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大全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6 01:59:44 |
- zxfb |
- 10页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总结我们所学所得。写心得体会时,要注重客观评价,既要肯定自己取得的成绩,也要认识到还存在的不足。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例子,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一
在国家教育政策下,素质教育已被广泛推广,但其实际运用情况却不乐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主体依然是教师,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课堂气氛较为死板。对于教学中的方法,主要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在传授知识点,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少,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这种死板的课堂气氛,陈旧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
(二)思维定势、偏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会按照已有的思维规律去解决问题,不考虑外界的环境变化,形成呆板、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同时,他们只是根据一定的表象甚至是虚假的信息去解题,造成失误。这种定势思维与偏见思维是束缚创新思维能力的枷锁,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具有从众心理在教学中还有一种现象,当有一人或者几个人说出自己的解答结果,其他人则会对自己的结果产生怀疑,不自觉得与他们保持一致,这就是课堂上“随大流”现象,也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最终的结果就是把新思路与新观点扼杀,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兴趣以及自信心。
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兴趣是其动力,自信心则是其支柱。这三点的培养不仅仅针对数学教学,在其他课程中同样重要。老师可利用外界的新鲜事物与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产生创新意识,进一步对相关课程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学会鼓励学生,使其对学习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二)联系实际,构建知识框架。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所学的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能够被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老师在教学中与实际相联系,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知识点的增多,数学的复杂性会导致学生产生遗忘,所以老师可以分层次、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图或框架图,其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模仿和总结,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坚定实施小学数学课改。
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学的主阵地。为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们要坚定实施课程改革。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变“灌输”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统领课堂,构建一个高效课堂,积极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四)采用先进的多媒体资源多媒体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帮助老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与难点,把学习过程由静态转化为动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主体性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四)、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二
发散思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可能有些人听起来并不是很明白,或者懂得人又很难表达出来。发散思维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而“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多种角度、不同位置进行思考,向不同的方向进行分析。
举个例子,曲别针相信大家都见过,但是曲别针有什么用途呢?夹文件、做窗帘、挂挂历……如果认真去思考,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几种用途来。想到的用途越多,说明你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强。
以上的问题是在1987年关于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被提出来的,风度潇洒的村上幸雄先生捧着一把曲别针,问出这个问题,各地学者、专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也有人踊跃发言,大约说了十几分钟,有人问村上幸雄先生:“您能说出多少种?”村上幸雄一笑,伸出3个指头,“30种?”村上摇头。“300种?”村上仍然摇头。他说,是3000种。人们都异常惊讶,佩服村上幸雄聪慧敏捷的思维。这时中国魔球理论的创始人、著名的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幸雄先生,对于曲别针的用途我可以说出三万种”。大家都不相信,于是许先生把曲别针分解为铁质、重量、长度、截面、弹性、韧性、硬度、银白色等十个要素,用一条直线连起来形成信息的栏轴,然后把要动用的曲别针的各种要素用直线连成信息标的竖轴。再把两条轴相交垂直延伸,形成一个信息反应场,将两条轴上的信息依次“相乘”,达到信息交合。”于是曲别针的用途就无穷无尽了。
这就是发散思维的魅力,它对一个人的智力、创造力有多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孩子思维更活跃,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多角度寻找解决办法。
一、合理利用睡前故事。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里有更丰富的美好世界,孩子会幻想自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去冒险,去游戏,听故事能带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空间。在给孩子听故事的同时,可以学着让孩子自己编故事,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孩子自己设计人物情节。如果孩子没有能力编造出完整的故事内容,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创造完成。
二、给孩子主动思考的空间。
要想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不能束缚孩子的思想,多给孩子主动思考的空间,例如在饭菜的制作上,可以邀请孩子出主意,制作什么样的菜谱,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或者在看故事书时,多提问一些问题,启发孩子去思考前后的因果关系,思考下一步的做法。多种方法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学会归纳总结。
家长可以在每周末组织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把一周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讲一讲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自己能想到哪些解决办法,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能培养孩子的归纳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家长要从小抓起,在孩子正处于认知和思考的阶段,选对方法,激发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为孩子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改实验,我认为:
1、从具体的感性材料入手,逐步升华,促进学生的思维;
