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毛概实践调查报告(实用12篇)

  • 上传日期:2023-11-12 00:28:43 |
  • ZTFB |
  • 8页

报告是一种向特定受众传达信息的方式,通常用于汇报情况、提供建议或解决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善和专业的报告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然后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接下来,我们需要合理组织报告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并确保逻辑清晰、条理性强。此外,报告中的语言应准确简洁,使用专业术语和数据可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希望这些报告范文可以给大家带来启示,进一步提高报告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一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1.引言。

在社会实践期间,针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认知与需求现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区分乡镇。由于双柳树镇常年以青壮年劳务输出为主,正值暑假,乡下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家,这些孩子多由其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第一天在彭畈村做调查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以至于单纯性的问卷很难进行下去。“爷爷奶奶”们认字的极少,偶尔遇到在家的叔叔阿姨,有的存在戒备心理说自己不识字,有的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早就不关心小学教育了。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决定灵活机动,改变策略,以走访为主,弱化问卷,尽可能地在村头巷尾和叔叔阿姨们聊天,把问题隐含在聊天内容中。这样一来,既能很好地了解身边老百姓对家乡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又能消除大家的戒备心理,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来源。

于是,在彭畈、天桥、曙光等村调查时,我们都采取这种办法,能做问卷的就做问卷,实在做不了的,我们就和他们聊天。而在双柳树镇街区,调查对象多为商户,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起问卷来比较容易。为节省时间,我们就直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事实证明,这种调查方式因地制宜,比较合适。问卷调查的狭隘之处和聊谈访谈的泛泛而谈也能互为弥补,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我们在双柳树镇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在有效问卷中,双柳镇区问卷110份,彭畈、天桥、曙光等乡村问卷43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以镇区问卷为主,参考乡下问卷和走访记录,一并纳入最终的结果分析。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普通百姓对于教育认识,另外,作为问卷调查的前两题,我们也是有意如此设置,以便接受调查者能够很快上手。

当地居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异议,城镇乡村重视教育程度可见一斑。在农村走访中,我们发现,即使家庭贫困,家长们也是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命运,告别农村,出人头地。至于辍学现象,问卷显示有16.3%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结合访谈内容,我们了解到,认为存在辍学现象的被调查者要么对问题理解有误,有么存在主观臆想。在乡下,即使家庭条件实在不行,父母也不会允许孩子中途辍学。更一般的情况是,几乎全部的农家子弟都能保证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很少一部分会进入重点高中,剩下的初中毕业生们由于多种原因(成绩不好、学不进等)多是自愿退学,随亲属外出打工。

2.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认识。

我们主要选取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三个方面来了解居民对于周边小学教育资源的认识。表格统计结果面向的是双柳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从统计结果看,被调查者的选择都集中于“较好”、“较差”,结合我们做问卷时了解的情况,很多人会询问为什么没有“一般”这个选项。也就是说,对于双柳树镇镇区居民来说,小学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均处于一般水平,这是总体上的认识。但在问卷之外,和大伙儿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了解到了镇区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一些困境。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人数过于集中,由于近些年双柳树镇各村小学日渐衰败,再加上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双柳树镇中心小学接纳的学生人数暴涨。在中心小学档案室我们看到,双柳树镇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共计29个教学班,各班学生人数从53至94人不等,大多集中在85人左右。如此大班教育实属无奈,一则学校容量有限,二则教师人员不足。在如此高密度的教学班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老师难以面面俱到,对每个学生尽到责任,家长们的怨言也是由此而生。更有甚者,一名家长向我们反映:“她的儿子今年五岁,前年刚在中心小学上完中班,本该继续上大班,报导的时候却发现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竟然在一个教室上课。三四岁的小孩在教室里哭哭闹闹,教学环境实在令人气愤!”

表格数据反应的是镇区状况,实际上,乡下的情况更为糟糕。具体到教育资源的三个方面来说,对于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多数家长并不十分看重。再则,很多乡村小学的校园环境确实说得过去,校舍建设、桌椅板凳之类,每年政府也都有专款用以改善,因此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环境设施。更为严峻的问题集中在学生流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一块儿。在这一方面,乡下的被调查者多会认为本村师资力量“较差”或“很差”。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老龄化情况严重,二、环境所限,教师待遇难以吸引青年教室下乡。具体情况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一文中有详细陈述。

总体来看,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优于农村,但僧多粥少;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大大落后,生源数锐减,教师结构不合理,无米下锅之窘况逐渐凸显。

对于双柳镇区居民来说,问卷显示,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现状供给现状较为满意(56.5%的认为“基本满意”,34.8%的认为“不满意”);而且,教务教育的费用负担也不是很重(仅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负担“很重”);更值得注意的是,66.3%的被调查者“愿意贡献人力、物力或财力”用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9.3%的人虽然选择了“不清楚”,但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家长主要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思,即,别人愿意我也愿意;别人不愿我就不愿。由此可以看出,普通百姓还是很愿意在教育问题上花钱的,只要政府能够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很多家长都愿意贡献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当地居民重视教育的程度。

