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精选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10:14:21 |
  • zdfb |
  • 8页

报告常用于学术界、企业、政府等领域,可以推动决策和改进。在撰写报告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适度,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附上了一些成功报告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一

近年来,**县通过民生项目实施,目前12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达通畅,通村道路覆盖率处全州前列,道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电信c网信号已覆盖11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7%;17个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已全部覆盖3g信号、完成全光网络改造,各乡镇和部分村已具备百兆带宽上网能力;建成移动2g基站72个,3g基站11个,4g基站27个,全县城区小区宽带已达到3360线,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小区宽带已达到1300线,覆盖率达到90%。在全省同类区域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较为靠前。

(二)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全县正规从事物流行业企业有中通、圆通、ems共3家,尚无一家真正大型的、规模经营的物流企业。县内现无电子商务企业,只有少部分酒店在网上进行预定销售,农村电子商务网点经目前统计为零。我县物流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小、少、散、乱、弱、差、低等问题。企业没有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更谈不上开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物流平台基础薄弱,配送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许多实为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主要为自身经营服务,一般采取租赁仓库用地,大多规模偏小,房屋建筑陈旧,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齐,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另一方面配送成本高、效率低、周转慢。由于**县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差,公路网络不发达,从而增加了后期的企业运行成本。

虽然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我县真正上网的农民非常少。我县是外出务工大县,全县6万余人常年在外务工的有2万余人,留村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小孩等多属50岁以上和10岁以下年龄层,能够独立使用电子商务实现买卖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年轻的群体不足,真正通过网上购物的农民很少。

(一)对发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迟缓,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产品专业化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并且发展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网络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但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覆盖率较低,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也较少,阻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但我县缺乏具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地区无法直达。冷链物流发展尤其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

(五)标准化水平较低。

**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等制定不够,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建设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一)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设施与网站建设。

者、消费者和运营商的互利多赢,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二)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

政府应加强统一领导,整合各部门、各乡镇的电子商务网站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让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参与电子商务,解决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问题。

(三)加强培养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一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二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农校对接,培育一批带头人,通过能人带动,培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三是通过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提高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上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涉农企业,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许多涉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维护难,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针对涉农企业信息化观念滞后,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应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中小农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培训中,应首先让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五)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的很少。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和人力,需要大量投资。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亟待建设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收一系列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物流,物流成本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按单生产的柔性化方式,就必须合理运用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没有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支持,柔性化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方式,都将是无米之炊。

(一)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因地制宜抓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投入,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打造一个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电商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促进电子商务集约型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二是加快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发展。一方面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快递物流企业,到我县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县分公司遍及17个乡镇的邮政所、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商务网站等基础设施,打造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系统。

(二)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一是推动电子商务进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经营和网上经营有机融合。鼓励传统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自建、完善网络营销渠道。

二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通过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三是促进网商融资与快递物流的合作。探索网商融资形式与产品,在物流快递层面,为近一步降低会员经营成本,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抱团洽谈快递和物流拿到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示范电商网点服务。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二

7月27日至8月13日,省商务厅落实夏耕副省长提出的“电商专家山东行”重要指示精神,带领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评审工作的五位专家赴省内14个市25个县(市区)200多个考察点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现场验查,把验查工作与专家会诊、资源对接、调查研究等几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县市主要领导进行了充分交流,从电商园区、电商平台、县服务中心、村服务站点、应用企业、培训学校、检验检测中心等多点考察评价,一路查看,一路点评,一路研讨,一路建言献策,感受到了发展电商的热情和决心,看到了菏泽现场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气象。主要情况如下。

农村电子商务是建立农村新型流通体系、推进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扩大城乡消费的新渠道,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产业扶贫的新载体。今年以来,特别是菏泽现场会以后,全省农村电子商务正以迅猛发展之势,在齐鲁大地方兴未艾、日新月异,深刻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广大县域层面的人们观念意识、消费习惯,影响着企业的为商之道和经营模式。

(一)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党委、政府一条龙推进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现场考察的25个县(市、区)都已成立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中莘县、冠县、巨野、泗水四县更是由书记亲自挂帅,把电子商务作为党政“双一把手工程”来抓。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各县市基本都确定商务部门牵头主抓,成立了电商科、电商办等机构,设专人负责,形成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强化,各县都安排了电子商务专项扶持资金,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如济南商河县围绕“打造三个基地(农产品生产交易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以温泉为特色的健康养生基地),建设富美商河”总目标,积极引进“赶街”模式,通过政府扶持、市场引导、搭建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电商发展水平。

(二)服务体系初具形态。各县(市、区)不同形式地建立了县(市、区)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阿里巴巴已在山东建成县级服务中心42个,村级服务站多个,招募农村合伙人及淘帮手5000多人,覆盖6000多个行政村,服务近1000多万消费人群。京东建成县级服务中心99家,有27000多名乡村推广员,覆盖90%以上的乡村。苏宁、赶街、乐村淘、雅购、淘实惠等多家知名电商平台以及邮政、供销、“万村千乡”和本土商贸龙头企业也都在发力山东市场,纷纷下沉服务站点,形成了农村市场的多元化竞争态势。

(三)农村电商上下行并重。20xx年,农村电商刚刚进入山东之时,各地政府更多的关注于为农村群众提供线上购物的实惠和便利,更加偏重于消费品下行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强烈意识到,要让电子商务真正有效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解决本地农特产品的上行问题,否则,发展农村电商,就是一句空话。栖霞、肥城、金乡、章丘等县市已着手在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网货化和可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如章丘市按照“互联网+特色农业”的理念,打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百农汇”,与全市45家重点农企和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注册了“百脉泉”、“百脉醇农”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对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从经营业户购入种子、农药、化肥及生产、加工全程进行备案监测,保证了上行农产品品质。“百脉醇农”塑造高端农产品品牌,以严苛的标准筛选产品,实施品牌产品全程可追溯。

(四)园区孵化集聚功能更加完善。县域电商园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平均每个县都不止2—3家,全省各类电商园区约有400家左右。各地以电商创业园区、孵化中心为依托,通过政策和资源导入,集聚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创业团队,有效带动区域电商发展。如菏泽牡丹区目前已有5个园区投入使用,包括综合性、全要素、多功能的天华电商产业园,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的银田电商产业园,以大学生创业为主的龙田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地方特色产品为主的沙土电商产业园和以跨境电商为主的皇镇电商产业园。其中,天华电商产业园聚集了各类电商企业367家、物流企业78家、快递企业11家、网店7400个,吸纳就业人员1.3万人;另外,济铁物流园、青岛保税港菏泽功能区两个特色园区正在建设当中。青岛莱西利用闲置土地、仓储用房等建设了莱西市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新昌盛电商产业园、坤旭电商产业园、博望达电商产业园、电商物流园区及易邮汇通产业园等7个园区,以优惠的政策和创新的服务为电商发展提供了优质载体,形成了独特的园区带动发展模式。

(五)传统产业转型与互联网加快融合。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下,传统产业纷纷“触网”,电子商务呈现出丰富的创新业态和良好的成长空间。青州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地自主建设的“快钢网”是专业化垂直的优特钢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20xx年10月上线运营以来,已聚集企业用户xx00多家,年内将实现交易量300多万吨,交易额达到60亿元;以社区农产品经营为主的“地主网”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b2b2c模式的农产品生鲜配送一条龙综合服务,已在国内开设特色省级运营中心8家,山东地区开设特色地级馆11个,特色县级馆56个,线下连锁特产便利店450余家;“八喜旅游网”积极探索“互联网+乡村游”,其自主运营的“山东省乡村旅游电商暨综合服务平台”也是省旅发委合作开发运营的唯一的旅游电商平台。此外,“中国青州农民画网”、“泓德物流智慧公益交易平台”、“找花网”等花卉交易平台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青州市电子商务业态之丰富、经营规模之大在全国县级市中都屈指可数。

(六)电子商务成为精准扶贫重要手段。不少县市立足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电商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枣庄山亭区从乡镇企业、第一书记、返乡创业青年三个环节上实现电商与扶贫的.接入,建立了电商扶贫攻坚、宣传引导、培训导入、精准推进四大体系,制定了全区420户、500余名贫困户的电商脱贫帮扶计划,坚持服务机构推动、自主创业带动、孵化创业撬动、安置就业拉动、互助发展联动“五动结合”,培植创业典型,示范带动发展。成立了电商“星星之火”创业讲师团,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3000余人次,激发了群众电商致富动力。目前已有220多户贫困户实现就业,80多人成为电商致富能人。菏泽定陶区建立了残疾人电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已通过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1900人,其中贫困人员470人。基地还为受训的残疾人设置了创业就业空间,配备专业创业导师,帮助残疾人把当地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到全国各地,不但把残疾人“扶上路”,还要“送一程”。

(一)我省县域农村电商发展普遍优于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发展水平。国家财政部、商务部自起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截至20xx年,共拿出84亿元,认定支持示范县496个。除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浙江外,境内各省市都有县域入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重点支持革命老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20xx年确定的256个示范县中,国家扶贫重点开发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县有103个,示范创建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资金支持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形成“造血”机制,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对示范县提供的支持资金,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扶贫资金。可以说,国家级示范县的示范点不在于发展水平,而在于对出路和模式的探索。这次参与我省示范县评审的部分专家也参加了国家示范县的创建评审工作,其对我省农村电商整体发展水平给予了积极和高度评价,即使是我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县域,其电商发展和产业基础也超过了国内中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国家级示范县。

(二)与浙江、广东等电子商务先进省份还有明显差距。从交易规模看,20xx年,广东和浙江的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分别为3.36万亿元、9600亿元和2.81万亿元、8400亿元,位居全国前两位,远超山东,而我省仅为1.8万亿元、3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从阿里巴巴平台的买入和卖出情况来看,广东和浙江的顺差额同样位于全国的前两位,山东则有比较明显的逆差。从资源条件看,特别是农产品资源,相比广东和浙江,山东具有一定的优势。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中数量占比最高的无公害产品为例,山东有5332种,浙江4665种,广东2112种。但我省在农产品加工方面优势不明显,在网络销售方面更显落后。阿里数据显示,20xx年阿里平台农产品卖家数量,广东和浙江分列前两位,山东位居第4;在农产品销售规模前十排名中,浙江位居第1,广东位居第4,山东未能入围;阿里发布的在线商业服务生态发展指数,浙江为88.66%,广东为43.53%,山东仅为13.26%,在省市排名中列第8位;邮政快递业务量,广东全年50.13亿件、浙江38.3亿件、山东7.34亿件。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的不足,导致山东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网销优势。20xx年,我省网络零售活跃度(网络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仅为12.6%,而浙江和广东分别为38%和24.5%。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山东省的产品上行体系,特别是农产品上行体系亟待加强。

(三)我省东西部农村电商发展差异化逐步显现。从调研情况看,同样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东西部县域,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上呈现不同形态。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觉醒早、决心大、动力足,通过对阿里、京东、乐村淘等电商平台的引进,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这种发展方式在面上铺开之后,产业水平、加工能力、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不足的劣势某种程度上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产业基础薄弱的特点开始显现,后发难度加大,在菏泽、临沂等地区表现明显。相比而言,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感不及西部强烈,地方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启动相对较晚。但产业基础好、消费能力高更容易让东部地区走上产业电商的道路,形成更多的区域平台、垂直平台和较为完善的电商产业链条,这些潜力一旦得到充分开发和展现,就将形成东部地区快速赶上来的后发优势。当前,潍坊青州、安丘,青岛莱西,威海荣成,烟台栖霞、招远等县市的产业电商正日益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是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借助示范县创建,各地党委政府对电子商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但是,重视到位尚未转化成谋划到位。整体看,少部分县市领导认识不到位,大部分缺乏清晰的发展思路;缺少顶层设计,或是制定了发展规划,但规划内容脱离实际或工作部署不到位;一些县各部门多龙治水,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究其原因,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普遍起步较晚,多为摸索着干,县及乡镇领导干部缺乏系统的电商知识,缺乏生态电商的理念,缺乏电商与产业结合的认识。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表面看,各县基本都已建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初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但实际上服务的“公共性”没有真正实现。比如很多县认为引入阿里农村淘宝项目就相当于建立了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其实这样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由于过于依赖单一企业,其本质上由于不是独立的第三方服务商,具有较强的封闭和排他性,开放性、包容性不足,难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难以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难以引导各类服务资源的有序竞争与合作。三是农村电商发展呈现碎片化。今年以来,全省各地的电商氛围有了明显的提升,企业、群众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高涨,呈现出“全民电商”的局面。但由于一些地区缺乏政策导向和有力的体系支撑,各类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呈现自发性生长,与地方特色产业未能充分融合,电商对产业的系统整合效应不显著,生态体系建设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至于电商业态的发展与地方经济脱节,对经济的拉动和贡献弱化。四是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还在艰难前行。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网货标准化程度低,各县市农业部门普遍建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并不紧密;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滞后,一些县也打造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子商务品牌,但这些品牌多是产品品牌或企业品牌,区域公共品牌的缺失对县域电商整体形象的塑造和市场规范发展形成严重制约;区域性、垂直性电商平台发展程度较低,虽然出现了青州的“地主网”、荣成的“荣成海味”、招远的“招金网”等典型代表,但总体上数量和质量都不够,各地的农特产品还是以淘宝、天猫等全国性综合电商平台为主要上行通道,网上销售的内循环不能有效形成,难以建立地产地销的生态体系,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大打折扣。五是城乡末端物流配送尚未有效打通。发展电商,根本在产业,关键看物流。农村电商面临的主要困境是物流成本挤占利润,据测算,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毛利润的40—60%。目前我省各县市的物流快递对乡镇的覆盖已有显著提升,但到村的覆盖仍处于低水平。目前能够实现到村配送的只有“菜鸟物流”、邮政和部分区域性物流企业,工业品下行的“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的“最初一公里”尚未打通,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青州市的泓德物流、寿光市的安能物流等企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大多数物流企业出于利益考虑,不愿开放自己的体系,加之各地政府尚未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六是传统流通业态转型动力不足。电子商务向农村的快速下沉,冲击了传统的农村流通体系。一些大型传统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转变经营模式。如寿光的全福元商业集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大部分传统商贸企业没有抓住电子商务的契机进行转型升级。另外,大多数传统专业市场借助电子商务转型的动力不足,对电子商务敬而远之,甚至抱有排斥敌视的态度。一些专业市场通过平台建设或引导商户触网进行了尝试,但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模式,没有达到好的效果。七是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普遍匮乏。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多个领域且技术性很强,让文化素质本来不高的农民掌握这门技能并非易事。各县市政府通过开展培训、外部引进、返乡创业等方式拓展了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人才缺口仍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实操型人才和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当前,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已进入“成长期”向“发展期”转型的关键时期,不再是“抓到篮子里边都是菜”,不再是几个返乡青年开个淘宝店,不再是网上卖个红薯辣椒,不再是个体创业为主的草根电商,不再是零星分散的碎片化电商生长,而是突出产业特色,发挥企业生产组织功能,打造集新业态创新于一体的电商新模式,更加突出产业的规模化、生产的标准化和营销的品牌化,并以产业电商吸引带动服务电商,形成有山东特色的电商生态环境。在工作推进上,我们应主动把握新的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规划和政策支持,实施东西部分类指导,推动向产业电商转变,打造山东模式,实现超越发展,争取进入国内电商强省行列。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一个基本目标”,把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惠及农民群众作为衡量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标准,避免搞花架子和形式主义;把握“一条主线”,电商为势,产业为基,品牌为魂,把发展农村电商与地方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健全农产品上行体系,强化人才培训体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破解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化电子商务与产业链融合,全面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水平。

(一)注重因势利导,加强县域电子商务的顶层设计。一是摸清本地发展情况,做到认识电商、认识县情,准确把握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精准用力,靶向施策,干出本地特色。二是强化政府推动,形成“一把手”动、部局动、乡镇动、村居动的整体推动氛围,推进相关规划、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的落地执行。三是用好政策杠杆,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园区的产业孵化聚集功能,招引电商企业与扶持草根电商创业并重,让“大象起舞”与“蚂蚁雄兵”同在。

(二)布局县镇网络,强化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发挥政府服务、带动作用,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的“机场模式”,做好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塔台”指挥、协调、调度工作,集成全面服务功能,全面对接各种电商平台,防止服务资源的相互割裂,完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区域电商发展生态圈。二是加速乡镇、行政村服务站建设,疏通农村电商“毛细血管”。积极引进阿里、京东、苏宁、乐村淘等平台,加速向乡镇、村下沉,提供“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服务,培养农村消费群体的网上消费习惯。三是完善公共服务的支撑保障,实现对不同区域和产业的完整覆盖以及服务资源的有效共享,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服务需求。向上对接省、市公共服务资源能力,向下指导和协助各镇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发掘乡镇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条对不同环节的适应性、匹配度。

