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作文创作指导(汇总19篇)

  • 上传日期:2024-03-04 03:30:03 |
  • 翰墨 |
  • 14页

总结是对自己思维的整理和梳理,进而提升思考能力。在写作之前,我们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或参考资料,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下面是一些优秀总结的特点和规范,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一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冰雪开始融化了。有人说:“春天是绿色的。”有人说:“春天是粉红色的。”还有人说:“春天是金黄色的。”“而我认为春天是五彩缤纷的”我说。

绿色。

绿色代表着春天;绿色代表着生命;绿色还代表着小草。小草有极顽强的生命力,即使被火烧了,而能顽强的活下来。有句古诗讲的好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唐代诗白居易写的古诗《草》中的一句。草的生长,代表着寒冷过去了,紧接而来的是温暖的阳光。春天就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春姑娘像一位画家一样把生机勃勃的绿色给力自强不息的小草!

粉红色。

春天是五颜六色的,而粉红色代表着花朵,百花争艳,都争着要做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花儿,受到人们的喜爱,受到人们的欣赏。我不知道别人喜欢什么花,反正我个人觉得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花是美丽的桃花,它的粉红给了人们心情很好的感受,让人们看了流连忘返的感觉,不想回家了,最好天天都能看见,心情都会很好的颜色:粉红色给了花朵中最美丽的花:桃花!

金黄色。

这一位春的画家分别将生机勃勃的绿色和让人心情很好的粉红色给了:小草和桃花,真是不知道这一位“大画家”把充满着香气的金黄色给力谁呢?噢,原来这一位“大画家”把充满着香气的金黄色给了同样能将香气飘香十里的油菜花!看油菜花最好的地方就是在东白湖不到的那个地方,等到油菜花盛开时,那里的车一条马路上全部是车,连找个空车位都很难找。

多彩。

为什么之前春姑娘都是单种颜色画的,而现在要用多彩的颜色画呢?噢,原来春姑娘为了画天空上那飞舞的风筝,特地去到了城市广场,去画风筝,春姑娘为了画着飞舞的风筝可是费尽了心思呀。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春姑娘画出了那一幅春之画卷。

春天是生机勃勃,春天是令人心情愉快的,春天是充满香气的,我爱春天!

spanstyle="text-indent:32px;">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二

知识与技能:

1、写出春天的特点和对春天的感受。

2、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1、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中加深对春天的体会感悟。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景物的特点。

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难点。

精心选材,能反映出春天的本质特征。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你可以错过太阳,但你千万不可以错过星星。”这句话给我深深的思考:辉煌的太阳只有一个,它属于奇迹;渺小的星星却有无数,它归于平凡。其实,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也可以找到美的闪光点。关键是擦亮我们的眼睛,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美来。

体会一招——投入生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

师:田间小径的蒲公英,它实在太平淡无奇了,那你能从它身上找出哪些“美”呢?

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下面看一段习作:。

“远远望去,蒲公英像一把把小伞撑开着,它们争先恐后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啊!好美啊!它们多么像一个个翩翩起舞的小姑娘。

他写的好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谈。

师总结:像蒲公英这样平凡的生物也是大自然孕育的精灵,观察它的外形、色彩、情态等就把它的美点凸显出来了。如果再加上你对它的感受,写出情味来,文章就动人了,这就是写景状物的基本功。

板书投入生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

师:现在正是春意盎然时节,今天我们将走进春天,捕捉春天的美。

1、感受春天的颜色美。

(1)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

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得真仔细,写好作文,就应该学会仔细观察。

板书:仔细观察。

(2)把刚才说到的事物用最合适的彩笔写出来。

学生上板写。

(3)概括春天颜色的词。(指名汇报)。

2、交流春天的'姿态美。

(1)师:如何写出春天里各种事物的姿态?

我们怎样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呢?

有三位同学分别写了三句话,我们来作个比较看谁写得最形象最具体?

甲:桃花开了。

乙:桃花盛开了。

丙:桃花盛开了,浮在半空,犹如一片粉色的云霞。

(2)师引导小结:由于丙同学仔细观察,既写出了花开得多,又写出了桃花的颜色,还打了比喻写出了桃花浮在半空的样子,这样的句子才显得形象生动呢。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要多学习借鉴这样的写法,动态和静态结合,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板书:生动描写。

1、精选材料。

(1)由于春天值得一写的景物太多了,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板书:精选材料。

那么,你准备挑选哪几样景物来写呢?(指名汇报)。

(2)小组练说。

你认为什么事物能代表春天?为什么?(抓住事物的外形、色彩、情态,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

(3)汇报评价。

2、写出感受。

同学们选好了材料说出了景物的特点,还要注意一点:漫步在春天里,你有什么独特感受?

板书:写出感受。

出示课件图片,看到这一幅幅春天的画面,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

(1)、你发现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春天孕育了什么?

(3)、春天是美好的,你想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做什么?

(4)、春天也是短暂的,你怎么来把握这美好的季节?

掌握了以上这几点,老师就要对你们写作文提一些要求了:

1、写片段,围绕看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种事物写写春天的特点和对春天的新发现新感受。

2、写短文,围绕两三样事物写出春天的特点和对春天的新发现新感受。

1、请学生读作文,评他写的春天美不美?写了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我们从鲜艳的花朵中仿佛看到了春姑娘绽开的笑脸;从流淌的河水仿佛听到了春姑娘轻盈的脚步声;从随风摆动的柳枝仿佛想到了春姑娘优美的舞姿。

3、再读读自己写的春天,想想看,哪里再修改一下或者再补充一些内容,就能更好了。下去自己再做修改,补充一下自己的作文,下一节再做交流。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凝固后,比花岗岩还坚韧。

——王杰。

(2)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其中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

——卢瑟福。

(3)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歌德。

(4)及时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

——罗曼.罗兰。

请综合阅读以上几则材料,选择合适的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从给出的四则材料可以看出:第一、二则突出合作的作用,第三、四则则强调独立自主的重要。综合看来,这其实是一个谈“自主”与“合作”辨证关系的题目。这就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从而来确定写作中心,切不可只注重一方面的写作。

此文的中心应围绕自主与合作的关系展开,要充分认识到自主与合作并不矛盾,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自主即自己作主决定和管理自己的事务,合作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独立是前提,合作是必然。在科学分工越来越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一话题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的学生作文示例一)。

串起来的珍珠最美丽。

一棵树,两棵树……棵棵傲然独立,合起来构成了茂密的森林。

一滴水,两滴水……滴滴晶莹剔透,合起来构成了浩瀚的海洋。

一个人,两个人……人人尽其所能,合起来构成了精彩的世界。(开篇由自然到人类,句式整齐自然,说明了“合”的重要作用,入题快。)。

一产下自己的珍珠。

生存于宇宙间,同顶烈日炎炎,共沐明月清辉,我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只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与风采,我就没必要仰视任何人。

自主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干好一件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以自主为经,以勤奋为纬,编织成功。他们暴霜露,斩荆棘,冒烈日,沐严寒,或奋笔疾书,或苦思冥想,或实验室内通宵达旦忙碌不停,如同黑暗中的蚌,历经痛苦,产下属于自己的珍珠,光耀千古。正如司马迁认准自己的路,终成“一家之言”;陈景润,一间小屋,一支笔,独自迈向歌德巴赫猜想;福楼拜“面壁写作”,成就文学业绩;爱因斯坦自主研究提出相对论,……这都是独立思考的典范。

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棵芽可以振奋一滩荒原。运用你的智慧,挥洒汗水,产下自己的珍珠!

二给我一条金丝线。

人人都有一颗珍珠,我要一条金丝线,沿着它,去发现别人。

牛顿沿着力与运动研究史这条线,找到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笛卡尔的进一步补充论证……于是牛顿第一定律把人类的神秘面纱揭开。

爱因斯坦沿着光史这条线,发现了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于是有了光电效应的提出。

科学界如此,人类社会发展也有同样。

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巨变、国破家亡之时,透过重重迷雾,沿着社会发展这条线,终于找到了把马列思想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欣喜地感叹:原来别人的珍珠同样美妙。

三把珍珠串起来。

“山不厌高,故能成其大”,我要采集它山之石,以备攻玉。

看,居里夫妇携起手来,发现了镨和镭。

瞧,沃森和克里克走到了一起,取得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成就——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噢,中、美、日、法、德、美六国联合起来了,“生命天书”得以破译。

你一块砖,我一片瓦,合起来我们就是一幢大厦。

你有你的铜枝铁杆,我有我的红硕的花朵,合起来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

我们自主地生长,合作着生活。你的珍珠加上我的珍珠,中间加一条金丝线,串起来的珍珠更美丽。

评析:这是一篇较成功的`考场作文。一、拟题形象,扣题准确,小标题犹如三颗珍珠熠熠闪光,视觉冲击力较强。二、材料丰富典型,说服力强。先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进行取材,强调自主性;紧接着摆出借别人的“珍珠”而成功的典范,为下一步论证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张本,最后水到渠成地以例带论,突出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统一产生的美好景象,从而充分论证了既要保持独立自主,又要善于合作的中心。三、语言清新优美,如落入玉盘的珍珠,让人耳目为之清爽,心灵为之一动:原来议论性作文的语言可如同诗歌般优美。

