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精选10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22:54:32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一种思维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是思考和反思的结果,我们可以从总结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一

规定:

目前的规定是“八大制度”和“七大责任”。“八大制度”是指班级基本管理制度、班级公约、请假制度、班委选举制度、班委考核制度、择优投票制度、班长“主导”制度和“宿舍化”活动制度。而“七大责任”指的是:班长岗位责任制、团支书岗位责任制、学习委员责任制、纪律委员责任制、生活委员责任制、体育委员责任制以及组织委员责任制。上述严格的班级内部管理制度既来自学生,又用于学生,使班级管理制度变成了学生自觉规范行为的共同准则。这种规定都是根据大学生自立自强,自管自制建立起来的,与中学的班主任主导制度不同,这是一种以学生管理为主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优点:

这项规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项工作都有相关班干负责,避免工作迷糊操作。这也可以通过学生对班级的管理,学会独立自主,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团结友爱,锻炼同学们的大胆创新、交流等综合能力。

缺点:

我们班的规章制度无疑给我们这个班集体管理带来了很多依据,也增强我们之间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起到团结、积极向上的作用。但没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某些制度也存在不少的缺陷。比如班级管理制度,有些事情由学生自己决定,因缺乏经验,认知不到位而导致决策失误。班级公约,是指班上大多数同学一致通过的公认的约定,一般很难更改。但有时候决定不符合实际,但因公约存在,明知道决定存在一定的弊端但还是坚持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宿舍化”活动制度,是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的相关制度。平时的小组作业大多数以宿舍为单位的,以至于都是限制于宿舍,难于与班上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助长了某些同学对作业的不重视的态度,没有达到作业预期的效果。而班长“主导”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班长是对外联系,对内交流的负责人。一般情况下,班长管理班上的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容易出现其他班干虚拟存在的现象,即“挂名班干”,班长有时也会因为太多事忙不过来而导致工作出现困难,身心累。择优投票制度、班委选举制度和班委考核制度也存在不足,有时候投票、考核方面因缺少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还有,每个班委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作,但有时因某些情况而无法一个人独自完成,导致效率低,等等。

原因:

6某些同学们对班上的规章制度不够重视,没有以正确的态度看待问题,容易出现“钻空子”的现象,没有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调整,等等。

对策:

6班长也要定好自己的位置,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醒大家要多关注班上的事,自己的工作过多的时候也可以让其他班委分担一下,共同完成任务。

制度化的最终目的是更科学地管理班级,减少班干部的负担,营造团结,友爱,互助,自觉积极的良好班风,这样班集体就不会乱,要不然各个同学没有凝聚力,大家互相埋怨,导致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没有了。没有制度制约的班级是很难确保同学自觉的,必须要有一个制度去让大家执行。当然你会说,要制度化就没有人性化了,这是错的,作为班干部,我们的责任是带动全班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己就要有原则,我们不能偏袒我们自己的好朋友,一视同仁。当同学犯了错误时,首先,不要向老师报告先,而是我们主动去跟他沟通,看看他有什么难处,这就是人性化,如果他改不了,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

总之,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形成一个有良好班风的优秀集体,就必须需要全班同学的团结与努力。作为班委的我们更应该做好带头工作,在学习上做个好榜样,还要鼓励同学学习,在生活上给予同学关心、照顾,让班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相互融洽的氛围。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班如家”的温暖,爱家爱班。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二

1、企业规范化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制度化,制度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矗没有制度任何管理都难向前推进,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意义。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是为企业管理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推进企业管理向图表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数字化建设迈进,管理工具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促进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2、“形成依据制度办事的习惯”。这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所在。制度化管理是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是企业由“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更好制约企业中那些“谋人者”和“投机者”,促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3、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制度化管理最基本的连接的是程序化、标准化,也意味着透明化。实施制度化管理便于员工能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失误。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于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于吸引人才。健全而规范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盟: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人们普遍愿意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和工作;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管理制度《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意义》。

5、制度化管理可减少企业管理失控。和渎职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制度的约束和有效监控。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化和透明化,任何工作岗位都处于企业的监视之下,强化了对权力的监控和约束,减少了和遏制员工的不良行为或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6、制度化管理可减少决策失误。企业一旦形成制度化,企业决策必定程序化和规范化,这样使企业的决策从根本上排斥一言堂,排斥没有科学论证依据的决策,企业的决策过程必须程序化、透明化,大大减少了决策风险。

