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精选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6:57:47 |
- zdfb |
- 14页
报告是对某个研究、调查或工作任务的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它可以用于向上级或利益相关者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果。撰写一份完美的报告,需要在开始前对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构思。不同类型的报告对于不同目标读者有不同需求,以下范文将为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一
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县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地处县城北端,距县府50公里,离乡政府37公里。西与该乡山前村委会毗邻,南与该乡鲁支村委会接壤,北与元谋县羊街乡高山峻岭相交错,东与武定县猫街乡隔河而居,整个村委会淹没在三个县的大山环绕之中,海拔1900米,是一个彝族、苗族、汉族杂居的高寒山区行政村。目前,整个村委会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寻求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问题一直是该村党支部及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头等大事。
xx年,全村有16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长住户273户,长住人口1128人。总耕地面积1325亩,其中水田28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村委会经济落后:xx年,人均粮食产量359公斤,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2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718元,在全县163个村居委会中排名163位。交通不便:全村委会仅有一条乡村公路延伸至辖区境内,是一个单线的“死角”,且山高坡陡路难行,畅通率低,晴通雨阻。受教育程度较底:据中村乡党委有关人士调查,解放初期至今,现有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4人,许多通过“两基”教育“脱盲”的人口又“返盲”已成为落后地区难以解开的“结”。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社会状况依然存在。多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为发展地方经济劳苦奔波、呕心沥血,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收效不尽人意。整个村委会还是处于在外地人眼中“谈虎色变”的尴尬境地,要想加快推进该村委会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比皆是。
(一)历史的原因与区位的弊端,造成拥有田地不均衡。
由于山高箐深和偏远落后,政策的贯彻落实难免会出现不到位的现象。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分田地的主要依据还是延续了旧社会的惯例,旧社会生活富裕的农户家庭,占据了大量田地,承包土地时优先占有了好田好地,而且人均拥有田地严重不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政策,集居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在逐步享受到了少生快富的甜头后,近年来结婚的许多年轻夫妇甚至办理了独生子女证,人口增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村委会长住人口从1996年的1169人下降到xx年的1128人,减少41人,无形中加剧了田地的不均衡。同时,多年来,该村几乎从未调整过田地,所以,人均占有土地差距越拉越大,形成田地过剩者视其为“鸡肋”,不足者也只好随遇而安,致使整个村委会精耕细作程度低,粮食总产量难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停滞不前。
(二)粮经比例不合理,经济效益低。
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科学技术传播少,群众科技意识落后,全村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对农业科技知识了解、掌握知之甚少,受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沿袭过去粗放的耕作方式,劳作科技含量低,难以提高生产力。信息闭塞,缺乏商品意识。农村群众一直以来饱受饥寒问题的困扰,“温饱即安”。种植经济作物只视为一种附属品,生产不看市场,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计划、盲目生产,不能实现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经济价值的豆类、薯类难以形成一种经济支撑点。再则,气候寒冷,地势陡峭,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三)人地两居,交通不便,既误时又误工。
凡是位居高寒山区的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都很难彻底解决人地两居的现状。该村也不例外,由于山高坡陡,气候冷凉,能住人的地方田地少,大部份田地都分散在山头箐底,交通不便,人们来回奔波于田地与住所之间,既误时又误工,身心劳累,劳动效率不高。
(四)男女比例失调,人口递减增速,导致不和谐因素的滋生。
(五)经济结构单一,现金收入无源,是难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
烤烟“双控”,无烤烟种植指标,缺乏经济支柱产业;封山育林,靠山吃山已成历史;粮食产量低,以粮换币不成现实;养殖业,重存栏轻出栏的现状难以改善(xx年期末大牲畜存栏950头,当年出栏仅153头)。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喂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因此,现金收入无源,致使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好转。
(六)稀有鱼类不断减少。
随着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该村两条河流里鱼类总体资源量明显下降,其特有的石头鱼等已呈濒危。
(七)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也是造成当地群众致贫或返贫的一个因素。
红白喜事程序繁杂,开支过大。就说取妻所要经过的程序:找谋人、说亲、过礼银钱、订亲、过礼、回门、接连三年中一年两拜年。取妻三日,要准备早点、午饭、晚饭、宵夜,本家户族全到场祝贺,近亲要拉羊放炮送重礼。遇到办丧事,事越急程序越复杂,从事发之日起至所选发送之日止,主人家每天备饭四次,本家户族全到场奔丧,近亲要拉羊吹号外,还要送亡灵饭三天,满月、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大年三十日聚集坟山各献饭一天。这样繁杂的红白喜事程序,耗费了大量财力和物力,一户一年中只要参与到其中一件事,一年到头粮钱所剩不多。
由于人口下降,人均占有田地从1996年的1.24亩增长到xx年的1.7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之大,在全县范围内也唯数不多(xx年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为0.82亩,全国为1.39亩),这还不计算自留地和开荒地,如此庞大的耕地面积,应该算是一种过剩。随着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行,人们意识的转变,想退出多余山地的大有人在。加之,退耕还林优惠政策的实施,部份人视退底产山地为一种甩包袱,既不需劳心费神,又可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因此,应进行适当调整土地,平衡田地人均占有量,促进粮食单产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退耕还林政策项目(国家计划安排xx亿元启动第二期退耕还林工程),这样既可使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推动劳务输出,又可扩大林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
(三)不断扩修道路,改善运输条件,努力解决人地两居的矛盾和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如要富先修路”这是真理。可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大家都各忙各的,由于无集体经济,小组上难组织开展公益事业,村委会囊中羞涩,爱莫能助。所以,村委会应该形成一种有效机制,村小组也要制定乡规民约,每年定期组织劳动力有计划地扩修乡村道路,尽量做到能用马拉的地方不用人背,能用车运输的地方尽可能用车拉。从而改善时空的限制,提高田地耕作效率。同时,各级政府也有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及时改善唯一的一条公路,确保长年畅通,逐步解决农产品上市难的问题。
地处贫困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具有初中文化的年轻人还是不少,这些人经过长期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品行端正,意志坚定,能吃苦耐劳,有些还继承了父辈的一技之长,如果通过耐心引导,使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劳务输出行列,能在外立家创业者不乏其人。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婚姻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也能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
(五)无经济来源,可从种植核桃树、中草药、发展刺绣等方面多下功夫。
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山林面积广,气候和土壤比较适合于发展核桃种植。七八十年代,成片成林的核桃树是当地居民食用油的主要来源。1992年,听说某地采购大量核桃木板,该村核桃树一夜之间全遭恶运。近年来,由于核桃市场价格连年攀升,以成为该地经济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xx年,该村优质的泡核桃价居19元以上,且除昆明外,当地难能采购,可已挂果泡核桃树却少之又少。通过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群众对种植核桃树的热情异常高涨,但疏于管理,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作。其次是可适当栽培中草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历来以森林覆盖面积广而著称,其天然生长的中草药历来是当地居民治病养伤的有力保障。许多市场上走俏的当地草药可进行人工培植,只要有人用心去做,打开销路后定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再则,是发展地方少数民族刺绣。各个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最直观的特征在于服饰,也是一个民族个性的彰显。所以服饰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对该民族文化的追溯与开发。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是黑彝族服装系列的均多,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这种红彝族装饰必不多见,因此,发展该民族刺绣具有很大潜力。
(六)如能举全乡之力,建成一个干果示范基地,全村委会经济高速发展指日可待。
(七)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鱼苗繁殖,打造地方品牌。
由于自然条件好,环境优越,无污染,在分析致危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水域自然环境。物种保护的最佳途径是保持原有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就鱼类资源而言,其核心是保护水域环境及资源持续利用。二是合理捕捞。坚持合理捕捞是保持资源不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三是坚持合理引种。四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八)引用“沼气池”,强化封山育林工作,确保野生菌正常生长。
山区群众蒸煮熟食所使用的都是“老虎灶”,燃料均为林木,每年每户要消耗上千公斤成才林,长期如此,破坏森林程度不言而喻。亡羊补牢式的植树造林与每户补助资金建“沼气池”何为最佳?几年前,烧“林碳”之风盛行。据了解,一个成年劳动力,烧“林碳”一天可获50元以上收入。不论刮风下雨,农忙或闲时,满山遍野风烟四起曾为一“壮观”。通过强化封山育林,这一现象已得到控制,但看着满山秃岭,使人黯然神伤。生态惨遭破坏,野生菌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生活于山林间的群众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依托。
(九)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挖掘,民族风俗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但个性化的民族风俗仅有助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而中村乡峨山村委会,红白喜事攀比之风“蒸蒸日上”,远远超出了群众的收入,这种逢节必有“事”的传统习性至少现在还不适宜。还是要从抓物质文明着手,逐步提高了生活水平后再来追求民族风俗的传承。
(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群众致富能力。
吃苦耐劳是山区人的本色,农民群众的诚实守信位居全世界首位,是人所共知。可致富需要的却是技能。因此,对当地适龄学子进行文化教育和对成年人的技能培训,山区地方的经济发展才有推动力。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二
近年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纵观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并不平衡,仍存在着少量经济薄弱村,这类村多是一些纯农业村。纯农业村前进步伐的快慢事关区域平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同时也事关“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和新农村建设平衡发展。为此,本文就xx区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制约纯农业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及解决方法,以期对全市的纯农业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xx区纯农业村进行梳理分析后可以发现,它们大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地处相对偏远,交通或多不便。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农业村,公路虽然已经全部实现通村,但相对蜿蜒狭窄的道路,还是给与外界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大多远离交通主干线,工业延伸的触角对纯农业村工业化步伐的影响相对较弱,加之本村的绝大部分土地都纳入了更新的红线农保地保护范围,引进企业的难度相对较大。
(2)发展集体经济的先天条件缺失。对于山区、半山区的农业村,对村原有的山林、果园往往平均分配到每个农户,或者对果园只采取简单的承包收取租金的方式进行管理,收入甚微,资源优势没有成为经济优势,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物质基础,而今再对分配到户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操作,还存在不小的难度;对于平原地区的村庄,这类村长期以来工业基础薄弱,村级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他们由于在80年代到90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没有适时发展乡镇企业而落伍。在目前情况下,发展乡镇工业难度较大,而且又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同样他们也存在产业化的难题。资源的相对匮乏,面对着强烈的致富心愿,也就成了无米之炊。
(3)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处于山区、半山区的纯农业村,基本农田面积远少于山林面积,土壤多贫瘠,主要用于农民自足,且因地理原因进行农田标准化建设难度较大,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农业的先天条件不足;处于平原稻区的纯农业村,通过前几年的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但也有很大比例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或损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发展多种经营同样缺乏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4)农民发展农业经济信心不足。现在在农村中,尚存在着一些错误倾向,认为“种地没钱赚”、“坚持耕地就是在维护贫穷”,甚至有些“精明”的农民说,现在农民缺的是现金收入,而不是粮食,粮食安全更多的是为了城里人的安全,农民为什么要为了保障城里人的吃饭安全而苦守着耕地不放?他们希望土地被征用或者干脆将土地弃之去打工,这些倾向足以彰显出农民对发展农业的信心不足。
(5)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紧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就少不了人才。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些年轻人和有能力的人纷纷外出就业、创业,造成了农村的人才大量流失,农村缺乏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军,从而出现了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偏大、缺乏转岗能力且又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的状况,使得发展现代农业缺乏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撑。
(6)土地流转难而贵。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财富,只有把土地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种植大户或企业转移,才能使土地收益成倍增值。但近年来纯农业村的实际情况给土地流转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的农户担心流转土地会失去生活的依靠,认为自己种田吃粮,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市场风险,兼职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对土地流转意愿不强,靠几分田吃饭,靠企业赚钱,稳稳当当,加上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等政策,给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巨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价格逐年上升,由原先250元一亩逐步升到700元一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
对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方面的建议:
不同的农业村有着不同的村情,其发展对应的路子也就不同,或工,或农、或三产,关键是要认真分析现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统筹协调好各类规划,理清发展思路,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
对于xx各个纯农业村而言,按照“保护、保障、挖潜、集约、统筹”的原则,主动争取建设、发改、国土、农林、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弄清本村自然资源、气象、水系、地质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完善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规划,提高规划的协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村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这些规划既要延续村庄原有的特色,保护整体环境,体现生态的原则,又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体现发展和集聚的原则,指导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规划生产、生活用地,科学规划土地的空间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进而定格适合自己村情的发展模式。
