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实用9篇)
- 上传日期:2023-11-24 10:19:29 |
- ZTFB |
- 11页
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反思,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增加阅读的时间和量,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以下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一
摘要:学生在初中期间常常具有一种叛逆心理,对于初中政治学习并不重视,实际课堂中常会出现说悄悄话等行为,影响初中政治教学效率,因此,为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重点研究了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管理创新,希望能够解决初中政治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学习;教学效率;课堂教育管理创新。
政治知识不仅对我们学习阶段产生影响,也对我们整个人生产生影响,因此,学校及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在政治课堂中能够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实现政治课堂的教育管理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新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管理,实现初中政治的有效教学。
由于初中政治知识与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相比,需要学生实际参与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初中生会产生初中政治知识枯燥的观点,同时初中生人生阅历有限,将政治知识使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概率也相对较低,造成学生更加不重视初中政治知识的现状,在政治课堂中常会出现窃窃私语、做其他科目习题等情况[1]。因此,正确定位初中政治课堂是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初中政治课堂的正确定位,使学生增加自身对政治科目的认识,明确政治知识对自己的指导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配合初中政治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从自身出发,遵守课堂纪律,同时也带动周围同学遵守课堂纪律,更好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管理创新与有效管理。例如,在初中生上第一节课政治课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讲授政治知识对学生以后生活的帮助,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使学生明确政治知识对自己的意义,这样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在提高政治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师生协调,创新政治课堂规则。
当学生对政治知识产生正确的认识后,教师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管理原则,创新政治课堂管理规则,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协商的方式,制定适合该班的政治课堂管理规则,学生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执行相关规定,保证课堂秩序[2]。一般创新政治课堂规则会采用讨论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一、政治教师让学生写出自己认为在政治课堂中能够进行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收集学生所写的纸条进行整理;二、政治教师公布整理出的规则清单,请学生进行举手表决,当该规则确实可行和班级多数学生通过时,将该规则暂时收入政治课堂规则,大致明确整个规则;三、施行一段时间的上述规则,仔细、全面考察每一条规则的可行程度,将可行性较低的规则剔除,确定最终的政治课堂管理规则,保证学生在创新后的规则中能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3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改变传统教师主导地位。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着学习主体地位,因此,在实际课堂管理中,无法与学生分离。要创新初中政治课堂管理,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政治课堂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学生自身学习主人的特点,学生也更乐于配合政治教师管理课堂秩序[3]。为保证学生能够更好进行自我管理,教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更清楚政治课堂规则,使学生更好实现被管理与管理之间的过渡,保证政治课堂管理效果。例如,为更好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政治教师在创新政治课堂管理制度的同时可以详细为大家讲述每一向规则的具体含义,通过自身实际作为向大家说明,保证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规则的含义和自身的主体地位。
4坚持政治课堂管理与教学相互服务原则。
要保证创新的政治课堂教育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坚持政治课堂管理与教学相互服务原则,保证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的同时能够学习到相关政治知识。例如,在教师讲到八年级上册《同济携手共进》一课时,学生肯定深有体会,这时如果只知控制学生课堂发言,势必会影响学生更好学习到该课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坚持政治课堂管理与教学相互服务原则,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讲述更多的自我感受,这样不仅更好实现了课堂管理,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管理创新的同时,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5总结。
总之,初中政治知识是学生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学校及政治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政治教学,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正确定位初中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对初中课堂的认识、师生协调,创新政治课堂规则、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改变传统教师主导地位以及坚持政治课堂管理为教学相互服务原则能够实现初中政治课堂教育管理的创新,有效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丁福金单位:公主岭市第八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林贵.浅析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
[2]王文斌.积极心理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二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结合工作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1拓展教学空间,让学习有兴趣参与课堂。
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实际相比,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教师就不能将教材作为惟一的课程资源,而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其中的内容,补充新的知识,引用新材料,使用最新成果,用鲜活事例去充实教材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动态化,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习《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一节时,教师提供最新材料“国际社会关注日本核危机”和“全球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其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这两大是报纸、电视等媒体经常报道的焦点,也是同学们课后关注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也容易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教学情境和内容更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感,学生参与积极、发言踊跃,增强了政治课堂的活力和效率。