7、转变员工行为方式。制度化管理不仅能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培养员工好的习惯,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帮助员工树立革新的观念,推进企业进行体现转变。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变最终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变革必须源于观念的变革,企业进行制度化管理,可为企业革新创造偰机。

8、为企业提升管理奠定基础,制度化管理要强调合理性,并以尊重人格体现人性为主体,为企业人性化管理创造基矗制度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并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制度做基矗而现代管理强调设定的制度要以人为本。主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三

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必须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制度化。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整体优化。企业整体优化的内涵包括企业内各种有形资源的优化、企业内各种无形资源的优化、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配置优化。

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的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的形成。它的形成规范了处于机制中的各类人员的行为模式。在这种制度体制下,行政管理者普遍会采取有益于企业和自身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企业整体优化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本条件。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制定规范作为企业行为的准则是非常必要的。从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决策体系到具体的财务、人事、机关行政都需要以制度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企业行为需要以规范为准则,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也需要以规范作为准则。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手段是由各种形式的制度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要实施制度化管理,必须用有效的手段。为了约束和引导分散在企业行政各个岗位、各种职务上的管理者的行为,就需要制定各种岗位职务规范;为了协调与控制处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上的管理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就需要制定各种环节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子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就需要制定各种专业管理规范;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企业的动态运行,强化企业的综合管理,保证企业运行与企业目标一致,就需要制定包括由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三种规范形式组成的总体控制规范。

实质: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优越性。

1,科学性。

2,客观性。

3,规范性。

4,稳定性。

制度化管理的价值是指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可以从根系原理、企业生命力和企业发展三个角度来解读。

根系原理大自然中,一棵树,根系不够茁壮,就会在枝叶上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和问题,甚至最终死亡。但是,由于根系深埋在土里,很难被人看到,反而不容易得到应有的关注,所以,当发现树的枝叶有问题时,人们往往只是在枝叶上做文章,从而,治标不治本。

企业管理中,制度就是根系,执行力的表象是枝叶。我们很容易感知到执行力的问题,却总是就执行力而“执行力”,同样是治标不治本,执行力就总不尽如人意。

树的问题要先看其根系,根系的问题不解决,枝叶就茂盛不起来。同样,企业制度是否真的产生实效,是否真的“落地”了,恰恰就像树的根系一样。如果制度只是摆设,那么其他管理就很难真正推行到位,也就很难真正获得期望的执行力。

企业生命力狗和狼都有消化系统,然而,狗很少将骨头真正吞下去,而狼不仅能吃骨头,甚至连毛发都能消化掉。因此,恶劣的环境中,狗离开人的庇护很难存活,而狼却能傲然挺立。这就是生命力。

每个企业都有制度,甚至看上去大同小异。然而,一般企业制度可能只是本厚厚的书或文档,而狼性企业却在现实中真正规范到全体成员的行为。所以,狼性企业生机盎然,一般企业昏昏碌碌。这就是企业生命力。

企业生命力强调的并不是在管理上要“五脏俱全”,而是强调管理的落地程度,强调一个非常必要的现实话题——执行力落地!其中,制度落地是核心基础之一,管理制度《政治制度化》。

企业发展“小企业靠老板,中企业靠制度,大企业靠文化”,这里的“小-中-大”更多的是在表述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而“老板—制度—文化”则指出了企业发展中核心动力源泉的转变过程。

靠老板时期还谈不上组织级执行力。事实上,制度与文化正是组织级执行力的两个核心动力之源。也就是说,组织级执行力具有双核驱动,制度“落地”是物质层的引擎,企业文化是精神层的引擎。

1.利于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

“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的“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处事原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处事风格。在中国加入wto后,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使企业能够顺利地融人国际市场竞争。

2.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

制度化管理意味着程序化、标准化、透明化。因此,实施制度化管理便于员工迅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便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失误。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于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3.制度健全而规范的企业更容易优秀人才加盟。

一方面,规范的制度本身就意味着需要有良好的信任作为支撑。在当今社会信任普遍处于低谷之时,具有良好信任支撑的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很容易获得优势;另一方面,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人们普遍愿意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和工作;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

4.制度化管理是中国企业现阶段防止腐败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失去监控和约束。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化和透明化,任何时候任何人的工作都处于企业员工的监视之下,强化了对权力的监控和约束,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减小;同时,制度中对腐败行为的严厉制裁措施,也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增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度化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了腐败行为的产生。

