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大全15篇)
- 上传日期:2023-11-19 14:44:00 |
- ZTFB |
- 11页
历史总结是了解过去经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总结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用词恰当、贴切,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一
摘要:现阶段,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失控而引发的惨案频繁出现,令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弄清情绪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呢?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希望避免相似的悲剧再次上演,为这些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存在关系。
大学时期是青年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在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一时期学生的情绪也最为敏感多变,一旦负面情绪积累在心中又得不到合理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爆发出来,甚至酿成悲剧,所以说必要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对于心理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1.问卷调查对象:笔者在某市随机抽取了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理科生、文科生;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农村和城市的学生;重点大学和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消费水平和性别的学生等,总而言之,就是要确保所选取的样品具有充分的随机性,只有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客观的反映事实。
2.问卷调查的问题设置:其一,笔者主要设置了一些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如“当发现好友可能欺骗你时,你会非常生气,并且不注意场合的大声质问他。a.非常符合b.比较符合c.有时符合d.不太符合e.基本不符合”以此来测试被调查者相关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控制消极发泄能力、理智调控情绪能力、寻求外界支持能力、控制消极暗示能力和积极补救能力等。其二,笔者还设计了一份心理状况的调查表,以此来调查受测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3.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首先笔者将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与心理症状问卷各因子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然后再应用数学工具,通过建模、取平均数、求极值、方差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最后则通过表格和回归方程的图像对结果进行处理,使其清晰而又一目了然。
4.问卷调查的结论及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具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特征的受测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普遍较为低下。回归图像也显示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情绪管理能力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弱。
大学生若是不能理智的控制和疏导不良的消极情绪,任由其发展与其肆意发泄,就会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评价降低,从而进一步受到消极情绪的暗示,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就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不出,与此同时,各类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等各种心理症状也就会逐渐显露加深。
1.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恋爱、经济和交往等各种方面的影响,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这并不可怕。但是许多大学生都做不到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结果不是郁积在心中,越想越伤心难过;就是不顾场合和他人感受的肆意宣泄,在不经意中伤害他人。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法又会引起新的不良结果,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消极情绪。所以,大学生在产生消极情绪时,一定要冷静,不能被消极情绪所左右。可以采用主动回避和克制的`个体冲突情绪的“情绪转移法”进行处理,一方面尽力做到不去回想和接受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要积极投入到丰富的文体活动或是工作中,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从而使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成人,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更要兼顾他人,切记将他人当出气筒,即使是恋人也最好不要,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忘关心他人”。
2.加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与情绪认知能力:这一点是针对心理老师和大学生双方而言的,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负面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的前提下,心理老师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工作,如对于自我情绪控制差的同学,则加强对其的关注,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工作;而对于某些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则要进行相关的辅导或是心理干预治疗,从而帮助其解决自身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所产生的问题,提高其情绪认知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学生也只有在其前提下,才能了解自己情绪的特点,从而不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加强自己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处理好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问题,拥抱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管是心理辅导还是治疗,最终的目的还是助人自助,若是自己都放弃自己,那么再好的治疗方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即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要做到这点,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地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既不狂妄也不妄自菲薄,这也是自我调控的前提。其次,则是要利用情绪情感的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并努力丰富、培养健康向上的情绪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收到正反馈,从而使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最后,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情绪冲突和危机时,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积极地求助于外界帮助,如寻求社会支持系统得以宣泄或求助专业咨询机构等。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增强自己处理情绪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走向人格上的成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消极情绪进行疏导,必要时求助外界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二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他们受社会、家庭与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独特的情绪特征。情绪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00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他们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
[作者简介]周民凤(1992—),女,山东菏泽人,理学硕士,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00后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主力军,他们成长在21世纪人工智能时代,自信、个性是他们的性格标签。但由于成长在多元化的文化时代,加上大多数为“4+2+1”家庭模式的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同样存在过度强调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差等问题。本文从新时代00后大学生情绪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其情绪特征的成因及情绪管理的意义,提出情绪管理的有效措施。
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且有意识的感受与体验,并伴随一些生理反应[1]。它是动态变化的,无好坏之分,一般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当前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0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这个时代,其情绪受到社会发展、互联网技术、文化碰撞、家庭环境和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独特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心理突出。00后大学生拥有多元性格,存在追求独立自我和过分依赖他人的矛盾心理。第二,自控能力差,行为冲动性明显。0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中,由于家人的溺爱与迁就,大多数适应力和自控力较差且情绪不稳定,存在偏激想法,易产生冲动性行为。第三,抗挫折能力差,自我认知不准确。由于00后大学生自小的学习生活大多由父母包办,让他们回避了很多挫折与困难。进入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呵护,他们出现抗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后易退缩等问题。除此之外,00后大学生成长于互聯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网络为他们减少或逃避现实的社交活动提供了第二世界,很多学生缺乏竞争与危机意识,对自我认知不准确,甚至沉迷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00后大学生出现以上情绪特征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家庭与主观因素等。首先,高速发展的经济、交融碰撞多元化的文化与信息发达的网络为00后大学生营造了开放、自由的成长环境,减弱了传统思想对他们的束缚。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个性张扬,注重自我话语权,在追求多元发展的同时,他们的身心健康却面临严峻挑战。其次,随着00后大学生父母教育层次的提高,他们为学生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也相对优越,但由于平时陪伴学生成长的时间较少,很多家长无暇顾及学生情绪行为的引导与纠正,更多的是迁就或严厉的批评,不利于良好情绪的养成。最后,00后大学生的主观心理承受与抗挫折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及时调整自我情绪。
通过分析00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与成因,我们发现情绪具有普遍性,有着社会认可的接受方式与调整方法,所以情绪需要管理。情绪管理是根据社会环境要求对自我情绪进行控制、疏导与调节和对他人情绪认识与适度反应的能力,包括情绪的感知、表达与调节三个方面。00后大学生正处于情绪管理的敏感时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必须学会情绪管理。