(三)突出发展主线,建立健全农产品上行体系建设。一是推动网销农产品特色化。依托地方“三品一标”、“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等特色农产品,梳理、发掘具有独特资源,能够在网上行销全国的网货产品。可以在全省范围内梳理出20个网货大品类,100个中品类和1000个小品类,分类进行产业培育和品牌推广。二是推动农产品电商标准化、品牌化。按照“内强品质、外塑品牌”的原则,引导壮大农产品初级加工,提高农产品产地的标准化程度,努力做到网销农产品检验检测全覆盖,以品牌化建设为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推动,着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对接会、网上产品节、地方特色馆等多种形式进行整体营销。三是借助与成熟电商平台合作。依托其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拓展网络营销。选择外来电商平台的前提是,必须融入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在平等共赢的格局中共同成长,形成良性竞争。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力争打造一批本土区域和垂直平台,把税收留在当地。四是促进各地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相结合,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的同时,拓展应用场景,以第三方检测报告、食品安全查询功能、营养成分量化标准、营养专家推荐以及从产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为基础,加强差异化、高端化、定制化的电子商务食品安全服务,助推农产品上行。此外,应把握农村服务业方向的发展趋势,鼓励培养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农业与电子商务结合催生的新业态。

(四)延伸网络覆盖,打造县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一是实施县域电商物流共同配送。为提高物流效率,可考虑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采取多层次分工合作的方式,“四通一达”等大型物流企业辐射至县和部分乡镇,县与镇、村间的货物流通可充分利用农村邮政、供销体系和本地物流龙头企业,必要时可成立合资合作公司,共同开拓农村市场。二是加快仓储物流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区域物流中心,支持冷链配送及仓储建设,实现仓、干、配一体化的“全程冷链运输”,完善鲜活农产品(果蔬、肉类、水产品)包装、保鲜等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减少生鲜农产品产后损失。三是鼓励在乡镇及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自提点、代收服务点等模式,降低物流配送难度,更好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五)强化创业孵化,促进县域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一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仓储用房等建设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产业园区,强化孵化、创新功能,提供品牌培育、技术指导、媒体营销、人力资源、企业融资等各类专业服务,带动县域电子商务集聚发展。二是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加工园区、农业综合服务站等,整合当地优势产业、产品、企业、品牌等,挖掘历史故事,赋予文化色彩,打造网络品牌,引入初级仓储物流、产品分销功能,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基于产业聚合和地域产品加工能力的特色“电商小镇”。三是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研究出台促进电商园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或评价机制,发挥政策引导与杠杆作用,促进各地电子商务规范、健康、快速发展。

(六)坚持引育结合,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一是结合就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联合有关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电子商务企业等,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以及政府有关人员等开展电子商务实操培训、专题培训。二是发挥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阿里、京东、苏宁平台作用,面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及电商化等知识培训,提升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三是积极组织本地电商专家、成功创业青年、有经验的政府工作人员等建立本地“电商教练”队伍,走乡串村、以身说法,为电商创业人员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提供指导。

(七)创新金融服务,化解农村电商融资难问题。一是鼓励和支持农信社、农行等金融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协会等组织合作,开发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惠农金融产品,创新农村电商投融资机制和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手续。二是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支持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数据资源,评估企业经营情况,防范信贷风险。三是鼓励和支持阿里“旺农贷”、京东“乡村白条”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应用,为当地种养殖户、小微电商企业提供便捷的小额贷款。此外,鼓励省内的互联网支付机构加强支付工具的研发创新,促进农产品线上交易和移动支付。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三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明确指出:“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为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全国供销总社正在全力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尽快形成全国性、一体化的电子商务平台,今年下半年正式上线运营,要求各级供销社与全国性平台对接,破解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对发展电子商务作出全面部署。

作为大农村、大山区的武隆,适时借力“互联网+”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组成专门调研课题组,对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发展举措、政策支持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者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方式为手段,以商务活动为主体,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所进行的商业活动过程。电子商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萌芽,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期,21世纪进入理性发展期。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正在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日益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动力。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典型的块状经济特征,东南沿海属于较为发达地区,中部和北部属于快速发展地区,西部则相对落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发展主要有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c2c(个人对个人)、o2o(线上线下结合)等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12.3万亿元,增长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48.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渗透率年度首次突破10%,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另外,在线旅游增长27.1%,本地生活服务o2o增长42.8%,共同促进电子商务市场整体的快速增长。

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增加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潜力,农村电子商务即将进入蓬勃发展期。面对日益饱和的一二线城市,在农村电商消费增加的同时,农村的小生产也逐渐与更大的市场实现了对接。2014年阿里“千县万村”和计划和京东农村电商计划如火如荼,农村电子商务成为各大电商新的战场,农村正在被电子商务所改变。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从县域发出的包裹就达约14亿件,阿里巴巴各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到500亿元,2014年达到1800亿元,预计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

通过调研、座谈,我们认为,武隆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截止到2014年12月,全年网上交易额1.5亿元,在线宽带用户4.6万余户(其中电信2.3万户、广电0.89万户、移动0.65万户、联通0.78万户),物流网点14家,发进包裹250万件。目前涉足电商的企业、合作社有10余家,开设淘宝c店20余个,天猫3家,入驻京东1个,自建平台3个,2014年实现村网上销售额约2000万元,销售产品主要有茶叶、生态大米、羊角豆干、白马蜂蜜、猪腰枣等。

我县目前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模式:

(一)自行“垒窝”模式。一是以淘武隆、武隆论坛等为代表,自己并不进行产品的生产、加工,而是单纯为本土企业提供销售渠道的第三方平台。二是以凤来谷网上商城等为代表,自筹货源,自建平台的网销商城。三是以武隆旅游网、天乙网、武隆旅游商城等为代表,自建网站,结合武隆旅游展示武隆旅游咨询和本地社区服务、农产品展示宣传,推广营销。

(二)“借鸡生蛋”模式。借助淘宝等知名第三方平台进行特色村网上销售的网销平台。以亿拓生态农业、隆腾养殖等为代表的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第三方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的农业企业。

(三)“寄养散养”模式。一是通过某种单一品种产品或者休闲观光农业等在淘宝聚划算、百度糯米团等团购网站进行团购销售。二是农业企业本身不进行电子商务,产品卖给分销商后,通过分销商的网上商店进行网上销售。

目前,全县正在探索结合旅游扶贫、乡村旅游等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电商村建设,为来武游客提供便捷、全面、直观、有效的旅游信息、餐饮住宿、购物服务,带动乡镇特色产业发展。

(一)对电子商务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早在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商务部印发了《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市委、市政府即将出台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专门文件;市商委正在起草电商发展的意见;目前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农业、商务、供销、金融等部门参与的“村级便民服务试点工作”(农资、电子商务、金融三进村)正在全市10个区县展开。临近的秀山县早在2013年就提出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同步进行,先后搭建了云智网商城、中药材天地网、武陵生活馆服务店,电子商务主体累计达到868户。市内xx区、xx区由供销社主导的“亲戚田园”、“网上供销社”于上线运营,效果较好。其他如xx县、云阳等也即将上线。

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载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业态,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全县大多数人来讲还是新鲜事物,认识、了解都不够。从党政层面来看,只在县委全委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电子商务有少量提及,没有下发专门的文件,无实质性政策和扶持举措。从部门层面来看,在针对电子商务的管理服务上,经信委、农委、商务、扶贫、供销、工商等部门均有职能,但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牵头部门,无统一规划和协调,导致电子商务发展“散、小、弱”,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从企业层面来看,全县电商企业(含专业合作社)只有10余家,自建平台只3个,目前仅有重庆亿拓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通的“凤来谷”网站做得较为成功,但也是在苦苦挣扎。从社会公众层面来看,虽然对网络购物有了解,但真正涉及网购的人数不多,特别是农村更少,大约只占全县总人口的10%左右,个人开网店者更是微乎其微,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全民电商氛围远未形成。

(二)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是对电子商务核心价值链的概括。而我县在这方面的基础都很薄弱。一是人口散居、面广,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统一又专业的服务网点,服务体系不健全,通讯信息技术、设备等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普及。二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除了中国邮政外,其它快递企业的营业网点最多只建设到县城,偏远乡镇尚未涉足,物流行业上门收货、准时送货、货款代收等这些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服务更是无从谈起。我县水果、蔬菜、水产、猪牛羊肉等生鲜比例较大,冷链配送能力严重不足,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成本过高,也掣肘了农产品的网上销售。我们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到,物流已成为现有电商最感头痛的事。无论是县城、度假区,还是白马镇,都没有规划建设专门的物流园、仓储园,收货、发货均属于以路代园。特别是受货车管控的影响,货车不能进入县城,每天下午6:00—8:00,物流快递的收发均在县城高速公路出口转盘处进行,形成二次搬运,从而延长了发货周期,增加了流物成本。

(三)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是对传统销售模式的补充和深化,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人才要求较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目前,熟悉网络、了解电子商务的群体基本上集中在80后、90后,而70后、60后对电子商务知之甚少,了解不多,专业人士更少。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目前我县电商专业人才总量严重不足,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十分奇缺,从而影响了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电子商务,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专门文件。全国各地电子商务发展方兴未艾,安徽xx市(县级市)、浙江xx县、吉林xx县、甘肃xx县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解决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武隆要建设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生态工业经济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区县、生态园林旅游新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意义重大。

(一)从特色产品分析看,武隆农产品与电商融合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看,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人民对农产品安全的意识日益提升。从淘宝、天猫、京东等几大网络平台的销售情况来看,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销售额度连续几年大幅度增长。从市场的消费需求看,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产品走俏的趋势锐不可挡。武隆地处重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工业企业少,生态资源得天独厚,立体气候明显,空气、水、土壤等受到的污染小、破坏少,这在更加注重无公害、原生态的今天,成为武隆特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近年来,武隆先后获得“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xx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市无公害猪肉基地示xx县”等称号,核心蔬菜基地被列为“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先后培育出了双河高山蔬菜、羊角豆干、土坎苕粉、芙蓉江野鱼、沧沟西瓜、凤来鳅田稻等一大批享誉市内外的特色农产品。其中,“羊角猪腰枣”获“2012年中国枣业展销会金奖”,并入选2013年全国名特优新村目录;“仙女红”红茶获得“xx市产品”称号。以上这些,都将成为武隆推动农产品销售与电商融合发展的良好优势。

(二)从经济效益分析看,发展电商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效益。电子商务作为新型、便利、低成本交易方式,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它为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发展逆袭提供了机遇和平台。正是因为有了网络销售、有了电子商务,一些藏在深闺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以吉林xx县为代表的一些贫困地区,正是利用了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与传统农业结合,走出了一条新型脱贫致富路子。武隆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尽管已经产出了不少绿色产品,但规模和效益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武隆的特色水产、林果、畜牧农副产品,过分依赖重庆主城市场,受重庆盘溪沟市场、涪陵市场等影响较大,农民在销售特色农产品中收益较少。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有效破解农产品购销难题,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摘要:随着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的研究,得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物流建设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短缺以及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有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农村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出台多项政策以便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6年4月,阿里研究院发布了《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结果表明,2015年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其中零售平台占比97.73%,1688平台占比约为2.27%,2015年,阿里平台上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0亿元,保持继续增长趋势,比2014年增长30.52%。2016年,河北省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溯源全覆盖的省份。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年底,河北省有淘宝村91个,位居全国第六。全面发展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河北省农业发展使命的需要,是提升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河北省如何应对传统经济的转变,如何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变动,如何抓住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全面提升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河北省农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得出,客观地研究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且找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具体性对策建议,探索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河北省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得到迅猛的发展,支付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模式转变为多数靠电子进行支付。此类的转变极大地便捷了人民的购物方式以及转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2013年,河北省的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同比增长117%,其中人均网上购物消费4258元,缴费支出269元。2015年年底,我省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56.0%,较2014年年底提升7.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团购使用率达22.1%,较2014年年底提升5.8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团购、旅行预订网民使用率较2014年分别增长7.1、5.8、4.9个百分点。虽然如今在农村仍有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接触网络,尤其是中老年人,仍使用传统的交易方式,但是大部分的青年人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可以便捷地通过新型的支付方式在电子平台进行产品的交易,这些新型支付方式(如网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已经被广大青年接受并且习惯,无形中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2.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发展状态,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毒豆芽、假奶粉等,让城市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吃健康。这些城市居民对特色优质的农产品有着强烈需求,部分消费者更愿意花钱购买具有保健功能和能体现文化品位的特色高端农产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特别是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成为了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3.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年底,我省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达到了3731万,2015年新增加网民数量为12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5%,相对于2014年年末增长了1.6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手机用户规模达到6367.2万,比2014年增长138.1万。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到2015年年底为1226.5万户,同比增长98.9万户。

1.农村物流建设体系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方便快捷的物流为基础,而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今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是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乡镇无法送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客观原因是河北省农村地域山脉较多并且交通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农村物流体系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农村物流体系仍然薄弱,设施装备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河北省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2.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由于目前河北省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城市的环境相比,农村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公共服务设施匮乏,“虹吸效应”使得农村的电子商务人才流失于发展较好的城市,导致现如今河北省农村特别缺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经营农产品,更愿意到农村进行服务的有为青年。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农村电子商务的直接参与者层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在推动与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政府层面,缺乏懂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3.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根据《2016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当前约具有3614.71万农村人口,这个数字接近河北省总人口数量的1/3。从总体上看,河北省的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市县到乡镇的网络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还没有完全深入基层,村级信息服务点不够健全,农业信息传递在最后一千米上遇到了阻碍。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鼓励第三方物流在农村中发展。对于农村农业个体户以及网商,通过园区进行物流配送并不合理,所以需要链接商户与消费者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第三方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任重而道远,它的参与主体涉及了供需两方以及物流企业自身,通过合同签订确认三方权责,受到法律保护的合同保护着三方的利益。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更明显的优势,配送速度以及物流服务都较为成熟。2.加快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综合考虑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率以及信息传输等方面因素,农村电子商务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1)正式差异化培训。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每个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难题都不一样,所以针对农村网商的培训应该体现出差异,可以请专业网商老师为村内网商进行培训,以及请在各大电商平台经营高级店铺以及销量靠前的成功网商进行成功演讲,传授经验。(2)非正式交流。安排农村中从事电商相关创业人员周期性参加政府、行业相关组织、企业的线下线上交流活动,针对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如政策、运营等。同时促进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提升。(3)走出去交流。通过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县市的考察和调研以及与其交流互动,可以高效率解决自身所遇难题与瓶颈。不定期组织电商相关人员参加电子商务研讨会,参加相应培训课程以及与其他地区共享资源,互助互利,达到双赢。3.提高农村电商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宽带普及率,建设面向三农的移动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如网络普及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网络信息平台、冷库、物流配送等的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和完善适合农产品特点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倒逼机制,鼓励河北省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加快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近年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期刊发由江苏省工商局和南京大学共同完成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详尽地介绍了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发展概况。

2014,江苏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底,江苏农村网民规模接近1000万,约占网民规模总数24%。2014年支付宝发布全国网购支付百强县主要集中在苏浙闽三省中,江苏位居第二,拥有26席。2014年,江苏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0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发展路径。

路径一:传统产业衍生的发展路径。

由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众多中小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电商集群,由于具有完整成熟的传统实体产业链,使得网店发展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可以利用,中小企业由传统线下业务较平稳拓展到线上业务。

典型代表:南通川姜镇的家纺产业。

川姜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部,覆盖三合口村、义成村、老南村和塘坊村4个电商村,主营家纺用品,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355亿元。目前,川姜镇有个体工商户近6000户,其中电子商务运营户占半。为扶持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川姜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川姜镇开始围绕中国南通家纺城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致力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家纺产业电商园区。

路径二:能人带动电商创业的发展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村民自发利用网络销售商品,在获取互联网流量和商机以后,再在线下发展自己的产业链用来支持线上的销售,从简单的网络销售演变到生产+网络销售,并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

典型代表:徐州沙集镇的家具产业。

沙集镇位于徐州市睢宁县,近年来从当地村民在网上销售简易拼装家具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2006年,村里的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后来大家纷纷效仿。2014年,仅东风村就有3000家网店,实现网络销售额近20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目前,东风村的家具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网络销售及加工发展带动了板材生产加工、五金配件、物流、快递等业务的崛起和发展。现在的沙集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资源都已经具备。

路径三:基层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村村民走网络创业的道路,促进本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并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典型代表:宿迁大众村的家具产业。

