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德育课程教学设计(模板8篇)
- 上传日期:2023-11-10 17:08:48 |
- ZTFB |
- 14页
阅读理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和信息。如何发展绘画技巧和表现力?总结范文适合作为写作的参考,但不宜直接照搬。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一
摘要:在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各类教学层次都在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基于教师的视野,围绕建立课程教学空间的优势而进行阐述,以及本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空间建设和使用的情况,以及在建设和使用中的心得体会,以期对新时代的教学活动有所助益。
关键词:会计基础;网络教学;空间建设。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新事物乐于接受,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同时伴随着mooc以及spoc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入,个人网络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已经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新趋势。网络空间包括个人空间、主题(特色)空间等。所谓个人网络空间即借助软件制作或凭借相关网站提供的平台建立的、发布于互联网上、展示个人工作与学习等内容的网页。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它作为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来,也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人们重视个性化网络空间的建设,沿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框架,进而探索和构建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应用的思路、内容和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空间的无限性是网络空间的最显著特点,就理论上而言,教学空间在学校中的推行给教师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这促进了教师对此平台的充分利用,利用海量的教学资源上传在自己的空间中,实现了自身的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一)建立优质的教学资源库。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资源大部分都是私有的。现在有了教学空间,教师之间的优质资源可以互通共享,增加了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同时能够将每位教师好的资源和理念实现共享,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相关资源都可以随时调取。超星泛雅的网络建设平台有映射和克隆的功能,可以满足同一课程优质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教学资源库达到最优。(二)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创作。在课程资源建设的总体要求上要保证资源使用的统一性,但是在教学空间的建设上要彰显教师的个人特色,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更有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出教师本身的特长,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这才是建设教学空间的根本目的。(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备课要涉及很多方面,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首先要“备学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诉求等开展全方位的调研和了解。在超新泛雅的网络建设平台中有专门的互动交流区以及讨论区,在课前课后可以随时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诉求,这样才能更加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了解学生情况做到分层教学。
(一)课前。在空间建设之初,上传了本课程的实施性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学设计课件、电子教材,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在空间发布了导学案,清晰的为学生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课前预习任务,并设置任务点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完成。同时发布学习需求调查。学生通过预习发现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及疑问,将这些问题汇总在交流讨论区,教师再根据这些汇总上来的意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予以适当地调整,而后开展二次备课,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一步地清晰定位,进而促使教学授课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二)课中。针对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空间的优势辅助教学。课程教学空间中有很多关于课程的微课作品,动画、真人授课视频,以及学生练习用的游戏程序和习题库,通过多种多样的资源的使用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使用情况进行资源类型的'有效增减,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资源的制作中,既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增加,又带来了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同时,在教学评价中应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凭借主动学习,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能力全部得以发展和提升。激励性评语的运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此种评价方式的最可喜的地方即为让基础差的学困生也看到希望,而不会自暴自弃。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交流的机会。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学生的接受度很高。(三)课后。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空间中有丰富的题库资源,针对每一个教学任务,配置了相应的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工具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在后台批改,有些客观题系统可以自动评分,从空间和时间上做出了变革,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同时所有的资源都是对学生开放的,在课下,学生可以重新学习或复习所学知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在教学空间中可以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目,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自我拓展学习,较好的体现了分层教学。
三、教学空间建设的心得与体会。
(一)院校领导的关注重视。我校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教学空间以及在全校范围内普及,如此高的成效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也是分不开的。在建设之初,学校邀请相关专家以及网络公司对师生进行分批培训,展示外校教师已经建成的教学空间以及使用情况,并设置了专项课题便于教师进行空间建设的研究,对于教师和学生运用多种途径的引导、激励,进而推动空间建设与管理服务、学生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高效融合。(二)推陈出新的方式。当前学生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也是数字时代的忠实拥护者,“手机控”和“低头族”在校园中亦是随处可见,“不在上网,就在上网的路上。”构成了他们的人生写照,因此在教学中,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假若学生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仅他们可以实现学习情绪的愉悦,而且会更加地喜欢学习。而营销学则提醒我们需重视用户体验,充分知晓用户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被充分地利用起来。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遍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宜疏不宜堵”,教师也应该顺应潮流,只有进行不断滴挖掘、充分地运用网络时代中网络、电子设备的强大功能,才能实现其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因而老师应当不断地进行推陈出新,积极开展多种网络辅学手段的探索,譬如,微信课堂、mooc、spoc等等方式,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教学空间的建设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大量的资源和方式需要我们去摸索、去创新、去使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2]张红萍.建设网络空间,改革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模式——以《化学与美容》课程为例[j].广东化工,,44(6);193.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二