目前情况下,对于xx区纯农业村而言,很多潜在的资源还在睡梦中,其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才能够进一步转变为现实的生产要素,为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提供基础。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纯农业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时修复年久失修或已损坏的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业投入,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修复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清理淤沙、扩建增容,实行渠系配套,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xx区纯农业村来说,其生态环境保持相对较好,这是一个非常大优势。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因为优质的农产品对其所生长的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保护山林水体不被破坏,使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从长远来看,守住一方绿色,更是建立起了自己的“绿色”银行,培育了自己的“后劲”财源。
做好产业化配套建设。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为耕地、水面、园地、林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铺平道路;加快农机结构多样化、农机技术高新化,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保证。同时,积极引导农民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好前途,增强依靠农业致富的信心。
当前人们对农业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所爆发的“红心鸭蛋”等食品问题,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方向的认识: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优质高效、资源节约、品牌响亮,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纯农业村大力发展科技和绿色农产品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现代生态农业这一明确的发展方向摆在了我们面前,所需做的是利用所处的.区位优势,脚踏实地、加快发展的步伐,缩短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对于纯农业村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需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带领农民致富的新产业,在名、特、优、新上做足做好文章。对于农业产业基地而言,要切实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农业企业农产品技术标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生产这个源头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农业等部门对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新举措、新技术,也要给予力度较大的补助进行引导。
同样的品质、同样的品种,有没有品牌,以及品牌的知名度如何,在市场直接体现在售价上,有时价格相差许多倍。拿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普通的水蜜桃在市场的售价在两元左右,而奉化的水蜜桃售价则可以达到四五元左右,品质好一点的则更贵,这足以看出品牌对农产品的作用,因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附加值的一条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要通过相关政策的引领,推行绿色农业计划的实施,创出自己的品牌。在选种、培育、管理等环节上很下功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编码等制度,加快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认真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龙头企业紧紧围绕农产品开发,建立起绿色农产品产业,建立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显示农业龙头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等方面的积极带动作用。同时,利用长三角发达的物流体系和销售渠道,积极做好流通、销售工作,面向上海、杭州、xx等省内外经济发达城市等中高档市场,树立本地农产品的精品形象,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要。
建立畅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体系,符合贸工农一体化龙型经济的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纯农业村依靠发展现代农业致富的有效之路。
有关部门顺势出台有关政策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流通企业,鼓励与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努力提高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中的经营比重。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发挥流通对农业生产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覆盖xx、联通全省、辐射全国的农产品连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网络。
从根本上改变务农农民文化技能素质低的状况,培养一批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较好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是纯农业村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根本保证。
努力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纯农业村可以依托市、区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创业人才的培训,把专业农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作为培训重点,着力把务农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者。同时还要重视对农业后备劳动力的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大户、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子女实行定向的农业学历教育,把他们培育成为掌握现代农业知识技能的新一代的农业创业者。
吸引有关人才。通过采取发放农业创业贷款、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优惠等支持政策,为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纯农业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把流失在外的本村人才吸引回来从事现代农业。同时,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农业人才交流招聘平台,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和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功立业。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三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税收分析在推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税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的转变,要求税收分析不能局限于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分析,更应该注重从经济税收关系角度认识税收职能和目标实现的关联度。下面就__县经济税收协调发展作初步分析与思考。
以__年为例,对__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概况作如下分析。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__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关联十分紧密,呈现出以下特征:
经济发展是地方税收的源泉。因此,要在不断加速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在工业经济方面,主打“三类经济”,即围绕建设好“三个基地”(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全省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主打“石头经济”;围绕创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主打“循环经济”;围绕发挥好品牌和产业基地优势,主打医药食品产业经济。二在农业经济方面,瞄准“多样、精致、高效”农业方向,做大规模、做足特色、做深加工,形成百名大户、千户农庄、万亩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产名县。三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加快旅游产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强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四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应当在继续推进工业核心化战略的同时,注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如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扶持有配套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分工,搞好产业辐射,延长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使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更好地从地方税收上体现出来。
立足产业集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壮大经济税源规模。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税源规模壮大的最重要途径。积极对接昌宁高速的开工建设,广昌到吉安高速的.启动,衡茶吉铁路的东延,规划打造“四大重点区域板块”,即新老城区及周边统筹发展区域,藤田、陶唐产城融合统筹发展区域,龙(龙冈)上(上固)君(君埠)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区域和全省知名农产名县统筹发展区域。
保持地方税源可持续增长。一是立足招大引强上项目。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初步形成的三大产业基础,瞄准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央企、科研院所招商,着力引进固投5000万元以上项目。二是是突出招商重点。在打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西经济区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筛选一批传统优势企业、一批成长型企业、一批服务业企业,重点扶持,促其改造升级、靠大联强、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经济是税收之源,要使经济税源有效转化为税收收入,必须通过强化税收管控实现。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严格组织收入纪律,健全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加大税收违法惩治力度,规范纳税行为,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二是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基础性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针对不同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对新建、续建重大项目专人跟踪管理,分级监控。加快征管信息化应用进程,进一步整合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研究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税收与经济结构关系,准确把握税源变动。三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大力落实江西省税收保障办法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司法保障、信息支撑、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税收征管工作合力。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四
xx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xx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x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xx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xx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xx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xx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xx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xx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xx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宣传。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森林产品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后有崇仁麻鸡、乐安水煮笋、黎川茶树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凤”牌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临川“天顺”牌黄栀子干果获xx省名牌产品,乐安“山蜂”牌蜂蜜荣获xx年xx省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xx年,我市组织24家企业参加xx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乐安“广雅”牌清水竹笋获畅销农产品金奖。
根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给予扶持,并把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溪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香料原料基地发展基金,对规模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补助50元。南城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财政出资100万元,向信用联社担保500万元贷款,作为林业产业大户担保基金,用于扶持百亩以上绿色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临川区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项涉农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信贷扶持。xx县对林农创办家庭林下种植、养殖场或成立特色种养的专业合作社,按城镇再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待遇给予担保免息贷款,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四是扶持科技创新。金溪县设立了香料产业研发奖励基金,对申办成功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开发项目或开发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每个奖励5万元;对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奖励5—10万元;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当年银行贷款将分别给予其贷款利息15%、30%的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先后攻克了“分压蒸馏”技术、芳樟无性扦插繁育等技术难关,使芳樟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场。xx荣裕药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攻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标准化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时调度、通报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准确把握湖南农村经济运行状况,科学研判全年农业经济走势,近日,湖南省统计局农经队在芷江、会同、洪江、湘潭、攸县、茶陵、衡阳、祁东、邵东、洞口等县区进行了农村经济形势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与农口部门人员座谈、与农户深入交流等方式,对粮食生产、蔬菜瓜果种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业经济运行亮点纷呈,总体向好,同时存在一定的发展困境,下阶段要多措并举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一)中晚稻长势较为良好。此次调研时期正处于中稻成熟收割期和晚稻灌浆期,据实地走访湘潭县石潭镇、攸县新市镇等地水稻高产创建片了解到,今年中晚稻生长期阳光充沛,雨水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芷江县,中稻和晚稻长势普遍良好,中稻成熟期比往年提前了一周。芷江中稻与一季晚稻播种面积xx年同期增加1.53千公顷,增长8.1%,产量达148483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775吨,增长10.23%。但是在怀化部分地区,晚稻抽穗扬花期遇到了雨水和低温,稻曲病等病虫害偏重。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六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石,县域经济的兴衰强弱,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着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决定着“四化两型”战略部署的加速推进和最终落实。为全面了解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为县委、县政府制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提供参考依据,xx县委政研室xx县统计局,深入华容各部门、乡镇及周边县市进行专项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xx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xx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的总体要求,实施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但经济质量有待提高。20**年,xx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28亿元,是20**年的2、25倍;工业增加值72、50亿元,是20**年的3、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25亿元,是20**年的4、89倍。从纵向比较的数据来看,xx县的经济发展进步非常明显,但就横向区域比较而言,xx县与周边经济发xx县市还有不少差距,突出体现在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关键考核指标上。20**年xx县财政总收入4、20亿元,相比湖北省xx市的5、05亿元,相差0、85亿元;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54%,比xx市低4、1个百分点。这与xx县域工业块头不大,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差,缺少真正的企业纳税大户有关。
