团团转。
谭青苗是宜昌姑娘,在黄州安家多年。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她本该与父母、年幼的儿女共享天伦。1月21日,她的父母从宜昌来到黄州,准备和她一起过个热闹的新年。不料早在1月19日,谭青苗就已进入市中医医院感染科,回不了家。她的父亲说:“你让我来过年,我整个春节都没看到你的人。”“特殊时期没有办法。”她很愧疚地对父亲说。
1月22日晚,谭青苗转战黄冈市惠民医院。那里三层楼住了97名新冠肺炎患者。刚入院的病人还不适应隔离,每天谭青苗都得大着嗓音讲解着隔离知识,没两天嗓子都哑了。护理部主任周祥想法找来扩音喇叭,这才让她的嗓子轻松了点。每天的隔离知识讲解与安抚,让病人们慢慢接受了不能出门的治疗生活。
特殊时期又正值春节,保洁工人和护工都不好找,谭青苗就与另一名护士长承担了整个三层楼的所有垃圾清运工作。每次做完清洁,两人的衣服都是从里湿到外。“这些垃圾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污染源。”谭青苗说,就算找到清洁工人,她们也是会跟着清洁工人,指导他们做好防护:“毕竟我们也要为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
1月29日晚11点30分,有8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转运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本该跟车的护士因不适应负压车无法跟车。谭青苗当即顶上,一直到1月30日凌晨4点左右才转运完成。在凌晨2点左右,一名70多岁的婆婆被抬上车,婆婆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好不了?”谭青苗握着婆婆的手,说:“别担心,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医疗条件很好,您一定会好起来的。”婆婆却说:“姑娘,你看起来好累,你睡会儿。”
谭青苗一回想起此事,就抑制不住感动,她说:“我一定要坚持战斗到最后,为这样可爱的人尽一份力。”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三
吴芬在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医院”)做了3年行政工作,她没想到,有一天能以这样的方式参与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她捐出的血浆有可能被用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2月5日,紧挨着中医医院发热病区的办公楼里,一场特殊的“救助”正在进行,8份血浆袋共2600毫升血浆被采集。捐献300毫升血浆的吴芬从这一天起称自己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战士,编号“xg0002”,这是她血浆袋的编号。
作为一名晕血者,30岁的吴芬曾有过两次献血失败的经历,但这次她成功了。一个分离机将她的血抽出来并分离,再把红细胞等输回体内。“完全靠意念,如果中途晕倒,我一定又要哭,会自责,恨自己无用。”和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及治愈者一样,吴芬的味觉与嗅觉还未完全恢复,但为了克服晕血反应,她在来之前逼自己吃了很多饭。也是从捐完血浆的那天起,吴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截至目前,该院共有19名康复的医务人员参与了捐献血浆,共计捐献6600毫升,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可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浆达3000毫升。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武汉市已有20名康复新冠肺炎医护人员捐献血浆用于救治病人,12名重症患者接受了血浆治疗。
“没想到她也来了。”捐血浆这天,吴芬看到不少熟悉的人,包括一位护士长,“她的症状在我们中间是最重的,连续高烧、情绪低迷,最严重的时候写好了遗书”。
1月17日,吴芬一看到ct结果就哭了出来,中医医院27岁的护士袁黎也在这天拿到了自己的ct结果,肺部有阴影。这之后,医院让每名医务人员都进行了ct检查。“有的医务人员虽然当时无症状,但肺部显示有炎症,之后逐渐都有了症状。”袁黎说。
该院医生秦伟(化名)说,自己当时的片子显示病情很严重,但症状较轻,到两三天后开始加重,“后来才反应过来,集体检查前的13日,我出现的畏寒、酸痛等就是症状”。
回忆感染源,袁黎怀疑是之前科室里接触的一个病人,“他的ct显示肺部大面积感染”。而吴芬还想不明白自己是怎么感染上的,她是医院的行政人员,她家中有3名医务人员,“我家除了5岁的儿子,其他7个人全都感染了”。
“即使当时想做好防护,也没有足够的物资。”秦伟说,直到现在,该院的物资仍旧紧缺,“同事几乎全员上阵,一整天不休息,还有部分人员已支援方舱医院”。
“成了病患,更觉得医护的辛苦与不容易。”袁黎眼看着医院改为发热门诊,大量收治轻症患者,自己和感染同事则住在同一层隔离病区。为了减轻同事的工作量,袁黎和同病房的感染同事学习雾化等医疗操作,为自己治疗。而吴芬则学会了卷输液管,自己换药。
在近20天的住院治疗后,说自己胆小、爱哭的吴芬始终惦念着两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一位患者严重到一被碰到就咳得撕心裂肺、不能呼吸;一位患者心脏骤停,医护人员连夜给她做心肺按压”。
2月3日出院时,吴芬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难过又无力”,那是全国疫情发展相对严重的时候。
