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15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2-01 01:29:07    小编:ZTFB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 文件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15篇)

  • 上传日期:2023-02-01 01:29:07 |
  • ZTFB |
  • 13页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一

首先我认为情绪在指导儿童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愉快的情绪往往能激起儿童的共鸣,使儿童在活动中愿学、乐学、好学、小班儿童年龄在3岁半左右,处于涂鸦期、表现期,他们好奇、好动、好模仿;喜欢明亮的色彩如、红黄蓝绿和有变化环境;因此,我制定的第一的目标是(一)引导儿童在进一步感知红、黄、绿、紫四种色彩的基础上,能乐意地表现自己。在技能上:鼓励儿童用棉签大胆涂色,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情感上:帮助儿童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1、引导儿童在进一步感知红、黄、绿、紫四种色彩的基础上,乐于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2、鼓励儿童用棉签大胆涂色。

《纲要》中指出“幼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幼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并共同学习与成长。采用的教法有:

1、情景创设法:利用“天线宝宝”这个儿童喜欢的动画形象,将儿童引入到活动中,非常适合小班儿童的年龄特点,极大地调动起孩子探索的欲望。

2、演示法;:通过vcd的演示,我为儿童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并通过演示使儿童掌握了棉签作画的技巧。

3、观察指导法:此教学方法是针对儿童在

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幼师可以采取随机指导的方法,它体现了幼师对活动的调控能力。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四部进行:第一,活动一开始老师就请儿童闭上眼睛带他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并提问“这是哪里?原来是天线宝宝的家,他家可美啊!”这里幼师通过vcd的演示,努力为儿童创设一个美妙的天线宝宝乐园,引起儿童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

第二,以四个天线宝宝今天要和你们做游戏衔接,分别请出玩具和儿童一一问好,并让儿童识别他们身上的颜色。在最简单的一个礼貌问好环节中,潜移默化的感知了红、黄、绿、紫四种色彩

第三、让儿童寻找和天线宝宝身上相同的颜色。老师引导儿童请你们找找自己身上和别的小朋友身上有没有和天线宝宝一样颜色的。小班儿童对事物进行观察也比较薄弱通过此环节也初步培养了儿童的观察能力。

第四,给天线宝宝涂色。小朋友这么喜欢天线宝宝我们也来变成天线宝宝,在幼师适当的指引下,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天线宝宝进行涂色。儿童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事物,自由涂色,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儿童以积极的鼓励。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难点;通过儿童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结束部分:和天线宝宝跳舞。让儿童体验成功后的愉悦。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二


之所以确定《探索雷电,关注安全》的主题,是因为恰逢三月,阴雨连绵,经常伴有电闪雷鸣。就在三月三日,省气象台还连续发布了两个雷电黄色预警。不少孩子便萌生了探索雷电的想法。而我正好利用大自然给我的这次好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会孩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通过学生的初期调查和主题确定课上的讨论,我们确定了五个主题:雷电的特点、雷电的形成、雷电的危害、防雷避险的知识、遭遇雷击后的急救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活动,制定一份活动策划表来指导行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我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小学生,年级低,从来没有制定过策划表,更别说实地调查和访问了。所以,我在学生开展各种调查活动之前,设计了这节活动策划表的制定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学生能掌握策划表的主要内容,了解制作策划表的步骤;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乐趣;也能够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制定计划的经验。

上课前,我想到学生大都只有七八岁,于是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模拟实践,学生初步了解活动策划表制定方法;

第二:分组合作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交流讨论完善活动方案。希望通过模拟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定策划表的知识。

在简要回顾主题之后,我首先出示一份完整策划表样本,介绍了策划表的构成,再组内口头商定策划表内容。学生的表现在我意料之中,尤其是其中的活动目标学生确定起来是一头雾水,组内发言陷入沉默。我打出准备好的简化表格说:“你们从没有制定过活动策划表。所以,这次我们先从一份简化的策划表开始。”

我问其中一个组:“你们组确定研究的主题是哪一个?”

廖浩文说:“我们研究遭遇雷击后的急救方法。”

“那你们打算怎么做?”

廖浩文回答:“可以通过上网来查资料。我到网上一用百度搜索,就可以了。我雷电的资料就是网上找到的。”

魏源:“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找雷电的书。还可以到书店去找。我经常到书店去看书。”

樊绅:“还可以去问别人。”我马上提升她的回答:“对,象小记者一样采访。”

我问:“你们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廖浩文:“先上网查资料,再去图书馆,接着去采访。”

我继续问:“需要准备什么工具和材料吗?”

廖浩文:“去图书馆和采访得带上笔和笔记本。”

徐金键:“采访还可以带照相机。”

我边听,边依次把他们的话填入我事先设计的活动策划表格中,高兴地表扬他们:“看,你们的发言已经把策划表里很多内容都填好了。大家找找,策划表包括哪些内容?”

学生说:“必须要有活动步骤,因为如果没有步骤的话,就不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大家就做得乱七八糟。”

“必须要有活动主题,要不然就不知道去调查什么内容。”

还有的发现了“成员分工”和“工具材料的准备”。

文歌找到了“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怎样解决”。

我对文歌的回答做出评价:“对,因为我们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到,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需要事先设想困难,小组成员一起想办法。也可能需要家长、老师或专业单位、政府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帮助。善于寻求帮助是完成一次活动很重要的能力哦。你们觉得,在自己的活动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呢?”

回答是五花八门。有的讲不知道上网,有的说不知道图书馆在哪里,有的不知道怎么照相,还有的说不敢去采访。当廖浩文说:“我们去观察雷电的话可能有危险,会受伤!”,我心里暗喜:这不正好是提醒孩子注意安全的好时机吗?我夸赞廖浩文很有保护自我的意识,提醒大家:“雷电的威力很大,可千万不能近距离观察雷电或做雷电的实验。”接着就询问廖浩文有什么解决办法没有。他说:“可以让爸爸妈妈陪自己从远的地方观察。”于是,我在表格中记录了他的回答。

接下来就是细化“活动步骤”和“成员分工”这二个方面。只有详细周密地确定了这两个内容,活动策划才有可实施性。

我请同学们思考上阶段生成的策划表:如果廖浩文组的组员拿着现在这份活动策划表,能够顺利地开展研究吗?

