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优秀13篇)
- 上传日期:2023-11-20 10:41:37 |
- ZTFB |
- 10页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已有数据和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向他人传达我们的结论。报告的结构应当清晰合理,包含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希望这些报告范文能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灵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报告。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那么,下面就随本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溴乙烷的合成。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二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1、尿素(熔点132、7℃左右)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1、测定熔点步骤:
熔点测定现象: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2、之后有液滴出现3、全熔。
2、沸点测定步骤:
冷却)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2第二次测量要等温度下降30摄氏度。
3b型管不要洗。
4不要烫到手。
4沸点管石蜡油回收。
5沸点测定是不要加热太快,防止液体蒸发完。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三
1、了解复盐的制备方法。2.练习简单过滤、减压过滤操作方法。3.练习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1.实际产量:
2、理论产量:
3、产率:
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活化能的测定。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加深对活化能的理解,并练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反应级数确定反应级数:m=n=。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活化能。
3、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三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混合碱的测定。
1、了解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2.学习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不同组分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hcl标准溶液的标定结果。
2、混合碱的测量结果。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四
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
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
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
2.物理性质。
主要试剂的物理性质。
试剂用量。
试剂理论用量。
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2.装置:
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蒸气蒸馏装置。
产率:6.56/7.4xx100%=88.53%。
1.产率较高的原因:
1)抽滤后没有干燥,成品中还含有一些水分,使产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脱色时间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项。
1)加热时最好用油浴,控制温度在160-180℃,若用电炉加热,必须使烧瓶底离电炉远一点,电炉开小一点;若果温度太高,反应会很激烈,结果形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减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热回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对乙酸酐蒸气冷凝产生影响,影响产率。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五
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现象记录。
1、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
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的馏分。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5、计算产率。
理论产量:0.126×109=13.7g。
产率:9.8/13、7=71.5%。
(1)溶液中的橙黄色可能为副产物中的溴引起。
(2)最后一步蒸馏溴乙烷时,温度偏高,致使溴乙烷逸失,产量因而偏低,以后实验应严格操作。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六
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三个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大学里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了,而这第三次的有机实验却带给我非凡的感受。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共进行了六次共同探讨、相互合作的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有机实验相比,彭浩老师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这里,既没有老师一人在黑板前唱独角戏,也没有随便点一个学生上台讲述实验;既避免了学生只是照老师所讲的来按步就班的进行实验,自己却不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也防止了单独一个学生上台讲,其他人在下面“看戏”的尴尬。_老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我们学生内部,与我们共同研究反应的原理,让我们分成小组合作讨论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这需要我们放下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去讨论,很费时,导致前几次试验我们组都是最后才走的。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在讨论中解决了。在之后的实验中,我们在_老师的启发下,逐步对教案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比如,我们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提前判断实验终点,将本应回流一两个小时的实验缩短了近一半,有的酸化和碱化的步骤只是为了除去较少的杂质,省去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
在课堂上,老师也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我们保护好眼睛和面部,以身作则坚持每次课都戴上护目镜。虽然带上去极其不舒服,尤其对我们这些“四眼”来说,但不带的后果也很严重,曾经我就见过应没带护目镜而将刘海烧掉的同学,就连_划破了手指也让同学找ok绷给他贴上。(好人啊)。
感谢_老师的教导和关心,和您一起度过的六个下午真是太美好了。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七
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目的,其研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参见表1)。教学研究既然是“研究”,必然带有研究的属性,且在研究方法上与科学研究并无二致: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并注重先进性、创新性、实证性、示范性和发展性;当然目的性和系统性也是高水平研究的必然要求。进行科学研究,我们必须首先通过观察自然和社会、文献调研、实验研究等发现问题,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再进行实验研究或者验证,通过分析实验事实和数据,归纳、推理、提升以得出规律,再用规律进行预测,不断修正和发展规律使之成为理论和成型的方法。教学研究也严格遵循这个程序。研究者首先应当了解和分析世界、我国、地方、高校、课程直至某个内容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导向和目的性),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外对该问题开展研究的最新进展,确定哪些作法和结果可资借鉴,哪些还需进一步改进(先进性),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新方法(创新性),而后设计系统(系统性)、具体的措施,通过对照实验、平行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得出有意义且可靠的数据(实证性),而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形成可资他人借鉴的一般规律(示范性),而后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指出未来持续改进的方向(发展性)。找不出问题,抓不住关键,泛泛而谈,难以深入,写成流水账式的工作总结,是很多教学研究论文的通病,是对教学研究的研究属性认识不足导致的。或者只满足于自己一点粗浅和零星的探索和经验,不了解、不关心国内外进展,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设计,论文自然先进性不强,并容易失之肤浅。同样,片面强调独特性而不考虑一般性,就会缺乏示范和推广价值,这无疑会使研究的意义大打折扣。
