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理论讲稿(通用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6:51:53 |
  • ZTFB |
  • 8页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可以为未来的工作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写总结时,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一

授课年级:2006级社会体育专业8、9班学生人数:42人。

教学内容:。

教学任务:

1、从理论上初步掌握健美操动作术语及其记写方法。

一、基本术语。

(一)基本动作术语。

意义: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用语言表达动作并有利于文字资料的学习。

1、上肢动作术语。

举: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手臂抬起并固定在某一方位上的姿势。有前举、侧举、后举、侧上举、侧下举、侧前举、斜下举、斜前上举等。屈:手臂在矢状面使关节角度缩小的动作。有胸前平屈、肩侧屈等。伸:手臂在矢状面使关节角度扩大的动作。有上伸、侧伸等。

摆动:臂或腿在某一平面内,自然地由某一部位匀速运动到另一部位的动作。有前后摆动、左右摆动、上下摆动等。

振:臂或上体做大幅度的加速摆动动作。有臂上后振、臂胸前平屈后振等。绕:身体某一部位摆至180度以上、360度以内的动作。绕环:身体某一部位摆至360度或360度以上的动作。

2、下肢动作术语。

站立: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两腿站立的姿势。有并腿立、分腿立、提踵立、点地立、单腿立等。

下蹲: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两腿屈膝站立的姿势。有半蹲、全蹲等。弓步: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一腿屈膝、另一腿伸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的姿势。有前弓步、侧弓步、后弓步。

点地: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一腿伸直或屈膝,另一腿脚尖或脚跟触地的姿势,身体重心在主力腿。有前点地、侧点地、后点地及交叉点地等。踢腿: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一腿站力,另一腿做加速有力的摆动动作。有向前、后、侧踢腿等。

吸腿: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一腿站力,另一腿屈膝,小腿内收向上抬起的动作。有向前、侧吸腿等。

平衡: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一腿站力,另一腿抬起并保持一定时间的动作,主要体现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有搬腿平衡等。

后屈腿: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一腿站力,另一腿向后屈腿。

跳: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膝踝关节弹动小跳,分单腿跳和双腿跳。踏步: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脚跟落地再过渡到全脚掌。

3、躯干动作术语。

屈、伸、转(保持上体垂直轴不变)、振、绕环。

4、地面动作术语。

跪: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屈膝并以膝着地的姿势。如跪立、跪坐等。坐:抬头挺胸,上体直立,腰腹收紧,以臀部着地的姿势。如屈腿坐、盘腿坐等。卧:抬头挺胸,腰腹收紧,身体躺在地上的姿势。如仰卧、侧卧、俯卧等。撑:抬头挺胸,手掌着地并承担起身体重量的姿势。如俯撑、蹲撑、仰撑等。

(二)移动术语。

原地、移动、向前、向后、向侧、转体、绕环。

(三)肢体术语。

同侧、异侧、同面、异面、同时、依次、双侧、单侧、对称、不对称。

(四)关系术语。

1、运动面术语。

矢壮面、额壮面、水平面。

2、运动轴。

矢壮轴、额壮轴、垂直轴。

3、方位术语。

上、下、前、后、内侧、外侧、近侧端、远侧端。

1、吸腿跳:上体正直吸腿脚尖必须伸直正确的落地技术,高、低或超低冲击力。

2、踢腿跳:只在髋部运动前或侧支撑脚,可轻微踢起,腿必须伸直,高、低或超低冲击力。

3、开合跳:分腿时,髋部外开,膝关节在同方向弯曲并腿时,脚可平行落地或外开并腿支撑,不可突然落地,必须缓冲击力或超低冲击力(蹲)。

4、弓步跳:上体重心必须在两腿之间,脚向前和平行,膝关节在重力腿的脚上面,幅度可变化,脚后跟部需要着地,高、低或超低冲击力。

5、踏步:以柔软的脚尖—脚跟落地的传统踏步,超低冲击力。

6、跑步:髋和膝在一条线上,脚在后面。

7、弹踢腿跳:低的膝关节伸展的跑,膝关节和髋关节运动,伸展要有控制,高冲击力。

(二)有氧概念术语。

有氧练习是指运动中完全靠呼吸和有氧系统供能的一项全身性的运动,有一定的节奏和持续的练习。

1、基本步伐术语。

低冲击力动作:有一只脚接触地面的动作。

高冲击力动作:两只脚都离开地面,即有腾空的动作。

无冲击力动作:两只脚都接触地面的动作,或不支撑体重的动作。

2、方向术语。

前、后、左、右、右前、右后、左前、左后、顺时针、逆时针。

3、上肢动作术语。

常用手型:掌型、拳型、五指张开型。

常用手臂动作:屈臂、侧举、低摆、胸前推、肩上推、冲拳、绕、摆动、菱形、伸臂、前举、上提、下拉、侧下摆、远伸、绕环、交叉、l形等。

4、动作名称的构成。

健美操动作的名称是由方向和移动、基本步伐、肢体关系、上肢动作术语构成的。

5、简记法。

三、肌肉训练基本术语。

(一)肌肉名称术语。

三角肌、胸大肌、股四头肌等。

(二)关节活动名称。

伸展、内收、外展、躯干等。

(三)训练动作名称。

俯卧撑、提踵、仰卧起坐、卧推举等。

(四)训练器械名称。

哑铃、杠铃、健身球等。

作业:

1、请举出5种以上的动作方向术语。

2、请举出3种以上不同的关系术语。

3、请举出4种以上不同的基本概念术语。

4、用简记法记录4个8拍的健美操组合动作。

后记: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二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类.2、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手段,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3、健美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4、健美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功能.5、___________年,中国健美操协会成立。

6、___________年底,中国首次参加由fig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健美操的七个基本步伐。2.简述健美操创编的三要素。

三、论述题:(40分)。

答案:

一、填空。

2、身体练习.有氧运动.增进健康.塑造形体。

3、强烈的节奏感.高度的艺术性.广泛的适用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健美操的七个基本步伐。