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4、注重读说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对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由于这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等原因,因而我们只是重视了“算”放弃了这样一个抽象思维训练的机会。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形象是数学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信息来源。平时的日常教学时,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我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小学生的独立性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构激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提问的内容和方法,提问过于简单总是“对不对?”“懂不懂?”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问的问题太大,或者提问不明确,学生都无法回答。我们要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以及类比等常用的逻辑思维形式。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当学生仔细读题,边读边想,弄清题目内容,并能复述题意后,教师可以适当提些问题进行启发,如:“题目给的条件有什么作用?”、“要求的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题目了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个条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等等,引导学生自己逐步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而绝不是简单的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做。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重要外在表现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是否灵活。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章节时,由于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怎样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呢?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这样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教学两三步计算的文字题时,在讲解完例题、巩固练习之后,我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用文字应该怎样表述,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更进一步解决了正确列出含有两级运算的文字题这一难点。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四
材料发散法--以某个物品尽可能多的材料,以其为发散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
功能发散法--从某事物的功能出发,构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结构发散法--以某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形态发散法--以事物的形态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组合发散法--以某事物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把它与别的事物进行组合成新事物。
方法发散法--以某种方法为发散点,设想出利用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果发散法--以某个事物发展的结果为发散点,推测出造成该结果的各种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测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五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许多都是与发散思维有密切关系的。
2.核心性作用。
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3.保障性作用。
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六
在21世纪突飞猛进的今天,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更离不开创新。因此,创新教育理所当然地被提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则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本人就针对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创新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或需要创造性解决的情境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这是人类未知领域的一种思维能力,所以,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发明新理论等等都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它既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
目前,小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人类所创造和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在这样一个基础教育阶段,就学生整体而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在性质上是属于再现性思维。这就是说,他们学习过程的思维在总体上是再现着前人或成人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这种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未有的,而对前人或成人来讲则是已知的,已有的,因而在严格的意义上它不具有新颖性和社会价值,不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小学生是不是就没有创造性思维呢?不是的。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1)上面我们是就学生整体而言的,但这并不否定个别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2)这里更多地是在相对的意义上就学生思维品质的反映而言的。例如,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假如一个学生是教师讲什么,他就被动地听什么,记什么,或者在解决问题时只会运用一般的、通常的方法来分析思考,我们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就是再现性的;假如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能够自觉地、独立地去思考,去探求,去发现,他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所得的答案或结论虽未能超越前人和成人,但相对于一般学生的思路和结果来说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是创造性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创造性思维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具备了这样创造性的品质,那么长大后就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
(一)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思维是创新的力量和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机。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善于点燃创新思维之火,激发学生的’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的确,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种自觉行动,如果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主动,参与更是一句空话。因而教师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背景中积极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伊始趣即生,课展开趣溢浓,课结束趣未尽。
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中,通过观察和探究得出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长×宽×高,在练习中,师出示拓展题目:李师傅把一根长为6分米,宽为3分米,高为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从中心处用刀横截成两块小正方体的木块,其中一块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教师用ppt同时出示长方体木块被切割的动态图。在生汇报过程中,有部分的学生运用先算长方体的体积然后除以2的方式求小正方体的体积;而有小部分的学生会以直接算出小正方体体积的方式解题,他们自信满满的说明了理由: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可以用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正体的体积。
2、小正方体的三根棱长分别是它的长、宽、高,长×宽×高就可以转化为棱长×棱长×棱长。就这样一个情景小设计,将求长方体体积的知识很自然的过渡到求正方体体积,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思考、总结得出求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这就是一个让学生将长方体体积的旧知转化为正方体体积新知的创新思维过程。
(二)巧设疑问,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课堂里的质疑开始。因为,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就是创新起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创造性问题,指导学生自行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获得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古人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学生的探索。“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如,师出示问题:
1、一根2米长的彩带,用去它的3/4米,还剩多少?
