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模板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03:33:30 |
  • zdfb |
  • 10页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信息和媒体的冲击和诱惑。怎样写才能让人对总结印象深刻呢?以下是经过整理和归纳的一些相关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一

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让王》)。

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战国时期的商鞅说,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要成就大事,不应该去听从身边人的意见或者建议。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这一原则通俗地说,就是谋求特别重大的事情,不必与人商量。因为谋求非常重大事情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与气度,自己看准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别人商量,反倒麻烦搜索。就像鸟雀不能理解大鹏的志向一样。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以为这是只神鸟,令人把它捉住,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解析:办事不看对象,完全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好心也会把事情办糟。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戴晋人对梁惠王说:“您知道有一种名叫蜗牛的小动物吗?”梁惠王回答:“知道。”晋人又说:“蜗牛的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的叫触国,右角上的叫蛮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每次战争后,总是尸横遍野,死亡好几万人;取胜的国家追赶败军,常常要十多天才能回来。”

惠王说:“呀!这都是您瞎编的吧!”晋人说:“请允许我来为您证明。您的想象在无广阔的宇宙中有边界吗?”惠王说:“没有。”晋人说:“您的想象在宇宙中任意驰聘,而一回到现实中,您能够到达的地方却只限于四海九洲之内。拿现实的有限与想象的无穷相比,岂不是若有若无,微不足道吗?”惠王说:“你说的对。”

晋人说:“在我们所能够到达的领域里有一个魏国,魏国迁都大梁后才有梁国,有梁国才有梁王。梁王与蛮氏,有什么不同吗?”惠王想了想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魏晋人走了以后,梁惠王情绪低落,好像丢失了什么。

解析:在大千世界中,我们都是很渺小的。我们在珍惜生命,珍惜我们这个世界。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训好鸡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问纪渻子,纪渻子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已不会有什么变化,看上去像木鸡一样,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于应战的,掉头就逃跑了。”周宣王高兴极了,立即带着这只鸡去斗鸡了。

解析:庄子认为,真正有大智慧、有着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应该是藏而不露的,他们的表现也许是愚钝,笨拙和胆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些人冷静、沉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

庄子通过这则寓言,阐述了道家的辩证思维,即“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

庄子与惠施在濠上观鱼。庄子说:“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呵”

惠施是逻辑论辩的专家,马上抓住一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一笑,以同样的逻辑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鱼的快乐呢?”

解析:在逻辑学上,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说在逻辑上庄子有些诡辩。但实际上这说的是另一回事:庄子告诉惠施,不要把你的学说强加于人,因为你不能代替别人。惠施古称博学,出行时随带五车之书跟在后边,靠雄辩博学博取功名,所以庄子有此一说。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二

夕阳西下,寺庙里,一群小和尚围着老方丈席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摇着,小和尚唧唧喳喳,问老和尚道:。

“师父,什么样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啊?我们都想做高僧,做智者呢。”

老方丈眯着眼,微笑着望着这群小和尚,笑道:。

“达摩祖师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两个人最受尊敬,被你们称为高僧、智者、大师……总之,当时能用的称谓都用上了。忽然有一天,达摩祖师让这两个弟子云游四方,普度众生,两名弟子欣然而应。于是,两个人就一起下山了。

“后来,两个人都做了不少好事。当然,也都受到了不少赞誉,只是两个人在助人时的性格迥然不同。三弟子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地帮助着别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都绝不吝啬。小弟子就不一样了,他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小弟子喜欢偷懒……同样是高僧,对三弟子的评价总远远比小弟子多。

“二十年过去了,达摩祖师圆寂了。他的弟子们都继承了他的遗愿——行善助人,普度众生。这时,三弟子的名声盖过了小弟子,在所有弟子中最为响亮。

“又十年过去了,三弟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别说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此时,众人忽然发现,身边助人的僧人越来越多了,都十分年轻,且都有一个习惯,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众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不久后,人们果然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些年轻僧人都尊称那名小弟子为师父。”

说到这,老方丈顿住了,问小和尚们道:“知道最后人们为什么喊达摩祖师的小弟子为高僧、智者了吗?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去教弟子啦。因为他教了好多弟子呀,这些弟子都能在他老的时候继续帮助别人呀。”小和尚们唧唧喳喳着。

“这不是主要原因。”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小和尚们眨着眼睛,问老方丈道。

“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去快乐了。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应该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乐。一个僧人,连自己都快乐不了,休息不好,就是连自己都没有度好。既然连自己都没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所以啊!做个真正的高僧,首先应该懂得快乐,先度自己再度别人。”

小和尚们似懂非懂,却做醍醐灌顶状。

看着小和尚的样子,老方丈哈哈大笑。小和尚们也笑了,瞬间,小和尚们发现: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

先懂自己,就犹如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理由去说服别人。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三

一个疯子在十字路口叫喊要出卖智慧,而一些没有头脑的人马上跑去购买,个个一本正经。他们看见疯子做了许多次鬼脸,然后付了钱,买来的却只是一个风箱和一条两米多长的绳子。

