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模板1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07:15:06 |
- zdfb |
- 13页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过去并为未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参考,是非常重要的。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首先得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议论文写作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一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幻灯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2、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
男女生读:男生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生读: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小结:这是长久被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这不就是雨中的狂欢吗?
雨天洗澡,我们都痛快尽情地享受。这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雨水吗?(板书:雨水)。
此时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亲一手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幻灯片)。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读出舒服的感觉。
3、“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让我有舒服的感觉。
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从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胸和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
师:是啊,水是流下去的,这儿的“滑”换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吗?
生:不行。
师:说说理由。
生:滑就是抚摸,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亲切。(评价:你已经走进了文中,和作者共鸣了。)。
师:水就像抚摸,像妈妈一样亲切,带给了我们水的清凉,为我们驱逐炎热。
师:我们齐读第5小节,把一勺水抚摸我们的'舒服透过读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第5小节)。
小结:这还是随处可见的一勺水吗?
此时此刻:一勺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勺水)。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滴水)。
生:齐读这句话。
任务二:从句中体会缺水的苦。
策略: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幻灯片)。
生: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幻灯片)。
师:口中饥渴难耐,身体水分流失,这样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幻灯片)。
师:我们太需要水了,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
师:得水之乐更反衬缺水之苦啊!
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生: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评价:你向我们提出了行动的口号。)。
生:节约水资源。
生: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评价: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广告语,发人深省啊!)。
生:我们应该为建立“母亲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还了解“母亲水窖”。大家下来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让“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大家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二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默读能力,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感受神话的神奇色彩和语言的运用。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和学生交流自己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了解夸父追求光明、不畏艰难的精神。
3、并以练笔的形式写自己的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来领悟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通过找出和理解描写神奇的语句,来感悟神话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们的神奇想象力与征服自然、试图了解自然的可贵品质。了解夸父追日所蕴含的追求光明的精神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来领悟神话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们的神奇想象力与征服自然、试图了解自然的可贵品质。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同学们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对,这就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看,他是谁?(小哪吒)这是谁?(葫芦娃)他们呀,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话故事是古代的人们因为无法征服自然,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好,谁来读读课题?围绕着夸父追日,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问的好,很有价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相机正音。
课文读过了吗?读通顺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仔细观察第一行字,你发现了什么?渊,河、泽、海(溪流、河、湖、海)指名读后两行。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想了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1
4、与《山海经》古文进行比较。
同学们,你们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哪本书里吗?《山海经》(板书)这是一本写地理方面的书,写了这里的山如何,那里的水怎样,还记载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书里边仅用寥寥几十个字就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出来了!你们想不想读一读?出示原文。(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谁来读读试试?(指读2)现在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然后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夸父与太阳相逐而跑,进入了太阳的光轮。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还没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被他丢弃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大家理解的很不错。和古文比较起来,你觉得我们的`课文写的怎么样?(神奇、生动)。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追日”的质疑,师生共同梳理。
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夸父。
2、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1)夸父追日的过程。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
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指名读。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最神奇呢?抓住“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两千里”
体会夸父速度快。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你的读让我感受到了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夸父,
你为什么跑的这么快,这么急?
(因为太阳要落山了)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铭记着这样一个目标,——“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生齐读)追日的道路上充满了险阻与坎坷,但这都不能阻止夸父追日的步伐,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一路上,我们仿佛看到——。
一路上,我们仿佛听到——。
一路上,我们仿佛感受到——。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宏大志向)。
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b)“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霎时,时间非常的短,大河之大,喝水之多,喝干之快,体会夸父的渴和神话的神奇。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2a)。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三
1、读准“跳跃欢吠、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等一些词语的读音;通过了解“沁人心脾、根深叶茂、馋涎欲滴”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3、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重点和难点】。
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根深叶茂。
3、思考:“信任”什么意思?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
3、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
桃园主人客人。
4.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二、学习2――6节,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1、读读2――6节,找出最能体现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节第3句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几只竹篮,篮下()一张纸条,上面():“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自己采,然后把钱()箱子里,祝您愉快!”