2、一根2米长的彩带,用去它的3/4,还剩多少?这两题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师特意把两题放在一组,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师鼓励学生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或通过亲手画线段图来区分3/4米和3/4在题目中的不同含义,更加深切地理解分数的意义。课堂上像这样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维。
(三)开展课外活动,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兴趣可在课外引发。因此,我在每周二的第三节课下课,开展了“数学兴趣大课堂”。由上一周的擂主设计并公示本周的思维训练题一个。我对设计者的要求是:
三、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收集正确答案取前三名,星期三的数学晨读课两个班通报表扬,并进行颁奖。这样的活动,大家纷纷涌跃参与,效果很好。同时,老师相信学生,放手学生,不再束缚学生,学生人人争当“擂主”,和同学们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四)鼓励求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教学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统一,而要鼓励求异。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在解决求铁环的面积的问题中,大家一致采用的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得到圆环的面积”。有一学生则提出可以把铁环从任意处切开,拉直,变成一个梯形,内圆的周长是梯形的上底,外圆的周长是梯形的下底,外圆半径与内圆半径的差为梯形的高,由此算出梯形的面积,就是此圆环的面积。求异思维可谓是标新立异,是对思维定势的否定。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它更体现出其固有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虽然这个学生的算法相比复杂了些,但是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老师不必否决。因此,我们的教学是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迸发求异的火花。学生坚定创新精神后,创新的火花定会不断闪烁。
(五)捕捉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形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学习掌握它,如果脱离实践就成为无源之水。富勒说过:“理论是一种宝库,而实践是它的金钥匙。”我们要力求引导学生,通过练习、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思维个性差异的优势,使他们相互间的思维“推波助澜”,形成多维立体交叉的思维信息网。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要让孩子们在亲自参与下获取知识,熟练技能,领悟理论的本质。让孩子们懂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也是创造力的源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站在21世纪的高度,更新教学观念,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真正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历史重任。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七
本人对如何培养学牛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南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作者:蒋凤英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纺化小学刊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英文刊名:chineseandforeigneducationresearch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八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法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即学生改组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新颖成果的思维过程。这种创新思维能够保证学生顺利解决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运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根据中学生的特征,就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学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联系的。问题情景是知识发生的源泉。在问题情景下学习,能使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有限的时间,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以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又称辐射思维,就是以一个已知对象为出发点,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路径进行思维,最终导致各种不同的认识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是克服思维惰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条件。在生物课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设问,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到伴性遗传一节时,首先指出人类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遗传病,然后提出如下问题:(1)男性及女性中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各有几种?(2)自然人群中应有几种随机婚配方式?后代表现如何?(3)色盲遗传有哪些特点?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何不同?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不仅达到了学习目标,而且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从本质意义上说,创新的含义是指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能先于他人,见人之所未见,思人之所未思,行人之所未行,从而获得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新突破。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如在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分组实验中,在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时提出如下问题:如果将实验中操作顺序改变,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这样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
3、以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一、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是通向创新的'翅膀,它比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我在教学《草原》这课的第一自然段时,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乡》,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那诗意般的草原美景中。当我在指导朗读时,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意境呢?结合优美的音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样的景色下老牛会想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景色下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容入到课文中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挂图、插图以及其他图片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巧设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易,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目前许多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来实现的。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极具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亦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质疑条件,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呢?如在教学《捞铁牛》时,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今天让你来打捞铁牛,你将怎样打捞呢?学生们经过发散思考后,有的认为把吊车开到船上,用吊车来捞比较好;有的说用绳子的一头栓住铁牛身子,把另一头栓住船身,然后把船向岸边开,最后把铁牛捞上来。又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疑问。一位学生提出:爷爷如果收到凡卡的信会来接他回家吗?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的说:爷爷不会接他回去,因为接回去也会饿死;有的说:爷爷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照顾凡卡?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开启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了勤于动脑的习惯,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要在课堂中经常适当引导,日积月累。像上面的问题,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多提出。而且,像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想出的办法很可能不切实际,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新颖独特之处,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有创见但不成熟的看法都应予以鼓励,使他们能随时享受到提高思维能力的欢乐。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精心设计课堂的中心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们在思考讨论问题时尽量想得多些,想得深些,想得新些。这样一来,就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九
