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教育开题报告(通用17篇)

  • 上传日期:2023-11-21 06:25:25 |
  • ZTFB |
  • 8页

编写报告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报告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每一部分都应该有明确的内容和逻辑关系。范文中的案例和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报告的写作要点和技巧。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一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年级组管理模式的探索、健全年级组管理体制,把年级组建成推进素质教育的管理实体,充分发挥年级组的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我们在查阅图书时会发现,在图书馆、阅览室等各处撰写班级、学校管理的书籍、文章很多,真正研究年级组管理的文章、材料比较少,即使有一部分也并不全面说明,缺乏对年级组管理的系统问题和深层理念的研究。高中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方面的材料也就更加少。本研究除了试图引起学术界对中学教师年级团队合作管理的关注外,更试图推荐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做法,促进年级组管理的发展。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实体,如果说学校管理是宏观管理,班级管理是微观管理,那么年级组管理则是中观管理。年级组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中由同一年级教师组成、由若干平行班组成的担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基层管理组织。实践证明,年级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层面,在学校内部管理中作为管理实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管理方式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年级组管理前景,已得到各界教育高层的重视,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年级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年级组管理的功效,从而加强和优化整个学校管理。在此管理过程中,教师在年级组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提高年级组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如何解决年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年级组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所以本文通过研究,尝试能为年级组管理作出一点努力。

1、国外关于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的相关内容:

(1)行政上的一长制与决策上的民主集中制,是英国学校管理的一个特色。

(2)在美国中学的管理结构中,校长之下设副校长(或称助理校长“assistantprincipal")、行政助理或指导员。大一点的学校往往设两名副校长,分别主管学校的课程教学与学生工作。学校设一会议机构,它仅仅是学校的一个民主参事、议事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校长往往是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来向有关各方面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各方代表则据此来反映问题和自己的一些要求,提供建议。因而,这类会议机构与英国的校董会在职能上是不同的。

(3)前苏联学校的内部管理与领导由以校长为首的学校行政管理集体具体负责。该行政管理集体由校长、副校长、总务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组成。它遵循的是一长制与集体领导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学校行政管理集体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校内教育集体并负责指导和协调集体的影响,校长的职责是由学校章程规定的。

2、国内目前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

(1)国内对此问题的专门化研究,如学位论文、专业论文非常少。

(2)国内有研究建立年级组内部竞争机制的;有研究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区别、两种办公形式的利与弊的;有研究年级管理的目标责任制的;有写人格化的年级组管理的;有注重系统化、德育化管理的。这些数量较少的研究文章,大半篇幅很短,容量较小,谈工作体会,经验总结的多,有理性化认识、有理论高度的少。这些对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系统涉及到团队合作在年级中的应用。

(3)在学校管理专著中谈到年级组管理问题时,也缺少系统性。

3、造成。

年级组管理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目前对学校管理中年级组管理问题的研究,不深入,不具体。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可以有两方面:首先,年级组管理的实践者,往往是学校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他们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追求实用价值。他们具体工作繁忙,无暇做理论上的探讨与推进。其次,学校管理的理论研究者,大多没有学校管理的实践,接触年级组管理工作的更是少之又少,自然谈不上对年级组管理工作做深入具体的研究。

机结合,采用文献分析与实践调查研究(教师访谈、现场观察),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教师在年级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从团队合作的角度研究年级教师的管理问题,提出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相关对策,将为年级组的管理提供较实用的参考价值。

主要研究内容有:

(1)从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从理论层面分析上建构教师团队合作的基本理论体系,界定“团队”、“教师团队”“团队合作”等概念。

(2)设计调查问卷(含团队合作的现状、影响团队合作的因素、团队合作与提高教学绩效的关系)。

(3)调查研究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并统计分析影响年级教师团队合作的因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揭示教师团队合作对于提高工作绩效的实际作用。

(4)反馈了解情况。对各有代表性的年级教师、年级组长和学校行政进行个别访谈,分析影响团队合作中的重要因素以及其实际的不同的程度影响,同时了解不同的学校对影响因素处理的态度和做法。(特别是成功可行的做法)。

(5)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对象,实施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和策略、方法和途径。

(6)观察总结提高高中年级组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界定“团队”与“团队合作”的概念等,本选题涉及到教育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需要从以上多个领域及其它相关领域中查找文献,充实研究。

调查法:设计通过《高中教师年级组团队合作现状的问卷》调查(以高中3——5间学校为调查单位,包括合作意识、合作程度、合作方式和合作期望等);《团队合作对提高教学绩效的影响》调查以及《影响团队合作的原因调查》以全面了解高中教师团队合作的现状。

访谈一些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者,与之进行对话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教师管理的经验与反思,探讨教师团队合作管理的经验。

案例分析法:以研究学校年级级管理的做法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教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教师群体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找出团队合作与人的个性、沟通、信任等因素的关系。

行动研究:为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教师团队合作问题,将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相结合,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团队合作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向教师传达教师团队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关注教师对教师团队的认识、感受和经验,推动教师共同反思。本人以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为行动研究对象,尝试以高二年级的教师为团队合作模式,通过对研究的跟踪记录,分析不同时期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和特点。作者具有较为11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担任班主任3年,教导主任6年,担任年级长二年多,并继续研究年级工作。根据作者多年在教学第一线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相关教师管理、年级组管理、有关团队合作理论的学习,对年级级教师团队进行观察,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年级教师之间发生的故事,描述教师团队合作的变化现状。

1、08年4月份设计好调查问卷。

2、08年5月份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3、08年6月份进行访谈。

4、08年12月份进行研究总结。

5、09年3月完成论文初稿,交导师审阅。

6、09年6月定稿。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二

1、本课题核心关键词的概念界定;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预期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附参考文献)。

寄宿制学校可追溯到斯巴达克的学校和英国的14世纪英国公学,“公学”(publicschool)是不折不扣的私立学校、贵族学校,实行寄宿制,校园里的生活是紧张、艰苦甚至是刻板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在生活细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的极严格的训练。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俄罗斯、欧美陆续开办了寄宿制理科高中,培养了大批英才。但由于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开办的寄宿制高中基本是空白,因此对国外寄宿高中的介绍极少,研究的触角也还很少伸到寄宿制学校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研究蓬勃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大量的改革和研究。1998年以来,上海已有11所寄宿制高中建成并投入使用,大连有二所寄宿制高中建成使用,国内一些民办学校也有寄宿制中学的建立。但是,查阅近十年来的各方面的文献材料,只有上海的《教育发展研究》中有少量几篇有关寄宿制高中的学生管理的文章,如王厥轩的《上海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几点启示》、张来春的《寄宿制高中学生课外时间安排利用情况现状的调查分析》等;上网查阅的结果,也主要集中在介绍或总结上海的11所寄宿制高中的办学情况,如周卫、梅仲荪所写的《上海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办学思路的建议》、上海市进才中学的《寄宿制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从所查阅到的资料来看,研究范围较窄,以学校为单位,以新世纪社会发展为背景,综合性的、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意义上的新型寄宿制学校创建的研究还很缺乏,还存在着许多研究上的空白。在《中国教育大事记》(1949-1999年)和《全国科学“十五”规划要点和课题指南》等书中也没有有关创建寄宿制学校的资料。况且至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出现象我校那样达到粤教基[20xx]9号文件中要求的示范性高中的60个班,3000人的规模。因此,在我省示范高中的建设中和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建设中如何管理寄宿制中学,如何让寄宿制中学可持续发展,如何创建和管理好一所达到**省“1521”工程标准的示范高中,在理论上急需指导,在实践上也迫切需要进行探索。

本课题的选定基于教育的发展和本校的现状及发展。

1.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教育研究者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高等教育趋向大众化的背景下,提出了创办优质高中的思路,出现了创建新型寄宿型学校的提法。

2.深圳经济发展很快,深圳市民经济生活及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对子女教育要求的提高,这对深圳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几年来,深圳教育结构在不断作出调整以适应这种要求。我市将陆续在**、盐田等区创建寄宿制高中,因此我校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市寄宿制高中的建设具有极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4.我校创建于**年,是**区直属重点学校,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1999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20xx年被评为深圳市一级学校;20xx年跨入“**省一级学校”行列。目前,我校正在争创全国千所示范高中。