2、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农民增收困难增大。20**年,xx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6元,总量比20**年的8450元高出8866元,增长104、9%;农民人均纯收入7463元,比20**年的4376元高出3087元,增长141、8%。同时,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确立,20**年全县各项民生支出7、83亿元,其中县财政安排9871万元,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启动公务员津补贴工作,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廉租房建设、农村五保供养提标、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残疾人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有力地刺激了消费的增长。20**年,xx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38亿元,是20**年2、13倍,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0**年,全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9、9%,比20**年降低了8、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1%,比20**年降低了9、3个百分点。尽管xx县城乡居民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制约农民增收因素仍然很多,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名优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约1/3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三是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与农民增收关系密切的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很有限,难以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四是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农村发展中资金供求矛盾仍非常突出;五是深层次的体制问题阻碍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发育迟缓,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释放。
3、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二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20**年以来,xx县委、县政府始终狠抓“主攻新型工业”战略,促进“两个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得到明显提高。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年的34、9:36、0:29、1优化为20**年的24、4:48、1:27、5,其中第二产业提高了12、1个百分点。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已稳居首位,县域经济初步由农业主导型走上了工业主导型道路。虽然近几年xx县三次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但与经济发xx县市比,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突出表现在一产业比重仍然较大,二三产业偏低。同时,从产业内部结构看,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农业内部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发展不充分,种植业以普通粮油为主,优质粮油和名优特新产品发展不充分;畜牧业内部以生猪为主,其他品种发展不充分;林果业以数量取胜,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有量无质,有质无量,不能形成市场优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低质产品积压,优质产品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难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工业则体现为产业产品层次低,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业关联度低,没有形成链条;产业集聚效应不强,集聚的档次低;人力资本匮乏,高素质的劳动力缺乏等问题,工业的支柱作用仍然偏弱。三产业中,物流、信息等新型业态发展更加缓慢。
4、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保障能力仍然偏低。20**年,xx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4、20亿元,是20**年2、02倍。20**年,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14、98亿元,是20**年2、71倍。但从发展需求来看,县财政保障能力仍然偏低,各种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一是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弱。20**年县财政可用财力为1、46亿元,但县本级仅9256万元,维持正常的运转,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扶持。二是财源结构不优,收入质量不高。xx县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产值已不能形成财政收入。工业和服务业近几年虽然发展较快,但主要支柱产业仍然是纺织、建材等低端行业,财政贡献率低。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与县域经济总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所产生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很难形成可用财力,构成地方可用财力的部分大多又作为投资的交换条件,用于扶持企业发展。三是政府性债务高企,且欠拖不决,严重制约县、乡发展。受政策性因素、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影响,从上世纪90世纪末到农村税费改革前后,xx县发生了大量政府性债务,且由于县、乡两级财力不足,一直无法有效化解,形成了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20**年底,xx县政府性债务余额达7、88亿元(不包括乡镇及村场债务和粮食、棉花企业政策性挂账)。
二、xx县域经济发展swot分析。
当前,xx县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引入在战略管理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的swot分析,来认真研究xx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迎接区域经济之间的竞争,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相对优势。xx县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积淀了一些独特的优势条件,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资源禀赋上看,该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产品资源丰富,有近10种农产品产量居全省、全国前列,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强劲发展提供充沛的原料。从发展态势来看,近几年坚持不懈推进四大工作重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带动作用逐步呈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经积聚发展的巨大能量,具备了后发赶超的有利条件。从基础设施建设看,小墨山核电项目加速推进,极可能成为周边地区的电力供应基地。同时,由于荆岳铁路、岳常高速、岳宜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岳常铁路前期工作提前启动、s202改造加快,加上通江达海的长江“黄金水道”、“天赐之水”洞庭湖,xx县必将成为湘鄂边集水路、公路、铁路于一体的中部地区腹地交通枢纽。从经济结构上看,该县经过长达4年多的工商企业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民营化,具备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同时,出口企业比例非常小,外贸依存度低,受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从政策层面上看,近年来该相继实施一批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落实了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行企业特别保护期等相关政策措施,为县域经济保增长、调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人文环境上看,该县以“五创”提质为目标,加快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步伐,着力打造湘鄂边区域消费中心,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更足、竞争力更强。此外,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政治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科学谋事干事能力显著提高,全县人民创业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氛围日趋浓厚。从智力支持上来看,近年来坚定不移地落实“大投入发展大教育,大教育造就大华容”理念,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为华容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也造就了可观的乡友资源,为华容加快发展积聚了宝贵财富。
2、相对劣势。xx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发展的“短腿”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极的“点”与“面”、“线条”与“弧度”不协调,且增长半径与幅射能力较为有限。一是区位的相对劣势。华容位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这两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中点,没有湘阴、汩罗、岳阳等县市的地源优势。同时,华容位于湘鄂交界,处于湖南省的“神经末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后院”,政策作用递减的边际效应明显,随着信息传递的衰减,政策的辐射力逐渐减弱。二是自然条件的制约。华容是湖区大县,水患频发,救灾抗灾压力较大。三是产业结构的影响。近年来,尽管该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三产业、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逐年降低,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了农业绝对值仍然很大,比较效益较低,对财政的贡献率也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四是体制性障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县、乡财政“保民生、保发展”需求大幅增长,支出压力不断涌现。尽管上级财政逐年加大了转移支付的力度,但各种专项转移支付仍然要求地方财政予以配套,县、乡两级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日益沉重。各种政策、法规所开的法定支出口子,远远超出了县财政可用财力的总和。如xx县20**年gdp为165、28亿元,按法定的投入目标,教育投入应为6、62亿元,是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1、58倍,是县本级可用财力的4、53倍。
3、机遇和挑战。一方面,xx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国际视角看,一是国际产业的全球转移为该县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受全球经济区域一体化、全球化的影响,全球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大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这是华容招商引资的长期利好。二是全球经济止跌企稳进入恢复发展期为华容引资创造机遇。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采取有效举措,居民消费信心提高,企业投资信心大增,全球经济进入恢复型发展期,这是华容加快发展的近期利好。从国内视角看,一是中央加大“中部崛起”战略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加大调整结构、启动消费、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发展、扶持“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利于华容巩固发展强劲势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以‘两新’促‘两型’,用‘四化’带‘两型’”战略,统筹推进“三个强省”建设,全力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和“3+5”城市群建设,为华容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动力、创造了条件。三是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向内陆地区转移,华容处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这为华容发展创造巨大市场环境。四是中央高度重视县级政府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力求通过省直管县的模式,用较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行政管理效益。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力争20**年全面完成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省与县之间建立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华容作为受益县,自主权力将有效扩大,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必将享受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倾斜。
同时,华容也必须正视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基本格局影响带来的挑战。随着国家强劲的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房产新政的出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欧元大幅度贬值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使以政府为主的投资增速降低、工业增产指数回落,预计全年将形成前高后低的基本经济格局。这种格局将对该县这类以“速度效益型”为主的县域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国内各地区之间的引资竞争。近年来,中部六省都将承接国际和沿海的产业转移提上议事日程,华容的区位优势不太明显,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
三、xx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建议。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构建支农强农政策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华容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再加上现实财力有限,xx县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特别是资金瓶颈难以打破。我们认为,优化财税政策仍然是推动像华容这样的传统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考虑边界县特殊地位,应该出台特殊的财税扶持政策。作为边界县,要赢得省际竞争,除立足现实,加快自身发展外,由上级出台特殊的扶持十分必要。早在20**年,湖北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省际边界口子镇建设和发展的通知》,20**年又出台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权限的通知》,给予了边界县(市)和“口子镇”的特殊政策。如对于“口子镇”,存量国有土地出让金的100%和新增国有土地出让金的70%全部留镇使用等等,使该省边界县(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同样应该对全省36个边界县出台一些特殊的财税扶持政策,以增强其边界经济竞争力。
2、考虑湖区县特殊因素,应该缓解县、乡财政压力。如前所述,xx县是一个湖区水利大县,水患频发,抗旱排渍和防汛救灾的任务非常重。正常年景,水利设施维养、排渍及水管人员经费约需6500万元。农村税费改革方案所核定的共同生产费为30元/亩,由于标准过低,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农民为此每年自愿承担了22元/亩的抗旱、防洪排渍费,且按照实有面积113万亩(比计税面积多48万亩)收缴,每年实收近6000万元。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共同生产费后,上级相关转移支付仅2442万元,与原收入来源相比,支出缺口达3600万元,乡镇平均120万元,在农村零收费、农民零负担、收入来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乡镇保运转都非常困难,根本谈不上发展农村经济。大灾之年,相关支出更是成倍增长。以今年为例,前段持续暴雨天气,形成了长时间的内渍外涝状况,再加上长江洪峰来临,仅防洪排渍费用就将达到5000万元以上,形势非常严峻。因此,省财政在财税政策上,应对湖区水利大县给予必要的扶持。
3、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议在现行政策体系下,对农业大县予以重点倾斜。如农业综合开发,该县每年所实施的项目仅覆盖到6-7个村场,全县有476个村场,全部开发改造一遍,至少需要50年以上,显然不适应需要。二是整合支农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除惠农补贴资金外,从不同部门、不同渠道还有很多支农资金,但由于过于零散,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且难免出现项目与实际需求不一定相符的情况。目前,尽管整合支农资金已形成共识,并作出了政策规定,但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建议从资金源头上进行整合,尽块下达到县市,并指定使用范围,由县市统筹安排,以便于县市集中财力,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逐步化解县、乡两级政府性债务。区分政策性负债和地方性负债,属政策性的,纳入农村综合改革范畴,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属地方性的,通过清收债权、处置闲置资产或纳入预算安排等多种形式,逐步进行化解。