发散思维(pergent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流畅性。
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变通性。
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独特性。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感性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1)核心性作用。
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
(2)基础性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一题多变。对题中的条件、问题、情节作各种扩缩、顺逆、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学生在各种变化了的情境中,从各种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
2.一图多问。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事物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仔细地观察,认识事物,理解知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一题多议。提供某种数学情境,调度学生多方面的旧知、技能或经验,组织议论,引起思维火花的撞击。
4.一题多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在鼓励独创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地鼓励他们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与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多方面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片面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会失之偏颇。在思维向某一方向发散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集中思维的配合,需要严谨的分析、合乎逻辑的推理,在发散的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中,也需要通过比较判断,获得一种最简捷、最科学的方案与结果。所以,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
赞可夫说:“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这句话说明了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教师妥善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和热情表扬,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自己求异成果的价值。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学生渐渐生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在面临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作出“还有另解吗?”“试试看,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的求异思考。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驱使下,那些相关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才会处于特别活跃的状态,也才可能对题中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重组,逐步形成发散思维能力。
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重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还有我们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教师应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总之,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探索走出题海误区,实现教育转轨的过程。透过数学家的思想和心智活动,领略失败到成功的艰辛,探索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不会照本宣科,而是设法突破定势,强化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思维,从而真正走出题海误区,实现素质教育的转轨。思维的发散与集中犹如鸟之双翼,需要和谐配合,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十一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获得知识的中心环节。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的。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高年级逐步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所以,进行思维训练时,必须符合这一规律。如《骆驼和羊》,设计者在设计幻灯片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幻灯片以活动、抽拉式展现故事内容,骆驼一抬头就吃到树叶,小羊站起来也够不着;而小羊钻进小洞吃草,骆驼怎么也钻不进去。通过这一比较,使学生充分感知了语言材料,受到了逻辑的训练。
而高年级,是进行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是训练的重要途径。如《手》一课,课文先总写陈秉正技术高明,要求严格,有一双能干的手,而后具体通过几件事来写他的手,有力——坚硬。总的是说陈秉正的手坚硬有力,与众不同,最后讲陈秉正的手不但坚硬,而且灵巧。这种总—分一总的思维活动,就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综合的思维过程。全文条理清楚,中心明确。那么,学生从文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思维逻辑性,同时也进行了逻辑思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中,很多文章都属于这种结构。
“疑”是导疑一设疑一解疑。可先激发学生对内容提出问题,多提问题。因为提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大;然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现有知识探究新问题。
“议”是讨论一辩论一评议。先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互相补充;培养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不入云亦云,同时又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最后对其他同学的意见谈自己的看法。
这样,通过“疑”“议”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起来。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遵循教学原则,在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应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多培养人才,实现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十二
一、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是通向创新的翅膀,它比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我在教学《草原》这课的第一自然段时,先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乡》,创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带入那诗意般的草原美景中。当我在指导朗读时,那:“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意境呢?结合优美的音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样的景色下老牛会想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景色下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容入到课文中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挂图、插图以及其他图片的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巧设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易,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目前许多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来实现的。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极具重要的。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亦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质疑条件,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呢?如在教学《捞铁牛》时,课堂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今天让你来打捞铁牛,你将怎样打捞呢?学生们经过发散思考后,有的认为把吊车开到船上,用吊车来捞比较好;有的说用绳子的一头栓住铁牛身子,把另一头栓住船身,然后把船向岸边开,最后把铁牛捞上来。又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提出疑问。一位学生提出:爷爷如果收到凡卡的信会来接他回家吗?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当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的说:爷爷不会接他回去,因为接回去也会饿死;有的说:爷爷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照顾凡卡?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开启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了勤于动脑的习惯,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要在课堂中经常适当引导,日积月累。