(一)情绪管理能够改善0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标准中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度表达与控制情绪,由此可见,情绪与心理健康直接相关。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易出现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所以00后大学生应加强情绪管理,培养积极健康心理。
(二)情绪管理能够提升00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
良好的情绪管理可以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提升个人魅力,增强社会适应力。情绪管理能引导他们冷静平和地分析问题,学会换位思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与争执,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同样,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也会提升情绪管理,促进个体积极情绪状态的持续。
(三)情绪管理能够促进0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情绪管理可以通过跑步、阅读、听音乐和倾诉等方式进行,这些开展方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魄,建立积极心态。00后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合理宣泄情绪,并为情绪调节寻求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同向同行的情绪教育氛围。
情绪健康有助于00后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情绪智力和社会适应力。一方面,高校可以营造温馨、友善的校园环境与积极健康的情绪氛围,开设情绪管理相关的选修课程,并将情绪管理渗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学活动中。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举办情绪管理为主题的活动,例如专题讲座、心理沙龙、情景表演剧等等,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参与到情绪管理教育中来。还可通过辅导员、心理学教师和专业心理咨询师对00后大学生的情绪困扰进行疏导排解,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情绪宣泄途径,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地情绪管理。
情绪智力的核心是情绪认知能力,不仅包括情绪的自我认知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情绪的适当表达和合理宣泄[2]。提高情绪认知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增强00后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他们应有意识地去分析自我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通过调节与控制,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第二,帮助00后大学生合理表达情绪。在认清自己情绪的基础上,了解他人感受,适度评估对方的情绪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宣泄情绪。情绪宣泄可通过倾诉、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将自我的负面情绪通过积极的方式释放出来,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恢复积极状态的目的。
在科学了解情绪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主观方面(00后大学生)和客观方面(学校、家庭等)共同推进情绪管理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引导00后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了解生活和成长的时代背景,积极主动地克服消极情绪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动学习情绪管理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心理团辅活动等,不逃避、不冲动,将情绪管理能力当成必备的生存技能来掌握。由于情绪管理专业性较强,个性与共性并存,所以学校应当重视情绪管理理论课的落实和实践课的组织与实施,及时关注学生情绪的动态变化,将学生不良的情绪问题化解在萌芽中。同时,还应将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经手的经典案例整理成册,推进情绪问题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00后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应当重视情绪管理,建立积极的情绪认知,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促进自我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三
摘要:愤怒情绪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年轻气盛,有愤怒情绪是普遍而正常的。合理地评估愤怒、理解愤怒和建设性地表达愤怒是大学生管理愤怒情绪的有效手段。
如今报纸、网站,时有报道社会新闻。大学校园中,不仅同学间会有冲突,学生对学校乃至老师也会不满甚至愤愤不平。
人们被某种情绪俘虏之后,思维中都几乎没有理智的空间,尤其是愤怒。一个理性的大学生陷入愤怒时,会变得毫不宽容,甚至不可理喻。失控的愤怒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易出现的“情绪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社会和大学生的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愤怒。
愤怒是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愤怒被看做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的。
容易发怒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消极情绪,它是遇到与愿望相违背的事情,或愿望不能实现并一再受到挫折,致使紧张状态逐渐积累而产生的敌意情绪。有的大学生因一句不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拳脚相加。盛怒过后,却后悔不迭。发怒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通常当人发怒时,出现心跳加速、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由于发怒导致心悸、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甚至心脏病的不在少数。此外,发怒会使人丧失理智、阻塞思维,导致损物、伤人,甚至犯罪等失去理智的行为。大学生中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件,大多是在愤怒的情绪下发生的。
二、引发大学生愤怒失控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心理上说,大学生更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发泄出来。
易怒的大学生一是由于性格因素所致,如胆汁质的大学生更具有冲动、易怒的情绪特征。二是由于许多错误认识所致,如:发怒可以威慑他人,可以推卸责任,可以换回面子,可以满足愿望等。然而事实上,易怒者总是事与愿违,所得到的不是尊严、威信,而是他人的厌恶,更严重的后果是自己心绪更加不宁。三是自我评价偏高的大学生容易发怒。
事实上,大学生更多的愤怒没有合理发泄出来,通常是表面平静,内里压抑。
社会永远赞赏自我控制——任由自己引人注目、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愤怒是可耻的,所有不合时宜的情感表达尤其是愤怒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尤其在大学。
美国心理学家盖瑞·查普曼说:“如果说爆发的愤怒影响人际关系,向内压抑的愤怒,旁人就不那么容易察觉了。”因此,内压的愤怒可能会演变成消极攻击,比如同学间的冷战;也可能会转嫁,比如受老师的批评后训斥同寝室的同学,却不能消除愤怒;还可能不断回想,愤怒就向怨恨发展,可能出现情感崩溃、抑郁、自杀;还有大学生在绝望情绪重压下爆发,用暴力手段实施报复。
其次,从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看,缺乏对愤怒情绪的正确认识。
一个人越否认自己的情绪,它的控制力就越强。一些被压抑的情绪会以另一种情绪表现出来,隐藏自己。这些针对情绪的自我防御机制让我们身心俱疲,而真实的情绪总会抓住我们不放,以各种形式重新出现,比如抑郁症和各种情绪诱发病,它使我们易怒、焦虑、郁郁寡欢,甚至让人丧失人性。但是,愤怒情绪本身并不邪恶。人们的情绪反应其实是与生俱来的一笔财富——它是自然给人们配备的自动评估体系,当一个人感到危险时以最快速度对环境进行评估和反应,更好地生存下去。可是,当一个人对环境评估出现错误时,情绪有时也会表现欠妥;所以如果大学生误解了情绪信号,就会以不恰当的方式应对外部世界;如果大学生对情绪本身感到恐惧,把情绪当做问题镇压,就忽略了情绪本身传递的信号——那才是其面临的真正问题。
再次,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自我尚未完全确定。
今天的社会一方面要求人们以完美的情绪面具示人,但是另一方面电视、论坛、微博……信息像弹片一样不断飞来,引发情绪千变万化,根本来不及妥善处理,导致积压在内心的情绪越来越多。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人群,很多强烈情绪的产生,与其所处的这个充满矛盾的现实世界不无关系。部分大学生的情绪特别强烈和富有激情。对任何事都比较敏感,有时一旦情绪爆发,自己则难以控制,甚至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和冲动。在处理同学、师生矛盾时,在对待学业生活中的挫折时,常常易走极端,给自己及他人带来伤害。
最后,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经济、政治结构越来越多元化。
法国精神分析师塞尔日·提斯隆认为,在一个丧失了社会、文化、性别、专业等各种标记的时代,人们会执劳动著于情绪,是因为人们试图通过情绪确定真正的自我,赋予现实意义。
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不再僵化,家庭单位与文化角色的宣言含糊笼统,就连传统的概念也不太明确。学校中的各种关系不再稳定,不再让人依赖,越来越把大学生带离稳定的社群基础。当大学生活变得越来越富有竞争时,大学人际关系也沾染了竞争的特质。有些大学生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内心的孤独、空虚、焦虑、沮丧……杰洛·柯雷斯曼和郝尔·史卓斯在《爱你、想你、恨你——走进边缘人格的世界》一书中这样描述大学生:“大起大落的情绪,冲动,愤怒,人际关系不佳,受损、扭曲的自我认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回应文化社会当中的紧张与冲突。某种程度而言,大多数人都有边缘人格的特质。”
三、如何帮助大学生管理愤怒情绪。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说:“不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情绪管理一定是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这要求大学生善待自己的情绪,即使它激烈、痛苦,也要温柔地倾听它的述说。
(一)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愤怒情绪的觉察能力。
情绪属于一种自发性的反应,要用理智控制它的发生很难,因此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在情绪来临时,观察并觉察自己到底处在什么情绪状态,并进一步分化辨识它,了解情绪发生的原因,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而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觉察能力,首先是运用内省法,知道自己的感受即表面情绪,并分化辨识表面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和情绪感受,然后平静地接纳它,并将它恰当地表达出来。
(二)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管理愤怒情绪的责任。
情绪不易控制,但并不是不可控制的。帮助大学生意识到当代每个人面临的来自情绪的挑战,可能是生活在相对简单的旧时代的人们无法体会的。加拿大心理学家佩吉·麦科尔把愤怒情绪视作“毒药”,因为它会改变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每当生活出了状况、负面情绪油然而生时,人就立刻回到了烦恼多多的少年时期经历过的那种身心交瘁、绝望的感觉。”因此,大部分人处理情绪的方式,都是小时候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那里学来的。采用这些方式往往倾向于两个有害的极端:发泄或者压抑——而他们没有学习过如何应对今天的社会。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多数人需要在成年后学习如何管理情绪。总之,帮助大学生意识到情绪是自己的,每个人都对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三)帮助大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管理情绪的方法。