(3)给“尽管”换词,理解词意。(尽管――只管)。
(4)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
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
信任“我们”
板书:让客人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
2.抓住小狗热情好客的句子,体会“主人怎样信任客人”
(2)快速默读读2――7节,划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师生合作读好这些句子。(读准“吠”的读音,理解“吠”的适用范围)。
(4)用词组概括小狗是怎样招呼客人的。
板书:等待到来。
撒腿领路。
带回原地。
热情道别。
(5)借助词组连起来说说小狗是怎样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3.通过复述,进一步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1)桃园里只有小动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这是为什么?
(体现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位客人,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举动让人感到充满温暖和人情味。)。
(2)将“纸条上的内容”与“小狗的热情好客”连起来复述,体会“桃园主人信任客人”。
三.以读代讲进一步学习2――6节,理解“我们信任主人”,体验“被信任的喜悦”
1.当我们来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纸条,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时,我们也给予了对方信任,我们跟着小狗――(钻进果林,只见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随机理解“根深叶茂”、“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的意思。
2.正因为有彼此的信任,“我们”才能感受到亲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树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们沉浸在亲手摘果实的欢愉中。)。
四.创设情境,复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会怎样告诉家人由信任带来的有趣的摘桃经历?借助板书复述事情。
五.学习第8节,
1.齐读。
2.“我”为什么禁不住回过头去,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这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根据提示,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四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前后发明,18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五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难点、关键。
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具准备。
字典、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一、谈话导入,解释题目。
1、同学们,快要放假了,能想起来每年放假咱们在家里过得最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节日吗?(春节)。
2、说一说,你们家里都是怎样过节日的?(指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反馈)。
3、教师板书课文,解释课文。(元旦就是元旦的意思)。
二、学生自读,读通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
2、学生结合生字的认读,自读古诗。
3、同学间互相检查读。
4、指名读一读,其他评价。
5、集体读一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当点评。
6、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读,然后再交流读。
3、教师指导,强调要点。
4、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再读古诗。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结合图说说古诗的意思。
4、集体反馈。(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的意思就可以了)。
备注: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五、拓展延伸。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感情春节快乐、幸福、热闹的场面)。
2、你们最喜欢春节里的什么节目?为什么?
3、讨论:到底还要不要办春节晚会。(学生各抒己见)。
附板书设计。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热闹、欢快。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六
设计应用。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七
1、猜谜: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2、背诵古诗。
《江南》等。
一、激趣导入。
1、课前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欣赏。
要求:音乐带给你怎样的的画面?
交流:请你用最简洁的话告诉我,音乐带给你怎样面?
2、过渡导入。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是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1、26、荷花(看老师板书,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因为他们都属于花。)。
2、齐读课题,指导朗读。(荷花这么美应该怎样读,再来一遍。)。
3、初看荷花。
a、想看荷花吗?(播放荷花录象)。
要求:让我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畔去看看,老师有个建议看的的时候同桌可以指指戳戳讨论以下,看你能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
b、学生交流。
4、过渡进入第二小节。
相看两不厌,唯有白荷花,我觉得大家都是伟大的诗人,把荷花描写的那么迷人,想看看爷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二、教学第二小节。(出示内容)。
1、带问题自由朗读第二小节。
要求;用心去感受感受,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怎么样?
交流。
2、带着问题再读第二小节。
要求;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课件出示图片)。
你能把你的感觉读好吗?(指导朗读)。
b、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抓“冒”
(a)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在这里你用一个什么字?(肯定用冒字的精确)。
(b)荷花从这么多的荷叶中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鼓励)。
c、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
3、齐读课文。
多美的白荷花啊,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赞美这迷人的荷花。
三、
教学第三小节。
1、叶圣陶爷爷写了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想看吗?(播放图片)。
学生带着要求看图片。
要求:仔细观看图片,把你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朵深深地印在脑中,呆会讲给我们听。要是给你讲的荷花再加上动作那就更好了。
交流。(师辅导为荷花加上动作表示。)。
2、导读9这么多的白荷花……那一朵也很美。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a、学生读第三小节。猜猜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
交流。(大自然,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4、齐读课文。
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热爱的大自然的同学一起与这位伟大的画家对话吧。
四、教学第四小节。(出示内容)。
1、播放录音带。
2、激读。
想不想与录音带比一比。
学生自读课文。
3、交流朗读。
a、谁来作第一荷花?第二多朵?第三朵?