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2006年以前,是塑料加工的代名词,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大众村的发展亟须转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召集村干部开会,动员大家带头在网上开店。此后,在党员和村干部鼓励和带动下,陆续有村民加入网店大军。目前村民开设网店358家,电子商务年交易规模达到2.57亿元。

路径四:地方特色农产品驱动的发展路径。

这一发展路径依赖于一定的地域性资源。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销售渠道拓展,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典型代表:苏州消泾村的水产产业。

苏州的消泾村是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村,拥有渔业生产面积9630亩,一年能产出大闸蟹626吨,同时消泾村拥有一个大型大闸蟹交易市场,周边地区的大闸蟹均在此流通。政府主要提供渔业基地配套建设,打造电商孵化基地,培育壮大网商队伍,发挥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作用,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网店经营特点。

从年龄和学历看,网店经营者主要是大专以下学历的年轻人。从年龄结构看,网店店主的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最多,占到总数的59.0%,30-39岁之间占到35.7%,两者累计占比达到94.7%。从学历水平看,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占比达到87.7%。其中,初中占比20.2%,高中占比45.3%,大专占比22.2%,大学本科以上的占12.3%。从网店经营时间看,大部分网店店主的电子商务从业时间在4年左右,2010年以后开始从事网店经营的人员比例为78.9%。

从产品来源看,直接从本地进货、自己设计加工两种模式并行。调研发现,244家农村网店中,从本地供货商进货的网店有130家,占到总数的53.2%;自己模仿设计并加工的有60家,占到24.5%;采用自主设计与自己加工产品的网店数量达到73家,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网店的自主设计与自己加工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50%,三分之二的网店该部分产品销售额占比平均不足10%。

从供货商和客户来看,商品供货商主要来自本地,而客户基本分布在全国各地。数据分析显示,网店客户的地理分布上,遍布全国各地,本地区域以外的客户占样本总数的51.6%,而供应商的地理分布上,本地占主导地位,占样本总数的67.4%,这是由网店的主要经营模式特点所决定的,大部分店家都是从本地进货或者自己生产,再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从网店设计与营销模式看,网店的店铺设计与营销模式呈现逐步多元化趋势。从网店店铺设计看,购买店铺装修方案、聘请专业人员或专业公司进行网店设计的分别是38.9%与23.0%,其余都是自行设计与维护网站,这说明农村地区网店设计的专业服务渗透率还不太高。从营销推广渠道看,目前农村网店的营销推广渠道以淘宝、京东、1号店等平台为主,使用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推广的比例只有14.8%和5.7%,对社交工具利用率非常低。此外,58.6%的网店店主已经开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在线交易数据、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分析,其中使用频次达到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累计占到半数以上。

从网店规模看,网店的交易规模与员工规模都相对偏小。2014年,江苏农村网店的平均交易额为4.7万元。其中,交易额低于1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46.25%;交易额为10万元~5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27.81%;交易额为50万元~10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20.49%;交易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网店,比例为5.45%。从人员规模看,农村网店的从业人员规模平均为3.9人,其中从业人员少于5人的,占61.54%;从业人员为5~10人的,占28.23%;从业人员为10~30人的,占8.22%;从业人员超过30人的,仅占2.01%。

发展特点。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集群。近年来,我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具有4318家网店、年交易额达20.3亿元的家具产业集群;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2181家、年交易额5.7亿元的花木产业集群。扬州、连云港和南通依托毛绒玩具、水晶和家纺产业,分别形成了年网络交易规模达3.23亿元、3.20亿元和1.36亿元的电商集群。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明显。部分农村地区采取政策扶持、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村村民从事网络经营,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截至2014年年底,江苏省内共有淘宝村24个。据不完全统计,2014,我省淘宝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解决就业约5万人。

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逐步显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本次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

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根据年初主席会议的安排,县政协周宗荣副主席带领财经工委与县商务局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于10月、11月深入全县10余个乡镇、县级近10个有关单位和近10个相关企业围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了调查研究,并赴仪陇县、岳池县等地学习考察。现将相关情况报告于后: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0余个,县级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安岳电商大数据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培育本地电商平台6个,电商企业超过400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网购人数超过30万人,培育网店微店4900余个,电商从业人员超过16000人。2016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3亿元。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扶持。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督促检查等工作。各乡镇、各相关县直部门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本领域电子商务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安岳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安岳县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补助资金使用细则(试行)》,明确在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60万元支持电商发展;出台促进以网络销售本地农特产品为主的“六免”、“十补”等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三是健全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组建成立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改组安岳柠檬商会;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安岳柠檬等农特产品网络流通质量标准,出台《安岳县电子商务行业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电商行业交易秩序,推进守法诚信经营,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稳定健康发展。

(二)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抓平台建设。坚持“招大扶强”,重点打造一个专业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做强一批区域性、垂直性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努力构建“1+n”电商服务平台格局。成功培育四川雷蒙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自建或改建电商平台,完成柠檬、粮油等6个垂直性交易平台建设。二是抓物流配送。整合县内快递服务企业、社会物流企业等60余户企业(仓储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约6万平方米),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用,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鼓励物流企业优化乡村配送通道,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依托邮政470个乡村电商服务及配送站点和6条邮路,新增开通安岳——成都专线邮路,全面实现69个乡镇及沿线重点村“每日达”,偏远村实现“次日达”。三是抓金融服务。加大对电商创业人授信和贷款支持,协调各类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办理手续,对信誉良好、符合政策条件的农村网商,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开展小额取款等服务。2016年实现助农取款5121.05万元、贷款1000万元、代理缴费343.21万元。

(三)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农村淘宝办公培训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启动装修,50个村淘服务站加快建设。道路建设方面,完成农村通村通畅工程4924.3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网络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宽带乡村”、“数字乡村”、“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实现乡镇网络全面覆盖,741个行政村通宽带,覆盖率达80%。

(四)坚持外引内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强力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先后引进京东集团、易田网购、苏宁云商、阿里巴巴以及我连网、乐村淘等省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其中京东集团、苏宁易购分别在安岳建成服务中心和直营店,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强力推进,乐村淘在130余个便民超市建成服务点。二是着力培养电商人才队伍。我县依托安岳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安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及友好合作院校——西华大学,建成安岳县网商培训孵化基地、电商创业实训基地、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为培养电子商务创业生力军提供了坚实保障。2014年以来,开展培训超过400期20000人次,成功培育了黄晓燕、唐文萍等1000余名创业骨干。引导县内返乡创业青年联合组建安岳县众创网络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引导本地厂家、经销商和农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公司的供货商和售后服务商,借助众创空间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成倍提高产品销量。

(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引导生产企业(基地)抓好生产管理,推进标准化种植,重点支持龙泰达、稼润柠檬等企业建立电商标准化产品加工基地,开展产品强质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培育电商品牌产品,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岳柠檬、周礼粉条、通贤柚3个,国家计量免检产品5个,四川名牌企业4家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四川省著名商标8件、资阳市知名商标21件。

(六)参加精准扶贫,承担社会责任。一是以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契机,在具备基础条件的贫困村率先建立了60个电商服务及配送网点,为贫困户提供农资和生活用品代买服务,降低贫困户生产生活成本。二是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村干部、村民和残疾人等参加电子商务培训,鼓励以贫困村为单位,统一产品、统一包装,统一设计,打造贫困村特色产品网销品牌。三是鼓励四川雷蒙等电商企业实行定点帮扶,协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一)宣传发动不够有力,企业、农民认知程度较低。我县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了解不深。一些企业看不到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片面认为电子商务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维护难,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由于青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家中留守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对电子商务的认知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电商发展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有近200个村无服务点,特别是服务站(点)建设目前仅仅是覆盖到乡镇和沿线重点村,距离实现全县乡、村全覆盖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与精准扶贫结合不是很紧密。

(三)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电商发展存在短板。在宽带网络支持方面:一是宽带网络覆盖率较低。全县网络覆盖率仅为80%,目前仍有185个村未接通宽带网络。二是农村宽带接入速率较低。已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的乡(镇)、村,宽带网络普遍存在端口少、稳定性差和资费高、带宽少等问题的问题。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一是物流网络覆盖不全。全县物流快递企业中,只有邮政快递的物流网络基本覆盖到乡镇一级,其余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络多数只能覆盖县城,乡镇无法送达,电子商务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非常突出,致使农村外购商品进村与农副产品进城处于“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过高。据统计安岳柠檬售价中,物流费用就占30%。由于电子商务物流成本过高,挫伤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三是配送服务不够规范。一些物流企业在商品分拣、配送环节对商品造成毁坏,给销售企业带来损失。

(四)网销产品种类单一,特色品牌开发落后。一是网销产品种类单一。网销产品种类基本雷同,品种主要以“安岳柠檬”系列产品为主,粮油、土特产等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没有形成规模。二是网销产品品牌开发相对落后。不注重网销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销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三是网销产品质量监管不够到位。全县对网销产品的质量监管缺乏手段,难以杜绝网络销售中的欺诈行为。一些不法电商缺乏诚信经营意识,借助“安岳柠檬”品牌效应,在网上以次充好,用外地柠檬冒充销售,给“安岳柠檬”品牌保护带来压力。

(五)专业人员稀少,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包装设计等方面高端人才。农村普遍面临“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虽然初步培训培养了一些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一)健全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企业。一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快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实现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努力做到应建全建。二是加强乡村服务站点运营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的日常运营管理,使乡、村服务站(点)真正在助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上、乡村振兴上发挥作用。三是培育壮大电商队伍。积极招商引进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入驻,引领全县电子商务业快速发展。在全县筛选确定一批电商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提升电商企业层次。把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与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开办网店、微店,不断壮大电商骨干队伍。

(二)完善支撑体系,弥补电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协调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通信支撑。二是扩大物流网络覆盖。积极整合行业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以乡村服务站(点)为基点、以到户配送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结合安岳柠檬这类鲜活农产品特点,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解决长途运输保鲜问题。三是降低电商物流成本。采取物流补贴、税费减免、项目倾斜等方式,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费标准,减少物流成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四是规范物流企业服务。指导、监督物流企业建立商品分发、配送、运输等方面的作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中间损耗,维护客户权益。

(三)开发网销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开发特色网销产品。依托全县主导产业,在巩固提高现有柠檬、粮油等农副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地方品牌。高度重视网销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全力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副产品产地追溯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网上欺诈行为,营造诚信、安全、规范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四)培养专业人才,强化人才保障。加强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加快电商培训进度,坚持全覆盖、抓重点、促效果、带就业,分高、中、低三级9类人员开展培训,全面壮大本县电商主体队伍。在安岳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网络覆盖现状。

近年来,**县通过民生项目实施,目前12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达通畅,通村道路覆盖率处全州前列,道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电信c网信号已覆盖11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7%;17个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已全部覆盖3g信号、完成全光网络改造,各乡镇和部分村已具备百兆带宽上网能力;建成移动2g基站72个,3g基站11个,4g基站27个,全县城区小区宽带已达到3360线,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小区宽带已达到1300线,覆盖率达到90%。在全省同类区域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较为靠前。

(二)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全县正规从事物流行业企业有中通、圆通、ems共3家,尚无一家真正大型的、规模经营的物流企业。县内现无电子商务企业,只有少部分酒店在网上进行预定销售,农村电子商务网点经目前统计为零。我县物流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小、少、散、乱、弱、差、低等问题。企业没有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更谈不上开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物流平台基础薄弱,配送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许多实为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主要为自身经营服务,一般采取租赁仓库用地,大多规模偏小,房屋建筑陈旧,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齐,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另一方面配送成本高、效率低、周转慢。由于**县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差,公路网络不发达,从而增加了后期的企业运行成本。

虽然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我县真正上网的农民非常少。我县是外出务工大县,全县6万余人常年在外务工的有2万余人,留村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小孩等多属50岁以上和10岁以下年龄层,能够独立使用电子商务实现买卖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年轻的群体不足,真正通过网上购物的农民很少。

(一)对发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迟缓,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产品专业化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并且发展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网络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但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覆盖率较低,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也较少,阻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但我县缺乏具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地区无法直达。冷链物流发展尤其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

(五)标准化水平较低。

**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等制定不够,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建设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者、消费者和运营商的互利多赢,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二)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

政府应加强统一领导,整合各部门、各乡镇的电子商务网站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让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参与电子商务,解决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问题。

(三)加强培养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一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二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农校对接,培育一批带头人,通过能人带动,培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三是通过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提高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上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涉农企业,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许多涉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维护难,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针对涉农企业信息化观念滞后,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应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中小农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培训中,应首先让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五)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的很少。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和人力,需要大量投资。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亟待建设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收一系列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物流,物流成本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按单生产的柔性化方式,就必须合理运用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没有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支持,柔性化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方式,都将是无米之炊。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因地制宜抓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投入,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打造一个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电商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促进电子商务集约型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二是加快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发展。一方面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快递物流企业,到我县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县分公司遍及17个乡镇的邮政所、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商务网站等基础设施,打造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系统。

一是推动电子商务进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经营和网上经营有机融合。鼓励传统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自建、完善网络营销渠道。

二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通过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三是促进网商融资与快递物流的合作。探索网商融资形式与产品,在物流快递层面,为近一步降低会员经营成本,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抱团洽谈快递和物流拿到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示范电商网点服务。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贫困村站点3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19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贫困村站点3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19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农村电子商务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点方面和领域。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因长期扎根农村的先天优势,不仅在挖掘优质农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卖东西难”的问题上大有可为。在电商落地、网购进村、物流入户这些帮助农民解决“买东西难”的方面更是占尽先机。

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供销合作社践行为农服务宗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的重要阵地,还是顺应商业模式及消费模式深刻变革、实现传统经营网络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方式的现代流通发展迅猛,对供销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为顺应“互联网+供销社”的发展趋势,钦州市供销社系统审时度势,积极发展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供销社电子商务工作起步晚,人才缺乏,任务重,压力大,各级供销社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予以推进,通过项目支撑,争取资金扶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1、建设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目前,全系统已建成超过30个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浦北县寨圩站、白石水和龙门站已于2016年建成运营,寨圩服务站占地1500平方米,展示厅250平方米,龙门服务站占地2600平方米,展示厅200平方米,白石水服务站展示厅100平方米,物流仓库1000平方米,已组织了本地60多种农副土特产品上架展示;2、搭建县级供销电商服务平台。灵山县供销社为有效管理和协调电子商务运作,成立了灵山县振合电子商务公司,负责开展电子商务业务,去年就已经开通了网上销售荔枝的渠道,增加了荔枝销量,提高了农民的销售收入;浦北县则以建设经营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经营体系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投入资金近200万,改造建成寨圩、龙门等镇16个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并注册成立了“浦北县中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并且搭建电商平台。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与总社供销e家平台链接,开通了供销e家浦北平台,上线优质本地特色农产品30余种,实现了电商销售100多万元。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四

电子商务产业是我旗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进一步繁荣市场经济、推动产品外销、促进全旗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2016年8月份,我旗被列为自治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旗县。我旗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倍加珍惜上级给予的大力支持,用活用好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使我旗电商进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一)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在旗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整合经信、科技、人社、团委、妇联等部门的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建成建筑面积1800平米,集电子商务运营、大学生创业、科技创新、项目孵化、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现已投入运行,已入驻企业36家,2017年1-11月,实现网购金额1869.6万元,网销金额1203万元。其中,在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中设立的020线下体验店,对我旗范围内的农村特色产品及周边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在体验店内分区摆放,通过线下展示、体验的方式,对农特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建成苏木镇电商中心站7个,委托内蒙古牧农优选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对38个村级服务网点、13个街道社区服务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基本形成了覆盖全旗重点地区的电商服务网络。

(二)整合资源打通物流渠道。一是引进专业农村电商公司运行。支持内蒙古绿杭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的“农牧民+”乡村物流项目,通过“农牧民+”移动端平台统筹全旗物流信息,形成旗府物流向全旗苏木镇扩散,各地物流点收集货物向旗府汇聚的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渠道向基层延伸。旗经信部门帮助终点物流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物流仓配送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并整合10余家快递公司市到旗、旗到苏木镇的配送渠道,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在我旗范围内形成了长途集中运输,到点分散送件的区域性合作新模式,为全旗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全新的优质服务。

(三)全力推动本土“名”“特”“优”产品上网销售。在旗人民政府统筹协调下,建立全旗电子商务联盟,促进各大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的本土产品上网销售进程。2017年,我旗“库布其”、“塔拉沟”、“西草地”、“喜妮”等“名”“特”“优”产品已全部上网销售,京东鄂尔多斯杭锦旗特色馆、农牧民+、今合网等电商企业运营良好,绿美现代农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羚丰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长迅速。由内蒙古牧农优选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苍尔荣宗味砂锅酱、金碧园火锅料、大井滩羊肉罐头、蒙道尔奶食品、巴拉亥胡油葵花油、百家囍胡油葵花油、东辰食品等本地产品资源,进行网货化包装,开辟网络销售渠道。

