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模板2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3 03:36:38 |
- ZTFB |
- 7页
写总结不仅能够满足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参考他人的总结范文,了解如何组织和书写一篇完美的总结。
认识三角形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它的特性,掌握它的分类。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生活引入,直入主题。
学生回答:塔吊上有许多三角形。
谈话:为什么饱经风雨的宏伟建筑和结实的塔吊最基本的构造都是三角形呢?
学生回答:具稳定性、牢固。
谈话:三角形到底有什么魅力,使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从生活中寻找形似三角形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这样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三角形有何种特性。
二、活动二:深入生活,感知特性。
引导学生观察边和角的数量。
分别拉一拉,比比看,两个框架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实验并回答发现:三角形框架形状没有发生改变,多边形形状变了。
谈话: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把它的形状固定住了,所以怎么拉它也不会变形,而四边形不具稳定性,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学生回答:加斜杠,只有构成三角形,凳子才不摇,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谈话:看这两幅图中,哪里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图片)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举例)。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体现无处不在,请看(电脑出示)建筑上的斜拉桥、铁塔、自行车架、照相机三角支架、电线杆、房屋的金字架、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吊车的长臂、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晒衣架,太阳能架、大广告牌后面三角支架,相框后三角支架,固定小树用三角形,铁栏杆里外每隔一段有一支斜的铁杆,构成三角形。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更多呢!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点,并能有条理地把操作过程及呈现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结合生活中物体的直观形象,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好处。
三、活动三:自制图形,引导归纳。
学生观察讨论:由三条边按顺序围起来(强调解释重点字眼:围成)。
谈话:谁能来试着总结一下什么叫三角形?
学生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谈话:三角形除了有三条边,还有什么?你能再试着找找吗?(教学三个角、三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了解三根小棒是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明白围成的含义,并能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结合自己摆出的三角形进一步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各组成部分。
四、活动四:观察分析,按角分类。
1.新授。
谈话:每个小组的学具袋里都放着许多三角形,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看起来好象各不相同,可细心的人发现有一些三角形放在一起还有不少共同点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三角形中各角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分分类,抓住主要特征为这类三角形起个名字。
(学生操作)。
谈话:谁来把你们组的分类结果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学生分类)。
谈话:能给你们分的这几类三角形分别起个名字吗?
学生:三个都是锐角,叫锐角三角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叫直角三角形教师板书。
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叫钝角三角形。
2.巩固。
谈话:认识三种三角形,你能根据各自的特征把他们画下来吗?打开书第44页,完成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各种三角形的特点并加以分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五、活动五:观察三边,按边分类。
谈话:我了解了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三类,其实它们的边也可作为分类的依据。(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引导学生用量,对折……的方法验证一下)。
(学生讨论)边分类边回答。
学生:三条边都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
两边相等:等腰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有时我们把等边三角形看成是等腰三角形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谈话: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也有名称,请打开书第42页自学。
(学生自读了解)。
请同学介绍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了解到三角形如果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还有两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和三边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老师这里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试着给它们找找家吗?请打开书44页,完成自主练习的第2题。
(反馈、订正)。
【设计意图】知道按边分,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丰富三角形分类的知识。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以结合名称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两个特殊三角形。
六、活动六:结合已知,教学底、高。
(学生板书)。
【设计意图】以旧知带新知,既复习巩固,又使得新知的出现没那么突然,学生自然轻松地掌握,记忆深刻。
七、活动七:回顾整理,拓展延伸。
谈话:回忆一下,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课后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来画一幅画,尽可能多的使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明天我们开个画展,看看谁的画最有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最后布置以三角形为素材作画,寓教于乐,让学生边复习三角形的分类边体会数学带给人们生活的乐趣。
课后反思: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习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3.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认识三角形篇二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
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分成5人学习小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画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辨一辨并得出判断三角形的条件。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画的三角形,画得怎样?
师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条线段,其次看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围拢了。
(2)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本子上画出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3)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练习十第1题。
请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生:四边形轻轻一拉,形状和大小都变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后,发现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3)师小结:说明三角形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这个特性吗?