b、还有更多的荷花吗?齐读课文。
4、内化感悟。
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小结。
1、此时此刻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赞美荷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呢?(同桌交流)。
2、交流。
六、小练笔。
让我们也来作回作家,模仿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也来写写自己的荷花。
1、荷花你真是千姿百态……。
2、忽然,我仿佛自己成了一朵荷花……。
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题目来写一写。
七、
总结。
结束。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八
1、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2、能在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通过学文,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任何缺点、错误都能改正。
简单课件。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在老百。
姓中流传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我们称为民间故事。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除三害》。师板书,生齐读。
3、读着这个“害”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交流——坏、害人、祸害、不好……。
4、对呀,正是因为着害是坏的,不好的,甚至会害人,所以我。
们要坚决地——除三害。
5、读着课题,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三害是哪三害?谁除三害?……。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在读时要注意把带拼音的字读准确了,句子读通了。
2、读得真投入。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
横行霸道欺侮百姓抱怨。
上山杀虎下河剁龙潜入。
自由读——指名读——指名带感情读第一行——全班带感情齐读。
3、刚才读了课文后,知道三害是哪三害?(生交流师板书)。
山间的猛虎。
河里的恶龙。
地上的周处。
4、这三害是谁除掉的呢?(板书:除掉)。
生答:周处。(板书:周处)。
5、让我们看着板书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周处除掉山间的猛虎。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生答)上山杀虎。
周处除掉河里的恶龙。课文中的哪个词?(生答)下河剁龙。
师板书:杀虎剁龙。
6、周处除掉地上的周处?这又该怎么理解?(板书:?)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让课文帮助自己理解。
三、探究全文。
1、周处除了周处,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交流。(周处把身上的缺点改掉了。)。
2、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最后一段)。
3、什么叫“痛改前非”?(把自己以前的错误都改正)(板书:痛改前非)。
4、周处为什么会痛改前非呢?我觉得周处脑中产生的疑问就是问题的关键。请快速找出周处脑中疑问的句子,划上“”。
生交流句子。
5、周处他认为自己“除害有功”,你们认为呢?文章哪两个自然段写他除害了?那一段详细?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1)一生读。
(2)周处下河剁龙,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答案:
a、不容易对付。
b、搏斗的时间长。
c、惊心动魄。
(3)把搏斗的激烈读出来。(师生合作读)。
敲锣、打鼓、放鞭炮、鲜花、欢呼、高高举起……。
7、远的不说,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航天英雄回来时,大家欢迎他们的场面。(课件)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8、英雄回归是多么荣耀的事啊!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用这些方式迎接心目中的英雄。那么,当周处这位杀虎英雄、剁龙英雄从河里爬上岸来时,人们又是怎么迎接他的呢?读第六自然段。
生交流:
(1)点点头,躲得远远的。
(2)人们以为他死了,在喜气洋洋地奔走相告。
9、迎接他的有锣声吗?有鼓声吗?锣声没有、鼓声没有、鲜花没有、美酒没有,什么也没有!
他想找个人问一问,人们都远远地躲开了,甚至人们以为他死了,都在欢呼着: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
他呆住了,他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
10、想不通可以不想吗?不可能不想啊!人们的举动引起周处深深地思考、他想起,想起,想起……他终于明白了。
学生说话训练。
11、根据上面内容,进行小练笔。
12、交流小练笔。师小结:是的,正如你们所说的,周处终于明白了自己以前错了。也和猛虎、恶龙一样成了祸害。他如梦初醒,从此,横行霸道的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四、点题升华。
1、这就是周处除三害。课文学完了,你能说说对周处的看法吗?