1)踏步2)开合跳3)吸腿跳4)踢腿跳5)弓步6)弹踢腿7)后踢腿。

2.健美操创编的三要素。

1)创编者所具备的素质2)动作因素3)音乐因素。

一、论述题:(40分)。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三

政治是指政府、政党和其他治理国家的行为。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生动呈现了这一思想的鲜明理论特色。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高扬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决定着理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开阔了,就能够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认识世界、把握趋势;就能够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推进新的理论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充满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这一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色,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贯穿马克思主义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观点,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观点,着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观点,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观点,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将辩证思维贯穿于理论创造的全过程。这一思想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着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实现物质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掌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运用,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的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和人民性,使之成为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立足时代之基推进理论创新。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当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人类社会将迈入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智能化跨越的崭新时代。同时,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加。面对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世界需要新的方向、新的方案、新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发展道路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理念赢得广泛理解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世界风云激荡中孕育产生的。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中创造形成的。

当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历史反复证明,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要求,坚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方位加强,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发展成熟的。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执着追求,深刻改变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面临重大考验。历经不懈奋斗,当今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而且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崭新的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经验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担当和探索,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和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饱含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我们党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同志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指出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切把握住了人民立场的真谛,从而使这一思想的每一个观点都自觉立足于人民利益,闪烁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光芒。

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总结我们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把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落脚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头,把改革发展责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不负人民重托,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实践要求,着力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根本需要,深深融入人民对美好生活与幸福的追求中,是接地气、有温度、有生机的科学理论。

彰显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宽广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人类情怀。

尊重文明多样性,主张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让各种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平等相待、相得益彰,才能医治“文明冲突”的病根;只有采取交流互鉴的方式,才能促进不同文明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共同进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这一思想对人类文明的洞察,超越了文明冲突和对抗的狭隘眼界,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当今世界整体特征的认识有了全新的视野,同时也为自觉自信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坚实理论基础。

顺应和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当今世界的潮流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思想对时代大势的正确研判,反映了我们党认识和解决国内问题和全球问题的思路,即把关注国内利益、国内问题与关注人类共同利益、世界共同发展结合起来,超越了西方冷战对抗思维,更加强调和平稳定、共同发展、沟通协调、合作共赢。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积极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度构筑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集中了民胞物与、立己达人、和谐万邦、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汇聚着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深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刻阐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与期待,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世界和人类为坐标和舞台,既立足中国、努力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放眼世界,积极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了深邃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和高超的战略思维。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今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为我们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进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筑牢师生思想根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对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不仅能让广大师生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更有助于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对党和国家事业具有根本指导作用,进而不断加深对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把握,加深对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的领会,从而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既可以拓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性、中国革命道路选择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艰巨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广大师生由理论的清醒走向行动的自觉。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伟大历史人物、革命先辈、英雄模范的人生故事、奋斗故事,可以让广大师生深切感受到“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坚定信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党让去哪就去哪,打起背包就出发”的忠诚担当,从而在不断检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中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为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要不断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思政工作内涵式发展。比如,世界社会主义500年跌宕起伏的历史,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执着追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接续奋斗的足迹,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7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40多年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些都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能为我们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提供丰富素材和鲜活案例。

准确把握目标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通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需要准确把握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

贯通远与近,引导师生学史以强思明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的远与近、长与短的辩证法,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正视前行路上的困难与曲折,在不断汲取历史智慧中自信地走向未来。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师生“明大道”。历史之中有未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善于察大势、明大道,才能开启未来之门。另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师生“辨是非”,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把诸如“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重大现实问题放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进行全面把握,激发广大师生永葆奋发成才、矢志报国的决心和定力。

围绕知与信,引导师生学史以立心铸魂。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一条红线。要把握信仰、信念、信心,引导师生“知其然”,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播的、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如何形成燎原之势的、新中国是如何由弱变强的、改革开放是如何在深层次改变国家面貌的等历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同时,要引导师生“知其所以然”,不断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深刻认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立足情与行,引导师生学史以矢志奋进。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目的是“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一方面要引导师生以史为鉴修炼“小我”,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努力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另一方面要引导师生继往开来融入“大我”,不断把自己的理想同国家的发展、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主动投身强国伟业。

深入推进学习教育。

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抓手,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国师生中广泛掀起学习教育的热潮。

坚定主心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要把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起来,引导师生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把握,进一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

用好主渠道。学校教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要结合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师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在校园中营造时时学、处处学的浓厚氛围。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讲授和课程思政教学。

打造主阵地。互联网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成为全天候、跨区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要推动学习上网,通过打造“云课程”,让师生能够随时随地在网上开展学习。推动活动上网,通过举办网络知识竞答、网上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宣传上网,利用新媒体等平台载体,积极宣传师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思政课,我讲课的题目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从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历史,百折不挠,不懈奋斗,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今天,爱国主义情怀依然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复兴的必要精神基石,重视挖掘中共党史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广大青少年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赓续于一代代人不懈奋斗的伟大史某某。党史育人职责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高度契合的,都是为了引导青少年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要发挥党史资源优势,将宝贵的中共党史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素材和教学资源。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党史教育,必须突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鲜明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始终团结、依靠、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党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的定力、在逆境中的坚韧、在顺境中的自省,蕴含着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和智慧,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某某提供了丰厚滋养。百年创业多艰辛,赓续期待后来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特别提高青少年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正确党史观,以宏阔的视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去理解历史表象背后深层次的内在机理,能够更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关键要通过生动鲜活、亲切质朴的方式让爱国主义精神入脑入心、牢牢扎根。要注重采取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教育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创造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高校网络空间。积极组织青少年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走红色道路,以生动、直观、高雅的艺术形式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充分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激励他们担当好传承红色基因的政治责任、历史责任,引导青少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亲爱的同学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请用知识武装你们的头脑,用智慧丰满你们的羽翼,用理想坚定你们的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同志们:

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之后,x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为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战线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我们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狠下功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抓好落实。

刚才,几所学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发言,交流了各自在思想政治课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做法和经验,讲得都很好,大家要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借此机会,我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讲三点意见。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要把“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在行动上、时时处处体现在教育工作中,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导,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要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首先就要深化思想认识。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要求我们在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必须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想政治领导,才能确保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学校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在工作中运用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这一党领导教育事业的重要经验。

二要从情感上增进认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必须从情感上认同、心底里拥护。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有力支撑和深厚力量。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基础扎实,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必须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加抓思政课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要从行动上抓好落实。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就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学校党委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区教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形成全系统努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氛围。全区各学校党组织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校本课程研究,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配合的问题,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象是人、关键是思、重点是政、载体是课,必须牢牢把握住从“关键课程”的角度解决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要素、质量标准、保障条件等问题,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抓在手上、贯穿教学全过程。