孩子们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样竖立起来。有的说:“这个活动步骤里面,每一步都没有写清楚什么时间去做。”有的说:“没确定到哪里去上网,也没有说是到哪个图书馆。”还有的说:“采访时去采访谁呢?到哪去采访啊?”很多的疑问纷纷提出。于是,我一边询问同学如何完善每个步骤,一边就在策划表上进行修改。修改后:

第一步从原来的“上网查资料”变成了“3月7日星期六各自上网查关于防雷避险的资料。搜集的资料打印一份,在星期一上学时交给整理员。”

第二步从“去图书馆查资料。带笔和笔记本。”改成“3月8日星期天下午2:30在学校前门口集合,去湖南省图书馆查资料。带笔和笔记本做笔记。”

第三步从“去采访。带上笔和笔记本、照相机。”补充成“星期六上午9:00去湖南中医附一医院采访医生。带上笔和笔记本。摄影员带照相机。”

修改完后我总结这一步指导的重点:“制定活动步骤必须具体详细,让任何一个组员拿到手上都能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该怎么做。有时间、有地点、工具和材料准备、采访对象等。”

这个时候,有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手问:“老师,成员分工那里还没有填呢!”在活动策划表中,“成员分工”这一项最容易因为个人喜好而发生分工不匀和不恰当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明白分工一定要合理的原则,我播放了一段小录象,这是在主题确定环节中小组成员采访的内容,意图通过对录象中几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最适合做采访员的人选,来引出成员分工要遵守的原则。

看完录象,我问:“觉得他们各自采访得怎么样?”

“他们采访时声音都不洪亮。”

我接着问:“相比之下,谁的声音最洪亮?”

“是朱旖婷和熊泽辉。”孩子们回答。

“还有其他看法吗?”

“他们问问题很害羞,不大方。”

“那谁最大方呢?”

经过学生推举,认为熊泽辉最大方。此时,我问:“如果他们这个组选采访员,你们觉得谁最适合?”毫无疑问,大部分孩子选择熊泽辉。我追问:“为什么选他?”杨若漪说:“因为他胆子最大,除了提问声音洪亮,说得清楚,他还和老师对话了。一点不紧张。”我趁机总结方法:“对,采访员就应该选吐词清楚,大方得体的。”再提出问题:“其他几个分工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了以下要求:组长管理能力强,人际关系好。记录员书写工整,做事认真。摄影员能熟练使用摄影工具。整理员耐心细致,会写文章。资料员能快速全面查找资料。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方法后实践,我提议大家为廖浩文组组员来分工。

“廖浩文做事认真,乐于助人,当组长合适。”

“胡佳俊会画画,参加学校摄影比赛得了奖,当摄影员不错。”

“汤加仪字写得漂亮,当记录员挺好。”

“徐金键会画画,会写文章,让他当整理员。”

“魏源看书多,会上网,可以当资料员。”

“樊绅当采访员。她胆子大,作文也写得好。”

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们对同学这么了解,安排的工作和我的想法都差不多。看样子,“分工要合理”对他们来说应该不难了。所以,我填写好“成员分工”这一项后,放心地对学生说:“现在这份策划表就是同学们一起制订出来的。相信在你们的集体智慧下,一定能把自己组的策划表做得更好!接下来,就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你们的活动方案。”

随着孩子们的欢呼,每组的六个小脑袋一下子就凑到了一起,传出嗡嗡的讨论声。我很有成就感地听着他们热烈地讨论。时不时凑过头去看看他们写了什么。可好景不长,在教室前方的杨若漪组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采访员!”“我也要当采访员!”我急忙走过去。原来是张敦骥和周润两个人为了当采访员而互不相让,激动得脸都红了。我心里嘀咕:怎么指导了孩子分工的方法,还会出现问题呢?于是我赶紧先平复他们的情绪,再询问原因。原来是他们都想当采访员,而且两个人都具备做采访员的条件。组里面不好确定。是呀,这确实是分工中存在的问题。我马上请同学们暂时停下讨论,提出了这个突发问题:当成员分工发生冲突时要怎么解决?骆奕组的成员说:“我们组也有这样的情况,刘惠源和凌泽宇都想当采访员,不过刘惠源除了可以当采访员,她的妈妈很会摄影,而我们组正好缺摄影员,所以她就当了摄影员,凌泽宇当采访员。”我觉得,这个组的孩子真的很棒,他们不仅懂得各尽其才,还会合理分配,组员之间也很合作,互相体谅。这个方法借鉴给杨若漪组,不知道能否解决问题。没想到,有了其他组的榜样作用,组员马上提议张敦骥当资料员,因为他妈妈是大学图书馆老师,可以帮他找很多资料。张敦骥也同意了这个提议。这时,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成功地处理了一次争吵,而且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了合理分工的一个方法。

随后的小组制定过程恢复平静,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经过努力后,一张张沉甸甸的综合实践活动策划表诞生了。但是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还是遗漏了很多细节。不过,问题就是在不断发现中解决的。于是我用投影仪展示各组的策划表。问:“他们哪里做得好?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和完善吗?请每个组的记录员认真听取发言,做好本组修改建议的笔记。”首先看的是骆奕组的表格。

孩子们找到的优点有:“第二步说了到中医附一医院的急诊科采访专科教授,如果只说去采访医生,那找到的医生不一定知道雷击的知识。急诊科医生就很清楚了。”

也有的说:“他们在策划里设计了做观察记录卡和雷电小档案,这点很好。”我觉得这个孩子发现的内容值得大家学习,因为资料收集来以后,必须要进行整理才能有助于研究问题。而且一定要确定好整理成什么形式,组员收集和整理就更有针对性。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在主题确定课中同学们采用的资料呈现方式。有图片集、观察记录表、采访记录本、采访录象、小档案、观察录象等。

学生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比如:

“第二步里的‘我’是谁。要写清楚名字。”

“要带工具,是带什么工具,要写清楚。”

“这么多图书馆,是去哪个图书馆。”

“他们虽然定好去采访急诊科医生,可是要问急诊科医生什么问题呢?”

