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塞》教学设计板书(模板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6 01:19:31 |
- zdfb |
- 11页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写总结时,要注重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总结范文的观点和结论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一
《出塞》是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4、说教学方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以《出塞》为例。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也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5、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出塞”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塞”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边塞环境恶劣,战事的频繁。
第二环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人未还”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听音乐写亲人的话是一种创造想象。此外,在结尾的拓展读诗中,我还引导学生读古诗谈听到的声音,这是一种声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战士的角度揣度他们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四环节:拓展读诗,读懂诗人。
一首古诗便是作者生命中的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如果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较,补充,便会对诗人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我选择了王昌龄的《出塞》(二)作为这堂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诗歌场景的想象,对我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映衬出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环节:回到现实,激励阅读。
课的结尾,请学生思考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将课延伸到现实中,延展到课外,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现实性。最后,为学生准备了边塞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实处。
三、说板书设计:
出塞。
关
人未。
还
同情征人,渴望和平,热爱祖国。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时间,空间上的广度,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二
学习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学习阅读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学习难点:
“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搜集边塞诗,并朗读;搜集中国现代国防知识。
2.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古诗接力。
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每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先背诵,第二小组任意一位同学紧跟上,接不上算输。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出示视频范读)。
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它?
三.按学生的意见,先交流预习中所思所疑。
1.指名一学生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音。
2.自由读诗,小组中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向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小组中无法解决,便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也参与其中,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
4.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
猜测:作者是想说:
1.在边塞看到了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关。
2.在边塞看到了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3.在这边塞上,明月还是那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那秦汉时的边关。
四.在小组中边起来说说诗意,集体交流。
五.进一步朗读、理解。
1.读诗,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感情?
2.再读后,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收获?
3.思考:(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难度系数)。
一星级:从“万里长征人未还”感受到作者怎机关报感情?
二星级:你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看出作者还想说什么?
三星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作者的一种愿望,因为:
又是作者的一种感慨,因为:
六:背诵古诗。
七:创情境说话。
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看一段动画,组织语言,再次看的时候,当一名小小解说员。
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进入《出塞》这首诗的情境中。
再播放动画,谁愿挑战这个任务?
八.交流边塞诗。
你在课外还读过哪些边塞诗?能读给大家听吗?(会背更好)。
教师出示《塞下曲》《凉州词》,学生齐读。
九.交流中国国防知识。
交流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关于美国飞机在我领空与我战士王伟的飞机相撞的资料、中国最先进的武器图片,最好是能搜集到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的资料片)。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我国军事实力如此强大,有什么感想?用你们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吧。
十.模仿创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出一首关于现代国防的诗来?
友情提示:
1.可以改动诗句中的一些词。
2.可以将几首诗中的句子改装合并。
3.借古诗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4.别忘了至少要二、四句押韵。
交流创作成果。
十一.作业超市:
选择你最喜欢的作业。
2.继续搜集和背诵边塞诗。
3.继续搜集和交流中国国防知识。
4.预习《草船借箭》,并到《三国演义》中了解本故事前后的内容。
作者邮箱:ssjtiger@。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三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出塞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四
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能深入理解是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1.师生共同查找有关诗人、时代背景、其他描写战争诗的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诗文。
3.准备课件。
(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让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跟战争有关的边塞诗《出塞》。(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复习方法,交流资料。
1.复习方法: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有一个把古诗学好学透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是什么内容?(生叙述)。
2.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2)明确背景。
(三)讨论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诗,整体感悟。
2.运用学法,小组探究。
3.分句汇报,品味诗句。
a、汇报前两句。
(1)说清诗意,体会诗情。
思考:为什么要提到秦汉时的明月和关?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带给你什么感觉?
(2)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升华诗情。
(3)拿出摘录笔记,记录诗句,养成积累的习惯。
(4)联系课外,链接知识。
b、汇报后两句。
(1)汇报方法同上:读、背、摘录、板书。
(2)看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了解诗中引用的典故龙城飞将。
(一)凭借情境,升华诗情。(出示课件)。
让我们再看全诗,大声诵读一边,再来体会作者之情。
(二)回味诵读,深入品味。(再出示课件)。
学生诵读,练背。
(一)解决书后练习题,对比本课两首描写战争的古诗各自的感情基调。
(二)再看我的视角,解决冬冬的问题,理解多数古人选择战争题材写诗的原因。
收集王昌龄其他描写战争的古诗,还可以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战争的古诗。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五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谈话激趣: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参读《塞上曲》,了解李广。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三)、学习《凉洲曲》。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五、拓展文本外延,展示课外积累的边塞诗作。
出塞 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 人未还——几人回 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 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 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企盼良将。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六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小组讨论)。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8、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对征人:
对战争:
9、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教师印发诗歌《和平颂》,课后自学,朗诵。
出塞。
明
月
边关。
家
对英雄的渴望。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对和平的向往。
《出塞》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2、创设意象、营造意境。诗歌是一门艺术,对于诗歌的意象的创设和意境的营造,本节课做了一些尝试。如本课的导入,借《静夜思》导入,抓住睹月思乡中的明月,联系《出塞》中的明月,在本节课创设出明月意象,古人是望明月而思亲人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心中当作何感想?再如,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发千古感慨,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领略。
3、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愿望回家后,教师再引读这两句诗,这样,学生对这两句诗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个层次。
4、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古诗所表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帮助理解诗歌,《出塞》教学中,我抓住人人思家这一情感的共通之处,从李白思乡到自己思乡的感觉,进而理解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归永远永远不能回家的感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但本课的教学,教学环节不够简洁,有拖沓感。例如第一句诗的教学,教学环节过于繁杂,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足。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单调、贫乏,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检讨改正的。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七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谈话激趣: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参读《塞上曲》,了解李广。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三)学习《凉洲曲》。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五、拓展文本外延,展示课外积累的边塞诗作。
板书设计:
出塞凉洲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八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出塞王昌龄教学设计,希望你会喜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
3、引导学生读悟结合,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味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1、师导语: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古诗,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边塞诗吗?(《碛中作(唐·岑参)》、《凉州词(唐·王翰)》)来我们一起背诵一下吧。
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大家有兴趣吗?
