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导游词(汇总14篇)

  • 上传日期:2023-09-23 20:18:21 |
  • 文锋 |
  • 8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庙导游词篇一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

学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

文庙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到郑州文庙参观。

郑州文庙是祭奉我们至圣先师——孔子的地方,它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近两千年来,由于战火和人为原因,到解放前文庙已经破败不堪。20xx年,郑州市投资3000多万元开始大规模维护修复文庙,到20xx年6月开始对外开放。新建成的郑州文庙南北长181米,东西宽46米,占地面积14亩(8326平方米),由牌坊、棂星门、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东西庑房、碑林、掖门、古井和大成殿组成。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两个牌坊,东为金声坊,西为玉振坊, ‘金声’就是钟声,‘玉振’就是磬声,孔子曾经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以前音乐的开头必须是以钟声开头,以击磐结尾,所以,这里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就象一首音乐一样,有头有尾,非常尽善尽美。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建筑是棂星门。古人认为天上有天田星,又叫棂星,古代皇帝祭天的时候要先祭棂星。文庙建棂星门,表示尊孔如尊天的含意。还有一种说法,棂星又叫文曲星,示意孔子是文曲星下凡。这道门也就成了紫阳高照瑞气云集的地方。

我们走的这条道叫做‚神道‛,这两个半圆形水池,称为‚泮池‛。泮池原来是孔子及学生课间休息的地方,后人便把泮池移建到文庙内与璧水相融合,古时候,生员入学称为‚入泮‛,要举行入泮仪式。而且生员逢其入学之岁(满六十年),要隆重举行‚重游泮水‛的庆典活动。泮池上有一座拱桥,称为‚状元桥‛,跨过了状元桥就意味着‚脱掉紫衫换紫袍,脚踩云梯步步高‛。四周雕刻的是二十四孝故事,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贫济弱的优良传统。二十四孝故事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单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供亲、为母埋儿、卖身藏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桔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乳姑不怠、弃官寻母、尝粪心忧、亲涤溺器。就拿‚二十四孝‛中的‚孝感动天‛来言,讲的是上古时期的虞舜在父母和弟弟都有着怪脾气的情况下,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从而感动了上天,在他耕田时有大象前来相助,鸮前来帮忙,帝尧不仅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把帝位让给了他。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

现在映入我们视线的这个巨大的铜钟,是20xx年铸成的,它重达2557斤,寓意着孔子诞辰2557年。钟声纯正而厚重。人常说:‚时来运转响一声‛,撞一下,学业有成;撞两下,事业有成;撞三下,心想事成。从20xx年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郑州文庙迎新年撞钟活动,邀请郑州市市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来撞钟祈福,为郑州市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文庙西侧的净心池,为龙头造型,上书‚静心‛二字,寓意习礼仪文章、读经诵典、修身养性,只有心静才能潜心于所学习的知识。还寓意参拜孔夫子,先净心,尔后净手,之后再请香参拜。

建在戟门与大成殿之前的东西两侧是前院东西两庑。各7间,红柱长廊。这里是我们布置展览供游人参观的地方。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巍峨壮观的建筑就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两边楹联是:教垂万世养德修仁 气备四时安邦定国。大成殿是郑州文庙建筑品位最高,文物和建筑艺术价值最大的一座建筑。它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通高15.7米。单檐歇山式建筑,脊饰全部为三彩琉璃烧制,斗拱层叠,翼角飞翘,整个建筑雄伟壮丽。两山博风悬鱼也是采用琉璃浮雕饰件,东山博风,正中镶嵌着玉皇大帝,两侧为八仙祝寿图,西山正中塑如来说法像,两侧配三国戏曲人物,整个博风悬鱼均为清代建筑遗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色和很高的文物、艺术价值,堪称杰出的建筑艺术珍品。大成殿本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公元前551至479年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的地位也很高,官升帝君,被称为文帝令后人仰拜。现在我们研究孔子思想对建设我们社会主义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哲‛塑像:闵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张、朱熹。除宋儒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商道上有句古语‚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端木就是指这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者,是春秋后期卫国人。他开始在卫国经商,后来又在鲁国做了几年官,又回到卫国经商。由于他善于‚预测商情,待贾而沽‛,当他带着礼品投到孔子门下时,已经是非常富有的商人了。子贡以他独到的商业目光,每次做买卖都能赚大钱。这种取胜之道‚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逆向思维,也可以说是‚出奇‛、‚出险‛之道。人们称子贡为儒商鼻祖、商界之神,是当之无愧的。在这十二哲中,闵损以孝著称,十五岁就拜孔子为师。正是这些弟子们如众星拱月般地推崇孔子,彰扬光大孔子学说,使其学说流传久远而广大。大成殿还置有各种祭器、礼器。编钟编磬是古代的乐器,以玉石或者金属为材料,形状如矩。磬为五瑞之一,象征吉祥;磬庆谐音,金玉并称,寓意吉庆好运,金声玉磬即‚今生遇庆‛。 大成殿前有一亭,名为‚杏檀‛,这是不可少的,来历是孔子晚年曾在杏树下讲学,叫做‚杏檀设教,弟子三千‛。

古往今来,都是学而优则仕,授官也按甲第而分,一甲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级别是从六品;榜眼,探花授官翰林院编修,级别正七品;二甲进士授从七品,三甲进士授正八品。正所谓一旦中了进士,不论以前如何低微、贫贱,一夜之间就青云直上,身价百倍,马上就有了六七品官员的身份。所以自古流传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第二天,礼部设宴款待新进士们,称为恩荣宴或鹿鸣宴。到太和殿向皇上谢恩。最后,状元率领诸多进士到文庙行三拜九叩大礼拜祭孔子。 在这时候,有被达官贵人看中招为乘龙快婿的,更有被皇上看中招为附马的,这时的状元可尽享‚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人生欢娱时刻。同时也可以尽情的领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个中滋味。

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不过话说回来了,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不断勇敢地去学习、去工作、去创造,高瞻远瞩,把握机遇,调整步伐,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殿基下是广阔的月台,是昔日阁郡文职官员和举人、秀才拜祭之处。维修前,大成殿年久失修,月台地面已低于马路路边石,经过专家论证,我们将大成殿整体了抬升1.7米。这次古建抬升在技术上创下了三项全国之最:(一是整体抬升,避免了传统的逐缝梁架分件抬升所带来的榫头易‚骨折‛的重大弊端,大大延长了文物本体的寿命;二是整体抬升时建筑下部不做联为一体的基础梁和庞大的承台,为国家节约了大笔资金;三是物面不卸瓦顶,尽最大所能保存了古代建筑丰富的历史、艺术与科技信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多部电影、电视剧像《郑成功》、《黄河东流去》等都曾在文庙大成殿内外拍摄,说明它的艺术价值非同一般。

大成殿左侧为碑廊,碑廊的石碑立有乾隆皇帝御制的《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康熙年间大学士张玉题写的《至圣先师孔子赞》等石碑,碑廊里记述的文字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这是在文庙发现和开凿的古井。说起古井,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该井清泉涌出,甘香特异‛。有一个种瓜的老人,取这口古井的水浇瓜,种出的瓜甘香异常,非常甜美。大家都来这里取水饮用。

最后面木制的建筑是尊经阁。历史上,文庙和教育始终紧密相连,往往是‚因庙设学‛、‚庙学合一‛,其布局形式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右庙左学‛三种形式。郑州文庙也是沿袭‚前庙后学‛的格局。尊经阁系藏书、阅览之所,过去的文人绅士尊孔读经、达官贵人以及消夏避暑,都来到此处。所以阁楼房间恬静舒适,在这里登阁凭窗眺望,可以饱览古都郑州中心城区的繁华面貌与附近的商城古城墙周围街道等风光。现在这里是我们举办大型学术会议、高层次学术论坛的地方。我们将在这里经常请国家著名的学者开展讲学活动。

自古以来,文庙就是封建社会的文化中心的象征,郑州文庙的政治地位和作用亦是如此。过去每年春秋两季,历代郑州地方政府都要按照皇朝规定的礼仪规制,在文庙举行规模宏大的祭孔大典,尤其在9月28日孔子生日这天,地方官员、莘莘学子都要到此行三拜九叩的大礼,焚香祭拜,祭奠孔子这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并希望孔子圣人的灵光能惠及自己和家人,使学业有成、仕途通达。

美好的时光总是一闪而过,我的解说也告一段落。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这次文庙之行能给各位带来快乐,带来知识,带来财富!

文庙导游词篇三

柳州是一座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柳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柳州文庙导游词,欢迎参考!

柳州文庙位于柳州登台山,20xx年建造,文庙朝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

重建文庙是柳州人民的心愿,20xx年初,柳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举全市之力,在柳江南岸重建文庙。新建的柳州文庙保持了中国古建筑的传统规制,又融入了许多现代理念及地方文化。文庙主体包括棂星门、泮池、泮桥、从心门、杏坛、大成门、东西庑房、大成殿、厚德明伦堂、崇圣堂、文昌塔及沿江游廊等建筑。柳州文庙创建了全国第一大铸铜贴金高大的孔子坐像。文庙金碧辉煌、恢宏大气、美轮美奂的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被专家誉为迄今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庙。柳州文庙将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地、广西民俗文化的传承地、民间朝拜祭祀圣地、新柳州旅游目的地”。

柳州文庙以儒学思想为核心,通过亲身体验传统文明礼仪活动,让小朋友从小就知礼、懂礼、行礼;通过参加古代传统礼仪,让参与学生知书达礼,好读书、读好书;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参与和新闻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新春伊始我们就策划举行了“学子祈福,一桶高中”、“开笔礼”、“启智礼”、“名家书画展”,“国学讲坛”、“ 礼乐仁和”大型灯谜会等活动、我们成功的举办了主题为“明智扬威 决战高考百日誓师文庙鉴彰”的柳州二中20xx届高考百日倒计时誓师大会;三月份我们与柳州的文明礼仪示范单位;柳州五星商厦共同策划举行了“传承中华文明魂,五星巾帼先锋行”感恩孝亲的传统礼仪体验活动和许多我们礼仪示范活动;我们还为河池学院对外汉语系的大学生专门策划举行了主题为 “秉孔圣道,传孟贤德”的传统礼仪体验活动。四月份,我们与市精神文明办、市教育局共同承办了“世界阅读日”千名师生诵读经典活动;还与樊上上艺术培训中心共同策划举行了名为“文庙古韵育新苗”活动。在五月份,我们专门为柳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的小朋友成功的策划举办了“尊师敬长文庙启智”传统礼仪体验活动、为柳州市康祺幼儿园的小朋友策划举办了“欢庆六一文庙启智茁壮成长”传统礼仪体验活动;为至德经典教育连锁机构策划举办了至德经典·天鹅湖幼儿园传统礼仪体验活动等等,柳州文庙的国学讲坛还专门邀请儒学专家、中国兴礼实践第一人、北京国子间古礼主持人申自强老先生前来文庙为全体员工讲授中华传统礼仪。柳州文庙现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教育基地。

自春节开放至5月底,柳州文庙已接待购票入园游客过10万人次,举办、承办各项活动20余次,吸引参与的来宾和游客约5万人次。此外,还接待了30多批来自区内外的各级领导,各部门的考察和参观1800多人次。来自柳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各职能部门的约50余批、近20xx多人次的参观考察。柳州文庙为宣传文化柳州和旅游柳州起着重要的作用。

柳州文庙最初建于唐贞观初年,原址已无可考证,现在的柳州文庙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现代仿古建筑群。建在柳州市柳江南岸的蟠龙山与灯台山之间,西连蟠龙山瀑布广场,东为待修建的窑埠古街,与周边的蟠龙双塔、王氏山房、回族墓地、“天山万里”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一起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柳州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为了宣扬本地的历史,20xx年,柳州市政府决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3月份开始施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若登高远晀,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蟠龙山瀑布广场、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还有文惠桥。