2当前教学研究的重点。
当前,我国的高等化学教育正在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这为我国大学化学教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见,未来的5~10年是我国高等化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成果大量涌现的黄金时期。现将当前教学研究比较关注的领域及其对应的《大学化学》栏目归纳于表1中,并列举部分优秀论文作为示例。表1所列研究内容既有宏观、战略性层面的,也有微观、具体的,相关研究只是问题面向不同,并无高低之分,无论哪个领域都可以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实证性和示范性等的限制,在指明研究者之外的人员虽然可以开展相关研究,但其研究的权威性、指导性往往不足。从1999年以来的大规模扩招及与之相伴的高校合并、校区扩建、专科升本科、单科变综合等大规模调整和高速发展,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定位困难,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素质能力和就业面向趋同,人才培养出现结构性问题,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2012年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控制规模、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明确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定位,坚持分类发展、特色发展,明确培养国际竞争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应用人才甚至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规格的具体化、特色化,突出学科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3],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将具体明确的毕业要求落实到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每一门课程和每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造就适应国家、地区、行业、学科发展需要的多样化人才,是今后教学改革必须优先解决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值得所有高校认真思考和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做法和经验[5-9]。新办专业评估为合格评估,主要着眼于基本办学条件和办学投入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的最低需要。合格专业的评估则为审核评估,主要致力于建设自我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制订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和改进机制。这种理念和做法在我国高校化学类专业教学中尚未得到具体落实,是学校和院系今后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教师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研究的主体。就当前而言,改变教学理念,将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teaching)转向“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teaching),将教学评价从“基于投入”(input-basedevaluation)转向“基于产出”(obe),积极探索和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开展高效教学,是我国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从教学方法看,除了老师熟知、在目前的教学研究论文中涉及较多的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教学(case-basedteach-ing)、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之外,新的高效教学方法还包括团队学习(team-bas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blendedlearning)、翻转课堂(flippedclass)、基于课堂互动系统的教学[12,15]、真实环境教学(realworldlearning)[13]、基于游戏的教学[27]等。另外,应该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例如采用boppps课堂设计模式,采用三明治教学法[28]等。采用这些方法并结合obe理念的指导,选择多个产出指标进行效益评价,就容易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指导我们的教学向更高水平、更高效益转变。
3《大学化学》论文撰写及投稿注意事项。
4小结。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八
思维属于人脑对周边客观事物的概括以及间接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思维包含综合、概括、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握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最終让其能够正确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
1.应用归类比较法来培养学生认识物质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能力。
比较就是将客观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以及差异进行确定的方法,而归类就是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及外部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而比较属于归类的基本条件,归类属于比较的主要依据,二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比较以及归类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以及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并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同类物质和同类反应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的特点。
例如,在讲解过氧化物和钠的氧化物时,可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钠固体。首先让学生观察两种固体的状态和颜色,并做好记录。随后,用胶头滴管分别往两支试管滴入相同量的水,再用带有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检查哪一支试管中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随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毫升水,并且加入相同滴数的酚酞试液震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上述实验主要是探究过氧化钠和氧化钠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
共同点:两种物质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两种物质都可以和水反生反应成氢氧化钠。
不同点:过氧化钠的颜色为淡黄色,氧化钠的颜色为白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还能够生成氧气;过氧化钠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生成氧气。
通过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和归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两种氧化物的性质,进而让学生明白共性存在于个性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设问、解惑以及推理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需要应用唯物辩证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以及推理,而逻辑思维则以正确的判断以及概念作为主要依据。由此可知,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就需要加强概念方面教学的力度。
例如,在色谱教学的过程中,可将色谱的定义总结归纳为“色谱属于一个分离的过程,色谱主要是利用不相同的组分在相互不溶和相对运动中的两相,也就是相对运动流动相和相对静止固定相中的吸附力、离子交换的能力、分子大小以及分配系数等差别,在经过多次质量交换之后,从而让不相同组分进行分离”,通常学生对色谱的熟悉度较低,因此对于较长的定义更是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色谱相对典型的例子(传统柱色谱法分离植物色素)。学生可自行假想在做植物色素实验,将碳酸钙置入玻璃柱内,随后将植物色素溶液倒进玻璃柱内,再向玻璃柱倒入石油醚,随后即可看到色素溶液出现分层现象。教师可向学生讲解色素分离的过程就是色谱分离,其中使用的石油醚就是流动相,而碳酸钙就是相对静止固定相,而植物色素溶液就是不同组分样品,使用的玻璃柱就是色谱柱。随后可向学生进行提问,石油醚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使用的物品是唯一的选择吗等。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使其对学习产生兴趣。