而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大家对于本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很是不满了,这与镇区居民截然不同。但教育负担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很重。除此之外,很多乡下居民虽然表示愿意贡献力量支援基础教育建设,但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人还是认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政府应该有能力搞好,就不要总想着让老百姓出钱。

是义务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教师水平、物力资源、信息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双柳树镇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xx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二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三

院系:

班级: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姓名:

前言。

人类信仰是人类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动力,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目前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问题看法上呈多样性趋势,很多学生对宗教问题有浓厚的兴趣,继而影响个人社会观,价值观。因此,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发展状况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当代大学生信仰结构,与宗教信仰的看法;

2.认识宗教信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影响;

3.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潜在联系;

4.思考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利与弊,讨论原因及改良方法;

5.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与民族性格,文化结构的内在联系。

二.调查方法。

1.思考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基本思路,样本数量;

2.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及樟树林论坛发帖调查;

3.回收问卷后,分析数据,并结合调查目的讨论。

总结。

三.时间与地点。

2.地点楠园食堂附近及樟树林论坛。

四.调查对象。

西南大学楠园片区学生及樟树林论坛网友。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经过分析数据及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得出。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

据调查,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约占总数的10%,产生这种宗教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的客观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主观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的宽松、经济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人们的信仰变成多元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人们意识形态的异化。共产党内的不正之风,社会主义初级社会的腐败现象、单位中的用人不当,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贫富差距的扩大,种种因素,使青年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怀疑。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

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青年人承受着更多的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风险和压力。求学道路的困难、生活的苦涩和艰辛、工作的不尽人意或家人的下岗待业、个人及亲友病痛等等,面对人生挫折和困惑,都会导致青年人寻找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之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日趋淡漠,因而宗教组织中教友之间的亲密、友善的关系,毫无功利色彩的互相关心和真诚帮助,就显得充满亲和力和诱惑力。青年大学生在社会中大多处于弱势地位,教会和教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使他们感到上帝是他们最后的靠山。信仰宗教满足了信仰者的归属感,使其精神上感到欣慰和满足,他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是“组织里的人”。

当然,有一些大学生是因为生长在信仰宗庭,还有一些人在困境中得到宗教界人士的帮助从而走向宗教。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热,集中反映了部分青年人在信仰中的迷失,体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其一,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世界银行前两年曾发表过一个报告,大意是有信仰的地方发生金融犯罪的可能性更低,因为人们不是害怕法律才不犯罪的。事实上,再完备的法律也阻挡不了深思熟虑的触犯,人不犯罪一是受到道德律的自我约束、自我谴责,二是害怕神的惩罚。佛教的转世说,基督教的天堂地狱,这些戒律在叫人弃恶从善,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

其二,对信仰自由的模糊认识。宪法给予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力,法不禁止即为无罪,合法的东西为什么有人还要横加指责并干涉呢?其三,对科学家信仰宗教问题的认识。很多大科学家似乎接受上帝这个概念,有些科学家本身信仰宗教,因此,许多大学生认为科学与宗教信仰并不相孛。

宗教是一种文化,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只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并且合理的对待才是有意于个人的生活、有益于社会的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历史承传的习俗,宗教活动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另外,作为精神追求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宗教的意义大有不同。在我认为,无论什莫信仰或者精神追求,必须建立在个人文化修养达到一定高度的基础之上,才能领会和运用好它的根本意义所在。