面对这每一个疑问,我一一评价:“对。参加成员要明确,把‘我’写成名字。图书馆要确定具体位置。工具要落实。尤其是采访医生什么问题得想好。如果没想好问题,到了采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有的同学说:“会紧张,不知道说什么。”也有的说:“会害怕,不敢再采访了。”还有的说:“你问得太慢,医生不会让你采访了。因为医生要看好多病人。”

此时我并不急于评价他们的回答,而是决定用事实来说话。我点出文歌同学的一段采访。看完后,我让她说说自己表现得怎样。她说:“我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提问的时候有些结结巴巴。”我便追问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她回答说:“是因为我紧张,一下不知道要问什么。”我问:“你在采访前想好要问什么了吗?也就是采访提纲。”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有。”这时我才总结说:“确实会这样,我们都知道不能打无准备之仗,那一定打不好。所以在实施采访之前,要有成员设计采访提纲这个步骤。然后才是正式采访。”

看完骆奕组的策划表后,我们又接连看了几个组的表格,却发现大部分表格都在跟着我们最初制定的模拟表格走。采访对象好多都是医生。这显然不利于资料的收集。不过,我惊喜地发现在廖浩文组和郭心怡组里设计了新的采访对象:消防队、气象台和老师等。于是便鼓励孩子寻找他们和其他组的不同,孩子们一下就找出了采访对象上的新意。我适时指导:“采访对象可以多样化,还可以采访大学气象学教授、政府人防办,甚至是行人、邻居、朋友等等。不过,采访对象不一定天天都在那等你采访,要和采访对象事先联系好。”

在进行了相互的学习和建议后,孩子们又再次修改完善了自己组的策划表。我把前后表格给孩子们比照。赞赏地说:“孩子们,你们这么聪明,表格一次比一次详细周密。相信一定能把雷电了解得更透彻。其实,雷击,龙卷风,海啸,洪水,地震,这些都是自然界的自然现象。虽然我们无法阻止他们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他们,学会防范危险和保护自己。希望同学们在按照活动策划表进行研究时,也一定要注意安全。”因为我时刻都想提醒孩子,我们这次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课后,回想课堂上的一幕幕,我的脑中思绪万千。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中,因为以学生的实践和自我发现为主,所以课堂生成也会千变万化。我自认为在模拟制表环节后,学生能够合理分工,却没料到“合理分工”在现实操作中还有模糊之处。当条件都适合时,怎样做到最优化分工,这个问题的冒出让我措手不及。然而,我尽管当时心里很是懊恼,却理智地转移孩子注意力,让他们关注到其他组解决这种问题有什么好方法上,这不仅平息了争吵,也提供了安排成员分工的另一个好方法。可见,老师的课堂指导艺术要能应对各种突发的可能,并且要善于总结和迁移。另外,在教学中,学生也暴露出了对“采访提纲”和“资料整理”这两项内容十分陌生的问题,因此在重点指导了制定实践活动策划表的方法后,下面的教学我就着重指导“采访提纲”的制定和“资料整理”的方法。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老师指导的方法越细致,学生实践的能力才能越全面。正象这堂课里,孩子们从完全不知道制定策划表,到制定既没时间也没地点的不合理策划表,通过互相讨论和老师的点拨,到最后有操作性的完整策划表,学生学会了制定活动策划表的方法,提高了策划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综合实践课堂带来的好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会不断思考,不断学习,不断总结,锤炼自己的课堂指导艺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指导。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三

1、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他们学习、活动的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的结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为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好听的歌〉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而且本教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法的设计,较多的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种物体发出的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把语言、科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加深了幼儿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学活动的能力。还使他们对

优美动听的声音产生了好奇心,平时更加善于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这个奇妙的世界。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步骤为:

激发兴趣——动手探索——幼儿交流——观看多媒体——欣赏诗歌(游戏)——音乐游戏(好听的歌)——延伸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准备了很多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你们看看都有什么啊?这些东西可好玩了,还能唱出好听的歌呢?而且每个东西唱的都不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听?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为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才开始萌芽,简明的导语直接切入主题,丰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根据小小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动手探索,为每组幼儿提供了很多能发出各种不一样声音的物品,供幼儿动手操作。在这个活动环

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宽松的活动气氛中,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比较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的经验是很零碎的,单一的,那怎么给幼儿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呢,让他们了解每种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呢?

于是,在自由探索过后,我就采取让幼儿自由介绍自己玩了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和别的声音一样吗?这样的方式对幼儿获得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物品在幼儿的手里,幼儿模仿的声音和结合实物进行,还可以请其余的小朋友学一学,说一说,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单一性。

小小班幼儿注意时间短,兴趣稳定性差,新异、强烈以及活动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除了这些物品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呢,那他们的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想不想听听?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学一学。能再次吸引幼儿注意,激发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将幼儿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歌语言简单,节奏明快,幼儿易懂易读,在诗歌欣赏2遍之后,采用师生问答的方法,加深幼儿对声音的记忆,同时也为后面的音乐游戏奠定基础。

把〈小动物怎么叫〉改编成(好听的歌),和幼儿表演唱,使幼儿情绪到达最高潮,艺术融入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让

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可请幼儿在课间,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不一样的声音。持续和拓展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后,采取了操作,让幼儿在动一动,敲一敲,听一听中获得感知,比较出不同的物体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诗歌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

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5、演示法:我还通过多媒体,把大自然的许多声音演示给幼儿听,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认识,多媒体的运用,引导幼儿去听去猜去模仿,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幼儿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统一。

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敲敲,打打,拍拍,按按,听听多种方式的参与,对奇妙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各种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诗歌的语言,感受各种大自然不同声音的奇妙。

3、音乐游戏法:通过轻松愉快的乐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的听觉刺激,有助于幼儿对诗歌语言的记忆,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促进思维的发展。

采取的以上种种教学方法,极大的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进行《我为母校留本书》的说课。

课标指出:在主题选择中要注重学生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不能选择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的内容。

六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年,面临毕业,孩子们对母校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那么如何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长足迹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想法,经过慎重选择,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最后决定收集六年来的文字稿件、成绩收获、精彩瞬间,经过整理,编制成成长书册,留给母校作为纪念。用自己在学校的成长经历,为学弟、学妹提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初步形成。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本书的基本编辑制作过程,设计制作一本书;在活动中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感受每本书的来之不易,更加爱书、惜书!