一要抓住关键少数,推进全员育人。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有着关键影响,应当发挥关键作用。作为学校来说,要抓住学校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抓手,明确校园长、学校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加强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要抓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党员教师这一“关键少数”,增强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引领力”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其在育人工作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要抓住团队干部、班主任这一“关键少数”,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使之在学生班级、社团、网络等各种平台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要把握关键环节,推进全过程育人。要聚焦课程建设,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结合我区自然地理特点、传统文化、历史名人等,按照“充分体现教材的思想含量、政治含量、学术含量”的原则,建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构建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层层深入、有机衔接。要聚焦协作育人,教师进修学校、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全面梳理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面育人方面“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有哪些短板”等问题,形成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举措和重点项目、重点任务。要聚焦关键动作,抓好以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巡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巡察为主要内容的“三巡”活动,在全区教育战线推广形成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创新模式,实实在在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要立足关键领域,推进全方位育人。要立足课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要立足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要立足网络,探索“互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模式,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用好微信、qq群、校园网等平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把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议程,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素养”标准,着力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一要聚焦“政治强、情怀深”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要保持家国情怀,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我们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心中常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始终做到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改。

二要聚焦“思维新、视野广”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思政课教师推进思政课建设必须强化创新思维,在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要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教学,坚持“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己有人”,让有意义的内容也能有意思,让有深度的理论也能够有温度,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区教委和各学校要注重培育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引导其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三要聚焦“自律严、人格正”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我们要坚持从严管理和正向激励相结合,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的教育管理,引导其严格自律、慎独慎微,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要加大优秀思政课教师的评选表彰力度,激励其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引导其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同志们,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以重任在肩的责任担当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天高云淡、秋风飒爽、丹桂飘香的时刻,在这充满希望、富有诗意、硕果盈枝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近600名初一新同学和六位优秀的新教师,你们的融入,将给我们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里,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新教师和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由衷地欢迎!伴随着初一新生的到来,学校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升入初二的同学,你们是学校的中间力量,肩负着传承的使命,升入初三的同学,你们将要面对中考,将要面对人生第一次重要选择,希望你们要用勤劳与智慧铸就无悔青春!

同学们,岁月不居,天道酬勤。20--年,挑战与荣誉携伴而来。我为同学们的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而倍感欣慰,也为老师们的无私奉献、殚精竭虑而深怀敬意。我们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奋勇拼搏,在20--年中考和初一初二期末联考中我们成绩斐然,邳州市运河高中在全市招收并轨生300余人,在这全市前三百余名同学中,我校有25人;另外,择校生我校有30人,超出运中最低录取线的,我校有200余人,今年,我们学校中考的优分率在全市初中里仅次于运中,位居全市农村初中第一;初一初二级组在联考中均名列前茅,在此,我提议,请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对在上学期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表示热烈地祝贺!

老师们、同学们,20--年我们学校各项工作均尤为出色,在全市农村中学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20--年,我校教师更加务实、敬业,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有8人获奖,其中3人获得一等奖,5人获得二等奖;参加邳州市优秀教研组、备课组、优秀备课评比,我校语文教研组、化学备课组和多位教师的备课获得一等奖,其中化学备课组获得徐州市优秀备课组;参加徐州市科研杯优秀论文评比,18人参加,17人获奖,其中7人获得全市一等奖;20--年,我校学生更加勤奋、乐学,在和岱山、戴庄、徐楼期中期末联考中,我校各级组均名列前茅,在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我校有121人获奖。其中,刘畅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高晴、刘淑萍、李可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吴贝贝、徐晴、郭丹、徐迪、刘洋洋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另获得徐州市一等奖4人,徐州市二等奖42人,徐州市三等奖66人。20--年,我校成为江苏教育苏派联盟学校,获得徐州市控流止辍先进单位,徐州市体育工作先进校,徐州市书法特色学校等,对教育局给我们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们都认真组织落实、努力争先。另外,我校师生在徐州市创新杯论文评比、新世纪全国作文大赛等活动中获奖斐然,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老师们,作为校长,我希望你们能够成为一名有理想,对工作充满理性与热情的活力教师;成为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阳光教师;成为善于合作,谦逊自持,在善待与欣赏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魅力教师;成为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敬仰的高尚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内涵教师,我希望你们在碾庄的工作生活,能够健康、幸福而富有价值。

同学们,我要说,你们的一言一行,彰显的是国民风范,你们的一学一得,耕耘的是似锦前程。开学初,我们把班风改为“自信、明理、拼搏、超越”,希望同学们对生活、学习、人生树立自信永不言弃,明白事理,讲文明懂礼貌,知恩图报,勇于拼搏,锐意进取,持之以恒,最终我们一定会破茧成蝶,超越自我,走向成功。这里,我用“博”字为引子,送给大家六个词语:博约观取、厚积薄发;博弈自我、超越自我;笃定志向、奋力拼搏。

同学们,青春是短暂的,不要为路边的虚幻风景而迷失了你前行的方向,更不要为一时的欢愉而卸下了你冲击目标的勇气。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坚定信念,奋勇向前,为你独一无二的青春,为坚韧不屈的你自己,为美好光明的未来,奋力拼搏!

同学们,新的学期,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让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用高涨的热情,用坚定的信念,用务实的态度,携手共绘你的锦绣前程和碾中的宏伟蓝图!

谢谢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马克思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可以说,善于理论宣传,是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注重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党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引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各领域对创新理论的需求愈加强烈,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成为武装群众的思想武器,团结和鼓舞亿万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懈奋斗。为此,本报今日起开设《光明论坛·理论怎么“新”》专栏,刊发系列评论,探讨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方式拓展等问题。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一深刻道理早在170多年前就被马克思所揭示出来。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产生巨大能量。而群众能不能接受理论,既要看理论本身是否科学,还要看其话语表达是否悦耳悦目。在8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从话语体系建构、表达方式创新、传播渠道拓展等方面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理论终究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重复的教条。因此,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总是每时每刻都重视理论创新。回顾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准确研判形势、作出正确抉择,并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根据变化的实际推动理论创新,继而让创新的理论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在这段历经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一个政党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还要有永葆进取的理论创新勇气和非凡胆识。如果机械教条地固守僵化理论,不仅无法正确认识隐藏在经济社会变化发展背后的客观规律,还会因为思想滞后而阻碍社会进步,干不成任何事情。