以党的、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
深化德育改革,突出改革与创新,加强学校德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突出重点,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建设,强化德育课教师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体验的导向和约束;突破难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和途径手段,促使德育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协同推进,围绕“争先提质进位”教育中心工作推进德育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德育课程、德育实践、德育队伍、德育特色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措施。
针对学校德育课程未开齐开足及德育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等情况,开展德育课程课时落实的督促检查,强化德育课教师培养培训,引导教师加强德育课程与德育实践的结合。举办中小学德育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加强德育课教研活动的指导,搭建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增强德育课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
(二)加强德育实践领域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加强制度保障,在借助《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标准》落实小学、初中学生到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活动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普通高中学生到基地进行国防教育及其它社会活动的时间保障,探索解决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的地位、师资、课程等问题。做好学生实践活动评价工作,既关乎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更关系到学生实践活动时间的落实。充分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推动学生实践活动时间的落实。探索实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打卡登记制度。结合“人文素养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深化德育领域改革,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结合我市创文明城市“三连冠”工作目标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要求,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20xx年中小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突出活动的实践性。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主题,组织开展20xx年“千万少年快乐阅读”学生读书活动,将“快乐阅读”延伸至“快乐实践”。组织20xx-20xx学年度惠州市优秀学生及20xx年惠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旭日奖”评选表彰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做好沟通协调,力保德育队伍建设与其他师资队伍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做好常规工作,组织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终期考核,启动建设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做好第四批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培养工作;举办第五届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组织开展德育管理干部和骨干班主任培训。
深化德育实践研究,组织20xx年立项中小学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汇报工作。实施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与普通校结对联动计划,发挥省、市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强化德育特色、品牌展示,实施中小学德育成果建设计划,搭建交流平台,深入挖掘、充分宣传各地各学校优秀德育工作经验。
加强调研摸底,全面掌握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制定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精神,探索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调动基层积极性,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培训班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征集展示活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现场调教比赛。适应形势发展,研究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模式。
(六)加强中小学法制宣传教育。
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及无毒学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走进戒毒所”等警示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深入开展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切实做到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实行中小学生年度学法考试制度。
(七)加强对家长学校的指导与管理。
按照阵地共用、资源共享、节俭办学、务求实效的原则,努力达到有挂牌标识、有师资队伍、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计划、有活动开展、有教学效果的规范化建设目标。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因地制宜地开展宣传实践和指导服务,确保学生家长每年接受两次以上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继续开展“家教合作新机制”的探索与研究,进一步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切实做好省、市科研立项课题的检查、跟踪与指导,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时推广研究成果,发挥德育科研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德育科研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不断深化德育领域改革,加强德育工作研究,把德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保障德育工作经费,完善德育活动场所设施,为德育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三
作为建设的主体,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必须贴近德育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自愿接受并采用这种新型的、挑战性的教学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教学空间建设的培训,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寻求资源,如校本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研室沙龙等。校本培训可以请专家或相关的计算机教师,让德育教师集中时间,全身心地学习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或有效利用教师的空闲时间,根据德育教师的实际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答疑。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通过走出去学习,由他们去完成点的'任务,再带动面的发展,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德育课程教学作为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在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德育的育人效果是德育课程要重点思考的。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德育课程教学要符合三贴近原则。因此,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需要贴近德育专业,融汇各方资源如网络、现实,打造有德育专业特色的教学空间信息化。德育专业要实际,多点积极的能量,要符合学生生活,符合成长规律,健康引导,不能误导。因此需要德育教师对资源要有所筛选和设计,做到真正三贴近,同时要善于发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保证资源融汇的有效性。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从理论和实际上协调各部门,积极为德育专业集聚资源。学校在政策上要支持和保障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同时积极开展德育专业空间建设的研讨,提升学校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学校信息化整体发展。
4结语。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四