她企盼的“救人”机会很快就来了。2月4日,看到中医医院院长在微信群中分享了血浆捐献倡议,她和袁黎“迅速报了名”。倡议中写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血液中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袁黎说,群里康复的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报了名,但能够参加捐献的是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基础疾病的治愈者,她几乎“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实际上,在2月5日首批新冠肺炎治愈者捐献血浆前,倡议者与捐献者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此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缺乏特效药物和疫苗的前提下,恢复期血浆疗法仍具价值,不过,临床使用必须具备严格条件,种种风险需要警惕。此外,由于血浆较为稀缺,该疗法仅限于部分危重病人,难以大规模应用。
向江夏区几家医院最早发起捐献倡议的江夏区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刘本德此前接受采访时介绍,中医医院这19名新冠肺炎治愈医务人员累计捐献的6600毫升血浆,被送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经过生物安全、抗体滴度等检测后,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有3000毫升”。
据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在2月14日举办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康复者血浆一般采集400毫升左右,平均1名康复者血浆可治疗2~3名危重患者,从采集血浆到供临床医生使用需要7天。
食欲还未完全恢复的吴芬近日再次拨打了捐献电话,她与治愈出院的丈夫将在2月19日一起捐献血浆,那时她也将结束隔离,“要第一时间投入医务工作,与同事并肩作战,多救人”。秦伟也向医院提出上岗要求,他心疼一些一线年轻同事一直没休息,“从没想过该不该上岗,这不是个问题,隔离好了就得上岗”。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四
——把好ct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我们早一点发现异常,患者治疗就能再快一步。”2月15日凌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一楼的放射科,依旧灯火通明。两台开动了一天的ct机,还在持续运转,科室主任陈志勇和他的团队也一刻不曾停歇。
两张方桌,一台机器,这里是陈志勇的抗疫战场。他的职责是为患者核阅ct片,及时给临床诊断疑似和确诊患者出具诊断依据。“核阅ct是病情评估的第一道关口。”陈志勇说,把好这道关,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每天的工作量起码是400人次,最高的时候超过500人次,是平时的两倍还多。”陈志勇介绍,目前科里医师每天平均工作18小时,“夜班时,为了避免脱穿防护服,常常一整夜不喝水不休息。”
陈志勇说,有的病毒早期藏得很深,会“捉迷藏”,ct上只有几毫米大小的淡薄稍高密度影,这就需要医生细心甄别。由于潜伏期的缘故,按照诊断要求,每名患者至少会接受两次拍片检查,多的则有四五次。在高强度的磨炼下,陈志勇他们练就了“快稳准”的验片本领。“每名患者的ct图像基本都有400多幅,我们要在3分钟左右看完,并给出诊断结果。”陈志勇说,放射科ct影像的诊断结果,病人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就能拿到。以最快速度、最准确的诊断,第一时间报告给临床科室,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才能尽量避免候诊大厅交叉感染。
在陈志勇看来,尽管压力很大,但必须甄别好每一幅图像,绝不能让病毒突破防线,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白色病灶。
采访接近尾声,放射科里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又来了新的ct,我得快点去核阅了。”陈志勇说。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五
——记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的医务人员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截至2月15日,湖北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6249例,其中武汉市39462例。
这是一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全国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医疗队25633名医疗队员,军队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医务子弟兵。
“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满怀“我们定能赢”的必胜信心,数以万计的白衣战士,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的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
谁没有自己的亲人,谁不知道平安的可贵,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和时间赛跑,同病魔决战,与死神较量,他们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挥别家乡,义无反顾冲上火线,冲上战场!