经常举办一些讲座,在校园内组织团体心理辅导,介绍行之有效的管理情绪的方法,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情商,从而增强自控能力,树立豁达乐观的心态。比如躲避刺激、转移刺激、释放紧张性能量和运用意识克制等方法。
参考文献: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四
摘要:情绪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整合性心理过程,大学生的情绪虽然开始趋于成熟,但是冲动性的特点也很明显,特别是一些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习、人际关系甚至人格都会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智力;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专业辅导。
关键词: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管理。
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他们在心理发展方面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沮丧、失落、焦虑、空虚、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冲动失控的举动,丧失理性,这些负面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本文将对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的特点、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方式,希冀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的情绪及其特点。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通过心理普测我们发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情绪困扰有自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焦虑、抑郁、易怒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对大学生的身心、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负面情绪对大学生的危害。
1、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情绪是一种包含生理的心理过程,情绪上的每一次变化都能引起生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如激动时会有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瞳孔变大、胃肠蠕动减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面部潮红等变化。现代医学认为人类的大部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果我们经常处于消极或紧张的情绪状态之中,就可能使体内器官和组织陷于不正常的活动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生理的紊乱”[3],如容易激动、脾气暴躁的人就容易患高血压等疾病。我国传统的中医也认为情志过极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五脏气机紊乱而生病,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惊伤心胆。
另外,情绪还与某些疾病的转化有关,正面情绪对某些疾病如癌症的好转有辅助作用,而负面情绪则会导致疾病的恶化。
2、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负面情绪会干扰大脑正常的活动,破坏人的正常判断力,甚至导致各种神经和精神病,据调查,常见的而焦虑、抑郁病、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大多数与负面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状态中缺乏良好的调节,就很容易沉浸在过分痛苦、空虚、无聊的状态中不可自拔,为了寻找心理上的寄托,就会在酗酒、吸毒、网络游戏、伤害自己甚至伤害他人等行为中沉沦,“这些事物都让我们的情绪变得冷漠或麻木,在我们低潮时,为我们带来舒服、愉快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另一方面,借着沉溺于这些事务也可以免除忧郁和失落感、寂寞和孤独感,使我们不须面对真实的痛苦,因而也就觉察不到任何与伤害有关的情绪”[4]。用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来逃避痛苦无疑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但无法根治不愉快感,而且严重损害心理健康。
3、导致大学生学业不良。
进入大学后,面对教师授课方式、学习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问题,“如果学习中的某些‘困难’是在伴随着消极情绪体验的活动中产生的,那么学生通常会将之视为一种痛苦、难受的差使和负担,甚至视为对自尊心和安全感的障碍和威胁,因而他们会表现出退缩、厌倦甚至抵触的倾向,至多尽义务式地或应付性地进行一下意志努力”[5]。作为大学生,他们从道理上完全明白学习的目标指向,他们也会为自己的逃课等不良行为而感到会后,但是一部分同学自制力、意志力差,不能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出现不及格现象,进而通过沉迷网络游戏等进行自我麻痹,从而逃避学习不良给自己情绪带来的不适。
4、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人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社会归属感,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使人从感官上感受到轻松愉快,更是事业发展、生活幸福所不可或缺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融洽的双方情绪基础之上的;易发怒、缺乏同理心、不能以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他人交往,看不到他人长处、斤斤计较,而且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人际关系紧张,对周围人充满敌意,长此以往,与周围人关系紧张冷漠,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更不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精力都浪费在不良情绪的消耗上,也会成为学业进步的绊脚石。
5、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也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只要是能在适度的时候及时调整,就会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形成情绪恒常性,即“个体从小表现和养成的经常出现的情绪色调。这种经常性往往镶嵌在成长中的人的个性之中,成为一个人个性的情绪特征,情绪特征是构成个性的主要成分”[6],长期稳定的情绪表现,被看做是相应的人格特质,如多疑的、忧郁的、悲观的等,这些以负面情绪占主导的人格特质不仅对身心、学习、工作都是不利的,而且经常以此种心态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提高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我们表现出来的情绪往往是经过掩饰、伪装的,这样,就妨碍了我们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情绪,缺少了真正的“症”,也就难以对症下药。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并学会如何与之相处,才有可能谈管理情绪。高校的学生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和常见的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困扰,加强对情绪调适能力较差的同学的关注,做好相关建档管理,通过选修课、讲座等方式加强对情绪等心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对自己学习、生活、感情的重要性以及正确进行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2、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情绪,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来缓和、转移情绪,从而提高情绪智力。
情绪宣泄:大学生的情绪十分丰富,负面的情绪需要及时的释放,如果不及时释放,长期的压抑,会导致最终的爆发,后果会更严重。大学生在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后,可以选择适当的情绪宣泄,如选择朋友、老师、咨询专家、网络等进行倾诉;通过写日记等发泄并整理自己的情绪。
以记录为例,“有丰富的经验性证据证明,在悲伤或创伤性事件的情境下,记录情绪反应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有益的影响”[7]。在记录情绪反应的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冷静下来组织自己混乱的情绪,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认清事情的本质,并适当的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过激的情绪对身体和人际关系等的伤害。
情绪转移:顾名思义,大学生在遭遇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离开当时的情境,转移注意力,如听听曲调高雅、旋律优美的音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旅游等。
情绪升华: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个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若一味的沉浸于自己弱点,可能会在一些不良行为中寻找安慰,从而导致无法自拔。大学生应该扬长避短,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弥补不足,将理想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实现升华。
理智疗法:宣泄和转移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升华也很难认识到情绪的本质,abc理论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a是指引发的事件,也就是说我们能感觉到的事实;b是我们对a事件所持的观点。c则是b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
3、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稳定学生情绪。
习惯了高中紧张生活节奏的大学生往往难以短时间适应大学生活,部分同学不能很好的安排课余时间,经常感到郁闷空虚,他们要么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等到毕业时才后悔莫及;要么将自己托付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的创设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而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生活变得充实,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大学生在活动中认知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4、重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干预。
情绪虽然是对事物的短暂的反应,但若不能及时进行调控,长期积存,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强迫、自卑等心理问题。学生对单独的心理辅导会比较排斥,而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的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的表达、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清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五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直以来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是当今社会的特殊化使得大学生无形中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爱情问题,还有社会赋予他们的各种压力都使得大学生这个浮躁的群体更加难以管理,本文就从大学生浮躁情绪的来源和管理方式做一些分析。
一、造成大学生浮躁的原因。
1、理想与现实的脱离。
大学生一直是生活在校园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认识随着年龄的和知识面的增长而增长,在进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好像就已经认清楚了自己所面临的严峻的现实,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不了理想和现实所带来的落差感,而产生浮躁和不安的情绪,更有胜者开始自暴自弃。就像网络上出现的大学生不去上课的原因是:上了不一定能听懂,听懂了不一定考,考了不一定过,过了不一定毕业,毕业了不一定找上工作。在这种无限放大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的加深浮躁的情绪,最后有时候会导致其价值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扭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社会大环境的恋爱观失衡,攀比严重。