制度化管理使企业的决策从根本上排斥一言堂,排斥没有科学依据的决策,企业的决策过程必须程序化、透明化,决策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决策的结果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市场的考验,决策人必须对决策结果承担责任,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6.制度化管理能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制度化管理使企业管理工作包括市场调研、供应商及客户的管理和沟通等工作都得以规范化和程序化,在企业内部形成快速反应机制,使企业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对策.也使整个供应链的市场应变能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供应链和企业本身的竞争力。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四

高校管理制度化源于委托—代理关系,如今以制度管理为主的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弊端日益凸显。文化管理源于企业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将文化管理引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是改进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性、人本、人权的价值取向,塑造开放、自由、包容的管理文化,构建参与、协商、共享的管理机制,完善学术、教学、行政的运作方式。

高校管理制度化是高校组织和个人行为与组织规范相符合的程度和过程,依靠的是外在的规章制度和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理性权威[1]。但管理制度化不是万能的,其标准化、官僚化等弊端显而易见。而高校管理制度化何以产生,其弊端及其源起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如何更有效进行克服,这些都需进一步厘清和探讨。在时代大背景下,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亟待改革和创新。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的最高境界,注重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并将文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把文化管理理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效能,对于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管理制度是前提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而公立高校作为社会组织,与经济领域中的公司一样,同样存在委托—代理关系[2]。拿中国公立高校来说,其内部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执政党、政府———高校(高校负责人)———高校内部组织(教职工);高校负责人既是代理人同时又是第二层委托人[3]。委托人为了使代理人替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着想呢,制定规则就成为高校管理的最重要的办法。制度是为了利益和管理而的并且很有用,依章办事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管理的制度化就自然形成了。

(二)追求效率的理性主义及社会转型制度化趋势成为制度化管理的推动力这首先是受科学理性、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思潮的影响。管理学因其数字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特性正与高校管理追求政绩和效率一拍即合。高校的制度之所以越来越呈现出与其他组织相似的特征性,就在于它们逐渐放弃了自己的精神品格、价值追求和组织特性的认同,而倾向于以对效率的追求催发人的务实精神、竞争意识和时间经济等现代观念的形成,使高校越来越难以坚守其独立的立场、自由的思想和批判的精神,加剧了大学传统精神与现代观念间疏离、断裂乃至对峙。然后是社会转型的制度化趋向推动了高校管理的制度化[4]。国家就要通过建立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文件规定等,将过去尚未规范的新事务、新情况和新问题规范起来,统一纳入到有章可循的制度轨道上来。在这种社会制度化的洪流下,高校管理的制度化也就应运而生。

(三)行之有效的高校现有的管理制度是管理制度化的重要依据[5]一是最高层次高等教育法律,它属于最高级别的刚性规章,它是国家管制高校的最权威的规章,高校必须严格遵守。二是中间层次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其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在一定时期内生效的有关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对高校具有普遍约束作用,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和针对性。三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学校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其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依据。

(一)管理手段的标准数字化,忽视高校的人文性管理制度化催生管理标准化。标准化的制度规则,能够精确地测定相关人的绩效表现,能准确地界定责任和后果,而降低了制度实施的成本,提高了制度的效率[6]。但是随着教育环境的变迁,标准化的管理所具有的教条、机械、僵化和冷漠,必然导致人性的忽视,标准化管理势必遭到越来越多“人性化”的质疑、批判和抨击。而且在实际中,量化的、指标化的要求日益将人们都推到形式主义的“数字游戏”当中。同时,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看到要求的是课堂的程序化、规范化,而忽略教育中文化的价值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忽略学生内部学习机制[7],忽视教育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文化目标、精神追求、独特原则和活动规律的专门性事业。

(二)工作机制的行政官僚化,忽视高校的学术性[8]管理制度化引致管理成文化,而管理成文化恰是官僚科层制最大的特征。管理制度化推动官僚体制(行政管理者)倾向于建立无休止的制度规则和内部章程,以实现“手段—目标”的技术理性,实现等级控制和权力协调。其显著特征就是照章办事、服从执行、官样文章和繁文缛节。

