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于丹庄子心得全文(模板8篇)
- 上传日期:2023-11-23 13:20:02 |
- 李耀Y |
- 9页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我们需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了解。下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一
这个暑假,我一直在静静地品读于丹的《庄子》心得,觉得自己的内心淡定了许多。我的座右铭是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觉得人就应该在这个物欲喧嚣、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是不同的,我们关键是应该做好的自己。
庄子告诉我们:“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是的,今天的我们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做人有拥有一颗平常心,平静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因为该属于自己的谁也拿不去,不属于自己的它也不会来。自己常常想,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价值就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家长信赖的老师,这就是我最欣慰的。但是有时候总是过于急躁,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当学生做了违反课堂纪律,作业出现错误,我总是很生气,有时甚至大声指责。其实想想学生们真不简单,我刚刚批评过他们,他们竟然会对我亲切地微笑,并亲切地喊我“韩老师”。
在这个人际关系复杂的世界上,想想做小学老师也是比较幸福的,因为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最纯洁的心灵,不需要去揣摩他人的心思,只要我们付出爱心、耐心,就会获得最真挚的情感。作为一名老师,当然都盼着自己的先生最优秀,希望他们的成绩出类拔萃,好像这样才更光彩。这是一种积极追求向上的心态,但如果过度了,就会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使他们讨厌老师而最终对学习产生倦怠。所以,我们为人师者的心态不仅仅决定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祖国未来和希望呀!
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获得成功。我有时也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但羡慕又有什么用呢?人还是应该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目标,为了心中的执着不断前进。凡是一件事如果动机过强,往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越来越喜欢看体育比赛,那不仅仅是欣赏,更是一种挑战,有多少优秀的选手正是因为压力太大,没调整好心态,而失去了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呀!我的第一次国旗下演讲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它磨炼了我。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轮流演讲,当我登上演讲台,真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刚刚开始时,我就觉得有些小紧张,又想到周围这么多的师生,后面还有校长们,就更紧张了。我提醒自己“不要紧张”,但无济于事,演讲快结束了,我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我想可能自己想演讲得好一些,结果适得其反。当我读了庄子《达生》篇里木匠的故事,明白了一个朴素而又玄妙的道理,人做事要做得好,要穿越三个阶段:忘利、忘名、忘我。也就是我们在做事时,别想太多,要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实现了真正的超越。与我们的同事天天相处,我们需要的是宽容和理解,正如于丹所说:“真正的争斗,取得胜利,不在于勇猛,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
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名家长信赖的老师,我们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二
今天,一个有10块钱的人,未必他的快乐不如一个身价上百万上千万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日子不至于生活得过分窘迫,也不至于被财富所束缚,在财富里异化,为财富而担忧。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
现在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说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为钱,就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了以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纸钱。一辈子,就是为了几张纸而已。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庄子在乎名吗?庄子这个人,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不爱说。他认为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天地之大美,自是不言。这样,他就周游列国,在各地游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在梁国做宰相。这一回,庄子晃荡到了梁国。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惠施)说,庄周(庄子)的口才和雄辩远在你之上,千万不能让他直接去见梁惠王,万一梁王把相位给了他就不好办了。于是惠子就发动他手下的人,满城去找庄子。后来,庄子听说这个事,就去找惠子。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yuan)雏(一种像凤凰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xiao)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对我大叫一声啊?其实,名位对于世俗,虽有设置的必要,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就像旅社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
战国时期有三个最大的国家:楚国,齐国和秦国。楚王曾派大臣去找庄子,想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当时,庄子在蒲水上逍逍遥遥地钓鱼。楚国两个大臣说明请他出山为相的来意后,庄子又开始讲故事。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被放在庙里,用作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如此态度而已。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人的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人生的劳顿有很多时候,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很多事是一个循环,也许你眼下的起点,对自己的交待,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回答,比如说,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是,潜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这是不是我们给名和利,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有时,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牵引着,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三
历史上,孔子称为圣人,庄子称为神人。最初知道庄子是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然理解的'不深刻,甚至到现在不太清楚什么意思。今年寒假读了于丹庄子心得,知道了庄子最为著名的是《逍遥游》,这篇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表达了对世俗功利的态度。
庄子留给我们最深的是充满寓意和小故事的文章,以此来表达对那些追求小名小利的嘲讽,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令人瞠目结舌。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幽默而有涵养,但是她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困到极点却从不接受别人一点的施舍。
在这本书里面,我最喜欢的是“境界有大小”。一个人的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同样也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