(一)电子商务发展载体缺失,大型企业引领示范不强。我旗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刚刚起步,电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大企业的引领和大项目的集聚,配套政策和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及应用型企业的本地发展需求。

(二)电子商务意识不强,普及应用有待加强。2015年以来,我旗出台了电商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电子商务应用推广活动,帮助许多传统企业“上网触电”。但是,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未充分意识到抢占网销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还停留在上网或网站建设阶段;网络零售起步较迟,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三)人才尚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需要。目前我旗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短缺、难获取且难留下,特别是电子商务高端的技术、管理、营销、运营人才缺乏,导致企业不善于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产品营销与品牌提升,降低“触网”成功概率。

(四)配套支撑体系尚不健全。我旗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比重较小,信用担保、支付、认证、代运营、物流配送、数据分析、网店装修等服务体系不健全,尤其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旗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时效性较低,物流成本偏高,不利于消费者网购体验和企业网络销售的发展需要。

三、下一步发展计划。

(一)继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引进第三方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发展运行电子商务,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进我旗农村电子商务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便捷高效的创业发展服务环境,帮助和扶持创业者迅速成长,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切实发挥对电子商务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内蒙古牧农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围绕杭锦旗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大力筹建集产品供应、质量检测、货物仓储、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杭锦旗综合仓储物流产业园,提供一体化仓储物流服务,打造标准化、平台化、透明化的牛羊输出冷链基地。整合邮政、快递、供销、客货运各类物流资源和运力,建设旗、镇、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点,推动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强城市生鲜配送能力。

(三)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和市场经营主体培育。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整合资源、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培养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类实用人才,普及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为推动全旗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

(四)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打造农特产品品牌。认真梳理汇总我旗农特产品,引导和推动农特产品生产市场化、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完善农特产品品牌培育、宣传、推广和质保体系,形成适合网上销售的系列产品。加强与其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对接与联系,通过当地政府搭建的电子商务线下实体店,实现本地农村特色产品在其他示范县的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同时,可以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实现本地农产品与其他地区的农产品互通有无,加大农产品的推广力度。将“塔拉沟”羊肉、“沙海清”食用菌、“西草地”甘草猪肉等本土品牌打造成为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五

随着电子商务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20xx年7月15号财政部商务部最新消息,中央将对全国200个电商示范县投20亿资金,用于农村物流,金融,电商,人才的配套服务的投资。另外像阿里,京东,苏宁,中国邮政等企业的在农村的战略布局。为农村电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机。农村电商的号角已经吹响!

20xx年农村网民达到1.77亿,占网络人数28.6%;20xx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预计20xx年将突破4600亿元,成为网购市场的新增点;农村网购用户对网购的接受率超过八成,网购消费者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0至29岁;农村用户的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时间的理论是空洞的,在实践中学习总结。共同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针对农村电商的特点对电商企业做了实地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一种是遂昌模式,走平台化道路。

无可厚非,淘宝在推进农村“电子梦”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重点项目“特色中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遂昌位于浙江丽水市,遂昌馆是国内第一个县级农产品馆,今年年初时上线,其核心在一个独特的麦特龙分销平台,借助政府的强大支持和自身体系的巨大聚合力,“遂网”集合了当地千余家小卖家共谋发展。他们为千余家松散且不标准不专业的小卖家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对上游货源进行统一整合并拟定采购标准,由“遂网”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运营管理,线下则按照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标准化操作执行,遂昌模式更像是一个区域化的shoppingmall,他们是一个服务商而已,售卖的是“标准化”。第二种是成县模式,走资源整合道路。

成县地处甘肃陇南市,该县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县委书记李祥的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书记因在网上频频叫卖家乡的鲜核桃,而被网友尊重为“核桃书记”。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成县同样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主打产品有核桃、土蜂蜜等地方特产,依托在淘宝网店进行销售。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尝到了在微博、微信上推销产品的甜头,并招募了不少年轻销售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微营销培训,至今他们80%的销售额来自这些免费的社会化媒体,而“网店”对他们来说更大的价值在于交易,创业初期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成网”工作人员爬山涉水四处寻找优质的农产品货源,找到一家便整合一家,即刻展开售卖,虽受规模限制,但小而灵活。虽然也注册了“山泉老树核桃”品牌,但还未进行深度开发。

第三种便是通榆模式,走品牌化道路。

通榆县和以上两县的最大不同是,开门见山进行品牌化运作,为当地的农产品取了一个好名字叫“三千禾”,并直接进驻天猫旗舰店。和其他两县相同的是,均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协会,并有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如果把“遂网”理解为一个平台,“通网”就是一家b2c,“三千禾”呈现给你的是一个商品品牌,但其更重要的魅力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诸多标准化尝试。通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会大大的增加品牌附加值,目前主要售卖来自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杂粮杂豆、葵花籽、具有国家地理标识的草原红牛肉等。

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千万别简单的模仿品牌化这条路,农产品实行品牌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需要耕地有一定规模化和集约化,没有集约就没有效率,没有规模就没有产量,通榆县地处大东北,无论是规模还是集约程度相比江浙地区有着天然优势,专业的品牌化运作将如虎添翼。

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思考,农产品品牌化后走的是多渠道战略,电子商务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品牌化的战略价值是可以带动产业群,上游产地可以更加集约化、规划化和现代化,下游可以带动半成品、深加工产业及附属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最终收益的还是老百姓,这才是通榆县政府独具慧眼的地方。

以上三种模式,并不代表其一成不变,毕竟行业刚刚开始,创新及变化一直在影响着行业发展。

(一)买进来存在着制约。

和应用网络的能力,加上农村传统思维观念与互联网的较大距离,使其接受电子商务相对迟钝。而且农民不愿意将钱交给一个不熟悉的农村淘宝合伙人,改变这些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二是农村干部群众存在顾虑。在推广“农村淘宝”项目中,农村干部群众既担心网购产品无法得到品质保障,或农民权益受到损害,这些将影响政府公信力;又担心农村电商消费对本地实体经济有冲击,使实体商户利润受挤压,同时对政府税收收入带来影响。

(二)相对于买进来,卖出去更难。

1、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通过农村淘宝卖出去。

我县致力于打造“鲁西南牧场”,规模化养殖牛、羊、猪等农畜,但是目前仅有几家小型农产品企业将牛羊肉加工成熟食后经过包装后对外销售,产品的保质期并不长久。对于生鲜牛羊肉来说运输需要有冷冻设备运输车辆,目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因此仅能够销往周边市场。成为这一类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的制约因素。

2、品牌营销是最大的困难。

对于我县众多农村淘宝合伙人来说,要想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大品牌营销。具体来说要提高两个方面的知名度。一是网店的知名度。淘宝上有众多的网店,竞争之大比实体商店都要大,要想引起关注,只有网店的知名度上去了,才能在网页上排在前列,让庞大的网购群体留意到。二是产品的知名度。目前我县没有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如新疆的大枣、内蒙古的奶酪、宁夏的枸杞等,如何让我县的特色农产品创出知名度才是最大的困难。没有特色和品牌就没有产品的知名度,没有知名度就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因此想卖出去就比较困难。我县的农产品在全省目前知名度都不高,这需要我们下一步大力发展。

3、农户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滞后效应。

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要低一些,对互联网和电商的认知程度也不高。让网购还不熟练的农民,通过互联网推广商品,这是最现实的困难。多数农户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获取信息,农户与市场之间信息交换相对滞后,对农产品市场行情和需求情况了解较少,缺乏对市场信息整合分析的能力。而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服务观念、网购能力。

(三)农村淘宝合伙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村复合型电商人才。

目前我县的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很多是试试看或者感兴趣才在农村淘宝平台上开店的,对于如何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扩大交易规模,缺乏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业网站、电商软件的建设和维护、农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农业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反馈又都需要专门的人才,对这些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普通合伙人所不具备的。

2、农村淘宝合伙人缺乏保障待遇。

目前农村淘宝合伙人收入主要是靠佣金收入、物流代发,收入水平参次不齐,没有最低保障将导致部分合伙人积极性不高。3.缺乏懂经济管理的人才。

如果开好网店,如何利用农村淘宝项目扩大销售规模,这些不仅需要一定的网络技术,还需要经济管理人才,缺乏创新和独特的市场营销思维和经营模式。例如我省芜湖市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b2c平台实行线上销售。凭借这种销售模式,“三只松鼠”迅速开创了一个以食品产品的快速、新鲜的新型食品零售模式。这种特有的商业模式缩短了商家与客户的距离,确保让客户享受到新鲜,完美的食品。开创了中国食品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的先河。在20xx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日销售近800万。其发展速度之快创造了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只松鼠20xx年销量突破3亿。三只松鼠的成功体现出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在电商平台上将效应扩大成百上千倍。如何有创新独特的经营模式这就需要懂经济管理会创新的人才了。

(一)政府的支持是农村淘宝项目发展的关键。

政府在促进农村淘宝项目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关键作用。主要表现为“引导、扶持和监管”等功能。

网络安全监管,加大对各种病毒以及木马程序的防范打击,给农村淘宝项目营造一个相对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

(二)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

电商人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电商人才的培养概括有以下途径:

一是校企合作,打造应用型人才。我县不仅要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还要与高校合作,委派师生定期到县乡镇村开展网店运营的一线指导,既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又实现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大规模推进农村电商活动过程中,技术人员短缺问题。

二是培训模式多样化、常态化。政府牵头成立“电子商务培训基地”,有计划进行从业人员培训。

三是拓展招聘渠道,广纳有志有才人士。要扩大招聘渠道,充分利用人才市场、校园招聘以及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招揽吸引电商人才的加入,提升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整体素质。

(三)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要扩大宣传优势农产品,政府要投入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本地的优势农产品,并通过专门财政资金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使其更具规模化、集成化,提高其在线上线下的知名度。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物流配送,农户、企业、政府共同探讨规划运输路线,缩短配送距离,扩大配送范围。

(四)加大电商氛围营造。

要加大农村淘宝宣传工作,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led屏(包括商户、超市、公交车、出租车)、横幅、刷墙等形式广泛宣传村级淘宝项目。让农村消费群体认识到网络购物和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是可行的,打消他们的顾虑,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五)建议政府采购项目可通过农村淘宝项目。

政府招标采购可以通过与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增大政府付出力度,通过政府采购可以让我县农村淘宝项目的迅速地发展,从而打造出一个焦点,成为焦点就可以吸引目光,引起阿里高层重视和政府高层重视,带来更多政策倾斜。倘若我县农村淘宝项目规模全国第一,新闻聚焦点多,将吸引返乡人员和电商人才到临泉来发展农村淘宝项目,对我县经济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六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19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七

根据市供销社安排布置,我们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供销综合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来抓,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建成县级**电商创业园、镇级**别院oto体验馆、**电商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平台等一大批农村电子商务运用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逐步建形成,一批电商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培育电商主体。一是网店初具规模。今年新增电子商务网店182家,各类网店达943个,同比增71%,是2014年的18倍,其中电子商务企业32家。二是销售持续增长。预计今年网络零售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全口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2.5亿元,同比增长7%,是2014年的16倍。三是骨干企业引领。**电商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网上销售过千万元,**旅游网上销售3000万元。两家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引领众多网店发展,**特产、**、**、**文迪等30多家店铺年收入均过百万元,利润10-20万元。四是多元发展态势。我县的电子商务网店中,以农特产品销售为主,占35.7%,旅游饭店业为辅,占30.2%,工业品销售占25%,其它占9.1%,涉及建材、家具、服装、烟酒、果蔬、林特和旅游200余种产品,门类齐全。集网络、微信、电话等多种销售渠道,以对外购销为主,也有同城配送。

县供销社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打造新的便民服务中心电商平台。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83家。开通**网累计达到50家。已完成申报确认网点83家,占全县应开通96家的62%。积极推行供销“建行**通助农取款(结算)业务”,发行**卡3048张,累计发放达到5201张,存款余额达到420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实现260万元,帮助农民完成办理小额贷款400笔,750万元。支取各种补贴、养老金等现金业务达到250万元,协助村级综合社实现农资、农副土特产、日用工业品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通过**网及其他网络销售农副产品实现收入3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万元。

(二)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分管商务工作人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整合全县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夯实了工作基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多次就电子商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入开展调研,全面部署工作。县政府发文成立电商发展基金,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出台电商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讨论了《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今年5月,邹主任参加县组织代表团,专程赴**、**、**高新区学习考察,取得一定成效。10月10日,召开全县电商发展推进大会,县供销社就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发展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四大家领导出席,组织参会人员考察各级电商平台,县主要领导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有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三)广泛寻求合作。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落户**,与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苏宁易购正式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苏宁易购**赶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镇设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镇、**镇镇级服务站,再改造升级村级服务社20家。力争2017年开通村级电商平台达到70家。县政府与苏宁、京东和**夷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搭建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与“京东商城·**馆”,一批网店免费上线。去年9月**夷沃**别院oto体验馆正式开馆。与**众创企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筹建电商创业园,即将开园,供销社将入股,参与成立供销哇果电商公司。引进武汉微小智能科技公司搭建微信电商平台,在**镇开办“侬+e社”,全方位推进农村电商经济。积极跟踪阿里集团“千县万村”工程,开展多轮合作意向洽谈。根据淘宝“**馆”和阿里“千县万村”产业带建设。

计划。

要求和促进机制,积极研究探索“特色馆”

创新。

运营模式,引导企业利用淘宝、天猫平台拓展市场,**酒业、智慧果、棒子香菇、**白茶等已上线运行,一批销售葡萄、蜂蜜、柑橘、家具、服装、磨料、腌菜的网店也陆续上线。

(四)发展农村电商。全力整合农村电商资源。加快电商化进程。一是加快网店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群众,特别是特产丰富,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开设网店,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工业生产企业都积极探索网上销售,规上、限上企业网店基本普及。二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根据山区特点,把农村作为电商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确立“拓市场、兴农村、惠民生、促生产”的工作思路,扎实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多形式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已创办83家,开通**网50家,成功开展网上商务活动。邮政公司充分利用完善的物流和支付系统,推出邮乐网和邮掌柜,建成35个线下实体店和29个网络代购代销店。**阳泉村72岁老奶奶**利用邮掌柜网店,销售柑桔3万斤。三是引导电商走出去。依托当地产业特点和优势,加强店厂合作、店商合作,推进网店企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组织企业参加**商贸物流展、华中电子商务展及农博会、食博会,**、**、**农超、农电对接活动,与****商会开展合作,使我县农特产品入驻**市场,还组织企业赴本来生活网**总部商洽合作事宜,我县**眉豆、棒子蔬菜进入其网店销售。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组织标准化生产,开展产品质量认证,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五)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兴修通村水泥路170多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10千伏线路改造,实施13个省定贫困村改造任务,农村供电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积极推进宽带接入,实施“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推动通信网路化、宽带化、无线化,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1000/光缆进楼、100%光纤到户,所有行政村100%光缆覆盖、满足农村光纤到户的差异化服务,农村光纤到户率,无线wifi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全市处于领先。中心村建立了物流服务站。企业普遍认为基础建设好于其他地方。

(六)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整合物流资源。依托港口、交通和区位条件,利用物流配送资源,构建大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汇集物流服务企业与仓储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在社区、学校建立投递站,建立分拨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52个,乡级设立快递物流服务站,34个中心村建立了村级邮政快递便民服务站,物流主体达311家。二是促进资源共享。支持**镇、**镇、古夫镇网店业主成立网商协会,培育领军龙头企业,打造网店会员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淘宝“特色中国**馆”、苏宁易购、**赶场、京东商城、聚划算合作,按照标准化模式,统一开展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服务,引领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了qq群、微信群,及时收集并整理发布信息,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快递、网络建设、经营中的协调,避免出现恶性竞争。**金乐村2万斤夏橙滞销,憨农阂电商找到我们后,与电视台协调,7月11日,《垄上行》专题推介《买特产的大山姑娘》,并发起众筹,不到一个星期,500人参与,销售一万多斤。整合农村电商服务资源,依托村委会,将村通讯、信息、卫生、购物、缴费等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启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商培训。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50余人专赴**电商培训班以及阿里淘宝大学学习。组织**、**旅游、**生态参加义乌国际电商大会、**电子商务论坛等高层次培训会议;联合县移民局、县妇联在县职业高中开展为期30天库区百名青年网上创业专题培训;联合县农业局、智慧果公司邀请阿里、百度、**爵妙公司专家针对蔬菜、果茶等大宗农产品网上销售进行培训;举办了企业负责人电子商务培训会,加强电子商务业务单位、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今年全县开展电商专题培训6场,培训510人次。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利用媒体资源,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发展氛围。县电子商务考察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促进思想解放,引起高度重视;县农业局通过广电、纸媒等向电商大力推介农特产品,开通**农业信息网,宣传电商知识,将我县农特产品以及供求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发布,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电商经营者的教育和管理,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作为首要内容,开展信用评价,加强行业自律。工商部门加大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欺诈行为。药监部门加强对网销食品的抽检力度。严密监控网络信息传播,及时查处虚假信息。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也在探索中前进。电子商务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是互联网在全县普及迅速,但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并不一致,思想认识不统一。对互联网是肯定的,对网络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有的担心发展不会长久,有的担心税收流失,有的担心冲击实体经济,电商经济的普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人才极为缺乏,懂电商的人才特别是电商配套发展的技能人才紧缺。农村有文化、有激情的青年都外出打工,留守人员素质偏低,推广电商困难。县乡工作力量不足,工作人员全为兼职,多为外行,难以发挥作用。

