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实用11篇)

  • 上传日期:2023-11-25 12:36:08 |
  • zdfb |
  • 13页

每一个阶段的总结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记录。组织和规划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需要我们提前做好思维和素材准备。如果你对总结写作还不太了解,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一

240÷8=70+280=130×30=660÷22=。

二、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需先算,后算();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

2.68减去280除以70的商,差是多少?列式是()。

3.390除以48与35的差,商是多少?列式是()。

三、把下面每组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19×30=570900÷45=20。

(3)450+120=570(4)60×7=420。

四、比一比,算一算。

(1)165-7×5360÷4+20。

(165-7)×5360÷(4+20)。

390-(72+28)320÷(4×8)。

五、脱式计算。

(460+240)÷3534×(50+38)。

480÷30+7528+840÷12。

六、解决问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是计算课,如何在平凡的计算中体现教师的新意,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设计中的一个重点。

在开始的例题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通过讨论、互动、板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在汇报交流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并学会赏识他人,完善自己,不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体验。

要掌握计算的算理并不难,可是真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却是难事。因此从情境中提炼数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从而得出算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样的教学自然、贴切、学生乐于接受,学习的效果也比学生死记硬背强多了。本节课教得轻松,但从作业反馈来看,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竟然连65+120也不会做了。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50—20×3。

=43×6=30×3。

=258=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18×6+25。

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

20—3×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四、课堂作业:练习第l题第二组,第3、4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五

上完混合运算这一单元的课,让学生学会了混合运算的顺序。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可以学的很好了,但通过作业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学生在做混合运算时出现了以下的几个问题:

(1)格式不对,不少的同学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同学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同学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在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将以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为的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六

困惑:本单元教材始终没有出现四则运算的读法。如27/3x7是读作27除以3再乘7还是27除以3的商乘7,积是多少?似乎同级计算依次读也可以吧?(本册以前教学都是依次读出的)但是不同级的一定不能只依次读书来。同时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在读法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四则运算各部分名称不是很熟练,建议简单复习加减乘除法个部分名称。

可补充的练习:

1、在425、108、528、3、5,中取3个数组成只有加减。

2、按要求写算式(每人一块小卡片黑板,便于互相检查)。

(1)差加一个数;

(2)一个数减商;

(3)先求积,再求商,最后求差。

3、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七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于以上认识,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注重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概念,让学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让学生亲自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那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对自己原先的猜想进行了一次验证,也对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并通过实例说明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反思:虽然在三线的区别上学生能说清楚,但对于联系,很多学生就感到模糊。基本上学生只能知道三种线都是直的,没有学生能够说出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对于这一点,我预设的不够。课后回想觉得,应该先画直线,然后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使直线上出现射线,再在直线上取一个点,两点之间的那一段就是线段,同时再配以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在画直线时,很多学生不用尺画,在这方面还需再三强调。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八

成功之处:

1、将理解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例5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有无括号、括号的位置、括号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括号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不足之处:

1、还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学生在用第二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出现了没用小括号计算。这个时候应该让学生结合题来说一说,可以不可以,为什么。那么在课堂中是由我来告诉学生的。

2、对于学情分析还不够透彻。在例5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这样的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应该不存在障碍。可以是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比较多,体现在不参与计算的数怎么办,运算顺序不清晰等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讲解,但也一直在反思学生出现这种无从下手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感觉还是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另外我认为在教学中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九

本课在在学习了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以及运算次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引入了加减乘除以及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了解运算的次序,才能为后面更艰深的混合运算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学生已经有了三年级的基础,所以课上起来是十分轻松的。在这节课上,我也尝试着运用规范学生探究本的练习,从第几次作业几月几日开始写起。我发现探究本在计算课上进行应用其实是蛮有用的。

不过练习下来的`结果产并不是太好,学生最大的问题还是口算,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发现一下子要求综合式列出的确太难了一点,题目信息看似简单,其实蛮具有干扰性的。对一些思维能力不好的同学来说是很难的,只有跟他们说,实在不会,先列分步再来综合吧。不过综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写出来的,因为这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

困惑:本单元教材始终没有出现四则运算的读法。如27/3*7是读作27除以3再乘7还是27除以3的商乘7,积是多少?似乎同级计算依次读也可以吧?(本册以前教学都是依次读出的)但是不同级的一定不能只依次读书来。同时练习中发现学生对在读法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四则运算各部分名称不是很熟练,建议简单复习加减乘除法个部分名称。

可补充的练习:

1、在425、108、528、3、5,中取3个数组成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运。

2、按要求写算式(每人一块小卡片黑板,便于互相检查)。

(1)差加一个数;(2)一个数减商;(3)先求积,再求商,最后求差。

3、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篇十一

本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避免计算与实际引用的割裂,我将运算顺序与具体场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思考先算什么,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总结出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出现运算错误的情况,但是计算错误比较多,看来对于计算能力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有,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特别是“想想做做”的第4题,很多同学不理解“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因此都用乘法来求,其实我应该在学生解题之前就应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今天教学了不含括号三步混合运算,重点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例题出示后,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对于如何计算?学生中出现了两种计算,虽然都正确。但引导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既先算出象棋和围棋的钱,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当时,我让学生先算的部分划出来,这样下面就出现了150+120÷6×5把后面的除法和乘法都一起画,一起算,没有过程的。我发现后及时指出:在计算时,要把没有参与计算的部分照写下来,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要写出来。又让学生练习了45—20×3÷4,学生把过程写得很清楚了。最后,大部分学生能归纳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后面教学中,我补充了2组把3道一步计算的题目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有点难度,错的也比较多。书上的几道解决实际的问题没来得及讲评完。我想,运算顺序没问题了,本节课目标基本上已达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