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投稿(五篇)

  • 上传日期:2023-05-16 16:21:43 |
  • 夜紫 |
  • 13页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学生作文投稿篇一

宋太宗赵匡胤阅读《大平御览》时感言:“开卷有益,岂徒然也”。从那以后,“开卷有益”成了妇孺皆知的成语。其益在于:益于识字作文,益于借鉴先辈忠言良训,好自为人处世。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然而,浩瀚书海,容清流也纳浊水。固然有开启智慧,增广见识的好书,也有吟风叹月、毁人意志的闲书,还有传播黄毒、叫人奸诈的坏书。因此,须“善读”方可“医愚”。反之,不加选择的“开卷”,反会愚上加愚。前人言:“凡读书须识货,方不错用功夫”、“尽信书不如无书”,斯言善也。

诸葛亮《戒子书》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纵览历代文人巨士,无不是涉书海攀文山后励志伏案而终成其才,故不波兰群书,则难以成文。贾岛言“”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曹雪芹经“十年辛苦”始成《红楼梦》。“诗圣”杜甫穷困潦倒,“囊中羞涩,留的`一钱看”。南宋诗人陆游在下雪天悲叹“不衾岁久真如铁”。宋应星写《天工开物》时,“伤哉贫也!”萧军、萧红穷到揭不开锅,仍奋笔疾书,各自写成《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轰动当时中国文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笔耕之苦,凡文人无不经历。无数人在文学阵地上辛苦笔耕一生,乐得其终。人穷志不短,文人之“至宝”。

读书苦,作文难,做人更难!!!

马谡“饱读兵书”,却逃不了兵败街亭,人头落地的厄运。历代“文字狱”屈死多少说真话、写真事的英才!另有某些好开卷弄文者,笔下慷慨激昂,行将起来却大相径庭。宋徽宗政和五年头名状元秦桧,可谓“才华卓绝”,却变节为奸,遗臭万年,是为史鉴。故为人须德才兼备始敢称俊杰。

纵观古今,“开卷”不可滥,作文须不惜穷苦,做人能行如其文,方能令人钦佩!

中学生作文投稿篇二

古时候,马就像现在的汽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而现在科技渐渐发达,发明出了船、汽车、飞机等更加先进的交通工具,马的用处好像就没有从前那么广泛了。

[评:以前连车都是马车,连路都是马路。现在车成了汽车、火车,路成了公路。马是不是要被淘汰呀?]

一眨眼,就到了22世纪,马这个“大臣”又再一次被“重用”了——汽车虽然跑得快,可现在自然资源日渐减少,人们不得不十分小心地用水,用电,用油,大家都变成了“吝啬鬼”,只要浪费了一点点有用的东西,大家就会唠叨个不停。因此,马又成了一种便利的交通工具——虽然速度不是很快。

[评:马又时来运转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人类不小心又把自己“发展”回马主宰运输的时代了。]

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技术,是可以加快马的奔跑速度的一种药液,马儿们喝了它,就会和传说中的“千里马”跑得一样快,时速可达到160千米/小时呢,速度快得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

[评:这样的药液真是神奇。]

很快,这种神奇的.药液研发成功啦!一匹雪白的纯种良马喝下了这种药液——咦,外观上没有什么变化啊?骑师骑上了马,马儿等他坐稳,就迫不及待地飞奔起来。谁都没有看清马儿到底是怎么跑的,只看见一团白影从眼前一闪而过,接着看见了被马蹄扬起的尘土——场面真是壮观。

[评:神了!后面三句写马的飞奔速度,实在写得很好,很生动,“白影”“一闪”“尘土”,好马!]

科学家立刻生产出了更多的药液,让马儿们服用。慢慢地,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马来当作交通工具,汽车也被淘汰。人们为了让这种“新型汽车”乘坐上去更为舒适,又对马进行了更多的改良。现在,走在大街上,你随处可见人们坐在舒适的“马椅”上,在不急不徐地穿梭——逛街不需要太快,慢慢溜达就行了。

[评:绝对绿色的交通工具!]

未来的马多么有趣啊!

中学生作文投稿篇三

刚一放寒假,我和爸妈去平谷郊区看望姥姥,姥姥说今天是靠山集大集,她要去赶集购置年货。于是,我们也参加到年货购置的活动中。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点不假,一靠近大集,我就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村年味儿。距离大集还有一段,路上的人便已经摩肩接踵了,不得已,我们只能弃车步行进集市。

走进大集,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形容这里一点儿也不过分。吃的、用的、穿的、装饰品、各种玩意儿在这里应有尽有。因为靠山集地处京津冀地区,赶集的人也不同,不仅仅有平谷本地人,就连周边河北、天津和北京市区的人都赶来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选购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瞧,这一片最红火了,各种春联、中国结和大红灯笼映红了每一位前来购买人的脸。中国人最喜欢红色,因为它是喜庆的象征,每一位赶集的人一定会在这时候买上几幅对联,拎上几盏灯笼或拿几对中国结装点过年的家。这时,一阵叫好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循着声音,我见到一个摊点前围满了人,挤进一看,原来是现场写春联的,买春联的人一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写春联的人立即提出一副和他心意的“特制”对联。那潇洒的字迹、工整的对仗和对联里溢出的满满祝福,还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中华文化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展现着。