柳州文庙最初建于唐贞观初年,原址已无可考证,现在的柳州文庙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现代仿古建筑群。据史料,唐元和十年(820xx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并亲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庙后,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学思想,并阐述了孔子思想的传播与中央政权推行政令的密切关系,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顺畅,“人去其陋”,社会经济、文化飞速进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庙碑于柳城(当时柳州治所)。庙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现存于柳侯祠内。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庙迁建于城内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带),地面建筑无存。1920xx年,柳州文庙又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荡然无存。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

20xx年,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灯台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现在选址重建的柳州文庙,涅盘重生,依山临水,在国内20xx多座文庙中,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柳州文庙历史

唐贞观年间,柳州始建文庙,元和十年(公元820xx年)6月,柳宗元任柳州刺史,8月,即着重修文庙,10月完工。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庙(原址无考),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学学说、思想,并阐述了孔子思想的传播与中央政权推行政令的密切关系,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顺畅,“人去其陋”,社会经济、文化飞速进步。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庙碑于柳城(当时柳州治所)。庙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现存于柳侯祠内。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庙迁建于城内西北部(今市二中一带),地面建筑无存。

景点简介

重建的柳州文庙朝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

泮池与泮桥

大门向南,门前街道东西两侧建有两座牌坊,坊前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大门两侧有八字形红墙,琉璃黄瓦,庭中有半圆形水池,名叫“泮池”,池上建有精致的石拱桥,叫“泮桥”,考中秀才的生员入学才有资格走过这条桥,称为“入泮”。过桥后进入头门踏上刻有云朵的青石台阶,象征“青云直上”。

孔子雕塑像

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座门,棂星相传为古代天上的文星,用它命名大门,寓意孔子是应天上星宿降生的,而且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喻祭孔子如同祭天一样,也包含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的思想。柳州文庙的的棂星门设计亦颇有独到之处。棂星门其实不是门,它状若窗棂,取疏通之意,表示通过此门纳天下有学之士。以福建青石架构的棂星门,高11.2米,宽24米,五框六柱,缠枝花卉,穿斗窗式样,比曲阜孔庙的棂星门规模略大。过了棂星门,便是宽6米、长25米的泮池,上有泮桥3座,汉白玉栏杆,柱头雕云纹,寓意平步青云,接着步入从心门。 文庙规制中没有从心门这个门名。从心门高10.98米,宽16米,柱、枋材质均为福建龙田黄青石。“从心”二字源出孔子之语:“从心所欲,不逾矩”,系市委书记陈刚根据柳州文化特色与时代相结合而命名,寄寓深远。

杏坛广场

据《庄子·渔父篇》记载杏坛是孔子讲学之处,但此篇被认为是伪作,因此杏坛也无从考据。

孔庙杏坛位于大成门和大成殿之间,宋代之前是孔庙正殿所在,现存的重檐十字脊建筑为明隆庆三年重建。广场内四座牌坊,南北是“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东西是“德侔天地”坊和“道冠古今”坊。

大成殿

主殿为大成殿,配殿东腋,西庑、东西腋门、碑厅组成。大成殿又称先师殿,是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的正殿。其称为"大成",是指孔子的道德,谓"孔子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已之圣德者也"。重檐盝顶仿唐建筑的大成殿,高30米,宽49.7米,纵深47.5米,矗立于5.8米高的台基之上,为整个文庙建筑群中的核心主体,也是9月28日柳州文庙祭孔大典的中心场所。此处浮光耀金,结构庄严,规模宏大,让人顿生肃穆之情。我市文庙大成殿设计匠心独具,建筑体量成国内之最。大成殿台基高5.85米,丹墀共三层,平步处采用福建田黄青石砌就。

中间宽3.6米、长18米的御道上,饕餮纹环绕四围,19条高浮雕的飞龙神态各异,有至尊的王者之气,与金光宝气的大成殿金顶相互辉映。大成殿环廊的24根紫铜包装的莲花腾龙柱,柱高6米,直径0.8米,也是一大亮点,衬托出大成殿的威严与厚重。 两侧为东庑西庑,是供奉先贤先儒之处,一般是木主神位,无雕像。两千多年来,从无到有,其中供奉之人依各朝各代统治者的意志而有所增删变化,大多数是对于儒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学者,通过供奉,肯定了他们在祖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大成殿”匾额也堪称国内一绝。它完全以曲阜孔庙大成殿匾额的康熙手术为范本,目前国内仅有柳州一家,故专家称誉“北有曲阜,南有柳州”。

端坐于殿中的孔子铜像,已完成了外贴金箔的工序。身着十二章帝王服,头戴十二旒冠冕,显得慈祥、仁爱、睿智。这尊孔子铜坐像,材质之精、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美,在国内文庙中屈指可数。 分置两旁的颜回、曾参、孔汲和孟轲四配像,亦堪称国内文庙塑像中的精品,均为生漆脱胎彩绘座像,通高3.8米,像高2.6米,着九章服,头戴九旒冠冕。 殿中藻井设计,亦是柳州文庙的首创。藻井通透,可见天空,寓意孔子思想与天地相通共融。大成殿内的四周饰以66000多平方米的紫铜板,紫铜板上用蚀刻工艺雕刻《论语》名句,以此衬托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类如这样的首创设计在大成殿里比比皆是。

崇圣堂

崇圣祠原名启圣祠,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纥。清雍正元年(公元1720xx年)谕封孔子上五代祖先配享王爵尊号,并谕准入祀,更为现名。崇圣祠在孔庙大成殿后。供奉并祭祀孔子先人牌位的地方。 祠南向,有正厅5间,前有崇圣门,左右有东西配庞,四周用墙围成一独立院落。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将屋顶的青瓦换成绿琉璃瓦。

明伦堂

明伦堂,明代即有之,清乾隆、道光时修缮,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七檩硬山前后廊式。“明伦”取“存天时,明人伦”之间。明代时为儒学讲堂,清代时改为儒学教室,现辟为孔子生平展室。为了让现代人更多地走近孔子、了解孔子、学习孔子,平遥文庙专门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和实物,全方位地介绍了孔子的一生和他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柳州文庙位于柳州登台山,20xx年建造,文庙朝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

柳州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为了宣扬本地的历史,20xx年,柳州市政府决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 3月份开始施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半年多便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若登高远晀,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蟠龙山瀑布广场、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还有文惠桥。

柳州文庙最初建于唐贞观初年,原址已无可考证,现在的柳州文庙是柳州市政府重修的现代仿古建筑群。据史料,唐元和十年(820xx年)六月,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并亲撰《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柳宗元重修文宣王庙后,大力推崇孔子和儒学思想,并阐述了孔子思想的传播与中央政权推行政令的密切关系,使得柳州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加顺畅,"人去其陋",社会经济、文化飞速进步。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地方官重立柳州文宣王庙碑于柳城(当时柳州治所)。庙碑下半部刻柳宗元像,此碑现存于柳侯祠内。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柳州文庙迁建于城内西北部(今柳州市二中一带),地面建筑无存。1920xx年,柳州文庙又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荡然无存。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xx年,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灯台山西麓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现在选址重建的柳州文庙,涅盘重生,依山临水,在国内20xx多座文庙中,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文庙导游词篇四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迎江寺风景区,我是来自安徽省旅行社的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荣幸可以为各位提供讲解服务,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把美丽介绍给大家,把欢乐传递给大家。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迎江寺之旅吧!

桐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桐城自古名人辈出,唐宋两代的有曹松、李公麟,明清时期又有大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更值得一提的是以方苞、刘大魁、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文派,前后雄霸文坛近300年。近代又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和桐城文化密切相关的桐城文庙。首先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庙吧!文庙又叫孔庙,它是一座“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年间重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了,现在保留的文庙是其核心建筑,主要有大成殿、门楼,并配有文昌祠、泮池、泮桥等建筑。

接下来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庙,感受一下她的文化魅力吧。进了文庙大门,眼前的便是棂星门,棂星门是用汉白玉建成的四柱三门式建筑,柱身是方形的,下有“扇形”撑石,造型简朴典雅。棂星是传说中的谷神,汉高祖命祭天要先祭棂星,以祈求五谷丰登,宋时将棂星门移到孔庙,意为以尊天之礼尊孔。穿过棂星门,走过泮桥,我们现在到达了大成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堪称皖中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大成殿之冠。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这些塑像,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跟山东曲阜孔庙里的孔子塑像媲美呢!

好了,接下来一个小时时间留给您,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进殿或进展览馆参观,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在文庙门前集合,随后我们会驱车前往下一个景点:六尺巷。

好了,今天的游览即将结束了,感谢大家的一路合作与支持,途中服务有不周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下次再来桐城游玩,小王我也很乐意再为大家导游。最后预祝各位一路顺风。

文庙导游词篇五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

学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

石龙抱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铜鼎香炉,高2。85米,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双狮分水”、“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禄禄有福”、“一路连科”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中共悬挂了清代帝王赞孔尊孔的“御题”贴金匾额八块,它们分别是康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与天地参”、嘉庆的“圣集大成”、道光的“圣协时中”、咸丰的“德齐帱载”、同治的“圣神天纵”以及光绪的“斯文在兹”,充分显示了清朝帝王对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推崇备至。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东西碑亭一座。东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记》,这是用两块巨石和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雕刻而成的满汉碑,两块碑上镶一块完整的碑首,将其联为一体。该碑原立于北京文庙内,临安知府双鼎摹刻于建水文庙,实属全国罕见的满汉文碑。大殿后墙外墙脚处,还立有十多块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圣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为滇南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圣祠为第七进院落,崇圣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场所,其为五开间三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染式建筑,通面阔24米,进深16.5米,高9米,占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画,图案精美、色彩古朴,殿前有石拦板望柱(拦板24块,望柱26棵),石拦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胜图。

在大成殿庭院东西两侧,还有体现“庙学合一”的东西明伦堂。崇圣殿东侧有二贤祠和仓圣祠。二贤祠是乡人纪念明洪武年间被贬谪至文庙讲学十余年的两位文人学士而建的祠堂。仓圣祠是祭祀我国古代发明者仓颉的场所。祠后还有象征“孔林”的古柏树林,使文庙更添庄严古雅之色。

文庙导游词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你们向往已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中文庙。欢迎各位的到来资中文庙。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距今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位于县城大东街。不过前后经过三次搬迁后,于清道光九年(1829)将文庙迁于此地,那么为什么会选择迁到此处呢?是因为呀在南宋时期资中的这条街上出一个叫赵逵的状元,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文庙座落的这条街叫状元街的原因。因为赵逵是一名文状元,而文庙则是来弘扬儒家文化的地方,在封建社会中他们两者之间有着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文庙迁移道了此处。

大家首先请看这个巨大的月池,它的名字叫做“洗墨池”。传说是状元赵逵读书时期洗笔荡墨的地方,旁边的高墙是“万仞高墙”。我们都知道,像皇宫这样高贵的地方,它的宫墙也仅仅被称为“数仞宫墙”。但是孔子庙里的宫墙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仞宫墙”呢?这是因为先人们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大家再看这2个华表,众所周知,华表是庄严肃穆的象征,一般出现在皇宫附近,全国各地一般的文庙里也是没有的哦,但为何我们资中的文庙里会出现2个高高矗立的华表呢?这是由于孔子曾被封为“文宣王”,古时候在人们心中享受着帝王的待遇。而这里的2个特别的华表也充分的显示出了当时这里的人们对孔子的万分尊敬和仰慕。所以说跟全国其他的文庙比起来,这2个华表也就显得分外的独特和珍贵了!