封建社会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人文思想知识。作为宗教信仰也在其中,并且有很广大的群众基础。宗教信仰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是离不开这些基础空间的。然而,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都能够分析到,无论任何思想意识有多莫伟大,它的承传需要有高度的文化知识作工具,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理解认识,综合整理、记录,才能给后人保留下印记。通过这些印记,我们才能了解认识它的内在意义。封建社会,宗教信仰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能力、有目的的来记录整理这些资料,并且有倾向性的加以撰述,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做为普通老百姓,文化层面根本达不到对它的积极分析、合理判断。所以,宗教信仰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宗教信仰是广大基层群众的枷锁、宗教信仰是老百姓的精神寄托。现代社会,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大都自由的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政府对于宗教信仰的约束很宽泛。因此,它的影响力也就只有以个体为对象了。也正是这种条件下,宗教信仰在一个人的思想活动中产生着不同的作用。应该积极的承认,当今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仰危机。价值观的变化、世界观的转变,在所有人的思想中,实际性、实用性成为主流思想观念。作为宗教信仰在大多数人来看,充其量也就是历史知识罢了!然而,社会的极端化发展中,出现了有文化、有资本、有地位的高端阶层追求宗教信仰、崇尚宗教活动的群体。同时,又出现了没文化、没资本、没地位的最低社会阶层也在积极追求宗教信仰、崇尚宗教活动的现象。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默契的统一,那就是精神空虚。精神空虚如同一个人没有了魂魄,浑浑噩噩的样子,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难以令其积极的活着;再匮乏的物质条件也难以促就其积极的转变,在这些人的思想意识中,追求宗教信仰成为解脱逃避现实的最好选择。应该积极的认识到,当今社会中对于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应该积极的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历史形成因素,用来让我们清晰的知道先辈们生活的样子,并且帮助我们更好的总结历史、开拓未来。作为宗教信仰,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的对待它的形成背景、社会作用。如果盲目的作为精神寄托,灵魂归属,那就泯灭了宗教信仰的积极价值,再严重的讲就是迷信活动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作为宗教一支的信仰认识,六祖精辟的理解应该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定位。古人的这种认识的渊源来自对生活的充分了解和感悟,应该告诉后人的思想理念在于:积极的对待生活每一刻,精神上高度总结来自生活的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解教诲的目的。从另外的界面来认识,友善、和谐的做人、做事,是社会总体追求的大方向,并不是只有宗教信仰里才表现出来的。佛来自于人,道德高尚的人,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个社会就圆满了。当今社会正在以“道德荣辱”观念来提高个人的修养,也并非宗教的灌输,我们离开宗教信仰也能够积极的建设思想信仰领域,意识形态主流来自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大多数群体的认识。

因此,宗教信仰应该为社会发展服务,应该是正确理解历史发展的途径,如果它成为我们生活的最终追求,那将是宗教思想的悲哀!一个人,不能以自己的宗教信仰来改变家庭生活的和谐性;一个家庭不能以宗教信仰的追求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实际;一个宗教信仰群体不能以宗教信仰来干涉社会正常发展的秩序。否则,家人失去友爱,社会失去朝气,民族发展将愚昧落后。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四

无锡,一个承载着3000多年文可考历史的名城,中国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无锡”二,自古便承载了太多文化和历史的重量,但是在如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无锡是否能保留住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变得愈发重要,兼容并蓄是世界人民友好相处的基石,但传承与发扬优秀的独特的传统文化更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今年暑期,我们小分队就决定响应“中国梦,我的梦”的号召,开展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江南古城无锡,去实地调研和考察。

那么,何为“十五分钟文化圈”呢?顾名思义,“十五分钟文化圈”的意思就是在广袤的城镇中建立起一个路程范围在十五分钟左右的以公共文化服务为主的区域,这是城镇发展的新概念。

“十五分钟文化圈”在无锡市兴起于xx年,并目标将无锡市建设成为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相融合、广大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高层次的文化人才、高质量的文化工程、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综合实力全省领先,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前列的长三角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形成以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龙头、街道(镇)和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覆盖全市的“市-区-街道社区(镇)-基层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注重服务基层,构建满足居民多样生活需求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规划确立“三核、三轴、六园、多点”的空间结构:“三核”为中心城、环蠡湖和太湖新城三大文化核心,“三轴”为古运河、伯渎港和惠山—十八湾三条文化景观轴,“六园”为六大特色博览园,“多点”为各区级、街道级文化设施。我们小分队此次选择的大浮镇正是位于环蠡湖地区的一个乡镇。我们希望此次的行动能够看到近五年无锡市实施“十五分钟文化圈”规划以来带给乡镇的真实改变。

我们分队于xx年7月18日在队长马傲雪同学的带领下开始了在江苏省无锡市大浮镇进行了暑期实践与参观考察,本次活动在全队人员的通力配合中,在指导老师丛挺的带领下,进展顺利,成员们深入体会大浮镇当地文化氛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弘扬中国梦”号召的认识,充分了解了太湖苏南地方文化,深入理解中国梦内涵,收获良多。

大浮村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山水西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这是一个古朴的小镇,拥有百年历史。

调研小分队的第一站先来到了镇政府,向当地人民了解了一下大浮村的风土人情。来到大浮镇之初,小组成员甚至都没察觉以身在乡镇,这侧面反映了发展成熟的大浮镇已经成功的与城市接轨,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融入了繁荣的城市生活中。实践当日,绵绵细雨,小镇显得愈发古香古色,镇中人民也保留了一份淳朴,他们用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热情地接待了小组成员,将小镇的历史和文化详细地介绍一遍,大浮村不仅临近三国和水浒影视城,还伴着帅元紫砂博物馆,小镇每天要接待很多游客,他们都是冲着这浓郁的文化气息来的。镇政府本身更是为居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读书、唱歌、下棋等,虽然镇中岁月看似与快节奏的独生生活相去甚远,但镇中人民更多了一味静静品读与领会文化的耐心与平和。