4、降低或取消财政困难县配套要求。从事权划分上看,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具有“上下对口,职责同构”的特征,大部分项目建设和政策性专项均要求地方按比例配套,且没有明显地体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区别,有的项目安排尤其是部门性支出,还存在“上级请客,下级埋单”的现象,对财政困难的县市压力特别大。从华容实际来看,各种配套需求,远远超出了县财政承受能力,部分项目根本无法配套到位。同时,由于配套要求达不到,越是财政困难需要加快发展的地区,由于配套能力差,越难以争得上级支持。因此,与其导致地方违规不配套、假配套,不如从政策上体现地区差异,降低或取消财政困难县的配套任务。
5、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改革支持力度。从华容实际来看,除共同生产费外,最大的支出压力在于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改革。华容共有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7718人,按照市定1、5万元的执行标准,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共需11070万元,而上级相关转移支付仅1250万元,主要支出压力由县级承担。由于县财政财力紧张,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已经三年,仍然无法达到市定执行标准。如果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正式启动,县财政更加无力负担。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七
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1-2月全市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2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74.6亿元,同比下降10.5%。其中规上工业423.8亿元,下降9.1%。规上工业增加值96.1亿元,下降0.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4亿元,下降7.5%,全口径财政收入38.6亿元,下降12.3%。出口7.9亿美元,下降36.3%。
1.生产逐渐回暖,开台率不断上升。从工业用电看,我市1-2月工业用电量为26.7亿瓩时,同比下降5.03%,增幅比上月回升了8.3个百分点。2月当月用电比1月增长3.4%,同比增长6.6%。3月上旬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8%。从企业开工和设备利用情况看,全市重点监测的33家工业企业中,至3月上旬有19家企业生产(设备)综合能力发挥正常,有13家企业生产(设备)能力利用率在80%以上,均比上月有所增加。
2.价格低位运行,生产量升产值降。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沙钢集团和永钢集团螺纹钢产量比上月增长6%,东海粮油食用植物油产量比上月增长15%,华昌集团复合肥产量比上月增长5%,攀华集团彩涂板的产量比上月翻番,33家企业中仅张铜集团、其元集团和三林法兰3家企业产量比上月下降。由于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我市重点工业生产保持稳定但产值却持续走低,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接近半成份额的冶金行业中,沙钢集团螺纹钢2月均价为31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50元/吨;板材2月均价为3300元/吨,比1月均价下跌200元/吨,3月又下跌200-300元/吨,比去年同期价格下跌25%左右。同时由于钢材是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下跌也直接影响了企业成品设备的价格,我市机械制造企业(马尼托瓦克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爱博纳集团等企业)2月产值和销售只有同期的一半。
3.销售基本稳定,效益未明显提高。前2个月销售生产基本同步,产销率达98.5%。由于市场需求仍较疲弱,大部分产品价格仍处低位,企业盈利能力未有明显好转。1-2月,实现利税24.71亿元,同比下降42.2%;实现利润10.89亿元,同比下降58.6%。
4.货币政策显现,流动资金较宽裕。在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蔓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931.4亿元,比年初增加14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7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占据份额最大,占全部贷款余额的52.7%,存贷比由年初的70.6%提升至74.4%。从我市33家重点监测的工业企业产量情况看,流动资金基本正常和充裕的有23家,占70%,比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
沙钢集团:整体运行较为正常。1-2月份共生产铁185.07万吨,粗钢236.92万吨,成品钢材244.28万吨,除粗钢产量略有下降外,铁和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和4.1%。本月矿石、废钢等原燃料价格出现小幅回落,而随着节后钢材市场库存的上升,下游需求却未明显放大,钢材产品价格在2月份由以前的小幅上升而出现回落,至月末,部分产品如螺纹钢、热卷板的价格已跌至去年末水平,不含税价低于3000元/吨。预计后期产品价格仍将处于低位波动。由于市场形势相当严峻,部分产品国内外价格已出现倒挂,企业计划于3月10日对热卷板实施停产大修,而大盘卷生产线亦将进行换品种改造。当前,产品出口形势仍较严峻,新增出口订单较少。2月份出口交货值不到1亿,比1月份减少2亿多,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56.3%。
永钢集团:生产运行正常,2月螺纹钢产销量高于上月,线材产销量略低于上月,总体钢材产销量基本与上月相当,由于钢材市场继续低迷,产品销售价格比上月有所降低,但因前期的高价原材料已消化,产品仍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联合铜业:企业原料采购依然紧张,2条生产线继续停产,剩余3条生产线基本开足,而电解铜价格至月末仍在28000元/吨左右的低位波动,因此,2月份企业的产销基本保持1月份水平。由于电解铜价格同比大幅下降,产销同比仍有较大幅度下降。
攀华集团:运行良好,生产线基本发挥正常,彩涂板、冷轧板的产销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镀锌卷板的销售亦好于去年。因此虽然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企业产销同比保持了较好增长。
东海粮油:生产经营较为正常,目前已基本开足,精炼油价格比一月份略有回落,本月销售基本保持上月水平,由于目前油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销售收入出现较大脱幅。
华芳集团:2月4日企业正式上班,当天开台率超过90%,目前基本已开足,尤其是棉纺,由于销售形势较好,机台都已开足,因此2月份产销情况明显好于一月份,而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因此二月份实现销售7.2个亿,比上月增加了2.6亿。
骏马集团:生产较为正常,帘子布及钢帘线产出逐步提高,节后设备基本开足,至3月份,帘子布月产出将达8500吨左右,钢帘线在3500吨左右。2月份帘子布产品平均价格与1月份相比有所下降,产销额也低于上月水平。
华昌集团:二月份生产形势较好,基本全部开足,产出量亦较高,1-2月份纯碱、氯化铵、尿素、复合肥等主要产品产量都超过了去年同期。由于生产天数减少,加上产品价格未有大的变动,仍然处于低位,本月产出基本与上月相当,销售有所上升。受价格因素影响,产销总量同比略有脱幅,盈利能力下降。
1.价格低位波动,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去年四季度后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形势,至今未有大的改变,主要产品钢材、食油等的价格在上月略有回升的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依然低迷,本月再次下跌,继续维持着较低价位。如沙钢集团的螺纹钢、热卷板等产品,月末价格已不到3000元/吨(不含税),低于年初水平,产品利润空间大大减小。浦项的不锈钢产品,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下跌后,基本处于下跌通道,目前价格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企业销售和利润增长持续回落。化工行业的华昌集团,其主要产品纯碱1-2月平均价格为919元/吨,去年同期达到1585元/吨,而生产成本却有一定上升,致使企业盈利能力无法提高。
2.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全市经济总量提高。随着去年四季度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今年以来钢材、精炼食用油等主要产品的价格基本处于低位,如钢材,今年1-2月沙钢的钢材(不含浦项)平均价格为3425元/吨,而去年同期为4015元/吨,吨钢均价下跌590元,同比下降14.7%;永钢钢材价格下降更大,螺纹钢吨钢均价同比下降717元,线材下降957元/吨,仅沙钢本部(不含浦项)和永钢两个企业的钢材销售,因价格下跌因素,将影响全市工业销售增幅3.34个百分点;还有食用油,平均价格下跌4000元/吨左右,也将影响全市销售增幅近1个百分点。另外,纯碱、硫酸等化工产品、玻璃等建材产品的价格也出现下跌,而且同比都有一定跌幅,这都将影响全市工业总量的增长。
3.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外贸出口拉动作用减弱。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市自营出口额逐月下降,从去年8月份的12.7亿美元,下降至1月份的4.7亿美元、2月的3.2亿美元,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减弱。如顺德电子,主要承接外贸业务,受市场需求影响,业务订单减少,文具和电子都开台不足,企业员工轮流上班,预计此种情况下半年或有可能好转。
4.经济增长下滑明显,企业开台不足订单少。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春节过后,部分企业虽已开工,但开台不足,如aaa轴承,因配套企业业务减少而致订单不足,企业只得按排有业务车间上班,其余休息;而圣达因也因去年下半年订单业务减少而今年生产开台率不到80%;再如海陆锅炉,因客户原因,延缓或取消的业务就有1个多亿,虽然目前业务充足,但下半年竞标合同已明显减少。富瑞锅炉,由于需求降低,5000万左右业务订单已取消,1.5亿合同暂缓执行,超低温阀门、低温气瓶的订单下降至原来的一半,对企业今年的运行带来较大影响。
随着中央与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关的行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向好,投资和消费的拉动,财政收入降幅趋缓,民生和支农投入继续增加,存贷款快速增长,消费价格继续回落,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将有所减轻。但总体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加深加大,经济止跌回升的特征尚不十分明显,一季度工业生产同比持平存有一定难度。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八
为全面掌握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根据甘州区农村经营管理局文件【】31号文件要求,我镇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现将本次调研工作总结如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飞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方式多样化,以xx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调查表为例,数据显示:
(一)经营收入方面。全镇制种服务费收入1436160元,出租经营收入503275元,其中:机动地出租70220元、房产出租160800元、固定资产出租18000元、建设用地出租176005元、集体园地、林地出租63000元、专业合作社投资570000元,共计1949635元。
(二)经营成本。全镇出租经营成本14000元,其它经营成本273000元,共计287000元。
(三)经营收益。全镇经营收益为1662635元。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镇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目前,镇辖村98%修建村委会办公楼,97%配设农家书屋,96%的行政村修建了新农村小康住宅楼,村上文化广场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正在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迈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表现在:部分村干部对待自己的事情劲头十足,干集体的事情“庸、懒、散、慢”,不能充分发挥“双带”作用,村上没有主导产业,没有新气象,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点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影响全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不充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为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本意在于以服务成员为宗旨,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但是现实中由于部分村干部和种养殖大户不重视合作社项目,看不到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再加上自身没有申报经验,顾虑重重不愿意发展专业合作社。部分村集体也不向已经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强有力地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的投资支持。导致我镇专业合作社力量薄弱,发展缓慢,现有专业合作社不能充分发展和利用,存在“空巢”现象。
(三)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不积极。
近年来,由财政局、减负办和乡镇经管站等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的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惠民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给我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带来了春天般的“福音”,进一步推进了我镇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的步伐。但是部分村村干部不够重视,再加上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上级部门审批、申报项目资金严格,办理一事一议资金的的环节复杂等原因,致使争取项目资金不主动、不卖力,从而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我镇发展集体经济速度变缓。
(一)创建村级品牌,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需要现代农业这张“王牌”做模型、做向导,目前我镇的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科学发展。但是还有一段距离,要进一步创建村级一村一品牌,建立示范带动,以点代面,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通过每三年的村级换届选举,真正把一批想干事,干实事,敢干事,作风正派,思路清晰,点子多,优秀的、复合型年轻村干部纳入村级组织,从而进一步加强村级队伍建设。
(二)眼光要有前瞻性,重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做为村干部和专业合作社的领头雁,眼光要具有前瞻性,要牢记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成员的宗旨,把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中要补漏洞,杜绝盲点。创条件,改变现状。拓展工作思路,成熟一批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正真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本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亮点。对于部分村出现“空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明问题,理清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找准发展路子,使其健康发展。真正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作用。
(三)加强集体公益事业发展建设。
镇农财中心要抽调得力干部,搞好宣传。首先,必要时召开专门会议组织村社干部学习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相关知识,充分认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益处。其次,要做好群众工作,改变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误区,村级组织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达到所属村的各社直至农户,争取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再次,争取项目资金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把每一个环节都走到位。促使我镇农村集体经济又好有快发展。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九
__村位于__县__镇西部、__(颍)河畔,西与__镇接壤,北与西三十铺镇仁和村毗邻,全村共有耕地3500亩,农业人口4680人,其中劳动力1200人。近年来,具有“三粉”加工悠久历史传统的__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整合一家一户小作坊,改进加工工艺,实行规模经营,争创知名品牌,不仅促进了“三粉”产业做强做大,而且通过“凤还巢”工程推进其他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共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年产值4500万元,利润90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800人。20__年该村人均收入7217元,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位居第一。
(一)发轫于群众自主生产。__村位于__、__、西三十铺三镇交汇地带,历史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作物种植以春红芋、一麦一红芋为主,是传统的红芋种植专业村。上世纪50、60年代,在农民口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红芋稀饭、红芋馍、离了红芋不能活”、“中午剌、晚上剌、一顿不剌红芋茶”,红芋曾为__村群众免受饥饿做出过贡献。改革开放后,农民群众粮食问题解决了,但仅抱着大红芋增收越来越困难。粉丝加工虽然有,但仅是一家一户少量加工,除自家食用外,换点零用钱。红芋全身都是宝,可加工成淀粉、粉丝,粉渣也可作为动物饲料和化工原料。于是村里一些善于动脑筋、思想比较超前的能人,开始到山东、河南学习“三粉”加工技术,利用秋冬季农闲收购其他农户的淀粉,形成了专门从事“三粉”加工的小作坊,并率先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当地的致富能人。
(二)发展于产业集聚形成。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富民政策更加宽松,一部分长期从事“三粉”加工、销售的能人,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感知外界的信息,已不满足于一年挣几千元、上万元的收入。主动学习加工技术,购置较为先进的加工机械,开始较大规模的加工生产,淀粉纯度、粉丝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催生了一部分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世纪90年代末,全村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作坊200个,专门从事“三粉”销售的经纪人50多人,部分经纪人还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农贸市场设置了直销摊位和网点。这一阶段,__村人彻底摆脱了以卖初加工淀粉原料和一家一户自产自销为主的历史,“三彭”等品牌粉丝开始在县内外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和较受客户欢迎的__土特产。与此同时,该村有近五分之一的农户从事“三粉”加工、经营,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