火速驰援共克时艰
除夕之夜,这样一张照片刷屏:一名身着迷彩服的女兵扭着头、抿着嘴,挽起袖子打针。
这名女兵,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照片的场景,是医院安排大家打用于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此前,刘丽已在机场过了安检,准备去看女儿。但接到通知,她立即返程,当晚就赶往武汉。
出发前,刘丽只是给妈妈打电话说有任务需要驰援武汉。七天后,口罩和护目镜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这张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妈妈才知道,她是到了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最多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勒痕在女儿脸上,疼痛在母亲心里。妈妈哭着打电话来问“你的脸还能恢复吗?”刘丽却满不在乎:“当然能,我还是你漂亮的乖女儿。”
经中央军委批准,除夕夜,从陆军、海军、空军军医大学抽组3支医疗队共450人,分别从重庆、上海、西安乘坐军机出发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不少是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医护人员。
武汉市民刘朋说,人民子弟兵来了,胜利就不远了!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今年才22岁的朱海秀,是中山三院首批23名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朱海秀在汉口医院隔离病区上班,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医院穿好防护服;工作中,防护服被汗水浸透,护目镜下是满满一层雾气,但仍然一刻不肯停下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从祖国各地向武汉集结。
“我们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你们哪个医院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
“加油!”
“加油!”
2月7日晚,武汉天河机场。紧急驰援武汉的山东、四川2支医疗队在此相遇,相互致意。
山川磅礴任风雨,砥砺同袍抗疫情。除了“东齐鲁”“西华西”,还有“北协和”“南湘雅”,中国医学教育四家“百年老店”尽锐出战。
在武汉当地,有6万名医务人员坚守岗位,1.5万余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不要急不要急,在医院门口稍等,我马上安排人出来接。”“快些,要抓紧,病人的事一刻都等不得,越快越好!”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连接了8个电话。到现在,他已经在疫情中坚守近两个月,常常是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各种工作协调,突发事件处理,应接不暇。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收治的全部为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雷厉风行”,是同事评价他时说的最多的字眼。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其实,张定宇自己,也是病人。2018年10月,他被确诊患上了渐冻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绝症,身体会慢慢萎缩直到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张定宇的妻子,在武汉第四医院工作,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前不久,她突然觉得呼吸有些喘。她悄悄去查了淋巴细胞,很低;检测核酸,阳性;肺部ct,显示已被感染。分身乏术的张定宇,忙得一连三四天都顾不上去看她。
好在,妻子最终康复。“我很内疚,连自己的家人也无法保护。我更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我们结婚28年了,和很多担心病人的家属一样,我也只是个普通的丈夫。”张定宇说。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
2月12日上午11时许,在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护士吴亚玲悄悄走出了工作区。在员工通道的一个角落,她拨通了家人的视频电话——她要见母亲最后一面。
千里之外,昆明跑马山殡仪馆遗体告别厅,吴亚玲母亲遗体告别式正在进行。前一天,原本健康硬朗的母亲突发疾病过世。她把悲伤压在心底,偷偷痛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吴亚玲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今年44岁的她,2008年赴汶川抗震救灾,2014年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在火神山医院,她的工作是监督每一名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是否做好防护。同事们都说,“她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医护人员要实现零感染,全靠她了!”
虽然失去至亲痛彻心扉,她依然擦干眼泪回到岗位。吴亚玲和她的战友们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我会继续把我的工作做好,不胜不归!”她说。
忠孝两难全。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像吴亚玲这样始终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还有很多。
汉口医院,是武汉市最先接收新冠肺炎病人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该院距离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仅4公里,抗疫期间承担着巨大诊疗压力。