(三)管理方式的制度崇拜,忽视制度的异化一是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自身常常会形成相当程度的自恋性,对自己掌控的权力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权力的自负”。由于管理者过分相信和依恋所掌握规则,过分迷信其制度的权威和效力,因此,就会形成规则依赖症,动辄就制定政策,导致制度的肆意泛滥。制度增多了,但制度之间的冲突和规则之间的相容性问题也增多了;制度增多了,但制度的漏洞也更多了;制度漏洞更多,需要新的制度进行修护;新的制度增长了,但管理的制度成本也增加了[9]。二是制度增加,制度在依靠程序、标准或规范通往效率目标的同时,也使人类逐渐丧失自我而沦为制度的奴隶,为制度所束缚,被“制度化”和“物化”。

(一)文化管理的效能及其重要意义。

(1)文化管理运用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势在必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制度管理,即以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着重强调的是管理制度的作用。不可否认,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但是,传统的制度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具有如下弊端[10]:一是侧重对学生的外在行为的约束、控制和激励,缺乏对学生内在的思想、意识、动机的约束、控制和激励,是治标管理。二是侧重抑制人性恶的一面,是刚性管理和硬管理,带有强制性,是他律管理。三是硬性规定学生“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是被动管理,学生是被动服从等等。所谓文化管理是指在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使组织成员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有效管理的一种管理理念。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组织内,如何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从而实现对组织的有效管理[11-12]。文化的核心是健康积极价值观,坚持依靠人、成就人的原则,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2)加强文化管理对于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将文化管理运用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通过长期的培育,使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内化于学生的实际行动,从而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首先,文化管理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文化管理从塑造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入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学校的规定相符合,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它是对学生管理制度的一种完善,其次,文化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13]。文化管理强调学生自主管理,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改变了传统学生管理体制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全面发展[14]。

(二)文化管理形式的构建途径。

(1)理念层面:突显高校组织的文化特性。第一,高校是探求高深知识的乐土。高等学校是以知识为操作材料,以学科为基本构架的教育组织,只能由学者根据自己的旨趣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索和邂逅新真理。在这里,无制度成为了最好的规定。第二,高校乃“群英荟萃地”。一是高校为学者密集的场域,是高智商、高水平的知识分子富集之地。知识分子劳动有别于其他劳动的特征。知识分子的劳动特征是科学探索与知识创新的“非线性”、非均衡性;遵循人才培养的诸多特性:群体培养与个性培养的结合、可计量与不可计量的交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有、人才培养周期较长而效应滞后等。制度的灵活和人性化、管理的人文性是充分发挥学者能动性的重要条件。[15]第三,高校乃从事教育的殿堂。有效的和成功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和尊重人性,必须注重激发师生的兴趣和创造性。从教育过程看,高校教师的劳动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转换,也不靠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所能承载,而是更多技能和技巧、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的转化和发展,从这个意义讲教育者是创造者,教师的工作难以用固定的劳动规则进行有效监控。第四,高校是“学术共同体”[16]。学术属性是高等学校区别企业和政府等其他组织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学术属性秉承了学术自由的大学传统,反映着大学的基本社会价值。

(2)操作层面:构建文化管理范式。第一,高举人性、人本、人权的价值取向。要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念体系对人的行为改变与影响;要坚持把人作为组织管理和一切工作的中心,把高校管理中被降低了重要性的人类行为要素,如人的尊严、权利、价值、归属感、利他、服务等处于核心的地位。第二,塑造开放、自由、包容的管理文化。高校管理应致力于营造开放、自由、宽松的环境,以保障高校的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活动,应避免外在的强制和控制。追求实现学校组织的价值观的过程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的成功,也包容个人的标新立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注重学生人文关怀人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归宿,以人为本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17]。第三,构建参与、协商、共享的管理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管理者不能将被管理者当成执行制度的工具,而是要确立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格平等、互相尊重,通过平等对话、交往沟通达到管理目标。第四,完善学术、教学、行政的运作方式。高校组织必须是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并行[18]。目的均是为高校发展以及培养人才服务。真正重要的是要确立学术本位的理念,杜绝行政思维对学术事务的不当干预,保证学术权力的正常运行,既不能学术事务行政化,也不能行政事务学术化。对于高校中的非学术性部门建议主要用科层组织的管理模式,而对于学术部门,则应当主要用社团组织的管理模式,多发展专业性的非正式组织。同时培育自主文化意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培育自主的学生文化,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总而言之,要按照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并使之在同一管理平台上实现互补和互动,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管理的最大效能即在不断完善刚性的制度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柔性的文化管理,不仅用规章制度去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更加注重以高尚的校园文化去感召学生,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学生的理念和行为,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学生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成长,这才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高境界。

作者:徐小柏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3]邓克俭.我国公立高校委托代理关系的问题及对策—从政府与学校领导的视角分析[d].湖南大学,20xx.