3.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思考起源于疑惑,没有问题就不会出现思考,思考都是以解决问题作为起点。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需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是具有质疑性的问题,为学生建立较为新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让学生通过深刻的思考、判断、分析和比较来掌握知识。
4.应用多种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4.1分析比较思维训练。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知识和新概念,吸收的知识既存在区别又存在联系。例如,滴定管、量筒、容量瓶,其均属于容量仪器,它们均能够量出液体的体积,导致学生在使用这些容量仪器时很容易会出现混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容量仪器的容量范围、形状、刻度规格等进行细致的比较,让学生弄清楚何时使用何种容量仪器。让学生对易混淆知识进行思考和比较,将知识点之间易误导的地方指出,对混淆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知识的精髓,从而提升学生思路的清晰度,并且提升学生对问题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4.2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主要是指思维的高度、宽度等。化学属于基础学科,该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工业、农业以及国防等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时刻将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时,结合实际生活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在学习卤化银时,向学生介绍变色镜的化学原理;在学习乙酸时,向学生介绍中医采用食醋医治感冒等。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进行讲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且能够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5.小结。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九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设于高校二年级阶段,因为该时期的大学生恰好处在实验技巧与能力不断提升之阶段。实施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习者们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等具备了十分重要的价值。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在提升学习者们的化学实验能力上具备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当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状况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有机化学教学的方法,从而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1强化基础操作实训提升实际动手能力。
大学生们今后均要走入社会踏上化学相关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其一定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储备,所以提升有机化学基本操作能力就成为了提升大学生群体实验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操作实训为有机化学实验之前提,也就是说,有机化学实验完全是通过数个基本操作部分组建而成的十分复杂的操作系统之一。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实训涵盖了蒸馏、分馏、重结晶、测定熔点与沸点以及色谱分离等内容。大学生们在实施基础操作实训中应当进行更加规范的操作。大学生们来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第一步是要为其讲解实验室的相关规则尤其是安全操作制度。其次是要求其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能够保持整洁、无污水,且有秩序地摆放好物品。再次是要培养大学生们规范化的实训习惯,包括铁架台与烧瓶夹的固定形式、各类仪器的清洗方法以及安装次序等。最后是在大学生们掌握了以上基本实训技能之后,要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灵活地选择具体的操作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习者们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之能力。
2改进课程结构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只是有机化学理论教学的附属内容,教师觉得上不上关系并不大,因为并未真正将实验教学列为提升大学生技能的必备手段。与此同时,在具体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验证性与基础性的实验偏多。这样一来,在实验的内容上也往往具有过于繁琐、耗费时日,而且实验的成效较差,并不侧重于综合素质的提升等。为切实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应当重新全面修订实验教学的大纲,明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相关要求,从而精心选择有机化学实验的内容,实现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之间的彼此融合。例如,制备乙酰苯胺这个实验可以划分成合成乙酰苯胺、纯化乙酰苯胺以及纯度测定等三个实验来做,从茶叶当中提取相应的咖啡因成份则可分成提取、浓缩以及纯化等三个部分。如此一来,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者们对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够让其掌握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内容,而且还能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之能力。
3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积极提升科研素质。
当前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教材往往都相当陈旧,但是教师在授课时却不敢超出教材的范围,这样一来也就难以把有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如果在授课中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话,就十分容易导致过于依靠教材,对于教材上尚未阐述的内容就会无从下手,时间一长自然就难以很好地发挥出学习者的自主性。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只依靠材料,而是应当更加紧密地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例如,在制备环己烯实验之中,教材中提到的催化剂为浓磷酸或者是浓硫酸,但随着近年来这方面研究的深化,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催化剂非常多,包括了固体酸、沸石以及草酸等。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掌握这一情况,即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者们划分为数组,依据不同情况可使用各类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并且要求其观察各自实验的发展状况,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们的主动性,而且还能拓展学生们的知识储备,有意识地关注与发展自身的科研素质。
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师应当立足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持续摸索与改进,从而建立起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富有操作性的实验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实验教学的成绩应当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等两个部分,分别占40分和60分。平时实验成绩应当当堂出分并进行点评。当大学生们做好一个实验之后,通常都十分期望能够得知成效。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及时指出并纠正其不足,在实验完成之后就依据实验状况给出分数并加以点评。教师的评判标准包括了遵守纪律情况、实验思路的清晰程度、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等。除了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占60分,重点是考察大学生们某一个实验从预习开始至实验全面完成的整个过程。其中,考试题预习10分、实验具体操作40分、实验结果和讨论10分。考试试题所考核的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安装程度、实验结果、实验现象解释等各个组成部分内容的操作与运用状况。