2月8日,是武汉市汉口医院副院长王琼娅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后的第二天。得知消息后,许多同事没忍住眼泪,甚至打电话来大哭。但她却反复强调“我还好”。
1月22日,王琼娅的丈夫、汉口医院放射科副主任韩家发被确诊新冠肺炎住院。住院后,韩家发一度高烧至40.7度,伴发急性呼吸衰竭。好在目前病情逐渐好转,已经稳定下来。
在查房时,王琼娅曾经“顺带”探望过丈夫两次。“我问,你怎么样?他因为高烧不太清醒,就点点头,意思是让我放心。”在那之后,王琼娅再没有陪在丈夫身边。“我真的没时间去看,而且还要浪费防护服,我舍不得。”她更相信,有同事的专业救治,丈夫能挺过去。
有这样忙的父母,11岁的女儿早就已经习惯自己照顾自己。春节前,为了治病救人,夫妻俩早早送走了孩子。“那天早上,我把她喊起来,告诉她要收拾行李,之后会有亲戚把她接回老家。”王琼娅有些愧疚,亲戚来接孩子时,她正在医院工作,都不知道女儿究竟是几点离开的。
直到现在,王琼娅和女儿也没怎么联系。“没必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的事,她的年龄承受不起。”王琼娅想着,孩子能回到农村住一阵,还能锻炼自理能力,期待女儿回来时能更懂事。
每天,王琼娅要做的事情繁多复杂,不仅要负责统筹指挥全院患者医疗救治工作,还要参与全院重大抢救、会诊、查房工作,和普通医护人员一起守在一线。
“我老公被感染之前,已经有同事被感染了,也许有一天我可能也会被感染,但在抢救生命面前,作为医生,我要负起责任!”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琼娅曾经这样表态。
2月16日,记者从汉口医院党办了解到,王琼娅已经确诊,目前正在治疗中。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湖北医务人员确诊1502例(含武汉1102例)。
但,没人当逃兵。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虽然是同一个科室,医生余平和妻子李叶子却很少见面。“急诊中,难以做到绝对防护,好多同事都倒下了,但我们从没有想过退缩。”余平说,为保证安全,两口子也相互隔离,只是在每天交接班时,才透过防护服相互问候。
李叶子最盼望的,是与丈夫一起轮班的日子。虽然两人要在人群中寻找半天,仔细辨别举止姿态才能发现对方,但是“只要能见到,就是一种幸福。”
心疼化为行动。2月14日,余平给妻子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科室刚发的防护服和n95口罩。“这个特殊的情人节,我们都要好好的!礼物奉上,请笑纳。”余平在给李叶子的表白信中写道。
众志成城期盼凯旋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正如这首诗中写的那样,白衣战士在前方鏖战,他们的家属也在后方默默支援。
“从您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我也明白了我的责任是什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像您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您是我的骄傲!”2月10日,曹宇泽给爸爸曹志刚写了一封长信。
曹志刚,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批投入战斗,成为医院专家救治组成员。“会诊电话常在半夜打来,睡觉都不敢睡得太沉。”现在,曹志刚已经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他还承担着院前急救任务和周边地区发热病人转运任务。
“这是给我的最高奖励,心里暖暖的……”曹志刚在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算是给儿子的回信。
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彭渝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她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处处长、主管护师。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彭渝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这个春节,彭渝原本计划和丈夫回老家看望双方父母。接到驰援命令后,已在医院连续值班4天的她,没来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不想让家人大过年为我牵挂。”
被蒙在鼓里的丈夫,几天后还是从电视新闻中发现了她的身影,给她发了微信。等彭渝再打开微信,其中有丈夫发来的叮嘱:“媳妇,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沉着冷静。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
字数寥寥,却深情几许。彭渝哽咽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
5日,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小伙李明(化名)严重呼吸衰竭症状频现。这里,同时是北京协和医院援鄂医疗队所接管的重症医学病区。“上呼吸机!”随着主治医师丁欣一声令下,在场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开始抢救。经过治疗,李明现在已经好转。说起从死神手里把病人抢回来的过程,丁欣感慨:“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很多病人,就是因为治疗过程中一个细节没有把握好,而功亏一篑。”
“icu里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可以完成,需要整个医疗团队同心协力。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病床用了28台呼吸机,医护人员从icu出来时衣服都已经湿透。”丁欣说。
“你们,守护着每个企盼着击败疫情的我们。作为师弟师妹,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和使命。你们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一节生动形象的课。你们今天的选择,也将会成为我们追寻的方向。”元宵节这天,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全体学生向他们的师兄师姐,发出了最真挚的心声——愿你们整整齐齐地出发,整整齐齐地回来!