这足见理论创新对一个政党的重要价值。但是,推动理论创新不仅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还要弄清楚到底如何实现创新。一般而言,理论创新具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本体层面的基本原理创新;二是话语表达创新;三是传播方式的创新。基本原理创新是根本意义上的创新,直接决定着创新理论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广大受众来讲,他们更为关注、直接接触的则是后两者。能否经常接触一些新的话语表达、能否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的理论阐释,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执政党理论创新能力的判断和认同。正因如此,近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态度重视理论创新,特别把话语表达创新和传播方式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并且着力取得显著成效。事实证明,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大纾解了一段时间以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困境,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比如,在话语表达创新方面,通过主动吸纳、巧妙融合、交相呼应的方式,既表达了党的政策主张,又说出了群众想听、听得懂的话,坚持了正确导向。

各地开展的“党员初心讲堂”能够唤醒党员干部入党初心,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思考“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为党留什么”,让全体党员干部回忆自己的入党初心,唤醒党员身份意识,使党员忆初心、守初心。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党员中走深走实。

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做好基层理论工作重点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重点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把“高大上”的理论通过“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出去,“飞入”心田、武装头脑。要精心准备使理论宣讲活动变得生动形象,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说清楚、说明白。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先进事迹、鲜活案例,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活起来”。

新时代基层理论工作面向基层党员,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要按照要求切实让基层党员学出忠诚,学出担当,增强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只要导向正确、群众认可,每个人都可以走上讲台,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在基层党员中进行人才选拔,组建基层宣讲团,紧密结合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选择宣讲主题,实现理论宣讲与基层实际相结合。

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部分基本要求也是跟大纲中三个小节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第一节是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我们讲党的建设理论,讲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执政党建设,不是讲一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我们教学大纲没有把老祖宗的话都写一遍,没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那里说起,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形成的,可能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或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讲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总起来说还是革命党的思维,跟现在的建党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主要是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的回答。

第二节要把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纲从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来突出它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三节主要是介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非常热的词汇,也是一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它应该达到什么目标,有哪些任务,应该有个了解。

这个专题的特点是什么,它在整个教学大纲中的地位是什么?我是这么理解的,这一讲的特点从内容上来看,要求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的关系,来看它的地位。因为大纲的第二讲到第六讲讲了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接着讲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导论部分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问题已经涉及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了,第一讲国情这一块是讲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间五讲是五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的五大建设和党的建设什么关系?应当说,党是关键,是根本的政治保证。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党的建设这一讲在大纲中的地位。从形式上来看,这一讲也讲一个方面的建设,也是个专题,不是像导论那样具有整体性,它和五大建设在阐述形式上有基本一致的地方。这里面仍然有一节是概述——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概述。前面我们有中国经济建设概述、政治建设概述、文化概述等,这是一样的,阐述形式基本一致。为什么说基本一致?就是说它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前面的几讲都有关于概念方面的一个目,比如经济和经济建设、政治与政治观、文化与文化建设等,第七讲没有一个小目专讲政党方面的概念,原来是有的,但是经过权衡把它拿下来了。拿下来有多种考虑,因为它跟五大建设毕竟不能完全并列,毕竟有所不同。因为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相关联的,它并不仅仅和中间某一个建设相关联。但是它也是专题,根据整体在先、专题为主的课程讲授要求,它属于专题为主的范围。

这个专题主要内容讲什么呢?我自己理解,它就讲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称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什么要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因为它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凭什么领导?为什么要领导?所以要讲党的产生,党的性质,党的地位,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以及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接着就是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这里面涉及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我觉得讲这一讲的时候可能会涉及三组概念,尽管我们教材没有,但是我们讲课中可能会涉及到。比如当代世界政党与各国政治生活的关系,政党本身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政党这么多类别,按主义划分,按地域划分,按规模划分,按政治主张或者组织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用意识形态划分,用指导思想划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二组概念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是不完全一样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肩负着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使命。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又是一组概念。

第三组概念就是政党建设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等。我们讲一个政党要生存发展就要进行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这些概念要引出来。我们大纲当中用了一段话,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里请注意,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今天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论断紧密结合在一起,与当代中国的主题结合在一起,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在一起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

还有“七一讲话”中用的结论,讲课中会涉及到,“七一讲话”中说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我们为什么会讲到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这样就切入到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这里面来了,就把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呼应起来了。

我们大纲里有一个目专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用的话很短,几十个字,这几十个字不能小看,包含很多内容,第一是讲党是怎么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是从性质上来说,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关于先锋队的问题我们在本科教材已经讲了,研究生思政课可以在本科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性的阐述,怎么理解两个先锋队及其相互关系;第三,讲党的地位,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这几十个字讲了三层意思。

然后大纲用一段文字具体展开,党的领导地位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凭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什么不是别的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来的?我们说“两个选择”,这两个选择可以展开讲。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境遇,以及我们各种政治力量的探索和实践,都凸显了这“两个选择”。还要讲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逐渐巩固起来的。我们强调它怎么形成的,比如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那时候国统区人民也是拥护蒋介石的。那时沦陷区人民“想中央、盼中央”,这个中央显然还不是共产党中央,而是国民党中央。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确立的?可以展开阐述。苏东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性质,这都表明共产党领导地位不是天然巩固的。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也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党的领导地位也是逐步巩固的,并且需要继续巩固,不是一劳永逸的。

后面有一段比较多的文字讲到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这在中共十三大之后讲得比较多,对这个问题研究也是很成熟的。大纲对此写得较具体,这里就不展开了。

接着讲第二个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作为理论,它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大纲里面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形成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前后有很大的区别,建党目标、建党方针、建党模式、建党方法路径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它有个共同点,即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说的是建设目标,怎样建设党说的是建设途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总结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这可以结合新中国以后这方面探索,其实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有一些教训,否则1989年邓小平怎么说我们有失误呢,正确和失误并不局限在某个历史阶段,大的方面错误往往集中在某个历史阶段,小的方面错误在不同时期都不可避免。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这方面可以展开,不光是共产党,其他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的案例也不少,也有很多教训。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以来的探索中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从实践、经验,再上升到理论,这是我们大纲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总的概括。