听过了权威的介绍后,第二天小组就来到了无锡著名的三国和水浒影视城。当年风靡全国,被全国人民奉为开山之作的两部改编电视剧就是在这两个影视城完成。三国和水浒影视城都是国家比较早的`影视城,虽说比不上新修建的几大影视城宏伟壮阔,但充满了经典的气息。进入影视城,如同回到了那个英雄叱咤风云的年代,所有的场景都很熟悉。“刘备招亲”、“火烧赤壁”、“横槊赋诗”、“草船借箭”、“借东风”、“诸葛吊孝”、“舌战群儒”等众多经典历史戏码,都是在这里拍摄而成的。相信大浮村人民在这种经典文学的熏陶下一定也会对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拓展。

欣赏过影视城的历史古风,调研小组第三天来到大浮镇的帅元紫砂博物馆。它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前身为帅元紫砂艺术博览苑。博物馆收藏着各种年代,各种风格的紫砂陶器精品约数百件。众多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尧成,鲍志强,徐秀棠、徐汉棠,汪寅仙,周桂珍等,均亲临指导,共同探讨紫砂艺术。

紫砂艺术是中国陶艺中的一朵奇葩,是历史与艺术的结合,一个个被打造的晶莹夺目并且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茶壶给了小组成员极强的视觉冲击。小组成员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紫砂壶制作的工艺和历史传承,感到受益匪浅。作为一间私人的博物馆,它集文化享受、投资、收藏、研究和交流、展示为一体的平台,为中国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无锡人民用自身行动来证明了对文化的热爱,这也是对大浮村人民的一种福祉,对乡镇文化的一种贡献。

在调研之旅快要结束的时候,小组走出了大浮村,来到了临近的江南大学。大学对青少年的培育作用,让其成为文化的标杆。大浮村人民距离江南大学并不远,也许这座211全国重点大学就是大浮村人民对于孩子未来求学的向往所在。江南大学占地辽阔,建筑优美,小组在这座美丽的大学里参观游览,因为学校已经放假,所以校园里只有零散的几位学生,但这依然没有对学校浓重的文化氛围造成影响。江南的大学就是有这种特质,以其温婉和优雅的姿态展示给世人它的实力。

结束了4天3夜的调研旅程,小组对于大浮村的文化及周边文化氛围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乡镇“十五分钟文化圈”的发展也着实没有让小组成员们失望,大浮镇应该成为其他乡镇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榜样。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提高公民素质和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十五分钟文化圈”让大浮镇的居民们享受文化发展的成果,拉近公众与文化的距离,增强对优秀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文化建设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指数的衡量标准,是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举措。再偏远的乡镇也不应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而放弃汲取文化养料的权利,这就是大浮村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我队成员在返程的列车上召开小组会议,纷纷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富,受益良多。大家一致认为大学生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将实践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而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就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学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形式新颖的活动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思想上也更近了一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加强了大学生对无锡大浮镇文化的了解,还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得大学生在各方面能力在实际中得到了提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五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500字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500字。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无锡市鸿运砖瓦机械厂,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其实,上次的社会实践我也是在这一家厂中工作。上一次,我的工作是电脑资料输入,这一次的工作也有资料输入这一块。

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坐满6个小时,输入一些厂里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很琐碎,也有很多关于数字的部分,所以我需要十二万分的小心,深怕少输入一个零或者一个小数点,影响到其他。这份工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耐心和耐力。我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比对着资料,神经紧张,致使每天结束工作后就腰酸背疼。一开始,我神经紧张,但后来一些同事阿姨告诉我说,不用这样,只要小心一点就好了,厂里还有负责核对资料的人员,最后结果一定是对的。于是,我稍稍安心了一些,但是还是不愿我负责的资料出现太多的纰漏,所以依旧仔细地工作,而我也锻炼出了非比寻常的坐功,拥有了比以前好的耐心与毅力。

这次的工作,除了资料输入这一块之外,还需要送资料。会有同事阿姨把资料交给我,然后告诉我要把资料送到哪里去。要送的地点有近有远,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而要送的资料也是有厚有薄。也许是看我还是个学生的缘故,非常厚重的资料和非常偏远的地区没有轮到我的,不知道是担心我还是担心资料,呵呵呵!这个送资料的任务锻炼。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六

我们都知道,管理者的工作质量是由他们所管理的人的工作质量来决定的,并且,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除了一些核心技术之外,是没有多少秘密的,可以说企业是透明的,然而,一个企业能够成功,在市场上占据一席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关键在于对方法、措施的选择、运用、实施,而这关键也是人,可见,人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他对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而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群体,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自身所有的就业能力素质,正是企业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之一。

我利用暑假的时间亲自参与社会实践,为将来走上社会累积一点经验,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并培养企业所需的综合素质,不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更让自己的应聘就业之路上握有一份筹码。