(三)壮大于规模企业起跳。进入本世纪初,__村“三粉”加工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部分经营户发现他们的粉丝虽好,但进不了超市,特别是近年来,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小作坊、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卫生不达标、外观不好看,且“三粉”加工形成的水污染、烟尘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必须注重产业升级,走高标准、高质量、规模产业经营之路。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他们多次到外地学习粉丝加工经验,成立了__村“三粉”加工协会,制定章程,对小作坊、小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合并,纳入协会统一管理。按照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的要求,引进技术,改进工艺流程,使“三粉”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目前,该村原有的近200家小作坊、小企业已整合为45家,年均产值在100万元、利税20万元以上,其规模龙头企业——三彭粉丝有限公司已进入县级规模企业行列。__村“三粉”加工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市场上倍受青睐,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销售,部分品牌已进入大城市的超市。
(四)得益于“三粉”立村增收致富。由于__村“三粉”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使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希望,20__年以来,已有20多名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施“凤还巢”工程。村民徐汉平投资800多万元,创办了__光辉灯饰品有限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和进入大型宾馆、饭店、会展中心,年产值100多万元,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近百人;余明军从上海回乡引进的种猪厂,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目前的__村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一家家企业建成投产。20__年__村村民人增纯收入达7217元,成立全县名副其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一村。据不完全统计,全村790户几乎家家拥有摩托车、农用车近百辆,私家轿车和运输汽车30余辆,自来水、有线电视、宽带网、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公交车通过颍红公路开到村口,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三粉”产业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
(一)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__村3500亩耕地,红芋种植面积占90%以上,由于近年来不断改良品种,引种脱毒红芋,平均亩产鲜薯8千斤,产量较以前大幅度提高,为“三粉”加工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红芋加工成淀粉,亩均增值300元左右,加工成粉丝亩均产增值千元以上。通过“三粉”加工不仅延长了农业产业链,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机械化、规范化,新生产粉丝不仅口感、色泽好,而且韧性强、成形好,易于包装,进入大中型超市后成倍增值。
(三)积极鼓励能人示范带动。__村粉丝产业之所以能够逐步发展壮大,与该村不断涌现的一批批能人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__村涌现的一批能人,带动村民纷纷投入到粉丝加工销售中,不到几年的功夫,从事粉丝生产经营的小作坊已达200户;进入本世纪以来,他们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粉丝规模生产、质量提高和市场营销上,如粉丝加工大户彭培勋率先在该村引进了第一条现代化的粉丝加工流水线,注册成立了三彭粉丝有限公司,打响“三彭”品牌,创下了在阜阳两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当场销售告罄的记录。
(四)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以彭楠为支部书记的__村领导班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群众把我们选上来,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能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不仅个个懂得“三粉”加工技术,而且是“三粉”市场营销的经纪人。他们带领群众跑原料、跑市场、跑信息,促进“三粉”加工产业做强做大,为__村“三粉”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__村“三粉”生产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整体发展规模小,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目前,全村仍有“三粉”加工企业45家,虽较原来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生产有较大改进,但生产分散,产品质量控制不易把握,整合空间仍然较大。淀粉、粉渣仍以卖原料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
(二)生产工艺落后,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目前,45家加工企业中,仅有一家为县规模企业,生产条件尚可,其他加工企业工具简陋,需尽快改进工艺流程和卫生条件。
(三)品牌意识不强。好的产品需要好品牌才能打得响,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知名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资金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由于生产企业较多,融资困难,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五)环境污染问题亟需解决。“三粉”加工形成的废水、污水乱排乱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群众身心健康。
(一)完善竞争机制。__村作为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出企业生产区,建立企业准入制度,只有在企业规模、产值、质量达到卫生、质监、食品安全生产规定的前提下才准进入,通过优胜劣汰,力争把现有的45家加工企业整合成10家左右的县级规模龙头企业。
(二)强化品牌意识。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生产力,就是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质量的前提下,要下功夫培养,申报自主品牌,通过宣传推介品牌,提高知名度,力争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大中城市超市。
(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担保、入股、订单、抵押等多种形式,增加企业投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升级。
(四)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三粉”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的桥梁纽带和辅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加强行业内部自律,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
(五)治理环境污染。通过改进“三粉”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减少污水排放,在规划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发展农村沼气,开展高温堆肥,对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环境美化。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
土们岭镇位于xx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xx市45公里,距xx市55公里,距xx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xx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xx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xx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
(2)家政7人。
(3)服务业14人。
(4)工商业3人。计64人。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xx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xx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xx市,而忽视xx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一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加快。从起,县域经济一举扭转了长期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20,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9、6亿元,是的2、4倍,年均增长14、5%,人均gdp突破8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5、05亿元,是20的2、6倍,年均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2969元,比2001年增加1150元,年均增长10、4%。今年上半年,三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财政收入9、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26、4%,其中财政收入增长高于全市11、8个百分点,长丰、肥西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快于全市。县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56元,同比增长26、8%,高于全市9、2个百分点。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位次大幅上升。年县全省(市)综合指数,肥西居第7位,比2001年上升16位;肥东居第8位,比2001年上升10位;长丰居第11位,比2001年上升30位。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县域经济中三次产业结构已由2001年的44、4∶24、9∶30、7调整为25、8∶40、6∶33、6。5年时间,一产比重下降了将近20个百分点,二产上升了15、7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已越过一、二、三和二、一、三两个阶段,进入二、三、一阶段。县域产业结构趋向工业化、所有制结构趋向民营化、就业结构趋向非农化、人口结构趋向城镇化。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非农产业主导作用日益强化,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在县域工业中,逐步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配件、家电、能源、化工、新型建材、食品、机械、轻纺服装等一批优势产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提升到55、7%,主导产业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主导作用日益显现。2005年,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1亿元、工业税收5、8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6倍、5、1倍和5、3倍,年均分别增长43%、38、5%、39、4%。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78户发展到196户,增加了1、5倍。工业对县域gdp和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7、3%和38、5%,5年分别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县域工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由2001年的5、7%提高到17、1%,上升了11、4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有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16个经市批准的乡镇工业集中区。2005年,县域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均占县域60%以上,提供税收占三县财政收入50%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植业、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取得长足进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到500多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2005年家禽出栏量突破1亿只,比2001年增长65%;苗木、蔬果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72、4万亩,设施栽培达到10万亩;成片造林59万亩,相当于建国以来造林面积总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龙头企业规模壮大,带动力显著增强。2005年,三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83家,年销售收入76、9亿元;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增至10家,其中10亿元以上2家。伊利乳业、光大木材、新希望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国内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三县,使农业产业化跃上新台阶。
(五)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发展后劲显著增强。2001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加大,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75、3亿元,是2001年的4倍多,年均增长32、3%。5年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0、3亿元,其中2005年达到18、6亿元,是的2、1倍,年均增长20、4%。今年以来,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势头更加强劲。1-6月,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17亿元,同比增长134、9%,高于全市22、6个百分点;共引进省外项目48个,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91、9%。县域投资加大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
二、我市县域经济与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与全国百强县差距甚远,即使与外省经济强县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差距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市三县综合实力在全国2063个县(市)排名中,肥西、肥东居中等以上位次,长丰处于中等偏下位次。我市县域平均水平与全国百强县相比,gdp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1、5%,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24、2%,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职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4、1%和60、8%。与百强县最后一名莱西市相比,gdp最高的肥东县不及它的30%,地方财政收入最高的肥西县仅有它44、4%,人均指标相差更多。
差距之二,工业化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长期以来,我市三县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生产基地,一产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近年来三县加快推进工业化,县域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经济强县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百强县非农产业比重为90、4%,而我市为64、3%,三县中非农产业比重最高的肥西县要比莱西市低21、9个百分点。从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看,才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基础薄弱。年,我市三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151家,总数比莱西市还要少17家,三县实现工业总产值合计为115、5亿元,只及莱西市59、6%。从各县情况看,肥西、肥东和长丰县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仅是莱西市的14、9%、25%和18、5%,实现的工业总产值也只及莱西市的31、3%、20、9%和7、4%。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主要靠江汽、二电厂等几个大企业拉动,县域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差距之三,县域投资不足,经济外向度低。我市县域经济内资不足、外资有限,投资能力较弱。2004年县域人均基建投资额为794元,只相当于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5、4%。长丰、肥东、肥西三县人均基建投资额分别为1129元、660元和592元,只有莱西的39%、23%和21%。县域贷款水平偏低,到2004年末,三县贷款余额总量为55、7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4、6%,人均贷款余额只及百强县的10%,人均贷款额较高的肥东也只有百强县的11、7%,只及莱西的36%。经济外向度也比较低,我市县均出口总额仅为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6%,县均实际利用外资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4%。县域外资依存度为2、2%,远远低于莱西13、4%的水平。
差距之四,资金、人才等要素大量外流,县域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县域有限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县域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受县域环境、待遇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域企业工作更少,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目前三县规划建设、工业经济、财税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严重短缺,不仅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也影响到县域创新能力的提高。2004年,我市县域每万人年均申请专利数0、07件,远远低于百强县每万人均4、37件的水平。