三是电子商务网店多,电商企业少,还没有独立法人电商企业,急需举旗当帅的龙头企业。部分网店营运效果不佳,交易额不高,很多没有实质性交易,主要是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引领,县内平台多,发挥作用小。知名电商受利益驱动追随政策,扎堆电商示范县市,与我县合作不深,外来产品下行多,本土产品上行少。电子商务知识特别是基本技能普及不够,配套服务没跟上,网店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部分网店销售业绩平平。

四是特产种类丰富品质出众,但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优质率不够。我县可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500余种,商品率低,电商率更低,没有形成为电商配套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的经营体系。

五是物流仓储运输派送能力弱,管理松散、服务质量不高。全县注册物流主体311家,以个体为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主要为邮政和快递公司,属分支机构,缺乏本土龙头企业,物流成本高,邮递速度慢,服务能力弱。农村末端物流没人愿做。

六是宽带网络与支付保障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村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宽,边远地方手机信号不畅。有的地方供电网急需改造升级。

(一)统一思想认识。电子商务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认识电商必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牛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我们的思维方一式、工作方式要主动适应,敞开双臂,接受新生事物,永立时代潮头。要树立机遇愈识,早抓早主动,不抓就被动,就会丧失机遇;要树立大电」商、电商大的理念,营造全国是我市场,我是全国市场的电商大市场,人坐**,货卖全国,卖全国的货;要克服一抓就灵,短期见效的思想,鼓励。

创新。

宽容失败坚持循序渐进打持久战。

(二)谋划长远发展。一是加强人才培训。组织多层次教育培训,整合多部门资源,开展电商实用技能培训,既要培训从业人员,也要培训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邀请高校、淘宝大学、苏宁等电商专家来兴讲学,组织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赴淘宝大学轮训。二是重视引进培育高级和适用技术人才,落实优惠待遇。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多层面、多形式宣传电子商务,普及电商知识。打造一批电商形象店,建好电商广告招牌、创意设计,全面展示电商形象,让电商入脑入心,形成全社会支持电商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组建工作机构,选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专司电商工作。

(三)强化政策支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好幕府山政策,千方百计挤进国家、省级电商示范县,吸引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加快制定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以及发展规划,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利用电商发展扶持基金,购买服务,考察培训,奖励创业,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四)培育电商主体。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待业青年、农材贫困尸开设网店,从事网上经营,销售特色产品。积极鼓励培育配套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技术、网站建设、创意设计、产品包装、营销展示的普及运用,营造优良电商生态,引进有影响一力的产品外销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的手段,发挥其在人才、资源、技术方面的作用,带动全县电商产业发展。

(五)优化服务体系。依托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引领全县的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中心,在乡镇设立电商服务站,在市场、园区等也相应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组织,逐渐形成全方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六)改善基础设施。抓好农村交通建设,把通村水泥路延伸到户,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建成高速畅通宽带网络,实现网络全覆盖。改善农村电网,保证供电质量。抓好村级末端物流建设,开通中心村物流配送点。

(七)打造电商园区。适时启动电商园区建设,可利用回租闲置厂房,建设开发区孵化器的形式,为电商企业入驻提供支撑。整合电商资源,实现集约发展。成立引领全县的电商协会,集中抱团发展。支持企业投资打造物流、仓储、农产品分销平台,建成线上十线下电商展示销售中心。鼓励企业打造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电商平台。建立质量监督、品牌创建、和诚信监督平台。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八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农产品销售也搭上了电子商务车。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正呈现迅速发展的态势,形势喜人。如阿里研究中心发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中显示,以淘宝网为例,截至2012年,经营农产品类目的网店数达26.06万个,阿里平台上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约200亿元。相对于2012年,2013年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淘宝网(含天猫)平台上,生鲜相关类目(水产肉类、新鲜蔬果、熟食)增速高达194.58%,在2012年里,同类型的农产品也只是比2011年增长99%。由此可知,农产品电子商务将带来一场农产品流通领域里的革命,为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迎来一片新天地,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一)有利于实现农业强县,发展现代农业。

南漳县素有“金南漳”之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的地理位置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蕴育的生态资源,为南漳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南漳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农业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商品粮基地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县、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长江防护林和世行贷款建立多功能护林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基地。其中林特资源有1500多个品种,银杏、红豆杉、白皮松等珍贵物种蕴藏其间,麂、獐、獾、鲵等稀有动物得以保护繁衍。土特产品十分丰富,蚕茧、银杏、板栗、核桃、香菌、木耳、柑桔以及天麻灵芝、杜仲、枣皮等名贵中药材十分丰富,尤其是蚕丝、木耳、银杏在明清时期就享誉海内外。因此南漳县在依托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情况下,培育了很多特色农产品。为实现“小生产,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破解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南漳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强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途径。

(二)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利用现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速度,跟上经济快车的步伐,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突破地域限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滞销风险;通过网络发布,查询农产品供求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降低生产风险;网络交易缩短交易链,减少了中间环节的利益流失,增加农民收入。

(三)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能促进农村信息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信息环境,有助于建设高效的物流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农产品生产领域涉及电子商务活动,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南漳县农业、果蔬、林业等涉农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12个镇区内的农企业特别是重点龙头企业、只有少部分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大部分专业化合作社没有自己的专业网站。全县各个行政村虽然都建立了村级信息服务站,但是信息更新不及时,存在一定的信息滞后。

(二)产业化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意识落后。

如湖北荆思源食品有限公司仅仅开通了网站推荐自己的产品,也只是在襄阳市内比较出名,使绿色、安全、健康的正大食品为消费者所认可。湖北荆思源食品有限公司也只有本地特色芝麻香油、调味油、芝麻酱等香油产品,产品畅销湖北省。如葫芦谭贡米也只是由个人零散的在淘宝网在出售,没有由形成有力规模。

(三)思想认识有差距。

分散经营的农户对电子商务缺乏认识和信任,部分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懂电子商务,没有对相关从业单位和人员给予应有的支持。另外,已参与到农产品电商中的许多企业思维存在局限,没有考虑到特殊性,目标人群与服务范围定位不清,发展模式选择错误,不注意优化和整合各类资源。目前南漳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85家,但是只有少量涉足电子商务的应用,大部分的专业合作社还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意思。

三、南漳县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南漳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迟缓,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产品专业化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并且发展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网络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但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覆盖率较低,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也较少,阻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但现在农村缺乏具有电子商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

农产品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建设还有差距,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完整掌握交易信息,信息不对称使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欺诈行为、抵赖行为时有发生。同时,农产品电商尤其是大宗农产品交易的在线支付系统不完善,资金、信息、货物安全无法充分保障。

(五)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地区无法直达。冷链物流发展尤其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有关行业资料显示,目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与损耗每单均价高达40元。

(六)标准化水平较低。

南漳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等制定不够,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建设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南漳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支持,加强网站建设,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多层次、开放的网络体系,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奠定基础。由政府部门牵头搭建公益平台模式。如中国农业信息网—一站通商机服务、新农村商网、茶多网等,为电子商务类企业或农产品供应商提供公益服务平台,整合认证、监督、价格咨询、供求信息等资源,以实体店、生产基地或批发市场为支撑,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和运营商的互利多赢。

(二)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

政府应加强统一领导,整合各部门、各乡镇的电子商务网站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让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参与电子商务,解决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问题。

一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二是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农校对接,培育一批带头人,通过能人带动,培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三是通过阳光工程,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四是依托“一乡一业”示范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引导率先发展电子商务,辐射带动周边的发展。

(四)提高农业企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上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农业企业,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许多涉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维护难,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针对农业企业信息化观念滞后,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应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中小农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培训中,应首先让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五)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的很少。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和人力,需要大量投资。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亟待建设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收一系列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物流,物流成本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按单生产的柔性化方式,就必须合理运用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没有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支持,柔性化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方式,都将是无米之炊。

(六)完善网络安全和多部门协作。

网络安全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网络交易各方的利益。病毒、欺诈、黑客等因素威胁着网络交易的安全,我国目前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还相对落后,这些都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安全隐患。抓紧制订行业、地方法规、规范,规范网上流通秩序,实现网上交易行为可追溯、可确认。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信用平台建设,建立网络经营和消费主体信用体系、电子商务纠纷投诉与调解处置机制。开展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保护网上消费者合法权益。鼓励与银行、税务等领域进行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完善在线支付系统,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开展服务,加快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电子银行业务拓展,普及电子支付相关知识。

电子商务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商务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产业、多个地区,在信息资源、电子支付、安全认证、贸易流通、税收等各个层面都需要多方面的协作。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九

近年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期刊发由江苏省工商局和南京大学共同完成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详尽地介绍了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发展概况。

2014年度,江苏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底,江苏农村网民规模接近1000万,约占网民规模总数24%。2014年支付宝发布全国网购支付百强县主要集中在苏浙闽三省中,江苏位居第二,拥有26席。2014年,江苏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0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发展路径。

路径一:传统产业衍生的发展路径。

由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众多中小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电商集群,由于具有完整成熟的传统实体产业链,使得网店发展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可以利用,中小企业由传统线下业务较平稳拓展到线上业务。

典型代表:南通川姜镇的家纺产业。

川姜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部,覆盖三合口村、义成村、老南村和塘坊村4个电商村,主营家纺用品,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355亿元。目前,川姜镇有个体工商户近6000户,其中电子商务运营户占半。为扶持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川姜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川姜镇开始围绕中国南通家纺城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致力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家纺产业电商园区。

路径二:能人带动电商创业的发展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村民自发利用网络销售商品,在获取互联网流量和商机以后,再在线下发展自己的产业链用来支持线上的销售,从简单的网络销售演变到生产+网络销售,并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

典型代表:徐州沙集镇的家具产业。

沙集镇位于徐州市睢宁县,近年来从当地村民在网上销售简易拼装家具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2006年,村里的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后来大家纷纷效仿。2014年,仅东风村就有3000家网店,实现网络销售额近20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目前,东风村的家具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网络销售及加工发展带动了板材生产加工、五金配件、物流、快递等业务的崛起和发展。现在的沙集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资源都已经具备。

路径三:基层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村村民走网络创业的道路,促进本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并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典型代表:宿迁大众村的家具产业。

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2006年以前,是塑料加工的代名词,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大众村的发展亟须转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召集村干部开会,动员大家带头在网上开店。此后,在党员和村干部鼓励和带动下,陆续有村民加入网店大军。目前村民开设网店358家,电子商务年交易规模达到2.57亿元。

路径四:地方特色农产品驱动的发展路径。

这一发展路径依赖于一定的地域性资源。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销售渠道拓展,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典型代表:苏州消泾村的水产产业。

苏州的消泾村是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村,拥有渔业生产面积9630亩,一年能产出大闸蟹626吨,同时消泾村拥有一个大型大闸蟹交易市场,周边地区的大闸蟹均在此流通。政府主要提供渔业基地配套建设,打造电商孵化基地,培育壮大网商队伍,发挥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作用,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网店经营特点。

从年龄和学历看,网店经营者主要是大专以下学历的年轻人。从年龄结构看,网店店主的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最多,占到总数的59.0%,30-39岁之间占到35.7%,两者累计占比达到94.7%。从学历水平看,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占比达到87.7%。其中,初中占比20.2%,高中占比45.3%,大专占比22.2%,大学本科以上的占12.3%。从网店经营时间看,大部分网店店主的电子商务从业时间在4年左右,2010年以后开始从事网店经营的人员比例为78.9%。

从产品来源看,直接从本地进货、自己设计加工两种模式并行。调研发现,244家农村网店中,从本地供货商进货的网店有130家,占到总数的53.2%;自己模仿设计并加工的有60家,占到24.5%;采用自主设计与自己加工产品的网店数量达到73家,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网店的自主设计与自己加工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50%,三分之二的网店该部分产品销售额占比平均不足10%。

从供货商和客户来看,商品供货商主要来自本地,而客户基本分布在全国各地。数据分析显示,网店客户的地理分布上,遍布全国各地,本地区域以外的客户占样本总数的51.6%,而供应商的地理分布上,本地占主导地位,占样本总数的67.4%,这是由网店的主要经营模式特点所决定的,大部分店家都是从本地进货或者自己生产,再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从网店设计与营销模式看,网店的店铺设计与营销模式呈现逐步多元化趋势。从网店店铺设计看,购买店铺装修方案、聘请专业人员或专业公司进行网店设计的分别是38.9%与23.0%,其余都是自行设计与维护网站,这说明农村地区网店设计的专业服务渗透率还不太高。从营销推广渠道看,目前农村网店的营销推广渠道以淘宝、京东、1号店等平台为主,使用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推广的比例只有14.8%和5.7%,对社交工具利用率非常低。此外,58.6%的网店店主已经开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在线交易数据、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分析,其中使用频次达到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累计占到半数以上。

从网店规模看,网店的交易规模与员工规模都相对偏小。2014年,江苏农村网店的平均年度交易额为4.7万元。其中,年度交易额低于1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46.25%;年度交易额为10万元~5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27.81%;年度交易额为50万元~10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20.49%;年度交易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网店,比例为5.45%。从人员规模看,农村网店的从业人员规模平均为3.9人,其中从业人员少于5人的,占61.54%;从业人员为5~10人的,占28.23%;从业人员为10~30人的,占8.22%;从业人员超过30人的,仅占2.01%。

发展特点。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集群。近年来,我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具有4318家网店、年交易额达20.3亿元的家具产业集群;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2181家、年交易额5.7亿元的花木产业集群。扬州、连云港和南通依托毛绒玩具、水晶和家纺产业,分别形成了年网络交易规模达3.23亿元、3.20亿元和1.36亿元的电商集群。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明显。部分农村地区采取政策扶持、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村村民从事网络经营,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截至2014年年底,江苏省内共有淘宝村24个。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我省淘宝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解决就业约5万人。

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逐步显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本次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

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支撑服务体系。

物流体系方面。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催生并带动了物流业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乡镇,汇聚了国内外各大快递和物流企业。以沙集镇为例,目前服务沙集网络销售的快递和物流企业已经超过30家,从业人员近700人,形成了以沙集东风村快递一条街为主、其他各点快递为辅的农村快递和物流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地方自建物流仓储业逐步开始起步发展。宿迁、徐州、南通等部分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乡镇开始逐步探索自建物流和仓储体系,以助推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

金融服务方面。调研发现,目前电子商务交易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主要通过引进金融服务公司为村民融资贷款等提供便利。从融资渠道看,农村网店经营主体融资渠道逐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融资渠道不断拓展。既有通过农村合作社、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也有依靠民间借贷进行融资,同时通过阿里小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呈现逐步发展的趋势。

技术和培训服务方面。针对农村网商网络应用和营销技能相对缺乏的现象,基层政府的引导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在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基层政府扶持引导、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培训、农村居民自发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技术培训服务体系。目前,部分基层政府已开始有组织地开展集中培训,包括开展课程培训、下发指导材料、邀请专家讲座和外地参观考察等。宿迁、徐州等部分乡镇还设立了网络创业办公室或指导中心,直接为农民网络创业提供技术、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引导村民从事电子商务。此外,省内半数以上的淘宝村已经出现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如宿迁的淘助理、徐州沙集的淘宝店诊所等,为网店店主提供广告策划、网店维护和诊断、课程培训等专业化的服务。