2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疑问中参与课堂。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教师设置的探究性问题,进而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就是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来,又带着问题走出去。在学习“市场配置资源”一节时,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资源配置有哪些手段?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为什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生在思考、探究的基础上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在探究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洞察到:老师并没有针对“计划”这一资源配置手段展开探讨,接着有学生追问“计划也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为什么不能发挥‘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学生探究的热情已被点燃,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教师设计的现成问题,而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材并没有提供相关的信息,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困惑,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思索、探究,同学们立刻七嘴八舌说起来,你一言,我一语,探求问题的答案,课堂上涌动着思索的暖流。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丰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界事物的感觉经验,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化的政治观点。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一般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有时会挂上一些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但手段上比较单一,往往无法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本应生动活泼的政治课堂变成教师的“独角戏”。时代在前进,政治课教学的手段也应该不断发展创新。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有幻灯片、投影、电视、电影等,尤其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强了政治课堂的吸引力。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学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节时,教师播放了“刻舟求剑”的动画,生动逼真的画面配上故事的介绍,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抽象的哲学道理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哲学道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政治课教学,学生愿学、乐学,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政治课不再成为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成为学生向往的课堂。
4适当进行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的中学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仍然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只要成绩好,就能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这种评价方式,过分注重考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异化”,学生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由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片面化,导致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无法在学习方面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赢得各方面的平等“待遇”,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干扰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影响到师生、生生关系的和谐,而且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本人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课堂学习评价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不仅关注学生的测验成绩,更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表现,如课上发言、合作探究、课堂学习行为和品质等。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和在课外的言行举止等,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并计入学分。这种评价方式,摒弃只依据学生书面测试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后进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展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课堂充满着生命成长的活力。总之,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鲜活亮丽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现实,感悟真谛,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加强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点课题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道德;教育;探索。
今天,中国已经步入一个信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代。然而,中国青少年在享受着数字化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中信息的获取、加工、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育、教学系统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但在同时,学生也时刻遭受到来自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如网络犯罪、沉迷网游、网络交友不慎引发严重后果等等。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在良好的道德支配下才能发挥其正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放松在教育教学中的信息道德教育。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索,与大家共享:
首先,要在平日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道德主体性就是学生能主动接受信息道德教育,并表现在自己的行为上。教师用灌输的方式向学生宣讲信息道德,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往往效果是不好的,应该是用合适的方式引导,让学生把教学中的信息道德的内容消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在这方面:
一是积极关注时事和学生关注的事件,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分析,发现事件中的正反面,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是注重教师自身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观察、发现、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平时要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道德能力水平,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比如在讲到信息对决策起作用和信息的控制作用时,学生举了红绿灯的例子,我不仅以自身为例还让学生参与讨论,得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并且在现实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
其次,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注重信息道德的渗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德育内容,其实,只要教师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并找出其中的'内涵,结合当前实际,运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在教学任务设计时注重信息道德的渗透。信息技术课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任务设计开始时就应该考虑到此项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哪些信息技术还应该考虑让学生受到那方面道德教育。例如,在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制作介绍我国世博会网页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几个学生合作完成的“大作品”任务,培养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2、在课堂上注重信息道德的传播。信息道德也是做人的道德,让学生认识到在公用电脑上操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查看、删改他人作品;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不得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同时了解一些知识产权,网络道德,软件的盗版问题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不能违反网络和信息道德,更不能违法。