当然了,古人认为对孔子光是心中的尊敬是远远不够的,行为上也得充分的体现出 来,大家请看这块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也就是说在踏入此庙之后,哪怕你是当朝宰相、三军统帅、皇亲国戚,到了这里都得规规矩矩,毕恭毕敬徒步而行的穿过我们前面的这道“礼门”去里面祭拜孔夫子,因为这里是万世师表孔大圣人的神圣殿堂!

大家要知道,在封建社会,这里是不能随便进出的。它不像其他的庙宇,任何人都可以进去烧香拜佛,求神许愿;这里就不行,平时的大门是关着的,只在春天和秋天的祭祀之日或全县学生大考的张榜拜孔之时才把大门打开,让官员、举人、考上了秀才和社会上颇有身份的绅士们才能进去,一般的小民百姓是不许进去的。今天来到这里游览的朋友们我想如果在那个时候至少都能算是秀才了,个个都是有功名的,绝对有资格进去朝拜孔圣人,请! 我们资中文庙总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43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布局格调以山东曲阜的孔庙为原型,但规模要小一点。这个文庙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别的庙门都是向南而开,这里却是东西二门,东边叫“礼门”,西边叫“义路”,这个根据孟子的“以礼为门,以义为路”而得来的。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资中的文庙里有“五绝一奇”。首先让我们来先看看这其中的一绝——照壁。这个照壁修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川内所有文庙中设有照壁者只有这里一处,在全国文庙、孔庙也是极为鲜见。照壁中七孔镂空壁塑图案精美、寓意深刻,表现了精深的儒家文化内涵。七孔镂空壁塑的砖骨灰塑的工艺手法,极为少见。整个照壁长19.5米,高6米,雄奇瑰丽。

这七孔照壁主要表现的就是“鱼跃龙门”。这个成语我们都知道,“鱼跃龙门”里的“鱼”指的主要是鲤鱼,但是请大家仔细看,这照壁上的鲜活的鱼儿扁脑壳、大嘴巴、长胡子。不是鲤鱼,而是我们资中三绝之一的鲶鱼。资中的鲶鱼在清代就被刻上了照壁,这说明资中的鲶鱼并不是美名于现代,而是早在清代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这也使得这块照壁极具资中的特色和代表性!第一孔照壁主要传达出的寓意是比喻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之前好比河中之鱼,然后大家请看第二孔,在第二孔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龙头鱼身的“怪物”,但其实它是要表示人在接受尊孔尊儒教化的过程中不停蜕变,更加精进的过程,树立一个要向“龙”转化的这么一个理念也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照壁上榜题文字“龙文炳跃”寓意苦读寒窗,鱼跃龙门,彪炳千秋。而第三孔讲的就是有了理想之后要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孔壁周围有一圈梅花,表示“梅花香至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高楼下的螃蟹,它比喻的是人心中的私心杂念,表示出,只有抛弃了心中一切的私心杂念,才可以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纵观这七孔照壁,主要的就是向大家告之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的付之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好了,大家现在请往后面看,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文庙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完全对称的建筑布局,它的中轴线就是我们的第四孔照壁和正前方大成殿里的孔子像这两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现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青石牌坊,正中为“灵星门”,左边是“贤关”,右边是“圣域”,表明这里是灵天宝地、圣贤之区。为什么要在这里立这么一个青石牌坊呢?这个在古时候是有讲究的,当人们来到文庙祭拜孔子的时候,要从这三道门进去。但是古人们在祭拜孔子的时候,他们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不同等级的人要从不同的门进去,正中的“灵星门”在古时候是只有皇帝或者是皇帝钦点的状元才可以走的,左边的贤门是那时候被认为是有贤之士走的,而右边的圣域则是给得圣之人准备的。不过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地位都是一样的,所以大伙儿也不必拘礼,请跟我来吧!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我们资中文庙的又一绝——“泮池”。为什么叫“泮池”呢?原来呀,在古代学校被称为“泮宫”。是由鲁德公在泮水之滨建立学宫而统一命名的。“泮池”的意思即是学校门前的水池,传说能振兴学业。在科举时代,童生考中秀才之后,都要到这里来绕池游走,庆贺入学,古人称为“游泮”,是相当体面的光宗耀祖之事。那么它被称为绝的原因是因为别的文庙的只有一个“内月池”即“泮池”,而我们的文庙不仅拥有“内月池”还拥有一个“外月池”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洗墨池”。两池两两相称,相得益彰。再有就是我们这个泮池本身,大家请看,横跨池面的一座刻有龙形的桥,叫做“状元桥”。跟全国别的文庙不同的之处在于,其他文庙的桥都是一桥一孔,而我们的状元桥是一桥三孔。是不是十分的特别呢?而且在其他各地的有些文庙里它的状元桥是封闭的,不过呀,因为资中在历史上一共出了2个状元,一个是南宋的赵逵,一个则是清朝的光绪年间的骆成骧,所以呀我们文庙里的状元桥是可以向游客开放的,大家不妨在这泮池边和状元桥上尽兴的游走一番,体检一下古时候读书郎升入学官和高中状元的喜悦之情!

我们先来到泮池的左边,现在我们看到这块高大的石碑便是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在他40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33年手书的《四书.大学》碑,距今300多年的历史,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康熙也下令全国,凡是有文庙的地方也就必须要立这块碑,现在有些文庙里已经没有了,而我们这里的文庙却至今仍旧保存了下来,这是十分难得和珍贵的。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虽然是一位满洲皇帝,但是他对汉族的儒家文化确是十分的喜欢。这块碑的内容主要是《大学》里经一章的内容,简单的说来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写这块碑的时候康熙正当盛年,其书法刚劲豪放,颇具唐人气韵,从这块碑里的书法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满洲皇帝的深厚的汉文化功底。这块碑与它正对面的石碑并称为资中文庙的另一绝,对面的石碑是明成化四年明宪宗皇帝书《御制重修孔子文庙碑记》碑。两块碑均高4米,宽1.9米,两两对称而立,两道碑文,碑体高大,尤显风采,均以帝王万乘之尊御书,堪称资中文庙之精品。

两座碑的旁边都各有一座祠堂,也是对称而立的。首先我们来看位于左边的名宦祠,名宦祠供祀的是外地人从隋到清在资州做官而政绩卓著的官员,如唐代的节度使韦皋、刺使羊谔、宋代的范祖禹等,一共二十八人。因为我们资中在历史上曾是州郡属的所在地,为州时间长达900多年,所以这里面的最高官就是州官,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委书记。现在我们来到了与刚才名宦祠对称而建的另一个祠堂,叫做乡贤祠,乡贤祠供祀的是资中人在外地作官而名扬青史的杰出人物,如西汉的词赋家王褒,南宋状元赵逵、南宋宰相赵雄等,一共二十四人。其中宰相赵雄为这里供祀的最高官员。乡贤祠的旁边有关于张大千所作的资中八景的介绍, 我们知道张大千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虽为内江人,但却与资中有着很深的情谊。因为他的亲戚很多都在资中,小时候他经常跟着他的二个来到资中玩,所以从小就对这里很了解。1956年张大千离开大陆移居法国的时候,出于对家乡的思念,他便凭小时候自己的记忆,画了这资中八景图,送给自己的资中亲戚。大家不妨来欣赏一下国画大师张大千印象中的资中8景。

位于两座祠堂中间的这一排殿堂式的建筑叫大成门,又叫“戟门”。这道门同外面的大门一样,从前只逢祭祀大典之时才会开放,主要的作用是供文武官员休息整装的地方,平时只能从两边小门进出,左边的小门叫“金声”,右边的小门叫“玉振”。

现在我们穿过了大成门,来到了又一个圣洁的天地。这座院落叫崇圣祠,它与前面的大成殿错落有序,颇具匠心,布局是相当合理、巧妙的。资中的文庙的面积很小,但是他的结构确实十分的紧凑,我们可以看到左右两边的钟鼓楼也都完好的保存下来了!两座楼也是对称而建的,用一句成语就叫做晨钟暮鼓。

好了,游客们,我们现在处于的位置是西庑,在正对面同样与它也是对称而建的是东庑。西庑和东庑在古时候又叫做“厢房”。它们在文庙里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陈列孔子和72贤人(也就是他的72位弟子)牌位的地方。但由于我们的文庙博物馆也在文庙内,所以这里变成了我们陈列我们文庙内珍贵文物的地方。那么我们首先来欣赏这块石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幽兰赋》。这组碑刻一共七块,每块长2米,宽1.2米,是质坚粒细的巫峡石刻制的。话说在清朝的咸丰年间,资中人李福州靠一手熬糖的好手艺,成了当地八大首富之一,就在县城外牛寨溪修起了“李家花园”。李福州读书不多,却天资聪慧,发财后不惜重金购买名人字画装点花园,有一次他在宜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黄庭坚的这幅字,他非常的喜欢,并派人专程从巫峡开采到了上好的巫峡石,又花重金请了一位成都的工匠高手,在自己的家里面把黄庭坚的这幅《幽兰赋》给刻了下来并用他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不过十分可惜的是,待到这位商人死去了之后,后辈式微,字画散尽。而这7块石碑每个就重达1吨多,无人搬动。新中国成立之初,土改时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分到了这堆石头,将它们砌成灶房外墙和猪圈。建房时嫌有字的一面不光滑碍事,就将无字的背面放在外面当猪圈墙,有字的一面是自家灶房糊上了泥巴。谁知这样就完好地保护了石碑,还使它“失踪”了20多年。直到1974年,当时我们文庙的老馆长杨祖垲老先生才意外的发现了这块珍贵的石碑,经过细心的清理、保管之后,这才让此碑重见天日,也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块碑我们又把它称为“三绝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在文、书法、雕刻这三方面都是可以堪称“三绝”的石刻。首先是它的文章此文是唐代的韩伯庸所作,大家请看:“阳和布气兮,动植齐光;惟彼幽兰兮,偏含国香。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虽无人而见赏,且得地而含芳”。意在说吸收了天地精华,有国香之资的兰花却因出生不好“吐秀乔林之下,盘根众草之旁”而无人知晓只能孤芳自赏。然后文章说了三个故事来赞美兰花,第一个便是“横琴写操,夫子传之而至今”。这里的夫子便是孔子,说孔子发现的兰花之后很是喜欢,便弹琴给兰花听,以此来赞美兰花的高洁。第二个便是“燕姞梦兰”的故事,说燕姞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女子,一日梦见他的祖先给她一棵兰花,告诉她这兰花将来会是你的儿子,你现在收下她之后,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的来爱你,而后当时的国君郑文公爱上了这位叫燕姞的女子,并以兰花作为定情之物娶了她,果然婚后为郑文公生下一子,取名为兰,也就是后来的郑穆公。第三个讲的便是屈原也喜欢兰花,赞美兰花,我们可以看到,碑里提到的“骚人,楚客”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兰花的确是有国色之资,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寄愿移根于上苑”,即搬到了皇宫受大家的赏识。介绍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难想到其实孔子的遭遇就像兰花一样,一开始周游列国,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被赏识,而后才被人们认可,受到大家的尊敬。因此把这篇《幽兰赋》放在祭拜孔子的文庙里,也是十分适合的。我们再看他的雕刻,说它绝是因为这位工匠的刻工了得,他把黄庭坚每个字的虚笔都刻得近乎完美,栩栩如生,十分难得。当然了,三绝”中最绝的还属黄庭坚书法,全文396个字,平均手掌大小,写得气韵横生,是50多岁的黄庭坚第一次被贬后奉召回京时书写的。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跌宕开阔、沉着刚劲的手法,来表现受冤平反后的心情及对兰花品格的向往。碑文中的字体奔放壮美,章法连绵,是黄书的代表作之一。