由于我校办学业绩突出,获得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评价。区委、区政府已明确要求全力支持我校争创全国千所示范性学校,并首期投资一个多亿,创建了一个面积达到15.8万m2、总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拥有60个班额,3000学生的新校舍,是目前深圳市校园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大的全寄宿制高中。新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许多方面都达到和超过了粵教基[20xx]号文件关于启动“1521”工程,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20xx年8月,我校高中顺利迁入这所新建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全寄宿制高中。目前,我校创建和办学的实践迫切需要有新型寄宿制示范高中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5.我校建校七年多来,除个别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是走读外,高中学生基本上以寄宿为主,在实践中初步探索了一套如何进行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方法,同时,也证明了寄宿制的方式是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保证。

由于对寄宿制高中如何建设和管理好的研究上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我校的预期成果——通过对寄宿制示范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带动对新型寄宿制高中的硬件建设及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德育模式的改革和确立,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对今后如何创建一所寄宿制高中示范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办学机制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在教学管理、德育管理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普遍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尤其对我市即将建设的几所市寄宿制中学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本课题的重要观点;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的重要观点:

1.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建设首先体现的是时代对大教育的要求,规模硬件的达标,为学。

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统高中与现代大学之间的最佳切合点,充分体现管理的开放性、民主性、选择性、针对性。

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重点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自律能力、自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

4.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建设不仅仅是要规模硬件达标,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校园文化更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要有更新的育人观、更高的教学质量,更鲜明的办学特色,来凸现寄宿制高中的示范作用。

生与人共处、与人协作的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基本内容:

1.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学生自主、自律、自理管理模式研究。

2.寄宿制示范高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的研究。

3.寄宿制示范高中的科学化、社会化后勤管理问题。

4.新型寄宿制示范高中学生的群体关系研究。

5.寄宿制示范高中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场馆、实验室和运动场所等硬件的建设和管理研究。

6.寄宿制示范高中在网络状态下的教与学的研究。

7.寄宿制示范高中的评价方式。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的研究既有理论意义,更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如何创建一个高质量、现代化、特色明、国际性的超大型寄宿制学校的研究和实践可填补在寄宿制示范高中研究中的空白。

2.力求建构出一种学校的新的办学模式和校园秩序,寻求传统高中与现代大学之间的最佳切合点,以适应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

3.摸索出一套适合寄宿制高中学生学习的最佳教与学的方式。

4.如何在特区这一复杂的环境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寄宿高中这一高效能教育资源的优势,在德育教育如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律、自治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5.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和学习场所以及其它一些硬件的建设和和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6.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育人观等方面都可能会有所创新。

3、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途径、方法。(可加页)。

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20xx.2-20xx.8):成果形式为考察报告和行动方案。

(1)收集资料、到上海等地的寄宿制学校考察,座谈研讨、对本课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2)确定子课题,培训教师。

(3)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xx.8-20xx.8):成果形式为阶段性报告、案例、论文。

(1)通过对学生、教师、家长、社区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和分析全寄宿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状态、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影响。

(2)制定、调整行动策略。

(3)分专题、分阶段实践,并全面收集、整理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xx.8-20xx.8):最后成果形式为实验报告、论文集、教育随笔集、教育案例集。

(1)全面收集、整理资料,形成有全寄宿制高中特色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后勤管理模式。

(2)完成课题论文或结题报告的撰写,请专家评审,进行成果论证、结题。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途径、方法:

1.对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管理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可通过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座谈研讨,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优化原有队伍,并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国招聘教育管理、教学骨干等方面的人才。

2.对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学生自立、自律、自理管理模式研究,可通过考察省内外知名大学和上海地区寄宿制高中的做法,包括借鉴国外寄宿制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来建立富有实效性的模式。

3.对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座谈研讨,请教专家实践探索等方法解决。

4.对全寄宿制示范高中在网络状态下的教与学的研究,将专门成立科研课题小组,通过学习、考察、专访等开展工作。

5.对全寄宿制示范高中的后勤管理问题,首先认真组建好后勤管理队伍,然后通过制定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三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年来,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了解一实际现象,我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目标:

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课题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原因,课题研究最终达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他们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成才观、人才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改进学前教育质量,实现还幼儿快乐童年的目的。

意义:研究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这一实际现象并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适应以后工作的状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幼儿心理学。

3.游戏理论。

4.幼儿家庭教育。

5.此现象的危害。

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经验介绍法等各种方法展开研究实践。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无实际经验。

2、可参考的文献、报告不全面。

3、对此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不足。

4、可借鉴的实例缺乏。

1、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幼儿园实习,为实践创造条件。

2、到网上图书馆查找查阅相关资料。

3、多学习、多读书,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含量。

4、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20xx、1-2月请指导教师检查资料提出修改意见。

20xx、3月末进行第一次修改。

20xx、4、15进行第二次修改完成初稿一初稿二。

20xx、4月末进行论文电子文稿排版。

20xx、5月提交论文。

20xx、5月中旬论文答辩。

1.示雨、禾林《家庭教育读本》(幼儿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

3.蔡国英编着《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4.张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幼儿教学研究》20xx年第9期。

5.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教育科研论坛》20xx年09期。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四

摘要:当前,一些中职高职院校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听讲和练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模式。

与一般的学校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学必须贴合教育的实际需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知识范畴进行拓展,对其审美理念进行塑造,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多数美术教师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往往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相应教学经验,在教学中,只能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和个人认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很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背离的情况。另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模式,对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的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完全照搬照抄,以成绩最好、画得最像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在遭遇全新课题或者创意课程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受到约束和禁锢。

1.2教学模式死板。

现代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在美术教学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在教学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性知识,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影响了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1]。

2.职业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模式的有效措施。

2.1注重兴趣培养。

从根本上讲,美术教学的意义是提高学生审美趣味,使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通过对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创新思想,进而促进其审美技巧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美术教师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参照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其对于艺术的探索精神。例如,在对荷花等静物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荷花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利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以图片形式向学生讲解国画的构图、笔法与墨色变化等,同时展示一些著名的荷花作品,让学生进行赏析和讨论,加深理解,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下笔时做到胸有成竹。

2.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在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创新能力,则将会很难立足于世界。作为被普遍认可的,开拓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学科,美术教学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美术技巧的练习为依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践行能力,同时对其审美情趣进行塑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要想确保上述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合作学习,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实践,对各种工具进行切身体验,从美术知识和美术实践中,感悟美术行为的艺术魅力。

2.3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从美术学习以实践为主的特点出发,引入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出相应示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和描绘,然后根据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和技法上存在的不足进行矫正,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这样,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将自己的创新思维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美术与文学、舞蹈、音乐等学科融合,改变传统单科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以取得新的.效果。例如,一般情况下,在美术作品创作中,多是采用铅笔、水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掌握这些材料之后,引导其尝试不同材料的组合创作,如将水粉与油画棒结合起来,由于二者之间并不相溶,会在画纸上产生独特的效果,因此,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2]。

2.4完善教学评价。

与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相比,美术教学突出的是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尤其反对所谓的一致和统一,因此,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学生的态度上,看其是否存在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应该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完善,采用纵向分析法,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非对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分析学生个体取得的进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美术教学并非仅仅是对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更是对其灵感进行开发,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关键所在,应该得到足够重视。针对当前职业教育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起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五

踏足《爱弥儿》研究之路绝非一个简单随意的沙滩拾贝,因为后者始终没有摆脱兴之所至的盲目性。但这并不是说沙滩拾贝毫无可取之处,若说真正的思想面临的是无路可走的荒原,那么沙滩拾贝未尝不是莫大的惊喜。不过,这同时意味着,只有当这惊喜作为沿途之风景而归属于更加宏阔的道路时,也即,只有当贝壳不仅仅是作为美丽的贝壳而更是作为透露出海洋信息的海之贝时,这惊喜才能超越自身而成为思想的。思想是道路的奋力延伸,一切不过是作为脚下的路而将被裹挟于身后的。对《爱弥儿》的到达,同样是惟一之思想在探索之道路上暂作回望的滞留之处。

首先,生活乃是一切问题的源出和归宿,对《爱弥儿》的朝向也正是根源于此。我们当下引以为傲的生活被普遍定义为现代生活:“在许多现代社会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要将一种优越意识与现代性意识联系起来”[现代人认为历史总是在进步的,但这一源自启蒙运动的对进步的乐观精神在世纪末开始变得灰暗:“在法国之后的时期,现代社会被描绘成破坏性的和异化的”[奉行理性和技术的现代性,在“耗尽了文化的意义”(韦伯)之后在根本上造成了现代人的“无家可归的状态”(海德格尔)。所以,作为生存于现代性中的我们不得不回溯现代性的源头以便重新检审我们生活的根基。在此一回首中,卢梭以一种突出的样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现代性的第一次危机出现在让-雅克·卢梭的思想中”[危机,乃是常态与危险因素的碰撞,这就意味着在危机之处,我们不仅能够目睹现代性的根本样态,亦能反思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细究之下,卢梭以一种拒斥而又推进的形象矗立在现代性的道路上。