修改板书“地上的周处”为“自己的恶习”
2、是啊,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佛家语: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这里老师根据大家所说,编成这两句话:
杀虎剁龙显神通。
痛改前非受敬重。
五、拓展延伸。
1、想知道周处的后来吗?后来呀,周处立志好学,志向高远,为官期间,他执法公正严明,后来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直至战死沙场。后人敬重他的品行,追认他为平西将军,还特地建造了周王庙来纪念他。
2、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像这样精彩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件)如《牛郎织女》、《孟家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四个民间故事并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传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看。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九
《神奇的画图世界》选自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在本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该年龄的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的特点。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学会“画图”软件的启动和关闭,掌握正确使用画图工具的方法,及能够运用各种画图工具画出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熟练运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扬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画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为:画图工具的综合运用。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特别是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基于此,我尝试构建了“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操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情境导学”、“分组讨论”、“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实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首先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其次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接着是实践操作,体验成功,最后是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课时,我直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么平时同学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这时大多数同学都说是用笔画的,我便顺势引入:“使用电脑也可以画出漂亮的图画。”并用课件出示:海底世界图画。然后直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这幅图画是使用windows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画出来的。其实用画图工具画图很简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画图”。海底世界的图画色彩艳丽,图形千变万化,这是一张很神奇的图片,孩子们的目光被这幅图吸引住了。我立刻抛出了今天的课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被轻而易举地调动起来了。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
任务二。
认知“画图”窗口的组成。在学生顺利启动到“画图”窗口以后,直接出示本课任务二:认识“画图”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孩子们同样分组讨论,自己在电脑上不断实践。最终他们发现只要将鼠标放在工具旁边,就会显示该工具的作用。孩子特别兴奋,主动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图形工具画一幅自己想画的图画。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画图工具,我降低了难度,让他们的思想自由驰骋,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无任何羁绊。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我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并对各个层面的孩子多鼓励多表扬,让每个孩子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
4、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一幅幅有个性的作品完成了,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学习网站,然后让大家相互评价作品,最后展示了几副得星最多的作品,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最后我给最优秀的作品颁发了“小小画家”的奖牌。在展示评价的时候,我采取了多元评价,不但让孩子们相互评定星级,而且让孩子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副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我的板书设计为最基本的提纲式板书,意在简洁明了。通过这种板书展示,让学生明了教学任务,方便操作。
八、说教学反思。
一幅幅有个性的作品完成了,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学习网站,然后让大家相互评价作品,最后展示了几副得星最多的作品,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好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最后我给最优秀的作品颁发了“小小画家”的奖牌。在展示评价的时候,我采取了多元评价,不但让孩子们相互评定星级,而且让孩子们尝试多角度地评价一副作品,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
1、知识技能:通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迁移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特别是商的书写位置。
通过学习理解商的位置确定的意义,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学生演示小棒、课件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为什么要植树?
师: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过几天就是3月12日,某学校三四年级的同学为迎接植树节的到来,到山坡上去植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15页主题图: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们能根据图中的数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生1: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生2: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三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四年级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
提问:要求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算式该怎样列呢?
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板书:42÷2=并说一说想法。
2、试着口算,并汇报口算方法。(指名汇报)
师:刚才同学们尝试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是否正确呢?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来验证刚才的结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新知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1)提问:42÷2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理解把4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师:请一名同学用准备好的小棒分一分,看是怎样分的,每份是多少呢?并把你的分法与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着力训练学生进行有序思考,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2)让学生演示分法并说明每份的结果。
(预设:)
方法1: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再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2个十和1个一合并起来是21。
方法2:先把2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1个一,再把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得到2个十;2个十和2个一合并起来是21。
师:比较两种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更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2、学习新知探究笔算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用了分小棒的方法再一次验证了42÷2的结果,那竖式怎样写呢?(师边板书边结合提问完成竖式)
(2)、结合课件小棒的分法扮演算式并说说笔算的过程。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再次演算。
(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是从高位算起的。如果第一步计算有余数又如何计算呢?
3、自主探究、尝试练习
师:四年级两个班共种52棵,平均分成2份,该怎样分小棒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分的过程。(课件演示)
(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巡视辅导并及时了解情况)让算得快而好的同学板演并汇报计算过程及想法。
(2)教师及时改正有问题的地方。
(3)比较例1和例2和刚才这几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练习反馈
找学生到黑板上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道题
66÷3=92÷4=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请跟同学们说说。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一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学生学会如何去感恩父母,体谅父母关心父母,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
孩子理解父母的爱,感恩父母。
学会如何去感恩父母,并付诸行动去体谅父母关心父母。
多媒体课件。
教师:孩子们,在这个世上,我们最亲的人是——(爸爸妈妈),最疼爱我们的是——(爸爸妈妈),最值得我们信任的是——(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最值得信任的人,他们用无微不至的爱呵护我们的成长。这份爱,像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这份爱,像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播放视频儿歌“我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学生看完谈感受。
教师:父母是我们最爱的人,你和下面的小朋友有过同样的感受吗?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例:天都黑了、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
例: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疼的不得了,真想替妈妈分担一点痛苦。
例: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们吗?我想他们了。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你了解父母什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父母呢?