看,这里是小孩儿们的天堂。“二十三,糖瓜粘。”小孩子们才不管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粘住呢,反正自己的嘴巴不能闲着。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糖果在这里应有尽有。“妈妈我要这个。”“奶奶我要那个。”大人们这时也格外开明,借着灶王爷的面子,把平时给孩子们的清规戒律一概抛向脑后,各样的'都会称上些,让孩子们心满意足地拎着糖果回家。

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大人们往旁边一挪,开始购置年货。什么灶王爷的画像、杨柳青的年画、农民自产自销的瓜子、花生,红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梨……每一种都不同于超市里买到的,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看着虽不是那么精致,但用起来、吃起来却非常放心。忽然,一种像包子,颜色黄黄的食物吸引了我。姥姥告诉我:“这个叫‘粘勃勃’,是当地农民用大黄米、红小豆等粗粮做成的,这东西在以前是每家过年的‘标配’哦!”说完,姥姥也让摊主包上10个,准备带回家让我尝尝。

越往里走人越多。各种当地山货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老人亲手做的小孩儿衣服虎头鞋子散发着朴实的味道,还有那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着实让人赞叹。这里的农村大集,散发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和谐、富庶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你还觉得如今的年味儿淡了,那就去赶一次农村大集,相信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儿、人情味儿一定会让你爱上过年的。

中学生作文投稿篇四

因为一些缘故,开始上学后,我便被爸爸妈妈送到了爷爷家,自此,我的玩伴从院子里的野孩子变成了一缕书香。

爷爷是个极爱书的人,他是一个作家,家里有一间书房,专供爷爷读书看报用的。书房里是满满当当的各种书籍,爷爷对它们极其宝贝,他总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将来要留给我。我并不明白,但是莫名的,我也对它们特别的宝贝起来。整理书架,将大大小小的书本排放整齐,成了我隔段时间就要倒腾一次的事情。爷爷倒也不管我,由着我折腾他的宝贝。

没事的时候爷爷就喜欢坐在书房里读书看报,就着一杯热茶。我便坐在爷爷对面,或画画,或拿一本书似懂非懂的看着。

爷爷订阅了很多报刊杂志,每周固定的总要去报亭拿些最新的杂志期刊之类的`书回来。报纸是有专门的送报员每天送到家里来的,于是,每天傍晚,在家门口等着送报员来便成了我的专职,每每接到报纸,我都会兴奋的跑进屋里送给爷爷,因为我知道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一剂不可缺少的精神良药。爷爷每次都会对我报以奖赏的微笑。每天,我都乐此不彼的看着爷爷读报,剪报,然后将剪下来的报纸文章用胶水粘在一个本子上,我便把他剪下来的报纸边角和残页收集起来,小心存放着,我喜欢里面的书香气。

渐渐地,我也认识很多字了,除了倒腾书,也可以看看书,书就像我的朋友,也成了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那些被我收集起来的书香一直伴着我成长,而我终于明白,这的确是爷爷留给我的一笔巨大财富。

中学生作文投稿篇五

寄一封信,一封寄给青春的信,交给信燕,飞过心的彼岸,送给对岸的我,一个长大后的我,一个饱尝过青春滋味的我……

——题记

第一章——送给曾经幸福的我

年少的我是那样幸福与快乐,自由,无忧,不用担心摔倒后怎样擦拭伤口;不必担心疲惫后没有依靠的肩膀;不必担心成功后没有尽情喝彩的人。生活总是很美好。

拿着一张满分的考卷,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再没有比快乐更美好的形容了;在拔河比赛中,忘记疼痛地尽情欢呼,还有那墙上日益增多的奖状。那时候的我,越来越觉得幸福。

青春像一颗蜜糖,是幸福的,是满足的……

远方的我,你听见了吗?

第二章——送给曾历经坎坷的我

年少的我是如此莽撞与无知,在羁绊中坚强,在荆棘中成长。

我从不曾忘记在那次800米的赛道上,我含着眼泪最后冲过终点,我曾害怕被嘲笑,害怕被羞辱,但在那一刻,吃不消的身体让我动都不能动。年幼的我,第一次遇到挫折。我是那样不安与难过。然而更多的困难纷纷接踵而至,第一次不及格,第一次被罚站,第一次因为被批评而掉眼泪。我无法描述当时那复杂又痛苦的'心情,只知悲伤与恐慌……

青春像一杯浓茶,入口是苦涩的……

远方的我,你还记得吗?

第三章——送给曾饱尝心酸的我

年少的我又如此懂得坚持,曾为了目标不懈努力,尽管偶尔也会筋疲力尽。

那双手,流血的手——为了热爱的吉他,曾那样痴狂;为了一个普通的比赛,我一遍又一遍地准备着演讲稿,可是在比赛那天,我病倒了,但我忍着巨痛走向演讲台,我没有放弃,终于获得了成功,在欢笑的背后,流淌着的更多的是心酸。

青春像一颗柠檬,酸涩又让人回味……

远方的我,你感受到了吗?

文末:默念幸福、坎坷、苦涩的青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