1.1不想用———认识和观念问题。从观念上认识不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德育教学工具能够使德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参与培训学习无动力。
1.2不会用———学习和操作问题。重硬件,轻软件,由于学习培训跟不上,使得一些德育老师理论不通,操作不熟,想用但不会用。
1.3不实用———资源和共享问题。表现为:一是花钱购买的德育资源库不能直接用;二是对德育教学资源缺乏标准一致的整合,不能配套用;三是德育老师做一个课件得花费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投入精力很大,却只是用于一节课,难以方便用。四是对所制作的德育课件没有能进一步精加工打包入库,造成资源流失,不能循环用。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五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的逐步深入,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探讨了当前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探索高职校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职业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各职业学校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精神,通过充分调研,组织召开多层次座谈会,经行业、企业专家、职教学者反复论证修改,着手信息化建设。处于此趋势下的职校德育课程教学也借助信息技术发展的东风,不断探索解决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通过教学空间的建设将网络信息资源变成为学生易接受的德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增强德育课程的育人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六
以《小学德育纲要》为依据,以“三个代表”精神和教育法规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基本内容,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加强“三结合”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抓好“三个结合”教育
1、聘请校外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
2、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做好家访工作,提倡上门家访。3、举办新生家长学校,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孩子在家长指导下,加快常规养成。4、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了解家乡变化,感受祖国的腾飞。
(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1、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展好红领巾读书读报和影评书评活动。
2、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当前,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迫切,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为什么爱国,更要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爱国,爱国首先要从爱父母、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做起。3、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努力提高升旗仪式的效果,改革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和内容,“养成道德好习惯”为主题,开展系列演讲活动,力求做到内容详实,针对性强,有感而发。4、围绕学生“知识+能力+魄力”的育人目标和规格高、质量优、特色显著的办学目标,实施周小的育人工程,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等)适时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三)加强队伍建设
1、组织班主任参观学习,经验介绍,取长补短。
2、组织教师学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学习困难的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3、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周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思想、业务等常规培训,加强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开展“结对子、传帮带”活动。4、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本学期,将评选校级优秀班主任若干名。
(四)深化课题研究
继续研究联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深化礼仪教育课题的研究,以“生活化、创新性”的学校德育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深化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加强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要抓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周小学生礼仪常规要求》,开创我校的德育特色。围绕学生“知识、能力、魄力”的培养目标,实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育人工程,逐步贯彻“五小”行动。
2、把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创造美的过程,设想通过各种学科的教学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发展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思想品德课是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任课教师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强调思品课与晨会课、文体活动课等,对学生作分享训练和指导,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3)数学课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逻辑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理演算的推导美,习题运算的思维美。
(4)英语课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平日样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感受语言语调的韵律美、字母书写的线条美、词汇积累的意志美。
3、加强红领巾值日岗力度,让红领巾礼仪队员对校园卫生、交际礼仪、课间秩序、路队纪律等方面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养成教育融于对活动中,结合班队课,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5、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6、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如信息角、争章园、作品展示角、教师赞美角、荣誉角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开展“红旗”班评比活动。
(六)抓好阵地建设
1、根据每月教育重点和班级实际生动活泼的上好每一堂晨会课,有计划地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和主题队会课。
2、增强育人意识,把课堂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阵地,结合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
3、充分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校园文明佳事,树立榜样。建立一直学生、教师通讯员队伍,及时采集学生间、教师间的好人好事,加大宣传力度。
4、利用墙壁张挂教育标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现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都已经是新千年以后才出生的孩子了,他们出生的环境比“80后”、“90后”还要好许多,这就决定了他们是不愁吃、不愁穿的新一代,我们教育他们的方法要更加的体现出针对性。所以我们的新一代是不怕任何竞争的,我们的天赋就决定了我们是不可战胜的新一代!
我要做的就是要教育好这写学生,把他们带上正规,走上正确的道路。只有这样,他们的前途才不可限量,他们才是我们祖国的希望!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七
摘要:在行政法教学模式改革中,案例教学法是各法学院关注度最高、探讨最多的一种改革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但到目前为止,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法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仍缺乏系统的认识,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基于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行政法案例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行政法案例教学。