怎么样朋友们是不是觉得这块碑很值得一观呢,欣赏完我们文庙的石刻精华之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馆内的木刻精华,我们文庙的镇馆之宝,也是我们文庙的第4绝——至圣先师孔子神位。这块牌位是在明代嘉靖九年(1530)时制作的,已经有48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根据史书的记载明世宗嘉靖九年,礼部议奏:“人以圣人为圣,圣人以孔子为至”。孔子是至贤,但毕竟是人臣,因而应当去掉“文宣王”的王号,改称“至圣先师”,准奏后,嘉靖帝就诏令全国,“去塑橡、设木主、罢封爵”,意思是说文庙以后都不准在供奉孔子像了,把孔子像换成孔子的牌位进行拜祭久可以了。而且嘉靖皇帝还颁布了各地制作孔子牌位的统一规格和标准。按照规定,孔子牌位必须是“高二尺三寸七分,厚七分,阔四寸,座高四寸,长七寸,厚三寸四分”。不能大,也不能小,规矩是相当严格的。以至于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庙内保持着的一块嘉靖九年制作的孔子牌位,其长宽高厚完全按照朝庭规定的尺寸而作。然而令人费解的是,我们资中文庙内的孔子牌位却忤逆了“天威”,光是通高就有八尺八寸六分,超出当时规定的3倍,它的宽是四尺二寸,厚度七寸五分,可以说是远远超出了嘉靖皇帝所颁布的孔子牌位的规格大小。其二便是按规定,牌位必须“朱地金书”,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牌位却是金底黑字,正中的“至圣先师孔子牌位”是用黑漆写在金榜上的。可以说,这块牌位无论是从尺寸大小还是字体颜色上都没有按照当时皇帝的要求来制作,我们都很清楚在封建专制社会里,是最为忠君守道的。但是当时的这里的人们为什么偏偏如此大胆的顶风违命,抗旨不尊,公然的忤逆天威,炮制出了这么一块欺君之物呢?有人说或许是对资中文庙的一个特许,因为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都是站着的。。。。。但事实上至今仍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这也成为了我们华夏神州所有文庙中永远的未解之谜。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此牌四周缕空雕刻着九条龙,二条凤,外围是以花瓣和海涛、龙凤缠绕其间,栩栩如生、呼之欲飞……可以说此牌构思巧妙,形态生动,技术精湛,气势恢宏,是不是令大家叹为观止呢?其实现在在山东的孔子庙里也有这么一块一般大的牌位,只不过那个牌位是清代才立的,而我们这块是明代就有了的,相比起来,我们文庙里的这块牌位不仅大,而且历史更悠久。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它如此完好的保存下来,是十分不易和珍贵的。怪不得此牌被人们誉为“中华第一牌位”。

下面我们来到的是东庑,这里同样也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馆藏文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拓画,是从我们资中南宋时候出的宰相赵雄的墓里拓画下来的,这幅图的名字叫做“宰相出行图”当时发现的时候,墓里的图画都是彩色的,非常的漂亮。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资中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骆成骧的照片。他17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这块“经魁”匾就是他中举人的时候,送给他的外公的报喜之物。31岁时被光绪皇帝钦点,成为清朝唯一的川籍状元。这块“状元”匾就是在他中状元之时候,送给他的舅舅的报喜之物。这个“状元”匾上的“钦点”二字便指的是光绪皇帝的钦点,那么为什么光绪帝会钦点他为状元呢?我们可以开看看下面的文章,这是骆成骧在当时殿试的时候手写的《殿试策》。单从这篇字来讲就写的十分工整,如同现在的印刷一般,由此可见骆成骧的书法功底。据说当时光绪皇帝临轩侧问当下应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并要求大家畅所欲言,于是骆成骧就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4个点来回答光绪皇帝所提出的问题,这4点分别是:整军练兵、兴修水利、例行节俭、惩治贪污。可以说这4点建议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受用的,光绪皇帝看后十分喜欢,便钦点了骆成骧为状元。由于其出身于贫寒农家,中状元后骆成骧并没有做官,而投身教育事业,大力的兴办学堂。他在当时的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做过首席提调,后来回川以后创办了四川高等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大学,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份《殿试策》的原件就保留在了现在四川大学里。

走出东庑,我们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资中文庙的核心部分——大成殿。大家请跟我来,这片宽大的平台是祭孔之时举行八佾盛典的地方。所谓“八佾”,是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一共六十四人。诸侯只能纵横六人,叫“六佾”;大夫纵横四人,叫“四佾”。孔子是文宣之王,连皇上都要对他顶礼膜拜,当然要享受八佾之舞的最高待遇了。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大家还可以看到对面的一座黄色的琉璃瓦建筑,那就是我们的资中“武庙”。现在现存的文庙是全国有29座,现存的武庙在全国有10座。文武庙并存且相距如此之近的在全国已经十分少见了,所以20__年的时候,国务院就把这两座庙一并归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曾讲到我们资中文庙有5绝1奇,我们先前已经欣赏完了4绝了,那么剩下的一绝和一奇便是在我们的这做大成殿里面。请!

首先大家看到的便是我们大成殿中心的孔子站像!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底座1.2米,石像净重7吨。站像姿取的是唐代画圣吴道子绘的“至圣先师图”。它便是我们文庙里的一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全国的29座文庙里的孔子像全都是冠冕庄严的帝王坐像,原因我们刚才有讲到是由于孔子被封为“文宣王”,要享受帝王的待遇。而我们这里的孔子却塑得是站着的布衣像。很多人曾对此表示不解,为何我们资中文庙的孔子像是站像而且还是布衣的呢?我们都知道孔子曾“学琴于师襄,学乐于苌弘”。即是说向师襄此人学了琴,而后又向苌弘学了音乐。而苌弘又是我们资中人,根据孔子一直强调的“尊师重道”的思想,那么在老师的故乡孔子他便要站而不坐,以表示他对自己老师的尊重。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恭身而立,双手前伸上举,作“天揖之势”,生动地再现了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彬彬有礼,尊师重教而平易近人的圣洁丰姿。其实呀,在南京的夫子庙里也有一座孔子站像,不过那尊站像仅立在门口不受祭拜,而我们资中文庙里的布衣孔子站像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要接受祭拜的孔子站像,这也便使他成为中华一奇。

现在大家抬头看到的这10块匾,便是我们资中文庙的第五绝了。这10块匾里面有8块都是清代从康熙到光绪8个皇帝为孔子题写的。因为呀,当时康熙皇帝规定凡是要做皇帝的人都必须为孔子题匾,这样才能有资格,所以康熙帝便带头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写下了正中最高一块“万世师表”匾,意思是说千秋万世都要以孔子为师,以孔子为表率;第2块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题写的“生民未有”,意思是说至从世间有了生灵以来都没有再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人物了;第3块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年(1732年)题写的“与天地参”,这里的“参”是第三的意思,就是说天为一,地为二,孔子为三;门口上面是嘉庆皇帝于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题写的“圣集大成”,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然后依次是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意思时说孔子是圣人,他讲的中庸很能教育人;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意思说孔子的道德学识用布都写不完,用车也载不完,以此来表现孔子的学富五车;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意思是说孔子是圣人是神人,他的行为是天都要放纵的,表示孔子不受天地之约束;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它的意思是说如果要谈文化的话,只有孔子才能算得上有资格。这便是清朝8位皇帝为孔子提的匾,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八皇匾”。这些全都是万岁爷们的亲笔题词另外还有两块是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德配天地”、国民党总裁蒋中正题写的“道冠古今”。提起林蒋二位题字的匾额,开始后,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极左思潮冲激下,难逃厄运,红卫兵准备砸烂此二块匾额。 这紧急关头,原县文管所所长杨祖垲急中生智,将二块匾额当着文庙大门安上,真乃天意,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刚刚合适。杨在上面涂上了红漆,并在大门正面写上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在大门背面写上“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革命口号,才躲过了这场灾难。在打倒“_”。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把这两块匾恢复原状,理直气壮地挂在文庙大成殿内。

好了,对于文庙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在这一次的游览中感到高兴。

文庙导游词篇七

文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胡同,始建于1920___年,是东北最大的文庙,与曲阜孔庙、南京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它既是清朝对汉文化传入东北的认可,更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的历史见证。吉林文庙建筑群规模之大、等级之高,在封建社会所建的地方文庙中是独有的。

该庙座北朝南,规模宏伟,共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东西配庑等。院外照壁前有两只石狮子,照壁北面两侧有东西辕站,照壁后面正中有泮池、状元桥。吉林文庙内还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圣迹石刻图陈列。

吉林文庙既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尊孔宠儒的礼制建筑,更是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精华,显示出儒教建筑的特殊风格,并以其金碧交辉的雄姿为美丽的江城增添了光辉。

吉林文庙是一个以保护古建筑群而建立的专业性博物馆,以对公众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已任,以举办展览、文化活动等为载体,以激发公众的。

文庙导游词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璧山文庙游览。我是导游胡腾月,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体会到文庙的悠久历史和古香古色。

璧山文庙是重庆市现存唯一的文庙,此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也就是1194年,咸丰四年重修,大成殿座西向东,背靠凤凰山,前面是宽阔的大成广场,右有高大雄伟的政府大楼。文庙总面积为1240平方米。

庙前就有吕凤子的石像,文庙是为纪念吕凤子的,吕凤子出生于1886年。成年后在上海等四个省市的高校教授国画。吕凤子是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也是美术教育家,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请大家随我的手势看看大门,大门红色的壁上是镶嵌着黄色的圆球,显得那么庄重,上面刻有文庙两个金字,我们从此看出古代人民的鬼斧神工。大家请跨进门坎,左手边是吕凤子纪念管,右边就是广告工作室了。大家跟随我走上正前方的阶梯,这里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幅九龙图,中间有一条威武的大龙,周围有八条可爱的小龙在嬉戏,这幅石画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细致无比,这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家往上看,就是正殿了,屋顶双层,铺着黄色瓦片,墙呈红色,顶上还雕刻着两条飞龙。大家走进正殿,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桌椅,人们在这儿悠闲地喝茶。

我们绕过正殿,走上山坡,看看这些神像,它们的尊严,让人肃然起敬,很多神像已被风化,可不失它们的尊严。这边儿的神像被文化大革命摧残得不成样子。

朋友们,请保护文物,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大家请给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下次再见!