我们经常在大学比较集中的地方看到学生们成双成对,莺莺燕燕的女学生和三三两两的男学生搂肩搭背,或者卿卿我我,一对对大学生情侣们迫不及待地享受爱情的甜美,在他们的观念中,爱情这东西已经是一种随时皆可抛的一种需求品,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观念促使学生们有一种尽情挥霍青春的洒脱。而在同学之间攀比现象也很严重,一个宿舍中,如果有多数有对象,那么剩下的那几个少数就做不住了,在这个大环境崩塌了的小社会中,纯情似乎显得那么的飘渺,少男少女们攀比的开始交往,看谁玩的大胆,谁放的开,殊不知,这些在大学期间留下的阴影将是他未来人生中最不得谈起的一段往事。在学校附近应时而生的各种钟点房和招待所得生意也就火了起来。产生大学生恋爱观念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学校方面教育管理出现漏洞。一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目标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方面管理上的缺失;二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不够,很多老师仍然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有种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感觉,下课转身就走,像完成任务一样,走的是混工资的套路。学生本应该最亲密的辅导员工作也做的不到位,有和没有差不多,这都是问题的来源。
3、“围城”心理作祟。
在校学生难免会跟自己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长或者乡党们进行经验上的交流,在谈话期间,普遍现象是,已工作的学生经常有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抱怨交流给在校学生,他们总幻想着跳槽,换一个新工作,但又担忧找不到更好的,所以在校生听了以后也会在无形中产生一种毕业了也没有一个好点的工作,现在是拼爹的时代,是走关系的时代,进而不思进取,因为往往有那么几个家世比较好的人工作比较好,于是他们也就开始学会了往更好的围城里奔往的想法,不脚踏实地,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时常感觉压抑,想发泄,但又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宣泄。于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走进了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希望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所谓的公平,借此来宣泄情绪,平静自己。
二、如何做好大学生浮躁心理的预防和克服工作。
伴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和现代生活压力的多元化现象的出现,教育部对于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作用,让他们能够以平成心态安稳的读完大学,进而更好地学好知识,为他们能够稳健地迈出走向社会的步伐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一大任务,我们力图从现状中寻找成因所在,探究对大学生教育指导的有效办法:
1、给学生更多去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根本上改观学生的懒惰习惯。
大学生浮躁的一大成因就是感觉大学生活平淡无聊。作为咱们新社会这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八零后和九零后们,他们的生活没有战争的洗礼,缺少生活的锻炼,他们一直被家长们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是父母亲对于自己未完成的事业的一个希望,父母亲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只力求他们能够好好学习,超越自我,过的幸福。然而一路被铺的平坦的一马平川的生活道路让他们感觉到生活中缺乏了乐趣,三点一线式的基础教育和中学生活,在他们走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打破这种平淡了这么上时间的单调生活。于是浮躁情绪自然就困扰着他们。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打零工,做义工,暑假期间当家教,参加学校社团,让多姿多彩的生活填满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背负责任,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从而克服盲从和浮躁。
2、兴趣引导、确定任务、建立目标、集中精力学习,克服浮躁情绪。
通过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去,这样让学生能够乐于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克服浮躁情绪的主要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兴趣引导和建立目标。
首先,是调动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做好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主要落在教学老师的身上,一位优秀的老师,他必然应该有他吸引学生的地方,在一所大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有的老师讲的精彩,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讲课的娓娓道来,听课的如饥似渴的接受着知识;有的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睡倒一大片,老师讲的没精神,学生学得没兴趣。所以说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是吸引学生的王道。老师们必须在教学之余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和教学水平,因为很多学生都认可“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其次,是设定目标让生活充满意义。科学、合理地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学要求,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让他们自己去为达到目标而学习,这样哪还有学生去浮躁。
3、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减少学生茫然无措的就业心理。
完善社会就业公平机制,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制度和企业用人制度提出的一个要求,毕业学生迫切的需要一个公平的,透明的企业用人制度,尽量让学生毕业以后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而且满意的工作,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步入社会的门槛,让他们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样做就是解决了在校学生的后顾之忧,在校学生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我之外,再无他想。
参考文献:
[1]高留才。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其防治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2]庞龙。大学生浮躁心理现象探析[j]。魅力中国,2010,(17)。
[3]董朝宗。大学生浮躁心理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03)。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六
由于现代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开放式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往往是分开的,学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造成学生的情绪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长期的学校教育管理中缺少对学生的情绪教育管理。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的个人感受和表现出来的反常情绪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导师的学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纪律、学习成绩作为对学生好坏的衡量标准,很少有老师在管理学生时考虑用一种艺术的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去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在大多数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情绪表现又是个人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之一,能从中体现个人的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和核心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学习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起来就感觉很愉快,没有压力感,学习视野也会不断扩充,心情自然就会放松,状态就表现良好;如果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是家长的意愿,学习起来就被动,没有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整个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厌倦情绪,同时也会感染到个人的生活当中去,寻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脱学习带来的厌烦情绪。
3、家庭教育方式严重影响个人的情绪。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活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下生活,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样的,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过于严厉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点,经常表现出忧郁的神情;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过于保护、过于干涉、拒绝甚至否认孩子的行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对人对事不信任、消极、松散懈怠的态度;如果父母过于娇惯孩子,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会形成飞扬跋扈、自私、唯我独尊的生活态度,稍有不顺就会大发雷霆、不顾及场合,认为一切都应该围绕他一个人转;生活在一个和谐、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较活泼、开朗,给人非常阳光的感觉;生活在一个四分五裂、整天家里乌烟瘴气的环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较孤僻、自卑、往往带有暴力倾向。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后期的性格养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然这些也会影响到个人情绪的表达。
4、理想与现实生活及个人的自我认识度影响着个人情绪。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习俗影响着个人的情绪,一般高校的学生生源地域较广,有的来自农村,有的来自城市,来自农村的学生遇到城市的学生时,由于生活上的差距,常会产生自卑的情绪,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才艺不如人,生活质量不如人,知识面不如人等。这方面的认识会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就容易形成自闭症。从农村来到城市,对大学充满着幻想和期待,但面对现实时,又会发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时如果不能正确认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摆正,生活在这种种矛盾冲击的心理下,大学生容易形成抑郁的情绪,所以,对大学现实生活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针对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及成因分析,作为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应该全面分析问题,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管理。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七