四)、巩固练习。
练习第54页第4题。
五)、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篇三
教学目标 :
1.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掌握三角形分类方法。
3.知道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和等腰三角形,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4.知道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两种分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桌子上的铁片组装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看那组比较快。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3.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用到了三角形,请看这些物体的那一部分用到了三角形。(出示用多媒体做的物体)。
4.学生讲。
6.学生介绍,教师板书:“稳定性”
7.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三角形。(杨浦大桥、固定课桌椅等)。
二、按边分类。
(一)分类及各名称。
1.三角形是有三条边首尾相连而组成的图形,所以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和三个角。
2.首先我们研究三条边,请看这些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出示9个角)小组讨论。
3.你能不能按边的特征把这些三角形分成几种情况。
4.你们认识这些三角形吗?谁能叫出它的名称?(如果有学生讲的出,就请学生讲下去,如讲不出,请学生看书p128-129)你还知道这个三角形的什么知识?(指着边、底角、顶角、底)让学生讲。
5.谁能证明两腰相等的吗?(尺、对折)两个底角呢?
6.谁能证明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吗?(尺、对折)三个角呢?
7.练习:请学生拿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标出底角、两腰、底、顶角。
8.等腰三角形可以对折并完全重合,所以是一个什么图形?你能标出它的对称轴吗?请在等腰三角形上标出。
(二)关系。
1.在小组内,请同学们从桌上拿出不一样的三角形。哪些同学拿的是不等边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等腰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如果有的学生拿的是等边三角形,没有站出来,就问学生,他们能站出来吗?为什么?如果有的学生拿的是等边三角形,已经站出来,你们中有没有拿等边三角形的?为什么站在等腰三角形中?)。
2.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站的形式就表示了按边分类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用集合图可以表示成:(出示三角形的关系)。
1.现在我们从角这个方面来研究三角形,如果把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那几种呢?
2.我们的书的p129最后一段就有,请同学们就看书。
4.练习: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锐角三角形,并示意;再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直角三角形,并示意;请同学们从桌子上拿出钝角三角形,并示意。
4.请同学们从桌上拿三角形。哪些同学拿的是锐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直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哪些同学拿的是直钝角三角形,请站在这边。
5.你们手里拿的都是三角形,现在你们站的形式就表示了按角分类时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可以用集合图可以表示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出示三角形的关系)。
6.练习:那些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出示多媒体)。
认识三角形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学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3、通过动手实验和找更多的例子,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包括认识底和高)。
难点:感受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高在三角形内)。
教学资源:
与内容有关的插图,钉字板,三角板,小棒,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房架等等。)。
揭题:今天我们进一步来学习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互动。
1、利用一些现成的工具,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总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哪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3、画出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讨论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
发现:当其中两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可能围成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组织学生测量例题中人字梁的高度。
应该测量哪条线段的长度呢?说明三角形的底和高。
6、“试一试”
学生独立测量。
交流:量的是每个三角形的哪两条边?结果分别是几厘米?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以点子图中的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来画三角形。并要求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根据每组线段的长度关系进行独立的思考。
交流,说明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能应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说明理由,感受数学在生活里的应用。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高的方法: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三角形的底,过顶点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高,在适当的位置标上直角符号。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剪法。
3cm、5cm、6cm 4cm、5cm、5cm。
四、你知道吗?
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三角形。问:这些物体上为什么都有三角形的结构?阅读材料,找出原因。
开展实验,明确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9页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学会按照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2、在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中发现有关规律,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资源:
各种三角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题:今天我们要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互动。
1、出示各种三角形。
(1) 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分别是什么角?(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内角)并把它们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面。
(3) 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4) 教师及时给出科学的分类方法,揭示各类三角形的含义。
(5)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试着在集合图里表示分类的结果。出示教材的集合图。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强调要学生“任意画”,再用三角形的直角比一比,判断自己画出的是什么三角形。
2、“想想做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比,自己判断后再连一连。
四、尝试活动。
1、“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再钉子板上围出各种三角形,并结合说说各自的特征。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动手折一折,在交流自己的折法。
3、“想想做做”第5题。
先思考一下应该怎么剪,在书上画一画,再在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上剪一剪,验证自己的方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引导学生发现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其中一条边上的高。
5、“想想做做”第7题。
引导学生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并且能够发现:从直角顶点向对边画线段,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也可以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而其他两个顶点只能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五、总结质疑。
将你这节课的收获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认识三角形篇五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
1、导入 :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左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认识三角形篇六
教学内容:
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
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认识三角形篇七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
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认识三角形篇八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篇九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难点。
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应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本节课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回顾与思考、情境引入、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练习应用、课堂小结、探究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
1、如何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
2、如何表示一个角?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第三环节三角形概念的讲解。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与你的同伴交流各自找到的三角形.