5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有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当根据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更好地激发出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让其能够具备更为稳固的实验操作技能,从而能够领略到科研的魅力,提升学好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加快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转变,致力于提高的创新能力,为培育高素质的化学相关行业工作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金慧娟。有机化学实验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2010(4)。
[3]张晓鹏,刘萍,李建平。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乡学院学报,2010(1)。
[4]尚蓉。我校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09(3)。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十
仔细分析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极尽所能地配合学科老师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因为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作为实验员应该了解实验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立足本职岗位,树立不怕麻烦的精神,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标准要求,仔细钻研教材,熟悉本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探究书本中的实验教学,努力改进化学实验,使之更合理、更科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实验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其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期初,根据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制定好本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三个年级的化学实验教学统筹安排,根据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制定好实验器材和试剂的添置计划,保证化学实验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管好、用好化学实验室,开足开齐各类的实验教学,为学生课外的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为提供场所和材料。
立足于实验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们服务。实验员做到提前到岗,按照每个任课教师的`具体实验要求,精心准备每个演示实验,提醒任课教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清晰,确保实验教学的效果,另放1至2套实验器材备用。做学生实验时和该年级的任课教师及时联系,12个班级在时间上错开进行,实验器材和试剂备足备齐,实验过程中有损耗时,做到随时补充,和任课教师一起搞好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同,实验水平有高有低,协助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注意实验室内的通风,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洗整理实验器材,并倒置晾干,试剂瓶口用石蜡封好并送回橱内,实验室打扫干净,以备下一次实验教学。平时教育学生注意节约实验材料,在实验过程中控制试剂的用量。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做到废物利用,物尽其用,尽可能地减少浪费,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尽可能地减少化学试剂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做到绿色化学。各类单子随时填写,认真填写实验室日志,积极开展实验室工作,满足实验教学需要和师生们的实验需求。
学期末,做好实验器材的统计工作,材料的归类、装订,存放于橱内。科学规范地管理化学实验室,确立安全意识第一位,注重化学实验室和仪器室、试剂室的安全,做到常通风,做好防火、防潮、防爆炸和防盗工作,维持实验器具处于可使用状态,保持实验室和仪器室的整洁卫生。同时配合学校做好其他工作。
利用空余时间翻阅教学书刊,向任课教师请教,积累实验方法和经验,不断充实自我,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平常的实验教学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十一
班级学号。
日期
实验名称。
仪器用具: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与步骤:
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
实验结果分析与问题讨论:
原始实验数据粘贴处。
实验数据:
(2)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桂林理工大学。
实验报告四、实验内容。
班级学号姓名同组实验者简要的实验步骤、测量的物理量名称、数据表实验名称日期
一、实验目的。
1、
2、
3、
………………。
(3)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二、仪器和用具。
1、,2、,3、,……。
三、实验原理。
简要文字叙述,画原理图。
图名或图号。
五、数据处理1、计算测量物理量的平均值和误差2、作图法处理数据,如画曲线六、讨论。
(4)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时间:月。
物理系编制。
(5)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教师签名: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数据处。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十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新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领域的广范渗透和应用,不仅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而生物、化学、物理等是实验性学科,如任何有关生物的创新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因此生物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生物实验教学对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针对我校是升本的综合性大学,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理工科教师和管理部门所关心的问题之一。针对我校升本以来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所提倡的导师制和多年的办学经验,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安排上减少那些缺乏科学思维训练和创造性的验证性实验,开展“教方法、训技能、练本领、上水平”的研究式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为研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条件。
1.1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
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以及正确、标准、全面的实验技能,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2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和一定的主动性。
学生有较高的素质,才能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确保实验室的安全。主动性强,才能对所做课题感兴趣,才能选择喜欢的课题组及老师,实现学生?教师的双向选择,进行研究式实验教学。
1.3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
学校要加大对实验仪器、设备、药品的的投入力度,为开放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2研究式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2.1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打好理论基础。