在全国白衣战士们的齐心协力下,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5623例。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六
刘海涛,男,197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从1995年开始担任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至今已经20个年头了。20年间,该同志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常利用班会、座谈会、网络、板报等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愿望。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勤奋务实,认真履行着一名学生工作者的职责,所带的集体曾荣获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黑龙江省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者,是生活和学习的指导者。为了胜任这份工作,他从多方面不断强化自身素质。一是注重提高理论修养。潜心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参加三严三实的学习研讨,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是努力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向学生展现积极乐观、追求进步的精神面貌,发挥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1、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刘海涛在组织好学生参加党团校的学习外,充分利用好班会、团会,党员、团员年度评议,深入班级、寝室等机会与同学交流谈心,把思想教育做细、做实。另外,为更好的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把学生的党团组织阵地建立在寝室,这样即发挥了组织的作用,又使一些无形的东西变得有形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以外语过级、考研率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本年度,在他的带领下,学院组织了考研、外语四六级过级、计算机过级经验交流会,推行《理学院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奖励制度》、在单项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设立学习进步奖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各种过级率得到进一步提升。
3、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的培养。在继续深化“理学院教师十项技能大赛”、早课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今年,理学院共有21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批。
4、开展文明寝室创建工作。在低年级学生中重点加强养成教育,让他们一入学就养成良好的寝室卫生习惯。同时,进一步加大辅导员对高年级学生宿舍的检查、走访力度,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度、寝室环境卫生奖惩制度等,收到良好效果,学院寝室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
5、顺利完成毕业生离校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召开了3次就业工作会议,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引导学生理性择业;积极收集需求信息,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过去的一年我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在14级入学教育期间,通过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在新生中开展了新生家长会、团队建设团体辅导、校规校纪和法纪安全教育、校情校史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学业导航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其爱国、爱校、成才、敬业意识,实现新生由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转型,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6、做好特困生勤工助学和银行贷款工作,使特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原因而影响到学习。加大学费催缴力度,使学费清缴率今年达到了95%以上。
7、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工作中,该同志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并积极开展学生工作科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撰写专著3部。
作为学生工作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学生的组织发展和干部任用问题上,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严把入口关,坚决杜绝吃请、送礼等现象;严格按照大学组织发展程序发展党员,并认真执行拟发展党员公示制;在学生干部任用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无勒卡学生现象。
辅导员的工作平凡而又高尚。一路走来,刘海涛在育人的工作中传递着快乐,在奉献的道路中收获着幸福。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七
****,男,省市人,现年岁,副教授,学硕士,省级优秀教师。现任学院系教研室主任,学院。
在年从教生涯里,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自律意识。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调身教重于言传,注意对学生治学态度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以培育优秀人才为己任,一直承担专业课程,年年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需求为根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努力和创新,主持的《xx》被评为xx省省级精品课,所在教研室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
重视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十余篇省级以上论文;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主持或参与的三项省级课题研已验收合格或结题。同时组织指导专业学生参加省级竞赛,指导专业学生课程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活动。
担任学院法律顾问,协助学院解决法律问题。从事兼职律师的法律职业工作,是双师型教师。
作为教研室主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主持专业项目申报及后期建设;主持省“骨干高等院校建设项目”专业专业申报及项目后期建设等教学中心工作。作为教研室主任,本着为全室教师服务的观念,认真组织教研室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抓好教研室的建设,带头实施教师工作规范,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八
作为一名普通的高>职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严谨求实,始终如一,努力工作。在踏实和坚持中,每天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同事、社会、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担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工作时,始终把专业、教学和学生放在第一位,想学校、专业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为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我平时注重收集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通过网络和书籍以及下企业考察,不断更新知识;为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去跟班实习,常常是别人休息的时候,加班加点地工作。
在做好日常教学和育人工作中,关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经常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国庆假期,旅管3101班学生陈智敏,在酒店实习中不慎受伤夜深被送进了163医院,接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处理完学生伤口,陪学生打完吊针并送回宿舍后,已是凌晨两点了。第二天一大早,还炖好银耳莲子羹送到学生手中,给她补身体。
平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积极上进,为学生解答专业、就业和创业中有关疑问,得到学生肯定和尊敬,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何妈妈".旅管3111班汤丽平同学,因脸上有疤不能留在直接对客的西餐厅工作,为此她心情郁闷,不想参加酒店课程实训。得知情况,我多次到酒店和学校宿舍找好谈心,引导她要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并与她一道想办法渡过难关,现在汤丽平同学已成长为白天鹅西餐厅基层管理人员。