3、在课外正确引导,配合学校、社会加强信息道德,特别是网络道德的教育。随着宽带进家庭,使基于网络进行课堂以外的自主学习、知识拓展成为可能。然而,网络社会信息的膨胀与泛滥造成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就要提倡绿色上网,让学生学习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让学生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做一些有关网络道德的论文和辩论;举行专题讲座;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站、资源网站,配合其他学科任课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协助班主任让学生交流上网心得等等。在网络教室中调高系统的安全属性,安装过滤软件,从客观上制止学生由于好奇而误入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的传播。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下,电脑、网络被广泛运用于学生的学习中,而中小学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因此,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与网络道德教育中更加责无旁贷。
参考资料:
[1]《信息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景德镇市电教馆?肖q。
[2]《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章慧敏、傅德荣。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四
摘要:如何加强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是我们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加强学生道德教育进行了理性思考,从教师的角度谈了几点对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认识。
公民的道德素质不仅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家于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来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对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何加强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则是我们教师尤其是政治教师必须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德育。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规定:“政治课在德育诸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品德起着导向作用。”政治课作为对学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政治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长期以来为了顺应高考的需求,在高中的政治课教学中,历来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视为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忽视学生的品德培养。其实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学生科学文化修养的提高,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因此,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真正受到德育教育,自身必须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重视德育教育,而不是把理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教师只有转变重分数、轻品德的错误观念,在教学中真正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否则所谓的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二、精心备课、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如果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深透德育教育,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德育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备课中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德育素材备好,如果课堂中教师信手拈来,教学就会缺乏条理性和说服力。那应该如何准备好德育素材呢?我认为一是要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而不是仅局限于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要深刻领会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一目标,深入拓展所涉及的情感知识,并且要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相联系。二是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道德修养等,这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教师要与学生真诚沟通,了解其心声及思想动态。
比如在学习文化生活《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课时,发现学生对于民族情感理解不深,爱国主义对他们而言居然觉得不实际,于是课堂上我先从正反方面列举几个典型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去搜集有关体现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事例,拿到政治课堂上进行辩论,最后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如何认识和弘扬民族精神。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良好。
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理中育情。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教育学生辩证分析和看待对待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尽量贴近学生角度去教育,而不是强制性甚至强迫地进行。例如在学习《走进文化生活》一课时,针对我校学生上网成风这一不良现象,我认为需要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于是我设置了如何文明上网这个探究问题,因为网络的诱惑是学生所不能抗拒的,所以我在该问题上很“民主”,甚至可以说是“鼓励”,一下子在感情上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在良好的情感沟通下我引导学生去探讨如何文明上网、科学上网、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抵制不良文化信息的侵害,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效果很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共鸣,只有在师生的共鸣中才能真正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
四、手段多样、方法灵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情境、方式及手段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如果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只是进行一味的理论说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工具以及挂图、实物等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例如我在讲授《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时,用多媒体播放了“广东女童小悦悦被碾压事件”,新闻的播放震惊所有的学生,由此学生展开了对这个问题道德层面的认识、理解与思考,使学生立刻认识到目前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没有过多的说教,但却深刻地“刺激”了学生的道德的神经,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政治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以实地参观、服务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从而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及自我情感有机联系,增强关心社会、服务他人、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
五、知行合一、以身立教、以德育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者的一个规则就是:要把自己在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好,那时你就必然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如果要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首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教育学生应该怎么做,而自己却没做到,无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妙语连篇,学生都会认为老师的道德教育是虚假的,教师也就失去了学生的信任与依赖。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提升和完善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完善人格,做到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以德育德,用自身的道德魅力去感召学生,这不仅树立了教师的威信,也激发学生对自身道德修养的追求。
政治课堂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政治课教师作为主阵地上的主力军,必须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这一政治课的重要功能,真正把学生培养为有德之才。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要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王义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第5期。
[2]《道德课堂:抵及道德教师的道德教育》徐金才何云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