摘要: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工作中尤为重要,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95后”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然而,在当前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中还存在缺失“具身”理念、忽视情绪智力、存在说教隐忧,缺乏情绪体验等问题。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在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下,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智力培养为内容,以具身参与实践为支撑,以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能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情绪管理;具身认知;情绪具身性。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识别码: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多元思潮价值观念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当代“00后”大学生在面对纷杂的社会环境、涌动的社会思潮、多元的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困惑中、学业和就业压力中、交往与情感的迷惘中,各种焦虑、迷茫、孤独等负面的情绪甚至是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价值观念的形成、政治认同,甚至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人生走向”。青年大学生是负面情绪的波动期和高发期,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够引导青年大学生及时解决来自心理的“青春困扰”,提升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重要的课题。
具身认知理论是二十一世纪四大前沿科学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成果也在教育学、哲学、等领领域出现“身体转向”新进路。传统认知科学中用计算机符号模拟人的心理表征,认为认知是简单符号的传输。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与具身模仿理论一起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神经生物学的基础,身体、大脑、神经、感觉影响着人的认知,大量的研究证据证实认知的“具身性”。从第一代认知科学到第二代认知科学身体在认知中的经历了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变。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是简单的符号的交换,身体是认知的前提和基础,认知的过程是身体、大脑、认知的动态耦合。在具身认知理論最新研究中,情绪具身观也显示“具身”身体的感觉、情境的体验会影响人情绪的认知。情绪管理作为一种对情绪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特殊的认知过程,身体的感官、情境的营造、环境的耦合互动三个要素在认知的过程中都不可或缺。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应用将为情绪管理研究开启新的研究范式。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身体参与性。认知是依靠人的身体、大脑、神经、思维、心智等物理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是内化的经验和具身化的过程,认知是不能脱离身体进行的。第二、情境性。认知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中进行的,情绪具身观表示情绪的感知、认识和调节是要在个人的身体体验和情景的耦合下产生作用的,情绪的情景体验和共情体验影响着情绪的认知。第三、认知的交互性。认知是身体、动态耦合过程,身体、环境、大脑是置身在统一的系统机构中,也是身心合一的认知活动。在这里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分工,进行符号、信息、能量的交换与供给,共同塑造了认知的过程和方式。
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最新研究中发现,情绪具有具身性,即在情绪认知的过程中身体的感官、环境的、动态的耦合对情绪的产生和认知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参照下,情绪管理教育过程中对情绪的认知、调节、控制这种特殊的认知方式中“身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当前情绪管理教育实践中存在着“失身性”、“说教式”的隐忧,大学生对“身体参与式”情绪认知、情绪体验、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具有较高期待,构建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情绪管理教育模式尤为迫切。
1.在教育理念上缺失“具身教育”的理念。
一直以来,“身心二元”一直影响着人的认知方式和教育方式,“离身教育”的理念也弱化身体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当前的情绪管理的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具身教育”理念没有有效发挥其作用,情绪管理教育现状普遍存在“离身教育”的现状。在调查中显示,当前高校情绪管理教育中“身体”参与的团辅和实践课程较少,知识讲授的选修课模式在高校中较为普遍。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的认知、心理的调节、情绪的管理,身体参与的“体认”的认知方式是合理认知、正确宣泄、有效调节情绪的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不仅仅是失身式、灌输式的教学,“具身教育”“身心合一”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亟需的全新教育理念。
2.在教育内容上忽视“情绪智力”培养。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忽视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的培养。当前“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具备个性张扬、思维活跃、过于理想、不能吃苦等学情特点。当遇到心理上“青春的困扰”、入学的适应期、毕业向社会过渡期时,负面的情绪会成为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的问题。调查现实,在大学期的适应期和过渡期经历长期负面的情绪困扰和心理困扰的学生高达89%,学校开设情绪管理课程或实践的仅占23%,通过情绪管理教育中了解掌握合理的情绪管理方法的学生仅有25%。当前高校在情绪管理的教育中仅仅局限在辅导员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和校园及社团文化活动,教育的内容的缺失及教育模式的单一使得高校的情绪管理教育存在诸多的弊端。
3.在教育方法上存在“说教灌输”的隐忧。
情绪认知理论中认知的情景、身体的实践行对人情绪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情绪的认知过程连接大脑、思维、身心等多个身体感官系统,离身的情绪管理教育大大减弱了教育的效果。具身认知理论中的具身和情景性的特征注重认知过程中的体验,良好的情绪情景和情景体验能使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中。情绪管理这种特殊的对情绪状态的认知、调节和控制的认知过程需要良好的情绪认知情境和身体参与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的作用,中国自古就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身体认知的方式。当前的情绪管理教育中缺乏“具身”的教学情境、“体验”实践情境。调研显示,当前情绪管理的课程中大多以知识讲授课程为主,具有体验活动的团辅性课程、“情绪面具表达”等特色课程活动覆盖面较小,体验感的社会实践课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具身认知做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情绪管理教育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身体转向”研究进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在认知的过程中身体、心智、大脑、环境是动态耦合与互动。情绪管理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自身情绪认知调节教育活动中迫切需要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构建以“具身”理念为基础,以情绪体验为支撑,以身体参与实践为保障,以为人文关怀情景为环体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系统。
1.树立“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
情绪管理的教育在教育理念中当摒弃“重心轻身”的理念,身体域场在教育中的回归是“以人文本”的具身教育理念的体现,树立“以人文本”的具身的教育理念为导向在高校情绪管理的教育中应用能够提升其教育的有效性。在当前情绪管理教育中发扬“以人为本”的具身教育理念一方面要改变情绪管理教育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情绪认知的过程是感性的、情境化、具身化的,在教育的理念是要树立“身心合一”的具身理念,在教育方式上以情景化教学、身体参与度高的实践课程为主,教授情绪管理的策略和体验方法,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人文关怀作用,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关心帮助,引导学生在遭遇情绪困扰时积极主动求援,让情绪关怀的“正能量”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纳入“情绪管理”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让积极情绪“正能量”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的积极情绪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在高校开设“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教育课程,以“具身参与”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和表达自身的情绪状态,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调节、控制管理自身的负面情绪,并正确认知自身负面情绪归因。如:开设“认知自我”情绪团辅课、“情绪艺术面具表达”特色活动、“情緒的自我管理”等理论课程。最后,通过在教育内容中教授“情绪体验”的情绪管理调节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在负面情绪状态时及时掌握调整策略,通过心理积极暗示法、自我呼吸调节法、肌肉放松法等身体体验调整策略掌握。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认知、情景三者统一的认知方式,情绪管理教育中的“具身认知”教育方法要通过身体、环境、心理、情绪的动态耦合互动中感知、理解、调整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一、具身引导法。情绪管理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机制和主观内在体验,作为教育者要不断掌握情绪的管理专业知识,做到教育中的“具身引导”,通过情绪的疏导、共情的机制、身体语言的教育过程寓情于景,以情动人。二、在教育中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用慕课、电脑投屏互动、音乐教学体验等教学工具、增强体验教育的情景,让情绪的体验处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认知、体验自身和他人的情绪。三、艺术教育法。学生可以在情绪管理教学中运用音乐舞蹈、绘画演绎、面具表达等艺术表达方法,在艺术教育情景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
4.开展“身体参与”的情绪管理教育实践。
随着具身认知理论的具身参与理念在认知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具身学习、具身教育、情景的互动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的各个学科中不断实践,通过情绪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实践活动中、用实地参观、感官体验和具身参与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爱国的情感,用正确的信念教育活动引领思想,从而让学生摆脱情绪的困扰。二、进一步发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情绪体验作用,鼓励学生在“身体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活动中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志愿奉献的体验中团队的活动中收获积极情绪,让团队“共情”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情绪认知的动态耦合。三、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辅助作用,通过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学生社团、品牌活动的开展的指导中融入情绪教育内容,组织心理社团和文化活动开展学生喜爱的情绪艺术表达、情绪沙盘体验等特色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情绪的体验和教师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3]管福泉.正面管教视角下的学生情绪管理[j].江苏教育,2018(10).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八