1、联系学习活动,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

首先学生和老师就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的校园、图书室、微机房等都为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努力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资源存在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庭调查、采访身边的作家等等,都是学生开展活动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我为母校留本书”主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整个活动大约需要40天的时间。

下面我介绍一下本次主题活动的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马老师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活动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并将信息技术课程有效融入到本次主题活动中,即创作时尚、动感、充满个性的电子书。

第二步:讨论一本书由哪些主要部分组成以及确定书的主题。交流得出可以围绕校园四季、校园趣事、回忆母校、感恩、励志等方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眷恋之情。然后根据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组内分工。

第三课时,马老师主要指导学生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认识一本书由哪些元素组成,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每小组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包括“活动的策划、方法指导和阶段交流研讨”。

这一阶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次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马老师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

1、向学生推荐一款常用的、简便易操作的电子书制作软件-------iebook,并让学生熟悉此软件的操作界面。

2、小组成员根据组内书的主题进行收集、整理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分工合作,完成各自负责的工作,编辑电子书,教师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4、进行中期交流。

今天,各位领导和老师观摩到的《作品展示模板的使用》就是此阶段的一节方法指导课,课上马老师主要分了以下五大环节。

(一)活动回顾,引入新课。

一开课,马老师就对前期的活动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通过师生谈话:“为了让我们的电子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编辑之旅”,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为母校留本书”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前期活动成果的肯定,又直奔主题,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二)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让学生欣赏利用iebook软件中的《作品展示模板》编辑的作品。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和天性中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个性特点,创设出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此模板的优点----图文并茂后,更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至高点。

(三)、方法指导、实践操作。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马老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展示模板中的所有元素,分清哪些元素与主题紧扣,必须修改。找出图片与文本的一一对应关系。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与判断能力,马老师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接下来,马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演示了一张图片与对应文本的图文合并操作,在教师细致明了的方法指导下,学生一目了然,并独立进行此项操作。教师又从美学视角引导学生欣赏、交流,从小组成员的作品对比中总结可以从图片、文本、背景三方面进行具体修改、美化。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马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大胆放手,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体、小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体验、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展示分享、互动评价。

本环节小作者们紧紧围绕“我为母校留本书”的活动主题,就电子书的主题、内容设计以及利用作品展示模板制作的成果作了介绍。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补充、评价,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涵。小作者们把浓浓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化为了深深的眷恋;把校园的一草一木,生活的点点滴滴化为了浓浓的情谊,融入到了作品之中。真挚感人的画面、情真意切的表达,把同学们带入了回忆,仿佛回到了那年、那月……

(五)总结收获,活动延伸。为学生今后的活动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对电子书编辑的方法指导。因此,教师要全面的上好方法指导课,还要对学生在前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疑难进行解惑,挖掘新的问题或生成新的目标为下一步的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总结与评价。

《我为母校留本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教师主要侧重于档案袋评价,除了方案、调查表、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反思日记外,还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第四阶段:活动延伸

1、六年级学生交流阅读其他班级部分小组的书籍,对书籍的制作进行评价,甄选有代表性的书籍。

2、在学校周一升旗活动上进行赠书仪式,倡议全校学生多看书、爱惜书籍。

《我为母校留本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的儿时记忆提供了最珍贵的存储平台,提升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

经过3周多的活动,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动手的能力,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校、珍惜友谊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学生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了欣赏别人。

1、小组之间应该随时交流制作经验,教师应鼓励将更多的个性元素加入到作品中。

2、邀请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寄语孩子们:大胆创作,奋发向上。

1、课程的规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我们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确定了各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好习惯伴我成长

四年级:大棚蔬菜的栽培技术

五年级:校园里的植物朋友

六年级:我为母校留本书

2、课程的管理

(1)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设置,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2)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学校成立综合实践领导机构,副校长张海军和政教主任胡晋峰带头分别担任六2、三2、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紧扣年级主题,对学生的活动主题、项目确定、活动过程进行指导。

3、课程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成立小组活动评价档案袋。一份完整的学生档案袋应该有过程档案袋、展示档案、评价档案三个部分组成。过程档案包括学生的活动构思、调查采访记录、活动成果;展示档案收集学生用来对外展示的优秀作品及资料;评价档案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

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还会不断的学习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恳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五

《送垃圾回家》是一篇综合实践课程,在设计本课时通过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垃圾问题入手展开调查、收集、分类等体验活动,以此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对整个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认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回收标志。最终达到通过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处,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资源意识。

导入时,利用交流学生亲历倒垃圾时的感受让学生产生送垃圾回家的迫切愿望,随后通过欣赏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垃圾柱来让学生客观的了解到人类产生的垃圾如此之多,由此生会想到要减少垃圾的产生,通过小组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想的的点子会越来越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后,随即揭示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设计了“给垃圾找到合适的家”的游戏,引导讨论,自主选择学习,处处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乐趣。在活动体验中领悟到垃圾的分类,通过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废电池的危害,以此提高学生要将废电池单独存放的意识,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废塑料、厨余垃圾、废纸是如何经过加工处理的,在交流中认识到将垃圾回收的积极意义,总结到垃圾的回收就是节约能源。

这一环节是活动的升华,通过找错误行为的闯关游戏,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贵在坚持,只有人人行动起来,才能有所成效,激发学生保护身边环境,为美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

总之,本节课是本着通过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垃圾回收后的价值,使他们具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初步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早期阅读《我要大公鸡》,活动来自于省编教材的中班主题活动。

1、说教材《微笑》是一个幼儿早期阅读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胖胖想得到张伯母家的大公鸡就要答应张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张不同的邮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要想实现愿望,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说学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当班上的孩子看到别的同伴带来一样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没有的玩具或书本,就想占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蛮:有的用抢,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书包,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阅读课。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3、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阅读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能力目标:讨论实现愿望的不同办法。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感受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学法

1、说教法

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

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展示玩具激发兴趣、阅读《我要大公鸡》、朋友共同分享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大公鸡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欢,运用一个玩具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得到要运用什么合理的办法?不仅激发了幼儿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还让幼儿学会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欢的东西。

1.提问: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吗?