大纲用了六点概括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基本点。第一就是推进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结合,不是关起门来建设党,而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推进党建的伟大工程。第二就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理论上的创新是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各方面创新的先导。我们党的建设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也是作为党的各个建设的基础。第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个党就两条,一个它的能力问题,因为党本身作为工人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工具,执政以后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掌好权,为人民谋利益?党本身有没有资格执政,就是讲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问题。第四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立党为公是从建党开始就形成的理念,执政为民是我们掌握政权以后秉持的理念,关于这方面有一系列的阐述。第五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领导改革创新事业的党本身建设也应该以改革创新来推进。第六就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提出党要管党,90年代讲要从严治党,后来讲提高管党治党水平,现在讲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

大纲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意义也进行了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是讲它的意义。

第二节是本讲的重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这个新课题新考验的内容写得比较多,这里我就不多讲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集中的概括就是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四个考验。世情就是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国情就是“三个没有变”和“三个世所罕见”,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就是世情国情的新变化以及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就是我们面临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这就是我们在党情方面的新问题。四个考验还不是一个短期的,而是长期、复杂、严峻的,所以不能掉以轻心。党内存在这四个危险是不符合党的宗旨的。能否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关系到党的面貌;能不能办好事是讲能力的问题;群众是我们力量之源,群众是我们的基础,党脱离群众就会失败;党是清正廉洁还是消极腐败,这也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讲这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不是说过去没有考验和危险,而是现在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前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大纲用“两个更为”凸显了危机意识。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四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类.2、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手段,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3、健美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特点。

4、健美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功能.5、___________年,中国健美操协会成立。

6、___________年底,中国首次参加由fig在法国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健美操的七个基本步伐。2.简述健美操创编的三要素。

三、论述题:(40分)。

谈谈自己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

答案:

一、填空。

2、身体练习.有氧运动.增进健康.塑造形体。

3、强烈的节奏感.高度的艺术性.广泛的适用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踏步2)开合跳3)吸腿跳4)踢腿跳5)弓步6)弹踢腿7)后踢腿。

2.健美操创编的三要素。

1)创编者所具备的素质2)动作因素3)音乐因素。

一、论述题:(40分)。

谈谈自己对健美操运动的认识。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五

健美操运动是落实国家全民运动方针的最重组成部分。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健美操是一项有氧运动,既能使参与者提高肌体协调能力,也能塑造形体美,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体育美学视域下进行大学健美操教学的意义。

1.提高综合素质。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把体育美学作為基础,然后再进行健美操教学,这是大学体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通过健美操教学,让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欣赏艺术的能力,逐渐的锻炼养成,提高综合素质,还有协调能力。

2.提高审美能力。

在体育美学视域下进行大学健美操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发现欣赏美的能力进行培养。健美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进行纠正解决,让学生尽快掌握健美操的技巧,更好的进行学习,感受健美操的美,也感受自己的形体美,运动美,更加自信,促进全面发展。

2健美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1.人体美。

健美操运动不单是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涵盖了很多美的元素。其中艺术美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艺术的表现要通过人体的各种流畅的动作,舞美的编排,音乐的衬托来呈现的。运动员匀称的骨骼,丰满矫健的形体,独特的气质往往给人以视觉和感觉上的巨大冲击,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2.动作美。

健美操动作协调、姿态优美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借助于各种动作,运动员能将呈现出各种造型,也能表现具有抽象意义的美的感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传递出力量与激情。

2.艺术美。

对于大学体育中的健美操教学,对场地和硬件设施的要求都比较低,只需要有音乐就可以进行,和音乐的完美契合是健美操的精髓所在,音乐是健美操得以存在的灵魂和核心,在音乐的律动下,可以让健美操更加的有节奏,更加有青春活力,这里面的每一个旋律都和健美操的动作相互配合呼应,一旦和节奏不一样,将会对运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3大学健美操教学中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要注意的事项。

1、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忽视课堂纪律。健美操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出现的,因此健美操快乐体育课堂的构建,绝不意味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只能获得暂时的“愉悦”,不利于与学生集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因此,高校健美操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健美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前提,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入必要的引导,避免学生在自娱自乐中走入误区,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快乐体育课堂上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快乐而忽略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快乐体育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和从事锻炼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带来的乐趣。然而,很多教师在构建会计体育课堂的过程中,不给学生设定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因过分强调快乐而使健美操课堂不带有任何的“强迫性”,这实质上与快乐体育的思想是不相适应的。

4健美操能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机遇挑战并存,残酷的就业现状等等无形中会使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

1.释放内心压力。健美操是一种集体运动,它可以有效的舒缓运动者的心理压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首先,健美操是一项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表现各种动作能将内心深处“深藏不露”的焦躁与压抑进行释放;其次,健美操又是一门艺术,她能用运动来表达某种情感,传递某种思想;最后,健美操还是一种娱乐活动,编排者配上音乐,通过大家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尽情的享受练习的乐趣。

2.培养顽强品质。健美操运动有助于形成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健美操表演过程中,因为要突出艺术性和观赏性,所以往往需要参与者付出很多艰辛的动力。比如,很多肢体的动作上要求整齐划一,动作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上也比较苛刻。这既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更需要顽强的心理素质。

3.增强自信心。健美操运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健美操运动要借助于身体去表现某种情感。这就要求表演者要克服羞涩的心理。同时编排者也要精心设计音乐,设计动作、设计服装,给表演者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能够迸发激情,彰显活力,提高动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比如,经常参与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演出活动就能不断增强自信心。

5在大学健美操教学中构建快乐体育教学的路径。

1、有效应用情感因素。构建快乐体育教学课堂的时候,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情感因素,对重视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动作都可能让学生对健美操产生兴趣,或者是让学生对健美操教学产生厌恶的心理,这对健美操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是有直接影响的。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情感教学,这不光是维系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更是快乐体育教学的主要灵魂,通过情感教学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2、应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想让大学健美操教学开展的更加顺利,让学生能在教学课堂中获取更多的健美操技能,并取得更多情感上的体验,教师在进行健美操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兴趣偏好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并掌握学生所有的健美操基础,在教学课堂中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每个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制定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健美操客厅课堂上有学习的热情,有更多的收获。比如,在对待健美操基础较好的小组时,教师可以选择难度大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要是基础较差的小组,教师则要选择一些基础动作进行先期的教学,并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予以肯定,这样能让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健美操信心。