学生交流:我是问了外婆才知道妈妈的生日。
学生交流:我爸爸是种瓜能手!暑假去瓜田,我看到爸爸种的西瓜又大又多!
学生交流:我妈妈喜欢吃蔬菜,这是我平时观察到的。
学生交流:我爸爸爱运动,只要一有空就带我去踢足球。他常说:“运动使人健康。”
教师:我们了解父母吗?(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的“我为父母写档案”)。
请同学们拿出课下调查结果“我为父母写档案”,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教师:从父母的小档案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把你的发现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交流:妈妈做钟点工,一天要做好几家。爸爸开出租车,别人回家吃饭时却是爸最忙的时候。遇上刮风下雨就更不用说了。爸爸妈妈真辛苦。
学生交流:……。
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为了家庭这么辛苦,我们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父母。
(播放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
师:同学们,你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
生:父母对我们的爱恩重如山。
师:从小到大,父母为你们做的事数也数不清,生病时,父母对你悉心照料;犯错时,父母对你谆谆教诲;失落时,父母给你鼓励……点点滴滴都透露着父母对你们的爱,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母爱似针,父爱似线,一针针一线线把亲情串联。”是啊,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都要牢记心间。
教师: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呢?
学生交流:帮妈妈做家务;陪爸爸聊聊天……。
学生交流:自主阅读思考。
教师:我们既要有关爱父母的心,也要有关爱父母的行动。
教师:阅读电子教材p74页“爱的味道”。奇奇关爱父母有哪些表现?想想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怎么做。
学生交流:爸爸累了,我帮爸爸捶背;妈妈烦心时,我会……。
教师:爱父母并不是说要对父母百依百顺,这种爱也表现在对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评上。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习惯呢?
学生交流:我和妈妈监督爸爸戒烟;妈妈不爱运动,我每天陪妈妈跑步……。
同学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呢?爸爸妈妈是我们最亲、最爱、最值得信任的人,他们用无微不至的爱呵护我们的成长。这份爱,像清泉,滋润我们的心田;这份爱,像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校三年级共有5个班,每班60余人,本人承担5个班的体育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好、但情绪变化较大,上课喜欢玩,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但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渗入到新课程中。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
4.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5.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结合游戏)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一)、教学重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跑、投、课堂常规。
2.掌握基本体操、武术基本动作、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直线运球比赛等。(二)、教学难点:1.力量练习、耐力练习、协调性练习。2.正确姿势、规范动作的自我体现。四、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与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1、从儿童需要出发,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即以学生为主,进行游戏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
2、教材内容儿童化,生活化,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实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采纳游戏教学。
3、整本教材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即跑、跳、投、爬的能力为宗旨,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灵敏、反应、协调能力。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2、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场地备课”和课后认真反思。3、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男女分组等),分段教学等。
周次课时内容。
复习啦啦操游戏:木头人体育基础知识(1)队列队形(1)走合跑(1)队列队形(2)。
基本体操(1)走合跑(2)基本体操(2)技巧(1)基本体操(3)技巧(2)。
基本体操(4)技巧(3)技巧(4)小足球(1)技巧(5)小足球(2)。
技巧(6)小足球(3)小足球(4)跳跃(1)小足球(5)跳跃(2)小足球(6)跳跃(3)跳山羊(1)跳跃(4)跳山羊(2)跳跃(5)。
武术(1)跳跃(6)武术(2)游戏:滚木。
武术(3)游戏:比比谁的功力大。
体育基础知识(2)武术(4)武术(5)游戏:脚斗士武术(6)走和跑(3)。
武术(7)走合跑(4)走合跑(5)游戏:大鸭子投掷(1)走和跑(6)。
投掷(2)走和跑(7)投掷(3)走和跑(8)投掷(4)走和跑(9)。
体育基础知识(3)游戏:叫号赛跑抢球。
第十一周课时1快速跑(1)游戏:移动传递轻物。
课时2快速跑(2)游戏:消灭老鼠。
课时3快速跑(3)游戏:支援前线。
第十二周课时1小篮球(1)快速跑(4)。
课时2快速跑(5)小篮球(2)。
课时3考核快速跑游戏:呼人接包。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迎面接力。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力。
队列队形复习基本体操跳小绳、叫号赛跑。
跳大绳游戏:迎面接力。
跳大绳分组跳小绳游戏:单脚跳接力、技巧:前滚翻游戏:青蛙过河。
技巧:连续前滚翻游戏:夹包比远。
技巧:连续前滚翻小篮球:原地投。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三
1.熟读并背诵四个字的词语,注意积累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向客人介绍学校情况,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景色,抓住景色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1.理解“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怎样进行口语交际。
3.怎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习作。
词语卡片,学校平面示意图,电视机
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们读一读,背一背,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
旭日东升:早晨的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形容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景象。
艳阳高照:明亮的太阳当空高照。
霞光万道:阳光穿透云雾射出的彩色光芒。
夕阳西下:傍晚的太阳从西边落下。
炊烟缭绕: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回环旋转。
二、教学诗歌《帐篷》