模拟评分:20+18+18=56。

(我的学生作文示例二)。

让自主为合作助推。

如果自主是一把刀,那么合作就是磨刀石,它会让刀更光、更亮、更快;如果合作是一堵墙,那么自主就是水泥,它会让墙更实、更稳、更牢。可见,自主与合作既独立又统一,对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只有让合作做土壤,让自主做根芽,才能长出茁壮的参天大树,形成遮天蔽日的绿荫。

歌德说:“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要成为天才,就必须学会独立自主。近代科学的标志人物——牛顿,就是独立的天才。生性孤僻的他,因为自主而发现了三大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牛顿力学;因为自主,他独立思考,宁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的道理,也不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道理,因而他创立了微积分。

殊不知自主成就了一位天才,也毁灭了一位天才。假如牛顿能够以一颗宽广的心接受莱布尼茨,如果两位天才能通力合作,也许人类能有更完善的微积分学,也许人类历史会重新改写。可一切毕竟都只是假设,牛顿终究没有选择合作的勇气。其实,狭隘的自主就是自封,他在自主地奉献于人类的时候,也忽视了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合作。

单纯孤傲的自主不会辉煌。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只有拧在机器上,才会有社会发展的推动的作用。

合作是一片土地,而自主则是土地上的根芽。没有土壤和根芽的共存,就长不出苍天大树。

回顾第一次国共合作,年幼的共产党单纯的把自己交给别人,毫无戒心地放弃革命的领导权。虽然一时间北伐革命胜利了,可胜利果实长久了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蒋介石的极力排挤……这一个个铁的事实难道不是因放弃自主而造成的悲剧吗?聪明的人们啊,不要让悲剧重演。学学第二次国共合作吧,自主才能自强,合作才能更强。

就因为自主,当年陈忠和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新将,中国女排才能步步取胜;就因为团结合作,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一无经验二无核心主力的不利条件下,一举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学会自主吧,让自己拥有生存的根芽。

学会合作吧,让生命的根芽在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评析:这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开篇辩证分析自主与合作的关系,引出不可偏废一方的观点。然后先说独立的重要作用,再谈合作的价值,举例有说服力,古今中外,非常典范。最后举陈忠和、袁隆平的例子,时尚性强。结尾发出自主更要合作的呼唤。不足之处是分析还欠深入,语言还欠简洁。

模拟评分:18+17+17=52。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四

高考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许多考生写父母不是双亡就是遭遇不幸(如得不治之症,出车祸等),分明是编造情节、无病呻吟!从开始,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里增加了一条“感情真挚”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高考中那些以真情动人的文章能获得高分。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多少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人类最复杂的东西是情感,最具有个性特色、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情感,因而语言真正的力量是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灵魂,抒写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敞开心扉,“以自己的心灵之火点燃别人的心灵之火”,使读者“去以心发现”(何其芳语),才能取得感人的艺术效果。时下的影视大片,尽管其耗资怎样巨大,其阵容怎样无比,其视觉怎样新丽,其音响怎样震撼,也只不过是一时耸人耳目、娱乐视听而已,终究没能震撼观众的心灵,也就终究难以动人。记住:行文语言一旦真挚,出乎心灵,有无技巧都无关紧要,甚至让一切技巧黯然失色,如同出浴的美人,素面朝天,也还是魅力动人。

当然,做到语言真挚,情感动人,也有值得借鉴的方法:

1.素材选写中见真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要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

2.冲突描写中露真情。如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误会的冲突、情感的冲突……这些常是捕捉真挚情感的地方。

3.细节勾勒中绘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细节描写的魅力是在细致入微的描绘中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

4.烘托叙述中显真情。如欲扬先抑的手法,互见与烘托法——情感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可彼此交错彼此映衬,一方的真情可以衬托出另一方的真情。

5.综合表达中传深情。起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抒情自不待言,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自身性格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描写,特别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的功效;适当的议论,能使所抒之情得到升华;具体的记叙,是抒发感情的依托。抒情描写议论若不与记叙相结合,情感的表达就会缺乏必然性。此外,关键语句的反复咏叹,可以使感情表达逐层加深,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恰当的对比,能使感情表达更鲜明;形象的比喻,能使无形无质的感情更容易被人理解。

如果以上关于语言创新的三法是“浓妆”,此法则为“淡抹”或叫“淡扫蛾眉”了,语言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

如果行文语言能像《古诗十九首》,像谢灵运、陶渊明、白居易的诗歌那样追求浅近流畅,也应曲水流觞般让人油然而生兴致的。

自然流畅的语言常常表现为:

1.顺其自然,思路清晰。语言自然流畅的关键是有清晰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或随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从早到晚;或按空间方位,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按事理逻辑,从主到次,由浅入深……如果我们对表达的内容,所阐述的见解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一个畅通的思想,不管你语言基本功如何,都是无法达到文从句顺的境界的。

《陈奂生上城》中写道: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稻子收好了,麦垅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这里以时间为序,蝉联而下,一气呵成。

描写陈奂生在招待所睡的条件:

“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刮刮叫三层新。”

这里只引了三十多个字,在写法上既守规矩,又有些变化。由垫的写到盖的,从下到上;略写床单而详写被子,详略得当;分写被底和被面,合写“三层新”,也算是开合自如,而这种既井然有序又略有变化的文字,读起来就有自然流畅的感觉。

2.顺其自然,浅近贴切。如顺口说来,又如道家常,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词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仿佛山泉流淌,十分自然流畅。

【例文借鉴】。

弃婴。

婴儿哇哇的哭声在清冷的午夜听起来特别的凄惨。

木门“吱——”地开了,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看见了脚前的婴儿。他眉头一皱,呆了几分钟,然后下定决心似的“砰”地关上了门。

屋里的灯亮了,女人支着身子坐了起来,小声地询问:

“怎么了?”

“门口有个娃娃……”

“娃娃?”

她迅速披上衣服走出门去。再进来时,那婴儿已在她手中抱着。

“你咋把她抱进来了?呵,还是个女娃。”

“外面天冷,娃娃会冻着。”

“抱了咱就得养她啊!”男人有些不情愿。

女人沉默。她不是不知道家里穷,何况女孩又“不中用”。她矛盾着,并不出声,只低头逗着孩子,孩子咯咯地笑了。女人抬起头:“咱养她,行不?”

“咱家没钱,你又不是不知道!”男人烦躁地搓着双手。

“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女人激动起来。

一个“死”字令男人震撼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看这娃挺乖巧,我也心疼,可咱拿什么养她?我也知道这是条人命,可这年头,哪都有人扔娃娃,咱总不能都抱了来吧!咱连自己也喂不饱呢!”

“我不管,总之这娃儿碰了我,我就要养她!”女人反常地坚持。

男人叹了一口气,从女人手里接过婴儿,摸摸她红红的脸蛋,又叹了口气。

“算了,养就养,最多咱再苦点,反正也苦惯了。怎么说这是一条命啊!只是这娃跟了我们,苦了她了!”

女人放下心来,笑了。

长夜就这样过去……。

那个女娃儿,就是我。我已经不在乎亲生父母是谁,养父母以他们心灵的选择赐予了我生命,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爱他们!他们是我一生一世的爹娘!

文章以本人他化法来叙述一个婴儿经历的事情,无疑是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明的。文章对贫困夫妇捡到弃婴最终决定收养的“心灵的选择”热情讴歌,表达了“我”对朴实而伟大的养父母的深深爱戴。作者将故事的情节集中在极短的时间,不枝不蔓,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塑造人物形象。本文语言风格质朴纯正,没有多余的修饰形容,却在词语和句式上狠下功夫,用词准确,洗练,熟练地运用着多种对话句式,使人物语言富有个性,惟妙惟肖地展示出这对夫妇内心的矛盾和选择。结尾交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直抒胸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学习民间语言,提炼民间口语,我们也隐约看到了选入中学课本的鲁迅、孙犁等的现代小说对话描写的影子。

3.顺其自然,清新灵动。好像信手拈来,没有错彩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自然。

高考作文的形式方面,语言是最受关注的。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何况,考场作文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文章的“外衣”——语言上精心包装,如句式的长短合理、字面的干净洗练,段落的张弛有度……就这种单纯形式上的美感对阅读者的心情影响也很大的。一个成熟的写作者会熟练的在文面上打造自己的文章,使其看起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但应当注意,这几年大部分的高考一类卷,以语言朴实清淡见长的十分鲜见,抢人眼球的多为名句迭出排比铺陈的“美文”。值得注意的是,最高的文采,是“内涵的文采”;堆砌华丽的辞藻,写成新的“骈体文”,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文采”。真正让人注目的是优美畅达的语言背后流淌着思想之源。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最要讲究与思想的匹配。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外衣的美丑会影响人们对“穿衣者”的印象的,而这“外衣”最要紧的是“得体”;一味求美而失之得体,美会向丑转化。如果思想是个婴儿,穿着成人外衣,再美也会给人以“家庭贫困”之感;如果思想是个男子,穿着女性外衣,再美也令人作呕;如果思想是具僵尸,套着绫罗绸缎,再高贵也没人会多看一眼。缺少思想的源头活水,“为优美而优美”,则华而不实,甚至弄巧成拙,想得高分,是困难的。因此追求语言之美,先在准确、得体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的追求典雅优美,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应该先予说明的。