差距之五,市场化程度不高,非公经济发展缓慢。我市县域市场化程度不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强。市场中介组织培育不足,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三县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仍然处于家族式管理为主的低级阶段,自身发展潜力有限。截至5月底,三县个体工商户54842户,注册资金仅为7、28亿元,户均仅1、3万元;私营企业3854户,注册资金5、6亿元,户均仅14、6万元。实现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占县域总量不足50%,远远低于发达地区70%以上的水平。
三、进一步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域和中心镇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县域经济跃升。
(一)完善发展思路,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当前实施县域突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但更需要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供给。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从思想理念方面来说,县域突破首先是发展思路、发展观念的更新和突破,要努力破除一切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摈弃一切束缚发展的落后意识,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在提高认识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更新观念,在勇于探索中不断前进。要不断强化工业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和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从制度供给方面来说,要从多方面确立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性机制,政府的指导和调控要建立在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的基础之上,并保护“两个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不能取代或限制“两个作用”的发挥。
(二)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用现代工业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经济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推进我市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要着眼于市场需求趋向,立足于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强化产业特色,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特色产业或产品集聚,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形成优势,在县域内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大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好县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聚集,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县域农业向经营规模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区域化方向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依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又可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并使之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一个基点。要按照现代化滨湖城市和“141”城市总体框架,推进我市县域城镇化,重点抓好店埠、上派、双墩等中心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城市副中心。要把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促进县域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经营,多渠道加大对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将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向周边乡村延伸,对连接城乡和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筹资、统一建设,以改善县域内外联系条件,优化投资环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掀起全民创业热潮,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不多,企业数量偏少,民营经济不强,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尽快形成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要加大全民创业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小农经济意识和传统文化观念,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激活各类创业资源,尽快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做到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中放手、放开,放宽准入限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把发展民营经济同县域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新上项目、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结合起来,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公有经济改革,参与新上项目投资入股,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
(五)扩大引资规模,加大县域发展投入。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长期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主要是因为投资不足。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要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抢占“地利”先机,吸纳和承接更多的长三角地区转移出来的资本、产业和企业。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积极“进京跑省”,极力争取国家投资和省里支持,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硬环境。要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结合本地“十一五”发展实际,认真谋划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充实和完善县域项目库。每个县每年都要抓几个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对重大项目要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尽快开工、建设、投产,形成现实生产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营造比较优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和合肥市区,我市县域的要素集聚力和资源配置力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必须要把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做到门槛更低、服务更好、环境更优,努力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县域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提高素质能力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根本、改善运作方式为关键、强化责任追究为保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激励机制,根据省里每年对县域经济考核的结果,对各个县进行相应奖惩,同时每年开展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和“十快”乡镇活动,对评选出的乡镇给予奖励。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发展业绩突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大幅进位的党政正职给予重奖和重用。使各个县、各个乡镇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二
(商务局)。
**县商务局充分利用职能,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县商贸业发展现状。
全县共有各类市场186个,商业网点2.8万个,商品充裕,物价平稳,日交易额985万元,年人流量61万人次。500万元规模以上商贸型企业35家,其中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4600-4800人,从业人员主要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201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二、主要措施。
1、制定完善制度规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县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国家、省、市关于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起草了《**县对外贸易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加大了对出口企业的奖励,提供免费的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依法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引资争项,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拓展渠道,创新方式,注重引进外商投资企业,培育和壮大外贸出口龙头企业。在客商接待、办理行政许可手续、进出口经营权申报等方面,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无偿提供服务,为客商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服务,营造了一个亲商安商富商交流合作平台。目前,全县获进出口经营权的非公有企业93家,比2007年增加82家。
3、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县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及濮范台扶贫开发试验区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强有力政策和资金支持。2012年,仅电光源出口专项帮扶资金一项就争取了161万元。
4、规范服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县商务局通过媒体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由局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走进行风热线直播间,通过“行风评议”栏目,热心倾听耐心解答听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转变作风,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由局领导带队经常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三、存在问题。
1、消费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从短期看,消费品价格上涨能够促进零售额的增长,使得名义上的消费增长较快。但从长期看,消费品价格特别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会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担。在收入预期没有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低收入家庭会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2、我县的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消费品市场流通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以劣充优、价格偏高等非诚信现象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进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居民消费的信心和购买力的顺利实现。
3、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我县企业还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对外贸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不了解,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较为落后,个别企业甚至不了解出口退税的基本操作模式。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快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消费品市场发展。现阶段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县经济的总体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才能最终刺激消费需求的扩大。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帮助引导城乡居民增加就业机会,积极落实各项社保政策,努力提高各方面人员的收入水平,增加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
2、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今年以来快速上涨的食品类和农资类价格,要加强市场检查和监控,维护市场的稳定。严格打击缺斤少两,假冒伪劣等行为,加大对不实宣传和误导消费的惩治力度,保障饮食和食品安全,加强商业诚信建设,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3、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更需要复合型外贸专门人才。县委、县政府应为企业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拨付专项资金,通过自主举办培训、进修等多种途径提高我县企业出口创汇业务能力。同时,要通过出台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千方百计引进外贸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三
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街道组织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侨台属代表、新的阶层人士等统战成员、政协委员及相关人员,到所属非公有制企业和有关部门、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到企业现场参观,与企业负责人、职工进行座谈,走访有关部门、单位和基层干部、群众代表等,听取有关意见或建议,就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促进荣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昌元街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实效。充分抓住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突出优势,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紧紧依托我县一区三园和县城中心商务圈为招商平台,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奖励扶持措施,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洽谈落户,多方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先后成功引进怀乡食品、吉亨兽药、朗泰机械、万顺编织、昌盛橱具、清联煤业等30余家骨干企业。
目前,昌元街道现有非公有制企业265户,其中规模工业企业32户。非公有制行业总产值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5.7%、87.6%。从上述数据分析,街道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可谓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昌元街道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招商引资项目信息来源面窄、量少、质量偏低,特别是引进市外资金(项目)信息馈乏或把握不牢,并且成功率低。街道坐等凭运气的被动招商现象突出,未能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圈外去招商。部分街道外出招商引资的次数不多,一年只有2、3次,并且一般只在市内。
其次,招商引资项目落户的交地周期长,多数为1至2年,有的甚至更长。一区三园提前平场,并达到七通一平标准的储备用地几乎没有。一些以前引进的项目还未能驻进规划用地,暂时靠租赁他人厂房等生产或经营。
第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够,与周边区县大同小异,在相互竞争上不具备明显优势。主要是优惠政策过于笼统而欠灵活,如:对完善园区自身功能的项目(如物流企业)、对当地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进,未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出台土地价格、税费、融资政策等。不同企业间或相同企业在不同区域之间享受政策优惠的程度不尽一致,导致一些企业有抱怨。
第四,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招商人员不固定,专业素质普遍不高,接受专业培训、进修机会少,加之,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大家敬而远之的岗位之一。镇街真正从事招商引资工作的只有2至3个人。
第五,水、电、气等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镇街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去协调这些方面的问题较难。职能部门也未能真正树立为非公有制企业优先、优质服务的宗旨。
第六,项目建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过长,未能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一旦敲定,就要最快建成投产,但是各种手续不能同时进行而需要依次进行办理,有些项目盖章约30个,导致审批周期叠加,降低了行政效率,且相关部门未能跟踪办理相关手续,致使项目快速投产缺乏保障。
第七,对招商引资引荐人的激励措施不够,经济杠杆调节的力度和政治杠杆调节的力度不够,未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对完不成引资任务的未见惩罚,对表现优异的未见提拔。
第八,招商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于招商引资任务重的镇街未由县财政专项经费的保障,使得镇街面临不想招不到商,又不愿招商成本过高的矛盾,因而在决策中畏手畏脚,不敢放开干事。
第九,招商宣传效应还不够好,荣昌的牌子还不够响亮,在宣传手段、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市外投资者方面,因投资者不了解荣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投资软环境而痛失了很多适合在荣昌发展产业项目。
第十,对非公有制企业市场调研、分析还不够。现确定的重点项目较窄,同时,对我县打造的重点项目,如畜牧科技、灯饰照明、水暖卫浴、生态农业等项目的分析调研远远不够,未能真正从其建设、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以及配套产业等各个环节加以分析,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招商潜力。
对策及建议。