像上面的问题,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多提出。而且,像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想出的办法很可能不切实际,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新颖独特之处,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有创见但不成熟的看法都应予以鼓励,使他们能随时享受到提高思维能力的欢乐。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精心设计课堂的中心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们在思考讨论问题时尽量想得多些,想得深些,想得新些。这样一来,就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倡争辩,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争辩可以激活学生的机智,激发学生的灵气。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眼睛是亮亮的,脸儿是红红的,他们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的火花竞相迸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小组内通过合作;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引经据典,组织语言。在辩论过程中,他们机智敏捷,踊跃发言,大胆表达,形成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争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大江保卫战》这课时,对于文中讲到人民子弟兵在大堤抢险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堵堤坝的做法,有一个学生则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这样做不是最好的办法,人的生命最重要,何不想到更好的办法呢?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就争论不休,甚至有的学生就说到:英雄,并非牺牲自己才算英雄,在苦难面前相处更好办法的人同样称得上“英雄”。通过学生的争论,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对知识、对生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拓展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要从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要训练学生对教材说“不”,指出课文中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表达上不尽如人意而造成的欠缺。其次要训练学生敢于对教师说“不”,对教师讲话的语音,表达的遣词造句,讲解的方式,思考的角度,敢于纠正。为了培养这一品质,有时教师可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并让学生钻这个空子。如理解句子“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位老师故意在黑板上画上两片荷叶,让学生对照着读句子体会荷叶的特点。一位大胆的学生指出叶子画得不对。老师说:“哪儿不对?你看,圆圆的碧绿的叶子。”那个学生说:“‘挨挨挤挤’是说叶子长得很多很密,可你才画了两片。”老师笑了,特别表扬她勇敢,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样真正能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心得体会篇十三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学生。“挑战性”的问题不仅传授给学生丰富多样的知识,而且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一些学生满足于一知半解,对概念不求甚解;做练习时照葫芦画瓢,不去领会解题方法的实质。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惰性,这种惰性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学习态度问题。他们能想问题,但又不会想,也不愿多想;他们能钻研,但不知怎样钻研。学生往往对一些定理、公式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根本不去思考它是在一切情况下都对,这就要教师在讲课时加以阐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事物的本质,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尝试用过以下两条途径。
1.通过辨异,对比教学,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很多概念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不明确概念的本质。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师应当随时运用辨异、对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2.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善于分析与识别具有本质性的因素。在解题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认真地审题,不仅应掌握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应探索带有本质性的或核心的因素。
有序,培养思维的组织性
学生由于较多地依赖教师的复习总结,比较习惯于单一地思考问题,不善于把所学的内容归纳整理。还有一些学生只能应付做题,对所学知识不能构成体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加以组织和整理,使知识系统化,这种系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课本上已有的,而要进行思维加工,使之符合认识规律。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更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思维训练。数学学科的系统性较强,知识的.前后联系较紧密。因此,每学完一个单元,教师要提醒学生自觉地整理与总结,按自己的体会将知识串起来,这样有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勤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小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很慢,因此我们会发现学生思维呆板和功能僵化是大量存在的,这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灌输式和注入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学生陷于题海不能自拔,不能灵活解题。课堂讲授例题,过多地或片面地强调程式化和模式化,也容易造成学生只会按模式解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数学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练习较多,这里所说的练习包括口答与笔练。一连串有计划的课堂提问,可以加快学生的思维节奏,使学生的大脑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有些提问是学生无法预测的,因为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来的。应用各种方法转换教学形式,使学生适应各种变化,加快思维节奏,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很有好处。
1.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注意融会贯通。
如分数这个概念,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起统帅作用,不论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及四则计算,分数应用题都是建立在分数这个概念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中的其它知识就会迎刃而解,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分数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就是运用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的复杂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过程。
2.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自己操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动手操作也是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促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培养思维
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学生的思维也只有在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中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思维情景,从疑与思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以达到情与思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时,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一开始,我和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题目如下:125×64、25×12、20×9×5等,通过比赛老师算得又对又快,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算得。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思考发现乘法简便运算的3对好朋友:125与8、25与4、5与2,它们的乘积分别是:1000、100、10,利用它们相乘得整千、整百、整十的方法计算就会又对又快了。
一题多解、变式引伸,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企业内部控制论文题目(实用14篇)
- 2023年团委面试自我介绍100字(优秀11篇)
- 2023年大学生涯规划书800字(模板19篇)
- 最新四个自信演讲稿(模板8篇)
- 最新艺术节活动设计方案(汇总9篇)
- 最新室内地面装修知识 室内装饰地面大全
- 2023年抗癌的作文素材(模板20篇)
- 2023年癌症作文正能量5篇(精选9篇)
- 2023年癌症作文1500字(汇总15篇)
- 最新亲人给我带来了快乐作文精选(模板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