只有一个,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选出合理的办法。

3.今大我请来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个动物朋友大公鸡。他拥有这个好朋友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阅读《我要大公鸡》

给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很有必要。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认读画面内容,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阅读前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阅读图书,还可以逐渐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时没有声音。

(2)阅读时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习按顺序自己阅读。

(3)看书时要像小学生一样身体坐正,眼睛注视图书使幼儿初步在幼儿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地翻阅图书,利于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运用指读的方法能进一步吸引幼儿阅读的注意力。

(三)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内容的延伸。也继续帮助幼儿巩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拥有,体验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导幼儿继续巩固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

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愿望实现带来的快乐。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七

长期以来我们在设计类学科的素描教学中,沿用了造型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但教学中我们较难解决两者在观念、目的和方法上的衔接与,即以具象绘画能力为目的的绘画基础教学与以抽象形态和造物构想训练为目的的教学之间的衔接与裂带。如何使素描成为为设计造物本质训练,而非仅是作为绘制表现图为目的的造型基础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近十年来设计基础教学研究面临和积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设计素描跨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概念,是具有很强目的性、特殊观察角度和审美意义的素描形式。《结构素描的分析与综合》是我这种教学思想的尝试和探索。

1、教材简析:

《结构素描的分析与综合》是基础美术强化训练丛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之一《设计素描静物》中的第一部分,这一节在整体课程中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具有三维立体造型的想象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运用形体能力。其次,要求学生采用徒手画的方法以线为主,组织整理形体关系。由于书本中都是静物作品范图,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部分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容易弄清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а、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相应变化的规律的认识。②了解物体的形体结构及构成关系。

b、能力目标:①能对物体进行分析与综合,将形体分析为画面的和空间想象的。②掌握作画步骤,可着意将物体看不见的部分也画出来,并有选择地将各种结构线留在画面中。

c、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热爱本专业。

3、教学重点:要准确地塑造一张静物素描,除了对形体外部结构的观察与分析,还要理解物体内部结构以及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表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和表现物体结构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4、教学难点:如何把物体看不见的部分也分析表现出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将其定为难点的主要原因:①一定要弄清楚物体由什么几何形组合而成的。②看不见的部分和看得见的部分是如何连接。

本课教学对象是美术设计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全班42人。其中,女生13人,男生39人。他们大部分人入学前没有素描基础。他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物体的透视、比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力求使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和表现以几何形体构成的物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是在前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初步掌握物体透视、比例的知识。在教学上,我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形象直观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范图,通过实物,讲解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得出理论知识,并安排适当的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逐步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讲解例子时,则注意配合学生,形成“师生合作”的局面(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教学难点。的培养。

4、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根据学情分析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计划。我安排如下教学内容来完成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

展示多媒体图片中四个基本形体,通过提问复习物体的空间、透视、比例等基本知识以及与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联系。

2、导入新课

具体步骤:

а、简要讲解结构素描的概念以及与明暗素描表现方法的不同之处。展示课件中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

b、结构素描的分析

对实物的分析将采用以下方法:

①几何形及几何体分析方法。(四个基本形体-方体、柱体、锥体、球体。三角形、方形、圆形等几何形。)

②解剖分析方法。用观察与想象对物体进行切挖与添加,也就是把物象表面打开,

2、创设情景,优化课堂提问。课前有复习提问,课中有启发性和发散性提问,课后还有总结提问,提问中始终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体现了一定的课堂教学层次性,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多种方式灵活提问,课后的提问注意到课堂讲授时未曾涉及的知识点。

3、示范法:教师示范画一张以线体现结构的素描。

学生对结构素描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联想法: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造型联系。

3、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物体的组合,然后提出难点、疑点,是一种能力对物体内部的相互穿插关系和构成关系作一番深入的分析。

c、结构素描的综合

①情感体验-感受物象的造型、色彩。经过思考对物体做出整体概括和审美判断。

②在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眼、脑、手的协调对分析出来的大量的因素进行组合和艺术处理,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性。

d、欣赏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个别发言和小组讨论)

e、巩固练习。学生对自己带来的物体进行分析并徒手画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加深理解和掌握,也是对学生的能力训练。

f作业评价: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通过提问及反馈方式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在表现结构素描时应注意哪些?

答案:①形体结构是第一,明暗是第二。

②将形体与比例作为一个整体来透彻了解,即将形体分析为画面的和空间想象的。

素描训练最忌不假思索地照相式地记录,应眼、脑、手结合,创造性地去表现物体。作为设计者,三维的构形能力是其造物构想的基础。因此,素描训练中,大家应加强对物体在不同透视角度、不同空间中形体结构相应变化的规律的认识,提高分析、理解和表达能力。

把黑板分成三等份,中间部分为板画示范区,左右二边分别用于围绕理论及作图的步骤和方法书写,突出简要明了的特点,便于总结。

板书设计:

一、结构素描的概念

二、结构素描的分析的造型、色彩。

①几何形及几何体分析方法。示范画区②对物体进行组合和艺术处理。

②解剖分析方法。

三、结构素描的综合

明暗是第二的。形体结构是第一。①情感体验-感受物象

四、作画步骤:显示课件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八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发的主题是“聚焦全民健身热”,这个资源包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以及教学课件等。

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聚焦全民健身热”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本节课是展示活动阶段的一节成果展示课,以子课题组汇报展示为主,通过多种手段展示活动成果,展示自我,体会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本节课也是我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探索和体验。

从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而言。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已会提出自己感兴题的问题,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与人交往能力、对事物的简单规划能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需要在有效的活动中逐步提高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1、与小组同学合作,为实践成果选择恰当的展示形式,会用报告、录像、统计图、调查表等方式组织成果展示。

2、在成果展示时,具有收集他人反馈意见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在成果展示时,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能适时进行评价、提问或补充。

4、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增强健身意识。

4、评价任务设计

5、主要教学流程:

回顾导入约5分钟,分组展示约25分钟,发展提升约10分钟。下面我来具体介绍。

因为前面学生已经有了“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的体验,所以这里我只是简单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后面分组展示的环节。