1.自由读,说一说有几小节,每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祖国的建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祖国的面貌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2.同桌或小组读一读,背一背。
流动的住户 探索 修 架 盖
最早 荒凉变繁华
荒原野地人家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校平面示意图,请同学们说说对校园最熟悉的地方
老师引导:对校园的熟悉不能光是爱去,要细致观察那个地方的特点。请同学们选择一两个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进一步引导:假如有一批客人来参观我们的学校,请你当导游,就要把最能反映学校主要特点的内容重点介绍出来,这样留给大家印象才深刻。
二、介绍校园应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讨论讨论
1.同桌或小组讨论讨论。
2.每小组派代表发言。
第三课时
一、文题分析
请你以“早晨”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篇以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文题要求写“早晨”的景色。可以写春、夏、秋、冬任意一天的早晨。
二、写作指导
1.早晨,人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做的事情也不一样,这需要仔细观察,留心周围的一切事物。
2.早晨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录像,(此时,老师可播放不同季节的两个早晨,激发同学的写作兴趣)然后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早晨”这篇习作可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发生在早晨的事情或某个场景,也可以写早晨的景色。
三、习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1.确定要写的内容,仔细观察。
2.在观察的基础上练习说话。
3.怎么说的就怎么写。
4.注意写出你对早晨的感受。
第四课时
学生动笔写草稿,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第五课时
作文讲评,修改作文
一、总评本次作文草稿情况。
作文得优的小朋友很多,其中这些同学的作文最优秀:
他们共同的优点是:
最突出的优点是
二、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评评这些作文哪些地方写得不好?为什么?
1.指名读文,以优秀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
板书学生用得好的词:
2.指名读文,以进步作文为主。学生听后自由评,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问题所在。
三、小结作文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学生修改作文。
第六课时
誊写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
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走进这座宝库,再领略两首古诗的美妙情境。
1、读——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
(2)抽生读,检查字音及停顿情况。
(3)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
2、看——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仔细观察图画,然后再读读古诗,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互相交流。
3、议——探究协作,读中悟情。
(1)以小组议议,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没有读懂。
(2)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
(3)说说诗句的意思。
4、评——多元评价,品析美读。
(1)读出你的感悟,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3)古诗赛读,师生互评。
5、诵——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采用“对诗”、“诗句接龙”等形式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作业超市:
1、收集王安石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2、收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背诵。
3、收集课外你喜欢的古诗,试着理解。
4、模仿古诗自己也写一首。
(第一范文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元日)。
此文转载。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五
《果园机器人》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第24课(需一个课时)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水果丰收,果农忙不过来了,于是需要机器人帮忙;果园很大,机器人不好拖着电线工作,用电池也不方便,于是又想让果园机器人“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自我充电。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学生读后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情分析:
《果园机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的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工作。
签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机器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在教学组织上,采用课本、网络结合的方法,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丰富学生想象。
教学重、难点:
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帮助学生突破情感目标。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机器人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单元教材介绍了简单的数据分析,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4、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的理解。
5、充分发挥教学用具的作用。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根据统计表正确制作出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相关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在教学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这两个数学名词需结合具体的图例,让学生搞清楚。学生在做把统计图补充完整这类题目时,一定要严格要求:画标准、使用尺子,良好的作业习惯需从小养成。
1、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
2、平均数2课时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七
1、初步认识吉他、小提琴和法国号。
2、聆听《我是小音乐家》,感受歌曲轻松活泼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3、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学会歌曲。
在轻松活泼的律动中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正确演唱第四乐句,对比第四乐句与其他乐句的不同之处。
电子琴、绳子、多媒体课件。
1、导语:今天我们要举行快乐的音乐会,在这个快乐的音乐会上老师要带给大家一首快乐的音乐,你们想听么?(播放《我是小音乐家》的伴奏音乐,师做拍手表演)。
2、问: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如何啊?