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今年1月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农民上网用网,支持发展农民网店。针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建议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扶持力度,整合扶持发展的政策和资金,结合农村地区的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从政策、资金、税收、准入、人才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依托农村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结合现有成功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引导推动“电子商务+地方特色产品”“电子商务+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品牌农副产品”的深度融合,促进我省农村产业和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提高地方特色产品和农产品质量、打造地方生产和销售品牌是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要进一步引导鼓励农村网商增强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要引导个体网商开展商标、专利等申请注册;引导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或基层组织申请集体商标、地理标志等,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农村电商经济的品牌。同时,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农村电商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村网商大户和龙头企业不断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推动产业链延伸,通过“网络销售”推动“实体制造”的发展,从而加快农村传统产品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服务能力建设。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建议在推进建设“宽带江苏”“无线江苏”等工程的框架下,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宽带接入的普及率,加快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等建设,通过强化网络基础、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子商务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通过设立农村电商产业园、孵化基地、电商创业服务中心等形式,完善配套服务体系,为农村市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地参与、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经营提供便利化通道。

建立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由于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单位分散,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配送需求属多点次,因此对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要求较高。建议要研究提升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副产品的配送能力,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的包装、仓储、物流和配送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和农村地区的流通成本,使农产品可以便捷、安全、快速、低成本地流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市场资源,利用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等大型网络交易平台的配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县乡级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的建设;借助中通、申通、顺丰和邮政等大型物流快递公司的力量,完善提升农村物流效率,要把农村电子商务的服务内容建设纳入到新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加强教育培训和执法监管。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宣传。通过法律讲堂、现场宣讲、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村电商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村网商的法制意识,促进守法经营。二是加强人员培训。借力省内院校、企业培训平台和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电商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对电商应用技能和网络基础知识等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网商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逐步解决农村电商人才匮乏问题。三是规范网络市场秩序。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管执法,打击通过网络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切实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网络市场秩序,推动我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商活跃程度相对偏低,总体规模偏小。目前我省的农村电子商务大部分仍处于家庭作坊式的初级经营阶段,许多农村网店创业者仅靠一台电脑和一条宽带就当起了网商。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省16个淘宝村共开设网店8953家,年度交易额42.06亿元,平均每家网店的年交易额仅为4.7万元,其中低于10万元的网店占46.25%。同时,有大量的农村网店处于“休眠”状态,很多店铺商品长期不出新,网页宣传画面更新不及时,部分网商年交易额几乎为零。实际上,目前江苏农村电子商务主要靠部分活跃的经营大户在支撑,农村网商整体的活跃程度偏低、规模偏小,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商品尚处于粗加工阶段,同质化竞争严重。调研发现,农村网店经营的商品大部分属于粗加工产品,商品质量不够好,商品附加值空间较小。此外,部分淘宝村还处于商品同质化、低价格竞争的阶段,同一村镇内的农村网店大多经营种类和品质相似的商品,由于缺乏良性互动和差异化经营,一定程度上导致恶性的同质化竞争,降低经营利润。

产业链不够完整,配套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需要传统产业、特色农副产品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也需要网络通信、金融贷款、网店设计、物流配送等相关配套支撑服务体系的完善。目前,电子商务交易集中的农村地区的快递物流体系已经逐步完善,但融资服务、摄影服务、网店设计制作、餐饮服务、技术培训、网络通信服务等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的规划引导。

品牌意识相对薄弱,持续盈利能力有待提升。近几年来,虽然陆续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网商开始注册公司、申请商标、设计原创产品,但大部分网商仍然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品牌。由于知识结构和成长经验所限,许多农村网商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网商存在复制他人网店中商品图片、宣传介绍和抄袭他人产品设计等现象,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侵犯商标权、专利权、版权等行为,在品牌意识、商标申请、商品营销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育和提升。

电商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技术与管理人才相对匮乏。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网商都是通过低门槛模仿开店发展起来的,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网店运营经验,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相对高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网店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相对缺乏,导致网店的持续运营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十

近年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流通体系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消费转型升级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期刊发由江苏省工商局和南京大学共同完成的《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详尽地介绍了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发展概况。

2014,江苏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相关数据表明,2014年底,江苏农村网民规模接近1000万,约占网民规模总数24%。2014年支付宝发布全国网购支付百强县主要集中在苏浙闽三省中,江苏位居第二,拥有26席。2014年,江苏被认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0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

发展路径。

路径一:传统产业衍生的发展路径。

由传统产业为主导的、众多中小企业及相关服务机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聚集而形成的电商集群,由于具有完整成熟的传统实体产业链,使得网店发展有丰富的线下资源可以利用,中小企业由传统线下业务较平稳拓展到线上业务。

典型代表:南通川姜镇的家纺产业。

川姜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部,覆盖三合口村、义成村、老南村和塘坊村4个电商村,主营家纺用品,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355亿元。目前,川姜镇有个体工商户近6000户,其中电子商务运营户占半。为扶持和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川姜镇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2012年川姜镇开始围绕中国南通家纺城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园,致力吸引创新型企业入驻,打造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家纺产业电商园区。

路径二:能人带动电商创业的发展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村民自发利用网络销售商品,在获取互联网流量和商机以后,再在线下发展自己的产业链用来支持线上的销售,从简单的网络销售演变到生产+网络销售,并带动了一系列配套产业的发展。

典型代表:徐州沙集镇的家具产业。

沙集镇位于徐州市睢宁县,近年来从当地村民在网上销售简易拼装家具起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家具设计、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2006年,村里的年轻人孙寒开起了第一家网店,从事简易拼装家具的网络销售,后来大家纷纷效仿。2014年,仅东风村就有3000家网店,实现网络销售额近20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目前,东风村的家具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网络销售及加工发展带动了板材生产加工、五金配件、物流、快递等业务的崛起和发展。现在的沙集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资源都已经具备。

路径三:基层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农村村民走网络创业的道路,促进本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起步发展,并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典型代表:宿迁大众村的家具产业。

宿迁市耿车镇大众村2006年以前,是塑料加工的代名词,环境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大众村的发展亟须转型。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到外地考察学习后,召集村干部开会,动员大家带头在网上开店。此后,在党员和村干部鼓励和带动下,陆续有村民加入网店大军。目前村民开设网店358家,电子商务年交易规模达到2.57亿元。

路径四:地方特色农产品驱动的发展路径。

这一发展路径依赖于一定的地域性资源。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销售渠道拓展,将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更广阔的市场,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典型代表:苏州消泾村的水产产业。

苏州的消泾村是江苏省现代渔业示范村,拥有渔业生产面积9630亩,一年能产出大闸蟹626吨,同时消泾村拥有一个大型大闸蟹交易市场,周边地区的大闸蟹均在此流通。政府主要提供渔业基地配套建设,打造电商孵化基地,培育壮大网商队伍,发挥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作用,推动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网店经营特点。

从年龄和学历看,网店经营者主要是大专以下学历的年轻人。从年龄结构看,网店店主的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最多,占到总数的59.0%,30-39岁之间占到35.7%,两者累计占比达到94.7%。从学历水平看,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占比达到87.7%。其中,初中占比20.2%,高中占比45.3%,大专占比22.2%,大学本科以上的占12.3%。从网店经营时间看,大部分网店店主的电子商务从业时间在4年左右,2010年以后开始从事网店经营的人员比例为78.9%。

从产品来源看,直接从本地进货、自己设计加工两种模式并行。调研发现,244家农村网店中,从本地供货商进货的网店有130家,占到总数的53.2%;自己模仿设计并加工的有60家,占到24.5%;采用自主设计与自己加工产品的网店数量达到73家,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网店的自主设计与自己加工产品销售额占比超过50%,三分之二的网店该部分产品销售额占比平均不足10%。

从供货商和客户来看,商品供货商主要来自本地,而客户基本分布在全国各地。数据分析显示,网店客户的地理分布上,遍布全国各地,本地区域以外的客户占样本总数的51.6%,而供应商的地理分布上,本地占主导地位,占样本总数的67.4%,这是由网店的主要经营模式特点所决定的,大部分店家都是从本地进货或者自己生产,再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从网店设计与营销模式看,网店的店铺设计与营销模式呈现逐步多元化趋势。从网店店铺设计看,购买店铺装修方案、聘请专业人员或专业公司进行网店设计的分别是38.9%与23.0%,其余都是自行设计与维护网站,这说明农村地区网店设计的专业服务渗透率还不太高。从营销推广渠道看,目前农村网店的营销推广渠道以淘宝、京东、1号店等平台为主,使用微信、微博平台进行推广的比例只有14.8%和5.7%,对社交工具利用率非常低。此外,58.6%的网店店主已经开始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在线交易数据、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分析,其中使用频次达到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累计占到半数以上。

从网店规模看,网店的交易规模与员工规模都相对偏小。2014年,江苏农村网店的平均交易额为4.7万元。其中,交易额低于1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46.25%;交易额为10万元~5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27.81%;交易额为50万元~100万元的网店,比例为20.49%;交易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网店,比例为5.45%。从人员规模看,农村网店的从业人员规模平均为3.9人,其中从业人员少于5人的,占61.54%;从业人员为5~10人的,占28.23%;从业人员为10~30人的,占8.22%;从业人员超过30人的,仅占2.01%。

发展特点。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电商集群。近年来,我省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互联网+产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电商集群。宿迁市充分利用农产品特色优势,积极推动“一村一品一店”,围绕“优质水产、花卉苗木、健康畜禽、绿色果蔬”四大板块分类实施产业标准化改造,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徐州沙集镇的东风村、兴国村、宿迁的大众村围绕家具产品,形成了具有4318家网店、年交易额达20.3亿元的家具产业集群;宿迁沭阳的周圈村、解桥村、新槐村和堰下村,在传统花木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网店2181家、年交易额5.7亿元的花木产业集群。扬州、连云港和南通依托毛绒玩具、水晶和家纺产业,分别形成了年网络交易规模达3.23亿元、3.20亿元和1.36亿元的电商集群。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农村地区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明显。部分农村地区采取政策扶持、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举措,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大量农村村民从事网络经营,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截至2014年年底,江苏省内共有淘宝村24个。据不完全统计,2014,我省淘宝村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解决就业约5万人。

网络购物在农村日益普及,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逐步显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进一步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支付百强县江苏有26个,显示出江苏农村地区强大的网络支付和消费能力。本次调研发现,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网络卖家较多的农村地区,也是网购比较活跃的地区。

国内各大电商平台触角下沉,纷纷抢占农村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云商等大型电商平台都将农村市场视为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引擎,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力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带动了大量农民从事网络销售,通过网购方式购买各种商品。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十一

摘要:随着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现状的研究,得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物流建设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短缺以及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有待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具体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农村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近年来,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出台多项政策以便保障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6年4月,阿里研究院发布了《阿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5)》。结果表明,2015年阿里平台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超过90万个,其中零售平台占比97.73%,1688平台占比约为2.27%,2015年,阿里平台上完成农产品销售695.50亿元,保持继续增长趋势,比2014年增长30.52%。2016年,河北省成为我国第一个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溯源全覆盖的省份。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年底,河北省有淘宝村91个,位居全国第六。全面发展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是实现河北省农业发展使命的需要,是提升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河北省如何应对传统经济的转变,如何优化农村传统产业结构的变动,如何抓住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全面提升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河北省农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由此可以得出,客观地研究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并且找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为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具体性对策建议,探索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还可以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1.河北省电子支付方式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应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得到迅猛的发展,支付由传统的现金交易模式转变为多数靠电子进行支付。此类的转变极大地便捷了人民的购物方式以及转变了传统的消费习惯。2013年,河北省的支付宝网上支出金额同比增长117%,其中人均网上购物消费4258元,缴费支出269元。2015年年底,我省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56.0%,较2014年年底提升7.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团购使用率达22.1%,较2014年年底提升5.8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团购、旅行预订网民使用率较2014年分别增长7.1、5.8、4.9个百分点。虽然如今在农村仍有一部分的农民没有接触网络,尤其是中老年人,仍使用传统的交易方式,但是大部分的青年人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掌握,可以便捷地通过新型的支付方式在电子平台进行产品的交易,这些新型支付方式(如网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已经被广大青年接受并且习惯,无形中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2.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十二五”时期河北省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发展状态,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毒豆芽、假奶粉等,让城市居民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吃健康。这些城市居民对特色优质的农产品有着强烈需求,部分消费者更愿意花钱购买具有保健功能和能体现文化品位的特色高端农产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特别是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产品成为了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3.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年底,我省目前使用互联网的人数达到了3731万,2015年新增加网民数量为12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5%,相对于2014年年末增长了1.6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年底,我省手机用户规模达到6367.2万,比2014年增长138.1万。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到2015年年底为1226.5万户,同比增长98.9万户。

1.农村物流建设体系不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以方便快捷的物流为基础,而我国农村的物流配送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今多数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是覆盖到了县一级地区,县以下的乡镇无法送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客观原因是河北省农村地域山脉较多并且交通相对落后。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省农村物流体系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农村物流体系仍然薄弱,设施装备的科技含量仍然较低,河北省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仍然滞后。2.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由于目前河北省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与城市的环境相比,农村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公共服务设施匮乏,“虹吸效应”使得农村的电子商务人才流失于发展较好的城市,导致现如今河北省农村特别缺乏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得经营农产品,更愿意到农村进行服务的有为青年。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在农村电子商务的直接参与者层面,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在推动与规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地方政府层面,缺乏懂电子商务的管理人员。3.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根据《2016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当前约具有3614.71万农村人口,这个数字接近河北省总人口数量的1/3。从总体上看,河北省的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市县到乡镇的网络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农村网络信息服务还没有完全深入基层,村级信息服务点不够健全,农业信息传递在最后一千米上遇到了阻碍。县镇二级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鼓励第三方物流在农村中发展。对于农村农业个体户以及网商,通过园区进行物流配送并不合理,所以需要链接商户与消费者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第三方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任重而道远,它的参与主体涉及了供需两方以及物流企业自身,通过合同签订确认三方权责,受到法律保护的合同保护着三方的利益。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有着更明显的优势,配送速度以及物流服务都较为成熟。2.加快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综合考虑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普及率以及信息传输等方面因素,农村电子商务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1)正式差异化培训。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每个阶段所需要解决的难题都不一样,所以针对农村网商的培训应该体现出差异,可以请专业网商老师为村内网商进行培训,以及请在各大电商平台经营高级店铺以及销量靠前的成功网商进行成功演讲,传授经验。(2)非正式交流。安排农村中从事电商相关创业人员周期性参加政府、行业相关组织、企业的线下线上交流活动,针对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如政策、运营等。同时促进创业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提升。(3)走出去交流。通过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县市的考察和调研以及与其交流互动,可以高效率解决自身所遇难题与瓶颈。不定期组织电商相关人员参加电子商务研讨会,参加相应培训课程以及与其他地区共享资源,互助互利,达到双赢。3.提高农村电商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宽带普及率,建设面向三农的移动互联网综合信息平台,如网络普及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网络信息平台、冷库、物流配送等的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和完善适合农产品特点的物流配送体系,打造农产品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商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倒逼机制,鼓励河北省传统农村商贸企业加快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和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十二