(3)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三角形的边角的表示方法.并出两道习题加以练习,从练习中归纳出三角形的三要素和注意事项.
第四环节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
认识三角形篇十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中,例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找出三角形,并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做一个三角形,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进一步抽象出图形,形成三角形的初步概念。例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操作中体会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想想做做”安排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目标定位: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程序设计。
具体分为以下四部分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多媒体出示李老师上班路线和三个地点,配合及时演示,提问:李老师还可以怎样走?这三个地点和路线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从而揭示课题。
第二部分: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见到过的三角形,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使生活数学化。
(1)让学生利用学具盒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制作一个三角形,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交流反馈时,我重点针对学生用到的两种不同的小棒围成的三角形进行反馈,通过提出:后面一种小棒搭成的三角形你是否满意,应该怎样才是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围成”,使学生对此印象深刻,为后面的归纳三角形的定义埋下伏笔。
(2)学生们通过观察小组同学展示的形状各异的三角形,获取大量表象认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画三角形,抽象出三角形图形,从而发现各种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都具有相同的特征,随着学生的不断发现,完善并形成了三角形的初步概念。
3、探索发现三边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关键环节,也是难点、重点之处,我承接上面的活动设计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地猜测与验证的学习内容,分为了以下几个教学步骤:
(1)设疑:如果任意给你三根小棒,是不是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撞,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一定,在这样的思维矛盾下,自然的提出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正是学生迫切需要的。
(2)明确实验要求后,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4根指定长度的小棒在小组里进行活动,任选三根围一围,并纪录好每次的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引发下一环节的探索发现。请学生汇报自己小组里实验的结果,并思考其原因:能否围成三角形和小棒的什么有关?同时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示各种围的过程,不仅直接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而且保证了实验汇报的高效。同时我在黑板上分类记录下了四种所选小棒长度的情况,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发现规律。学生通过亲自经历、观察动画演示,分析黑板上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比较轻松的发现:三角形的两条较短的边之和要大于第三条较长的边,这样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是一个很好的很实用的判断方法,但是为了突出“任意两条边”,我在这里,我针对6+4=10这个特例,进行了适当的拓展,请学生思考:把4厘米换成多长的小棒就行了?有多少种改法?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组织学生交流,引导他们找出一个范围,在找这个取值范围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即时运用三边关系。这一点在教学中忽略了,在学生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后,应该马上给学生一个实验的机会,可以用自己刚才画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看看是不是和刚才的发现吻合。这样就更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了。
第三部分: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根据新知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2.解决课始老师上班路线的问题,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李老师为什么直接从家到学校最近。这也是想想做做第三题的变式。
3.创设小猴家造新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两根3米的木料,选择一根最合适的横梁。由于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在教学时几种情况都有人选择,我并不急着说明,而是让学生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自己说服自己。通过争辩交流发现选择5米的横梁最合适。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对初步感知的结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数学生活化。
第四部分:欣赏感受,拓展延伸。
最后我带领学生再次走进生活中的三角形,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看过图片后都能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了解,且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因此,我就给予了学生展示想法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尽可能多的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我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网络继续关于这一方面知识的充实,让学生把对数学的探究延续到课堂外。
认识三角形篇十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3.能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4.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意义及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铺垫:
通过微机动态展示,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及角的边、角的顶点等概念。
二. 导入 新课:
如果在角的两边取一定长度,得到两条什么线?把这两条线段。
连接起来,这是什么图形?
三. 组织教学: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
微机显示:红领巾、小三角旗、房架......
师:这些物体,虽然它们的颜色、大小、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
师: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微机显示:学生判断是不是三角形。
生: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微机显示:学生判断。
生: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 。
微机显示:学生判断。
师:到底怎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
(微机动态显示)。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得出三角形的意义。
(2) 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为什么?
通过微机显示,学生概括得出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1) 微机显示:电线杆,自行车图。
找出图中哪些部位是三角形?