第二个环节:课前我与各组小组长进行了沟通,对他们的展示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了一些建议和帮助,我们具体来看:健身年龄调查小组的同学随机采访了200人,采用分年龄段的方法,用形象的统计图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调查结果。并从网络上查找到20xx年的健身年龄结构,也制作成统计图。最后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我们直观地看出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进行对比分析,是我给他们的一点建议。我感觉这样处理,可以让大家更清晰地看出比之原来,健身队伍的壮大和队伍的年轻化状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秘这种现象形成原因的热情和兴趣。

这是我协助他们制作的统计图。

健身原因探访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呈现了他们精心录制的三段视频: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分别畅谈了自己参加健身的原因,最后由学生自己分析汇总。

【设计意图】其实退休老人参加健身,从很早以前就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现在流行的健身热最大看点是参加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越来越多,这说明人们的健身意识增强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通过对年轻人及中年人的采访,我们将触摸到答案的本质。

健身方式调查小组的展示形式可谓灵活多样,他们首先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人们喜爱的健身方式,然后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问,并把结果汇总成统计表。最后通过小组同学生动有趣的体验作文来说明健身操等健身方式的兴起,才是全民健身热兴起的源头。

【设计意图】通过对健身方式的调查,让我们对全民参与健身的原因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同时,小组学生亲自参加健身操锻炼的有感之言,更是让我们对参与健身有了急不可耐的迫切。

健身与健康调查小组的同学通过制作精美的手抄报,调动大家参与健身的热情;通过录制的医生的建议,来了解正确的健身方法;通过集体拟定的倡议书,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健身中来。

【设计意图】健身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人了解得并不全面。小组同学通过制作手抄报并共享,让大家了解了健身的诸多益处。同时为了防止进入健身误区,他们还通过采访医生,精心录制了视频。可谓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健身方面的指导。

第三个环节:畅谈体会,共享收获

在分组展示环节,主要参与展示的是小组共同智慧的生成。大家探讨的也是与本小组调查内容有关的,那么个人在这个活动中的收获有哪些?我们在这个环节给予每个人交流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交流收获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学习方法,交流收获是为了互相借鉴与学习,交流收获是为日后的再学习指明提升自我的方向。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课题升华

对活动进行总结的同时,肯定学生的付出与收获,会激励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轮的活动中来。

【设计意图】有一种课的境界是“课已毕,意未尽。”这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当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还想继续参与其中,那么我们不妨为学生的再探索搭建桥梁——让本节课的探讨继续下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九

现在的儿童是21世纪真正的主人。为了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好地迎接力21纪的挑战,在幼儿阶段,教师就应关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本活动以幼儿熟悉的乐器为活动主体,以“咖啡”博士出题,幼儿“闯关”的形式激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以闯关的形式层层深入,通过不同要求的四项闯关内容,(第一关“听音辨乐器”;第二关“乐器分类”;第三关“乐器唱歌”;第四关“乐器搬家”),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索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收获。

本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巩固认识的乐器,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是要求幼儿一次把乐器都搬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活动既有社会性方面的教育要求,又融合了艺术、语言及科学的内容,既培养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又极具情趣性,能充分调动

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的延伸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

综合活动设计《搬乐器》

重点领域:艺术、社会、语言

1、巩固认识的乐器,要求幼儿准确说出乐器的名称。

2、教育幼儿不怕困难,提高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1、材料准备:打击乐器若干:鼓、铃鼓、碰铃、双响筒、沙棰等;大玩具公仔一个;空塑料篮六个;乐器卡片若干张;录音机和磁带等。

2、场地布置:“乐器乐园”。

以到“咖啡”博士家做客,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咖啡”博士提出闯过四关,才能搬乐器的要求,激发幼儿搬乐器的兴趣。

1、第一关——“听音辨乐器”

要求幼儿准确说出乐器的名称,并练习打简单的节奏。

2、第二关——“乐器分类”

要求幼儿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乐器进行分类。

3、第三关——“乐器唱歌”

(1)提问:“小朋友们,怎样才能使乐器唱歌呢?”

(2)要求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

(3)放音乐,幼儿自选乐器一起为歌曲伴奏。

4、第四关——“乐器搬家”

要求

幼儿运用身边的东西一次将乐器搬完。

(1)让幼儿互相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

(2)与同伴合作,共同尝试将乐器搬家。

启发幼儿用自己身边的东西装运,可一人拿,两人抬,多人合作搬,做到把乐器一次搬完。

(1)让幼儿说说自己搬乐器的方法。

(2)“咖啡”博士与教师一起评价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勇敢地闯过了四关,还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终于把乐器一次搬完,如果你们以后遇到了什么问题、什么困难都不要怕,只要开动脑筋,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幼儿向“咖啡”博士致谢,拿着“咖啡”博士送的各种乐器,邀请“咖啡”博士到幼儿园玩,大家一起随音乐走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十

《打电话》是人教版五下第三组中的第四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各种文学体裁的集中展示,《打电话》作为相声文稿入选其内。学生对相声并不陌生,但接触、学习相声稿还是第一次。相声稿正如相声这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意义一样,语言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而且字里行间充满幽默、夸张、诙谐、讽刺,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而笑后又有一番启示留心头:打电话要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果啰嗦,不仅损害自身形象而且影响别人办事,还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这一意义是这篇相声所要传达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则是学习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一下几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一步提高默读速度,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3.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4..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5.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一个挂钟。

教学过程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知识归纳:(检测)

第13课 《打电话》

生字词

读读

记记

词语

积累

雅俗共赏 不见不散

多音字

dē (嘚儿啷)

dēi(嘚儿)

特色句

(修辞手法、中心句、关联词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句等)

关联词:

有个别人好像跟电话有浓厚的感情,只要拿起来,他就说个没完。(条件)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十一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电子白板这一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

1.教材的体系

我说的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牛津小学英语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灵活性强。

2.教材的内容

2b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你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英语提问问题"what can you see?"同时引出新的4个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结合单词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拓展到学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操练。

3.教学的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二年级这些刚刚学习英语近两年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单元中的词和基本结构句型的操练,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满足主体需要,培养创新意识。