文庙导游词篇九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建水文庙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文庙又称孔庙,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孔子和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明代全国就有府、州、县三级文庙约1560所,清代则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经历代4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全国大型文庙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庙历经700余年能得以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为人们研究我国古代尊孔崇儒的历史,研究传统的建筑艺术创造了极其宝贵的条件。现已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完全依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庑、二堂、三阁、四门、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个,现除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被毁外,其余31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为建水这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建水文庙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纵深达625米,共分七进空间。

第一进空间从万仞宫墙(红照壁)至“太和元气”坊。“太和元气”坊是文庙的单体大门,属四柱三楼三门道木牌坊。

学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气”坊后是泮池。俗称“学海”,自明弘治年间拓为椭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岛,上建“思乐亭”,岛堤间由一座三孔石桥相连。“思乐亭”亦名“钓鳌亭”,有勉励生员奋发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犹如钓得深海中大鳌之意。人们来到这一引导性空间,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学海文澜”和均衡对称的牌坊群落,给人们一种襟怀开阔、如入圣殿的感觉。

第二进空间为“太和元气”坊至月台边。进入“太和元气”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铜像,令人肃然起敬。像后碧波荡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犹如汪洋般宽广、浩瀚和深远。

义路坊从下马碑开始,进入“礼门”、“义路”坊、“洙泗渊源”坊前半圆形月台广场,为第三庭院空间。二、三进空间为建洙泗渊源坊水文庙最大的游憩活动园林庭院环境空间,在这里可将远山近水,如画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由赞叹我国传统园林的奇巧与壮美。

第四进庭院空间为“洙洒渊源”坊至棂星门及横向对称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贤关近仰”、“圣域由兹”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庙园林气氛甚浓的历史文化碑刻展示区。棂星门东西两侧为碑林,其间立有石碑数十块,记载了明清重修文庙的情况,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边疆传播的重要历史资料。

杏坛建造的杏坛,内用斗八藻井,瓦用黄色琉璃瓦,彩绘金龙和玺,规格很高。坛内竖明代“孔圣弦诵图”石碑。杏坛左前有奎星阁;左后有名宦祠、金声门,右后有乡贤祠、玉振门。奎星阁、文昌阁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点斗,文运昌盛”之意。乡贤名宦祠是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乡绅、贤人和纪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属于地方文庙的特有建筑。

大成门以内至先师殿及两庑两耳围合的第六进庭院空间,是文庙的核心和重点。此庭院由大成门、先师殿、东西两庑、东西碑亭、东西两耳组建成气势恢宏、格调高雅、金碧辉煌的方形建筑群体,营造出文庙特有的建筑意境。院内还有相传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银桂。院内的一对伏坐石雕白象,上驮一米多高的青铜花瓶,其造型体现了中原文化、边陲文化和东西亚文化的交相辉映,取意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师殿,因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任临安知府时,曾题书“先师庙”三个榜书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

这个网站建水文庙导游词范文有很多,送你一篇。

建水文庙导游词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班 级: 专 业: 课程名称: 任课教师: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叫吴飞红,生活无非就是要红红火火,大家可以叫我小吴,叫飞鸿大侠也不介意的,多么霸气的称号,又好记。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车行”, 今天很开心见到大家,我旁边这位司机李师傅现在将护航我们安全抵达第一站建水文庙,我也将竭诚为大家服务。可能提到建水,大家可能舌尖上都有所触动,十分美味的建水烧豆腐,建水烧烤,除此之外呢,大家还对它认识多少,其实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和重庆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具有“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的特点,接下来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细细品味这座古城。

建水简介

建水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光秀丽 民风淳朴,素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和“诗书郡”的美誉。总之,可用“古、多、精、淳、美”五个字来形容它的魅力。

古,是指建水历史文化悠久,古意盎然。建水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建水古城最初为南诏国时期所建,元代时设建水州,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至今已经历了1200多年的历史沧桑,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交通枢纽。仍保存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因此,也称它为“千年名府”。

多,是指古城的文物众多,保存完好;城内仅元、明、清三朝的古建筑就有近百处,已确定为景区景点的也达百余处。

精,是指在建水的历史文物中,精品甚多且稀有。拥有比北京**早建27年,形状酷似**的“直逼云霄”的朝阳楼,有被誉为“西南大观园”的朱家花园;有造型雄奇的文笔塔等等。

醇,是指建水的文化底蕴醇厚;若朋友们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就会看到一眼眼老井,一股股清泉,这些老井清泉包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建水独特的古井文化。

美,当然是指这里的风光美,人情美。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美景,还有哈民族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等独特的风情美。

现在,就让我带领朋友们一起走进这座集文化美景于一身的大观园,感受其”文献名邦”的内涵。

现在我们到了建水著名的代表性建筑群——建水文庙。 文庙简介

1 第一大文庙在哪里吗?就是位于孔圣人故乡的山东曲阜文庙。而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建水文庙则是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的第二大文庙。

目前建水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元代,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仿照了山东曲阜孔庙的风格建造,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坐北朝南,规制严谨,分六进空间。主要的建筑包括:一池、一坛、一圃,指的是泮池、杏坛和射圃;二殿、二庑、二耳、二堂,指的是大成殿、崇圣殿、东庑、西庑、东耳、西耳和东明伦堂、西明伦堂;还有三阁、四门、五亭、六祠和八坊等共37个原建筑,现除射圃、尊经阁、魁星阁、敬一亭和斋宿亭被毁外,其余32个建筑都得到较为完好的保存和恢复。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是游客游览的旅游胜地,也是学生“求学”游览首选之地。;待会大家可以细心的数一下,看它具体有哪些建筑。

太和元气坊

下面,就请各位随我一同走进这“金碧壮丽甲鱼全滇”的文化艺术殿堂。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文庙的大门——“太和元气”坊,它高9米,是一座石木结构、三门五开间式的牌坊。大家可以看到,整座牌坊采用雕刻造型装饰,姿态生动的六狮、二象托着檐梁吊柱,是力学和艺术的完美统一。而牌坊上题的“太和元气”四个金箔大字,意为“天地浩然正气”,借以赞美孔子思想得天地之正气,也说明了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又是办学的场所,也透出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气息。

孔子铜像

刚才我们了解了建水文庙分六进,而走进“太和元气”坊,是为一进。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孔子铜像,它高3米,基座为1.5米,重675公斤,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在1999年来建水参观考察后,慷慨捐资铸造的,于2000年12月3日落成。

泮池

建水文庙与全国其他文庙相比,还有其独特之处,第一表现在铜像后面的泮池上。全国各地的文庙的泮池造型都为半圆型,只有建水文庙中的泮池,大家可以发现,是椭圆形,且面积也是全国最大的。古时候曾把学校称为泮宫,校内的水池就叫泮池,由于叫起来不顺口,还是习惯称它为学海,既表示是学校里的“海”,又寓意学无止境的“海”。泮池中有一小岛,岛上的亭子称为思乐亭,也称钓鳌亭,始建于明朝。思乐亭取意于“思乐泮水,薄采芹藻”之意,勉励生员发奋读书、勤(芹)奋学习,日后高中榜首,独占鳌头。泮池也以此亭为界,分为上下两塘,以前上塘种红莲,下塘种白莲,就是“连连高中”的意思,池东面种水芹,西面种水藻。凡生员入学、中举人或中进士后,都必须到文庙拜孔圣人, 2 之后,再登思乐亭、环游泮池一周,然后采芹藻而归,这称为“游泮采芹”,这是仕子们最荣耀的事。

礼门、义路坊

池端东西两坊分别是礼门、义路坊,是青石雕刻的仿木结构四柱三楼三门道石坊,两座牌坊前各立有一石牌,上面刻有“官员兵民人等于此下马”,表示不分文武官员还是平民百姓,到此都得下马落轿,步入文庙,以表尊孔。

洙泗渊源

穿过礼门、义路坊,是一个半月形的唇台。两侧红墙上,镶着四块各高一米的字碑,东墙“鸳飞”,西墙“鱼跃”。半月形唇台的中心,是“洙泗渊源”坊。“洙泗”指的是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洙水”和“泗水”,孔子便出生在这两条河的交汇处,“洙泗渊源”的含义是儒家学说源远流长。牌坊后面镌刻着“万世宗师”四个字。这座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典型的五开间三门道古牌楼建筑,木石结构,通面阔23.7米,进深7.7米,高9米,面积180平方米,巨大石雕龙、麟、狮、象把住牌坊。石雕坐于兽头之上,头顶檐柱,这是工匠们别具匠心的构思。整座牌坊用材考究,斗拱精巧,是一件建筑艺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佳作。

走进“洙泗渊源”坊,是为二进。在它的东西两端有两对木石结构的牌坊横列,它们分别是“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贤关近仰”,其中“道冠古今”和“德配天地”两坊建制相同,为五开间四柱三楼单道砖木结构牌坊,通面阔16米,进深5米,高9米,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五十六年重建,,德配天地意思是说孔子之德高明博厚,与天相齐;道冠古今,是赞叹孔子之道为古今之冠,贯穿于往古来今整部文化史。另外两坊“圣域由兹”和“贤关近仰”建制相同,为三开间二柱三楼单门道砖木结构牌坊,是清乾隆五十八年建造。圣域由兹,意为圣贤之地由此进入,贤关近仰,意思是进入贤圣之地,则科举仕途俯仰可见。并且圣域由兹为文庙的东侧门,贤关近仰为西侧门。

棂星门

建水文庙第二个独特之处在于正对各位的棂星门,大家观察一下,四根中柱穿脊而出,高出屋顶两米多,柱上罩着建水古窑制的元代盘龙青花瓷罩。中柱穿脊而出这一建筑特点,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棂星又称“天田星”,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用,祭棂星体现了“尊孔必尊天,尊天亦尊孔”的思想。这座棂星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重建于清乾隆年间,青色筒板瓦屋面。棂门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廊,于1999年恢复重建。碑廊建成后,原孔庙所存碑记,经整理修复,移存于内。

文庙的第三个独特之处在于东碑廊中保存元朝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碑,除此还有历代有关重修学宫,学庙田产,丁祭大典等三十余通碑刻;“西碑廊”保存有明代至清代临安府儒学科甲题名和历代德政碑,警 3 示、训导、圣谕、程子四箴及部分有地方历史价值的建水碑刻三十余通。东西碑廊资料,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研究古代边疆文化教育的珍贵史料。

穿过棂星门,是为三进,有一个典雅小园。园林东西两面分别是魁星阁遗址和文昌阁,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主管文章;文昌是寄寓文教昌盛,阁内原供奉文昌帝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祗。

杏坛

我们继续游览,各位请看,这造型别致的台阁为杏坛,相传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场所。建水文庙杏坛始建于元代,后毁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2000年重修的建筑。杏坛采用三开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亭形式,高10.3米,阔7.12米,两层台基,石栏环绕,四面敞开,每一块石栏都雕刻有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十二根高浮雕盘老石柱林立,五踩重昂斗拱,十字歇山顶,琉璃瓦屋面,内为斗入藻井,金龙和玺彩画,建筑规格等级很高,仅次于先师殿。

说他等级高是因为古代建筑装饰常见的彩画有和玺、旋子和苏式三种形式,而和玺彩画是最高等级的,仅用于宫殿和坛庙的主殿、堂、门,主要图案也为龙凤纹彩饰;旋子次之,苏式彩画一般用于住宅、园林。环绕四周的石栏板,镌刻有孔孟箴言,名言警句,在这里大家是否体会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儒学文化内涵的深邃和影响之深远。

文庙与全国其他文庙不同的第四个独特之处是在杏坛中有一块明代天顺年间的“孔圣弦松图”画像碑。此碑图文并茂,图的内容是孔子席地而坐,抚琴授课,四个弟子肃立恭听;碑文为宋高宗御题《孔子像赞》,共四十八个字,前四十个字是宋高宗对孔子的歌功颂德,后八个字是要求臣民尊重孔子。这块碑原先是宋高宗赠予浙江衢州孔庙,元灭南宋后,此碑随原国都“临安”之名移至建水而传入建水文庙。

三、明五伦”的儒家思想。东明伦堂曾是临安府学所在,西明伦堂曾是建水州学所在。

大成门

说话间,我们已经来到“大成门”。它的含意就是孔子思想集古代先圣之大成。大成门重建于嘉庆年间,为三开间两进深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建筑,琉璃瓦屋面,大成门是级别较高的三门道单体台门,台基为白石须弥座,门前石阶正中有青石雕龙御路石。

跨进大成门,是为第四进。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广的庭院,院中有 4 明茶、元柏及清代的金银桂等多种珍贵植物,两侧有东西二庑房屋各十五间,用来供奉古代先贤、先儒的牌位。有趣的是在庭院没有排水通道,但遇到下大雨,总是雨停院干,没有积水,被传为奇闻。大家请看,那一对白象驮瓶,象是石雕,瓶为铜铸,它的造型体现着中原文化与边陲文化的交相辉映。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用材方正的青石板道两旁,青砖地幔上镶铺着十几块边框装饰有别的青条石,大家一定想问这是干什么用的?这是古代祭祀孔子时论品位给官员们敬立的。再往前走,广阔的拜台正中,有清乾隆年间制造的古铜大鼎,上部为中原典型的两层宫殿,四周数十条游龙盘绕,栩栩如生,下部四支脚是由四头云南吉祥物——大象的象头和长鼻子组成的。它也可以说是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复合载体。