众所周知,肯德基是世界连锁的餐饮企业之一,主要经意汉堡、薯条、炸翅等食品,在厦门sm店肯德基的暑期实践中,我深刻的懂得了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并不是坐在教室里接受着所谓的高等教育,养尊处优,就能把以后在社会上立足所需要的本领和能力都掌握好,而是我们要付出努力,亲自实践,才能有所体悟,懂得什么才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品质和精神。

肯德基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餐饮,第三产业的一个小小代表,然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所特有的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正是支撑着企业在自己的领域内长盛不衰、不断获胜的法宝,尤其是像肯德基这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市场的企业,其所特有的文化生命力,以及其之所以成功背后的秘诀,都是值得我们在调研中给予高度关注和学习的,不难发现,不同的企业所孕育的文化有不同符号和字码,而这些文化又和一个企业自身发展中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息息相关,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运营要求,这却不是一个外行人就能够轻易的看懂和读懂的,这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需要每一个人尝试的人都付出自己的努力,哪怕是艰辛,收获才是最有意义的。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锻炼,但是我却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学会怎样设计自己的简历,把自己的情况大体的做准确介绍,使得自己能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经过选拨后,由分店经理的考验和检测,才幸运的被选中,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这也算是我第一次正式的独立的面对招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便开始真正的和社会做零距离的接触了,作为和服务直接挂钩的第三产业,做好服务就是我们的主题,而让顾客满意就是我们服务的本质和根本出发点。

为此,我在自己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发现,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要求的大体以下几点:

1、较好的心理素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而能够勇于和时代同行的员工,是不会被淘汰的。肯德基的计划都是与时具进的,这是我们在电视广告上都可以获晓的,同时,业绩靠的就是不断的创新,肯德基把每个月的安全须知、训练目标等都公布出来,让我们熟知于心,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这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活学现用,如何把服务的精神做到为客疯狂上。

肯德基的领导人总是研究如何把权力和责任一起分配给相应的人,研究如何激励和约束,实行激励卡制,由当天的值班经理给予为客疯狂的行为,或是表现优秀的员工,每张激励卡可以获得20分,累积一定的分数之后就可以获得相当数额的奖励,目的就是培养我们的自信心、上进心,让我们每天都有斗志开始一天的任务。

这就是要锻炼员工的心理素质,看到别人的成绩,不是产生嫉妒,而是学会让自己成为下一个被表扬的优秀员工。

2、端正的工作态度。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其目的就是要让学员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它让每一个学员懂得:工作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是没有任何借口的。现在,我们就要以“没有任何借口”来要求自己,严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就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为顾客服务,就不能有情绪,这是我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的最切实的感受,顾客就是上帝,要微笑的去面对,哪怕是超出自己解决能力范围的难题。

不论我们走上社会或迟或早,对我们而言,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要用任何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是搪塞,完美的执行是不需要借口的。这是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的要求之一。

3、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员工是企业高薪聘请的对象。

所以,服从管理,这是作为员工必须做到的,处在服从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找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念,当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意识,在不允许妥协的地方,在不需要借口时绝不找任何借口,比如质量问题,比如工作态度等。

团队就是一个整体,就好比一个小的社会,离开了这个群体,任何人自己都谈不上独立生存,所以,就要服从上级的管理和指挥,领导要你这样做,你就不能找借口说:“不”。

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和谐相处,密切合作,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4、好学,上进心强。

富兰克林曾说过:把握今日,就等于拥有两倍的明天。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这些大学生,在校,作为学子,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掌握好知识,但走向社会后,我们仍然还要继续的学习,提高技能水平,做一个优秀的员工,这是每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的员工从进入这家企业后就能明确的意识,对大学生的要求也不例外。

也许很多人觉得自己只是众多大学生中,平凡的一个,没有什么优秀的地方可以让自己脱颖而出,于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其实,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今天,你可以站稳脚,明天,或许,将会由其他人来代替你,为此,我要说的是:超越平庸,选择完美!

随着知识技能折旧愈快,公司更看重学习能力强的人,未来的竞争是学习能力的竞争,要想从平凡中脱颖而出,一方面是由个人的才能决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个人的进取态度,企业需要的就是上进的人,这样才能不断的为企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因此,在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还要不忘继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5、吃苦精神。

很多大学生抱着自己学历高,身份贵,于是就眼高手低,其实,这主要是由于个人思想意识的不端正造成的,为此,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就是能不怕苦,不怕累。任何人都是从最低级开始向上爬的,哪怕从事累最脏的活,那也是一种锻炼,因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

我们既然是一个大学生就更是要放下自己的学生身份,来这里是为了锻炼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而不是享受,高傲,只会贬低自己,只有好好的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才可能在现任职位的基础上,获得提升的可能。

6、时刻保持活力,工作充满热情。

热情,就是一个人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完成他内心渴望完成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服务行业,就更需要以高度的热忱来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顾客,让他感受到你的微笑,而不是冷冰冰的。这也是肯德基的微笑三部曲yes态度的精神体现,就是对孤苦表示赞同;e就是目光注视;s就是微笑。

为此,优秀的员工就是:能不忘初衷而虚心学习、有责任意识、爱护企业,和企业融为一体、不自私而能为团队着想、随时随地都具备热忱,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别人......