[5]规则与经济特区发展——从制度兼容与经济绩效谈起[j].现代经济探讨,20xx(12):7-9.

[10]王晓杰.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学术共同体精神建构的若干思考——从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谈起[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44(1).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否顺利进展,依赖于各种规则的制定和对规则的遵守。国家有宪法和法律,学校有校纪校规。当然,班级也应有班级的规章制度。制度是学生在校内外学习和生活的行为准则。大学的班级更是需要制度化的管理。对于担任11行1的班干部,三年来,对我们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也有所熟悉……趁此机会,我就来剖析下我们班级的管理制度:

规定:

目前的规定是“八大制度”和“七大责任”。“八大制度”是指班级基本管理制度、班级公约、请假制度、班委选举制度、班委考核制度、择优投票制度、班长“主导”制度和“宿舍化”活动制度。而“七大责任”指的是:班长岗位责任制、团支书岗位责任制、学习委员责任制、纪律委员责任制、生活委员责任制、体育委员责任制以及组织委员责任制。上述严格的班级内部管理制度既来自学生,又用于学生,使班级管理制度变成了学生自觉规范行为的共同准则。这种规定都是根据大学生自立自强,自管自制建立起来的,与中学的班主任主导制度不同,这是一种以学生管理为主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优点:

这项规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项工作都有相关班干负责,避免工作迷糊操作。这也可以通过学生对班级的管理,学会独立自主,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团结友爱,锻炼同学们的大胆创新、交流等综合能力。

缺点:

我们班的规章制度无疑给我们这个班集体管理带来了很多依据,也增强我们之间对班级管理的认识,起到团结、积极向上的作用。但没什么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某些制度也存在不少的缺陷。比如班级管理制度,有些事情由学生自己决定,因缺乏经验,认知不到位而导致决策失误。班级公约,是指班上大多数同学一致通过的公认的约定,一般很难更改。但有时候决定不符合实际,但因公约存在,明知道决定存在一定的弊端但还是坚持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宿舍化”活动制度,是指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的相关制度。平时的小组作业大多数以宿舍为单位的,以至于都是限制于宿舍,难于与班上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助长了某些同学对作业的不重视的态度,没有达到作业预期的效果。而班长“主导”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班长是对外联系,对内交流的负责人。一般情况下,班长管理班上的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容易出现其他班干虚拟存在的现象,即“挂名班干”,班长有时也会因为太多事忙不过来而导致工作出现困难,身心累。择优投票制度、班委选举制度和班委考核制度也存在不足,有时候投票、考核方面因缺少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还有,每个班委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作,但有时因某些情况而无法一个人独自完成,导致效率低,等等。

原因:

6某些同学们对班上的规章制度不够重视,没有以正确的态度看待问题,容易出现“钻空子”的现象,没有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调整,等等。

对策:

6班长也要定好自己的位置,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也要提醒大家要多关注班上的事,自己的工作过多的时候也可以让其他班委分担一下,共同完成任务。

制度化的最终目的是更科学地管理班级,减少班干部的负担,营造团结,友爱,互助,自觉积极的良好班风,这样班集体就不会乱,要不然各个同学没有凝聚力,大家互相埋怨,导致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没有了。没有制度制约的班级是很难确保同学自觉的,必须要有一个制度去让大家执行。当然你会说,要制度化就没有人性化了,这是错的,作为班干部,我们的责任是带动全班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己就要有原则,我们不能偏袒我们自己的好朋友,一视同仁。当同学犯了错误时,首先,不要向老师报告先,而是我们主动去跟他沟通,看看他有什么难处,这就是人性化,如果他改不了,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

总之,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形成一个有良好班风的优秀集体,就必须需要全班同学的团结与努力。作为班委的我们更应该做好带头工作,在学习上做个好榜样,还要鼓励同学学习,在生活上给予同学关心、照顾,让班集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相互融洽的氛围。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班如家”的温暖,爱家爱班。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六