4、板书课题。(指导“塞”的读音,理解其意)齐读课题。(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常有的题目)。
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联系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文,老师准备了自学提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检查初读情况:
3)听古诗录音。咱们再来听听这首诗的录音吧。读得怎么样?咱们也像这样试着读读。齐读。
3)小结:其实,读诗不在于语调的高低,也不在于摇头晃脑,在于把诗的节奏和韵味读出来,待会儿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读出的韵味会更足。
三、细读古诗,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这二行,边读边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出示画面。谁来说说这画面描绘了什么?(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四周是荒凉的`原野,远处有一座雄关,)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边塞)。
3)“秦时”和“汉时”分别指什么?
4)明月依旧,边关如故,只是这延续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以至万里长征人未还。
5)从“万里”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人未还”是什么意思?他们为什么不回家?(板书:人未还)(他们还在戍守边关,还在打战,不能回家;他们已经战死沙场,回不去。边关的战事接连不断,不能回家。)。
师:他们想回家吗?(想)。
6)补充资料。这些将士们多么想回家啊,可是他们真的能平安地回家吗。我们来看资料。(课件出示)。
读了这份资料,我们看一个“未”字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失望啊!读到这里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悲凉、凄凉)。
7)指名读。读出你的感受。
8)齐读。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齐读——(一二行)。
8)此时,假如你是那些将士中的一员,你会想些什么?
9)是啊,当那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将士们,渴望回家的时候,在同一轮明月下,远在故乡的亲人同样也会思念他们。“人未还却心相系”,让我们感觉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都是这该死的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的心情仅仅是悲哀吗?从这里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板书:痛恨、同情)。
12)带着这种感受再来齐读这句。
(二)品读第三、四行(课件出示)。
1)请大家自由读,结合注释理解这两行诗的意思。
2)出示李广将军的简介。
3)理解“但”
4)了解了这些,再来读读这句诗,谁来说说这两行诗写了什么?(板书:飞将在)。
5)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不敢度阴山)阴山也就安定了,那么边关也就会——(安宁了),边关安宁了,将士们也就不用万里征战了,他们——(就能回家乡),和家人团聚,那么国家——(也会更太平)。
6)诗人写这首诗要表达什么良好的愿望呢?(期盼有良将,期盼和平)(板书:期盼)。
7)期盼有良将,难道朝廷真的没有像李广将军这样的良将吗?(有)为什么他们不到前线杀敌呢?(有的不愿当将领,有的则是不被朝廷重用)。
8)唐朝前期曾经有过辉煌与繁荣的时期,人们也过着安定的生活。可是到了唐玄宗时期,皇帝昏庸无能,朝廷无能,将领们醉生梦死。诗人高适在《燕歌行》中就写出这样的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课件出示)诗人写这两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对朝廷用人的不当,将帅无能的不满。(板书:不满)。
9)指名读。谁能来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评读,再指名读。听录音。再读。
这不止是诗人的希望,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将士们的希望,他们希望——。
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将士们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三)小结,并尝试练笔。
1)通过刚才的学习(师点板书),我们明白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既有对戍守边关战士的同情,对战争的痛恨,也有对和平生活的期盼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不满。
2)假如你是士兵、是父母、是妻子、是儿女……你想说些什么,请写出来。(课件出示)。
四、赏读古诗,背诵古诗。
1)是啊,你们说的这些都表达了将士们的亲人渴望早日结束战争,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然而战争结束了吗?(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有着浓浓爱国情怀的诗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愿望,再读读这首诗,试着背下来。
2)学生试背。
3)指名背、齐背(配乐)。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出示介绍李广的诗。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飞将军,唐代的诗人卢纶也专门写了一首诗来赞颂飞将军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习。
2)我们今天虽然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诗人王昌龄的出塞却反映了中国人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美好愿望,让我们远离硝烟,远离战争,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希望我们的国家兵强将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教学设计板书篇九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习的——边塞诗。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近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平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平,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秦时明月汉时关,葡萄美酒夜光杯,
万里长征人未还。人未还——几人回欲引琵琶马上催。
但使龙城飞将在,醉卧沙场君莫笑,
不教胡马度阴山。盼望和平古来征战几人回。
厌恶战争。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出塞》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大全12篇)
- 最新小学体育《原地投掷垒球》教学设计及反思实用(3篇)
- 2023年小学体育原地投掷垒球教案优质(实用14篇)
- 最新写信的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
- 2023年组织生活互评批评意见50条简短(精选12篇)
- 最新有梦想不行动等于零 有梦想却不能实现的说说(11篇)
- 2023年营养餐教案小学(实用12篇)
- 初中立定跳远教学设计(大全18篇)
- 2023年企业承包经营合同(实用12篇)
- 2023年网约车合作协议书(优秀12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