生:欢快活泼的。
师:那你们打算用什么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呢?
(师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3、师:老师也想来表达快乐的心情,下面请你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表演的。
(师根据乐句做不同的拍手动作)。
4、师:你们能发现老师的表演有什么特点么?拍手方式都一致么?
生:略。
师告诉学生相同的乐句拍手动作一致的特点,并请学生根据音乐来模仿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从开头就出现《我是小音乐家》的音乐,并通过简单的律动来表现乐曲、感受乐曲,旨在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情绪,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初步感受歌曲的特点,为后面学习歌曲作下铺垫)。
1、师:刚才我们正在享受快乐的时候,有三位小音乐家带着乐器想来加入我们的表演,你们看,第一位小音乐家给我们带来什么乐器?(师用绳子来表现吉他)。
师:你们知道刚才第一位小音乐家带来的是什么乐器么?
生:吉他。
师:那你们知道吉他的故乡在哪里么?(课件出示吉他的外形以及演奏的姿势图,师简要介绍吉他的特点,并请学生听它的音色)。
师:吉他的音乐好听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书上表现吉他音色的乐句。(师弹琴请学生来唱)。
2、师:第二位小音乐家也迫不及待地想来展示了,你们看,她带来了哪种乐器?
(师用绳子表现小提琴)。
师:你们知道她带来了哪种乐器么?
生:小提琴。
师:那你们知道小提琴的故乡在哪里么?(课件出示小提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势图,师简要介绍小提琴的特点,并请学生听听它的音色)。
师:小提琴的声音好听么?下面我们一起去学学书上表现小提琴音色的乐句。(师弹琴生唱)。
3、师:第三位小音乐家早已做好乐器表演的准备了,你们看,是什么乐器呢?(师用绳子表现圆号)。
师:知道是什么乐器么?
生:圆号。(师提示)。
师:那圆号的故乡在哪里知道么?(课件出示圆号的外形图,师简要介绍圆号的特点,并请学生听听它的音色)。
师:圆号的声音好听么?下面我们来学学圆号的音色吧!(师请生找出书上表现圆号音色的乐句,并弹琴请学生来唱。)。
(设计意图:用绳子来表现乐器,教师亲自演示,用课件介绍乐器,旨在让学生更容易更直观地了解三种乐器的特征,并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三种乐器;用先听乐器的音色来学唱歌曲,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的内容,真正的用聆听法来学唱歌曲。)。
1、师:三位小音乐家要出场为我们演唱歌曲了,让我们用歌声来迎接小音乐家。(播放录音范唱《我是小音乐家》)。
2、师:你们能来唱唱第一段么?下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的琴来唱唱第一段。(师根据学生的演唱及时纠正唱得不好的地方)。
3、师:看到你们唱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来唱唱,但是在老师唱的时候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听歌曲中连音与跳音的区别。(师提示连音与跳音的含义,并提示通过看师的动作来区别连音与跳音)。
(设计意图:用动作来提示学生跳音与连音的区别,旨在使学生更容易更直观的掌握歌曲中活泼与舒展的旋律的对比,同时很好的解决了难点,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4、师:我们来加入动作表演吧!(师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演唱第一段)。
5、师:你们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唱唱第二段么?(师弹琴请生唱第二段)。
6、师:完成了前两段,第三段是不是更容易演唱了呀?在第三段的演唱上老师要提出一个新的任务,你们看到“我吹起法国号”这个乐句了么?老师想在这个地方锻炼一下你们的嘴皮子,看谁的嘴皮子最快。(师弹琴范唱,请生模仿,直到唱对为止。)。
7、师:你们三段都会唱了么?下面我们一起加上动作把三段完整的来唱一唱,但老师有一个要求,在遇到乐器的乐句时,我们用演奏乐器的姿势来完成。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表演吧!