是企业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实现法治的具体表现。这种管理方式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职工进入企业以后,先进行企业制度方面的教育,让你充分了解企业的要求,当你把制度学好之后,你就必须严格执行。

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

企业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来丈量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的一举一动违犯了企业制度后,对不起,企业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你进行处罚。

企业的内容。

(1)企业行政的目标。

企业行政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整体优化。企业整体优化的内涵包括企业内各种有形资源的优化、企业内各种无形资源的优化、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配置优化。

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的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的形成。它的形成规范了处于机制中的各类人员的行为模式。在这种制度体制下,行政管理者普遍会采取有益于企业和自身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企业整体优化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本条件。

(2)企业行政的对象。

企业行政的对象是企业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制定规范作为企业行为的准则是非常必要的。从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决策体系到具体的财务、人事、机关行政都需要以制度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企业行为需要以规范为准则,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也需要以规范作为准则。

(3)企业行政的手段。

企业行政的手段是由各种形式的制度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要实施,必须用有效的手段。为了约束和引导分散在企业行政各个岗位、各种职务上的管理者的行为,就需要制定各种岗位职务规范;为了协调与控制处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上的管理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就需要制定各种环节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子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就需要制定各种专业管理规范;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企业的动态运行,强化企业的综合管理,保证企业运行与企业目标一致,就需要制定包括由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三种规范形式组成的总体控制规范。

的实质与优越性。

1、的实质。就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2、的优越性。

对企业的作用。

利于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的根本宗旨。是企业的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处事原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处事风格。在我国加入wto后,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使企业能够顺利地融人国际市场竞争。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七

一.建立多元化信息收集制度。

1.激活纵向信息反馈渠道。

重赏轻罚、多赏少罚、以赏代罚。

要激活纵向信息反馈渠道,就必须发动企业全员的信息反馈积极性与激情。鉴于各位员工、各级岗位的立场、角度、水平大相径庭,在对待信息的“对”与“错”的问题上,企业必须兼顾到信息反馈者的环境、角度、高度等客观环境的限制,推行“重赏轻罚、多赏少罚、以赏代罚”的原则,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环境,促成“人人反馈”、“事事反馈”,实现有效激活纵向信息反馈渠道。切忌因信息本身的“对”与“错”而打击反馈者的积极性,扼杀信息来源,造成信息“一言堂”的畸形状态。“重赏轻罚、多赏少罚、以赏代罚”还必须讲究一些方法技巧,例如定期公告、重奖发现信息中隐藏的各类“坏消息”的反馈员工,对于那些虽然没有重大发现但积极参与信息反馈的员工给予表彰鼓励等等。

信息反馈指标化。

把信息反馈作为一项指标,作为一项工作职责来抓,纳入员工业绩考核范畴,从工作职能范畴上促进员工的信息反馈积极性,激发员工的信息搜集与信息反馈激情,从制度上为企业拓宽信息反馈渠道提供保障。

2.健全横向信息反馈渠道。

单一的纵向信息反馈模式,存在比较明显的负面作用,弊端多多。譬如,销售系统以业绩产出为信息反馈的核心内容,而财务系统则以费用支出、收入作为信息反馈的核心内容,如果把这两块信息作为单独的个体进行分析,不会发现一些隐藏的问题,但如果进行横向综合分析,则有可能令人触目惊心。

信息分析单一纵向化,令a公司吃够了苦头。

3.鼓励“非常规”信息反馈渠道。

老板博客、电邮、即时通讯。

现代企业信息反馈环节众多,为了更好的保障特定群体的既得利益,往往在信息反馈过程中出现普遍的人为障碍(信息筛选与信息过滤),不利于真实的反馈信息,不利于还原信息的本来面目。老板博客与老板专用电邮、即明通讯等工具,能够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反馈的“零距离”,为有效规避人为的障碍(信息筛选与信息过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科学的反馈信息,还原信息的本源。

信息反馈专用博客、电邮、即时通讯。

企业老板对于现代it技术未必应用自如,另一方面,企业老板必须处理各类错综复杂的企业事务,很难做到从始至终全程专注于信息沟通与信息反馈。这个时候,“信息情报”部门的公开、专用博客、电邮、即时通讯等工具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借助现代信息沟通技术手段,可以打破层层上报、层层过滤的纵向信息反馈弊端,实现信息反馈的快捷、真实,还原信息的本源。