其次,在卢梭看来,“在人类所有的各种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但是是我们掌握得最少的,是关于人的知识”[卢梭在他的第二论文里以醒目的方式展示着他对古代和现代生活的双重批判,在此,卢梭从根本上把握了现代性的特征所在:正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变革导致现代性的诞生。这也正相契合“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基本概念”[标示出的深层内涵。但是,卢梭关于人的知识的探究并不仅限于“人是谁”这样的科学式的疑问,他更为关心的,乃是“人应当是谁”这样的深具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就意味着,《论不平等》作为人类之进程的历史展示仅是“一个可资参考的资料”[更为重要的,乃是在此一资料之上对人类生活的重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言外之意,《爱弥儿》才是那最终的目的。所以,《爱弥儿》才是卢梭思想的根本展示。最后,卢梭在教育中呈现自己的根本思想意味着他对教育的独特观念:教育乃是“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教育关切的是人之为人,也即以人为目的的事业,而这也正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谬误:将人作为工具:“某一专业的一个精英学者很像工厂里这样一个工人,他终其一生无非是做一个特定的螺丝钉或者手柄,隶属于一种特定的工具或一台机器”[教育所展示的这样一种对人的工具化的理解铸就了当今现代的技术化的生活,一切都在异化为可以算计的物。正是远眺到了这一点,卢梭才将文明社会的拯救寄希望于教育。这是一种远不同于古代和现代的思想,盖因为他为教育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教育,而不是政治或者科学,才是人类现代生活的救赎所在,这正是卢梭对问题重重的现代性的救治方案。所以,沿着对现代生活之追溯的指引,我们不得不将目光聚焦于耸立在现代性转折之处的卢梭上。而卢梭的思想或明或暗地被全部容纳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爱弥儿》不但揭示了现代生活的由来和问题所在,更重要的,它亦以一种值得深思的方式展示着人类生活应有的朝向。这也就是必得研究《爱弥儿》的根本原因。

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也即,在通达卢梭根本思想的道路上:现作为教育著作的《爱弥儿》在卢梭著作(思想)中的集大成的位置;究卢梭的教育哲学思想与现代性的关联,梳理出卢梭不同于其他现代性思想家的现代性方案,展示卢梭作为“现代性思想家”而不是“反现代性思想家”的根本地位。

一般地,对于西方思想家,其生平与思想并没有太大的关联。这当然不是以愚蠢的形式否定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生平”中得以孕育和展现的,而是说,在“知”、“行”分离的情况下,我们很难从生平中窥见思想家的真实思想,所以,对生平的研究实在不是件紧要的事。但是,卢梭是极其特殊的一位:“卢梭的作品与其人格个性的联系实在太紧密了”。原因一方面在于卢梭童年的经历塑造了他的一生奉行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将此番“塑造”明确地彰显在《忏悔录》里。对卢梭生平的最好的介绍当然是他的自传——《忏悔录》,但是,很难有人能够跳出自身来评判自己,这对满是激情和坚定信仰的卢梭而言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来自他者的重新梳理和审视。萨利·肖尔茨、雷蒙·特鲁松之类的著者显然意图做这样的工作,但是,此类传记大部分停留在对《忏悔录》的简要重述上,并未对其做更深入的反思和解读。不过,对此,近来有两个研究趋势颇为值得关注。一是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观其书名,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著者的意图:“本书最好被描述为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这样一种研究倾向显然建立在现代心理学的兴起之上,换言之,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口味。无人能够否认心理学的价值,但是,心理学意图通过科学的确定性来客观地把握人脑的活动——思想,这实在远远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所以,当它最终得出“卢梭建构理想的政治体系时他所陷入的两难境地的解决方法:个人偏见,个人口味,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渴望,对于理智运行的感情损害”[一结论时,一种更为广阔的对思想的思想被“心理活动”所遗忘了。卢梭的生平乃是作为“思想”生平而不是一种童年心理创伤的成年反映。另一研究倾向乃是与政治哲学的现代复兴相伴而生:《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凯利看到了“卢梭修改了一些重大事件,以某种有意义的顺序加以记载,精心描绘,以揭示这些事件的一般含义”,但是,他将卢梭对其生平的展示解读为“卢梭意图树立一个新的榜样人生,可以保存文明的幸福而无伤政治利益”,这实在有着过度解释之嫌。因为在《忏悔录》里,卢梭宣称这是“一副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这就是说,卢梭是在陈述自己的生平,他的榜样或者理想人格,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爱弥儿》。卢梭对“重大事件”的揭示,在童年时是为了肃清他的思想的来源,在中老年时,则是为了清白名誉的申辩。综上看来,卢梭的生平并未得到应有的如实的对待。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6、最后,需要解读的是,《爱弥儿》的现代地位折射出的乃是现代性的朝向和精神。卢梭呈现在这条道路上的思想,虽然是以对现代性的清醒批判起始的,但是,无论是在误解还是正解的情况下,卢梭都急剧地推进了现代社会的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在“现代性”乃是对人之存在的前无古人的关注之意义上,卢梭本质上就是一个现代性思想家。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abstract9-12。

致谢153。

(略)。

[1]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3]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4]卢梭.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5]卢梭.论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使风俗日趋纯朴[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6]卢梭.忏悔录[m].范希衡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

[7]卢梭.新爱洛漪丝[m].伊信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8]卢梭.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m].袁树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9]卢梭.政治制度论[m].崇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0]卢梭.致达朗贝尔的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1]卢梭.政治经济学[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2]卢梭.致博蒙书[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3]卢梭.植物学通信[m].熊姣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14]卢梭.山中来信[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15]卢梭.论语言的起源兼论旋律与音乐的模仿[m].吴克峰、胡涛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xx.

[16]卢梭.文学与道德杂篇[m].吴雅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17]卢梭.卢梭自选书信集[m].刘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8]霍布森.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m].胡振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19]凯利.卢梭的榜样人生——作为政治哲学的《忏悔录》[m].黄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1]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政治哲学史[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

[22]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3]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

[24]列奥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m].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5]列奥施特劳斯.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重生——施特劳斯思想入门[m].郭振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6]列奥施特劳斯.什么是政治哲学[m].李世祥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7]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增订版)[m].张辉选编.北京:华夏出版社,20xx.

[28]布鲁姆.美国精神的封闭[m].占旭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xx.

[29]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0]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xx.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六

7月12日,张龄(化名)一大早就拿到了体检报告,也走完了某知名证券公司的最后一道入职流程,此时距离他从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硕士项目毕业只有半个月,他几乎实现了毕业到就业的无缝衔接。“我比部分留学生在职场起步就快了一点,打下了这个基础,以后可能每个阶段都会比同龄人超前一些。”

为了实现快就业,张龄从20xx年10月就开始投简历,甚至放弃了美国近一个学期的课程,20xx年11月到20xx年1月也一直留在国内实习和求职。“我出国之前就已经决定未来要回国从事金融行业,所以实习的那个学期选了一些相对简单也不需要考勤的课程,也顺利完成了考试。尽管牺牲了一些学习的机会,但就这个阶段而言,找工作是最重要的,要有取舍。”

蔓藤教育中国区总经理李依静认为,多数快就业的留学生不只是就业速度快,而是能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并将其纳入留学计划中。但也有少部分留学生没有清晰的规划,而是希望边工作边调整,侧重于积累经验。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张西(化名)入学不久就开始赴深圳上海等地求职,并很快被某知名咨询公司录用,但入职后她逐渐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所在岗位,最后,她跳槽到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此时,她的部分同学还在求职路上。

张西认为:“快就业多了一次试错的机会,也获得了更多求职经验和自我提升。选择快就业还是慢就业,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规划。”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王一新认为,国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强了留学生求职的紧迫感。同时,留学需要付出的经济、精力等成本比较大,这促使海归希望尽快落实工作,获得回报。但另一方面,年轻人对待就业的心态正在变得开放,他们希望仔细甄别,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马上跳下去。尤其对于留学生来说,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各异的人会冲击他们原有的思想体系,刺激他们进行多样化的尝试,慢就业正在成为许多留学生的选择。