首先,强化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使之熟知国情、市情、县情、相关政策、产业发展的投资成本要素等。
其次,推行招商引资一岗双责机制,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县招商局作为专业部门及业务指导部门,促进各镇街、部门建立全民招商格局,拓宽信息面,延伸非公有制经济触角。
第三,建立对引进项目(企业)前期工作县领导交办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联系企业,做好相应的跟踪服务工作,尽量缩短建成投产前办理手续的时间,让企业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抓生产、抓订单。
第四,打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队伍。以镇街为单位,每位班子成员及其分管办公室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非公制企业,从保生产、保稳定、保安全、创税收等方面多方协调,服务企业。
第五,建立园区土地预留机制。提前预留一定七通一平标准的工业用地,提高企业(项目)的落户效率。
第六,挖掘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潜力,发展重点项目。在进一步做好市场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园区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和产业优势,围绕水暖卫浴、照明电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化工等主导产业布局,引进项目入驻。
第八,修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吸纳保税区有关优惠政策或在了解周边区县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一定的特殊政策。
第九,加强招商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镇街在抓招商工作的的经费保障,按引资工作任务数明确一定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于招商引资工作。
第十,镇街要走出去招商。招商任务重的镇街要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组成赴外招商工作小组,在核实信息无误并有必要时赴外招商。
第十一,进一步搭建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平台,在核实考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支持。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四
(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一定的相对区域性、层次性、综合性、集聚性和扩散性,是功能较为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不同层次经济元素间的联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发挥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县域经济承接近年来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亿元大关,达到783155万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县域经济实现484624万元,增长30、6%,是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增速比上年加快15、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3、0亿元,增长6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亿元,增长29、5%;农民人均收入5407元,增长2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增长1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10599元,在全省县级率先迈上万元台阶。
二、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1、县域农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基石。2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牧业产值实现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林业产值实现3160万元,同比下降3、2%。全年完成播种面积320580公顷,同比下降0、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8232公顷,同比下降1、0%;粮食总产量947808吨,同比增长45、9%,是历史以来我县粮食产量最高的一年。
2、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xx县着力加快工业建设,大力优化工业发展环境,使全县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受几户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大幅度拉动所致,全县工业总产值全年实现112299万元,同比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84566万元,同比增长26、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3196万元,同比增长3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同比增长37、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9、9%。
3、农村成为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9%,同比上升0、91个百分点。全县城乡居民预期消费心理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消费品销售趋旺。但目前农民总体消费水平较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全县城镇居民平均消费额为5925元,而县域主体的农村居民平均消费额仅为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33、9%。一些大件消费品,在城市已趋饱和,在农村拥有水平还相当低。差距就是潜力,说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上升空间非常大。当前要扩大内需、开拓市场,最具潜力的是农村市场,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是农民。
4、各项收入稳步提高。年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30171万元,较同期18213万元增加11958万元,增长65、7%。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2943万元,较同期16194万元增加6749万元,增长41、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909万元,较同期9296万元增加8613万元,增长9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较同期5、9%增加0、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增长速度达到65、7%,较同期13、1%增加52、6个百分点。2009年全县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为17920元,同比增长3、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7元,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51元,同比增长24、1%。
5、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重头戏”。县原有的国有、集体、民营企业规模都不大,自身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有限。近年来,全县致力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领域,创新办法,力求尽可能多地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把内部的资金挖出来。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1个,到位资金12、0亿元,增长99、4%。县口径非公有制户数发展到6560个,比上年增长5、5%;从业人员21300人,比上年增长6、5%;注册资金3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增加值157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总产值6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3%;收入625700,比上年增长9、2%;利润2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8%;税金16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三、xx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全县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防灾抗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和效益较低,高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第三产业比重小,不利于就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就业压力增加等因素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善。
2、工业化进程加快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重型化特征较为明显。全年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预计仍在80、0%以上。在重工业中,能源消耗高、污染较严重的行业比重较大、增速较快。从生产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预计仍在70、0%以上。从投入看,煤炭、水泥投资增幅预计均超过30%。由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入较快增长,导致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给节能减排工作也带来较大压力。
3、国际金融危机对财政及农民收入带来较大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铜制品及铜原料价格下降幅度达43%,北泰铜业销售收入减少近2亿元,减少税收近1000万元;煤炭价格下降幅度达25%,减少税收近500万元。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自11月27日起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百分点,按20贷款额计算我县减收营业税140万元。由于金融危机造成南方一些企业倒闭,外出务工农民纷纷返乡,劳务收入减收。另外,农业虽然丰收,国家保护价格收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粮食因水分超标等问题没能出售,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统筹不够协调。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发展步入低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不景气,导致农民增收渠道明显变窄;再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低速徘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不能采取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有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眼光,实施整体发展的战略。
一是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原则,抓住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发展既符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突出和合理利用比较经济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第一、二、三产业和产业内部的联动、互动作用和协同效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内生能力,推动县域经济从一般水平的数量扩张向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整体升级转变。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要求,重点推进项目。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上,推进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世行贷款奶源基地项目建设,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原料支撑,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在矿业开发项目建设上,推进大多铜矿、锗矿、北泰铜业二期和轻体承重节能建材项目建设,开发铜、锗等矿产品的下游加工产业链,实现矿产资源过腹增值;实施二道水库及北部山区供水、多金属矿开发、煤矿项目建设。在林业产业项目建设上,扩特色经济林果、食用菌种植;搞好特色养殖和格林纸业前期对接,形成林木加工、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业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林业特色科技产业带。
二是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竞争优势获得的关键在于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总体上看,在全县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乡镇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也较大,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确立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实现20亿斤粮食总产目标,在设施农业建设上,做好旱涝保收田项目区建设。在土地规模经营上,通过加强引导、产业推动、强化服务和培植典型等措施,力争实现大规模经营。重点发展大豆、小麦、马铃薯和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奶牛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提高科技化含量。在农业标准化生产上,通过良种补贴直补措施,保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10项农业增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50万亩次,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建设100万亩全国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0万亩全国大豆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0万亩高淀粉马铃薯和脱毒马铃薯生产基地、2、65万亩高糖甜菜生产基地、3万亩北药和2万亩燕麦生产基地。
三是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转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当前,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应采取“标本兼治”的方针。“治标”就是要组织好劳务输出,通过加强劳务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搞好劳务服务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要做好县城和中心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域产业聚集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围绕城区环境改善,完成城区道路改造;完成城镇供水厂收尾、污水处理厂生态塘建设和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快供排水管网建设,确保年末实现东污西排;提高城区防洪标准,启动殡仪馆堤防建设。围绕棚户区改造,重点抓好基本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入,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商业开发中的配建比例,提高廉租补贴标准。
四是打造县域经济发展平台,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渠道,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实施组团推介,搭建部门间“无障碍”投资平台,整合区域资源、产业和项目,通过产品推介会等形式推动招商;组织招商小分队广泛联络,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通过重点拜访实现上门招商;委托在外我县籍人士为招商员,开展家乡宣传推介;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更多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借助县域内投资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商家来投资兴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充实项目库,确保招商质量和落地实效。改善招商综合环境,实行挂牌跟踪服务,严格兑现招商承诺,激励和调动客商投资创业的热情和全县人民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不折不扣地执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客商投资权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周密周到的服务环境,形成“亲商、尊商、重商、护商”的良好氛围,促进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五是拓宽发展渠道,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我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矿产之乡”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2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45种,现已开发利用19种。优势矿产:自然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0、1℃,资源优势为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遵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可持续发展,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支持、服务乡镇经济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形成特色经济。加快资源整合,发挥当地特色工业的集聚效应,集中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并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切实解决好当地乡镇工业发展和对农业基本土地保护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支持中介组织的发展。销售中介组织不发达是农村乡镇经济不发达的重要原因,县委、县政府应该鼓励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尤其应支持乡镇商贸企业的发展,使农业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五
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乌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近期,根据塔城地区发展计划委员会的部署,乌苏市组织力量,对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就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