[3]《现代教育理论》扈中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五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6.传统美德教育与立志成才教育相结合。古人是非常重视立志成才的,并倡导自强不息,持之以恒。如大禹为根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屈原为挽救楚国的危难而“上下求索”,还有“磨杵成针”、“悬梁刺股”、“羲之墨池”等故事,表现了古人有一股为实现理想而甘愿吃苦的决心和恒心,这无疑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对教育中小学生立志成才具有极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毛主席同志也曾指出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根据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和毛主席同志的教导,我们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采取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态度,挖掘我国传统道德中的积极因素,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服务,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六
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学校教育的职业指向十分明确,专业设置与社会工作岗位相对应,,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和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要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要看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心,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呢。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纳入全班学生的视线之中,教师本人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时刻要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有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格的法律法规观念,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举止文明,谈吐文雅,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成为遵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如:体育教师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操场组织训练,每天傍晚最后一个离开操场,认真训练,精心组织上课,一丝不苟的搞好场地器材的维护。体现出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上课不迟到、早退、请假、旷教,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工作纪律,体现出严格的法律法规的观念。冬天面向寒风,夏天面向太阳,把方便献给学生,把困难留给自己。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良好的道德风尚。深入学生,和学生们一起训练,一起活动。干一行,爱一行,无悔自己的职业选择,表现出一种正确的择业观。
课堂常规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念。
1、在室内课上,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平时的艰苦训练和在赛场上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国家为集体奉献的精神。使学生从思想上打上在遵守职业道德的烙印,把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心田,使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在中长跑、爬山和武术等项目教学时,可渗透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没有艰苦创业的意识,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毕业时,只盯着待遇高或条件好的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下生产线;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中长跑、爬山或武术课中德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3、在球赛安排战术位置时,教育学生一定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团队意思和配合意思。要有“甘当绿叶”精神。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职责,既有分工也有配合,同时渗透择业观的教育。尽管社会上职业种类繁多,内容也千差万别,但是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的职业的合理构成。不可能大家都去从事某一“好”的职业。因此,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学生懂得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将来的职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本职;扎扎实实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职业差异,不管自己的具体职业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工作,能够在本职岗位上作出相应贡献。
4、裁判练习时,教育学生要根据“公正、准确、严肃、认真”的裁判要求去执行,按照规章办事,公正执法。同时,可渗透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着社会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并以规章制度等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人们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准则。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岗位不同,但其基本原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求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认真负责。这是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1、布置职业道德课外体育作业,教师凭学生的职业道德汇报来掌握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
2、开展职业道德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以职业道德为保证,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向教师如实汇报。如爬山和中长跑或裁判工作等等。
3、建立职业道德档案,经常监督随机抽查,及时反馈。对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能以职业道德为保证的学生要大力宣传和表扬,对那些职业道德信誉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谈话,转变思想,使之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把一定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变成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诸如开展创建“文明球队”“体育道德风尚奖”“裁判员志愿者”体育单项协会等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大家,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品质;单项组织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倡导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等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努力营造一个职业道德的教育氛围,让职业道德教育的气氛充满体育课堂,充满职业学校的校园,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七
摘要:初中政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能够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今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以高效课堂需要达到的目标为出发点,论述了“如何打造初中政治课高效课堂”.
关键词: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经验方法。
政治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在传统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置于知识的学习上,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高效课堂则提倡以知识学习为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因而,高效课堂需要达到的目标为:学生能够主动吸取知识;注重课堂的感情价值;学生敢于质疑。现在就其目标,来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的`一些经验方法。
一、让学生主动汲取知识。