“出国前我的计划是去体验一下美国文化同时镀个金,然后就赶紧回国找个好工作。但毕业前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我连自己真正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本想毕业后立刻回国求职的哥伦比亚大学硕士生康尼(化名),暂缓了回国计划。毕业后,她来到华盛顿一家创业型媒体实习。“一方面能实现近距离观察大选的心愿,同时又能挖掘一下我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在10个月的实习中,她发表了近20篇关于大选的分析性文章,策划了许多视频报道,并在重大集会现场进行解说,而这些也成为了她在求职时的独特优势。回国后一个月,康尼就被北京一知名媒体评论部录用。

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认为,慢就业者要有明确计划,去做一些对进入职场有意义的尝试。“如果空窗期比较长,期间求职者又没有使自己的个人价值增值,这在简历中就会成为减分项。真正的择业应该在就业之中进行,即使做了很多准备和选择,很多毕业生工作后依然会进行调整和改变,先就业这个动作还是必要的。”

除了主动选择慢就业,也有不少海归由于毕业时间较晚或就业政策的限制而错过校招季,被动进入慢就业。

为了满足出国留学满360天这一海归落户北京的必要条件,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生李田一直在香港“留守”到20xx年11月毕业后才回国求职,次年4月才拿到offer,7月正式入职。李田认为:“这个时间成本很高,我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工作半年到一年了,这让我感到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年轻人还是少用慢就业来安慰自己,无目的'的慢就业等于无业啃老。”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七

在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脑游戏尤其是电脑网络游戏的盛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同时也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成了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软件市场的不景气,致使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都纷纷转移目标,而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则将电脑游戏和教育软件相结合,开发出教育游戏软件以下简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产生,不仅给教育软件市场带来了生机,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大家在期待教育游戏还孩子们一片健康的天空、给孩子们一抹成功的喜悦时,也在为教育游戏的应用方式而苦思和摸索。

教育游戏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几款教育游戏,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投入应用。因此,关于如何将教育游戏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几乎没有。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并借鉴了前人的相关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部分起点,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娱乐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激励,让游戏者在激动、刺激和快乐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玩电脑游戏都是主动的,甚至痴迷的。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电脑游戏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好奇心驱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的交流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少和应当追求的。任何一款电脑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第一,电脑游戏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大第二,电脑游戏能促进游戏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给玩家思维带来激荡和挑战;第三,玩电脑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第四,玩电脑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电脑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能激发玩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电脑游戏还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游戏的开发前景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小玉老师和王相东老师等人的研究,教育游戏将是教育软件开发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游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主要的研究和论点有:

第一,将小学的学科知识内容、社会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等与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开发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游戏。这既是教育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好办法。

第二,电脑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即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并找到“教育”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是教育游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在目前的游戏基础上渗透教育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可玩性为主,渗透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的熏陶等二是将题库练习和游戏牵强附会地硬性搭配,将“枯燥、强迫”的练习和“愉快、自愿”的游戏硬性捆绑,渗透电脑游戏的游戏性,侧重于教育教学。

第三,教育游戏的策划需要教育教学人员、教育心理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游戏研发人员、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游戏研发人员来讲,他们对教育类题材把握不准,忽视了游戏的知识性和教育性而有的小学老师在自制教育游戏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开发经验,开发出来的产品游戏性不强,走了课件制作的老路,用“游戏”这张外衣来掩盖知识灌输和答题操练的本质。教育游戏的开发,可以在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让一线教师和游戏开发公司进行合作,由一线教师列出学科领域中相关知识点和细节,由教育技术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游戏策略的选择,并让游戏公司负责技术的实现。

(3)教育游戏的作用定位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很多种,终身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都以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形式开设。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班级讲授式教学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无论是教育软件还是教育游戏,都不可能替代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而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在游戏中学习。目前开发比较多的教育游戏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科目上,事实上,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育游戏更适合在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其次,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的形式表达,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因此需要我们选择那些适合用游戏方式来表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成教育游戏最后,目前学校教育太重视学科和课本知识,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培养。而教育游戏在表现百科知识、社会公德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遵循游戏规则,潜移默化地获得这些知识。考虑到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以及它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形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游戏更适合作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1]胡伊青加(1998)。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王春燕。以游戏的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和实践,20xx(5)。

[3]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9)。

[4]张胤。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5)。

[5]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xx(1)。

[6]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中国电化教育20xx(4)。

[7]电子游戏理论基础初探。

[8]余胜泉,林君芬。教育信息化(20xx)应用回顾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xx,2.

[9]谢幼如等着。《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游戏化。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八

《小学劳动技术教学学生评价方法的研究》是针对“传统的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强调成绩和效果,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的多元性和多向性”的现状。劳动技术课程纲要的实施,为进行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一)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劳动技术学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更新教育观念外,对于学校来说,意味着重建规则,重建物质文化,重组教育资源等。根据我们现在收集到的有关“教学评价方法”的资料,去粗存精,对照劳动技术课程纲要精神,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小学劳动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终极目的是调控劳技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技术素质。

(二)提出更适合劳技教学评价方法的需要。

传统的劳动技术评价方法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评价目标模糊,缺乏导向性。

2.评价内容繁杂,操作性不强。

3.评价主体与手段仍有不足。

本子课题期待能形成与劳技新纲要相适应的评价标准,旨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在新课程理念的旗帜下,整合传统评价方式中的合理因素,重新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尤其是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本课题提出的“评价”限定在对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师生行为的评价。力图以“科学性”、“导向性”和“人本性”为原则,把握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实施评价。强调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使整个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更趋于自主和开放,从而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方法,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建立起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的、全面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标准,使小学劳动技术教学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评价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评价能力。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途径,为我校更好地进行小学劳动技术教学评价改革提出比较具体的指导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主要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组织相关教师编制问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经验总结。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主要工作是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申请课题立项等。

2.探索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主要工作是改革课堂教学和评价方式,收集资料,分析研究,编制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进行中期总结,完成中期研究报告,调整研究方案。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实验结果的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进行结题活动。

(一)更新教师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

在新课程中,已有的劳技课程在形态和名称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与技术”的名称与以前的“劳动技术”名称相比中间加了一个“与”字,这一方面表明了“劳动”与“技术”二者的联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劳动”与“技术”二者的区别,同时,“劳动与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又体现了综合的特征,是一种课程内部的“小综合”。这种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青睐的技术教育。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小学劳技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提升生命质量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素养。围绕本课题的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当代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通过学习,我校教师加深了对课题研究精神实质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研究方法。

2.开展实践研究,引领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标准的重任。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亲历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为基本特征,操作性强。学生通过人对物的程序性、技能性运作,通过人与人的互动获得丰富的体验,实施操作性学习。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除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操作活动中学生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尤其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在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技能掌握、态度养成、能力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了构建新的劳技课堂教学标准,我们利用整整一个学期的时间,组织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探讨劳技新课程纲要背景下“怎样的小学劳技课才算是成功的课,是好的.课”,我们对此归纳为:总体上,一堂好的劳技课课应该是:实践的、生成的、拓展的;具体来讲,一堂好的劳技课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知识点清晰,知识量适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联系生活、实践。

2.教学目标设定从学情出发,并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全过程。

3.教学内容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学生经历、体验、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4.运用教材恰当;课堂程序分明;教学语言流畅;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立足于学生的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率、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体现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等教学策略。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7.教学活动内容充实,灵活多样;学生自主学习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教师不局限于教材,本着便利学习的原则,及时捕捉、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

8.教师所提问题富有挑战性,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情感与态度。

9.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教师以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反应,学生学习愉快、轻松、有序、和谐。

效果与价值。

10.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技能,学有所获。

11.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学习兴趣浓,信心足,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九

在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脑游戏尤其是电脑网络游戏的盛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了学业,同时也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如何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进行整合,如何设计和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软件,成了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软件市场的不景气,致使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的公司都纷纷转移目标,而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开发商则将电脑游戏和教育软件相结合,开发出教育游戏软件以下简称教育游戏。教育游戏的产生,不仅给教育软件市场带来了生机,也给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带来了希望和曙光。大家在期待教育游戏还孩子们一片健康的天空、给孩子们一抹成功的喜悦时,也在为教育游戏的应用方式而苦思和摸索。

教育游戏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国内还属于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几款教育游戏,但因为诸多原因,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投入应用。因此,关于如何将教育游戏应用到教育中的研究几乎没有。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并借鉴了前人的相关研究,作为本文研究的部分起点,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电脑游戏的教育价值。