师:这些部位为什么要采用三角形的形状,而不采用其他图形呢?
下面我们先进行一次小小的实施,大家要动脑筋,从实验中去找答案。 。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学生讨论得出三角形的重要特性:不变形,具有稳定性。
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电线杆、自行车的这些部位为什么要采用三角形了吗?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练习十五第一题,
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
(1) 微机显示。
这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学生自学课本p52 第二、三、四节。
根据表格思考:(表格略)。
小结: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 判断下列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 在钉子板上用橡筋分别拉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学会用三角板检验。
(4) 游戏猜一猜:
出示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猜出这是什么三角形?
追问:怎样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 练习检测:
选择正确的序号:
1. ( )叫做三角形。
(1)有三个角的图形 (2)有三条线段的图形。
(3)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4)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 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120°,这个三角形是( )。
3. 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
(1)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不能确定。
五. 深化训练:
图中有( )个三角形。
其中( )个锐角三角形。
六. 全课总结:
学生看书,划出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点评】。
认识三角形篇十二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特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得出相关结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中大部分中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认识了常见的角,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1、归纳定义,把握关键;2、动手操作,提升认识;3、认识特征,合作交流;4、师生合作,突破难点;5、深入练习,巩固发展。
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二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操作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地提高思维活动的层次,不断地引发新的认知冲突。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为本课制作的cai课件;准备的相应学具:三角板、课前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
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画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辨一辨并得出判断三角形的条件。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画的三角形,画得怎样?
师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条线段,其次看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围拢了。
(2)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本子上画出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3)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练习十第1题。
请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生:四边形轻轻一拉,形状和大小都变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后,发现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3)师小结:说明三角形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这个特性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第54页第4题。
五、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认识三角形篇十三
活动目标: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认识三角形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直到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不同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教具准备:ppt、三角板。
学具准备:小棒、白纸、铁丝、三角形、稳定性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
2、在哪看到过这种图形?(生举例)。
1、师: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做一个三角形。(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1:用小棒摆的一个三角形。
师:你们对他摆的三角形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摆的三角形小棒与小棒处没有粘牢。
师:你愿意上来让这个三角形变得更完美些吗?
生2:用白纸折了后剪出来的一个三角形。
生3:用铁丝折的一个三角形。
师刚展示,就有学生在下面提意见:那不是三角形?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个不是三角形?
生:它没有封口。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师动手捏住铁丝的两头问:这样是一个三角形了吗?
3、学生回答,教师不断完善。得出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断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提问:什么叫围成?学生齐读三角形的定义。
5、师:接下来让我们当一回小法官,判断一下上面的图形式不是三角形。(ppt出示)。
5、自己动手画一个三角形。教师也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
(反思: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关于三角形的定义作业本中也曾以判断的形式出现过,因此备这节课的时候,一直在犹豫,是直接以提问形式出现:“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还是先建立表象,再得出定义。最终还是采用了第二种方法。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也都掉进了自己预设的陷阱中:如用小棒摆的三角形连接点超出了,用铁丝围的三角形连接点没围住,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些生成进行及时的反馈,一步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围成”,突破了教学中的第一难点。)。
三、教学三角形个部分的名称、(承接上面的环节)刚才有人提到了三角形的边,谁来指指这三角形的边在哪儿?(学生上来指)。
师手指三角形的顶点问:“这叫三角形的什么”?手指角问:“这又叫三角形的什么?”