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而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认为其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加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卫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过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侯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的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在大千世界,我们既要做到顺应外面的世界,做到与时俱进,又要有所坚持,秉承内心最本质和最纯真的东西,只有这样在大千世界里才不至于迷失我们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四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五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道家哲学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中,庄子的思想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贯穿了道家思想的核心主题:“自然与自由”。而于丹的《道听萧庵》中,对庄子思想的阐述和解读更为深入,为我们理解和认识庄子这一著名哲学家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阅读于丹的著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庄子思想中的深刻意义,也从中获得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道家哲学的由来与发展。
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和墨家哲学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哲学流派。道家哲学的软性特质,以及强调“人性本善”的儒家哲学和强调实用主义的墨家哲学之间,形成了早期中华文明中的哲学思潮的分化。然而,与儒家强调“为人”的人类主义、墨家强调“兼爱”的博爱主义不同,道家哲学以中、庸、虚,无为,自然为核心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哲学。其中,庄子的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
第二段:庄子的生平与思想。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化名人,他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庄子所强调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庄子倡导比肩而学,亦即在选择理想的道路时不要追随成人,而要追随没有经验的儿童。其次,庄子在思想中格外关注天与地,即天与地都是由虚无而生,在这中间没有任何客观性的标尺,不依附于人事世界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庄子将道描述为“无名,小而无端,大而无形”,并主张要以无为而治的思想来对待人生的种种困境和偏见。庄子将自由与享受视作极其理所当然的东西。
第三段:于丹的阐释与解读。
于丹是中国著名作家、学者和教育家,在其《道听萧庵》中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极为精彩。他提出了类似“超越性成为道的最高境界”的思想,而庄子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境界,也就是“虚妙游心,务虚不务实”的思想,并且坚信“言有所不说,行有所不行”,这个理念也是庄子思想中的核心之一。这种思想的共通点是都强调了道的本质、方式与方法,与世俗观点和情托于物的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四段:庄子思想的意义与价值。
庄子的思想既富于哲学深度,又蕴藏着深刻的人生感悟。庄子认为人的苦恼是由于自己陷入了物质的追求与世俗的束缚,只有摆脱了幻觉和欲望的束缚,才能实现人的自由真正自在。庄子倡导的无为而治,反映了人性本真、本性之善,也是一种人文的强调,反映了中国种种传统文化中重视人,达成自己发展和实践目标的思想倾向。对我们理解人生和面对困难的态度也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的。
第五段:结语。
庄子思想,富于深刻的哲学思考,也蕴藏着人生的悟性。我们需要继续学习、阅读、领悟这位道家哲学家的思想,在他的机智与透彻中获取解决人生问题的力量。阅读于丹的书籍,更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掌握庄子话语的核心精神,从而掌握恰当的人生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在感受庄子思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改初衷,追求一种真实、自由的人生态度。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六
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安然的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我们日复一日,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看着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怎样生活,我们想着手中有一技之长,我可以养家糊口,我可以过很好的日子,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我还有没有可能让他发挥更大的用处,于丹教授认为,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为自己的心作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了解整个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但是最难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心。这才是觉悟。而觉悟在佛家禅宗的开悟中,被描述为两个阶段,觉是一个阶段,比如说你听了某种知识,有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句话,所谓醍醐灌顶,突然之间眼界通透,这叫有所觉,但是你长长的一生的修为,遇到任何一个事情,做反观内心,去考虑突然之间又明白一点什么,这个长长的感受,和参化的过程叫做悟,也就是说,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点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感受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终于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人生境界有大小,而我们过往的生活,大体相同,所以重要的不在于,我们客观有什么样的寄寓,而在于主观有什么样的胸怀,不在于客观提供了,给我们哪些机会,而在于我们的心智,在有用与无用的判读上,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而去利用机会,如果今天我们,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重新审视庄子,那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目的是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七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最近呢,庄子确实火了一把。这得归功于一个人——于丹。
于丹何许人,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七天《论语》,当于丹把国学经典通俗化,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全国观众,仅在七天时间里,于丹就从默默无闻变成一鸣惊人。于丹也因此被称为“女易中天”。
今天,我也粗粗浏览了《于丹庄子心得》,故事深入浅出,短小精干,确实引人入胜。庄子所代表的思想,在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对于浮躁而又忙乱的我们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也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我能达到这种境界吗?也许理性上我很向往这种境界,但感性的声音告诉我,我做不到。我也许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加做不到笑谈生死。
庄子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于丹庄子心得全文篇八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读后感《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里的这段话,从小便耳熟能详,是孔子在讲自己的人生轨迹:十五岁的学习的起点,选择好方向,三十岁能牢固地自立,四十岁对各种问题不疑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有一天,看《百家讲坛》,一位白衣白裙的中年女子正在讲这一段,下面字幕上打着“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字样,面孔是陌生的,言谈是和蔼可亲的,她并没有咬文嚼字罗列子曰诗云,而是把圣人描述的这个人生坐标放在了今天,在天地悠悠,斗转星移中,面对物欲横流、转瞬即逝,让每一个凡夫俗子去体验,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譬如“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量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譬如“四十不惑”,“就是人能够自觉按照中庸(于丹把“中庸”理解为一种理想状态,一切都处于和谐之中,即天地万物各安其位)的理念去思考、行事。即外部世界给你许多不公正、打击、缺憾,你也能在一个坐标上迅速建立自己应有的位置。”言者切切,听者意会,那种朴实无华清新自然,一下击中了不再敏感的神经,怦然心动,冥冥之中似乎碰到了知音,没有更多的理由就喜欢上了。