(设计意图:用与前面不同的动作来表演,旨在进一步加深对乐器的印象,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一)。
8、用多种形式来演唱,但乐器的音色的地方要求齐唱。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演唱,比如分角色唱、分小组唱、领唱与齐唱,旨在进一步巩固歌曲的演唱,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二)。
师:小朋友真棒,一招一式都有音乐家的风范,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当中肯定能产生出一个音乐家,下面老师要把一首好听的歌曲送给你们,愿你们的音乐梦想在歌声中实现!(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离开教室)。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的:
1.理解有关词语及课文三、四自然段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种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一起到西湖岸过去欣赏了西湖那迷人的风光,回。
忆一下,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
2.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圈出。这些景点分别有什么特点,用“”在文中画一画。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十里明湖中,孤山有什么特点?指名答、板书。
“格外秀美、典雅”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试读--齐读)。
(3)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又有什么特点呢?
a.看投影“苏堤、白堤”(简介有关苏堤、白堤的知识)。
b.再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
这句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绸带怎样?(绿、轻柔的飘带拂在碧水之上。)。
把白堤和苏堤比作这样的绸带,突出了两堤的什么?(绿、轻柔)。
板书:绿、轻柔。
指导朗读(试读--范读--女生读)。
(4)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那湖心的三个小岛又有什么特点呢?(投影两岛)。
看图理解“掩映”
“仿佛”是什么意思?造句板书:仙境。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
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试读--男生读。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板书: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
要求:(1)完成填空。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填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岸边的华灯(),宛如()。远处,()。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
2.指名读。
(1)描述“夜幕初垂……湖水荡漾”的情景。
(2)理解“岸边的华灯……游动”这一比喻句。
把“宛如”换词。造句。
(3)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放录音看投影)。
齐读最后一句。
3.指导背诵。
(1)看投影、配乐、师朗诵第四自然段。
(2)自由准备2分钟,指名上讲台边指图边背诵。
(3)齐背。
4.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从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最后,让我们再由远到近欣赏一次西湖的奇丽风光。(多媒体)。
四、布置作业: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起伏明月()()神怡。
()叠叠湖水()()徐来。
2.造句:
(1)犹如--。
(2)仿佛--。
3.背诵课文。
6.西湖。
孤山秀美、典雅。
近赏两堤绿、轻柔心旷神怡。
三个小岛仙境。
华灯游动。
夜游溶为一体。
琴声悠扬。
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篇十九
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课教学分欣赏和立体纸造型两部分。旨在通过大量的自然风光、名山图片的欣赏,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用纸雕拼贴组合的形式再现山的美感,激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国热情。
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
(学生)收集中国各地名山的摄影图片,纸材、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教师)课件、彩纸、剪刀、双面胶或胶水。
1.欣赏导入,启发谈话。
(1)出示有关黄山的图片和画作: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黄山的认识。引入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看图提问:你们去过这美丽的地方吗?这是哪儿?(黄山)。
(2)出示黄山其他景点的图片,学生谈谈感受。
(3)说说自己熟悉的山区景色,谈谈印象深刻的景点。
(4)小结:各地的山都有不同的美感。
2.揭示课题:用纸造型表现重重叠叠的山。
3.示范制作,讲授纸造型的创作方法。
(1)边示范边讲解纸造型的制作步骤。
(2)讨论如何组合纸造型山,感受不同的美感。
(3)学习重叠排列的方式。
4.观察分析,交流表达。
(1)出示课件,播放全国各地的名山图片。
(2)欣赏美景,感受不同的美感。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不同的山景都可以用纸造型的方式表现。
5.学生创作,表现创意。
(1)利用不同纸材的特点,设计制作纸造型山。
(2)选用不同的色纸进行创作,注意色彩的搭配。
6.作品展示评价。
可以将作品放置在盆中,添加植物装饰,进行点缀美化。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50字(汇总20篇)
- 研发年终工作总结报告(汇总9篇)
- 称象教案设计(大全12篇)
- 2023年供暖公司个人工作总结(模板9篇)
- 最新培训会议主持稿(实用12篇)
- 2023年租用潜水船及潜水人员合同(汇总9篇)
- 2023年九月九教案中班(优秀17篇)
- 2023年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精选14篇)
- 2023年《第八次》教学设计评价7篇(大全20篇)
- 2023年怪车轱辘辘教案张红(汇总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