4.建立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并存的交叉式信息传输与信息搜集模式。

各个分类部门纵向的信息渠道反馈、老板专用信息反馈渠道、专业职能部门信息反馈渠道等多种信息反馈渠道并存的交交叉式信息传输与信息搜集模式,既能够有效拓宽信息反馈的渠道,加大信息反馈的总量,又能够综合各个渠道反馈的信息,更好的监控、分析、归纳、总结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反映同一问题的不同信息反馈,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厘清思路,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考评与检核。

关于作者:

文档为doc格式。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八

制度化管理是企业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企业实现法治的具体表现。这种管理方式以制度为标准,把制度看成是企业的法津,职工进入企业以后,先进行企业制度方面的教育,让你充分了解企业的要求,当你把制度学好之后,你就必须严格执行。

在平时的工作中,企业处处以制度为准绳,

企业管理者几乎相当于企业的执法人员,时不时地以制度来丈量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的一举一动违犯了企业制度后,对不起,企业将按照制度的约定对你进行处罚。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目标是促进企业整体优化。企业整体优化的内涵包括企业内各种有形资源的优化、企业内各种无形资源的优化、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配置优化。

高效的企业行政管理的精髓在于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的形成。它的形成规范了处于机制中的各类人员的行为模式。在这种制度体制下,行政管理者普遍会采取有益于企业和自身的行为,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转。企业整体优化是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根本条件。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对象是企业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企业行为是企业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制定规范作为企业行为的准则是非常必要的。从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决策体系到具体的财务、人事、机关行政都需要以制度规范作为行为的标准。企业行为需要以规范为准则,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行为也需要以规范作为准则。

企业行政制度化管理的手段是由各种形式的制度规范组成的制度体系。要实施制度化管理,必须用有效的手段。为了约束和引导分散在企业行政各个岗位、各种职务上的管理者的行为,就需要制定各种岗位职务规范;为了协调与控制处于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岗位上的管理者之间的协作关系,就需要制定各种环节规范;为了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子系统的管理职能,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就需要制定各种专业管理规范;为了从总体上控制企业的动态运行,强化企业的综合管理,保证企业运行与企业目标一致,就需要制定包括由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三种规范形式组成的总体控制规范。

1、制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依靠由制度规范体系构建的具有客观性的管理机制进行管理。

利于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一切按制度办事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制度化管理是企业的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而不是以往的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趋于规范化和标准化。这些处事原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接近欧美发达国家的处事风格。在我国加入wto后,有利于促进企业与国际接轨,使企业能够顺利地融人国际市场竞争。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九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里的一对阴阳关系,也是企业的二大命脉,二者缺一不可。企业有项目(事务)就需要人,企业没有项目(事务)就不需要人,企业没有项目或者没有人都不能成为企业。

项目(事务)和人是企业里的一对阴阳关系,项目(事务)属于阳,人属于阴;我们称项目(事务)为阳线,我们称人为阴线。管理阳线的用制度化管理,管理阴线的用人性化管理。或者这样说,管理者用制度化管理管理项目(事务),领导者用人性化管理管理人。有些人同时具备二个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

阴阳相摩相荡相结合,就是企业的管理过程。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结合就是企业的管理过程。企业管理最难学到最难掌握的地方就是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辩证与结合。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目标,创造企业效益。企业目标和企业效益是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相作用相结合的产物。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是万物的道家思想。

例如:企业是一,一里面有二,二就是阴阳;二生三,三就是结果。企业里的项目(事务)是属于阳,企业里的人员是属于阴。阴阳相荡相交创造了“三”,“三”就是企业目标和企业效益。这就是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就有新生命的自然之道。

再例如:一颗苹果树,有地它才能生,有阳光它才能长。这棵苹果树就是天地的产物,把苹果树理解为三。

无阴不生,无阳不长,阴阳交际造化万物。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里的一对阴阳关系,也是企业二大命脉,二者缺一不可。

例如,相同的行业相似的规模,一家企业的制度用到另一家企业则难以贯彻执行,这就是一个缺乏对应的人性化管理体系造成的。例如,一个空降兵到一个企业里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我们说是水土不服,其实还是一个强化制度化管理,淡化人性化管理的结果。阴阳失调,效果必差。

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企业讲人性化管理,但是没有见到人性化管理的体系也没有听到过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相作用相结合的说法。只听到过以人为本就是人性化管理,但是以人的什么为本,以人为本的元素和内容都有哪些,不得而知。这就造成了许多企业难于形成人性化管理体系的根本原因,也造成了企业文化难于生根发芽真正形成的原因。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通过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职能来完成的。