先师庙

现在我们到了先师庙,又称大成殿。殿正面悬挂的大匾“先师庙”三个金字,是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就任临安知府时题写的。大成殿位于文庙建筑纵向中轴线后部的最高台上,以突出其在整个建筑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庙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坚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构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块青石斧剁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构架承重结构。大殿正面五个开间共有22扇雕花隔扇门,其中明间六扇各雕云龙一条,组成“六龙捧圣”,排列于殿内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创建的儒学在古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至高无上的地位;次间、梢间每扇为一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如“喜鹊闹梅”、“三羊开泰”、“旭日东升”、“竹报平安”等,共雕有一百多个大小动物及翎毛花卉,形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个个镂空为立体状,体现了古代木雕艺人的高超技艺,堪称木雕艺术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画绘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更为独特的要数左右檐角的两根石龙抱柱,石龙抱柱前檐左右两棵辅柱(角柱),上半部镂雕成龙腾祥云的“石龙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与透雕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栏板望柱围护,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铜鼎香炉,上部为宫殿亭楼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铜柱游龙盘绕,四足为四只象头,卷曲的象鼻支撑在莲花座上,充分表现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达到四平八稳的政治效果。

步入大殿,迎面便是供奉孔子圣像的圣龛,孔子圣像坐于龛中。东西两侧的龛座里,供奉的是“四配”、“十二哲”,他们有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的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学者。大殿内外悬挂着清代皇帝御题的八块匾额,分别是康熙“万世师表”、雍正“生民未有”、乾隆“与天地参”、嘉庆“圣集大成”、道光“圣协时中”、咸丰“德齐帱载”、同治“圣神天纵”和光绪“斯文在兹”。

5 东、西碑亭

先师殿左右两边分别是东、西碑亭。东碑亭正墙上镶着清代雍正年间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记”;西碑亭内有满汉文碑刻“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由满、汉文两碑合为一体,以一碑顶固定。碑文为乾隆皇帝御书,记述了清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准噶尔贵族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史料。原碑立于北京文庙内,后临安府知府双鼎拓临镌刻于此。

崇圣祠

先师殿后面的崇圣祠为五进,用来供奉孔子前五代列祖牌位。祠前有石栏望柱拜台,上面刻有浮雕杭州西湖二十四景风光名胜图。大殿周围还有景贤祠和仓圣祠。景贤祠用于祀奉对建水文化教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山西布政使韩宜可和左参政王奎二人;仓圣祠是供奉我国古代皇帝史官、中华汉文字造字师祖——仓颉的纪念性建筑。

文庙的最后一进是尊经阁,是滇南最早的藏书阁,可惜早已被毁,只剩下百余棵古柏树了。

结束语

当然,作为文化之都的建水,不仅仅有全国第二大文庙,还有雨燕翔集、独特壮观的燕子洞,被誉为“云南楼兰古城”的团山传统民居建筑群,还有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品——双龙桥等等;作为四大陶都之一的建水紫陶,具有花瓶装水不发臭,花盆栽花不烂根,茶壶泡茶味正郁香,餐具存肴隔夜不馊的特点,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到古城内慢慢了解。

每年3月21日上午在燕子洞还会举行“迎春燕钟乳悬匾庆典”活动,8月18日组织“采燕窝”活动,还有哈民族芒鼓舞和长街宴,彝族花灯和烟盒舞等少数民族节日,都是不可错得的精彩节目。建水永远欢迎你们,俗话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虽然我们相处时间较短,但此刻要分别了,很舍不得大家,也希望我们的缘分未尽,期待再次相遇,在这里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快乐!

文庙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远文庙参观游览。

文庙是纪念、祭祀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殿堂。亦称‘文宣王庙’、‘夫子庙’、‘先师庙’、‘宣尼庙’或者‘孔子庙’。最早的孔庙,是汉代以孔子(公元前448年)的故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堂。南北朝时,梁武帝天监四年(502年),下诏建孔庙专祀,置五经博士,是在曲阜孔子故里之外,修孔庙之始。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下诏全国州、县学皆立孔子庙。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州县级以上官学中均建有孔子庙。

宁远文庙又称‚学宫‛,它是古代由皇家开办的‚官学‛。是庙、学合一的教育机构,中国儒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传播中华儒文化的载体。

宁远文庙始建于宋干德三年,也就是公元965年,岁月流逝,沧海桑田,社会变革, 我国保存下来的文庙类建筑已经不多。宁远文庙成为全国保存较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两处孔庙之一。另一处是曲阜孔庙,但它是孔子家庙,不具备学宫的功能。作为学宫的文庙,宁远文庙则是全国保存较完整、始建年代最早的了。

宁远文庙虽然经过宋、元、明、清十六次的修葺、修缮和重建,现仍保存有登圣坊、步贤坊、泮池、棂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祠、大成殿、东庑、西庑、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等建筑;并由万仞宫墙环围,分成两个院落,占地10282平方米,规模宏大。在中国现存古代孔庙中屈指可数。

〃登贤坊〃步贤坊〃

宁远文庙东、西两侧,分别建有‚登贤坊‛和‚步贤坊‛。‚登贤坊‛和‚步贤坊‛上分别嵌有‚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门匾。这里‚道‛ 是指孔子的思想学说,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如载在头上的帽子一样,成为中华古今文化之顶:‘道冠古今’ ;‚德‛ 则是指孔子道德品行的高尚与博大,可与天地相齐。是对孔子思想学说与道德品行褒奖称赞之语。用‚登圣‛和‚步贤‛坊的命名,寓意登门进入文庙,是来拜谒先圣孔子、学习先贤孔子的学说。

〃泮池〃

由坊门进入文庙,我们看的是一个用条石砌成的、半月形池塘,称为‚泮池‛。

‚泮池‛ 有两层含意。一是‚池‛ 表示水,它源于周朝时,周天子建了座四面环水大学堂,称为‚辟雍‛。用泮池象征环水与‚辟雍‛,表示文庙是天子办的学校,是‚官学‛。二层含意是孔子曾在叫‚泮水‛的地方办学授徒,传播儒家文化,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称‚泮池‛,表示文庙这处学宫,是师承孔子的学说,读的是孔子的书。

中国古代分‚官学‛和‚私学‛,私学有‚私熟‛‚蒙馆‛,唐代起有‚书院‛。官学称县学、州(府)学和国子监(京师所在的中央级官学),官学生必须由官府主持的各级考试选拔,方能进入官学。入了官学,称为‚入泮‛。这在《儒林外史》、《拍案惊奇》等明、清小说中常有描述:称某某为‚尚未入泮‛,即‚未考入官学‛。

新入官学的学生,进入学宫需要绕泮池而行,以此象征‚入泮‛。古代官学生不仅享有公费入读的优待,在见官、过堂等公事礼仪上,也与普通百姓不同,官学生见官员,不需下跪,只拱手称‚学生见过某某大人‛即可。官学生犯罪,受审,要先革除顶戴(即帽子),才能称为犯人、才能用刑。不革顶戴,你就处罚官学生,你就犯了‚犯上‛的大忌,因为官学是天子办的,官学生是‚天子门生‛,你蔑视天子学生,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

后来一些学人,对文庙泮池有了新的称呼,叫‚学海‛,意为‚学海无涯苦作舟‛。用以鼓励学子们刻苦攻读,方能到得成功的彼岸。

宁远文庙的泮池直径达35米,深达2.1米。从建筑设计的功能上来说,它是古代用于储水的消防池,但在设计时,建筑师不仅付与了它深刻的寓意,而且把它加以艺朮化了。两者相结合,创造了文庙建筑规划的和谐美。

棂星门

过了泮池往北,就是棂星门。棂星门原建在皇帝祭天的天坛内,据说是天上星宿们进出的门。宋代时,皇帝命在孔庙内建筑棂星门。当时,人们认为有才学的孔子,是天上文曲星降世,所以,在孔庙内亦应建棂星门,有尊天必须尊孔的意思。我们今天仍可在人民群众家中,看到立有‚天地君亲师之神位‛的木牌,其实就是把‘师’放在与天、地、君(君王,国家)、亲(祖先)、相等同的地位来尊崇的。

另外一层意思是,寓意官学生进了这个门,人人学有所成,个个成为栋梁之材,能为国家所用的意思。

宁远文庙的棂星门,宋代为木质,明代换为石质。它为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门坊上用镂空高浮雕工艺,雕刻有人物、龙凤、花、木等精美图案,四柱的顶端各坐着一只雄狮,(亦称貔貅、避邪);中门门匾两侧,原有两个人物,双手上下各展示一个条幅,条幅上分别写着‚连升三级‛、‚封侯拜相‛,民间称其人物为‚加官‛。表现的是古代人对‚学而优则仕‛ 的诉求。可惜这两个人物文革中被凿去了,至今无法修复。

门坊前,左、右立有一对园雕石头狮子,异常精美。在门坊的背面,龙,凤图案有一些变化,呈现出凤在上,龙在下的格局,为我们留下了一道历史时代痕迹。这座棂星门,是淸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期间,修缮时重立的。那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年代,建筑修缮设计者,把这一图案设计用在牌坊的背后,是与‚垂帘听政’相吻合的。这种图案装饰,只有清慈喜太后陵建筑上和宁远文庙发现有。

棂星门与泮池的两侧,是占地6亩余的文庙前院,遍栽丹桂以及香樟,与泮池中的莲荷组成了一个优雅、清静的林园。形成远离市声喧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的良好学习环境。

大成门

过了棂星门,北行近30米,就是大成门建筑。它与两侧的‚乡贤祠‛和‚名宦祠‛东西向东成一线,与东西两侧的万仞宫墙相连接,将整个文庙分成了前园后院式的建筑格局。

在大成门前后屋檐下,挺立着四根蟠龙石柱,它是用整体高5米、直径达70cm的大理石制作而成,柱身上用高浮雕镂孔手法,雕刻出缠柱的蟠龙,脚踏祥云,昂首奋力向上的图案。龙身线条流畅,造型栩栩如生,力度感极强。龙,本是生活中没有的动物,它是古代人们根据大自然中电闪、雷鸣、洪水等现象,臆想出来的一种‚神兽‛。古代人们赋予了它牛头、鹿角、蛇身、凤爪、鱼尾的形象。建设宁远文庙的无名石雕艺朮家们,凭借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了将龙緾柱的力度体现出来,不用半圆形鳞片和圆圆身躯,改用攒尖状鳞片和精干的身躯来表示,更显得苍劲有力。

在石柱上方的梁坊下面,装饰着一对‚双狮戏子‛的木雕雀替,这对圆木狮雕,显得玲珑剔透又活泼可爱,动感极强,是十分难得的古代木雕精品。它用中文的谐音,寓意‚狮子情深‛,刻划出‚师生情谊‛。师即老师,子即学子,学子是古人对学生的雅称。

宁远文庙大成门,为三级马头山墙式过厅建筑。两侧的马头山墙上有精美的灰塑与壁画。过厅的中前部,釆用木板壁隔断,开了三个气势恢弘的双开大门,门扇上钉缀着只有皇宫、府才使用的金黄色的门钉。为什么文庙建筑,能使用如此高规格来装饰呢?因为孔子曾被历代皇帝赐封过‚先师‛、‚文宣王‛。旣然是封爵为‚王‛,也就与帝王们成了一家了。所以孔庙的大成殿,能用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色‛琉璃瓦,能建有龙图案的丹墀。能用金黄色的门钉。

大成门的中门,门档是一对雕琢精美的抱鼓石,上面雕刻有‚鲤鱼跳龙门‛、‚凤鸟展翅‛的图案,借图案勉励和激励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高中榜首,鹏程万里。