要求参加研究式实验教学的学生大多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他们入校时间短,基础薄弱,知识面窄,所以要求对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基础学习与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在注重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吸收新知识、新理论,逐步进入本学科的前沿领域,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2.2加强技能训练,改变教学模式。
由于一些学生重理论轻实践,其结果将是毕业后眼高手低,独力工作能力差,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为此要改变教学模式,采用“两阶段、双强化”的教学方针,即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两阶段”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着重培养基本技能,从基本实验到大型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中的协调性、准确性,规范化等。第二阶段注重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第一阶段完成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做一些科研性的课题。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测试、处理和分析数据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同学的创造力,以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2.3启发学生思维,诱导科学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基础开始,由易到难,启发诱导,培养兴趣,鼓励学生的大胆提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集思广益,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就直接酝酿在讨论中。针对问题,要进行论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3预期目标。
3.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
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师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增多,对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拚搏进取,勇于创新,也为教师探索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条件。
3.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学生参与科研工作,首先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更加清楚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解决了学生所困惑的“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验,有了独立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促使学生进行总结,灵活应用各基础实验阶段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强化了技能训练,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研究式实验课题有的.可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专项研究,通过学生大量的实验,以及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新设想,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可以促使指导教师预先试作和了解更多的可能的方案,常看文献,了解动态,才能指导与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将极大的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3.5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和建设。
在研究式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势必要有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通过大量的实验,从中可以发现实验室中所缺少的仪器、设备,便于补充、更新。同时也可以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实验室的进一步开放,为研究式实验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4结论。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开展研究式实验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我系学生在参加省、校级的“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中多次获奖就是很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2]王义遒.以创新为灵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j].高等理科教育.1999.
[3]胡继飞,证晓蕙.生物学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十三
11月28日至月18日,笔者参加了由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教工委组织的北京市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培训班,到美国高校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考察和参观。培训内容包括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美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等。培训期间,考察了明尼苏达大学的教学设施;访问了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校区;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期间,还与在明大的中国籍教授和留学生进行座谈。通过培训、考察与参观,笔者对美国高校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经验作一总结,并结合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现状,提出深化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期望引起同行对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作更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突出特点。
美国高校没有类似于像我国高校教务处这样的机构,我国高校教务处所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在美国高校分为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分别由院系和学生事务办公室承担。美国高校设教务长一职,全面负责学校的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学术事务包括专业设置、课程制定、学科发展、教师聘任等;学生事务涉及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所有项目。本文所说的教学管理是一个大教学管理的概念,包含学术事务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总结美国高校的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其突出的特点也是显著的特色为“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美国的指导性课程计划分类标准(classificationofinstructionalprograms,cip),类似于我国高校的“专业目录”这一分类标准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究开发并由联邦教育部颁布,广泛应用于教育部的各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并为高等院校所接受。该分类标准在收集、报道、整理有关学科专业资料,指导教育规划、资源配置以及教育整体布局等方面发挥作用。美国高校的指导性课程计划分类标准与我国高校的“专业目录”作用不同,它不是规范性文件,而是国家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主要发挥统计的作用。美国高校无需按照此标准设置专业,而是根据办学宗旨,市场需求(是否有生源)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来决定专业是否设置。因此,美国高校的专业设置有完全的自主权。为了满足社会和学生需求,美国高校的专业极其多样化,如明尼苏达大学双城校区设有380个专业,马里兰大学设有127个本科专业,并且很多专业都是跨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除了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外,美国高校还允许学生独立设计“个人专业”“个人专业”是学校为了满足和实现学生的特定兴趣、学习目标,允许学生在学校已经公布的专业之外发起、提出和设计的。它为那些不能在学校已设置的专业中找到满足其学术兴趣、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的个性化选择。
2.课程弹性、广博,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