(1)认知的目标

a.能够听、会说、会读单词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运用。

c.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力的目标

a.学生能自由替换复习句型,能够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运用句型。

b.学生能综合所学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对话。

(3)情感的目标

心理学认为:成功感是人的深层心理需要。使学生从"要我说""要我学"变成"我要说""我想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觉得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真实的日常生活对话,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的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5)教学的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图片

1.愉快教学法

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紧扣see这一主题。我通过放大镜看镜下飞机导入课堂,随后设计了聚光灯、拉幕、连线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充满生机。教学中我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学生。创设一种亲和的语言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我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了与生活中相贴切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对话,让学生在声、文、图、象的新情境中去学习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际法

整个课堂上的对话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运用语言。通过电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达到真实交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本课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教学反馈以及课后作业五个步骤进行设计。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导入分两块: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学生进行每天都要操练的基本的问候语的问答复习,在此基础上运用what’s this?句型复习第一和第二单元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运用图片复习学过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新课呈现分两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上台看一看,教师顺势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新单词boat,这样,既紧扣了上一环节唱的歌曲,又紧紧围绕"看"这一主题,对于第二个新单词plane,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看看,紧紧围绕see这一主题,同时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为了围绕看这一主题,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个新单词时,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车的尾部,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个单词时,教师反复问,同时学生反复听what can you see?句型,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打好基础。

② 创设相应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单词的教学,句型只是让学生反复听,有最直观的印象。在教第四个新单词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景,警察叔叔问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过放大镜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这样,既引出了新单词train的教学, 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巩固操练分四部分:

① 读一读,利用电子白板,让大家跟着电脑读一读单词,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 做一做,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把单词和图片匹配的复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③ 练一练,前面都是针对单词进行的复习,接下就是操练句型。利用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让学生来点一点,练一练。

④ 演一演,让学生同桌之间自主选择想说的一个单词,让上台自己操作电脑,在电子白板上点击自己要说的图片,并把它表演出来。

拓展延伸分两部分:

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铅笔盒的图片,问学生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什么。然后过渡到在课桌上看见了什么。

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问学生在教室里你能看见什么?学生用"i can see …"回答问题。

教学反馈部分:

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做一做听录音,排序号的题目,及时反馈所学内容,让其中一个同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功能上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做好教师当场批阅,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部分:

让学生课后与同学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学句型练一练。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形式,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情景体验、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育教学任务的。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十二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执教的《发明的技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想发明》中的内容,是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一节方法指导课。下面,我针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小发明活动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作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实很多学生都希望参与到小发明活动中来,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探究适合学生发明创造的发明方法和技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学生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认真地把它学好。因此只有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来。由于这是一节方法指导课,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中间课,对比开题课的导入不是那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回顾知道了哪些发明方法,交流后老师的一句话“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适合我们发明创造的几种发明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为前面学生已经了解到发明方法有好多种,到底哪几种是适合他们自己的,他们肯定想了解。

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的时候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交流它们都是根据什么发明创造出来的,总结出第一种发明方法——仿生法,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利用仿生法发明的物体,加深对仿生法的理解。在进行组合发明法的探究时我先以一个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一些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的图片,总结出第二种发明方法——组合发明法,在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组合发明法发明的物体后让学生将老师提供的一些材料利用组合发明法进行组合发明,然后交流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学生提出创意还存在的缺点,然后经过小组的再次讨论找出缺点并进行改进;在探究缺点改进法时,交流完生活中利用缺点改进的物品后再次让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还存在缺点的物品进行改进,最后进行创意交流。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发明来源于生活,发明要有实用性,要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发明并不难,发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勤于动手就会有创新就会有发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也得以提高,并且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创意存在的问题,在小组的合作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并且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

课的结束我让学生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谈收获。通过谈收获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回顾、反馈。最后我用一句激励的话语:“这节综合实践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创新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让我们沿着这条发明之路继续走下去,相信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一定会在我们班诞生!”这句话的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发明创造,不要只限于课堂中的一点知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认识得以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学设计的简单说明,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十三

洞洞随处可见,家里,学校,马路上,公园,自己身上通过这个活动让小班的孩子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引起他对周围现象的兴趣,帮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这些洞洞,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有用处的。这个环节活动是一个探索,蚂蚁的洞,老虎的洞,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洞,有一种趣味在里面,然后进行一个探索。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3.初步尝试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认识身边的洞洞。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袜子,皮球、纸、剪刀。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

通过小魔术,让幼儿通过老师剪刀的简单的操作直观的感受洞洞。

2、发现探究法

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尝试,第一次让幼儿寻找,那些地方有洞洞,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第二次超级变变变,让幼儿想办法让小球钻过,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游戏法

小班的幼儿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好动是他们的突出特点,通过超级变变变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让幼儿不断的观察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让幼儿学会与小伙伴们合作。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发现身边的洞洞——和洞洞做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活动的最开始我使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东东的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通过自主探索,说一说,主要认识身体让的各种洞洞,简单了解每个洞洞都有自己的作用。

3、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在超级变变变中,让幼儿一边游戏,一边利用自己身体变化出各种洞洞。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洞洞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洞洞的乐趣。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十四

《搓圆子》出自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小班上册的“好吃的食物”单元,在这单元里不单是让幼儿认识到平常食物的种类和营养成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认识是让幼儿通过年节食物的意义,了解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而汤圆在广东地区里过节时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意义的一种食物。联系到现时人们对过节越来越冷淡,过节时也越来越没有气氛的这种情形,这活动我会把它放在我们这里很重视的“冬”的这一天来进行,让幼儿在充满过节的热闹气氛里充分认识食物与过节的紧密联系,让幼儿感受到过节可以如此的美好,食物也可以有这么深的意义。

另外,结合小班的实际情况,因是新入园,有些幼儿还怕生,不会也不敢与其他幼儿相处,同时,现在独生子女多,平时缺少与不同性格的幼儿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任务的体验,加上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群发育还不太完善,在搓圆子的时候必然会出现困难。比如动作不协调,不知道如何搓等等,如果只是让他们自己独立完成,就会显得缩手缩脚,效果不会太好。在这里特别设计了”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来过节”这一环节,不单是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更主要的是让这些能干的哥哥姐姐起带头作用,让我班小朋友在看一看,试一试,做一做中轻轻松松学会“搓圆子”这一技巧。