1、教学上,积极主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近年来,担任了旅管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计调业务》等多门核心课程的教学,每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15人左右,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多人,教学效果优秀;08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主题宴会设计大赛,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和二个三等奖,09年指导学生参加省大学生冬季技能大赛,获得一个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为使旅游管理专业办出特色,我专业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此,作为教研室主任和专业老师的我,为了课程实训企业费尽了心思,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一家又一家地与相关企业进行协商实习事宜,虽然碰了无数次钉子,但最终还是签订了几家稳固的有实力的实习单位进行深度校企合作。自12年5月至今,我专业10级、11级、12级、13级共10批次学生在新康辉旅行社、宝中旅游各门店、华天酒店集团、白天鹅大酒店参加了《旅行社门店接待与销售》、《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校企合作,学生们在企业在一对一的师傅教徒弟式地边学边做,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这不仅解决了企业旺季用人难的困境,也使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得更扎实。得到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家人的一致好评。
因为学生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实习企业,给我的专业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不迟到,赶最早的公交车,在拥挤的车厢里颠簸地奔波在各个酒店各个门店之间,或集中上课,或分散指导,一心只为学生们能更多更好地学到专业知识,更快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材,零距离地上岗。有时下着大雨,一身淋得透湿;有时在寒风凛冽中瑟瑟发抖。但看着学生们学有成就,我心里还是甜丝丝的,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2、科研上,也取得不小进步。14年副主编广西师大《客房服务与管理》、10年主编北京理工大学《餐饮服务与管理》获得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项目优秀教学成果、07年、08年副主编中南工大《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两本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3年完成省级论文两篇,院级课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创新研究与实践》今年将完成结题。《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通过学校验收,达到良好的成绩。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参加学院说专业比赛二次喜获二等奖,说课比赛四次。参加本院餐饮、客房、茶艺实验室建设三项,主持实习宾馆金怡年·科院宾馆的筹建、管理与教学工作。
今年有幸被湖南省教育厅抽中旅游管理专业技能抽查,任务重大。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我马上做好了详细的>培训计划,积极调动全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备战技能抽查工作。我身先士卒,每天没日没夜地战斗在技能抽查的专用教室里,与老师们一起讨论试题,耐心地指导年轻老师线路设计的技能技巧,细致地给学生们讲解,做到每个学生每个环节过关。在我的带动和严格要求下,旅游教研室老师和学生们斗志昂扬,齐心合力,终于取得了此次技能抽查优秀的成绩。
本人有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酒店培训与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行业享有较高的声誉。
曾受省内外多家酒店邀请,对旅游与酒店员工进行各种技能培训,近几年来,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企业、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十九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的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作文素材积累:《功勋》袁隆平感人事迹二十
参加工作十年来,,虽然教育岗位几经变换,但他始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多年来,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默默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甘谷驿镇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宝塔区优秀教师等称号。
在教学上,该同志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新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用自己的一生去备好每一节课,刻苦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学习的快乐,得到他最大可能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创新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多次承担示范观摩课,均受好评,同时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佳绩颇多。
(一)落实一个中心
以落实常规工作为中心,通过“学常规”、“建班规”、“赛常规”规范学生的言行。每天由值周领导、值日老师、值日队干,巡视检查两遍。检查成绩及时上墙公布,每天早操时进行情况小结汇报,每2周进行一次优胜班级评比。同时每班都设立卫生、文明监督岗,做到有问题及时记录、提醒。并将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落实月,以后的每两星期进行一项常规专项检查评比。如此一来,学校环境卫生整洁,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打造两支队伍
1、创建一支德才兼备、高效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在选拔、培训时朝着“敬业奉献、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班主任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方向。在每月班主任例会上,将理论学习、经验交流、工作布置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让班主任在交流中分享经验,获得启示,促进班主任工作效率的整体提高和规范化运行。
2、培养一批品学兼优、工作得力的团少先队干部
在共青团员、少先队员这个群体中,队干部既和其他队员一样,是接受辅导员教育、指导的对象,又是辅导员的助手,是其他队员的榜样。有意识地引导队员们在竞争中树立民主意识,在工作中注重培养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创新意识,强化自主意识,一批批品学兼优,工作得力的队干部脱颖而出。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作为德育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播种阳光的人,用关心、信任和激励,把阳光的种子撒进学生的心田。多年来,薛朗先后任教的学校,贫困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孩子居多,她采取多种措施,关爱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如建立一个信息库,加强三个联系、实施三重关爱(学业上帮助、生活上救助、心理上辅助)、突出三种教育(榜样教育、感恩教育、自主管理教育),使学生感受到同样的阳光。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不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会被时代抛弃,孜孜以求,加强学习,自我完善,是薛朗的人生写照。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中考满分作文600字(实用13篇)
- 以实干精神为话题的高中作文800字议论文(优秀10篇)
- 2023年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征文(汇总16篇)
- 最新关于光棍节的作文600字(优秀11篇)
- 2023年以肩膀为题的作文600字左右(大全18篇)
- 以天道酬勤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范文【精选】
- 工匠精神作文800字(精选17篇)
- 最新不忘初心闪耀青春作文优秀(通用12篇)
- 坚守个性的议论文 坚守个性议论文素材
- 你是我最美的风景作文600字范文(精选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