教师边说边板书:咦,原来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2、在刚才自己画的三角形中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3、小游戏:师:每一个顶点都有它对应的边,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指定点,你们来指出它对应的边。
师:给你的三角形也起个名字吧!(学生起名)。
师:让我们认识一下你画的三角形(生手举三角形,并说这是三角形)。
(反思:上学期教学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时,发现学生顶点和对应的边很会搞错,因此这儿设计了了一个小游戏,本意就是为学生在下面一个环节画高做准备,但就像云外天所说,如果把这个环节与后面的画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课堂就更精彩。)。
2、师:为什么设计师都到用三角形而不用别的图形呢?(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
3、师:真的是这样吗?想不想动手来验证一下(学生拿出学具进行操作)。
(反思: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本是个很好的教学设计。但是学生在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过于心急,对学生的操作有太多的指导,导致这个环节失去了原有的功效)。
四、画高。
1、老师这儿有一个三角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对边画了好几条线段(ppt出示)哪一条最短?为什么?引出高。
2、那什么叫高呢?教师边在ppt上演示,边介绍:从一个顶点出发,到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三角形的底。
3、看书,书中是怎样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
4、锐角三角形:教师演示画高,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画高。
师:刚才我们是从一个顶点出发向它的对边画了一条高,如果从另外的顶点出发,你会画高吗?想想三角形的高有几条?为什么?(学生画高,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5、直角三角形:出示学生自己画的直角三角形:刚才有同学遇到了困难。像这样的三角形怎样画高?(学生回答并在练习纸上画出以最长的那条边为底边的三角形的高)。
6、钝角三角形:教师出示:像这样的三角形也有三条高,今天我们只画斜边上的高。学生动手画高,展示作品。
五、应用。
1、师:今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三角形,你能说说你又了解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出示: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已经摇摇晃晃,你能帮他修好吗?
(反思:这个环节教师稍微进行了一下拓展,因为例题中只出现画锐角三角形的高,而且关于角的分类是安排在例4。但从学生的掌握程度来看,学生还是掌握的较好。画锐角三角形的高的过程中教师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画的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一点,因时间关系,教师只是点了一下,在画高的细节上教师还应强调。)。
认识三角形篇十五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篇十六
内容:
p.22、23、24(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包括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第22页的例题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第23页的例题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认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准备:
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认识三角形篇十七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准备活动:
1、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1,3,3;
(2)3,4,7;
(3)5,9,13;
(4)11,12,22;
(5)14,15,30.。
作业:课本p119习题:1,2.。
教学后记:
认识三角形篇十八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种类,特别是按角分类。
3.培养学生讨论交流,探索研究.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请学生讲讲自己学过那些图形.
2.同学们在那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
二)教学新授。
1观察手中的三角形,他和其他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之处(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2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师用反证法(教具。
3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出示。
4练习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那些不是三角形(是的举手,不是用拳头)。
师:现在我们能区分三角形和其他图形,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中有特殊。
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里有特殊的长方形,三角形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出示)。
同学们认一认,识一识,你想想称什么三角形好(取名)。
给他分类。
刚才大家用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给叫分类,老师给大家弄糊涂了,一会儿是直角三角。
么角。
锐角直角。
锐角锐角。
钝角。
还有没有??画圈(如果把三角形比作大圆的话,那么这三种是这个圆的三部分)。
个角不同)。
2.你能给这三类角分别起名吗?(板书)。
判断下列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出示)。
你是怎样看的?注你怎么知道是直角三角形?
看时我们只看一个角就能知道是什么三角形(教具)。
判断下列三角形是什么角。
现在你还能所看到三角形的一个角就能知道是什么三角形,是不是全都要看三个角。
3.我们已经学了什么是三角形,以及按角分的三角形的分类。同学们还想进一步。
了解那些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列出问题:一一解答。
平时什么地方用到这个特性(举例)。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什么是三角形?它分为那几类?
判断。
1.有三条线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凳子坏了常用钉子在下面定个木条这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有一个角是150°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7.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8.有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篇十九
教学目标:
2、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准备活动:
1、能从右图中找出4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在右下图中你能用符号表示上面的三角形吗?
2、它的三个顶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内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二、巩固练习: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
(1)1,3,3;
(2)3,4,7;
(3)5,9,13;
(4)11,12,22;
(5)14,15,30.
小结: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作业:课本p119习题:1,2.
教学后记:
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给出的三根小木棒是否构成三角形,但对于给出两边,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就不能解决.学生的灵活度不够.
认识三角形篇二十
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
1.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找实物。
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
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做练习。
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本文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班教师用书》上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典春联集100副(汇总9篇)
- 2023年个人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保育员(优质9篇)
- 《教育从爱开始》读书笔记3000字(大全11篇)
- 最新律师个人工作总结简短(优质10篇)
- 公务员年休假请假条(大全12篇)
- 最新三八妇女节主题标语(精选15篇)
- 团拜会主持词(实用14篇)
- 最新压力容器管理制度汇编(实用14篇)
- 2023年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50字(通用17篇)
-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后感30字(大全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