大部分买主都非常气愤,但对这种愚弄又无可奈何,这些人被别人嘲笑了。处理这种事最好的办法是,要么是一言不发,要么是一笑而置之,带着自己买来的风箱和绳子离开。谁要是追根问底想了解这两样东西能派上什么用场,他一定会被人看成是个愚不可及的白痴而遭群殴。

疯子的行为到底有没有理智?这种病态产生的理智事实上是偶然的、孤立的。有一个上当的人总不断地想这风箱和绳子的含义,因而有一天他憋不住,就去请教一个聪明人。

聪明人想了一会儿对他说:“这确实是些难以理解的东西,一些经过启发的人希望听到以下的解释:即在他们和疯子之间一般就隔着这根绳子般长度的距离。只有这样一种解释,我认为他们的心灵上才可得到稍许的安慰。你们一点儿也没有受骗,这个疯子卖的真是智慧。”

这篇出卖智慧的疯子拉封丹寓言其实就是说明:如果把疯子的话也当真的话,那么这个人也有疯子之嫌。但是,是不是所有疯子的话都不可信呢?这很难定论。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四

森林边,山脚下,一个勤快的农民在起早摸黑地耕地,因为耕种季节即将过去,他得抓紧时间,所以从清早到晌午都没歇息,直到肚子饿得十分难受时,他才把牛轭卸下来,让牛自己去吃草,然后回家去吃饭。

附近山上,有只老虎一直在看着农民使唤牛耕田,它觉得很奇怪,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翘起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被人用绳子穿着鼻子干活?人到底有什么神通?老虎从山上走到牛的跟前。牛见老虎,以为是来伤害自己,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势。老虎却说,“伙计,我是好意来的,不用害怕,我来找您是怀着友好之心,没有敌对之意的。”

牛听老虎这样说,就问:“你有什么事?或者您需要什么?”

老虎说:“我太想不通了,您为什么甘愿被个子比您小的人用绳子穿着鼻子,干着如此繁重的活儿?您为什么不敢伤害人?你的个子毕竟比人大好几倍,而且您有角呀!”

牛听了摇摇头,对老虎说:“啊,我的老伙计,要伤害人,怎么可能呢?”停了片刻,牛又接着说:“虽然人的个子比我小,但他有智慧,他比我聪明,有本事,我只能认输,为他工作。”

听了牛的陈述,老虎觉得怪极了,人的智慧到底是怎样的?它很想知道了,因此问牛:“我太想知道了,那个智慧到底是什么?”牛笑着说:“你想知道,就去问问农民看吧,晤,他正好来了。”虎听了赶紧往回走,藏在森林中,只等农民走过来。

农民吃完饭,觉得精神焕发。他腰挂大刀,口里嚼着野茶叶,吸着旱烟,大踏步地往地里走来。

老虎见农民走近了,突然从森林里蹦出来,拦住农民,农民大吃一惊,立即从腰间拔出刀,准备搏斗。

老虎见状,说:“先生,您不用害怕,把刀收起来吧。我是不会伤害您的。我到这里,只是想知道您的智慧到底是怎样的。”

农民听老虎这么说,立即心生一计:“啊,亲爱的,我忘了把智慧带来,将它搁在家里了。”

老虎急着想看,赶快说:“您既然把智慧忘在家里,就劳驾您回去拿来给我看,行吗?”农民摇摇头说:“我不能回去,我回去了,你会把我的牛吃掉的。”老虎想看智慧的心切,恳求农民说:“您要不放心,就用绳子将我绑起来,等您回来,再解开也行。”

农民同意了,用牛绳把老虎扎扎实实地捆绑起来,拴在大树上。接着,拔出大刀,砍来两根木棍,用木棍敲打老虎,并且说:“愚蠢的老虎,好生记住,这就是你想看的智慧!”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五

有一次,狼从羊群中抢走一只羊,叼着就往自己的窝走去,可是半路上却碰上了狮子。狮子身强力壮,几个回合后就从狼那里抢走了羊,拖着就要走。

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利品被别人夺走了,但是又无能为力,愤懑地指责狮子说:“你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盗,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我的东西,也太不光明正大了吧!”

狮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难道这只羊是牧羊人正当地赠送给你的礼物吗?”

听了这样一番话,狼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比较坏人有什么不同没有实际意义。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六

一对老夫妻风雨同舟地共同生活了60年,在他们庆祝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客人们问他们:“你们二位是如何共同走过这漫长的60年的呢?”

“因为在我们出生和成长的那个年代,所有破损的东西都要修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扔了了事。”

有一次,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朋友很容易变成敌人,而敌人很难成为朋友呢?”

“因为拆房子比建房子容易,砸车比修车容易,花钱比挣钱容易。”

一位游客慕名前来拜访当地的一位智者。这位游客发现智者的房子只有一个房间,房间里除了琳琅满目的书籍以外,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再无其他陈设。

“您的家具呢?”游客好奇地问。

“那您的呢?”智者反问。

“我的?我是来旅游的,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我也是。”智者回答。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七

郁离子之市,见坏宅而哭之恸。或曰:“是犹可葺与?”