于丹把解读《论语》的指南针,放在了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告诉今天的我们,怎样有价值有效率地生活,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在于丹的眼里,《论语》的价值,或者说是一切经典的价值不是用佶屈聱牙的语言作弄人,也不是用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更不是用天经地义的章法约束人;所以,她不需要我们穷究义理、旁征博引,也不需要我们顶礼膜拜,奉若宗教,而是让这些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朴素的真理,穿越时空的尘埃,用经典将心灵的内在唤醒,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归宿地与栖息地。
所以在《心得》中,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来,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高蹈者,将圣贤经典点化为隽永心语,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一如《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章”中的孔子面对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诱,建立心灵的智慧,传递着温柔的思想力量。于是,圣人不再遥远,经典不再尘封,现实也就少了几许迷茫——“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在大部头的高头讲章、一连串的新鲜名词术语、三坟五典博古通今的考证成为专家学者们的招牌、成为学问的外在表现时,这些文字犹如这个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人受用流连,一读再读而新鲜如初,滋味醇厚。而这些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又常常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起,让道理既通俗又意味深长。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告诉我们内心的从容缓和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个抑郁症患者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建议去看看本城最著名的戏剧演员的演出,忘怀得失,那个患者满面流泪地说,我就是那个戏剧演员。质疑我们在角色之外,还留有多大的空间,真正认识自己的内心呢?这样的还有很多,等待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心领神会地颔首。
《庄子心得》是于丹对庄子的思想以通俗的文字传达给读者的一本书。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庄子的印象就是“逍遥游”,并顾名思义地认为他持的是一种无所谓的生活态度,以致他觉得“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状态。其实,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真正理解庄子心中的“逍遥游”是什么。
确实,“逍遥游”是庄子眼中最高的人生境界,他并不仅仅是说追求生活上的逍遥,更是追求心态上的逍遥,从外物中去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舒畅,正所谓“乘物以遨游”。
我喜欢庄子说的一句话——外化而内不化,讲的是人不应受外物一切不好的影响而动摇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外界的言语,社会的潮流,多多少少会左右着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部苹果手机,或者是说看到周围人都热衷于玩切水果游戏,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去跟风呢?也许你之前生性节俭,或者不爱玩游戏,那么是不是去改变你的习惯呢?其实不然,一旦人容易被外界所影响,那就会迷失了自我,没有了个性,更重要的是,你丢的可能是你最初的梦想。所以,庄子让我懂得了顺应与坚持的道理,顺应当下,不去抱怨,不去盲目追随,遵循自己的本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人才能活得自在,活得不勉强。
关于生死,庄子的观点给我莫大的释怀,在庄子看来,生与死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变而已,人只不过是一团气,死了回到大自然之中,回到他最初到来的地方去。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庄子面对妻子的去世才能显得那么坦然淡定,才会击鼓而歌。对待生死,很多人都无法正确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害怕死的到来,不管是自己还是亲人。也许,庄子的生死观是让自己消除恐惧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为死而过度悲戚。
是的,庄子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别有的人生观,让我从心底有种坦然的感觉。我想,逍遥游的精辟之处就在这里吧!
一、境界有大小。
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时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二、感悟与超越。
每一个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现如今,我们常被“现实”错过了太多太多。我们这一生一直用于外在的发现,而从来看不见自己的心到底有什么愿望。往往在他人过多的言论中盲从,迷失自己的心。
“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劳动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也该拥有一双如庄子那般灵魂的眼睛,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拜读了于丹的《庄子心得》,这本书对于充满诱惑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清醒认知自己的内心世界,超越追名逐利之心,用健康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超越的大境界不等于消极无为。《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常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利所扰,在工作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我觉得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所要取的精华就是在于不断反省内心,摒弃私念,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有积极进取为人民谋利益这样的大境界,这样就不会为名所困,为利所累。
做人要坚持无私秉性不随波逐流。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禄功名和自我。现实的环境纷纷扰扰,需要超越外在的环境,始终保持一颗无私的心,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情系群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无原则的强权而动摇。
做事要努力奋斗真抓实干。无论在何种岗位上,在坚持自己内心无私秉性的基础上,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使其发挥到最佳状态,这就是我认为的超越境界。这需要我们首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增强践行宗旨的使命感和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能力来自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自身驾驭各项工作的水平。要增强责任意识,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为民意识,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形象,责任出力量,责任出智慧,有了责任心,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此外还要有克难攻坚的气魄,想方设法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学习《庄子心得》,重在提高思想认识,要志存高远,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才可以无怨无悔。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高空吊篮租赁费用(大全18篇)
- 2023年普法工作心得体会500字(汇总11篇)
- 2023年去敬老院活动主持词开场白(汇总10篇)
- 最新环境保护活动内容总结(优质9篇)
- 酒店客房部年终总结及计划(精选11篇)
- 高中励志演讲稿100字(优质11篇)
- 10月份的心得体会(汇总12篇)
- 除四害工作小结(精选10篇)
- 最新学校财务人员述职报告完整版(精选8篇)
- 最新快乐教师心得体会(实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