这就是社会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几点要求之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七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和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内容为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加强和完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概论”)课的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我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成果“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具体应用。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形式和具体要求。

2、暑期老师对自己所代学生进行及时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自己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批改并评定成绩。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统一组织和个人自主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多数同学可通过自主方式完成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形式:

一是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二是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指导。

以上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结合进行,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全员参与。全校xx级本科生必须人人参与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进行。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结合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相关实际情况进行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4、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为了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真实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的单位、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表现出来,调查报告须插入自己的实践图片,相关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及时通过电子信箱、电话加强与指导教师的交流。指导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走访指导。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时间一般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明确一个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提供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指导教师(任课教师)。

(1)封面、正文、封底使用相同格式,报告用word文档打印,可插入能够反映自己实践活动的照片,格式要规范。(封面、封底等格式见附件二)。

(2)封面上需注明调查题目、个人信息、报告撰写日期等。

(3)除封面外,报告应包括内容摘要、正文、结语等。

(4)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材料详实、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论据确凿、论证合理。

(5)严禁以各种方式抄袭或剽窃,一经发现该报告判零分,不给予补考机会。

8、对于未参加实践活动、未提交调查报告的学生,按旷考处理并参加下一届重修。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八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xx”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xx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九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十

社会实践是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个人潜能的一种重要途径,下面是的毛概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阅。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仅有%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元。这其中有%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十一

xx镇内中小学校。

部分中小学校部分老师,学生,部分村民。

调查目的:xx镇是北方有名的工业城镇,自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xx更是成为了曾经名扬天下的“华夏第一村”。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xx”动乱,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后,如今的xx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豪壮的风采。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方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而xx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先行者,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弄潮儿,以及作为研究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模板。它能否保持强劲发展动力,能否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未来一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如今,xx所辖26村街,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几十个。但此次调查由于时间有限,人员有限,调查范围只在xx镇内的几所学校:xx镇中学,津美小学,津海小学。xxx中学曾经是全县有名的中学,在九十年代早期的时候曾经有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升学率(考入我县的中学——静海一中),而且几乎年年都有不少保送到天津一中,南开中学等名校,要知道那时候,学校的条件很苦,任课老师的水平更是实在不敢恭维。但是那时候的学生真是“苦”学啊!据很多老师回忆,对那些学生用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他们,最合适不过。当时各个小学都是和镇中学在同一校区。直到九五年的时候各个小学才纷纷搬走,离开那拥挤简陋的镇中大院。

而如今,我回到我的母校(我的小学是在津美小学读的,中学是在镇中学)。这两个地方我都是很多年没有回去了,而现在,许多我当年的熟悉的东西早已不复存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粉刷的雪白的墙壁,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伴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如今在xx无论是什么学校,早已没有了当年“寒碜”的景象,都是清一色的气派,豪华。

此次,我更是走访了我们镇曾经最特别的小学——津海小学。之所以特别,因为这里曾经农民工子弟最多的学校。自从xx的经济腾飞以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而xx的原住民不过只有几千人,而农民工的数量高达四万人(不完全统计,因为xx有不少民工没有户口。这个数量仅仅指的是在xx镇内工厂的工作的工人)。有了大量的工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民工的子女。几年前,曾今一度因为高额的借读费用,以及各种入学门槛而使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辍学,十多岁就去工厂上班,童工现象非常普遍。而当时的静海小学却独自降低了入学门槛和解读费用,所以当年很多农民工家长可谓是蜂拥而至。

同时,我也走访了当地的一些村民,还有一些外来人员。为的使我的调查更加客观。调查结果及分析:

曾经的xx,是靠禹作敏等人靠血靠命才把这个江山打下来的,我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如今很多老人如果一回想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景象,都会不由的感慨,今不如昔啊!!!