根据市政协常委会的安排,5月24日至26日,市政协副主席席君忠带领市政协调研组,赴灵台、崇信、静宁三县,对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载体,不断健全服务体系,培育服务平台,开发网适产品,发展电商交易,构建党政推动、市场主导、协会引领、产业支撑、品牌带动、全民参与的发展格局,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1.组织领导得到不断加强。一是切实加强行政推动。坚持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规划》、《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电商扶贫工作(静宁)推进会议,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要求、目的意义、业务流程、操作办法进行宣传,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三是积极创建示范典型。大力争取国家、省上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开展电商典型创建活动,发挥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20xx年庄浪县争取实施了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20xx年静宁县、灵台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新阳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线下体验馆“平凉馆”列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9个贫困乡镇、34个贫困村列入全省电商扶贫试点乡村和先行先试乡村,3户企业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3家网店被评为“全省优秀网店”,静宁县、庄浪县分别在全省电商扶贫经验交流会和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2.服务体系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一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到实现“三有一能”的要求,各县(区)认真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截止今年8月份,争取国、省电商扶贫建设资金6652万元,建成县(区)电商服务中心6个、乡(镇)电商服务站81个、村电商服务点321个,初步构架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的雏形。二是培育电商服务平台。先后引进、发展了淘宝网“特色中国·平凉馆”、苏宁云商“中华特色·庄浪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平凉通”、“地特网”、“淘崇信”、“泾川在线”、金果博览城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商、微商交易平台784个,培育新阳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宏达国盛集团、红六福果品公司等电商企业81户,成立电子商务协会6家。三是培训电商服务人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实施“万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培训班49期,培训电商人员7334人(次),为农村电商业务正常开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3.支撑体系建设取得较快进展。一是扩大乡村网络覆盖。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加快通信网络建设,扩大乡村网络覆盖面,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网络支撑。全市有102个乡镇实现网络覆盖,占100%;有321个贫困村实现网络覆盖,占贫困村总数的54%。二是发展物流配送服务。大力发展物流快递公司,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在农村布设服务站点,扩大配送网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物流服务。全市共发展邮政、中通、申通、圆通、顺丰、联合等物流快递企业30多家,在81个乡(镇)设立快递服务站点,物流服务覆盖81乡(镇)、321村。三是完善在线支付体系。结合推进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农行“四融”平台,实现了乡村在线支付服务全覆盖。积极引导农商银行、甘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金融服务网点,为农村网店开展现金结算、支付业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4.电商交易变得日趋活跃。一是加快特色网适产品开发。坚持把网适产品开发作为考核电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开发特色网适产品,强化产品的策划设计、商标注册、加工包装和宣传推介,对特色产品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和“甘肃名优产品”等认证,努力打造地方特色产品品牌。全市共开发出“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系列产品和小杂粮、蔬菜、食用油、土鸡蛋、土蜂蜜、保健药枕、刺绣等网适产品300多种。二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各级商务部门积极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定期收集、发布特色产品信息,开展各种购销对接、网上促销活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交易。同时,积极鼓励产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未就业大学生发展电子商务,开办网店、微店,实现创业就业。全市农村电子商务累计实现网上交易额1.18亿元,其中:买入7756万元,卖出4042万元。农村电子商务在促进农民增收、助推精准扶贫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三是探索多种电商经营模式。引导企业改变传统营销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运营”的经营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合作社)+农户+电商协会”多方负责的品控机制,对网销产品开展售前、售中、售后的全方位监督,为打造地域特色网销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发现,虽然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良好,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重视程度不够,政策资金支持较少。部分县(区)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谋划规划不够超前,政策支持不够有力,资金扶持不够到位。全市电商网店建设除争取国、省补助资金外,再无资金来源。市、县两级均未设立电商发展基金,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经费、培训经费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县(区)商务部门没有专门电子商务工作机构,没有配备专业工作人员,引领、指导、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职能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普遍存在重平台建设、轻运营管理的问题。

2.宣传发动不够有力,企业、农民认知程度较低。各级组织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形式单一,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和途径了解不深。一些企业看不到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片面认为电子商务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维护难,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甚至多数企业至今还不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建立企业网站或网页。农村由于青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家中留守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对电子商务这一新生业态的认知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3.电商发展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仍有22个贫困乡镇无服务站、273个贫困村无服务点,特别是乡村服务站(点)建设目前仅仅是计划覆盖到贫困乡、村这一范围,距离实现全市乡、村全覆盖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4.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电商发展存在短板。在宽带网络支持方面:一是宽带网络覆盖率较低。全市贫困村网络覆盖率仅为54%,目前仍有273个贫困村未接通宽带网络。二是农村宽带接入速率较低。已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的乡(镇)、村,宽带网络普遍带宽狭窄、接入速率较低,网络运行存在质量差、速度慢、稳定性低、断线率高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营。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一是物流网络覆盖不全。全市物流快递企业中,只有邮政快递的物流网络基本覆盖到村一级,其余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络多数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电子商务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非常突出,致使农村外购商品进村与农副产品进城处于“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过高。目前全市电子商务物流费用一般为:省内首重1000克以内6—12元,续重1000克2—4元;省外首重1000克以内10—23元,续重1000克2—12元。以此标准计算,农民通过电子商务销售20斤小米,需支付物流费用24元以上,核算属于亏损。以静宁县常津果品公司为例,20xx年11月至20xx年5月期间,虽然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苹果18万单、实现销售额720万元,但经营成本仅快递费一项就支出180万元,平均每斤苹果支付快递费1元,企业实现利润仅36万元。总体来看,由于电子商务物流成本过高,发展电子商务的利润预期远远低于常规销售,挫伤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三是配送服务不够规范。一些物流企业在商品分拣、配送环节对商品造成毁坏,给销售企业带来损失。如静宁县物流企业偶尔对苹果造成外伤,影响了平凉金果的品牌声誉。

5.网适产品种类单一,特色品牌开发落后。一是网适产品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七县(区)的网销产品种类基本雷同,品种主要以“平凉金果”、“平凉红牛”系列产品为主,小杂粮、土特产等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批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商品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二是网适产品品牌开发相对落后。各县区普遍对网适产品的品牌开发不够重视,不注重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一些小杂粮、土特产品包装简陋,跟不上市场需求;一些网适产品因为无商标、无认证,不能上网销售;一些有销路、有市场的网适产品只能借用外地企业的注册商标实现上网销售,不得不将巨大的利润空间转让给外地企业。三是网络交易购进多、外销少。全市农村电子商务虽然累计实现网上交易额1.18亿元,但购进占总量的60%,外销仅占40%,电子商务促进农村经济提质增效、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显现。四是网销产品质量监管不够到位。全市尚未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网销产品的质量监管缺乏手段,难以杜绝网络销售中的欺诈行为。一些不法电商缺乏诚信经营意识,借助“平凉金果”品牌效应,在网上以次充好,用外地苹果冒充静宁苹果销售,给“平凉金果”品牌保护带来压力。

6.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稀少,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持。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售后客服、宣传推介、美术美工等高端人才。农村普遍面临“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虽然初步培训培养了一些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三、意见建议。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强化工作调度。定期召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电子商务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强化工作调度,分阶段制定出系统、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思路措施,合理设定乡村电子商务站(点)布局,不断强化市场化运作,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强化宣传推介。加大力度,改进方式,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的宣传推介,提高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扩大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发展电子商务的强大合力。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建议市上尽快出台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设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对农村建办电商企业、网店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同时,将非贫困村与贫困村同等对待,在发展电子商务上给予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四是强化机构、人员保障。建议为县(区)商务部门增加电子商务专业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引进专业人才,有效发挥主管部门的引领、指导作用。

2.健全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企业。一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大力实施国、省电子商务示范创建活动,加快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进度,争取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并逐步向非贫困乡(镇)、村延伸,努力做到应建全建。二是加强乡村服务站点运营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县(区)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的日常运营管理,积极引进第三方服务平台,定期发布农副产品供需信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交易,为农副产品“进城”提供服务,使乡、村服务站(点)真正在助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作用。三是培育壮大电商队伍。积极招商引进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入驻平凉,引领全市电子商务业快速发展。在全市筛选确定一批业绩好、潜力大、基础牢的电商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进行重点培育,鼓励做大做强,逐步扩大电商产业规模,提升电商企业层次。把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与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开办网店、微店,不断壮大电商骨干队伍。四是探索多种电商经营模式。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电子商务业,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农户+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农户+电子商务”等多种电商经营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发展。

3.完善支撑体系,弥补电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协调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增加宽带带宽,提高光纤流量和接入速率,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通信支撑。二是扩大物流网络覆盖。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商务、供销部门与物流企业、电商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上的共享衔接,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在乡(镇)、村集中、统一、分级设立配送站(点),优化物流配送线路,扩大物流配送网络覆盖面,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以乡村服务站(点)为基点、以到户配送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结合全市果、菜产业发展需要和农副产品季节性、易腐性特点,加快果、菜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解决果、菜长途运输保鲜问题。三是降低电商物流成本。借鉴陇南市发展电子商务的经验,采取物流补贴、税费减免、项目倾斜等方式,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费标准,减少物流成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四是规范物流企业服务。指导、监督物流企业建立商品分发、配送、运输等方面的作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中间损耗,维护客户权益。

4.开发网适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开发特色网适产品。依托全市主导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在巩固提高现有牛肉食品、苹果、蔬菜、小杂粮等农副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民俗工艺品品质的基础上,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推广,培育、开发更多高附加值、高效益、富有地域特色的网适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凸显产品的地域特色。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切实加强对网适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领导,努力强化顶层设计,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地方品牌。建议借鉴温州生产打火机经验,积极引进、培育分别从事网适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设计、网络销售的专业化公司,组建网适产品开发集团,合理分配网适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要素,对产品进行统一研发、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组织化生产、专业化运营、集团化发展。同时,高度重视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及时对新研发的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申请“地标保护”、“绿色”、“有机”、“无公害”和“甘肃名优产品”等认证,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网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全力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副产品产地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部门间、区域间监管信息共享和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实行电子商务诚信“黑名单”制度,不断加强网络市场和网销产品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等网上欺诈行为,提高失信成本,促进守法经营,营造诚信、安全、规范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5.培养专业人才,强化人才保障。坚持本土培养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电商人才培育力度。依托淘宝大学、阿里巴巴等培训平台,重点培育从事电子商务培训工作的师资力量和懂电商业务、会经营网点、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商领军型人才。在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为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农村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篇十三

本报狮泉河3月23日电(记者汪纯)普兰县于2017年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获批后,为保证项目后续能够顺利开展,普兰县积极开展前期调研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运营的实效。

调研中,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各村居,对干部及农牧民群众讲解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实施后对农牧民群众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并对各乡镇、各村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考察,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据悉,普兰县将在下辖的3个乡镇、10个村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8个乡镇、村居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助力普兰县旅游、特色产品、边贸产品走出去,为农牧民提供电子商务服务,解决买难、卖难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并为农牧民提供就业、创业机会。

(一)网络覆盖现状。

近年来,**县通过民生项目实施,目前12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达通畅,通村道路覆盖率处全州前列,道路通行能力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电信c网信号已覆盖11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7%;17个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已全部覆盖3g信号、完成全光网络改造,各乡镇和部分村已具备百兆带宽上网能力;建成移动2g基站72个,3g基站11个,4g基站27个,全县城区小区宽带已达到3360线,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小区宽带已达到1300线,覆盖率达到90%。在全省同类区域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较为靠前。

(二)物流企业现状。

目前全县正规从事物流行业企业有中通、圆通、ems共3家,尚无一家真正大型的、规模经营的物流企业。县内现无电子商务企业,只有少部分酒店在网上进行预定销售,农村电子商务网点经目前统计为零。我县物流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小、少、散、乱、弱、差、低等问题。企业没有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更谈不上开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业务。物流平台基础薄弱,配送信息化建设滞后。企业自建的物流配送中心(许多实为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主要为自身经营服务,一般采取租赁仓库用地,大多规模偏小,房屋建筑陈旧,基础设施薄弱,配套功能不齐,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另一方面配送成本高、效率低、周转慢。由于**县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尤其是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差,公路网络不发达,从而增加了后期的企业运行成本。

虽然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我县真正上网的农民非常少。我县是外出务工大县,全县6万余人常年在外务工的有2万余人,留村人口主要是妇女、老人、小孩等多属50岁以上和10岁以下年龄层,能够独立使用电子商务实现买卖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年轻的群体不足,真正通过网上购物的农民很少。

(一)对发展电子商务认识不足。

**县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迟缓,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产品专业化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并且发展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网络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接受,但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覆盖率较低,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也较少,阻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缺乏农产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发布、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都需要专业人员。但我县缺乏具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物流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地区无法直达。冷链物流发展尤其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而且成本过高。

(五)标准化水平较低。

**县农产品的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验收标准等制定不够,交易规则、安全追溯、索赔机制建设不够,交易各环节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一)加强农村电子商务设施与网站建设。

者、消费者和运营商的互利多赢,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奠定基础。

(二)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

政府应加强统一领导,整合各部门、各乡镇的电子商务网站等信息资源,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大型的综合性农村信息化网站,让农民多层次、多渠道参与电子商务,解决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滞后的问题。

(三)加强培养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

一是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专业人才到农村就业;二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通过农校对接,培育一批带头人,通过能人带动,培育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三是通过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

(四)提高涉农企业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上的促进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包括农民、中介机构、农产品经营者和涉农企业,其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计算机网络缺乏基本认识,认为产品卖出去就行;许多涉农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商机,认为风险大、投资周期长,维护难,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针对涉农企业信息化观念滞后,具体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应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加强对中小农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培训。培训中,应首先让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五)健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真正实现现代化物流配送的很少。物流配送需要高质量的保鲜设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设备和人力,需要大量投资。产品电子商务很多是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亟待建设现代的物流配送体系。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从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回收一系列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物流,物流成本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电子商务企业要实现按单生产的柔性化方式,就必须合理运用现代物流系统,提高物流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没有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支持,柔性化生产将难以顺利进行,无论电子商务是多么便捷的贸易方式,都将是无米之炊。

(一)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因地制宜抓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大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投入,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打造一个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电商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促进电子商务集约型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二是加快电商物流配送网络发展。一方面积极引进一批知名品牌快递物流企业,到我县建立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形成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另一方面依托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县分公司遍及17个乡镇的邮政所、邮政储蓄银行、电子商务网站等基础设施,打造适应**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及物流系统。

(二)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一是推动电子商务进企业。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实体经营和网上经营有机融合。鼓励传统售企业拓展线上业务,自建、完善网络营销渠道。

二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大力培育电子商务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通过电商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三是促进网商融资与快递物流的合作。探索网商融资形式与产品,在物流快递层面,为近一步降低会员经营成本,本着双赢互惠的原则,抱团洽谈快递和物流拿到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示范电商网点服务。

根据市供销社安排布置,我们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供销综合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升级的龙头项目来抓,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建成县级**电商创业园、镇级**别院oto体验馆、**电商服务站、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平台等一大批农村电子商务运用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逐步建形成,一批电商企业在县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县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培育电商主体。一是网店初具规模。今年新增电子商务网店182家,各类网店达943个,同比增71%,是2014年的18倍,其中电子商务企业32家。二是销售持续增长。预计今年网络零售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79,全口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2.5亿元,同比增长7%,是2014年的16倍。三是骨干企业引领。**电商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网上销售过千万元,**旅游网上销售3000万元。两家企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引领众多网店发展,**特产、**、**、**文迪等30多家店铺年收入均过百万元,利润10-20万元。四是多元发展态势。我县的电子商务网店中,以农特产品销售为主,占35.7%,旅游饭店业为辅,占30.2%,工业品销售占25%,其它占9.1%,涉及建材、家具、服装、烟酒、果蔬、林特和旅游200余种产品,门类齐全。集网络、微信、电话等多种销售渠道,以对外购销为主,也有同城配送。

县供销社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打造新的便民服务中心电商平台。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83家。开通**网累计达到50家。已完成申报确认网点83家,占全县应开通96家的62%。积极推行供销“建行**通助农取款(结算)业务”,发行**卡3048张,累计发放达到5201张,存款余额达到420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实现260万元,帮助农民完成办理小额贷款400笔,750万元。支取各种补贴、养老金等现金业务达到250万元,协助村级综合社实现农资、农副土特产、日用工业品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其中通过**网及其他网络销售农副产品实现收入3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万元。

(二)建立长效机制。成立由主任任组长,分管商务工作人员为副组长,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整合全县力量,明确工作职责,分解落实年度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夯实了工作基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多次就电子商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入开展调研,全面部署工作。县政府发文成立电商发展基金,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出台电商发展十三五规划,研究讨论了《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今年5月,邹主任参加县组织代表团,专程赴**、**、**高新区学习考察,取得一定成效。10月10日,召开全县电商发展推进大会,县供销社就村级综合服务社电商发展情况进行了经验介绍。四大家领导出席,组织参会人员考察各级电商平台,县主要领导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有力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三)广泛寻求合作。积极引进知名电商企业落户**,与知名电商平台开展广泛合作。苏宁易购正式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线上线下同步运行,苏宁易购**赶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镇设立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建成**镇、**镇镇级服务站,再改造升级村级服务社20家。力争2017年开通村级电商平台达到70家。县政府与苏宁、京东和**夷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在搭建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与“京东商城·**馆”,一批网店免费上线。去年9月**夷沃**别院oto体验馆正式开馆。与**众创企业孵化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筹建电商创业园,即将开园,供销社将入股,参与成立供销哇果电商公司。引进武汉微小智能科技公司搭建微信电商平台,在**镇开办“侬+e社”,全方位推进农村电商经济。积极跟踪阿里集团“千县万村”工程,开展多轮合作意向洽谈。根据淘宝“**馆”和阿里“千县万村”产业带建设计划、要求和促进机制,积极研究探索“特色馆”创新运营模式,引导企业利用淘宝、天猫平台拓展市场,**酒业、智慧果、棒子香菇、**白茶等已上线运行,一批销售葡萄、蜂蜜、柑橘、家具、服装、磨料、腌菜的网店也陆续上线。