郁离子曰:“有鲁般、王尔则可也,而今亡矣,夫谁与谋之?吾闻宅坏而栋不挠者,可葺。今其栋与梁皆朽且折矣,举之则覆,不可触已。不如姑仍之,则甍桷之未解者犹有所附,以待能者。苟振而摧之,将归咎于葺者,弗可当也。况葺宅必新其材,间其蠹腐,其外完而中溃者悉屏之,不束椽以为楹,不斫柱以为椽。其取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枫、柟、松、栝、杉、槠、柞、檀,无所不收。大者为栋为梁,小者为杙为栭,曲者为枅,直者为楹,长者为榱,短者为棁,非空中而液身者,无所不用。今医闾之大木竭矣,规矩无恒,工失其度,斧锯刀凿,不知所裁,桂樟柟栌,剪为槱薪。虽有鲁般、王尔,不能轻施其巧,而况于无之乎!吾何为而不悲也?”

1、鲁般、王尔: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发明家。

2、挠:弯曲。

3、甍桷(mengjue):甍,屋脊。桷,方的椽子。

4、“间其蠧腐”:此句“间”,原误作“简”。据明成化本、正德本、嘉靖单行本改。

5、楹(ying):厅堂前的柱子。

6、柟:“楠”的异体字。

7、栝(gua):木名,即“桧”(gui,亦读hui)。

8、槠(zhu):木名,结实如橡树。

9、杙(yi):小木桩;也指尖锐的小木条。

10、栭(er):顶柱上支持屋梁的方木,即斗拱。

11、枅(ji):亦读jian,柱上的横木。

12、榱(cui):屋椽屋桷的总称。

13、棁(zhuo):同“棳”,梁上的短柱。

14、医闾:医,亦指“翳”,遮蔽;闾,里巷的大门。

15、栌(lu):木名,即黄栌。

16、槱(you)薪:做燃料的木柴;薪,柴草。

郁离子走到闹市,看见一座房屋坏了,就哭得很伤心。有人问:“这个样子还可以修整吗?”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八

狐狸骗了乌鸦一块肉,被大象看到了,狐狸得意洋洋,对大象说:“瞧见了没?我聪明不?”

“我都瞧见啦,你很聪明。”

“要不要我教你几招呀?看你漫山遍野找野果子吃,也太辛苦啦!”

“那倒不必,”大象说,“我有自己的生存原则。”

过几天,狐狸又演了场“狐假虎威”的把戏,把虎大王和百兽都欺骗了,这事又被大象看见了。

“你又看到了!”狐狸不满地说,“不过也好,你可以证明我的确很聪明。”

“是的,我可以证明,你的确很聪明。”

后来,狐狸去偷鸡,被人捉住,关进铁笼,这事大象也看到了。

“让你看笑话了!”狐狸沮丧地说,“现在你还承认我聪明吗?”

“我还承认你聪明。不过,你只有小聪明,却缺乏大智慧!”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说,诚实本分,不奸不滑,表面看起来与聪明无关,其实蕴藏着生活的大智慧;靠耍小聪明坑蒙拐骗,可能得逞于一时,但迟早要吃亏的!”

智慧的寓言故事小学篇九

有两个蠢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智慧,对那些有智慧的人又总是不服气。

这一天,这两个人碰到一起了。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哎,我说老兄,我们同那些公卿大夫一样,都是人,都禀承了天、地、人三才的赐予,为什么他们就该有智慧,而我们就没有呢?”

另一个人说:“我发现了一个诀窍,那些公卿大夫,他们天天吃肉,所以有智慧;而我们呢,每天尽吃些糙米粗糠,所以我们就缺少智慧呀!”

听他这么一说,第一个人高兴起来,他说:“照你说的,我们也吃肉看看。正好我把米卖了得了几千钱,我们把钱拿去买肉来天天吃,不就也可以有智慧了吗?”

于是这两个人回家吃了半个月的肉,几乎把可以吃一年的粮食全换成肉吃了。

这次,这两个人又碰到一起了。一见面,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老兄,自从吃肉以后,我忽然感觉我心窍都开了,心志清醒,头脑聪明开通,想什么问题都清楚明白,看什么事情都有智慧。”

另一个人说,“老弟说的对极了,我吃了肉以后,明白了许多道理。比方说,我原来总想不通,为什么人的脚板要向前伸出而不往后伸出呢?现在我才懂了,人的脚板向前伸出,走起路来甚是方便;如果往后伸出,走在路上,岂不要被跟上来的人踩着吗?”

第一个人听后满口称是,他说:“老兄高见,谁说不是这样呢?我也发现了一个深奥的学问。你看,人的鼻孔向下长而不向上长,这里就有学问。向下长很安全,如果向上长,遇到下雨,那雨水不是都灌进鼻孔里去了吗?”

两个人洋洋得意地互相谈论、赞颂着各自的“新发现”和吃肉后的智慧。

其实,与其说这两个人吃肉后变得聪明了,还不如说他们变得越来越愚蠢了,因为原本智慧与吃肉就不存在什么因果关系。智慧只有从学习和实践中才能获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