今不如昔?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禹作敏等那些老一辈的创业者们他们没一个有高中以上学历的,确切的说那些人们当中有好多人连书都没念过。他们就是一群土的不能再土的穷农民,对他们而言,谈什么文化,谈什么市场规律,谈什么!但是就是这群土农民创造了曾经的xx神话!我也是xx人,我每当想起这,我都非常的自豪。对于xx的辉煌,我在此不再赘述。

今天的xx如果从整体的经济规模,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已经超过了当年禹作敏“在位”的时候(此人曾以土皇帝自居)。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但是因为什么,很多人会这么说“今不如昔”。这是因为如今的xx早已不是当年的共同富裕,而是早已变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如今的人们早已不是像十多年前的那样,整天拼命干活,为的是集体而非个人,而如今却变得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今的xx早已不是富甲全国,傲视天下而是变的普通,真的是很普通,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甘于了平庸,就是因为xx自身的弱点,当年的“华夏第一村”在天津这片盐碱地上早已不复存在,而是输给名震世界的“华西村”。

说到华西村,每一个有着荣辱感的xx人都应该多多少少有一些羞耻感,因为当年华西村默默无闻的时候,xx是何等的辉煌。如今华西村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人民收入,基础设施,民众文化素质,都远远超过了xx;最重要的是:在华西村,根本就没有贫富悬殊的分化!我完全可以用“根本”这两个字,是因为如果在xx你放眼望去,贫民窟和豪华别墅不过几街之隔,这相差的可不是几百米的距离,而是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从来不是歌颂派,这只不过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在此我更是不想提xx某些地方“官僚”的作为,他们根本不值一提。

有人肯定会问我:你上面所说的和你所要探究的当地教育问题有什么关系?这个很简单,上面所说就是一个大背景,就是我所要探究的xx教育问题的一个大背景。所以下面就是xx如今天的教育状况。学校已经豪华中带有浮华。

答案肯定是不一定,虽然每次全县召开教育大会,xx的镇教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到县里的表彰,因为有升学率做保障。可是,我却从中看出水分!因为;从这些学生的结构来看,7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人员。这个“外来人员”其实是我个人定义的,我认为:这个外来人员分这么几种:

1.外来民工子女,他们都是随打工的父母迁移到这里。

2.蓝印户口子女:我敢说这是像天津这中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所特有的。众所周知,天津的学生考大学就是比山东、河南的考生要容易的多,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很多那些来自高考大省的父母就在天津买一处价格不菲的房产,一次换取一个盖着蓝印的“天津户口”,就是为的让子女能有更大的机会考上更好的大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3老师,以及技术人员子女:xx曾经花钱聘请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师,技师。他们为xx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他们很多人就留在了xx居住,所以子女也在这里就学。

在xx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非本地人,他们及其子女是非农业户口。

如果有人仔细看一下每年各个中小学校的那些优秀学生们——他们大多是都是我所定义的外来人员。对,事实就是这样,在今天,撑起xx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们大多不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子弟,而是外部势力。我在此丝毫没有歧视和排挤外来人员的意思,我只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从xx走出来的学生,对整个xx的学生们而感到悲哀。

那些本地学生们,他们大部分人实在是太不认真学习了!真是太不知道如今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好在也有不少学习比较用功的本地学生们,有的是因为家境贫寒(贫富分化),有的家境富裕但是却非常懂事。就是这样,在xx走出去的本地学生,可谓一年不如一届,如果在镇中学成绩名词表上:前茅的很多都是非本地学生,但是倒数的几乎都是本地学生,这真的很令人悲哀。但是我们能将这种责任归咎于谁?老师?学生?还是政府官员?这其实还有一个更生深层次的地方值得思考。

可以这么说,在xx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真是不少,而家里有个百八十万的家庭更多的是!所以这就涌现了一个富二代的现象,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辈们成长的环境不同,从小就衣食无忧,更别提经受过什么磨砺。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败家子”形容他们最恰当不过。

正如我此次路过各个中小学校的门口,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在小学里就出现了一对对牵手接吻的情侣,而手机更是流行于小学校园,要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早恋和手机可都是非常少见的东西。而十几岁的小孩混迹网吧,街头打架更是数不胜数。生开豪华车四处乱转,互相攀比电子产品,去酒吧,吃西餐;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好像,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生来就有,永远用不尽的东西,这些孩子们真可谓“奢靡”啊。

这正是答案的所在,这样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学习,去读书吗?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因为物质的极大的满足造成了堕落与颓废。而他们的父母大多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去管他/她们。就这样,这就是多数xx的孩子们,这就是xx的未来,这就是xx的所谓的接班人们,他们的祖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呢?曾经的xx人的志气与豪气呢?没有,没有,在他们身上好似都变成了浮云,他们只是趴在祖宗基业上的蛀虫。

结论:。

这就是xx教育状况,这就是xx这个号称“天津第一村”繁华背后的景象之一。如果说有什么建议,我觉的还是务实一些的为好,希望政府能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在花一点力度关心一下xx的未来——这些孩子们。至于那些父母,我不知道他们能什么时候醒悟,我真心的希望越早越好!至于,xx镇内的各个学校以及政府内部的种.种问题,以及对于广大民工子弟就学的种.种不公问题,总之都是不公正,这些问题和全国很多地方都类似。所以在此就不多做披露。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十二