电脑游戏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娱乐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和激励,让游戏者在激动、刺激和快乐的过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学生玩电脑游戏都是主动的,甚至痴迷的。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电脑游戏本身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好奇心驱动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高度互动的交流过程,而这些正是我们目前的教育所缺少和应当追求的。任何一款电脑游戏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第一,电脑游戏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含量非常大第二,电脑游戏能促进游戏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给玩家思维带来激荡和挑战;第三,玩电脑游戏是一种探索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学习过程第四,玩电脑游戏的过程是一个创造过程,电脑游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能激发玩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电脑游戏还能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黄小玉老师和王相东老师等人的研究,教育游戏将是教育软件开发获得新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游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主要的研究和论点有:

第一,将小学的学科知识内容、社会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等与电脑游戏相结合,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开发出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教育游戏。这既是教育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应用效益的好办法。

第二,电脑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平衡,即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并找到“教育”和“游戏”相结合的模式是教育游戏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瓶颈。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在目前的游戏基础上渗透教育教学的内容,以游戏的可玩性为主,渗透百科知识、生活常识以及行为规范的熏陶等二是将题库练习和游戏牵强附会地硬性搭配,将“枯燥、强迫”的练习和“愉快、自愿”的游戏硬性捆绑,渗透电脑游戏的游戏性,侧重于教育教学。

第三,教育游戏的策划需要教育教学人员、教育心理专家、教育技术专家、游戏研发人员、小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参与。对于游戏研发人员来讲,他们对教育类题材把握不准,忽视了游戏的知识性和教育性而有的小学老师在自制教育游戏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游戏的理论知识和开发经验,开发出来的产品游戏性不强,走了课件制作的老路,用“游戏”这张外衣来掩盖知识灌输和答题操练的本质。教育游戏的开发,可以在教育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让一线教师和游戏开发公司进行合作,由一线教师列出学科领域中相关知识点和细节,由教育技术专家指导,进行教学设计和游戏策略的选择,并让游戏公司负责技术的实现。

(3)教育游戏的作用定位。

小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有很多种,终身必备的最重要的知识技能在学校都以课程尤其是学科课程的形式开设。面对大量的学科知识,班级讲授式教学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此无论是教育软件还是教育游戏,都不可能替代学校课堂教育的作用,而只能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合于在游戏中学习。目前开发比较多的.教育游戏集中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主要科目上,事实上,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育游戏更适合在物理、数学、生物等学科其次,任何一门学科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教育游戏的形式表达,对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因此需要我们选择那些适合用游戏方式来表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制作成教育游戏最后,目前学校教育太重视学科和课本知识,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培养。而教育游戏在表现百科知识、社会公德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遵循游戏规则,潜移默化地获得这些知识。考虑到教育游戏开发的现状以及它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形式所具有的优缺点,教育游戏更适合作为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

[1]胡伊青加。人:游戏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王春燕。以游戏的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和实践,20xx(5)。

[3]殷亚林,刘延申。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新思路-电子游戏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9)。

[4]张胤。游戏者-学习者论电子游戏作为校本课程的价值的发掘及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5)。

[5]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电化教育研究,20xx(1)。

[6]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中国电化教育20xx(4)。

[7]电子游戏理论基础初探。

[8]余胜泉,林君芬。教育信息化(20xx)应用回顾与展望《中国电化教育》,20xx,2.

[9]谢幼如等着。《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0]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游戏化。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一个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是社会未来人口的组成部分,幼儿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利益,也影响社会未来人口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竞争力,因此,礼仪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礼仪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润滑剂,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逐渐成为社会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幼儿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观的成绩。但是对幼儿开展有意识地礼仪教育方面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很多的外国人对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我国礼仪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分析其现状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幼儿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成了幼儿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2、家庭教育中对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农村家长的礼仪素质不高也严重影响了幼儿礼仪修养的提高。

3、教育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我园有幼儿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儿在家由公婆看护,多数幼儿文明礼仪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响,缺乏文明礼仪的修养,面临这种情况,我园觉得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乘车让座是文明礼仪,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礼仪,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礼仪。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我国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1、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通过评选“文明小组”、“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文明礼仪知识,自觉遵守幼儿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礼仪,通过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影响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4、通过培养幼儿礼仪、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整合《纲要》五大领域中有关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幼儿发展为本,初步探索我园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礼仪养成体系,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的实效性。

2、文明礼仪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幼儿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友好的待人方式,热情的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尊、自爱的个性品质和文明习惯。

3、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做实、做好。

4、通过对幼儿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一是提升教师和家长的文明素质,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学风、园风;二是提升我园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幼儿园围绕《纲要》制定课题教材,开展各年龄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组织和指导方法。

2、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开展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礼仪教育的研究。

3、围绕和谐家庭社区建设,开展如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礼仪教育的研究。

年级制定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识,各成员有活动记录,使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文明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文明礼仪活动,采用丰富的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规范化。

3、规范训练文明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文明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通过家园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

招安镇中心幼儿园所有幼儿。

(一)理论学习阶段:(20xx。1——20xx。3)。

搜索、梳理、相关礼节,了解实施现状,学习有关的理论,明确方向。

(二)前期准备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三)具体实施阶段(20xx。5——20xx。5)。

1、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xx。6)。

1、撰写课题结题论文。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2、成果集。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一

汉语国际教育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掌握好一门语言必须要了解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而汉语国俗词语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语言文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汉语国俗词语在词汇系统中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其重大意义却不容小觑。汉语国俗词语与一般性词语不同,具有显着的民族文化特性,因此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很难通过字面理解“汉语国俗词语”的真正含义,为了避免汉语学习者交流障碍,使其尽快融入到中国文化中,我们需要对当前汉语国俗词语的定义与分类、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现状、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难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及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对汉语国俗词语的分类和难度划分,将汉语国俗词语更好地融入进汉语国际教育的词汇教学之中,实现文化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学的有机结合,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准确全面地掌握汉语国俗词语的基本内涵、特点、分类等,提升汉语教学的效果。

语言是传递人类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汉语国俗词语不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随着海外“汉语热”的不断升温,汉语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寻找汉语国俗词语教学的突破口十分关键,无论是对汉语国际教育理论的应用还是对教学实践的完善都具有现实意义。

从语言本体的角度分析,词汇具有多元性,代表了不同的主体元素,与语法、发音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也是语言本体最基础、最核心的组成元素,负载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意义,因此“汉语国俗词语”能够更好地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体现民族语言词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特性,折射出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多彩的文化形式,实现中华文化传播“隐性窗口”的开启,提升海外汉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度。

本研究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入手,在准确把握“汉语国俗词语”分类、特点、内涵的基础上,置“汉语国俗词语”于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进行多角度研究,使教师和学习者对文化词语的使用范围、文化含义有更系统的认识,一方面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语国俗词语”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深化汉语学习主体对汉语国俗词语内涵的认识深度。另外,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国别化研究,这对于丰富词汇研究本身、推动语用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理论价值,还具有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汉语国俗词语的界定与分类从本体入手着重剖析汉语国俗词语的内涵、语言环境特点,结合相关学者研究结论,对汉语国俗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将其分为名物词语、制度词语、熟语、征喻词语、社交词语五大类。

2、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第一部分为词汇大纲中的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分析,主要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新hsk词汇大纲》为统计对象。第二部分为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国俗词语的统计与分析,主要以《发展汉语》中、高级教程、《桥梁》和《登攀》三部对外汉语权威性的教材为对象,进行封闭式统计,主要考量汉语国俗词语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为对外汉语教材的改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分析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包括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调查。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对汉文化的理解和对汉语语言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是我们把二者分开进行调查的最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汉语国俗词语习得难度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中的主要障碍、难点进行总结。

4、提升留学生汉语国俗词语学习效果的策略主要从教材和教法两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国知网等途径,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汉语国俗词语研究的文献进行查阅,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论文的写作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从国别、区域层面进行区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语国俗词语难度分别进行调查,采集数据,为问题分析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持。

3、统计分析法主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信息,借助于数学方式,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三、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汉语国俗词语本体的研究。

国外最早研究国俗词语的是前苏联学者韦列夏金,针对“对外俄语教育”提出了“国俗语义学”,阐明了国俗词语的定义,从属性上定义为民族性、传统性、独特性。

而国内最早提出汉语国俗词语概念的是王德春教授。一直以来学界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上,近些年,才不断有学者在此基础上,从汉语国际教育视角对此进行探讨。

王德春(1990)指出了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殊用法、特定的涵义及特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及汉语国俗词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梅立崇(1993)基于词语本体角度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不同类别的汉语国俗词语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的不同含义。他认为:“所谓汉语国俗词语就是别的语言中无法对译的词语,或者说是别的语言中很难找到与之完全对应的‘非等值词语’”