第一段: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儿童来说,情绪管理更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了解并学会管理他们的情绪,以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我在这方面的阅读和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
首先,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倾听儿童的情绪需求。儿童与成人一样,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可能是生气、焦虑、悲伤等。作为成人,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他们的情绪,而是要耐心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当孩子陷入情绪低谷时,我们可以先安抚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理解,然后再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段:
其次,我认识到情绪管理需要有一个积极的示范。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是儿童的重要榜样。我们的情绪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经常表现出消极、暴躁的情绪,那么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表现出同样的行为。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积极、平和的情绪,以示范给孩子们,让他们能从我们身上学到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
第四段:
另外,我也发现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是儿童学习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儿童可以表达他们的情绪、释放他们的压力,并在游戏中体验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感受不同的情绪,并通过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五段:
最后,我认为鼓励和赞美是培养儿童积极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孩子们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赞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要避免使用批评和惩罚的方式来处理他们情绪管理不当的行为。我们要帮助他们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
总结:
在读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中,我意识到倾听儿童的情绪需求、积极示范、游戏的重要性以及鼓励和赞美的重要性。这些方法都是帮助儿童学会有效管理和表达自己情绪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情绪管理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情绪健康、自信的人。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九
摘 要:情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情绪及情绪管理的概念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提出通过培养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增强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团体辅导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等策略,使大学生能够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
情绪的力量以及人们尝试着对情绪进行的调节和控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处于由学校到社会的转折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波动起伏的时期,他们在面对学业、感情、交友、就业等问题时往往比较敏感,常常会出现失落、沮丧、空虚、焦虑、自卑、易怒等负面情绪,且很容易陷入情绪困扰,造成心情不愉快、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做出一些丧失理智的举动。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影响他们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加以关注。
1、情绪易冲动且复杂多样。
大学生有着丰富、强烈而又复杂的感情世界,情绪体验快而强烈,喜怒哀乐常常一触即发,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得容易感情用事。这种冲动性的情绪尤其在群体中往往会变得更激烈。大学生有较强的群体认同感,喜欢模仿,易受暗示,容易受当时情境气氛的感染、鼓动,表现出去个性化,降低责任心。
2、情绪的波动性和弥散性。
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积极高昂,有时消极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同时,大学生的情绪还有较强的弥散性,一种情绪一经产生,就可能越出原先的对象而扩散开来,在不自觉中,使得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赋予外物,转移到其它事物中去,而且其情绪余波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使他们有时很难保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
3、情绪的矛盾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得含蓄、内隐。但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尽情地得到倾诉,这种感觉有些是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则是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这种压抑来自何方,只觉得自有一种不满、烦恼,有一种空虚感、孤寂感。这与大学生具有的丰富情感是相矛盾的,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又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异常情绪,如焦虑、忧郁、骄傲、愤怒、嫉妒等。
情绪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洛维(salove)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玛依尔(mayer)提出的,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萨洛维认为,情绪智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就是能认识自己的感觉、情绪、情感、动机、性格、欲望和基本的价值取向等,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指对自己的快乐、愤怒、恐惧、爱、惊讶、厌恶、悲伤、焦虑等体验能够自我认识、自我协调,主动摆脱焦虑和不安情绪。(3)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指面对自己欲实现的目标,随时进行自我鞭策、自我说服,始终保持高度的热忱、专注和自制,使自己有高度的办事效率。(4)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了解他人的情绪、性情、动机、欲望等,并能作出适度的反应。(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情绪无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其价值,我们要了解、接纳情绪,掌握情绪管理的几种方法。
(1)心理暗示法,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一个人静坐时,默念“喜笑颜开”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
(2)适度宣泄法。当大学生遭到负面情绪的困扰时,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而适度宣泄则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从而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放松。如可以尽情地向至亲好友倾诉,或是通过体育运动、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但是,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时,必须增强自制力,不要随便发泄不满或者不愉快的情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合理情绪疗法,即abc理论,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一般我们总是认为是事件直接引发了我们的反应,但是实际上是我们的观点造成的反应。我们需要首先认清引发情绪的根源,也就是我们的观念,理清情绪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去调控情绪。abc理论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3、组织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能够更正确地评价自我,并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情绪调适的能力,从而具有健康的态度行为和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团体辅导,提前对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的干预,能够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4、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情绪。
进入大学之后课余时间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也不像高中那么紧张了,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浑浑噩噩地虚度光阴或者沉迷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等到毕业时才追悔莫及。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的稳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找到集体归属感,让学习、生活的意义得到升华,一些不良情绪容易被释放,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也在活动中发展了自我。
总之,情绪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潜能开发,并有助于人的自信心的建立。大学生需要觉察自己和他人真正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恰当的评价,确立健康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9.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十
第一段:介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200字)。
儿童情绪管理是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情绪管理指的是孩子学会理解、表达、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共处时控制情绪的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帮助儿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关注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适合他们的方法。
第二段:了解孩子情绪管理的特点和挑战(250字)。
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的特点和挑战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首先,儿童的情绪体验相对较为强烈,常常因为小事而无法控制自己,容易产生情绪爆发。此外,儿童的情绪表达方式有限,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词汇和表达能力,很难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另外,儿童常常对情绪管理缺乏意识,对于自己的情绪反应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也给正确引导和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特点和挑战,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情绪管理。
第三段:分享个人教育经验和心得(350字)。