在社会实践期间,针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认知与需求现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区分乡镇。由于双柳树镇常年以青壮年劳务输出为主,正值暑假,乡下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家,这些孩子多由其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第一天在彭畈村做调查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以至于单纯性的问卷很难进行下去。“爷爷奶奶”们认字的极少,偶尔遇到在家的叔叔阿姨,有的存在戒备心理说自己不识字,有的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早就不关心小学教育了。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决定灵活机动,改变策略,以走访为主,弱化问卷,尽可能地在村头巷尾和叔叔阿姨们聊天,把问题隐含在聊天内容中。这样一来,既能很好地了解身边老百姓对家乡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又能消除大家的戒备心理,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来源。

于是,在彭畈、天桥、曙光等村调查时,我们都采取这种办法,能做问卷的就做问卷,实在做不了的,我们就和他们聊天。而在双柳树镇街区,调查对象多为商户,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起问卷来比较容易。为节省时间,我们就直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事实证明,这种调查方式因地制宜,比较合适。问卷调查的狭隘之处和聊谈访谈的泛泛而谈也能互为弥补,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我们在双柳树镇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在有效问卷中,双柳镇区问卷110份,彭畈、天桥、曙光等乡村问卷43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以镇区问卷为主,参考乡下问卷和走访记录,一并纳入最终的结果分析。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普通百姓对于教育认识,另外,作为问卷调查的前两题,我们也是有意如此设置,以便接受调查者能够很快上手。

当地居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异议,城镇乡村重视教育程度可见一斑。在农村走访中,我们发现,即使家庭贫困,家长们也是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命运,告别农村,出人头地。至于辍学现象,问卷显示有16。3%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结合访谈内容,我们了解到,认为存在辍学现象的被调查者要么对问题理解有误,有么存在主观臆想。在乡下,即使家庭条件实在不行,父母也不会允许孩子中途辍学。更一般的情况是,几乎全部的农家子弟都能保证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很少一部分会进入重点高中,剩下的初中毕业生们由于多种原因(成绩不好、学不进等)多是自愿退学,随亲属外出打工。

我们主要选取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三个方面来了解居民对于周边小学教育资源的认识。表格统计结果面向的是双柳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从统计结果看,被调查者的选择都集中于“较好”、“较差”,结合我们做问卷时了解的情况,很多人会询问为什么没有“一般”这个选项。也就是说,对于双柳树镇镇区居民来说,小学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均处于一般水平,这是总体上的认识。但在问卷之外,和大伙儿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了解到了镇区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一些困境。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人数过于集中,由于近些年双柳树镇各村小学日渐衰败,再加上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双柳树镇中心小学接纳的学生人数暴涨。在中心小学档案室我们看到,双柳树镇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共计29个教学班,各班学生人数从53至94人不等,大多集中在85人左右。如此大班教育实属无奈,一则学校容量有限,二则教师人员不足。在如此高密度的教学班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老师难以面面俱到,对每个学生尽到责任,家长们的怨言也是由此而生。更有甚者,一名家长向我们反映:“她的儿子今年五岁,前年刚在中心小学上完中班,本该继续上大班,报导的时候却发现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竟然在一个教室上课。三四岁的小孩在教室里哭哭闹闹,教学环境实在令人气愤!”

表格数据反应的是镇区状况,实际上,乡下的情况更为糟糕。具体到教育资源的三个方面来说,对于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多数家长并不十分看重。再则,很多乡村小学的校园环境确实说得过去,校舍建设、桌椅板凳之类,每年政府也都有专款用以改善,因此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环境设施。更为严峻的问题集中在学生流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一块儿。在这一方面,乡下的被调查者多会认为本村师资力量“较差”或“很差”。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老龄化情况严重,二、环境所限,教师待遇难以吸引青年教室下乡。具体情况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一文中有详细陈述。

总体来看,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优于农村,但僧多粥少;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大大落后,生源数锐减,教师结构不合理,无米下锅之窘况逐渐凸显。

对于双柳镇区居民来说,问卷显示,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现状供给现状较为满意(56.5%的认为“基本满意”,34.8%的认为“不满意”);而且,教务教育的费用负担也不是很重(仅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负担“很重”);更值得注意的是,66.3%的被调查者“愿意贡献人力、物力或财力”用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9.3%的人虽然选择了“不清楚”,但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家长主要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思,即,别人愿意我也愿意;别人不愿我就不愿。由此可以看出,普通百姓还是很愿意在教育问题上花钱的,只要政府能够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很多家长都愿意贡献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当地居民重视教育的程度。

而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大家对于本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很是不满了,这与镇区居民截然不同。但教育负担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很重。除此之外,很多乡下居民虽然表示愿意贡献力量支援基础教育建设,但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人还是认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政府应该有能力搞好,就不要总想着让老百姓出钱。

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指将社会配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资源相对平等地分配给每一所小学,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所小学,让每一位受教育者实际享有的教育资源份额相当。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