(二)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汉语国俗词语的研究。

汉语国俗词语是“交际文化词”的重要部分,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刘晓娟(20xx)指出汉语国俗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汉语国俗词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密切相关,并对汉语国俗词语的特性类型、文化含义进行概括,在结合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归纳。

陈树峰(20xx)、刘志敬(20xx)主张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加强词语文化含义的解释,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并对具有特殊文化含义的词汇进行了归类。

李玉萍(20xx)、李丽生、马艳(20xx)从翻译层面分析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从“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文化词语的讲练、文化词语的测试三个层面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汉语国俗词语”的教学解析方法。

姚俊玲(20xx)也认为以留学生为代表的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国俗词语”的学习中翻译的准确度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从外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汉语国俗词语的选择。

四、研究进度。

20xx年x月-20xx年x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xx年x月-20xx年3x: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xx年x月-20xx年x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xx年x月--:定稿。

五、参考文献。

1蔡振生。汉字词语国俗语义的文化透析[j].语言文字应用,(4)。

2陈树峰。隐喻与对外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教学[j].考试周刊,20xx(26)。

3丛珊,徐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国俗词语特点[j].现代交际,20xx(1)。

4戴卫平,斐文斌。英汉文化词语研究[m].科学出版社。20xx年。

6韩慈红。汉语国俗词语的英汉互译[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7何禾。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国俗词语教材编写及教学[j].青年作家,20xx(22)。

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10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xx(3)。

11汲传波。词的文化义、交际文化义与对外汉语教学[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xx(1)。

13金志刚。国俗语义分析与修辞[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5)。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二

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曾有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知恩图报”,“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等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2、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孩子们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的培育之恩,加之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中势必削弱。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及幼儿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过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孩子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目前有关感恩教育的方面的探索较多,但多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对幼儿园孩子的感恩教育缺乏,本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幼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突破。

1、(一)陶行知思教学合一理论——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教法必须根据学法进行,同时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感恩教育研究中,教师从各个领域,多种途径筛选了适合幼儿实践的感恩场景及感恩教育活动,同时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智力发展特点及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愿学、乐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三条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使适龄儿童在品德、智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4、《教育法》总则第六条指出:教育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一)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明白爱是双向的,感恩与“图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感恩教育中坚持以活动为载体,鼓励幼儿参与,让幼儿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在体验中培养社会责任感,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并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使感恩逐步上升为一种基础教育文化。

(二)通过感恩教育,使幼儿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

(一)知恩教育。

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样东西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任何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处处受到恩赐;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老师对孩子有教育之恩,同伴对我们有互助之恩。所以知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视的爱的教育。所以要从小抓好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幼儿年龄小,期望他们做什么特别感恩的事情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前我们应从小事抓起,将感恩意识的培养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幼儿如何向感恩对象实施感恩的研究。

幼儿时期的感恩对象应该从幼儿身边的人着手:包括父母、老师、同伴。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实施感恩。

1、感恩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同时引导孩子学会向父母感恩是感恩其他社会成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在感恩父母方面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劳动、工作状况,体谅父母劳作的艰辛不对父母怀有敌意。

(2)牢记父母的生日,并能在重大节日予以真诚的祝福。

(3)不乱花钱,知道父母工作辛苦,赚钱不容易。

(4)自己的事情自己办,不给父母添麻烦。

(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

(6)对待父母有礼貌,早晚起居要问安。

(7)批评教育不顶撞,不提不合理要求等等。

2、感恩老师。

(1)尊重并理解老师的教学要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

(2)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真诚给予老师祝福和帮助,对老师有礼貌,成为老师的朋友。

3、感恩同伴。

(1)关心身边的同伴,不争抢玩具,能与周边同学和睦相处。

(2)团结互助,体察同学的困难,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不欺负同伴、打骂同伴,礼貌待人。

(一)研究的原则。

1、儿童性原则。

课题的研究过程坚持以幼儿为本,不仅将幼儿视为课题工作的中心,而且将幼儿看做课题实施的主体,在课题的课例研究中课程目标制定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均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发展性原则。

课题研究过程满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启发幼儿的思想,最大限度地支持包括求职、能力在内的各种素质发展。注重教育的启发性,长远性及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主性。

3、体验性原则。

体验性原则是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因为离开了体验实践体验,活动本身就失去价值。本课题的研究除了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个领域,实施课例教育研究外,还特别注重感恩教育实践,通过实践实现对感恩的理解和体验。体验实践的过程正是感恩内化的过程。

(二)研究的对象。

延川县东关幼儿园5-6周岁幼儿。

(三)研究的方法。

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课例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对研究者进一步了解感恩教育在其他领域已有的成果及如何借鉴别人的常处,弥补幼儿感恩教育研究的实践方法缺乏是十分必要的。

2、调查法:感恩教育是现实性、实践性很强的问题,闭门造车是很难达到预期成果的。同时现今的感恩教育已被很多人关注,但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尚属起步阶段,为使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同时通过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原始数据及资料,为研究奠定了较牢固的基础。

3、个案研究法:采用选取个案、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的方法,从整体上对一个幼儿或几个幼儿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在对其实施了一系列感恩教育之后,幼儿的发展过程及详细情况。

4、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计划、实施、评价和反思四个步骤,着重分析自然状态下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出现的问题,对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作现场记录与研究,注重观察和资料的搜集,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和计划,进一步充实和修正方案,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法,不断提出新的目标。

5、观察法:将幼儿置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被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作直接观察,并进行详细地记录,收集有关事物的资料,然后加以分析解释,获得对所有研究问题的认识,得出感恩教育的成效。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组织研究队伍,反复讨论,拟定研究方案,并通过方案明确了目的、任务、主要内容、主要方法、具体步骤、职责分工等。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1、20xx年10月起本人到图书馆、书店查阅大量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将这类文献进行搜集,并初步整理、分析。

2、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感恩教育的研究。重要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感恩同伴”三个方面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并通过多途径参与,多形式促进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真正体验感恩并乐于实践感恩。

(三)结题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1月)。

在前面两个阶段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观察记录、表格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验证在5——6岁幼儿身上进行感恩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价值。

(一)融于生活,渗透积累。

1、一周一次的餐后休息时间为幼儿创设小小新闻台。随着感恩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幼儿慢慢地养成了向身边人感恩的习惯,同时对报纸、媒体报道的关于不顾孝道,不顾别人感受等等行为表现出一种唾弃,对懂感恩,知恩,报恩的人投以称赞的目光。所以在幼儿餐后安静活动的时候为幼儿安排一张新闻记者轮流表,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有意识地在报纸、网络上收集与感恩相关的报纸资料,新闻资料在餐后时间与大家一起交流,同时教师及时在轮流表上写上幼儿表现反馈表,锻炼幼儿口语表现能力的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新闻,更关注感恩,增强是非分辨能力。

2、午睡前给幼儿讲述有关孝顺、关爱的小故事。幼儿最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还利用午睡前的5分钟为幼儿讲述感恩故事,让幼儿感受文学故事精彩的同时渗透感恩教育。

3、离园前5分钟集中操场,全体师生一起做课间带动手语操《感恩的心》。使感恩做为一种常规活动植入幼儿的心,使幼儿在固定的时间一起感受感恩的氛围。

(二)注重实践,提升运用。

幼儿理解能力差,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说教对他们来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实践可以说是最好的方式,实践中能体会乐趣,加深印象,让幼儿更好地体会感恩。感恩实践可以在社区中、在幼儿园内部或在家里进行。

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重大节日中的感恩熏陶。如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教师节广泛被人关注包括家长、孩子及社会。很多家长攀比心里强,总是想方设法为教师选礼,这种攀比送礼完全扭曲了教师节幼儿对教师的感恩情怀,所以我们在教师节前引导大家一起讨论,教师节怎么为老师送祝福,很多小朋友都表示其实买花、送老师东西都要花爸爸妈妈的钱很浪费,大家是不是可以想个办法不花钱也可以为老师送上祝福呢?很自然地小朋友就想到给老师送上不花钱但更有意义的祝福。小朋友一起回家和爸爸妈妈为老师献上手工制作的鲜花,或贺卡。教师节到了看着这么多用废旧的,便宜,但却情意浓浓的鲜花,家长和教师内心都有说不出的感动。