作为一个家长和教育者,我通过多年的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了一些有益于儿童情绪管理的心得体会。首先,我发现正确引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帮助他们理解情绪的本质和表达方式,启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孩子应该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情绪的关注和理解。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话语,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此外,培养孩子的情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了解情绪在不同场合中的表现方式和正确处理方法。最后,我们还可以结合游戏和艺术等活动,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来表达和管理情绪。总之,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是非常有益于儿童情绪管理的。
儿童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稳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够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同时,情绪管理还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逆境,培养出坚韧和适应能力。因此,儿童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五段:总结全文和展望未来(200字)。
综上所述,儿童情绪管理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挑战,分享个人的教育心得体会,总结儿童情绪管理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儿童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培养出积极向上和适应能力强的个体。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十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的重要阶段,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课题和抉择。稳定、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对高校学生管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保证大学生很快适应学校生活并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为更好地管理大学生的`情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情绪引导教育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从内心深处引发学生积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情绪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引导者要注意尊重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品性,培养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正确认知自我、悦纳自我的能力,加强大学生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校园活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促进他们对学习、学校生活和周围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及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出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新时代大学生。
2、不断完善学校情绪管理设施、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情绪管理水平。
学校设施对学生的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硬件建设比较完备的学校,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课程学习来满足对现实大学生活的不满情绪,软件建设方面,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培训和教育,也可以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展示大学生不同类型才华的舞台,给学生提供适时释放学生内心压力的环境和对象;其次是选择中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学方面能给以学生引导,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自身有较好的情绪掌控能力,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给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沟通。最后在校内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一旦遇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及时提供疏通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事情向纵深方向发展。
3、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质和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鉴于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应该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长学校,学生在校时,应及时跟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从深层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另外,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时的表现,在学生管理上,与父母达成一致共识,双方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十二
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发育已趋成熟,但心理成长正经历着急剧的变化,这将在大学生情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大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否适当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情绪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者来说同样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学生情绪管理,必须先了解学生情绪的特点,通过日常观察和案例分析,大学生情绪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情绪的复杂多样性。
情绪是人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或事件行为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能带来这种态度体验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进入大学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交际对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希望和目标使大学生的需求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这些需求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学生身上体现出不同态度感受,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情绪在大学生身上体出了复杂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特点给学生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给学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
2、情绪的不稳定性。
现阶段的大学生正处于理智与情感的发育阶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在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开放、信息源冲击力更强、更复杂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调整甚至变更,这种环境下的情绪不仅仅受外界环境的控制,而且极易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心境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积极、亢奋、善于言谈;心境不好时,情绪就会表现出消沉、低落、闷闷不乐、不愿跟别人交流,体现出大学生情绪的极不稳定性。
3、情绪表现的隐蔽性。
随着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深入了解,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经验的不断积累,心智逐渐成熟,各种能力都有所增长,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问题时,不论是自己满意的还是自己不满意的,当面不去做过多的评论,把自己对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应隐藏起来,比如近来出现的新名词——阳光抑郁症。这种情绪不易被别人觉察,有时,面对不满意的事情反而会表现得更加高兴甚至是非常满意,给人造成一种假象,这种表现会因个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会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比如:近年来在高校频繁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些自杀学生平常在老师的眼里是表现较好的学生,有礼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课旷课、跟学生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这样的学生不善于发表意见,常表现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让同学或老师察觉他真实的内心想法,要想真正了解这类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困难。
4、情绪表现出的易冲动性。
易冲动性是大学生情绪活动的一个突出特点,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到成熟起来的过渡阶段,情绪活动表现出极不稳定性,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往往不假思索,情绪的表现像疾风骤雨般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在一次校运动会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级的纪检部部长在检查学生到场情况时,发现被安排的一年级某班的学生没有按时到场,于是就找到该班班长,并告诉他,你班的学生今天没有按要求到场,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长一听恼了,立刻反击:昨天我班的学生到场了,你给加分吗?你只知道给自己加分,并煽动本班学生不配合院里的工作。纪检部长立马恼火,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班长一拳。这一拳在其他学生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案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论纪检部长还是班长在处理问题时,都没有能够平心静气地去商谈出现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从各自的观点出发,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学生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明显体现了学生情绪的易冲动性,造成这种冲动性的根源是他们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对学生个人和老师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上情绪特点如果不能给予及时和正确的引导,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产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同时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困扰。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十三
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20xx(3)。