灿若星汉、绵延炳焕的名家典故与诗文,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比诸世界任何国家来得丰富多彩,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这些名家典故诗文,是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文质兼美的精品,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让我们取之不尽。考生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名家典故诗文,考场中倘若善于援引或化用名家典故诗文之花,则可点缀自己的作文大放异彩!不无夸张地说,高考作文中多用一处名家典故诗文,就可多一个亮点,多一份文采,多一点展示文化文学底蕴的机会,在总成绩的天平上多一枚重重的砝码。

援引可有如下具体的操作:

1.巧借熟语显睿智。“正确使用熟语”是以来高考新增的考点,它包含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报刊上巧用熟语的,仅是文章标题就很多,如《考试马拉松要不得》、《有心栽花花更发》、《人情消费,温柔一刀》等等。如能在文中恰当使用,可化平淡为神奇,起到锦上添花之效。如: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幻?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怨天尤人,既来之,则安之,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福建考生《苏轼的赤壁》)。

“怨天尤人”“既来之,则安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熟语的使用使得文章语言清新灵动,熠熠生辉,意蕴平添。

2.巧引名言(警句)添文采。托尔斯泰说应多用“金刚钻的语言”进行写作。警句名言就无疑是一种“金刚钻”。

如无锡市一考生的《精彩语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如江苏盐城一考生写的《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则运用了联用古诗名句的妙招: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淼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流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啊,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首瞧,“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段文字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文章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信手拈来的诗文名句,不露斧凿之痕,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

3.巧仿诗词见功底。对爱好古典诗词的考生而言,要将平时厚积的阅读素养在考场上薄发出来,除了恰当引用与话题相关的诗文名句,还可自拟诗词。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浪淘沙》)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南楼令》)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这位满腹感伤的奇女子的,她历经了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紧张的高考竞技场上填诗作词,文采斐然,不同凡响,足见该考生读书多,素养高。(编者注——此词没讲究平仄,最好不要词牌名;李清照改嫁无据)。

有一篇谈“减负”的话题作文,开头化用陈然的诗:

教师的门敞开着,阅览室的门紧闭着,一个声音高叫着,回教室去吧,那里有你们的分数。

当然,欲使援引有意蕴,说到底还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基于作者对人生的探究,对生命的自省,对社会百态的思考,对历史人文的观照,对自然万物的关怀,这些都是使文章语言有张力有内涵有意蕴的基础。考生平时要从文学精品中去吸取人类语言的精华,从课本中、从报刊中去掌握各种技巧,用语言的砧、心的锤去不断锤炼它们,惟有思想的深刻和凝重,才能达到援引有意蕴的境界。

【例文借鉴】。

语文天生浪漫。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它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广泛征引,信手拈来,写得很有感染力。文章激情洋溢,材料丰富,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的历史人物;语言流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让人有在浪漫的语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五

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也有可能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可以精选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的片段: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校车突然启动,学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司机也惊呆了。可是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吃惊的一幕。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迎上去,坦然地扑向那个庞然大物。在高大的校车面前,您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渺小,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您“轻易”地推开了两个手足无措已经吓瘫的孩子。车轮肆意地从您的腿上碾过。学生得救了,您高位截瘫。

在叙述的人称选择上,作者选取了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考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要守住时代主旋律底线。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主旋律。在作文中,不一定要高唱赞歌,但起码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驰,不能唱反调,不能反动。如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谋和平促发展都是我们作文当中应该正面体现的内容。如《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竞争在合作的怀抱里微笑。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到了一个地球村中。竞争不可避免,合作亦是时代的呼唤!

中法互办文化年,双方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合作。法国的高级时装、烹饪技术、高档化妆品流动成中国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的唐装,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活跃在法国炫目的舞台上。聆听远古驼铃声声,罗马贵族穿上锦丝的欢笑,喜看中法互办文化年,“以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美美大同”。双方在竞争中掺入了合作的油彩,让双赢成为画幅上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明白,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和谐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真诚的微笑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别人的长处弥补我们的短处,让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让彼此都获益处,让彼此携手同行。

新鲜的事例,形象的语言,特别是在竞争与合作共构筑合谐社会的呼唤,透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使文章成为时代大合唱中的一个美妙的音符。

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说明、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

人追求坚韧的品格,它让我无畏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它让我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仍是不屈不挠;它让我的心灵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却仍能为新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在拥有坚韧的品格之后,才能具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后,我才能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去争取下一次成功,而不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永远陷于失败的泥淖中再无翻身之地。

这段文字是议论,因为作者在表达一种观点,尽管观点的表达还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阐明“我”怎样追求坚韧的品格。

议论文中用概括叙述的方式转述论据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不可用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感悟要深。

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探究并揭示现象的本质危害。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能够分析出现象的本质危害。

试看习作《戒贪养廉》一文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揭示“贪”的根源和危害的。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财富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一顿美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财富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奢望了。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唐后主李煜,贪恋绝色佳人,最终落得“垂泪对宫娥”“北面为臣虏”的可悲结局。

这段议论,紧密围绕一个“贪”字,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析因论果,深入发掘“贪”字的思想根源,揭示“贪”字对个人和社会的的严重危害,议论周严而富有警示作用。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六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上海近年来新建楼盘剧增,在楼盘的取名上也是五花入门。如:

第一组:“金色探戈”、“爵士阁”、“春之声”、“天籁苑”;

第二组:“海天叠翠”、“云间绿大地”、“和风润玉”、“明月清泉南园”、“蓝色港湾”、“花语墅”、“秋水云庐”、“菊园”、“柳岸人家”、“幸福小镇”、“梧桐花园”、“康桥老街”:

第四组:“维多利亚”、“西班牙名园”、“欧风花都”、“第五大道”、“西雅图”、“上海新加坡”、“白雪公主”等等。

这些楼名折射出了现代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尚。你对这些楼名也许有自己的看法,请选一个角度,谈出你的观点和认识。(题目自拟,文章1000字左右,不要写成诗歌)。

(整理)。

一、从性质上来看,这组材料属于社会、文化现象。提示语告诉我们:你对这些楼名也许有自己的看法,请选一个角度,谈出你的观点和认识。也就是说,要求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即要求写作时事评论类文章,这与形象类材料、故事类材料无论在审题、构思还是在具体写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这类材料作文要求:既要有评,又要有析,即既要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又要有深入、透辟的剖析给予支撑。同时还要有类似现象的联想,以避免陷入就事论事的局限。

现象总是碎片式的,所以对人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怎样透过碎片式的、似乎毫不相干的现象捕捉到世态人心的某些共同之处,就看你的分析能力与认识水平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类的文题难度是较大的。

以这个题目为例。

为楼盘命名如同为孩子命名一样,肯定寄托了人们的某种理想,而与为孩子命名不同的是,开发商为楼盘命名,实际上还是一种营销手段,那么更是需要迎合人们的某种心理了。下面,我们可以逐一分析四组楼盘命名,看看其分别反映了当下人们怎样的心理需求。

第一组:这一组跟美妙的音乐有关,洋溢着浪漫、华采、高雅的气息,这应该暗合了人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对高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或许其中的建筑倒也真的较遮风避雨有了更多的艺术内涵,在造型上赋予了更多的浪漫与温馨。

第二组:表明了对自然、对田园、对闲适的追求,这或许是对拥挤、嘈杂、喧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已经厌倦的一种表现。人总归是自然之子,离自然愈远对自然的怀念之情越是强烈,这组命名应该就是为了迎合大众的这种亲近自然的心理的,或许还有怀旧心理。

第三组:穷人家的孩子取名多选“富、贵”之类的词语,鲁迅就怀疑阿q可能是阿贵。这组命名可能就是为了迎合急于富贵起来的国人“大富大贵”的心理的.。

第四组:如同苏州被称为“东方威尼斯”一样,连钱三强、何泽慧夫妇都被称作“中国的居里夫妇”,这显然是以西方为坐标的。一方面固然表现了崇洋的、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倒也表现了一种对高品位生活的向往。毕竟人家西方确实现代、文明,真要能达到其哪怕十分之一的程度也就令人欣慰了,只怕除了名字相像,其它的一切都难堪类比,那就是对“维多利亚”、“西雅图”、“新加坡”、“白雪公主”等的侮辱了。

而总起来看,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结论:楼盘的命名暴露了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更洋派、更浪漫、更舒适、更富贵的生活的向往,这应该属于正常现象,本也无可厚非,虽然可能有些畸形、盲目与低俗。

二、提示语说“你对这些楼名也许有自己的看法,请选一个角度,谈出你的观点和认识”,既然是“请选一个角度”,那么,至少五个角度,即以上四组暴露的心理和总体的心理折射,从中选择其一,再联想其它领域的类似现象说开去,给出自己的结论、判断、推理就行了。

三、头绪虽多,但旗帜要鲜明:或褒或贬,或有褒有贬。要鲜明地表达出来。其次,分析要全面,联想要自然,表达要客观。可以通过一段经历来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但恐怕还是以写议论文更易于表现你全面、深刻、富有层次的认识。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七

所谓立意求奇法,是指写文时不落俗套而给人出乎意料的立意方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给文章立意的方法,我们也可称之为“反弹琵琶法”。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多数人都知道,一般人认为该批评、讽刺的是南郭先生,因为他没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从这个角度认识,这是求同思维。我们也可以运用求异思维来立意:批驳齐宣王。假如不是他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怎么能混得下去?当今企业中,不是有很多的“齐宣王”吗?这样一来,文章的立意就会别致。