一、行政法案例教学的客观必然性。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又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法”(socraticmethod),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于1870年前后首创。它主要是针对当时非常流行的传统演讲式教学法以及教科书式教学法,为了摆脱纯理论的课堂讲授方法而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行政法案例教学是在行政法的教学过程中将行政案例作为教学基本单位或辅助单位的一种行政法教学。与传统的仅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辅助功能不同,行政法案例教学是对行政法教学方法格局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1.行政法案例教学是由行政法学作为应用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
在法学研究中,学者们通常将法学研究归于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这两个范畴之下,学者们普遍将行政法作为理论学科。但是,随着对行政法制度研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学者开始从应用法学的角度研究行政法学问题。应用学科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解决发生于这个学科背后的具体事实。行政法学作为应用学科,面对的就是发生在行政法适用过程中的具体案件。据此,行政法案例就成为支撑行政法学科的基点。
2.行政法案例教学是由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决定的。
20世纪80年代末,教育部将行政法课程列入法学教学计划。相比较其他法学,我国行政法学教学的起步要晚一些,但这并不影响行政法学教学是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学教学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演绎式,二是归纳式。行政法学教学方式也不例外,演绎式行政法教學是由教师以单方讲授的方式从行政法律规范的基本理论出发,从一般到个别,演绎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及各种不同的行政法现象。归纳式行政法教学则是指从社会实践中的典型案件出发,通过对个别案件的分析、评议与总结推论出行政法的规范、规则并形成基本的行政法理论。
二、行政法案例教学的要素。
行政法案例教学包括三个要素:行政法、案例、教学。
1.行政法要素。
行政法作为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门之一,在不同国家的定义、内容和范围是不同的。英美法系国家将行政法定义为控权法,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行政法起步阶段受苏联行政法影响,将行政法理解为行政管理法,90年代中期以罗豪才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将行政法表述为平衡法。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案例的选择和准备是不同的。
2.案例要素。
行政法案例最好以真实案例为选择。行政法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内容角度,繁杂性和过程均不同,因此案件的类型也不同。如有行政执法领域的案件、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等等。
3.教学要素。
行政法教学是指行政法课程中的教与学活动。教学要素就是围绕行政法的内容而实施的教学活动。
行政法案例教学的三个要素中,教学要素是关键。行政法和行政法案例是普遍存在的,其如果不与教学联系在一起,行政法案例教学就失去其实质意义。因此,我们应当把行政法案例教学的研究重点放在教学上,即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无论是行政法还是案例,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存在的,行政法案例教学是对行政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真正实现行政法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更新。
三、行政法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根据行政法教学的.需要,行政法案例教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1.行政法教学案例的选择。
行政法教学案例的选择非常关键,案例选择成功与否关系到教学预期目的能否实现。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选择适合的案例。一个适合的案例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所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指通过案例达到教学目的。每个案例的选择都是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服务的,选择的案例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目的的案例。
(2)必须具有典型性。行政法案例成千上万,在案例的筛选上一定要注意选择那些经典案例,如田永起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孙志刚案件,105次违章,张先著案等等。学生对案件事实或情节的分析、讨论,对案例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或法律关系的争论、辩论,对行政案例处理结果的理由和依据的考察和评判,最后通过归纳和总结从研究分析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运用行政法案例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有许多的优势,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选择合理授课方式。
案例设疑式。案例设疑式,是指在授课前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案例,预先设置一些问题,引起学生对相关行政法律问题的预习和思考。在授课过程中,师生对预留案例的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并会运用行政法理论知识。案例设疑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接受知识有很好的效果。该教学模式可用于教学初始阶段,也可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案例讨论式。案例讨论式,是指由教师针对行政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合适的案例,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获得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案例讨论式教学会使行政法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学生经过讨论后记忆会比较深刻,对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后遇到类似事件他们也知道如何解决。
(2)建立、完善案例数据库:案例教学需要大量且丰富的案例。教师搜集、选择案例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参考书、行政法学专业刊物(如《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中国行政审判案例》)、网络等,对其内容、难易度进行适当修改,重新设计、整理和编排。
(3)尽量进行小班授课,适合高年级学生教学:行政法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积极配合,需要师生双方的互动交流,学生人数过多,必然会影响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更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锻炼。因此,应尽量控制行政法案例教学的班级人数,开展小班教学。案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行政法律基础知识、自学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更适合较高年级的学生开展教学。
德育课程教学设计篇八
各职校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如网络设施设备都基本成形,只是在融入德育课程教学时出现问题。不管是借鉴还是创新,德育课程教学空间形式呈现多样化,纯粹是拿来主义的做派,让每种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只是形似却无神,最后导致德育课程教学空间里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不知如何符合自身专业,缺乏特色。
2.2师资队伍老龄化,空间建设缺乏强大动力。
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但是部分学校教师出现断层,甚至老龄教师比重较大,导致空间建设缺乏动力。也正因为师资队伍的老龄化,导致教师信息化素养不够,抵制德育课程教学空间信息化假设,同时也由于部分学校忽略了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导致点面分割明显。
2.3思路老套化,空间建设缺乏顺时创新。
不管教师还是行政人员往往不根据专业要求和学校实际,采用旧思路指导信息化建设,让德育课程空间建设发生异化,无法达到改善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通用20篇)
- 课程教学项目设计(汇总12篇)
- 2023年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9篇)
- 2023年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报告(实用10篇)
-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优秀13篇)
- 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通用8篇)
- 2023年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大全18篇)
- 八年级历史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2023年电工工作心得体会500字(模板13篇)
- 2023年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大全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