要达到学生主动吸取知识的目的,先学后教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途径。先学后教,即学生先自学知识,然后教师再对问题进行讲解。学生自学,不是把课本直接扔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漫无目的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以提高自学的效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学案的形式去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在学案中,需要“知道”的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列出,需要“了解”的知识可用简答的形式出现,需要“掌握”的知识提醒学生其重要性,可留待课上讨论。教师“后教”这一步很重要,教师要在掌握了学生自学程度的情况下,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先学”给予了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主动学习新知的空间,“后教”则利用了“先学”的基础,提高了教师把握学生学习问题的准确性,课堂上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并且还可以提高对知识讲解的深度。由此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注重课堂的情感价值。
政治这门课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价值观。譬如,在讲解诚信时,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诚信观念,教育学生“诚信做人到永远”.
三、让学生质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由于政治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用实例,让学生针对实例展开相关分析讨论,并耐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营造出和谐轻松的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并且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能刺激学生深入地考虑问题。随着思维的深入问题自然会出现,如果思考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自己出现的疑问,便会在教师营造出的轻松氛围中,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大家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灵活。以此,从教学深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把握住高效课堂的实质,并与初中政治课程的特点相结合,从进度和深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活跃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易辉芸。提好问,问出高效课堂: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学生之友:初中版,(05)。
何平。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探究.考试周刊,2012.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八
让阅读走进政治课堂。
说起阅读,大家一定会认为,那是语文课的事情,与我们政治课没有多大关系。殊不知,从政治中考实行开放性考试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要求就越来越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应用。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阅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强调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而让学生学会阅读教材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理念要求。
一读教材,自构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先把本框题的内容浏览一遍,然后根据本框题标题的主框架(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常规思路,自行整理出本框题的知识结构图,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多思善疑,找出不懂的地方,以便下一环节讨论。二读教材,共建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以讨论交流为主。上一环节学生的自我归纳,难免有疏漏和不完整,通过本环节的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总结出本框题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图,为内化教材奠定基础。三读教材,落实知识结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在书中的坐标,对知识点作出直线、浪线、打圈点等标记,同时在知识点旁写上相应的问题。四读教材,拓展知识面。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各自的疑难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作讲解和点拨。如本框题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中华文化为何影响深远。此问题的提出、探讨和解决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知识体系中把握、理解教材,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养成。
通过上述的四步阅读,既能训练学生的主动思考、分析、归纳等能力,又可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既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为日后考试理解答案、查找答案提供了便利,又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探究合作的兴趣,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从心理上、情感上达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完美转化。
二、训练学生阅读考题,抓住题眼,力求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却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审题不清,出现了很多无谓失误,甚至还有漏题的现象。这些都暴露出其阅读试题的技巧不够强。针对这一现状,我在平时的训练和考试中,要求学生三“读”而后写。
一读考题,找出关键词,避免低级失误。这一点在做选择和简答题时尤为重要。二读考题,抓住重点,避免答非所问。有些学生在做材料分析题和辨析题时往往就材料谈材料,找不到重点,故而失分率较高。如果能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找出关键词,把握住题目重点,便能使其快捷地找到答案的切入点,同时使答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例:有“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叶总归根”,“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两句诗共同体现了什么情怀?此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这两句诗,通过阅读体现诗人的情感,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作出回答: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三读考题,把握内在联系,避免偏离书本。不少学生在做材料题时往往就材料谈材料,脱离了书本,这也是考试之大忌。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
“教材给予我们的只是一个话题,生活才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正如此话所言,每个人最关注、最熟悉的是自己每天经历的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吃饭穿衣到交通出行,从电影电视到网络文化,从爱情亲情到友情真情……可谓包罗万象,缤纷多彩。然而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是课堂。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中国电影网络的繁荣,不同时代爱情方式的变化……生活的变迁岂不正好验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所以,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课堂会与生活一样缤纷多彩。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恰恰也是每种生活经验的获取方式,初中生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好,所以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生活情境,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方式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明晰价值取向。第一,克服传统的“灌输”方式,创设条件,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中获得道德认同。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概念,把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寓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之中,用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的认知转变和德智发展。第二,相信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探究学习。生活本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生活经验的获得也多是对群体经验的分享,所以政治课教学也要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价值。正如马卡连柯曾说:“对个人进行工作最实际的方式是将个人保留在集体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而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所以教师应该努力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无论是生活情境的创设、调查数据的展示,还是学生的自立宣言以及最后的实践演练,都有意识地把学生置于一定的群体中,这既能够发挥群体的力量,弥补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引导学生在群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篇九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早在两千多年前思想家史伯就提出了这一辩证法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是因为“和”,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产生世间万物;若去“和”求“同”,则不会有万事万物的发展。这种“和而不同”的包容性思想,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就是既要关注“同”――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实现学生的共性发展;又要做到“和”――教学目标适度模糊,教学难度把握弹性,教学互动真正放手,教学过程走向开放。