这种立意方法较为常见,诸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等等到,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二、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开头。

“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

三、善于运用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

在肖像描写中,别致巧妙的比喻和夸张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会让你描写的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许多大作家的大手笔都是在肖像描写中善用比喻的典范,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鲁迅先生在《高老夫子》中写高老杆肩膀一扇一扇的走路的姿势,“像木匠牵着的钻子似的”。在《故乡》中,写豆腐西施是“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妇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把张开的两脚比做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生动的刻画了尖酸刻薄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形象。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马玉祥“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就运用了确节的比喻,把马玉祥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形象地写出了马玉祥——一个来自北国青年的淳朴的气质。刘鹗《绝唱》“从后台帘子里面,出来一个男人,穿了一件蓝布长衫,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瘩,仿佛风干福橘皮似的,甚为丑陋。”把他的都是疙瘩的脸比作风干的福橘皮,突出他面容的丑陋。

四、文章主旨易位。

这在议论文中比较常见。比如有这样一篇材料作文,说是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自己家门口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供应茶水,条件是给我讲一所知道的奇奇怪怪的事情。蒲松龄就是以这种方式搜集了大量民间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聊斋志异》。读了这则故事,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谢,并以此为中心写一篇议论文。一位同学思考得比较深入,他的观点与众不同。他想别的同学肯定都对蒲松龄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蒲松龄不摆读书人的架子,虚心向群众学习,在给群众提供方面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他要唱唱反调,于是给自己的文章取题为《家门口有多大》,他想表达这样的观点,蒲松龄在家门口,坐等行人经过,过去不像现在,交通不发达,农业经济,人们活动范围比较小的,不需要大量的流动,所以一天能有几个人经过呢?与其说是坐等,不如主动上门,走出家门口,到异地采风,这样获得的材料会更多更好。可为了把文章写得很严密,还是对蒲松龄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这一写就是一小半。这时作者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文章的观点只能大众化了,必须赶紧拨转写作方向。“罗里罗嗦,说了这一通,并不说明我就完全赞同蒲松龄的这一做法,其实在我想来,蒲还有更好的方法在。”这一转使得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强化,前面所写并没有弱化文章的中心,反而使得文章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五、引用谜语。

引用谜语,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如《蜘蛛》一文引用诗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诗谜不仅富有趣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且形象地概括了蜘蛛织网捕虫的生态特征,还同下文紧密相连,领起下文。

又如关于蝴蝶的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关于老鼠的谜语“两撇小胡子,尖嘴尖牙齿,贼头又贼脑,夜晚干坏事”,关于羊的谜语“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吃青草,爱叫妈妈”,这些谜语都紧扣动物的特征,拟人生动,鲜活形象。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八

我知道有人喜欢果实累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秋天;有人喜欢树木郁郁葱葱,骄阳似火的夏天。但我却喜欢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春天。

每当春姑娘害羞地送走冬哥哥悄悄地来到人间时,我都会紧紧追随她的脚步,去感受春那迷人的气息。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空中“喔,蓝天还是灰白的!”说着,她一挥魔法棒,天空变得湛蓝湛蓝瑰丽无比。看,白云也变成多姿多彩的了,它们有时候像大狮子在吼叫,有时还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嬉戏着。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照着大地,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似乎也在感受着美丽的春天。

春姑娘跳着美妙的舞蹈来到田野上,她一说“变”那田野顷刻间就变的生机勃勃。麦田披上了绿装,绿油油的,像一块碧绿的地毯,美丽极了!油菜花也变成了金黄色,一片片油菜花,犹如春姑娘撒下的一地金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璀璨无比!农民伯伯在田野上忙碌着,播洒着希望的种子。

春姑娘唱着动听的歌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也“叮咚,叮咚”,地唱起了美妙的歌。我们也被那美妙的音乐陶醉了。小鱼在水中欢快地游着,不时露出小脑袋,吹个小泡泡,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下了河,兴致勃勃的学。

游泳。

春姑娘穿着五彩缤纷的裙子来到山上,霎时山上的桃花红似火、梨花白似雪,迎春花黄似金。柳树抽出来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的秀发,真让人陶醉......

春姑娘带着美丽的笑容忽然一转身,闯入我的心中,我情不自禁地对她。

说说。

:“啊!美丽的春天,我爱你!”

br/>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九

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

a)“摘要”字样;。

b)摘要正文;。

&n。

bsp;c)关键词;。

d)中图分类号。

4.正文。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尊重。

8.附录。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

二、撰写实践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1.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2.拟订报告提纲。

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3.起草。

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4.修改、定稿。

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实践报告的写作细则。

1.书写。

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我个人认为,“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有以下几部分:

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

正文:写实践者根据学校要求应该和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

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或群体(如班、组),报告完成的时间。

应该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通过以上文章,相信你可以了解社会实践,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阅读本栏目。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咏春风。

【唐】崔涯。

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何方。

扶持燕雀连天去,葬送杨花尽日狂。

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

孤云虽是无心物,借便吹教到帝乡。

春风。

【唐】白居易。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舞春风。

【唐】冯延巳。

严妆才罢怨春风,粉墙画壁宋家东。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

燕燕巢时帘幕卷,莺莺啼处凤楼空。

少年薄幸知何处,每夜归来春梦中。

春风。

【唐】李咸用。

青帝使和睦,吹嘘万国中。发生宁有异,先后自难同。

辇草不消力,岩花应费功。年年三十骑,飘入玉蟾宫。

春风。

【唐】罗邺。

每岁东来助发生,舞空悠飏遍寰瀛。

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箫管声。

帘透骊宫偏带恨,花催上苑剩多情。

如何一瑞车书日,吹取青云道路平。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一

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叙事”手法在诗歌书写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叙事性”已经成为当下诗歌书写的一个主流现象和特征,这是当代诗歌的嬗变和进步所致,这种现象从新世纪伊始就引起了诗歌评论界的适度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叙事”特征表现出愈来愈普遍并有日益增强的趋势。应该说它给当下诗歌创作带来了纷繁多样的新景观,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日常场景和内心存在的即时感受,以接近口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将“叙事”引入诗歌书写,充分使用白描、叙述、陈述、提炼、强化等修辞手段,展现和揭示现实生活某个时间和空间场景,诗意地传达主体生命体验、内在理解以及对事件、场景进行深度开掘,贡献出了一批诗歌佳作。“叙事”作为从上世纪第三代诗人就已具备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推移和诗歌实践的反复演练、深化,在当下形成的这种阶段性总体特征,是否已经因为具有风格学研究的而具有了诗学意义?它的生成机制如何?它和小说散文中的“叙事”、以往新诗传统中的“叙事”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目前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生态面貌?对诗歌创作中的叙事诗学研究提供了什么样的范本和启示?同时其中也存在着怎样需要规避、纠偏的弊端?将来的发展走向和轨迹如何等,都需要深切关注、深入探讨。笔者结合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的实例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从当代诗歌创作的整体景观和发展脉络来看,作为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反拨的重要诗艺表现手段,“叙事”手法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中后期,之后经过1990年代诗人们渐渐将之作为更为广泛的自觉艺术追求,到新旧世纪之交,“叙事性”在当代诗歌创作中所占比例日渐增大,涉及人数日渐增多,已经初步形成一种整体书写倾向。大致上看,作为一种格局的形成,是在大量70、80后诗人进入诗坛,随着新世纪来临和网络诗歌的勃兴而凸现,并持续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的。

新世纪伊始,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争尘埃初落,网络诗歌一时呈现出井喷态势,大量更年轻的诗人进入诗歌书写,各种民刊先后出现,当代诗歌继1990年代中后期的相对沉寂,迎来了一个相对热闹、繁荣、众花纷呈的局面。之后不久,“下半身”、“垃圾派”、“低诗歌”等先锋与另类诗歌现象的横空出世,将这一局面推进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甚至有些混乱不堪的状态。先前已然存在的“及物”写作、“事态”写作、“悖论”写作等,这时几乎无一例外的被庞大的诗人群所运用、所演练。其中,“叙事”手法得到诗人们较为普遍的接受。有意思的是,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争论之后不久,知识分子阵营中的诗人也自觉不自觉地开始转向或者说使用口语,进行“叙事”书写了。如臧棣的《世界观协会》、王家新的《桔子》、孙文波的《遗传学研究》等诗即为例证。诗歌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从高深转向平易、由精致兼具明朗、从思想高蹈进入了现实行走。另一方面,如果说“叙事”写作是民间写作论者执意坚持的一种写作操守的话,那么对于诗歌书写的新生力量和网络诗歌写手们来说,他们大都是一开始就是对之高度认同并进行自觉实践的。

迄今为止,从诗歌创作的总体状况着眼,“叙事”手法在诗歌中的普遍应用,“叙事性”写作形成的广泛影响和实际书写业绩,已经构成一种蔚为可观的诗学现象。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诗评家们也开始关注“叙事”在诗歌书写中的多与寡、好与坏、得与失,并试图将之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这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这种探讨和分析还应该根据“叙事”与“叙事性”的当下形态和进一步的发展、走向有所加强,目前在这方面,切中要点的学界评判和细致入微的诗学分析,还显得相对脱节和滞后。