“三八”妇女节到了,提示幼儿为自己的妈妈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一份礼物;让孩子了解妈妈的职业,知道妈妈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请妈妈代表讲述哺育孩子的经历,让孩子知道妈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让孩子深深地体验爱、感激爱,并发自内心的想回报爱、付出爱;向妈妈表决心、坚持做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爱的意识,且实践到现实生活中去。

国庆节组织幼儿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绘画比赛,激发了幼儿的爱国之情。我园园舍对面有个老年人活动中心,每到重阳节我们总是给老人们带去自己的精彩表演,同时在平常有空的时候为老人亭擦擦桌子,扫扫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重视引导孩子关爱老人时的正确称呼,甚至注意与老人交流时的真挚眼神,关注的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态度。因为每一次时间活动都是在塑造感恩的心理。又如:每天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情,说一句感恩的话,在父母生日快到的时候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手工作品,贺卡等)。学会倾听,学会用礼貌用语跟身边的人交流。渐渐地孩子们从提醒到有意识地做,再到主动开心地做,从关爱身边最亲的父母开始,慢慢延伸到对老师、同伴的爱。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三

本课题研究项目于20xx年1月由延安市教育科研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

负责人:xx。

课题名称: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进步。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碳排放量的增加,使得全球的温度不断的上升。有资料显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气温的升高导致海平面上升。预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9米。这样将使得上海,东京,新奥尔良等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无家可归。环境的恶化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每年因空气质量造成的疾病在不断增加。例如: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频频发生的雾霾。造成人们不能正常的进行户外活动,高发的呼吸道疾病...所以,环保和低碳的生活已经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新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如果不提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我们的生存环境将会越来越糟糕。

通过本次活动的实施,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并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将低碳生活落实到生活中。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筛选信息以及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意识,提高团结合作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应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低碳生活更应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研究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低碳生活。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们的环境,知道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尽一个小公民的责任,增强环保意识。

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如参与小区活动:“地球一小时”,爱护共同的家园;动员家人少开车多步行,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包括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参与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课题探索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学习、利用网络学习的能力。

1、生活垃圾的处理。

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生活垃圾产生会增加碳的排放量。在许多大城市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都是经过大型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的,一般分为:填埋和焚烧两种,但是不管任何一种都会加大温室气体排放,会使地球变暖。我们熟知,只有从生活点滴做起,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利大于弊,把不可再利用生活垃圾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处理才能减少碳的排放量。

2、汽车尾气排放。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生活每天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汽车的使用逐渐家庭化。汽车尾气是碳水化合物。尾气的排放对我们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如何处理好汽车尾气排放呢?大家都知道:一是出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汽车使用低碳环保燃料,三是使用节能环保汽车。

3、工业废气排放。

地球经历了两次大的工业革命。社会发展离不开工业,但工业发展又离不开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这些能源的使用必然会产生大量碳的排放,所以国家制定节能减排相关规定来保护环境。

1、通过研究,使学生懂得如何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并进行分类处理,做到环保。

2、通过研究,教育学生如何做到低碳出行。例如:劝阻家长出门尽量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环保交通工具。在选择交通工具时尽量选择环保,低碳的交通工具。

3、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使学生将这种理念带到各自的家庭中,最终达到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

4、通过研究,使学生的素质有所提高。周围的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再随手乱扔垃圾,校园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5、通过研究,学生的个人卫有所好转。大家争做讲卫生,爱卫生的好孩子。在生活中不再剩饭,剩菜。不再铺张浪费,比吃比穿。

6、通过研究,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在生活中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的人明显减少;大多数的民众都能做到低碳出行。城市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空气质量能够显著提高。

1、撰写《小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调查小学生现在的日常生活方式,看其是否做到环保,低碳;

3、走出去调研小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方法;

4、借阅资料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怎样在班队课和数学课中渗透环保和低碳生活理念。

(一)前期准备(20xx年1月)。

初步建立课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研究方案;结合课题实施理论学习;发放课题研究调查问卷表调查。

(一)课题实施(20xx年2月—20xx年5月)。

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低碳环保的课题研究中来;组织学生实例分析,发现问题总结;充分宣传课题内容,带动学生加入课题研究。

(二)结题总结(20xx年6月)。

把所有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在一起,总结经验及所有问题完成报告。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四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

湘阴县玉华中学农村中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课题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语文是百科之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更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然而,现在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几乎很少有人坚持下来的,,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上不愿多出力。语文学习习惯较差,短期内看不出对学生能力的影响,但常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质将大幅度下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能力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成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惯的养成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界定:所谓语文学习习惯,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后形成并发展为学生个人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语文的倾向。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以农村中学生为培养对象,以语文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大多数语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语文科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语文学科的开始阶段,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理论价值。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国内外有关学习习惯形成研究成果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的动力系统。习惯一旦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这是学习习惯形成应遵循的心理规则。并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再者,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2)现实意义。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才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因此,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古今中外教育家的高度重视。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对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作用都进行了精确的阐述。

习惯培养的问题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也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教育学家认为,要使下一代成为健全的社会的“人”,最关键的就是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种种良好的行为方式,并把它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以之,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因此,“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思想,本质上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叶圣陶就曾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可见,他当时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思想本源和重要内涵,就是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也仍然是一种先进的面向未来的思想,并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这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整个社会大教育、大文化发展和进步的一项奠基工程。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各校实际,所以我们以立足课题研究,来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把学习习惯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激活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以国家教育改革决定为总纲。

2、以新《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为指引。

3、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接受美学”为支撑.

4、广泛汲取先进的教育理论素养及整个教学领域的改革成果。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人才,从本质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调查了解学生平时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情况的现状,分析、归纳语文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养成的操作规程,使学生持之以恒地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进行语文学习,使他们主动而有创造性的获取语文知识,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情感和道德修养,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1、通过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自我的认识和评价。

2、在平时的教学中,观察目前在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关注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了解成绩优异者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

3、调查结束后,研究人员制定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可行措施,对学生习惯养成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找到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4、及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不足,探讨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产生的影响,找出可推广的习惯及养成方法。最终形成成果。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问卷法。

3、分阶段检查法。

4、定期训练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20xx.6):开展宣传动员,采用多种形式,全面深入地围绕方案目标开展对应内容的具体研究部署。基本操作如下:

1、期初制定调查问卷表,对中学12个班作调查取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听记、作业、复习、书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的习惯。

2、在常规的教学中,语文老师要及时了解和观察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1)明确细目标,养成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七年级第一学期始学教育。

——学习习惯的基本养成:八年级第一学期巩固教育。——学习习惯的全面养成:九年级第一学期提升教育。

具体要求: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书写认真清楚、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自觉阅读课外书籍。

具体方法:老师和课代表、小组长共同实施打分和监督,由课代表及时记录,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折算。做到每天组长查,每周课代表查,每月教师的小范围抽查,每学期教师的全面检查,并打总分反馈。

(2)抓好基本功,促进好习惯。

首先,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各班一月一次对学生写字进行指导。

其次,要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必须提倡阅读习惯的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可以班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比赛。学校成立阅读兴趣小组,指派专人负责,定期指导检查。

最后,要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累技巧)。成立写作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指导检查。

3、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进行及时评价。

第三阶段:发展深化阶段(20xx.9-20xx.12):落实课题方案,全面进入实施研究阶段,召开阶段性成果汇报、对实施阶段研究情况进行反思,修改实施方案,进行深化性、拓展性研究。定期开展汇报,交流各校成果。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研究报告,整理课题成果。

综上所述,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因此,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只要在语文学习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懈地努力,就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高一级语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收获耕耘的乐趣。

资料费:约3万元,用于教师购买书籍,订阅资料及撰写论文、报告所需费用(120xx元);学生订阅资料(18000元)。

器材费:约150000元,用于维修语音室,阅览室,广播站等多种功能室及添置部分器材。

奖励费用:用于研究中对有突出贡献的成员进行奖励(20xx0元)。

1、成立了课题组,进行了成员分工,组织进行了校本理论学习。

3、制定调查问卷表,对中学12个班作调查取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对语文的预习、听记、作业、复习、书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的习惯。

4、部署成员在网上进行理论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养成习惯教育》(林伦)。

《心理学与教育》(罗明)。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五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非常喜欢上音乐课。可是,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备限制着音乐教学的质量,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只有一架电子琴和一台录音机,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单调、枯燥。新课程理念之下,我们不再崇尚传统教学中那一味求静、求齐的课堂模式,但也绝不能时髦而刻意地模仿“慢、吵、乱”的所谓的“新”课堂模式,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在这个基础上,有效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优势,打造新型课堂。由此可见,新课堂内,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成了教学最基本的要件。在这种形式下,我提出了本课题。