1、结合过节,学习搓圆子的技巧,同时让幼儿生动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联系,知道圆子的吉祥意义

2、在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中,与大班哥哥姐姐互相配合,从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3、通过猜谜,培养幼儿根据线索推测的能力

1、场地四周布置一些过冬时的饰物,如:鞭炮、窗花、彩灯、彩挂等等

2、活动前事先通知小朋友在过冬那天穿上自己喜欢的喜庆的衣服来园

3、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特别强调大家制作

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食物的部分)

4、准备搓好的糯米团若干,大的碟子多个

运用环境布置及录像的烘托手法营造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让幼儿深醉其中,感受过节的欢乐;用猜谜和鼓励幼儿尝试的方法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突破“搓圆子”这一教学重难点是运用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尝试,到老师正确示范、指导,其中设计大班哥哥姐姐在旁帮助进行榜样示范,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的方法,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搓”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鼓励幼儿邀请其他人来过节和分享汤圆,锻炼幼儿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一)看录像,带出主题

(1)用四周环境的布置及人们热闹过冬的录像,使幼儿感受过冬的喜庆气氛。

小朋友在兴致勃勃的观看录像里人们在忙碌的制作汤圆、吃汤圆,准备过节的食物,街道上来来往往热闹的人群,欢乐的人们快乐的玩耍……这些熟悉的内容很容易让幼儿联想起平时过节时的情景。幼儿就知道,要过节了,有新衣服穿,大家很欢乐,周围很热闹,还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直观的让小朋友理解食物与过节之间的紧密联系。

(2)老师出谜语“捏呀捏,搓呀搓,搓出一个小圆球,圆滚滚,站不稳,把它放在水里滚”,让小朋友猜

如果幼儿猜不出可以提示:刚才录像里看见的,我们在过冬过节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带出“搓圆子”这一主题。最后,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冬过年的时候要吃汤圆吗?”让幼儿了解汤圆的吉祥意义是表示全家团团圆圆,喜庆如意。

(二)让幼儿自由讨论和尝试怎样做汤圆,老师最后进行正确的示范

有些幼儿可能看过大人做汤圆的过程,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来做,但是动作会显得笨拙,制作的汤圆也不太漂亮,但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表扬他们平时会认真观察,能够大胆表现、大胆尝试。最后老师进行正确的示范:将一块糯米团放在手里上下搓成一长条,然后捏一点放在手心沿着一个方向揉,揉成一个圆圆的圆团,汤圆就做好了。做好了以后,要把它们放在碟子里。

(三)邀请大班哥哥姐姐一起过节,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喜悦。这一环节突破“搓的技巧”这一教学重难点

老师说“今天我们大家在幼儿园里过冬,怎么样才能过上一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节日呢?”引导幼儿去邀请等候在外的大班小朋友一起制作汤圆,开心过节。大家把手洗干净

以后,就开始做汤圆了。制作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要求大班小朋友让小班幼儿多动手,在旁帮助他们,不要自己包办。老师进行巡回指导,特别注意那些动手操作能力弱的幼儿,给予鼓励和帮助。

汤圆做好了,大家排成长队,听着音乐跳着舞,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一边欣赏一边评价,哪些汤圆做得好。再一次巩固“搓”的技巧。

在这一环节,因小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偏低,如果只是由老师来进行示范、指导的话,不但很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利用大哥哥、大姐姐来共同参与过节,不但热闹,充满节日的气氛,而且以大帮小,一对一的进行指导,幼儿很快的掌握搓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就变得轻松、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大班幼儿的互相配合,小朋友也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和交流。

(四)煮汤圆

大家一起把汤圆放在预先煮沸的水里煮。煮好以后一起吃汤圆

这个环节可以延续到下课后。老师鼓励小朋友把煮好的汤圆分给幼儿园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小朋友品尝,分享过节的喜悦,进一步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向家里人学习一种简单的食品制作,利用自己的橡皮泥进行制作,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做的是什么,如何做,用到什么技巧等等,从而使这一教育活动进一步深化。

综合课评课稿 综合课评语篇十五

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很兴奋。现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时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狗尾巴草的踪影,对孩子们来说:狗尾巴草是他们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纲要》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选择“狗尾巴草”为教学内容既符合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艺术等方面的目标:

1、能于同伴相互游戏,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体验游戏中的快乐。

2、能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染色、作画。

3、通过活动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为:能于同伴相互游戏,能大胆的用颜色进行染色。整个活动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主的,主要是通过“了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给狗尾巴草洗澡、让狗尾巴草跳舞”等几个环节完成的。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并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主要是:狗尾巴草、颜料、白纸、抹布、魔术盒

知识经验准备是:幼儿已认识过狗尾巴草

(一)教法

1、动中我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观察法、演示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玩”的方式贯穿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2、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个领域中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教学;在最后环节中感受音乐、跳舞的快乐等等。

3、活动的结构是递进关系的:兴趣——游戏——染色。即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狗尾巴草的特征,在作画活动、音乐跳舞的活动中,让幼儿情感表现语言表达,创造性思维发展和提高。

(二)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游戏操作法、观察法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境,让幼儿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三)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魔术变变变

教师:我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盒,它能变出很多很多东西,看看现在它变出了什么?

因为是小班刚开学不久,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冷场”的现象,因此利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师:狗尾巴草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呢……让它亲一亲你觉得怎样?

引导幼儿体验痒痒的感觉,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亲一亲”

中,运用启发式的语言提问,让幼儿对狗尾巴草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五)染色、作画

1、演示

教师:我先来帮狗尾巴草洗个澡吧……跳个舞吧!

教师将角色适当转换,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动,并提出活动的要求、规则。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演示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染色、作画方法,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幼儿情绪十分高涨,为下一环节打好基础。

2、幼儿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染色、作画,还可启发幼儿与同伴合作、交流。

(六)结束部分

教师:我们来为狗尾巴草跳个舞吧

听音乐,教师和幼儿自由的舞动,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动延伸带领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采集狗尾巴草,放置于自然角和区域中让幼儿进一步观察、探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