门档,顾名思意,是能挡住大门关合时带来冲击力的建筑构件,建筑学上又称‚门墩‛。而户对呢,则是指大门上两个(或四个),穿过大门边框,固定门后上户枢的园形短木栓。因为它们对穿大门上框,而门又称‚户‛,所以人们就称其‚户对‛。后来演化出人门常说的‚门当户对‛,则是指门第相当的意思了。

大成门中门,挂有一幅蓝底金字的楹联,上联为‚半池莲荷一园丹桂‛,下联为‚千年文庙万代德名‛。把宁远文庙的环境与历史文化,用十六个字,精炼而巧妙的勾勒了出来。

大成门的门匾,为清雍正皇帝题写。门匾四周装饰九龙护匾镂孔木雕图案,九龙首尾缠绕,构图精美异常。

铺首,也称门环、门扣,是古代门扉上的环形装饰物,它既能当做门拉手及敲门对象,起着实际作用,又能起到装饰、美化大门门面的艺术效果。文庙大成门的铺首,为兽首衔环之状,它起源于史前人们对兽类的崇拜。用于镶嵌在门上的装饰,祈求神灵像兽类敢于搏斗那样,勇敢地保护自己家庭的人财安全。取其善守济,用其镇凶辟邪,表示避祸求福。

大成门山墙上的灰塑、壁画与檐下的石雕龙柱、双狮木雕等建筑装修,共同构成了宁远文庙融绘画、泥塑、石雕、木刻于一的、综合性的建筑装修艺术特色。

乡贤祠与名宦祠

大成门两侧,右为乡贤祠,左为名宦祠。乡贤祠与名宦祠,是明代时才开始在文庙内设立的。

乡贤祠,主要供奉本地对社会、对民众有贡献、有影响人物的生神牌位,宁远县如唐代状元李合、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明代进士雷复、明义士欧善堂等人,曾入乡贤祠受祭祀。用以激励教育本县市民从善如流,仗义勇为、成才出名光耀郡县、造福桑梓。用现代的观念来解释,相当于被表彰的‚优秀市民‛。名宦祠供奉的是曾在本地为官,有德政,为本县做过大事的官员生神牌位,用以让人们记住这些官员,同时,也用以激励后任官员为官,要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人敬佩的官。相当于我们今天表彰的‚优秀公务员‛。

乡贤祠与名宦祠进入文庙后,使文庙不仅具备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又具有了社会教育的功能。

丹墀及月台

进大成门,一个宽阔的庭院展现在我们面前。距离大成门30多米的庭院中,耸立一座黄瓦红梁的宫殿式建筑,两边廊房环绕,将大成殿合抱在庭院中央。

正殿的前面是石砌月台,月台前正中有五龙丹墀。丹墀也称丹陛,它是帝王宫殿专有的一种建筑。丹墀通常雕琢山水云龙,用龙表示真龙天子,象征帝王的威严;用山川大地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文庙的丹墀为什么雕五条龙呢? 相传与孔子降生时的天象有关。

我们来看文庙的丹墀,它呈正方形斜铺。宽4米,长4米,用四块巨石拼接而成,用的是高浮雕镂孔工艺,中间龙头凸出30多厘米,而缭绕的祥云,镂空处厚度不超过3厘米。只见一龙头居中,高高昂起,四龙头在四角奋力昂首,吞云吐雾。五条龙首尾相缠,蟠云拨雾,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其造型之生动,雕刻之精美,令中央美朮学院周令钊教授看了大为惊叹:宁远文庙的丹墀龙雕,比故宫太和殿的丹墀还要精美!这番话是1985年周教授带研究生来九疑采风时,参观文庙后说的。

月台是祭祀孔子时演奏乐舞的地方,建在1.8米高的石雕须弥座上,上环石护栏。须弥座及石护拦板上,雕琢有36方精美而富有寓意的图案。这些图案中,有寓意年轻学子的‚虎虎生气‛‚骏马千里‛;有寓意吉祥富贵的‚丹凤朝阳‛‚花开富贵 ‛;‚三羊开泰‛‚鹿鹤同春‛‚玉兔望月‛。还有寓意‚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财富的‚摇钱树‛。有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成名成家的‚福禄蹱至‛、‚喜鹊登枝‛、‚连升三级‛、‚封侯拜相‛。还有象征聪明才智的‚暗八仙‛图案。

龙纹图案,黄色琉璃瓦,在封建社会是帝王家专有,孔子庙能享用这些图案以及黄色,是因为孔子不仅被尊崇为‚至圣先师‛,还曾被封为‚文宣王。‛所以孔子庙才能享用帝王家的‚专利‛。

东庑与西庑

站台两侧的建筑,为东庑和西庑,廊坊式建筑。它们是孔子庙的配祀殿,供奉的是历代被称为‚先贤‛‚先儒‛的学者牌位。在这里供奉这些牌位,是要让这些知名学士受到人们的尊崇。同时也是激励学子们努力学习、成名成家,成为有用之材,受到社会的尊崇。

大成殿

大成殿建在高两米的石砌平台上,歇山重檐,石柱卷棚。殿前、后檐下挺立着14根雕刻龙凤图案的大石柱,甚为壮观。这样的龙凤石柱装饰在大成门、大成殿及崇圣祠檐下共计20根。其中龙柱12根,凤柱8根,全都采用高浮雕镂孔工艺雕琢,且全部为整体高5米以上直径大约近1米的灰色大理石制作而成,为全国古代建筑中所仅有。而凤柱,在全国古建筑中,是唯一有的。

宁远文庙龙柱与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相比,区别有三:

其二,雕琢工艺不同。曲阜孔庙用的是平地起花,即先把石柱雕成平面,在平面上起花雕琢,所有图案均不超过柱平面,为平板式浮雕。而宁远文庙用的是镂孔高浮雕,雕刻的龙凤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高低错落不一,立体感特强。

其三,图案造型艺术风格不一样。曲阜孔庙的龙纹图案,线条圆滑,造型丰满,而宁远文庙的龙纹图案,线条流畅,造型精悍,对龙身上的鳞片处理采用了攒尖三角形状,就使龙缠绕石柱的力度感明显增强,而曲阜孔庙用半圆形图案绘制的鳞片,其力度感就要逊色得多。

立在大成殿四角的四根角柱,支撑石柱的石墩,都是一只雄狮,雄狮奋力承起身上的顶梁大柱,形象的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师承重托‛。这里,古人巧妙的用‚狮‛与‚师‛的谐音,寓意老师承担着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栋梁之材的重要责任。警示‘为人师者不能误人子弟’。让老师在走进明伦堂之前受到提示,深明作为师者的责任之重。

在大成殿砖砌须弥座墙基上,绘有《圣迹图》。它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了孔子的一生。原图绘于明代,刻于大理石板上,这里是根据拓片绘制而成的。每一幅图,都有一段孔子的历史故事。限于时间,这里我就不一一作介绍了,大殿内有《宁远文庙孔子五十一事》连环画册卖,你可以去买一套,带回去与孩子、家人共赏,相信定能获益匪浅。

大成殿内正中,一座三米高的孔子施教青铜像,端坐在神龛石座上,仿佛正在诲人不倦的讲学。神龛石座用巨石制成,雕琢成须弥座形式。殿中八根40公分直径大的、高16米的大木柱,直达屋顶,支撑着重檐屋面。这些木柱都是九疑山杉木。木材质地坚韧,木纤维棉长而通透,一一小材中水分易挥发,保持干燥,使木料能耐腐朽。殿中梁上悬挂着巨大的匾额‚斯文在兹‛与‚圣集大成‛。中柱上悬挂着长长的楹联,颂扬孔子丰功伟绩。匾、联均出自清代帝王之手。

殿內的石柱础上,刻着的浮雕小狮,毎一只的头都望着孔子神座方向,它向人们寓示:孔子作为至圣先师,是‚众望所归‛。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享殿,在大成殿两侧分别塑有孔子的四大传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和亚圣孟子,称为‚四配祀‛。

明伦堂

大成殿后左侧与东庑相通的建筑,便是明伦堂。明伦堂即我们今天的教室。中国社会对教育的目的有个最简洁的称谓,即‚教书育人‛。说明中国教育的目的是重在‚育人‛。古代‚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白做人的基本伦理,所以学生学习的课堂被称做‚明伦堂‛。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每级官办学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像宁远这样的一个中上等县,学生的人数限制在六名童生。到了后来增加了武童生六名,计十二名,供养学粮六百担。

尊经阁

大成殿后右侧与西庑相通的建筑,是‚尊经阁‛。尊经阁主要是存放儒家经典著作的地方。换成今天的话,就是‚图书馆‛。

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老师主要是引导人,大量的时间要靠学子们自己去研读历代儒家们的著作,了解不同时代儒家们对‚四书五经‛的论述、诠释。通过学习,阐述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科举考试的试卷,就是-篇精彩的论文之所在。

所以,官学不能缺了‚尊经阁‛。

崇圣祠

大成殿后面二十多米,就是崇圣祠。为硬山重檐式建筑。崇圣祠又名‘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父母以上五代先祖的享殿。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光宗耀祖‛思想的缩影。儿子成了圣人,父母也会受到皇帝的诰封。这既有不忘记父母养育之恩的德孝伦理,又有为先辈争光的意思。同时,也是对在读学子的一种激励。崇圣祠前檐下的两根凤柱,引颈长鸣展翅欲飞,惟妙惟肖。在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只有宁远文庙有凤柱。在全庙的20根龙凤柱中,凤柱占有8根。正是这些精美的龙凤石柱,形成了宁远文庙的特色,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宁远文庙才能跻身当时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祠后是后院,原为学仓和庖厨等一些生活附属建筑。因民国时期办学校(简易师范)已被拆除。

纵观宁远文庙建筑,它的建筑装修,囊括了石雕的各种工艺手法,犹如一座石雕工艺博物馆。而木雕、壁画、灰塑这些建筑装饰,艺术也随处可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装饰中,龙的图案是其主流,既有石雕的龙图案,也有木刻的龙图案,还有灰塑的龙图案,琉璃龙图案,数不胜数。中国龙文化的研究专家庞进先生,2000年来到这里,花了半天时间,也没有数清宁远文庙建筑上有多少龙图案。后来,他在他的著作《龙起东方》一书中,留下了一篇文章——《宁远龙庙》。如果说精美的石雕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素养,那么把那么多重大的石料,在尚无机械的时代,从山中开凿出来运输到这里,并且安装上去,这就更让我们惊叹!更令我们佩服了!令我们不得不叹服古代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站在宁远文庙这座承载中国儒文化的古建筑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儒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今天,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学院‛ 已经在世界各国建立了400多所,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一股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潮,正末有穷期,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坚強文化自信,把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的‚合和精神‛传承下去,传播岀去,造福人类社会。

谢谢。祝大家今天游览有所收获,心身愉悦。

文庙导游词篇十一

文庙是泉州古代人教育和教书的地方,它建于北宋。

到了文庙,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文庙门前有一个用石板铺成的宽阔广场,有七八个学校操场的大。

入口有两扇巨大的朱红色大门。一踏进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一副美丽的景象清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鸟语花香,好象童话中山清水秀的“仙境”。

门两侧,有两条长廊,整个建筑形成同字形,长廊后有一排房间,是古代的老师用来教书的地方。里面有许许多多用泥做的泉州古时候的名人,有打仗的将军,有作家、有状元、有……,栩栩如生,走进里面,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学子们正在学习的情景。

顺着大门正中央向前走,下了台阶,过了石路,看到一座小拱桥,桥下有一个大池塘,里面有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象在说:“欢迎,欢迎。”

过了水池,再往前走,上了台阶,你就可以看到大成殿,大成殿中央有一个用金子做的孔子雕像,大殿两旁摆着古代的发明,挂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画,还有……,据说,大成殿是古代的学生用来考试的地方。