3、教材方法要灵活。高校开展健美操教学课程主要就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体育视野,而组织设计环节,主要是让健美操课堂充分足够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在进行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其心理特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需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以及乐感趣味联系法等等。比如教师在安排乐感节奏联系的时候,就可以应用乐感趣味联系这一教学方法,让音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健美操节奏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健美操音乐去数4×8拍,这样能让学生得到乐感练习,还能让学生的反应能力有所增强,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对健美操更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应用小组教学法,让小组成员互相学习,这样能将团队的作用发挥出来,也让学生间的沟通能力有所增强,达到了健美操教学的最终目标。

5结语。

健美操加入到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体育美学视域下对以后的健美操教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分析,能够最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藏的体育美,更热爱运动,打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六

摘要:以培养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以陕西理工大学“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为例,针对结构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的发展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尝试引入“互联网+”时代的多媒体、现代网络技术等辅助工具,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升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结构化学》以量子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揭示微观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1]。学好结构化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物理、数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相关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空间想象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构化学是化学专业公认的最难学的课程之一。由于结构化学中涉及许多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无法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清晰的表述相关课堂内容,从而对学生学习结构化学带来了较大的阻力。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模式在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深受裨益[2,3,4,5]。因此,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结构化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积极深入教学研究,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1结构化学的课程地位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结构化学》课程是物理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是化学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规律,从而在更深层次上解释各类化学现象。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加深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前修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物质结构及其性质关系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陕西理工大学“结构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目前仍采用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多媒体结合板书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种课堂教学组织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结构化学属于理论基础课,与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紧密相连,对于学习者而言大多艰涩难懂[6]。其次,学生仅靠教师在课堂上单一式灌输及书本上对原子结构、化学键、对称性及晶体结构等概念的抽象描述,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重视教学任务的落实,导致授课过程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倘若学生基础差,学习和理解就较为吃力,很容易在刚开始学习时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再者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制约,不能够满足学生对重点难点部分反复学习理解的需求,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知识要点,学习效果不理想,这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一大弊端。

2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以信息的形式存储和传递,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实现课程的广泛传播。课程内容的获取与教学互动都以多媒体环境为基础,学生通过使用多媒体平台可以随时复习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通过多媒体互动平台实现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当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智能手机和电脑已经基本成为学生的必备品,加之我国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面的完善,学生上网获取信息十分便捷,他们可以在网络视频教学网站上随时学习授课视频、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等。通过在网络上主动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从而使学生们由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在他们需要或想要学习时在网上主动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元化和自主化,能够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7]。因此,目前在结构化学课程中使用“互联网+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值得逐步探索和推广。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7]。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体现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集图形、视频、声音、文字于一体,不受实地教学环境设施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相关教学软件,将所要表达的课程内容充分展现出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并从多角度思考相关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体现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课件,探讨课后习题以及下载课外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安排,随时观看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可以随时和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而且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远程人机交互功能的发展,学生可以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相关要求调整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

鉴于上述特点,倘若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将我校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声音、动画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可视性和互动性,优化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由传统的被动式、填鸭式教学转变为积极的自主式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

“互联网+”新型授课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上课过程中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由此并产生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8],这种模式实现了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和老师或者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围绕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视频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带领学生逐步学习和理解相关课程内容,并把握“以学生为主”这一主线,在课堂交流时要仔细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用启发式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相关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授课教师提前将授课内容的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发送到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自己下载学习。学生也可根据自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走上讲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例如:在进行分子对称性教学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三种镜面操作问题,授课教师可以将三种镜面操作的概念教给学生,然后列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课上,学生可将自己的观点用课件的形式阐述,实现互动式交流。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从过去知识的单向传授,转变为与学生互动、互学的新型教学关系,可提高师生间互动的频率和效率,有效改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互联网+晶体结构模型制作。

结构化学中有许多抽象的内容,用传统的方法讲授,学生不但感觉非常难以理解而且不易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概念。例如在结构化学教学中,最为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其中涉及的分子对称性、晶体的点阵结构、以及等径圆球密堆积形式等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描述和讲解清楚非常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加强学生对结构化学课程的兴趣,加深对此类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我们初步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互联网+”晶体学模型制作,要求学生利用flash、authorware等辅助软件制作相关的动画视频,并在做模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如金属原子的堆积顺序,配位数,晶胞类型、结构基元、正四面体空隙及正八面体空隙等,通过亲自制作并讲解相关课程内容,可以通过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多层面增强学生对课程中抽象理论的理解,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3利用计算化学的动态模拟进课堂。

结构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涉及许多抽象概念。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应该增设相关实践教学环节,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目前陕西理工大学已开设两个与结构化学专业相关的实验项目,如:络合物磁化率的测定、分子偶极矩的测定等实验,但这些实验项目仍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练习机会,而利用计算化学程序及互联网动态模拟软件便可以解决此问题。例如有机分子的振动模式、有机立体化学瓦尔登翻转实验、原子轨道及分子轨道研究等。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模拟结构化学课程章节相关内容。例如:有机立体化学瓦尔登翻转实验模拟中,可通过改变反应物的进攻方向,观察瓦尔登翻转的角度变化。学生通过计算化学的动态模拟学习,可将典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反应过程整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层次理解课本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多媒体形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题组将对结构化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与探索,旨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课上变为课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和优化传统教学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4):3-6.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七

近几年来,终身教育得以快速推行,青年一代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美操以其明快的节奏、动感的音律得到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现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技术能力逐年降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是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媒介,而健美操则是高校体育教育首选的课程之一。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塑形的黄金时期,所以正确、适当地学习健美操可以改善形体形态,陶冶情操,修正由于长时间埋头学习形成的不良坐姿,增强体质,对大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然而在现在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而完不成健美操的训练,有的学生因为健美操的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潮流,而对健美操失去了兴趣,这就导致了健美操教学根本体现不了健美操的魅力,发挥不了健美操的作用,事倍功半。

形体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人体训练,是通过徒手和器械的练习塑造体形,训练仪态,锻炼身体,培养道德品质的一个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在开展健美操教育的同时开展形体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大学生欣赏美、表现美、体现美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将形体训练和健美操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完善高校健美操教育的教材和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高校健美操符合学生要求,改善高校健美操教育的现状。

