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案例实用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5-06 17:04:30    小编:zdfb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案例实用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案例实用

  • 上传日期:2023-05-06 17:04:30 |
  • zdfb |
  • 12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读和略读》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 推荐度: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推荐度:
  •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 推荐度:
  •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强调了必须变革学习方式,提倡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读书的基本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努力取得最佳效果。

3、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并逐步养成勤阅读的习惯。

知道什么是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增加语言积累。

知道灵活运用精读与略读

小黑板 投影 (实物)课外书若干本

1、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学习(板书课题)

12、精读和略读

齐读课题(题目是课文的重组成部分 )

2、 你从课题中读懂什么?…… 你能就课题提出些疑问吗?

(相机板书:精读?略读?)

1、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做到

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长句可多读两遍。

②试着解决刚才的疑问。

③画出感兴趣或是有疑问的词语,注意积累。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分节朗读要求正确、流利。

②师生共同评出“朗读之星”【声明评议要求:(a)正确: 不读错、 不添字、漏字(b)流利 :不结巴、回读 ,读破】

③刚才解决了哪个问题?

④你是怎样解决的?〈读了第一节〉

◎ppt出示: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我们所读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编选的,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因此需要精读。我们以前学过的《“煮书”》《读书做记号的学问》等课文,讲的就是精读的方法。

a、圈画出来什么是精读?学生上台圈画〈指导读〉b、你还了解到哪些知识 ?c、引导体会“《》”。

◎还知道了什么是略读?

出示:略读就是大略地读。

了解大意后,再次引导质疑(这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精读好像有些矛盾)你这时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学生质疑

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学会略读?

略读有什么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想解决这些疑问吗?那我们就来运用刚才所学精读的方法,阅读课文的2~7节】

出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2~7节(自读、圈画、讨论、解决)

(1)什么要进行略读?

(2 )略读有什么作用?

(3)怎样进行略读?

(等会儿选择本小组最拿手的方式汇报)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学习小组采用读读 讲讲、演演等方式汇报。师鼓励师生评价(相机引导、理解:浩如烟海、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等词)

1、课文2~7节重点介绍了略读,精读与略读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正如最后小节说的(出示)

只要我们把精读的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指名读 你读懂了这个句子吗?说说你的理解)

2、又到了“我积累、我精彩”的时候了。说说这篇课文中的积累。

(词语、句子等方面)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学生略谈)

1、告诉父母或同村四、五年级小朋友精读略读的方法。

2、用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下列图书。(特别推荐)

(1)长篇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格列佛游记》

(2)童 话:〈〈 格林童话〉〉〈〈安徒童话〉〉中外现代童话

(3)故 事:成语故事 神话故事 中国古今寓言等。

〈注意每周五的读书交流会,你应有较佳的表现哦!〉

11 精读和略读

精读

为什么要学习略读?

略读 略读的作用?

怎样进行略读?

努力建构小学高年级语文探究性教学模式,其环节为:问题—研讨—结论——发展。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可能把发现的机会,选择的机会,探究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合作交流以及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学习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尽量注意课堂的延伸,下课铃不应成为语文课的终点,而应是一个深邃的省略号。

s("content_relat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