制度化管理是刚性管理,管理的对象是项目(事务)。制度化管理要能够掌握项目(事务)的现状和趋势,用项目(事务)的规律和标准制定并且理顺:“项目(事务)——管理者——效果”这条阳线,设计其流程和节点,编制其计划和要求。

管理者的职能要能够体现制度化管理的刚性和原则:明确企业目标和项目,针对企业目标和项目分解任务,设计岗位,用专业的手段制定科学的流程,对每个环节规定标准和要求。例如:管理者要制定企业的组织架构图,制定岗位职责,制定事的标准和做事的流程,制定计划,制定预算,制定成本。

人性化管理是柔性管理,管理的对象是人。人性化管理要能够遵循人的特征和愿望,用人性的规律和需求制定并且理顺:“人员——领导者——愿望”这条阴线,做好“引到、哄到、推到”让大家“上道”的工作,这里的“道”就是企业通往目标的途径,也是管理者制定的那一条阳线,“项目(事务)——管理者——效果”。

领导者的职能要能够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柔性和准则:尊重人的特征,用人所长,补人不足,领人进步,推人超越。例如:以人的特点、素质、能力给以定位,树立其个人的目标,设计其职业的上升通道,利用企业平台和企业目标及执行任务的过程提升其个人的能力,实现其个人的价值和愿望。提倡个人的小我和企业的大我融在一起,个人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融在一起,个人的愿望和企业的远景融在一起,个人的追求能够在企业里实现。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二者的作用和结合是通过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来完成的。例如,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这些角色来实现企业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作用和结合。

比如阳线中的“项目”和阴线中的“人员”结合生成了企业组织架构图。阳线中的“管理者”和阴线中的“领导者”结合生成了企业的授权授岗制度。阳线中的“效果”和阴线中的“愿望”结合生成了企业的绩效体系。

企业里的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这些角色如果不清楚“人员——领导者——愿望”这条阴线的原理和规律,就会在管理过程中遇到来自人方面的阻力,造成执行力下降,降低工作效率。

企业里的总经理、总监、部门经理这些角色如果不善于把阳线和阴线相作用相结合,那么就不能在管理创新方面发挥作用了。

理解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企业里的一对阴阳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掌握这对阴阳关系相作用相结合的原理,看到阴阳相作用相结合的结果,将会成为企业管理上的智者。

制度化管理的优势篇十

导致企业制度化建设和管理的因素主要如下:

一、来之于制度本身:

1、没有对制度进行指导和制约的“根本大法”。

2、制度本身没有成为一个体系,各个制度没有明确的效力规定。

3、新旧制度相互重叠,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导致无法执行。

4、只有实体制度,没有保证制度实施的程序制度。

二、没有明确“立法”。“执法”主体。有的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制度管理部门,而且制度到底有谁来制定,有谁来监督执行也没有明确部门。这样就不可避免出现各个部门在制定本部门的制度时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和其他部门的角度而是站在本部门的角度去制定制度,就会出现同样的事情不同部门所制定的制度却相差甚远,当然各个部门在本部门内部来执行本部门制度还可以,但是一个事情一旦跨部门就麻烦了,因为没人要知道依据那个制度执行合适。

三、来之于企业领导人。如果企业领导人对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不去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恐怕就很难开展。

五、来之于企业的培训。有的企业虽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成了一套完善制度,但是却不对员工进行培训,只是等出现了问题才想起来搬出制度,把制度当做了救火工具。

六、制度要自成体系,并且要明确个各个部分制度的效力。包括制度的生效和废止时间,制度对那些员工有效,那个制度可以制约另一个制度等。

七、建立实体制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程序制度。

八、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的制度管理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负责各个部门制度的协调;对企业的制度进行汇编;发现新旧制度冲突。矛盾时要及时宣布废止旧制度,确保新制度的执行。

九、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层要重视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并且要带头执行,以形成上行下效的效果。

十、制度制定完毕要进行培训。要让员工先“知法”,企业可以建立员工手册,手册中可以将企业的制度收编进去。这样也可以确保新近员工能很快适应企业,进入工作状态。

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制定制度时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让制度凌驾于国家的法律法规之上。否则这些制度都将无效,反而会给企业惹上麻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