大学是一个探究的学习阶段,充分的学习自由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美国高校所设计的课程体系,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美国各高校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学校内也没有一个适用于各专业的统一的教学计划,但高校的课程有一个基本的框架,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专业主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三个模块。每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规定各模块课程所要求学生修习的基本学分。每一模块学校都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供学生选择。核心课程是学校的博雅教育课程(或称通识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跨学科领域选课,一般为限选;专业主修课程一般为三、四年级学生开设,各专业列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课程组合,要求学生必修或者限选;对于任意选修课,学校一般不作具体要求,凡本校开设的课程都可以选修。任选课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选读,目标是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兴趣,也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打基础。
美国高校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有全面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和完整的人格,成为“有教养”的人。为此,他们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也称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是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最为显著的特色。博雅教育一般被定义为主修和副修专业教育之外服务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等方面发展的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提供深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取向和方法,提供必要学术规范,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多数高校主要通过设置核心课程来实施博雅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日益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等课程也被列入博雅教育课程中,并融入了跨学科、跨文化的教育理念。如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包括7大领域11大类,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理性、科学、社会分析和数量分析,要求学生在其中选修8门课程。
3.服务体系完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是美国高校吸收生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美国高校从师资配备、制度设计、学生管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学生。
一是通过制度建设,保证教师水平。美国高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各大学都制订了严格的教师选用标准和聘用制度。一些高水平的大学一般不从本校直接选留博士生任教,而坚持面向全世界进行招聘;实施“有试用期的终身教授制度”(tenuretrack),助理教授实行合同制管理,每三年签一次合同,一般要求6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间,学校提供各种培训,包括语言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供科研条件和启动经费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各院系每年对教师进行考核,了解教师的教学、科研情况并及时进行反馈。试用期间,学校各院系组织专家对申请终身教授的教师资格进行审查,实行“非升即走”制度,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高水平。对于已经获得终身教授资格的教师,除非其有极其特殊的原因,学校一般不能将其解聘。但为了保持其教学和科研动力,各院系也要求其每年提供教学、科研等活动情况,并通过提高薪酬等方式调动其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二是实施弹性的学习制度,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为了让学生发展自我,美国高校都制定了极富弹性的学习制度。学生入学时如果对专业不明确,可以不选择专业,先进入文理学院学习,广泛选课,待学生找到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学习兴趣后,再确定专业。进入专业学习后,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对专业不适应,还可以再次选择;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可跨学科、跨专业辅修多个专业,只要满足各专业学位的规定即可取得学位;学习年限非常弹性,学生只要修完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没有时间限制。
学术论文。
相关信息。
或在实验基础上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或者独立完成一个课程设计,或者要求完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项目。美国各高校高年级的研讨课要求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学生需要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选题、自主设计方法、组织材料、实施实验,并自主开展调查、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等工作,从而真正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给予学生顶峰的科学研究体验;五是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开展“合作教育”美国所有高校都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与企业共同合作,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办学道路是美国各类大学共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很多专业都把到企业实习列入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公司实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是建立完善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服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核心。为了给学生提供全面良好的服务,美国高校建立了一整套完善学生事务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服务学生。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该校为学生事务管理确定了工作原则,内容包括贴近学生在大学的综合体验(学术、道德、心理、伦理等);通过课堂和社会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大学各社区成员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学习取得进步;致力于估价、评估、研究;提高对于不同人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为安全、健康的环境和社区作贡献。学校设立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的工作机构,包括倡导与教育中心、健康服务项目、兄弟会与女生会、新生教育项目、父母项目、休闲体育、职业中心、学生活动办公室、学生与社区关系、学生行为及学术道德指导办公室、学生冲突处理中心、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办公室、学生父母帮助中心、学生会及其活动、咨询与顾问服务以及学生法律服务中心等。学校为各个项目(办公室)制定了明确的职责,配备了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工作人员,使服务工作专业化。
五是配备良好的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美国高校都建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室,我们培训班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期间所用的教室几乎没有重样的(教室形状不一,桌椅颜色不一,黑板、讲台不一),每一类型的教室都能带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对人的潜质、个性、心智都有影响。阶梯教室弧形设计,学生环坐在教师周围,非常方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交流,也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设有不少有利于讨论课开展的圆桌教室,每幢教学楼的大厅、走廊都配备了小圆桌、沙发或者是长椅,随处都有供学生讨论、学习和休息的地方。