在教学中,研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的方法,通过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寻找更多的方法,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获取音乐知识,从而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审美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

在进行这一选题之前,先翻阅了部分刊物和查阅了相关的教育网站,应该说在这一选题研究方面,很多人士的立场、观点都不尽相同。主要参考文献:近期主要翻阅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有:

《动·趣·乐——小学高年级音乐创新教学尝试》无锡市广勤路中心小学万爱薇。

《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研究》上海市音乐幼儿园黄莉莉。

《探究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邵武市教师进修学校刘岳荣。

《用生活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亲子》徐洪进20xx年4月15日。

近5年的《幼儿教育》杂志。

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包括论文的主要观点、思路、结构等)。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的课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上的学习,如孩子们聆听音乐时必须做到静听;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等。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慢慢引领着孩子们向音乐的殿堂迈进。而我们音乐追求的音乐性,也是在这些严格的、科学的音乐学习常规中才能进一步凸显出来。所以,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理论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唱歌教学应重视唱歌兴趣、能力、自信心的培养。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让音乐与兴趣在教学中一同插上翅膀,使学生的心理、协调能力、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上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二)、实践意义。

音乐教育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产生感情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中来。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进行识谱教学了,目的是通过对学生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初步培养学生能用视唱法独立视唱新歌。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所以针对小学生来说要用一些形象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对学习音乐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分析。

(一)学校的基础。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健康的校园音乐氛围能给学生营造一个优雅的学习环境,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场所,也能给学生一个美的世界。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总会感到有种富有生命的、奋发向上的东西,不断撞击着心灵,使之兴奋、感动,使之不由自主地要将体会到的美给表达出来。在此,学生的创造性,善于进取,勇于奋进等品质都得到了培养。

(二)管理者的素养。

音乐教育是爱的教育,研究者热爱学生,把爱渗透在音乐教育实践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既温柔体贴又不失严格要求,既宽容理解又不失原则,既关注学习又关心生活,时刻想着学生需要从音乐课堂上或课外活动中得到什么,需要从老师身上得到什么。牢记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中国的教育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曾得到过国外教育界人士的赞赏和认可。但就我个人的理解,这其中的大部分是在赞赏中国的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做得扎实。但就艺术教育而言,中国的艺术教育尚有自己的缺憾。很多时候,人们会将艺术教育的学习方式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方式联系在一起,只是一味的填鸭式的教育,而忽略了被教育主体的切身感受。新课程改革之后,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与美术课统称为艺术课,很多教育界的人士对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又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研究和探索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历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但就运用到每一具体的学科、年龄层次等方面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有所区别的。作为小学音乐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设想将自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在如何实施和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这一论题进行明确和透彻的阐释。希望能与各位教育界的同仁进行交流和阐释。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没有将这一论题进行更细致的年龄段的划分,是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虽有很大的变化,但就年龄而言,仍属于童趣无限的阶段。因此,没有做更详细的划分。从设计这个方案的初衷来考虑是辐射到整个小学阶段的。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研究目标】。

音乐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成为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不可缺少的美育教育。不抓美育教育就不是完全的教育,不向学生实施艺术熏陶就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志在探索小学现有各种条件中(包括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兴趣: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的学习中来,使学生主观地希望能在这节音乐课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使音乐老师通过音乐课的教学,更好地在另一个侧面提高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从而让音乐老师为师生都喜欢的“音乐课”,成为能促成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育教育课程。

【研究内容】。

本课题围绕兴趣这一中心内容有以下几点:

音乐教育与兴趣培养的基本问题研究。

音乐教育渗透美育的研究。

唱歌教学与兴趣培养的研究。

【过程】。

2、实施阶段(20xx.8~20xx.3):主要开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课堂教学研究。

3、总结阶段(20xx.4~20xx.5):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思路,并为下阶段的成果,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方法设计】。

1、实践法:集体备课,然后上好实验课,课后再对本课进行分析小结,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在律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2、调查法:采用不同规模、方法的调查法。课题研究前提,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研究中期,主要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

3、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大部分学生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有效对策。

4、文献法:主要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集中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后盾武器。

5、总结法:确定研究专题,指定研究方案和计划,平时注意积累资料,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研究结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1、时间保证:课题研究者,长期从事一线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能够确保课题研究融入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保证高效准确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任务。

2、通过网络搜索,整理相关的资料课件,网络成果,学习教程,进行组内研讨,交流提高。

3、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类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研究水平。多与外界加强协作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与研究水平。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5、经费保证:学校负责投入足额资金,努力为本课题提供设备、设施、资料以及提供外出学习,进行交流的物质条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2、专题论文。

3、个性化课堂教学活动特色方案集。

5、个案分析汇编。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六

谈到教育,人们脑海里面首先想到的是学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进一步的优化,家庭教育,已经越来越在教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变得举足轻重起来。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因此,提升家长素质和改善家庭教育方法已经成为家庭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现代家庭教育的教育模式,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做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学校教育,更需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在教育兴国的大环境下,家庭教育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仍与先进科学的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提升家长素质和改善家庭教育方法还没有完全被家长所认识,基于此,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此都负有重要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家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基础条件: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有意在家庭教育方面探索出路,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家庭教育的书刊资料,又建立过“感悟家庭”的网站。对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有兴趣。因此,我选择了此课题。

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

2、理论问题:目前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实践问题: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能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他们最好的人生,做出最好的榜样!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孩子能健康地成长,智力得到发展,他们有刚毅的性格,进取心强,热爱生活,爱父母长辈,孩子对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的举止合乎公众的理想。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家长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孩子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问题

2、家长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决定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孩子成才与否,是对家庭教育体系最直接的也是最严肃的检查。

3、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和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父母的人格与权威对孩子的成长也具有很强的感化与约束力。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而家庭教育无关紧要,或者说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负责任的。现在正是传统的家庭教育与现代家庭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指导,采用大量案例和多种家庭教育形式相结合进行课题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电脑网络和中国家庭教育网站上的相关资料,结合我校教育网站和家长学校实施。

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查阅大量家庭教育书刊和家庭教育理论,建立“感悟家教”网站,并以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广大学生家长,形成方案、制定课题计划、撰写开题报告。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家庭教育、多元智能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

1、文献研究法

2、个案分析法

3、跟踪指导法

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方案、报告、阶段小结、总结、论文、案例(内部网站公布,争取正式出版)。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xx年10月——12月为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资料和书刊,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xx年6月——20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9月):

(1)提高家长素质

(2)推行家庭民主

(3)传递学习的情绪

(4)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第三轮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整理收集资料,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目标进行鉴定,撰写小结、心得,撰写阶段性小结。

组长:

组员:

劳动教育开题报告篇十七

学前儿童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接受集中教育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家《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出台,学前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年来,随着家长对学前教育愈加重视,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这背离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阻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了了解一实际现象,我选择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目标:

时下时髦的一句话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对学前幼儿不当的教育方法和超出其年龄的超负荷的小学化教育却恰恰与这个初衷相违背,其结果将会导致“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课题研究可以找出存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原因,课题研究最终达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树立起他们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成才观、人才观;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改进学前教育质量,实现还幼儿快乐童年的目的。

意义:研究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找出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共性的原因。了解这一实际现象并正确的儿童观和人才观,对家长的成材观念和育子观念加以了解,逐步使自己适应以后工作的状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幼儿心理学。

3.游戏理论。

4.幼儿家庭教育。

5.此现象的危害。

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实践探索法、经验介绍法等各种方法展开研究实践。

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无实际经验。

2、可参考的文献、报告不全面。

3、对此课题的研究理论知识不足。

4、可借鉴的实例缺乏。

1、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幼儿园实习,为实践创造条件。

2、到网上图书馆查找查阅相关资料。

3、多学习、多读书,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含量。

4、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提供一些可参考性建议。

20xx、1-2月请指导教师检查资料提出修改意见。

20xx、3月末进行第一次修改。

20xx、4、15进行第二次修改完成初稿一初稿二。

20xx、4月末进行论文电子文稿排版。

20xx、5月提交论文。

20xx、5月中旬论文答辩。

1.示雨、禾林《家庭教育读本》(幼儿版)宁夏人民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

2.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蔡国英编着《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10月。

4.张丹“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反思”《幼儿教学研究》20xx年第9期。

5.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教育科研论坛》20xx年09期。

6.许卓娅张晖《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7.姜勇庞丽娟梁玉华《儿童发展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