1形体训练能提高学生体质,使练习者动作优美,姿势到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面临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休闲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他们用在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致使有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地完成健美操的动作。而且,现在高校的健美操教育都只是通过一套或几套动作的练习,强调的只是动作的正确性、完整性、标准性,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姿态的纠正,学生长期伏案学习造成的弓腰、驼背等一些不良习惯得不到改正。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学生将这些习惯带到健美操的练习中,不但影响健美操的优美性、可观性,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形体训练注重身体练习,使人体匀称、和谐地发展,对头、腰、腿、足等都能起到练习的作用,而人们也只有在五官、四肢配合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展现出运动之美。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加以适量的形体训练,能够令练习者身体的一些不良姿态得到改正,可以增加身体的柔韧程度,提高协调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大动作的标准程度,提高动作的稳定性、可行性,使练习者更有成就感,也使动作更有观赏性,从而达到了我们在高校开设健美操教育的最终目的。

形体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提高审美观念。

气质是一个人谈吐举止的精神面貌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的个性之一,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外在美是先天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来加以改善,我们无法改变五官,但可以改善我们的形体;而内在美要我们不断地学习、锻炼、磨练来形成,而运动则是培养良好、高雅气质的`重要途径。

形体训练要求学生有正确的站姿、正确的行走方式,使练习者形成了良好的身体形态、优美的体型,这样就提升了练习者的外在美。与此同时,同学在课堂中体会到的形体之美,可以使他们产生美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和认识了美的概念,养成了注重形体美的良好习惯。同时,健美操教学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对审美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健美操所特有的美需要高雅、有品味的美育鉴赏力再现出来,形体训练可以将体育学和美学结合在一起,通过柔美、协调的体态之美来展现人们特有的美。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体会美,感悟美,认识美,提高审美能力和自身修养,使整个人散发出运动之美,拥有旁人没有的独特的、高雅的气质,并将这种气质带到平时的生活中去,最终成为一个有着高雅气质的人,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3形体训练能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传统的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相对单一,很多学校开设健美操课的目的也是应上级要求,而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目的也是为了应付一下考试,及格万岁。其学习的内容也全是考试的时候要考的动作,加以反复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美的享受,更不能体会到快乐的感觉。这样就造成了健美操课程资源的浪费,费时费力,使健美操课程开设的目的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在健美操课程中加入形体训练后,学生可以在优美、轻快的音乐声中去学习,去享受舞蹈和音乐带给他们身心的快乐。在学习的时间段中,他们可以彻底沉淀自己,消除杂念,使身体和思想得到真正的放松,将内心的情感在运动的过程中随着舒缓的音乐得以很好地抒发,使身心合一,起到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感受快乐的人生和生活的美好,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提高抗打击能力和抗压能力,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下,坦然面对一切艰难险阻。

1健美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态。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与其他老师不同,健美操老师除了要有美好的师德和人品外,还要格外地注重自己的形态。每个人对美的东西都很向往,而教师自身优美的形态形象会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在青少年时期,学生们的价值观、审美观还不太成熟,教师适时地表现自己的形态美、语言美,会让他们产生对美的向往,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学习。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非常注重自身的形体练习,利用良好的心情和形体语言去教导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2保证形体训练过程中的动作规范性和准确性。

由于在形态训练中有些动作的幅度比较大,动作的复杂程度高,并且学生身体的柔韧程度和承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所以很容易造成动作不到位、不规范,并且造成学生肌肉或韧带拉伤。在学习动作过程中,学生既要保证动作的技术、技巧掌握到位,还要把握动作的要领和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在课堂实践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练习,让他们相互监督,相互纠错,并且在一些动作上量力而行,使学生动作尽量做到流畅、规范,从而才会产生美的感觉。

3形体练习的内容选择合理,时间安排适当。

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注重基本形体姿态的练习,对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可以增加舞步、柔韧性、协调性的练习,使他们的形体动作更加舒展大方。另外,形体训练只是为健美操教育服务的,不能因为形体训练耽误了整个健美操课程的进度,学习的时间不可过长,一般可以放在课前准备阶段或课后放松阶段,切不可本末倒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形体训练能培养大学生的内在美,并且能使其在外形上姿势优美。通过形体训练提高对自身的认识,增强自信心,培养表现力,提高健美操的质量。而形体练习也需要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不断纠正不正确的形态姿势,才可以使健美操课程顺利成功地进行,培养出气质高雅和身心健康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宽柔,姜桂萍。健美操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余雪香。浅谈形体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j]。理论研究,(06)。

[4]燕政。形体训练在师范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

[5]张蓉。健美操专选课中形体训练的重要性[j]。山东体育科技,2007(02)。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八

教学内容:

3、健身性健美操的运动特点。

教学任务:

1、使学生初步了解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知识,为将来上好健美操实践课做好准备;

2、通过健美操运动功能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动机和热情;

3、通过健美操运动技术和要求的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健美操概念、端正学习健美操的态度,为将来科学有效地上好健美操课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体育课中新的内容——健美操,也许有的同学曾听过、见过或在健身馆或其他地方学过这项运动,对这项运动有所了解,但据我所知,大多同学只是听过,对其了解不多也不够全面。今天,我想让大家全面准确地了解这项运动,希望大家认真听课,从中受益。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从影响人体健康角度来说,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控制体重、减肥和改善体形体态、提高协调性和韵律感有良好效果。

有氧运动:是中底强度的运动,以消耗o2,分解糖、脂肪供能的运动。有氧运动的心率:(220-年龄)x60%至(220-年龄)x80%教学重点:让学生搞懂有氧运动的标准心率、项目、运动强度及有氧运动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心率的测试方法。

三、健美操运动的分类:

根据当今世界和我国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健美操运动可分为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两大类。

1、健身性健美操。

健身性健美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其动作简单,实用性强,音乐速度也较慢,动作多有重复,并均以对称的形式出现,严格遵循健康、安全的原则。

2、竞技性健美操。

竞技性健美操是在健身性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竞赛”。竞技性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连续复杂的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是以成套动作为表现形式,必须展示连续的动作组合、柔韧性、力量与七中步伐的综合使用并结合难度动作完美地完成。教学重点:健身性健美操的概念。

四、健身性健美操的运动特点。

1、保持有氧代谢过程。

其动作及套路的设计,保证健身者在运动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摄入氧气,并成分利用氧化来燃烧体内的糖元,突出燃烧脂肪作为能量供给为前提的、实现加快体内新陈代谢,重新建立人体更高机能水平的目的。有氧运动中,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都得到良好锻炼。

2、广泛的适应性。

健身性健美操练习的形式多样,不受场地、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不同年龄的人可以选择不同强度的动作进行锻炼。