二、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的启示。
借鉴美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笔者认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管理要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改革:
1.厘清专业内涵,创新专业管理机制。
美国高校的专业之所以能做到灵活多样,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基于他们对专业的认识。美国高校的专业是围绕特定领域组织的知识结构,在形式上是课程的有机组合。专业是课程的组合,因此专业课程组合的逻辑可以多种多样,课程组合的方式也就灵活多样。我国高校的专业是依据国家发布的高校“专业目录”设置的,专业是固定的。专业的课程是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教学基本规范设置的,因此,各高校专业的课程也就基本雷同。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是建立在学科划分基础上的,专业是学科下的亚学科,一般都是特定学科的专业,专业的增加就是对学科更加细分。学科不断的细分导致人才培养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但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呈现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趋势,社会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是跨学科的。客观上,我国高校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设置不合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解决我国现行高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一是要转变专业思想,对专业的内涵重新认识;二是要改革现有的专业管理体制,从国家层面上下放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三是高校要找准定位,明确发展方向,根据自身的定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设置专业。
2.以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校的根本目标。美国高校本科教学保持高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人进行培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有教养”的人,他们重视博雅教育,把博雅教育作为本科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在专业教育中,也把人的发展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高校也开始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培养模式上没有相应进行调整,专业教育模式没有根本改变,所培养的学生适应面窄,综合能力不强。改革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需要我们重新定位本科教育目标,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关注非专业的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具有宽广的人生视野、灵活的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及表达能力,形成独立而又成熟的人格;二是要改革专业课程体系。要以整体知识观来平衡本科教育中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增强整体结构与个性选择的结合,实现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实现了有机融合;三是要设置跨学科课程,发展跨学科项目学习。跨学科课程能使学生的思维超越学科界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语言表达以及创造性思维等能力,能培养学生以全面的观点看待重要事件、现象和思想。
3.强化服务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美国高校建立了运行高效的服务学生体系,全力服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我国高校与美国高校的情况不同,完全借鉴他们的做法不可能,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渗透这一理念。分析我国高校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当前要着力加强以下方面的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近年来,我国各高校不断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学校,但我们的入学教育更多地告诉学生大学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较少让学生了解大学的使命与宗旨、大学所在地区的情况、大学与地方的关系等。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对学校、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开设新生研讨课。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的开设,从组织上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必要的学术成长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给每个学生打下了共同的知识基础。在新生研讨课教学中,一大批名师走进课堂,和学生形成了融洽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独到的科研感悟和研究成果渗透给学生,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启迪,通过与大师的密切接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激情和欲望。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类似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如“学科入门指导”要求各学科知名教授以课程或者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我们所开设的入门课程与美国高校的新生研讨课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配备、课程数量上有较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美国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成功经验,加强该门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对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无疑将能起到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创造条件,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美国高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走产学研道路,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取向和宗旨,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应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并要着力加以解决。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国各高校要开放办学,与社会、企业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合作。通过合作,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的条件、科研的条件,使学生能走出去,了解社会,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这将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吸引学生参与到高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研究中,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通用8篇)
- 2023年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大全18篇)
- 八年级历史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3篇)
- 2023年电工工作心得体会500字(模板13篇)
- 2023年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大全9篇)
-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万能导入语 小学语文课万能导入语(5篇)
- 语文教学设计题目美篇 语文教学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7篇)
- 小学特色教育实施方案(优质19篇)
- 最新语文特色教学工作总结(优质19篇)
- 最新小学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实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