(四)发展农村电商。全力整合农村电商资源。加快电商化进程。一是加快网店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群众,特别是特产丰富,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开设网店,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创业的梦想。工业生产企业都积极探索网上销售,规上、限上企业网店基本普及。二是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根据山区特点,把农村作为电商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确立“拓市场、兴农村、惠民生、促生产”的工作思路,扎实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多形式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已创办83家,开通**网50家,成功开展网上商务活动。邮政公司充分利用完善的物流和支付系统,推出邮乐网和邮掌柜,建成35个线下实体店和29个网络代购代销店。**阳泉村72岁老奶奶**利用邮掌柜网店,销售柑桔3万斤。三是引导电商走出去。依托当地产业特点和优势,加强店厂合作、店商合作,推进网店企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组织企业参加**商贸物流展、华中电子商务展及农博会、食博会,**、**、**农超、农电对接活动,与****商会开展合作,使我县农特产品入驻**市场,还组织企业赴本来生活网**总部商洽合作事宜,我县**眉豆、棒子蔬菜进入其网店销售。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组织标准化生产,开展产品质量认证,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

(五)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兴修通村水泥路170多公里,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目标。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10千伏线路改造,实施13个省定贫困村改造任务,农村供电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积极推进宽带接入,实施“两化融合”、“三网融合”,推动通信网路化、宽带化、无线化,提高了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1000/光缆进楼、100%光纤到户,所有行政村100%光缆覆盖、满足农村光纤到户的差异化服务,农村光纤到户率,无线wifi覆盖率不断提高,在全市处于领先。中心村建立了物流服务站。企业普遍认为基础建设好于其他地方。

(六)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整合物流资源。依托港口、交通和区位条件,利用物流配送资源,构建大物流信息平台,进一步汇集物流服务企业与仓储服务企业的服务能力。在社区、学校建立投递站,建立分拨配送中心和配送站点52个,乡级设立快递物流服务站,34个中心村建立了村级邮政快递便民服务站,物流主体达311家。二是促进资源共享。支持**镇、**镇、古夫镇网店业主成立网商协会,培育领军龙头企业,打造网店会员与供应商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公共服务平台。与淘宝“特色中国**馆”、苏宁易购、**赶场、京东商城、聚划算合作,按照标准化模式,统一开展采购、仓储、配送、物流、包装、服务,引领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了qq群、微信群,及时收集并整理发布信息,畅通交流渠道,加强快递、网络建设、经营中的协调,避免出现恶性竞争。**金乐村2万斤夏橙滞销,憨农阂电商找到我们后,与电视台协调,7月11日,《垄上行》专题推介《买特产的大山姑娘》,并发起众筹,不到一个星期,500人参与,销售一万多斤。整合农村电商服务资源,依托村委会,将村通讯、信息、卫生、购物、缴费等资源整合在一起,为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开展电子商务培训。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启动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商培训。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50余人专赴**电商培训班以及阿里淘宝大学学习。组织**、**旅游、**生态参加义乌国际电商大会、**电子商务论坛等高层次培训会议;联合县移民局、县妇联在县职业高中开展为期30天库区百名青年网上创业专题培训;联合县农业局、智慧果公司邀请阿里、百度、**爵妙公司专家针对蔬菜、果茶等大宗农产品网上销售进行培训;举办了企业负责人电子商务培训会,加强电子商务业务单位、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今年全县开展电商专题培训6场,培训510人次。二是加强舆论引导。利用媒体资源,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发展氛围。县电子商务考察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促进思想解放,引起高度重视;县农业局通过广电、纸媒等向电商大力推介农特产品,开通**农业信息网,宣传电商知识,将我县农特产品以及供求信息在网络上进行宣传发布,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加强对电商经营者的教育和管理,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作为首要内容,开展信用评价,加强行业自律。工商部门加大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欺诈行为。药监部门加强对网销食品的抽检力度。严密监控网络信息传播,及时查处虚假信息。

由于电子商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也在探索中前进。电子商务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是互联网在全县普及迅速,但对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并不一致,思想认识不统一。对互联网是肯定的,对网络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有的担心发展不会长久,有的担心税收流失,有的担心冲击实体经济,电商经济的普及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人才极为缺乏,懂电商的人才特别是电商配套发展的技能人才紧缺。农村有文化、有激情的青年都外出打工,留守人员素质偏低,推广电商困难。县乡工作力量不足,工作人员全为兼职,多为外行,难以发挥作用。

三是电子商务网店多,电商企业少,还没有独立法人电商企业,急需举旗当帅的龙头企业。部分网店营运效果不佳,交易额不高,很多没有实质性交易,主要是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引领,县内平台多,发挥作用小。知名电商受利益驱动追随政策,扎堆电商示范县市,与我县合作不深,外来产品下行多,本土产品上行少。电子商务知识特别是基本技能普及不够,配套服务没跟上,网店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部分网店销售业绩平平。

四是特产种类丰富品质出众,但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优质率不够。我县可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500余种,商品率低,电商率更低,没有形成为电商配套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的经营体系。

五是物流仓储运输派送能力弱,管理松散、服务质量不高。全县注册物流主体311家,以个体为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主要为邮政和快递公司,属分支机构,缺乏本土龙头企业,物流成本高,邮递速度慢,服务能力弱。农村末端物流没人愿做。

六是宽带网络与支付保障服务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服务质量、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村无线网络覆盖面不宽,边远地方手机信号不畅。有的地方供电网急需改造升级。

(一)统一思想认识。电子商务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充分认识电商必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牛产生活方式带来的颠覆性变化,我们的思维方一式、工作方式要主动适应,敞开双臂,接受新生事物,永立时代潮头。要树立机遇愈识,早抓早主动,不抓就被动,就会丧失机遇;要树立大电」商、电商大的理念,营造全国是我市场,我是全国市场的电商大市场,人坐**,货卖全国,卖全国的货;要克服一抓就灵,短期见效的思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坚持循序渐进,打持久战。

(二)谋划长远发展。一是加强人才培训。组织多层次教育培训,整合多部门资源,开展电商实用技能培训,既要培训从业人员,也要培训管理人员和领导干部。邀请高校、淘宝大学、苏宁等电商专家来兴讲学,组织县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赴淘宝大学轮训。二是重视引进培育高级和适用技术人才,落实优惠待遇。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多层面、多形式宣传电子商务,普及电商知识。打造一批电商形象店,建好电商广告招牌、创意设计,全面展示电商形象,让电商入脑入心,形成全社会支持电商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组建工作机构,选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专司电商工作。

(三)强化政策支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充分利用好幕府山政策,千方百计挤进国家、省级电商示范县,吸引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加快制定出台《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奖励扶持办法以及发展规划,强化目标管理,建立考核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利用电商发展扶持基金,购买服务,考察培训,奖励创业,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四)培育电商主体。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市场主体,鼓励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待业青年、农材贫困尸开设网店,从事网上经营,销售特色产品。积极鼓励培育配套服务体系。加快网络技术、网站建设、创意设计、产品包装、营销展示的普及运用,营造优良电商生态,引进有影响一力的产品外销龙头企业,通过市场的手段,发挥其在人才、资源、技术方面的作用,带动全县电商产业发展。

(五)优化服务体系。依托知名电商企业建设引领全县的电子商务的公共服务中心,在乡镇设立电商服务站,在市场、园区等也相应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组织,逐渐形成全方位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六)改善基础设施。抓好农村交通建设,把通村水泥路延伸到户,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快农村通讯网络建设。建成高速畅通宽带网络,实现网络全覆盖。改善农村电网,保证供电质量。抓好村级末端物流建设,开通中心村物流配送点。

(七)打造电商园区。适时启动电商园区建设,可利用回租闲置厂房,建设开发区孵化器的形式,为电商企业入驻提供支撑。整合电商资源,实现集约发展。成立引领全县的电商协会,集中抱团发展。支持企业投资打造物流、仓储、农产品分销平台,建成线上十线下电商展示销售中心。鼓励企业打造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电商平台。建立质量监督、品牌创建、和诚信监督平台。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贫困村站点3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19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根据年初主席会议的安排,县政协周宗荣副主席带领财经工委与县商务局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于10月、11月深入全县10余个乡镇、县级近10个有关单位和近10个相关企业围绕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了调查研究,并赴仪陇县、岳池县等地学习考察。现将相关情况报告于后:

目前,全县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600余个,县级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安岳电商大数据管理中心建成投用。培育本地电商平台6个,电商企业超过400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网购人数超过30万人,培育网店微店4900余个,电商从业人员超过16000人。2016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3亿元。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扶持。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日常管理、督促检查等工作。各乡镇、各相关县直部门也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本领域电子商务工作。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出台《安岳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安岳县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补助资金使用细则(试行)》,明确在县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260万元支持电商发展;出台促进以网络销售本地农特产品为主的“六免”、“十补”等相关奖励扶持政策。三是健全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组建成立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改组安岳柠檬商会;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安岳柠檬等农特产品网络流通质量标准,出台《安岳县电子商务行业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范电商行业交易秩序,推进守法诚信经营,促进全县电子商务稳定健康发展。

(二)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抓平台建设。坚持“招大扶强”,重点打造一个专业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做强一批区域性、垂直性特色产品交易平台,努力构建“1+n”电商服务平台格局。成功培育四川雷蒙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自建或改建电商平台,完成柠檬、粮油等6个垂直性交易平台建设。二是抓物流配送。整合县内快递服务企业、社会物流企业等60余户企业(仓储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约6万平方米),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共用,提升农村物流配送能力。鼓励物流企业优化乡村配送通道,提高物流速度和效率。目前,依托邮政470个乡村电商服务及配送站点和6条邮路,新增开通安岳——成都专线邮路,全面实现69个乡镇及沿线重点村“每日达”,偏远村实现“次日达”。三是抓金融服务。加大对电商创业人授信和贷款支持,协调各类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简化农村网商小额短期贷款办理手续,对信誉良好、符合政策条件的农村网商,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鼓励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助农取款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开展小额取款等服务。2016年实现助农取款5121.05万元、贷款1000万元、代理缴费343.21万元。

(三)加快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设,农村淘宝办公培训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启动装修,50个村淘服务站加快建设。道路建设方面,完成农村通村通畅工程4924.3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网络建设方面,大力实施“宽带乡村”、“数字乡村”、“自然村通电话、行政村通宽带”工程,实现乡镇网络全面覆盖,741个行政村通宽带,覆盖率达80%。

(四)坚持外引内育,壮大市场主体。一是强力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先后引进京东集团、易田网购、苏宁云商、阿里巴巴以及我连网、乐村淘等省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其中京东集团、苏宁易购分别在安岳建成服务中心和直营店,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强力推进,乐村淘在130余个便民超市建成服务点。二是着力培养电商人才队伍。我县依托安岳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安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及友好合作院校——西华大学,建成安岳县网商培训孵化基地、电商创业实训基地、电商人才培训基地,为培养电子商务创业生力军提供了坚实保障。2014年以来,开展培训超过400期20000人次,成功培育了黄晓燕、唐文萍等1000余名创业骨干。引导县内返乡创业青年联合组建安岳县众创网络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引导本地厂家、经销商和农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公司的供货商和售后服务商,借助众创空间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成倍提高产品销量。

(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引导生产企业(基地)抓好生产管理,推进标准化种植,重点支持龙泰达、稼润柠檬等企业建立电商标准化产品加工基地,开展产品强质工程和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培育电商品牌产品,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目前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岳柠檬、周礼粉条、通贤柚3个,国家计量免检产品5个,四川名牌企业4家产品4个;中国驰名商标3件、四川省著名商标8件、资阳市知名商标21件。

(六)参加精准扶贫,承担社会责任。一是以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契机,在具备基础条件的贫困村率先建立了60个电商服务及配送网点,为贫困户提供农资和生活用品代买服务,降低贫困户生产生活成本。二是组织贫困村第一书记、村干部、村民和残疾人等参加电子商务培训,鼓励以贫困村为单位,统一产品、统一包装,统一设计,打造贫困村特色产品网销品牌。三是鼓励四川雷蒙等电商企业实行定点帮扶,协助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促进农民增收。

(一)宣传发动不够有力,企业、农民认知程度较低。我县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了解不深。一些企业看不到发展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片面认为电子商务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维护难,对发展电子商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由于青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家中留守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对电子商务的认知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电子商务的利用率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电商发展规模较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有近200个村无服务点,特别是服务站(点)建设目前仅仅是覆盖到乡镇和沿线重点村,距离实现全县乡、村全覆盖还有较大差距。同时,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与精准扶贫结合不是很紧密。

(三)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电商发展存在短板。在宽带网络支持方面:一是宽带网络覆盖率较低。全县网络覆盖率仅为80%,目前仍有185个村未接通宽带网络。二是农村宽带接入速率较低。已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的乡(镇)、村,宽带网络普遍存在端口少、稳定性差和资费高、带宽少等问题的问题。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一是物流网络覆盖不全。全县物流快递企业中,只有邮政快递的物流网络基本覆盖到乡镇一级,其余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络多数只能覆盖县城,乡镇无法送达,电子商务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非常突出,致使农村外购商品进村与农副产品进城处于“短路”困境。二是物流成本过高。据统计安岳柠檬售价中,物流费用就占30%。由于电子商务物流成本过高,挫伤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三是配送服务不够规范。一些物流企业在商品分拣、配送环节对商品造成毁坏,给销售企业带来损失。

(四)网销产品种类单一,特色品牌开发落后。一是网销产品种类单一。网销产品种类基本雷同,品种主要以“安岳柠檬”系列产品为主,粮油、土特产等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没有形成规模。二是网销产品品牌开发相对落后。不注重网销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销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三是网销产品质量监管不够到位。全县对网销产品的质量监管缺乏手段,难以杜绝网络销售中的欺诈行为。一些不法电商缺乏诚信经营意识,借助“安岳柠檬”品牌效应,在网上以次充好,用外地柠檬冒充销售,给“安岳柠檬”品牌保护带来压力。

(五)专业人员稀少,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撑。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包装设计等方面高端人才。农村普遍面临“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虽然初步培训培养了一些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

(一)健全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企业。一是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快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实现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努力做到应建全建。二是加强乡村服务站点运营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村服务点的日常运营管理,使乡、村服务站(点)真正在助推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上、乡村振兴上发挥作用。三是培育壮大电商队伍。积极招商引进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入驻,引领全县电子商务业快速发展。在全县筛选确定一批电商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做大做强,提升电商企业层次。把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与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结合起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开办网店、微店,不断壮大电商骨干队伍。

(二)完善支撑体系,弥补电商短板。一是加快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协调移动、电信等运营商,加快农村通信网络建设,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通信支撑。二是扩大物流网络覆盖。积极整合行业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协作、抱团发展,构建以县城为中转、以乡村服务站(点)为基点、以到户配送为终端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送体系,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到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结合安岳柠檬这类鲜活农产品特点,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给能力,解决长途运输保鲜问题。三是降低电商物流成本。采取物流补贴、税费减免、项目倾斜等方式,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降低收费标准,减少物流成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四是规范物流企业服务。指导、监督物流企业建立商品分发、配送、运输等方面的作业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中间损耗,维护客户权益。

(三)开发网销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一是大力开发特色网销产品。依托全县主导产业,在巩固提高现有柠檬、粮油等农副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档次。二是合力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整合社会资源,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地方品牌。高度重视网销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工作,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全力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副产品产地追溯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网上欺诈行为,营造诚信、安全、规范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

(四)培养专业人才,强化人才保障。加强高等院校、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加快电商培训进度,坚持全覆盖、抓重点、促效果、带就业,分高、中、低三级9类人员开展培训,全面壮大本县电商主体队伍。在安岳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壮大电商人才队伍,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依托“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和“017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共建设了75个乡(镇)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其中乡镇站点17个,村级服务站58个(贫困村站点38个),乡镇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62.5%,建档立卡贫困村辐射率达100%。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93场,累计3657人次;开展六期电子商务增值培训,累计培训2397人次,总计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达6054人次。近期,正值红、青脆李成熟时节,由我局发起并组织的“脆李出山”活动,运用线上线下齐发力,助推九寨鲜果外销。整合电商企业资源,以鑫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县汇农公司牵头与等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进行对接,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截至目前,脆李销售达13万余斤,实现经济收入110余万元。2019年9月3日积极组织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参加州第五届农民工技能大赛,并取得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奖等奖项。

一是部分农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营情况差。部分乡村因产业基础薄弱导致产品资源稀缺,有文化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剩下的留守人员多为没有文化的老年人及儿童,导致电商人才严重匮乏等原因导致部分电商站点运行情况较差,电商运营销售业绩差,站点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农产品网销难。我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不批量、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我县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路径比较艰辛,农产品销售模式还是以线下销售为主要渠道。

一是加强农村电商站点建设。积极引导和培训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充分发挥辖区内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物流收发等作用;定期举办站点负责人管理培训会,及时掌握站点运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电商站点考核制度,对乡村电商服务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对未发挥功效的站点进行动态调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农村人才回乡创业,为人才回乡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为农村电商提供工商登记等便利政策,解决农村人才创业需求,积极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外出打工者和大学生返乡参与农村电商创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