参观了文庙,同学们把带来的玩具拿出来玩.在古代建筑里玩起现代玩具,感觉又放松又有趣。

文庙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璧山文庙游览。

我是导游胡腾月,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体会到文庙的悠久历史和古香古色。

璧山文庙是重庆市现存唯一的文庙,此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也就是1194年,咸丰四年重修,大成殿座西向东,背靠凤凰山,前面是宽阔的大成广场,右有高大雄伟的政府大楼。

文庙总面积为1240平方米。

庙前就有吕凤子的石像,文庙是为纪念吕凤子的,吕凤子出生于1886年。

成年后在上海等四个省市的高校教授国画。

吕凤子是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也是美术教育家,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请大家随我的手势看看大门,大门红色的壁上是镶嵌着黄色的圆球,显得那么庄重,上面刻有文庙两个金字,我们从此看出古代人民的鬼斧神工。

大家请跨进门坎,左手边是吕凤子纪念管,右边就是广告工作室了。

大家跟随我走上正前方的阶梯,这里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幅九龙图,中间有一条威武的大龙,周围有八条可爱的小龙在嬉戏,这幅石画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细致无比,这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大家往上看,就是正殿了,屋顶双层,铺着黄色瓦片,墙呈红色,顶上还雕刻着两条飞龙。

大家走进正殿,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桌椅,人们在这儿悠闲地喝茶。

我们绕过正殿,走上山坡,看看这些神像,它们的尊严,让人肃然起敬,很多神像已被风化,可不失它们的尊严。

这边儿的神像被文化大革命摧残得不成样子。

朋友们,请保护文物,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大家请给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下次再见!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桐城的文庙。

文庙又名孔子庙,是在宋朝建成的。

在文庙朱红色大门的上方有着精致的金色木刻浮雕,上面描绘着孔子讲学与弟子三千的景象,在文庙大门的两旁有一对汉白玉石鼓,在石鼓中央雕刻着两条活灵活现的鲤鱼,象征着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寓意。

在朱红色的外墙上写着“宫墙万仞”几个大字,这是慈禧太后的御笔,这可以看出慈禧太后对孔子的赞赏。

进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棂星门牌坊,仔细观察,棂星门是由汉白玉雕琢的四根华表柱和祥云组成的,以前只有在宫廷里才有华表柱,这象征了人们对孔子的热爱及对孔子的敬仰和爱戴,也表现了人们对孔子博学多才和绅士风度的向往和追求。

穿过了棂星门就是泮池,泮池的形状是半圆形的,它代表了只是成功了一半,还得虚心学习。

泮池上面是泮桥,泮桥在以前只有“秀才”以上学位的人才可以从桥上通过去大成殿祭拜孔子,其他人则只能绕道而行了。

泮桥又名状元桥,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到了夏天泮池里会开满了荷花,泮桥两旁有几棵梅树,在梅树下还种着些兰花。

梅花代表了不屈不挠,顶峰傲雪的精神,梅花自古和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在百花凋零的冬天里,只有梅花会迎着风雪开放清香满乾坤。

兰花,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赞许,它象征着君子的气节,不论是在怪石耸立的石缝里,还是在悬崖峭壁上都有兰花的身影。

而荷花呢?卓尔不群,出淤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品质是人们所追求的。

通过了中成门就看见了大成殿,在大成门的牌匾上写着“与天地参”这是乾隆的真迹,它的.意思是孔子的学识已经可以和天地平起平坐了,也表明乾隆皇帝对孔子的敬佩。

走进大成殿,看见孔子像在中央,四周围坐着他的弟子。

站着大殿中仿佛听到孔子给弟子讲课的声音。

文庙表现了人们对孔子精神的赞叹,又表现了孔子流芳百世被文人墨客所赞颂。

更表现了桐城人热爱文化、热爱知识,勤奋好学的精神。

所以说桐城是个徽墨飘香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桐城所有学校至今还保留着六点晨读的习惯。

文庙是泉州古代人教育和教书的地方,它建于北宋。

到了文庙,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

文庙门前有一个用石板铺成的宽阔广场,有七八个学校操场的大。

入口有两扇巨大的朱红色大门。

一踏进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一副美丽的景象清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里鸟语花香,好象童话中山清水秀的“仙境”。

门两侧,有两条长廊,整个建筑形成同字形,长廊后有一排房间,是古代的老师用来教书的地方。

里面有许许多多用泥做的泉州古时候的名人,有打仗的将军,有作家、有状元、有……,栩栩如生,走进里面,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学子们正在学习的情景。

顺着大门正中央向前走,下了台阶,过了石路,看到一座小拱桥,桥下有一个大池塘,里面有许许多多、五彩缤纷的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好象在说:“欢迎,欢迎。”

过了水池,再往前走,上了台阶,你就可以看到大成殿,大成殿中央有一个用金子做的孔子雕像,大殿两旁摆着古代的发明,挂着各种各样的人物画,还有……,据说,大成殿是古代的学生用来考试的地方。

参观了文庙,同学们把带来的玩具拿出来玩.在古代建筑里玩起现代玩具,感觉又放松又有趣。

文庙导游词篇十三

大家下午好!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千里不相逢,很高兴在这晴空万里的中午与大家相逢。我叫温振博,本次我们将重点游览文庙,那么在途中呢为了大家的安全呢,请大家尽量不要走散,那么在我工作中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请大家提出来,那么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带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好了,趁着离我们文庙还有一段路程,我先给大家讲下文庙大致的情况吧。文庙是新世纪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时它也是“龙年盛世看龙城、欢乐健康游柳州”的系列精华游。那么大家一会到文庙大门的时候请高台你们的贵脚,不要踩门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这就是对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种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劳各位了。那么文庙什么个概念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文宣王庙的意思,那么也就是孔庙的别称了,当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柳州是个有着两千多年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古城,那么从唐朝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国祭孔,孔庙又称文庙,庙学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时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后来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他感到很可惜,就组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由他亲自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学(也就是现在的映山街二中)和县学(东台路原市机关幼儿园)又建了两所文庙。1928年,柳州文庙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就烧没有存在了。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的时候,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就像刘谦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选址,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依山临水,有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有写道这样一句话“北有曲阜,南有柳州”这是对柳州文庙建造规模的尊称,那么他身着十二章帝王服,头戴十二旒冠冕,让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爱的孔子那慈祥的仁爱的笑脸。那么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亚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和历史悠久的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如果你登山远眺,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

在国内多座文庙中,唯独柳州文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地理位置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样式,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可以说文庙是富有风情万种的旅游胜地。

文庙导游词篇十四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生。自此,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标志性的人物,开始了他影响人类文明的旅程,并永远载入史册!

做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是华夏儿女的自豪和骄傲,是中国千年文化的思想和标杆!——走进文庙,我们的思想,开始了中国古老文化的旅程;走进文庙,我们的思想,翻阅了中国千年历史的轨迹!文庙,有着儒家的第一思想、中国的第一文化故事!

站在历史最高角度的今天,每一个人都以一种独特的眼光看待过去,评估未来!或许,没有一个人的思路和眼光是完全一致的;也或许,没有一个人留在这世上的光彩是一样的。但是,却有一种理解和远见是一致的——那就是教育!教育,永远是文明之路必不可少的一个台阶!人类,有一半时间生活在黑暗里,还有一半时间生活在无知里。

我们的文明,会不断刷新愚昧;而教育,是一盏永不涅灭的启明灯……

走进泉州府文庙,我们浏览了中国教育史,瞻仰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儒家的鼻祖,世界文化的代表人——孔子!

从中心车站坐四路车,过关帝庙再过清真寺,我们来到府文庙!相对于武圣关夫子来说,文庙显得清净许多。这其中,或许有一半是因为政府对文物的保护,有一半是因为人们对文人的尊重吧!从公交车下来,迎面而来的是府文庙高大的花岗岩牌门,其间镌刻着“文庙”二字,两边各是“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横联。

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思想统治论。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从理论上阐明了尊崇儒学的思想原则,受到汉武帝的赏识。随后,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汉武帝明听董仲舒的谏议“废黔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汉家王朝走向极盛之路,也使得中华民族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步步稳固!

从此,儒家思想和汉学文化,主导着我们的大中华文化!

从牌门过来,我们走上洙泗桥。“洙泗”,孔子家乡的两条河流——洙水与泗水!传说中,孔子曾在洙水和泗水之间设坛施教,消除愚昧,拓展文明。

“洙泗”,也就成了儒家的一个相关代名词,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源远流长……

走过洙泗桥,我们进入府文庙广场,青一色花岗岩铺就的大广场,平静而坚韧,周边是以榕树为主的草坪花圃,格局相对怡然安静。正是初春和暖时节,广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文庙的安静与祥和,同沿海名城的繁华与锦绣,铸就了自然与和谐之景。

这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城市,一个发展的文明城市,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保留着一种独具特色的优雅与安静,从古至今,传承着与众不同的书香墨韵!

步入广场走近文庙主体建筑,只见正门两侧各有一偏门。再向两边外延各有一小门,小门上的青石板,各雕有二字,左为“金声”,右为“玉振”。

入得正门,下几级台阶,正中之间是一露天广场,全由花岗岩石板条铺砌而成。及中间处,是一方形大水池,水池的周边由白石栏杆围起;水池后两边各有一株榕树,中间一架石桥虹跨两岸,连接另一场地。走上几步,再上几级台阶,便可直通大成殿。

而由两边芜廊往下行走,右手侧是文庙博物馆,收藏着部分典籍书画,文魁进士之类的牌匾及古代私塾教学的木偶模型;左手侧是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陈列着泉州历代名儒大家的腊像,有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化名人三十八位。

府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是典型的宋代重檐庑殿式结构,入得正殿,但见孔子塑像正座中厅,上有“道洽大同”和“万世师表”的字样。两旁有四配十二哲画像,以及主要传世文物,如祭孔乐器、舞器、礼器等等。昂面抬头,满目斗拱抬梁式木结构,由48根巨大石柱承托而起,非常壮观。大殿正面8根盘龙檐柱向外,犹为雄健!

许多游人是做为香客而来的,他们带着对孩子的梦想和期望而来。在虔诚的信众中,一份是怀着对中国古老文化的崇敬之心,一份是怀着对先圣孔子的景仰之情,一份是怀着对未来前程的期翼之梦!在诸多香客游人当中,谁又敢不相信,期间会有新的文魁智星面世?立于大成殿外,那厚实的三脚香炉上,一柱柱香火轻烟萦绕。

中国的儒家学说,自孔子而后光大,并于公元一世纪初传入朝鲜;再后,又于公元五世纪之前,飘洋过海,进驻日本。自此,中国的儒家文化,传遍东南亚,并走向欧洲,进入世界,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其源远流长,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深受其益!

20__年,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开始,中国泉州,韩国光州、日本横滨被评为东亚文化之都,由此证明中华文化在东亚文明的历史中所具备的、不可动摇的地位。文化部部长蔡武说: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密切包括日、韩在内东亚各国的文化联系与历史纽带,求同存异,共同提炼“亚洲价值”,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精神家园,从而推动东西方不同文明由对峙碰撞走向交流交融、和谐共生。

是的,我们相信,这些古老的文化和思想,本有一脉之源!人们不会忘记,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聚居地,我们期望,它将能继续领跑世界文化,让儒家思想蓬勃发展!

众所周知,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移建孔庙于此,后几经迁移重建,建筑规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大朝代建筑形式的建筑群,其历史悠久,规制完整,气势宏大,文化内涵丰厚,是东南地区最大、最名闻遐迩的文庙建筑群;其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

同时我们也知道,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泉州市主要文化古迹之一。然而,它的价值本身,远不至于此,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文庙群体中,它们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语言——“礼、义、仁”,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和平心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