我们这里所说的“叙事”(在具体诗歌文本上常常表现为“叙述”),不仅和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散文中的“叙事”完全不是一回事情,就是和传统诗学上叙事诗的“叙事”亦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所说的“叙事”指的是那种在语言风格上基于日常口语,在诗歌文本结构上呈现“事态”或“情境”结构,在诗意诉求上旨在传达极具个性化的情感状态、生命体验与存在顿悟的诗作。也正是这样的作品,占有压倒多数的构成了新世纪以来诗歌书写的整体格局。在此类作品中,“叙事”不仅仅是“叙事”,既不是不是对事件、场景的简单“叙述”和描摹,也不单纯止于“叙事”,其最后指归还是抒发主观情感。只不过这种抒情和过去的直接抒情和通过繁密的意象组织抒发感情有所不同,而是依托对事件和场景的描述来表达主观感悟的。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叙事性”抒情。无论如何,诗歌的本质还是抒情的,或者说诗歌的最终目的还是抒情的。直白抒情、简单抒情是抒情,“智性抒情”、“理性抒情”也是抒情,甚至“冷抒情”、“反抒情”也是为了抒情。那么,通过对事件、场景来传达生命情感与体验,其目的仍然是殊途同归的。而这种“叙事性”抒情正是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叙事”手法作为一种整体风格,它的生成机制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来自于对朦胧诗后第三代诗人的承继,二是具有颠覆意味的时代变化和全新的现实生活、存在状态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与作用使然。关于对第三代诗人的影响,有人已经说过,第三代诗人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营养和传统,此话不虚,也是无可争议的。作为第三代诗人,尽管没有产生众所公认的大家和较为同意艺术风格范式,但作为朦胧诗的后继者和终结者,他们的诗歌观念和作品风格在将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了笼罩和影响中国当代诗坛的主要诗歌症候,直至现在,有些诗人还在持续的产生着影响。无论是70、80后还是年龄稍微大一些的60后诗人(即人们所说的“中间代”),对于“拒绝隐喻”、“诗从语言开始”、“诗到语言为止”等诗歌观念都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还是高度认同的。这种影响对后来者来说,也许是具有针对性的,也许是被主动选择的。而意在消解意象、象征的“叙事”手法,在风格、流派、艺术主张不尽相同的第三代诗人那里,却是无一例外被共同认定的,因之也就被后来的诗人们所承继。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承继也并不是全盘照托、一成不变的,这种“叙事”手法还必然地受到诗人们自身所携带的文化或诗歌因子的内在影响,同时也受到诗人们生活变化、时代迁移、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所促使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观念的影响。实际情况也正如此,当下诗歌作品中呈现出的“叙事”品格,和第三代诗人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第三代诗人那里,“叙事”只是作为一种对朦胧诗意识形态化的反动,“叙事”是有意摈弃意象、隐喻、象征之后找到的表达方式,在艺术上着意反拨的意味非常外在和明显。第三代诗人的“叙事”更多的是出现在艺术观念的自觉性基础之上:朦胧诗的文化历史使命和意识形态使命已经完成,繁复凝结的意象和象征开始走向极致,“叙事”的出现恰好切中了当时诗歌艺术更新迭变的需求。正如有人所言:“1990年代的当代汉语诗人不过是把小说的手法挪用为诗歌的主要技巧,这也是当代诗歌抒情面临危机时的一种待用模式。”(1)现在回头看看,除了《山中》、《明月降临》、《大雁塔》、《镜中》等作品外,《中文系》、《尚义街2号》等当时声噪天下的名作,给人们留下的更多是诗歌观念嬗变和诗歌阶段历史的意义,从诗意的角度看,第三代诗人相当一部分作品以及那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叙事”手法,在诗意上的成熟度及其生命力还是需要重新予以评估的。

相比之下,来自现实生活和生存变化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从1990年代初开始,短短十几年间,我们所处身于其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崛起,再到新旧世纪之交网络时代的兴起,一个商业经济勃发、物质主义流行、娱乐休闲至上、消费社会成形的新的时代面貌已经出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观、艺术观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一下子变得乱花眯眼、不可把握;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变得无所适从;生存压力与思想压力越来越大,新现象、新事物、新观念等层出不穷。反映在诗歌创作上,这种种变化必然导致诗歌艺术的的剧烈嬗变。而这一切变化肇始于1990年代之初。从那时开始算起,当代诗歌正好经过一段沉寂的低谷期,在世纪末随着网络诗歌的出现,带着“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争,以表现在诗歌界内部(如果说存在一个诗歌界的话)的热闹纷繁的态势而进入新世纪的。这时候,诗歌不仅不再被用来作为意识形态和张扬个性的'工具,甚至也不再可能被轻易归纳为一些流派、风格,当代诗歌是在官刊、民刊、网络诗歌并存并行的状态下开始新世纪旅程的,诗歌完全进入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个性化写作时代。实际上,当代诗歌的“个性化”写作也是起始于第三代诗人的。只不过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个性化”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变化,至今达到了一种极致状态。每个诗人都是一个艺术主体,每一个诗歌书写者都有一个自足的诗歌艺术世界,每一个地域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自然分化的不同的诗歌书写圈子,甚至每一单个的诗歌文本地出现都是一个新鲜的样式。有人也因之发出了诗歌界“交流绝望”的慨叹。加入诗歌书写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个性化”却反而变得越来越明显。也正是这种情况之下,诗人们或者说诗歌写作者们放弃了对世界的整体观照和把握,而是从个体感受和经验出发来呈现自我。他们甚至放弃了对现实世界和生活的块状、面状的介入,而改为了“点状”介入。他们从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和生存感受出发,着眼于一时一地的情绪、感觉和情感状态的捕捉。而诗歌在诸多的艺术表现手段中,“叙事”及“叙事性”在功能体现上恰恰更适合此种创作心理需求和实际诗艺需求。也正因此,“叙事”策略不约而同的被诗歌写作者所承继、所接受并在写作实践中推向极致。与其说是诗人们自觉地继承了先前诗人的风格,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给诗人们提供了这种是艺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与这种“叙事”策略的相互选择之后,诗歌写作者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日常存在、日常场景,热衷于表达日常生活感受与日常经验,通过对身体、目光和思想的“及物”体验,借助日常语言来传达内心情感。这种“叙事”策略既表现在语言方式上,也表现在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从而具有了方法论的诗学含义。

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叙事”作为一个整体写作倾向,粗略地予以归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叙事”突破了对事件或场景的单纯叙述、交代、描摹与展示的概念界定,情绪、情感、思想等主体意识更多的诗意的渗透到事件与时间秩序之中。诗人已经不再局限和满足于仅仅把感受到或捕捉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而是在这种诗意的展现过程中,嵌入了自身的感情、经验与诗思巧妙地熔铸在语词和文本结构之中。如杜涯的《无限》:

在秦岭,我看到无名的花开了。

又落了。我站在繁花下,想它们。

一定是为着什么事情。

才来到这寂寞人间。

------。

后来,我去到了高原,看到了永不化的雪峰。

原始森林在不远处绵延、沉默。

我感到心中的泪水开始滴落。

-------。

我记得有一年我坐在太行山上。

晚风起了,夕阳开始沉落。

连绵的群山在薄霭中渐渐隐去。

我看到了西天闪耀的星光,接着在我头顶。

满天的无边的繁星开始永恒闪烁。

即使是在对一些单一事件的“叙事(叙述)”中,诗人的目光也不再单纯是看见或只传达事物被看见的一面,而是把诗人的强烈情感浓缩到了场景以及场景中人物之上。如诗人雨田的《站在村口的铁匠》:

村庄里的田地荒芜铁匠铺里没有打镰刀的人。

炉堂的火早已熄灭那些收割稻谷的人不知在何处。

不知姓名的铁匠从小镇的街头走到街尾。

像一团火焰站在村口路过此地的人浑身滚烫。

站在村口的铁匠其实他已经失业他是。

光芒万丈地燃烧过他的灵魂一次次被锻打。

割舍然后让人取走留在铁墩上的只有伤口。

------。

那个铁匠比我还苍老掉了自己的白发掉了牙齿。

和还没有想完的心事而他所面临的生存选择。

又是什么呢也许他的身体里还藏着最硬的铁。

我回到乡下凭借一点点光亮把内心的黑暗抽空。

不会像站在村口的铁匠那样丧失得太多也许。

我们各自的立场不太一样我还是带着最初的梦境。

走近他矛盾和虚幻当然存在那位铁匠站得比我高。

朵渔的《高启武传》则通过对爷爷饱含深情的一生的“叙事”与追思,表达出对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中一个农民的命运无常和人性内涵的深切反思,诗歌语言具有犁铧般的耕种力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是在“叙事”中,通过对事物或事件中具象的鞭辟入里的细节挖掘,抵达其内部逼近其真相。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的以细节描写和细节挖掘见长的诗作。这些作品在对具体事物或事件的细节把握上,呈现出以往诗歌作品中少见的主体观察力和语言表现力。如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全诗用了整整34行来不厌其详地展现一条狗经过5次被主人刀捅而死的过程,读来让人心惊肉跳,并由此经历了一次奇异、震悚甚至是痛苦的心理历险,逼迫着人不得不去思考人和动物、人与世界之间那种血淋淋的关系:

------。

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

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地。

蹿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

爬向主人的路上。

------。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雷平阳是一个以“叙事”见长的诗人,他的《战栗》、《听汤世杰先生讲》、《小学校》、《存文学讲的故事》、《四吨书》、《江河流》等优秀诗作均应归功于诗中的细节描写。在这方面,蓝蓝的《鞋匠之死》,宇向的《阳光照在需要它的地方》,伊沙的《春天的乳房劫》、《牙疼不是病疼来真要命》,老了的《四兄弟》、《一个俗人的账目表》,江一郎的《两只刺猬》等都是在细节“叙事”上表现不错的作品。

而沈浩波的《中国家庭》那循环往复的语言与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韩东的《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

------她边摘(白菜)边嚷嚷。

她边摘。

边嚷嚷。

她说你在多弹一会儿。

到开饭的时候。

才能歇。

窗边坐着穿白衣的少女。

她在。

窗边坐着。

她在弹钢琴。

穿白衣的。

少女。

坐在窗边弹钢琴。

在貌似啰嗦重复、磕磕巴巴的“叙事(叙述)”中,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画面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个时代,不知中国有多少这样的母女这样的情景,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场景”、“中国家庭”。诗人大解的《衣服》也是以细节叙述取胜的作品:

三个胖女人在河边洗衣服。

其中两个把脚浸在水里一个站起来。

抖开衣服晾在石头上。

水是清水,河是小河。

洗衣服的是些年轻人。

几十年前在这里洗衣服的人。

已经老了那时的水。

如今不知流到了何处。

离河边不远几个孩子向她们跑去。

唉,这些孩子。

几年前还呆在肚子里。

把整个母亲穿在身上又厚又温暖。

像穿着一件会走动的衣服。

三是在“叙事”中,意象、反讽、隐喻与象征以珠片状的形式,呈现在诗歌文本结构之种。在当下诗歌文本中,意象大都变成了具象,有些具象也不仅仅是具象,而因增进情感含量而具有了意象的特质和功能。诗人们不再去精心构筑一个满是意象的文本空间,而是任由情绪和情感力度的推进,撷取眼见和经验中的具象入诗。隐喻的诗学作用和功能无需赘言,但在当下诗歌中,和意象一样,隐喻和象征不再成为诗人刻意追求的整体营造,而是依据思维的进度、想象力的吸纳,使语词、语言或诗句具备一定的隐喻和象征功能。通过大量的优秀诗歌文本可以看到,当下诗歌在语言起点上、想象力和诗思的丰富性上都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诗人老了的《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

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

到比县城大的城市去。

他们背着铺盖,决心一去不返。

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

尤其是秋天,他们等不及吃月饼。

就挤上汽车,挤上火车,挤进城里的公交车。

一下车,就迷了路。

从故乡离开的人,不再说方言。

改讲普通话,像鲁西黄牛那样普通。

他们不再猜拳,不在酗酒。

不再打架,不再骂街。

顶多找个没人的地方,哭出几句乡音。

再来看看李小洛的《:到医院的病房去》和姚风的《征服者》:

《到医院的病房去》。

到一个医院的病房里去看一看。

去看看白色的病床。

水杯、毛巾和损坏的脸盆。

看一看一个人停在石膏里的手。

医生、护士们那些僵硬的脸。

看看那些早已失修的钟。

病床上,正在维修的老人。

看看担架、血袋,吊瓶。

在漏。看一看。

栅栏、氧气,窗外的。

小树,在剪。看看---。

啊,再看看:伙房、水塔。

楼房的后面,那排低矮的平房。

人类的光线,在暗。

《征服者》。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半路死了几个。

幸存的,登上了峰顶。

他们面对镜头,挥舞着旗帜。

让全世界都看到。

他们征服了世界第一峰。

只有被镜头省略的夏尔巴人。

站在角落里,他们是脚夫。

不算是征服者。

只要付给两千美金。

他们可以帮助任何征服者。

登上珠穆朗玛峰。

在这几首诗中,打工者、医院的各种具体场景和登顶的夏尔巴人都是作为具体可见可感甚至可触的具象出现在诗中的,既是具象又都不是简单的物象,它们都程度不同的参与到了整首诗的诗意营造之中,携带着诗人的主体情感和诗思映照,发挥了比单纯物象更强的功能。而“(他们)一下车,就迷了路”、“楼房的后面,那排低矮的平房/人类的光线,在暗。”、“只要付给两千美金/他们可以帮助任何征服者/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些句子在诗里已经不再只是承担和延续诗的“叙述”功能,而因为双关、暗示、隐喻和象征寓意的获得,使得诗歌文本的整体含量和意义指向得到了提升或者深化。而这一切的都是在诗句貌似平易、顺理成章的口语化“叙事”中得以生成的。

再就是在“叙事”中体现出对悖论与反讽手法的娴熟应用。如果说当年的王家新的《采石工》中“当你再一次弯下腰去/我看到了挺拔而起的大山”曾经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艺术感受,那么,与之异曲同工的诗句在当下诗歌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我一生的理想。

是砌一座三百层的大楼。

大楼里空空荡荡。

只放着一粒芝麻。

——祁国《自白》。

从来没有。

如此奢华过,洗一次脸。

我用了一片汪洋。

——雷平阳《在日照》。

我会安心的住在那儿。

一个人的寺庙,拧紧水龙头。

决不能传出滴水的声音。

——雷平阳《寺庙》。

最后只剩下寂静。

最后,寂静被身体中更深的寂静唤醒。

——泉子《最后》。

而作为一个沉默者,。

我似乎应该向所有的发言者发言,。

以示沉默。

——孙磊《作为一个沉默者》。

面对纷繁万象、丰富多样并在不断生成中的新世纪诗歌,上述三个方面的归纳分析也只不过是试图解析当下诗歌“叙事性”特征的一种象征性努力。也曾经有论者将这种“叙事”称之为“新叙事主义”:“新的话语秩序的出现,必然引发诗歌语言的向内整合和叙事方式的向外拓新。从技术上说,笔者将新世纪之交(或新世纪)以来这一特定时段的诗歌称之为新叙事主义诗歌,说穿了,它就是一种失范和规范、消解与重建的众声喧哗而无穷多样的叙事形态,是一个背景更为广阔的全球文化一体化时代的语言秩序产物”此话不无道理。

诗歌是心灵的产物,又和语言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诗歌和语言的关系,就像是“疼”和“伤口”、“守夜人”和“夜”的关系一样(北岛语)。诗歌风格和诗歌语言在新诗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面临着“消解与重建”的局面,而“叙事”的确是一种新的时代的“语言秩序产物”。诗人要“诗意地栖居”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生活当中,既要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体悟,又要将观察与体悟到的“事象”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予以观照,以达到揭示真相和“去蔽”的目的。因而,“叙事”(常常表现为叙述),就成了诗人们呈现世界和心灵的先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式。没有场景,没有人物,没有事件,没有“事象”和“事境”,没有其中的线条和色彩、声响和形态,世界和心灵都会模糊甚至消失,变得一片混沌。也正因此,诗人们从“叙事”入手。竭尽全力去捕捉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中展开的场景里的深意,加之诗人主体感觉与经验、回忆的介入,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纠结、混融中,试图找出世界与心灵的真相。只不过在这方面,和朦胧诗甚至和第三代诗人相比,当下的诗歌“叙事”线索和脉络要清晰得多。因为在这里,意象变成了具象,象征基本上被有意消解掉了,具象与具象之间的连接是情绪和感觉、情感与沉思,而不依赖于先在的整体构思和创作方法论。意象之间的张力变成了具象之间细密或着松散编织的网络状态,隐喻和象征的意味从一个浑圆的瓷瓶状变成了许多闪光的珠片,散布在诗歌组织之中。

因之,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叙事”既和过去的叙事诗截然不同,而且和之前出现在诗歌传统中的“叙事”也有所区别。现实主义也注重“叙事”,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叙事”仅仅是叙事,并没有对之赋予任何其他的诉求和功能,既没有意象,甚至也谈不上具象,“叙事”只是叙述,叙述功能只是语言工具化的结果。而在浪漫主义诗歌中,有时也依赖叙事,但在那里,叙事只是抒情的铺垫。对于诗来说,得意不一定忘言,可在浪漫主义那里,抒情之时特别是抒情之后一定是忘记“叙述”的,“叙述”也仅仅基本的语言手段,“叙事”只是抒情偶尔用之的语言跳板而已。在象征派诗歌中,“叙事”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情况,在这里,“叙事”是支离破碎的,它必须让位于情绪的跳跃,让位于潜意识逻辑和局部象征、整体象征的需要。可以说,在象征主义诗歌中,相对完整的能够摸得着脉络的“叙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和在生成机制上与当下诗歌“叙事”有着血脉继承关系的第三代诗人相比,诗歌“叙事”的动机、手法以及表现形式、意义指归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我们将第三代诗人的和现在诗人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也许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先来看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中对鸟的描写:

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

就象鸟在一片纯光中坚持了阴影。

------。

语言就是飞翔,就是。

以空旷对空旷,以闪电对闪电。

如此多的天空在飞鸟的躯体之外,

而一只孤鸟的影子。

可以是光在海上的轻轻的擦痕。

有什么东西从玻璃上划过,比影子更轻,

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

裂缝是看不见的。

再来看看现在青年诗人北野的《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

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

你追我赶,好像有什么喜事刁在嘴上。

迫不及待地哄抢着。

我羡慕其中领头的那一个。

它的嗉子最鼓,翅膀最硬。

脑袋里的坏点子肯定也最多。

但我更爱飞在末尾的那一只。

瞧它多么依恋这个群体啊。

拼着命也要赶上自己的族类。

而我更爱,麻雀飞过的那片天空。

她看着自己的灰孩子被人类仰望。

辽阔的爱心里闪着悲悯的光。

两首诗不仅仅是主题不同,在同样写到“鸟”这个意象的时候,《玻璃工厂》中的那只“鸟”的影子是模糊的、抽象的,言在“鸟”而意在“飞鸟的躯体之外”,“鸟”在诗人心中留下的是“轻轻的擦痕”,也是不容易看见的某种深刻的“创伤”。而在现在诗人笔下就完全不同了,“鸟”就是鸟,就是麻雀,这群鸟是诗人实际生活中所看见的一群活生生、实实在在的麻雀,它们正在翻越高速公路,整个过程在诗歌的“叙述”中清晰可见。欧阳江河写“鸟”而意不在鸟,北野写“鸟”几乎就是为了写鸟,只不过最后又加上了鸟的飞翔之处——天空。而且,北野也不是在简单地描述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的过程,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愿望也都自然地融进了那群飞翔着的鸟群,是“融进”而不是“融化”,这种主观情感和愿望的加入没有削弱麻雀的形象,没有影响到麻雀形象的清晰度。由此可见,在第三代诗人那里,诗歌意象大多是创作主体的情感和哲思依靠其强度得以外显在意象之中,从而通过歧义、暗示或者隐喻使得诗歌获得较大的意义生成空间。而新时期以来的诗人们则借助所闻所见,直接描写事物本身,在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事件的“叙事(叙述)”中融进自己的主体情思,使得诗意能够在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展开之中得以呈现。单纯从诗歌“叙事”的向度上来讲,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最起码是一种变化和丰富。

“如今诗歌语言的多样、松弛、弹性、细腻、歧义,甚至它在某些语境下的芜杂、模糊、喊陌生,还有那些新奇的悬浮感、错乱性幻境意味以及难以名状的铺排与枝蔓丛生,都可以看做是汉语在今天的语境中的合理的增生。”可以说,当下诗歌中的“叙事”是一种复杂的“叙事”,内涵丰富的“叙事”,一种完全依从于创作主体情绪、情感、感觉与生命体验的“叙事”,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与日常生活现场的贴近性、紧密性和深入性。我们称之为“新叙事主义”也好,称之为“心灵写实”也好,都需要作进一步的诗学探讨和研究。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叙事”手法的普遍运用,也的确导致出现了一些弊端。早在1990年代,就曾有人针对第三代诗人的“叙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指出过:“对所指的轻易逃离则使诗歌降格为情绪层的发泄,关涉日常生活具事、琐屑的指称性语言的叠印,则使诗歌丧失了深度,削弱了思索和表现功能。”毋庸讳言,这也是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中由于“叙事”的大量出现而已经凸现的一个明显的负面现象,也适当下诗歌受到普遍普遍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有论者指出:“其中对西方诗作的复制或摹仿的崇洋写作者数量最多,,这一群体也渐成中国诗界创作主流。另外还有以市井民间作为立场、以民谣方式表述平常生活人事的日常生活叙事型的诗歌数量也众------诗性与诗意却在大量的复制与克隆中渐渐失踪了。------大量的网络顺口溜、小故事和日常生活流水账式诗歌不仅表明诗人自我盲目的重复与自以为是惯性,还说明了当下诗写者精神面貌的平面与苍白。”的确如此,在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大量对生活现象、主观感受直接展示与简单罗列的诗歌文本,无病呻吟、了无内容、啰唆重复,缺乏诗歌作品的基本生命力,加上诗歌价值标准的长期失范,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现象随处可见。网络诗歌发表门槛的消失无疑加重了这种现象,诗歌本身的实验性努力更增加了分辨的难度。“口水诗”、“垃圾诗”甚至“梨花体”诗歌的出现,都是这种现象的表征。此外,就是在那些认真严肃的诗人的作品中,由于对“叙事”的过度倚重,同时由于诗人对事件在时空顺序中的展开缺乏提炼和把握,也导致一些诗歌作品显得苍白无力,很容易使人将之等同于“垃圾”和“废品”。“将当下视为存在,诗成为行为化的语言表演。(于坚语)”这也的确是需要警惕的。也正因为如此,关于当下诗歌“叙事”特征的诗学研究才更显出其迫切性。

总的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叙事”已经成为一种当下诗歌书写的主流特征,这种“叙事”的出现和延展既来自于诗人们对第三代诗人艺术手法上的继承,更来自于当下诗人生民存在状态和影响和促迫,正是现实生活的变化使得诗人们自觉采取了“叙事”策略,并在诗歌书写时间中不断强化着“叙事”的作用和功能。这种“叙事”策略有效地拓展了语言的表述功能,情感力、想象力、思想力融合与吸纳,使得诗歌作品通过具象对意象、隐喻和象征功能的融合,能够更好地达到揭示现实生活的纷繁丰富和复杂的内心经验世界的目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产生了数量和质量可观的建立在诗歌“叙事”手法和策略之上的诗歌佳作,从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当下的整体诗歌书写状况,也为诗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资参照的优秀文本和思考的契机。诗歌艺术本身和现实生活的规定性共同决定了这种“叙事”策略仍将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得以提高和发展,随着它的逐渐成熟,随着对“叙事”写作手法普遍应用所生发出的弊端之反思和扬弃,当代诗歌或许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产生出优秀的甚至是经典的诗歌文本。当然,这一期望的前提是,对于当下诗人和诗评家来说,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和诗学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亟待引起重视并需要迅速予以加强。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二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了解春天的特征。

3、学习简单的诗歌创编。

图片、磁带。

1、欣赏诗歌《春在哪里》。

出示图片,幼儿欣赏录音。

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在哪里?翠柳(牡丹、燕子)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图片,并鼓励幼儿说一说春天的特征。

2、创编诗歌《春在哪里》。

你见过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你能像诗歌里那样谈谈你知道的春天吗?

教师示范创编。如:迎春花说:“春天在我的枝条上,瞧吧,迎风吐香!”

引导幼儿仿照诗歌的句式创编诗歌。

3、画一画:春天时的我。

春天其实也在我们身上。想一想,和冬天相比,春天给你带来了什么新变化?(如衣着等方面)。

让幼儿画出春天里自己的样子。

诗歌:《春在哪里》。

翠柳说:“春天在我的衣服上,瞧吧,绿叶飘荡!”

牡丹说:“春天在我的花蕊上,瞧吧,艳丽芬芳!”

燕子说:“春天在我的翅膀上,瞧吧,万里飞翔!”

风筝说:“春天在我的线儿上,瞧吧,迎风直上!”

湖水说:“春天在我的浪花上,瞧吧,哗哗歌唱!”

春在哪里,太阳公公开了腔:“春在大地上!”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三

拧成了笛哨。

一吹。

把春天吹响了。

把理想交给风筝。

放它飞上蓝天。

不想。

整个春天都飞了。

春天。

嫩绿的季节。

潮湿的雨啊。

浇醒了欲发的草芽。

清新的风。

催醒了睡意未尽的小花。

和煦的阳光。

照得心儿直往窗外飘。

春天绿得那么新鲜。

春天我们要踏青去。

采些嫩叶和鲜花。

留作春天的书签。

学几声鸟鸣。

唤呼出春天的音符。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四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为春天办画展》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春天的景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来表现春天。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春天里一些标志性的东西的图片(燕子、柳树、桃花、蝌蚪、花丛、种子发芽、放风筝、春雨)。

2、布置有春天气息的环境。

3、幼儿已有春游的经历和春游时的照片。

4、勾线笔、画纸、油画棒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2、教师:春天到了,你们有出去春游过吗?你们在春游时都看到了些什么属于春天特有的景物呢?(请幼儿根据以有的经验回答)。

3、在幼儿回答之后出示幼儿春游的照片并请幼儿讲解。

二、引导幼儿观看春天的景色,并讲述春天的特征。

1、出示已准备好的图片,请幼儿观赏。

教师:前几天,老师也出去春游了,回来的时候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属于春天特有的东西,这些东西老师有的拍下来了,有的画下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吧!(请幼儿观看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讲出图片中的景物)。

2、激发幼儿能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看到的春天。

教师:你们觉得你们看到的春天美吗?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丽的春天留住呢?