一、教学目标适度模糊,在非预设中营造包容性课堂。
教学总是有预设的,存在着“同”:无论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还是教师备课,都是在特定预设中进行的,这些预设的内容是以对学生及教材的共性特征为基础的。因此,无论教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往往还停留在理沦层面上,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教师备同一节教案,但在不同班级教学,过程和结果也是不同的。要做到和而不同,在教学日标上应适度模糊,在非预设中营造包容性课堂。
教学目标的起点设置上,要适度模糊,因为学生已有知识与政治学科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距离,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上的,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上的;教,、乒目标的终点设置上,更要适度模糊,因为教师教学预设的目标方面不可能覆盖全部,尤其是思想上,不可能通过45分钟填满学生头脑。如《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框,对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四种表现,教材所举实例闽地域原因学生不一定熟悉,在教学目标上“留空”,让学生根据所知讲述这四种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其结果是许多学生感受的传统文化形式之多令我们惊喜。从学生的讲述中,我们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懂得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为下面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的学习形成了铺垫。(教学论文)因此,教学目标适度模糊,虽然会出非预设的东西,但不同中反而能形成“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使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碰撞中形成包容。
“和”,应该是在求同存异的非预设中产生的;反之,同则不继。如果教师总想着完成一节课45分钟教学预设目标,像导游把学生如游客一般引入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区域,其结果可能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相反,教学目标适度模糊,把自己和学生都当成游客,在课堂中一起探索、一块分享,可能会“迷路”或“走错路”,但“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能和学生一起欣赏到最美的风景,因为最美的风景是存在学生的感觉中而不是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
二、教学难度把握弹性,在非确定中营造包容性课堂。
教学过程如学习游泳一般,只在浅水区是无法习得游泳技术,而全在深水区又令人生畏。心理学认为,兴奋与抑制神经活动过程之间存在同时诱导,如果教学难度过大,会产生负诱导,反而抑制学牛思维、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做到和而不同,教学难度上要把握弹性,在非确定中营造包容性课堂。
教学难度把握弹性,应该做到南浅入深。教学对象有着个体差异,教材内容存在难易层次,这些层次、差异上的不同,要想课堂产生“和”的效果,必须随堂调节教学难度,防止出现“曲高和寡”;教学难度把握弹性,更应该做到深入浅出。教学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南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对政治学科教材的理解往往先看到的是一些概念和判断,然后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作为教师必须换位思考,推测学生认识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有可能出现的“误解”,把教学的难度定义在学生实际的接受程度和面临的“误解”上。如《生活与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框内容,教学难度上最重要的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但课堂教学中学生却对“似乎简单”的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难以区别,教学中应从两种唯心主义的概念、表现以及相关名言中逐步阐释,化疑解难,澄清误区。否则教学时一带而过,不仅本框内容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后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习也很难理解,乃至整个哲学体系上会产生混淆。
“和”,应该是在难易转化的非确定中产生的。孔子曰: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难度,既做到由浅人深,浅入佳境;又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欣然收获的感觉,这样才能使教与学走向“和实生物”的境界。
三、教学互动真正放手,在非牵引中营造包容性课堂。
课堂上还学生话语权,让学生有话能说、有话可说,课堂才能生动,才能包容。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边唱来那边和”,很多“和”只是形式上。表面上学生获得了地位,但只有口动、没有思维碰撞;也有了动手参与活动机会,但没有心动,更谈不上情动,终究没有改变教师牵着学生“请君人瓮”的局面。因此,要做到和而不同,教学互动上要真正放手,在非牵引中营造包容性的课堂。
教学互动真正放手,既要让学生“口动”、“手动”,一起参与教学设计,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展身手,使课堂成为“学生地盘他做主”;教学互动真正放手,更要让学生“心动”、“情动”,放飞学生心灵,变从外部牵引变增强内驱力,做到“润物细无声”。
“和”,应该是在教学互动的非牵引中产生的。萧伯纳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相应的,课堂真正放手,让每个个体有机会唱独角戏或融人大合唱,才能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才能形成真正的包容性课堂。
四、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在非线性中营造包容性课堂。
教学和加丁产品存在类似道理:把学生作为加工对象,让学生获得知识成为自己的加工产品;不一样的是,产品加工总是在一条流水线上进行,是简单的线性活动,而政治学科的教学因其生活化内容、实践性特征往往使教学呈现非线性特征。因此,要做到和而不同,要求教学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在非线性中营造包容性的课堂。
教学过程南封闭走向开放,必须由教材走向生活。教材只是生活知识的某些方面的概况,即使是“真空包装”,但已不是原生态的味道;而生活本身是鲜活的,是流动和开放的,只有回归生活,政治课堂才有生命。教学过程由封闭走向开放,还必须由课堂走向学生心灵。课堂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舞台,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灵魂、有思想的生命体,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广阔的空间。这些方面必然导致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机智的灵活性,也决定了教学过程的非线性。只有因势利导,在思想上贴近学生,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和”,应该是在走向开放的非线性中产生的。应该允许在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中有插曲,允许在教学顺境中出现支流。虽然这可能会影响教学进程,但这些插曲或许能进一步烘托主旋律,这些支流或许会有曲径通幽的妙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政治课教学要在课改中焕发青春,必须树立“和而不同”意识,在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学互动、教学过程方面,打破预设、调整难度、放手互动、随机应变,营造包容性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政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分享知识、实现情感交流的舞台,也才能使政治学科教学在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获得包容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相关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苏州简介导游词(大全16篇)
- 最新贫困生助学金补助申请书(汇总8篇)
- 最新委托收款证明范文委托收款证明书(精选13篇)
- 最新弘扬科学家精神(优质19篇)
- 2023年浅谈公民道德教育论文简短(汇总9篇)
- 介绍重庆的导游词重庆旅游导游词通用(精选16篇)
- 2023年发票用英文怎么说怎么写(实用8篇)
- 2023年有关办公室秘书工作总结秘书工作总结(优秀10篇)
- 吸取教训如何写 吸取教训如何写作文(6篇)
- 小学一年级语文我们的祖国真大教案如何写 我们的祖国真的大教案(三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