[5]杨敏杰.谈大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j].教育探索,20xx,(12):8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xx。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变革,人们对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父母、教育者或者关注儿童成长的人,我们需学习并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读儿童情绪管理的心得体会,想要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情绪是儿童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儿童的情绪丰富多变,时而快乐欢愉,时而愤怒不满。我们不能期望孩子永远保持愉快的情绪,因为这样的期望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困扰。相反,我们应该接纳和理解他们的情绪,告诉他们每一种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需要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和管理这些情绪。
其次,建立亲密的关系是帮助孩子有效管理情绪的关键。当儿童感受到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会感到安全和被接纳。这就使得他们更愿意与父母或者其他成年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情绪。父母应该尽量在孩子愿意分享的时候倾听和理解他们的感受,不要用批评或训斥的方式回应他们的情绪。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和管理。
另外,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认识到情绪对健康和幸福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观看动画片等形式向儿童传递情绪管理的知识。这些故事往往以儿童为主角,通过他们经历的情境来帮助儿童理解和认识情绪。例如,一个故事讲述了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和解决方式,教育儿童如何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儿童可以在游戏和欢乐中学习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管理带来的幸福感。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儿童运用适当的策略来管理情绪。当孩子面对压力或情绪困扰时,我们可以启发他们应对挑战的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运用询问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办法。同时,我们还可以教导他们运用一些具体的情绪管理策略,如深呼吸、与他人分享、换个视角来看问题等等。这样,儿童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来缓解负面情绪,并渐渐建立起自我调适的能力。
总之,儿童情绪管理是一个长期且关键的过程。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通过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建立亲密的关系,教育他们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运用适当的策略来管理情绪,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情绪稳定、自信的个体。这不仅对孩子本身的成长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2篇十五
摘要:现今,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压力,不管是学业上还是情感上。而过多的压力,会使大学生们走向极端。大学生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到他们能否优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能否拥有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本文是从情绪的含义出发,讲情绪管理的含义、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
(一)情绪。
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观感受,或喜或悲,或无奈,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人做事的一种动力,是一种必经的心理运动过程。
情绪管理就是在人们做了一件事后,对其在事件之中所体现的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审议、自我区别、自我体会等能力以及对他人于这件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作出反应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地方法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和谐状态。
(一)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他们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很重要,良好的情绪是学生学习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一个学生情绪若处于积极的状态,那么他就会快乐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如若情绪消极,那么他干什么事都会无聊,没有兴趣,对学习是有害无利的,会是一个关键。他们做事的积极性也不能保证。
(二)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发展。
在相互交流沟通时,彼此的表情不断的向对方传达出一种信息,表达彼此的想法意愿。同时,彼此也在通过对方的表情来感受对方的意图、态度。一般而言,情绪体验丰富且能够很好的控制管理自己情绪的人,能拥有稳定且可靠的人际关系。
(三)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助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情绪管理使大学生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更加协调、健全,有利于保持其身体健康,使其学习、工作生活更有激情和创造力,更有力量去克服挫折与困难。
(四)合理的情绪管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负面情绪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是能很好的控制,适时的调整,那么就能保持一个健康的情绪状态;但若是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调整,那么,就会对大学生的个性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有效地情绪管理有助于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将人本原理作为最重要的管理原理,使人性人的情绪得到充分发展,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合而成的,而大学生是无数个个体中的一员。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让个体的自我价值得到完美实现;反之,则会让个体自我价值不能很好实现甚至是不能实现。
(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创立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
1.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情绪的良好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有益、充实、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2.学校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多加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设立心理咨询社,还应开展“情绪管理”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情绪进行积极干预,促使大学生人格完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指导大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和技巧。
3.选择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当大学生的辅导员,积极引导他们。
通过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别人的心理情绪,学会观察,尊重他人感受。在这个基础之上,做好自己的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观察交流过程中获得以后一种自我控制、驾驭和承受情绪的能力。
4.积极开展团体辅导,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促使它向好的方面发展。
现今,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排斥单独的心理辅导,而通过团体之间的互动互助,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更好的调节情绪、控制情绪。
(二)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家庭(包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的氛围健康和谐与否、家庭父母的教养方法等)对孩子的一生(包括成长、教育、身心发展、为人处事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家庭氛围好的,健康积极的,其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心态情绪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而家庭氛围不好的,比如暴力(冷暴力和热暴力),孩子的心灵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结,对社会也是有害的。
(1)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大学生尽管成年,但是,心理和身体的发展都还欠缺,更多的是心理上的。
(2)父母双方之间尽量少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是太过激烈的行为。
(3)父母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的过程中。
(4)父母应该多接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东西。
(三)大学生学会正确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1.及时的发现自我的情绪。
如,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进书,马上就要考试了,怎么办?考差了怎么办?父母会不会打我?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好好的感受一下自己的真实情感是什么,以便针对性的调节。
2.正确认识自我的情绪,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情绪会因为某一件事而发生触动。如,某一个信念有合理(符合大众的、科学的)和不合理(不符合大众评价标准、荒诞的)之分,不管我们遵循哪一种,情绪都会有波动,而当这时,我们就该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绪了,学会自我安慰。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在大学,必学哲学,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所以,不能片面的极端的看待一个问题。
3.合理表达宣泄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可以通过情绪转移、适当比较、交换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游戏、倾诉、运动、适度痛哭、咨询等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宋颜云:大学教育中的教育心理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7)。
[2]吴杰:大学生的情绪调控与身心健康[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3)。
[3]许若兰.论情绪管理[j].理论与改革,2001(6)。
[7]蔡秀玲,杨智馨.情绪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概论论文 新能源汽车新技术论述(2篇)
- 2023年党委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范文通用(精选18篇)
- 心存感恩精彩心存感恩范本(优质8篇)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汇总11篇)
- 2023年生物科学论文(大全14篇)
- 蔬菜育苗技术论文怎么写 蔬菜的育苗技术(4篇)
- 退役老兵个人典型事迹 退役老兵先进事迹(2篇)
- 高考写作必备的八种结构模式范本 高考语文作文结构模板(9篇)
- 最新抗震救灾事迹范文汇总(模板8篇)
- 读书活动总结(汇总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