三、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春天画出来。

1、教师:老师有一个办法可以把春天留住,我们可以用绘画的方式将春天画下来!然后将画出来的画放到墙上展示,为春天做一个画展。这样我们就能天天看到美丽多彩的春天了。

2、请幼儿到教师布置好的环境中边感受春天边绘画出自己看到的春天。

四、欣赏春天画展。

1、在幼儿画好春天后教师将画放置到已备好的主题墙上,并请幼儿为自己的画讲解同时请大家欣赏。

2、相互欣赏、评价。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目标定位我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孩子在玩中探究,丰富体验,特别是能大胆地尝试让幼儿将自己的感受与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给幼儿较充分的发展机会。由于孩子已经有了春游的经验,使得他们在活动中能大胆的去想像春天,并用自己的想法来装饰春天。而在绘画的过程中我给幼儿们准备了有关于春天的歌曲,让幼儿们都感受到了春天的乐趣。

幼儿百科:画展是指绘画展览。亦指绘画展览会。画展是从事绘画的艺术家通过由单位或组织主办,另一个单位或组织承担整个展览活动过程运行,通过一个适合特定人群或广大受众参观分享自己在某一阶段内取得艺术创作的成就或成果的过程。

关于“幼儿园中班教案《我为春天办画展》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五

【评析】。

本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常规教学的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有实效性,易于操作且简单可行,虽无形式上的“花草”却有真实的可贵,适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其亮点有三:

1、开课即营造出“春味”来:

学生们在组词“春雷、春燕、春雨……”中已触摸到“春”的点点滴滴,随后扩大信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随着信息的涌入,“春”的轮廓逐渐清晰。这一设计,看似平常,但就在“平”中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积累,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创设了“春”的课堂,出奇制胜。

2、“认字”过程清晰:

在初读课文,读得“正确”这一环节,教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设计得巧妙,训练得实在。使“认”落在了“实”上。

采用“在文中找字,随文认字,借拼音读准字,随词认字”之后过渡到“单字出示认读,不同语言环境中认字”的办法,来认读来巩固认读。遵循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同时这一过程的呈现教师是巧妙地使其融为一体,以“交生字朋友”为主线,使学生们认得轻松,记得扎实。

3、把握教材,巧设精练:

本课的又一精彩设计是在第三环节中的“仿说部分”。

仿说练习是在学生充分读,读充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课文理解感悟的个体内化,更是对课文人文内涵的感受升华。

由于有了多次读的准备,加上本课写法特点突出:就是象“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这样抓住事物的共同之处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有多处。学生们就很轻松地仿说出类似的句子来。

说这一设计“巧”,“巧”在给了孩子们大胆想象的空间,“巧”在使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巧”在把孩子们引入了童话般的春天。这种“给”,这种“引”自然地成为孩子们的需要。

同时,教师很难得之处是重视教课书的使用,如:在文中圈出生字,用直线画生词,用波浪线画句子,在田字格中练写……很好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六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评价《我眼中的春天》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的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将冬天到春天的变化在画中体现出来,能运用多种感官,有目的地感知春天来到时动植物的变化,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评价《我眼中的春天》含反思教案吧。

1.能运用多种感官,有目的地感知春天来到时动植物的变化。

2.大胆的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将冬天到春天的变化在画中体现出来。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故事:狐狸画春天、绘画用具每人一份。

一、欣赏故事《狐狸画春天》。

1.教师讲述故事,突出词汇_种上、铺上、栽上、松土、施肥_等等。

3.讨论: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水、空气、太阳、花草树木等的变化)。

你在生活当中看到的春天是怎样的?你把自己眼里的春天描述给大家听一听。

二、感受春天。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请幼儿大胆的说出春天的色彩。

(绿色、蓝色、还有花朵的五颜六色……)。

2.说说从冬天到春天的色彩会有哪些变化?如果用颜色表示该用哪种颜色?

(枯黄的树木变绿了,是由褐色变成了绿色;草坪上的小草由黄色变成了嫩绿……)。

三、画出眼里的春天。

1.启发幼儿画出我眼里春天的变化,树木、花草、天气的变化等等,要求画面突出自己看到的某一事物的变化。

2.幼儿自由作画,教师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作简单的评价。

四、活动评价:

绘画一直是幼儿的最爱,幼儿眼中的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有几个小朋友画得特别好,有效地画出了天气的变化,会写字的小朋友写上了“冬”“春”,有人还将冬天变春天的过程用箭头表示出来,画面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并学会更细致的观察周围的一切。

这个春天特别美,每年的春天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而今年的春天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美,一种无处不在,立体的美。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从多方面让孩子感受了春天的美。几首不同情感的春天里的歌曲即散发着一种静静地、清新地春天的气息,也洋溢着欢快、有生机的活力。在美的环境中游戏、学习,孩子们也用各种美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春天美的理解。孩子们用美丽的画笔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还用纯净的声音唱出了春天的美。

春天的色彩之所以丰富多彩,因为它是有生命的。

小百科:春天,又称春季,是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指立春至立夏期间,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通常将北半球的公历3月~5月定为春季,而南半球则是公历9月下旬~12月下旬定为春季。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七

本站:春天是个美丽的而又温暖的季节。在春天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冬爷爷走了,春姑娘悄悄地来了,万物复苏。

小草从地底下偷偷地探出自己的小脑袋,对春姑娘说:“我回来了!”,河畔两边的柳树冲着她招招手。结冰的河水融化了,“叮咚叮咚”,他对春姑娘说“我来为你唱首歌吧”。

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她为春姑娘穿上了俏皮的短裙。

桃花、梨花,漫山遍野。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小花,花香扑鼻而来。

小蜜蜂勤劳地采着花蜜,准备为大家酿造美味的蜂蜜;爱臭美的花蝴蝶对着露珠梳妆打扮,准备和妈妈、姐姐一起去参加舞会呢!

春雨绵绵,雷声吵醒了冬眠的小动物们。狗熊从它的洞穴里慢悠悠地走了出来,伸了伸懒腰,大口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小乌龟从龟壳里伸出他的腿脚和他的小脑袋,一晃一晃地走到游泳池,高兴地说:“我又可以游泳了!”

春风拂面,阳光洒在了草地上,小朋友们享受着阳光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尽情地玩耍。

春天是个美丽的而又温暖的季节,是我一年中最喜欢的季节。她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也要像春姑娘一样把爱和温暖带给大家。

江西省二年级蒋欣蓉。

指导老师邓丽云。

来源:中小学。

作文。

精选。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八

偷看。

故乡的'三月。

小草也剥离着惺忪。

等着你,等着你。

远方的。

还未回家的恋人。

冰凉的铁轨上。

浸着你,当年,还未撤走的欢笑。

我追着春风,追着太阳。

追着时间赛跑。

我以为,这样。

你的怀抱。

就能在再次将我包揽。

可是,我不知道。

梧桐叶落,枝叶枯干。

春秋交叠,再也映射不出。

那盛夏之际。

你宠溺着我的苍老的容颜。

花,红。

草,绿。

泥土,翻新。

有人,在长夜中深深呼喊。

该回家,我的恋人。

春天,想你。

你有没有看到,

天空的眼泪也湿润。

铁轨躺在我怀里。

我张不开黑夜的眼睛。

天上星星闪耀。

逃不出命运的轮回。

油菜花,带着春天的脚步。

悄悄地,悄悄地。

涂脂活泼的韵丽。

我不敢走近,

我怕,我一走近‘。

它便只能在我的记忆里开放。

可是,可是。

那是西湖的绿,西湖的灿烂,西湖的美,西湖的诗情画意。

西湖虽好,怎敌故园?

我仰躺。

闻着金黄的温暖。

却冰冷到。

倾入骨髓。

和身上,每一寸干裂的肌肤。

都撕裂,碎,连绿叶也流泪,滴在我的心里。

长久地。

湿润着,湿润着。

我梦见。

凄楚的夜晚。

你爬上我冰凉的床。

拥我热吻。

回忆,抽离着身体。

血液,流淌着。

在长江,在黄河。

在故乡潺潺的小溪里。

我希望。

她带着沧海桑田的浪漫。

拥我,浸入故乡的泥土里。

让我深深吮吸,吮吸。

可是,我醒。

泪,滚烫春的清凉。

我伸手触摸。

却只是。

枯黄的旋律。

我拼命打开不想紧闭的双眼。

我以为。

那就是宿命里禁锢的牢笼。

可是,

随着铁轨的撕裂,我猛然间惊醒。

那不过,是我记忆中。

永远的,挥之不去的。

良辰美景中的。

盛世苍凉……。

春天作文创作指导篇十九

1、通过意愿画表现孩子们眼中的春天,抒发喜欢春天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合理布置画面。

1、课前组织幼儿户外观察_春天_。

2、收集关于春天的照片,制作欣赏ppt课件。

3、空白画册一本。

4、油画棒、彩笔、棉签(多于幼儿数)图画纸(同幼儿数)。

一、幼儿自由讲述眼里的春天天气给小朋友什么样的感觉?小朋友在哪里找到了春天?用好听的词说一说春天的变化。

二、集体欣赏ppt课件,感受春天的整体特征。

(一)说一说。

1、春天刚来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小草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发芽)。

3、谁从南方飞回来了?(小燕子)小河有什么变化?(融化)。

4、春天里有哪些花开放了?花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5、小朋友在春天里做了哪些开心的事。

三、创作活动。

(一)出示空白画册,引起幼儿创作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思考最想画什么?怎样画会画得更美?用什么工具绘画最合适?

(三)示范使用不同绘画工具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线条的粗细变化提示幼儿:画大的轮廓时使用棉签,画细小的地方使用彩笔,大面积涂色时使用油画棒或者棉签。

(四)指导幼儿绘画。

1、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春天。

2、提示幼儿把最想画的东西画得明显些、注意物体的颜色、大小、位置等。

3、指导不同能力的幼儿绘画。

(1)引导能力强的幼儿,丰富画面内容。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解决绘画上的困难。

(五)展评。

1、集中幼儿作品,放到画册里。

2、组织幼儿欣赏并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自然结束活动。

四、延伸。

(一)将幼儿集体作品《春天的画册》放入语言区供幼儿讲述春天使用。

(二)将准备的材料放置美工区供幼儿进行组合式绘制春天画册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