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子,着力培育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循环型城市,初步奠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2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一产业10.17亿元,增长7.97%;第二产业9.72亿元,增长26.2%。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7.22亿元,增长12.7%。
乌苏地处新疆主电网覆盖范围之内,电力总装机容量3.16万千瓦。其中水电站3座,热电厂1座,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电力保证。全市煤炭探明地质储量近5亿吨,是自治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水资源丰富,总量为16.84亿立方米。境内有三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4.34亿立方米。20xx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219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750万元。工业固体废水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
1、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循环经济。
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20xx年全市生产原煤124万吨,其中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生产原煤99万吨,实现产值9817万元。消耗电能649万千瓦小时,消耗标准煤0.24万吨。5号井、7号井回采率分别为78.7%和82%。近三年,年均排放炉渣950吨、煤矸石1850吨,全部集中堆放掩埋。
为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综合能耗,在煤炭产业发展上,将大力发展煤电联产项目,并且按照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规划,关闭不符合自治区产业政策的矿井,积极推广先进的综采技术,使全市煤炭回采率达到85%以上。
2、初步形成了污水处理循环经济。
市污水处理厂距城区5公里,建设用地3万平方米,总投资5835万元。近期污水处理设计规模3.0万吨/日,远期5万吨/日。采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绝氧--好氧活性污泥法除磷技术,中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20xx年10月投入正常运行,中水排放量平均5300吨/日。
3、初步形成了集中供热循环经济。
为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大气环境,积极推进集中供热进程。集中供热项目工程概算总投资6764万元。建设新增3台29mw供热锅炉及相应配套设施,1个热源站,12个热交换站,10.6公里集中供热一级管网铺设和10.2公里集中供热二级管网建设改造。市区供热采暖面积130万平方米,经过近2年集中供热市场开发,已完成集中供热面积85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水循环系统采用封闭式重复循环无排放运行,生产运行废水进行微孔陶瓷过滤重复使用,无生产废水排放,年水资源循环利用总量达4.32万吨,每小时循环处理利用量80吨。
4、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
市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建成了街心公园、园林公园、儿童公园,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85%,燃气普及率达70.7%。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生产,设立了废旧物品回收点,开工建设了垃圾处理厂。
(二)发展循环经济典型简介。
1、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原料检验进厂开始,严格质量检验和计量,逐级进行质量和计量考核,并与岗位工资挂钩。在电能消耗上,设备选型匹配,进行了电能消耗考核。在水资源使用上,投资97万元建设4个储水沉淀罐,对回收的水再循环利用,年节约用水17万吨。
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综采技术,提高煤炭回采率,从而节约了煤炭资源。先后投资2520万元,改造了5号井、7号井和2号井,使四棵树煤炭有限公司煤炭回采率比其它小煤矿高出40多个百分点。
宏光玻璃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20万标准箱平板玻璃生产线,改造后的生产线比原生产线单位能耗下降50%。在生产中回收利用废旧玻璃,20xx年使用回收废旧玻璃3111吨,占主要原料的87%。从而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产品成本。
2、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棉花滴灌农业节水循环经济模式:生产季节农用水资源短缺已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选择膜下滴灌技术,进行高标准植棉节水技术示范,进一步提高棉花单产,节约用水和劳动用工,从而增加植棉效益,有利于引导和推动农民发展节水农业,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滴灌节水较常规地面灌溉节水30%―50%,提高土地利用率5%―7%,并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作用。近年来,累计建成高标准节水滴灌面积6.5万亩。
业―果品蔬菜的循环经济链条。20xx年全市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2.17万亩,葡萄面积0.23万亩,枸杞面积1.11万亩。
3、工业园区层面发展循环经济典型。
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59.2平方公里,其中东工业区19.2平方公里,石化工业园区30平方公里,建材工业园区10平方公里。20xx年东工业园区消耗水219万吨,水资源循环利用量为36万吨,企业用电量3519万千瓦小时,使用原煤15万吨。一是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对新上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全过程中,引导项目和原有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二是通过产业、企业间的协调合作,形成产品和废物加工链。三是推行清洁生产工程,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为目标,按照“整体规划、梯度推进、产业联动、循环开发”的原则,着力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开发,把乌苏市建成为三次产业互为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联动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2、拟建循环经济项目。
(1)农作物秸杆发电项目:计划投资12500万元,新建30mw发电厂一座。项目建成后,年消耗35万吨秸杆,相当解决70万亩农田秸杆回收利用问题,农民每亩增加收入20元。
(2)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项目:计划投资450万元,新建分类回收处理房及配套分类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处理生活垃圾5.3万吨,创产值80万元。
(3)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5841万元,新增规模为3万立方米/日,完善城区排水管网64公里,增加污水回用系统,其中库容536万立方米,增建污泥处理与利用设施。工程建成后,使污水处理率达85%,管网覆盖率80%,再生水利用率60%,污泥利用率100%。
(4)炉渣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年产1万立方米炉渣砖或200万块免烧砖。项目建成后,年处理工业废渣7000立方米。
(5)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06万元,新建日处理300立方米的污水站。项目建成后,使企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乌苏市的循环经济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循环经济的理念有待进一步宣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尚需加强;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还不完善,在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三是企业、产业间的关联度不够高,互为补充、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强,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任务相当繁重。
(一)加大宣传力度。主要从宣传、培训、教育入手,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市循环经济发展领导机构,加强对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决策、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建立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包括经济增长、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群众福利和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乌苏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效。
(三)搞好发展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着手编制全市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节水、节能、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四)强化政策保障。一是积极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出台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积极调整财政扶持方向,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资金,对一些循环经济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
(五)推进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中,提出进入园区的项目在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并以此为招商基本依据。大力加强产业招商,推出一批旅游、物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开展对外招商,不断拓宽招商领域。
(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使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设施更加完备。
(作者系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干部)。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六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
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
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
总结。
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
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xx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
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夜间经济调研报告篇十七
近年来,__县农机局从“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出发,立足本县农业生产实际,务实创新,多措并举,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大蒜、设施蔬菜、马铃薯、山药、花生等特色农业面积不断增加,但目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一直是制约成武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近期,__县农机局组织精干人员,对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以经济作物种植基础较好的__镇、__镇、__镇为重点,通过实行耕地的流转实现经济作物大的大规模连片种植,为实现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
2、积极引进适合__县经济作物生产实际的机械,如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机械,使其能适应经济作物种植势头的发展。
3、发挥购机补贴政策的作用,促进农民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大豆收获机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
4、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把传统农艺和农业机械化生产结合起来,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获的技术路线。
5、发挥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作物种植、管理、收获季节,做好经济作物机械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推广一大批技术可靠、性能优良、作业效率高、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种植习惯的作业机械,带动群众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和技术。
截止目前,__县已推广微耕机、马铃薯播种机械、收获机械、山药开沟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400余台,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面积25万余亩。
1、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等环节还处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机械化水平远远低于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山药的种植还处在半机械化,山药收获还是人工收获。
2、种植规模小,不利于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应用。经济作物种植相对分散,成方连片形成规模的很少,不适宜机械化成方连片作业。
3、经济作物机械品种少、适用性、可靠性差。经济作物机械需求量少、要求高、研制生产难度大,导致一些科研部门和生产厂家重视程度差,可供农民选择的性能优良的机械少,机械质量差,不能满足经济作物生产需求。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难以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国家对小麦、玉米的机械化生产重视程度高,扶持力度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程度不高,引导、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氛围没有形成。广大农民对经济作物机械购买和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5、经济作物机械价格较高,加上机械作业市场小,作业效益低,机手收入少,机手不愿冒险购置机械。
1、加强宣传。建立经济作物农机科技示范园,以示范园为阵地采取广播、电视、印发宣传单、明白纸,举办培训班、召开机具作业现场演示会等多种形式搞好宣传。让农民了解并接受这些新技术。
2、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而且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县、镇两级政府以及行政村应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素对待,纳入县域经济考核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发展。
3、促进农机农艺融合。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不仅要有适宜的机具,对种植品种、种植模式和生长管理等农艺技术也都有新的.要求。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农艺技术进行变革,使经济作物品种选择、播种规格、田间管理和采摘清选等各项农艺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相适应。农机部门要联合农业等有关部门,组织农机、农艺专家特别是经济作物技术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花生、山药、马铃薯等机械化作业标准和农艺技术标准,大力开展花生、山药、马铃薯等生产机械化农艺技术培训,形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和操作规范。
4、加强技术培训。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广大机手和种植户的技术素质、操作技能和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让他们真正懂得机械的构造、原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更好地发挥新机具的作业性能,加快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应用和推广步伐。
5、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项目,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资金支持,引导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发挥明显带头作用,促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重点补贴小型经济作物机械,并逐年增加补贴额度。积极引导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购买先进实用、科技含量高的经济作物种植、收获机械,调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6、建立示范基地,搞好新机具推广。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在设施蔬菜、花生、山药、马铃薯种植集中乡镇,建立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推广示范基地,统一种植模式,建立标准化的种植体系,引导规模化生产,为机械化生产作业创造先决条件;另一方面要把示范基地建成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机具引进和研究的试验基地,确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农民需要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并通过召开现场会、机具演示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企业发展调研报告(优秀16篇)
- 2023年人大信访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1篇)
- 2023年企业薪酬调查报告(优秀16篇)
-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汇总11篇)
- 最新成都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优秀19篇)
- 2023年交通运输工作调研报告(精选17篇)
- 基层财务调研报告(精选10篇)
- 企业走访调研报告(优秀10篇)
- 地摊经济调研报告(3篇)
- 处理人际关系重要性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处理人际关系的心得体会(2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