3、注重个体的差异。

健身性健美操的动作套路形式多样化,节奏有快有慢,套路有长有短,动作有难有易,运动量和运动的强度大小可以任意调节,适合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的人都能进行锻炼。

4、健身的安全性。

1、增进健康的功能。

健美操作为一项有氧运动,人们对其健身功效已达成共识。有研究认为,经常参加健美操锻炼的人,心脏总体积指数显著大于没有参加锻炼者,且吸氧量明显增加。有氧运动最能发展人体的心肺功能,增强心肌,增加肺活量,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健美操不仅具有有氧运动的功效,且兼备发展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的作用。因此,专家认为,健美操是目前发展身体全面素质的较为理想的运动。

2、塑造形体美功能。

健美操练习的身姿态要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良好姿态的要求基本一致,因此,通过长期的健美操练习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改善不良的身体形态,形成优美的姿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给人以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感觉。

健美操运动还可塑造健美的形体。通过健美操练习,尤其是力量练习,可使骨骼粗壮、肌肉围度增大,从而弥补先天的体形缺陷,使人体变得匀称健美。其次,健美操练习还可消除体内和体表多余的脂肪。

3、缓解精神压力,娱乐身心的功能。

科学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健美操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以其动作优美、协调、全面锻炼身体,同时有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是缓解精神压力的一剂良方。在轻松优美的健美操锻炼中,练习者的注意力从烦恼的事情上转移开,忘掉失意与压抑,尽情享受健美操运动带来的欢乐,获得内心的安宁,从而缓解精神压力,使人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最佳的心态。

另外,健美操锻炼加强了人们的社会交往。

4、医疗保健的功能。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九

信息安全政策是一种政治政策措施,而政治政策措施具有多种规定性,这些规定性放在一起使得政策成为权力机关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是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此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二重性。

3.1信息安全政策是维护信息环境趋向和谐和正常运转的基础。

信息安全政策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最直接环节,信息安全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信息安全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和信息安全政策实施的程度及范围,信息安全政策的实施是完善、维护现有信息安全政策,制订新的信息安全政策的基础,通过信息安全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完善健全,信息在信息流通的各个环节的正确性、安全性、完整性、冗余性得以保障,从而使信息环境更加美好和谐的运转。

3.2信息安全政策是政策主体站在公共立场上维护信息不受侵害的重要工具。

信息安全政策的制订实施为维护信息安全提供了保障工具,它的制订和实施从公共立场上维护了政策主体的利益,然而由于信息安全政策主体即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实施者和信息政策客体即政策目标人群之间存在着价值取向地位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信息安全政策主体和目标群体的价值能否独立在信息安全政策过程之外,换而言之:信息安全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及目标群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是否会影响政策最终地价值趋向就成为了研究关键。笔者认为:虽然信息安全政策的主体是站在维护公共信息安全的角度来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政策的,但是由于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者在信息安全政策的制定中或多或少的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政策目标与政策目标群体在价值取向上不完全吻合,使得信息政策过程不再是直线过程,因此,希望信息安全政策一出台就能解决所有的信息安全政策问题是不现实的,这是对信息安全政策主体和信息安全政策目标群体主观能动性的否定,也是对信息安全政策过程中自上而下的信息流的忽视,更是把信息安全政策当做一成不变的决策结果和行动指南的唯心思想。

健美操理论讲稿篇十

为使党的创新理论被群众所掌握,我团积极探索理论宣讲新途径,努力推进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和普及化。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团完成各类规模以上宣讲任务340多场次,听众约12万多人次。荣获了全省讲师团系统年终综合考核一等奖,8月又被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表彰为“理论宣讲工作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选题,体现宣讲工作的时代性。

虑、理论困惑等,如腐败是不是越反越严重了?为什么看病贵、上学难等问题采用分众化、个性化、实用性的宣讲,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疑虑,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二、坚持三贴近,突出宣讲工作的针对性。

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实现理论的大众化、通俗化。一是实行党委中心组旁听制度,加大对中心组学习的理论辅导,不断提高中心组学习服务的质量。二是建立了洛川县交口河镇和市妇联等宣讲联系点,经常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宣讲联系点,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方针政策的了解。三是采取座谈会、讨论会等方式,与干部群众相互沟通,了解基层实际,掌握基层理论需求,听取基层对理论宣讲的意见。四是深入基层,对居民、农民、工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加深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理解,解决思想认识的疑惑。

三、创新形式,增强宣讲工作的感染力。

要使理论宣讲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唯有不断地创新宣讲形式。一是变“说教式”为“共鸣式”。根据不同听众、不同需求来组织内容,设计宣讲方案。特别注意改变“一人讲、大家听、满堂灌”的“说教”,用群众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做到了台上宣讲,台下“共鸣”。二是与群众“面对面”,和百姓“零距离”,到田间地头、村居院落面对面交流,实打实的说理点拨,使宣讲生动鲜活、合情入理,群众能听得懂、听得进。三是宣传身边人,宣讲身边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讲清道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达成共识。四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形象生动的幻灯片等,让广大干部群众“坐得住、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上”。为了鼓励宣讲人员制作出高质量的幻灯片,我们专门在全市讲师团系统开展了优秀课件评比活动。

四、夯实功底,提高宣讲工作的吸引力。

提高理论宣讲水平,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理论宣讲队伍。一是加强学习。全团开展了“一周一题、一题一议、一月一讲、一讲一评”活动,全市讲师团系统开展了以“练内功、强素质、比业务”业务竞赛等活动。活动中,团里发表了理论文章35篇,制作宣讲课件21个,完成调研课题8个。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提高了宣讲水平。我团选送到省上参加宣讲竞赛选手,分获了一等奖、三等奖。二是“走出去”取经,两年内,全团10人中,就派出了7人次,赴山东、山西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请进来”送宝,先后邀请了清华大学教授何茂春等省内外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传经送宝,全团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五、健全机制,确保宣讲工作的长效性。

建立理论宣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搞好宣讲工作的根本。一是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责任制,重要宣讲任务,首先安排领导宣讲。二是遴选了一批理论工作者、理论造诣深的领导干部、基层骨干、“五老(老红军、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和少先队员等组成了一支灵活机动、风格多样的宣讲队伍。三是完善了宣讲激励机制,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奖励,充分调动了宣讲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我团在理论宣讲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作出新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